① 美國股票市場價格指數有哪些
美國的股票市場價格指數有美股有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CRB指數等。
股市指數可以說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事實上還是很繁瑣的,我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會針對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以及性質來分類,股票指數大概有這五大類: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這當中,最頻繁遇見的當屬規模指數,比如說,各位都很清楚的「滬深300」指數,說明了交易比較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在滬深市場上都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和流動性一個整體狀況。
當然還有,「上證50 」指數從本質來說也是規模指數,代表上證市場規模和流動性比較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就是它某個行業的一個整體狀況。舉個例子,「滬深300醫葯」就是典型的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所構成,同時也是在反映了這個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主題指數代表的是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例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等,這是有關聯的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通過前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指數所選的一些股票都具有代表意義,所以根據指數,我們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場整體漲跌的情況,那麼我們就能順勢看出市場熱度如何,甚至能夠了解到未來的走勢。
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② 哪位專家知道股票價格計算公式
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人》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10+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世界上幾種著名的股票指數
道·瓊斯股票指數
道·瓊斯股票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數。它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自1897年起,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開始分成工業與運輸業兩大類,其中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包括12種股票,運輸業平均指數則包括20種股票,並且開始在道·瓊斯公司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公布。在1929年,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增加了公用事業類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達到65種,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收盤時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恰好約為100美元,所以就將其定為基準日。而以後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計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投票價格指數,所以現在的股票指數普遍用點來做單位,而股票指數每一點的漲跌就是相對於基準日的漲跌百分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當遇到股票的除權除息時,股票指數將發生不連續的現象。1928年後,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就改用新的計算方法,即在計點的股票除權或除息時採用連接技術,以保證股票指數的連續,從而使股票指數得到了完善,並逐漸推廣到全世界。
目前,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共分四組,第一組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它由30種有代表性的大工商業公司的股票組成,且隨經濟發展而變大,大致可以反映美國整個工商業股票的價格水平,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引用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數。第二組是運輸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它包括著20種有代表性的運輸業公司的股票,即8家鐵路運輸公司、8家航空公司和 4家公路貨運公司。第三組是公用事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由代表著美國公用事業的1 5家煤氣公司和電力公司的股票所組成。第四組是平均價格綜合指數。
它是綜合前三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65種股票而得出的綜合指數,這組綜合指數雖然為優等股票提供了直接的股票市場狀況,但現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組--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最有權威性的一種股票價格指數,原因之一是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所選用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這些股票的發行公司都是本行業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公司,其股票行情為世界股票市場所矚目,各國投資者都極為重視。為了保持這一特點,道·瓊斯公司對其編制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所選用的股票經常予以調整,用具有活力的更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替代那些失去代表性的公司股票。自1928年以來,僅用於計算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的30種工商業公司股票,已有30次更換,幾乎每兩年就要有一個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原因之二是,公佈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的新聞載體--《華爾街日報》是世界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報紙。該報每天詳盡報道其每個小時計算的采樣股票平均指數、百分比變動率、每種采樣股票的成交數額等,並注意對股票分股後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進行校正。在紐約證券交易營業時間里,每隔半小時公布一次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原因之三是,這一股票價格平均指數自編制以來從未間斷,可以用來比較不同時期的股票行情和經濟發展情況,成為反映美國股市行情變化最敏感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之一,是觀察市場動態和從事股票投資的主要參考。當然,由於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是一種成分股指數,它包括的公司僅占目前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極少部分,而且多是熱門股票,且未將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服務性行業和金融業的公司包括在內,所以它的代表性也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和批評。
標准·普爾股票價格指數
除了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外,標准·普爾股票價格指數在美國也很有影響,它是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即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該公司於1923年開始編制發表股票價格指數。最初采選了230種股票,編制兩種股票價格指數。到1957年,這一股票價格指數的范圍擴大到500種股票,分成95種組合。其中最重要的四種組合是工業股票組、鐵路股票組、公用事業股票組和500種股票混合組。從1976年7月1日開始,改為 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幾十年來,雖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終保持為500種。標准·普爾公司股票價格指數以1941年至1943年抽樣股票的平均市價為基期,以上市股票數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其基點數為10。以目前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股票市場上發行的股票數量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基期股票數為分母,相除之數再乘以10就是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這是由紐約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它起自1966年6月,先是普通股股票價格指數,後來改為混合指數,包括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種股票。具體計算方法是將這些股票按價格高低分開排列,分別計算工業股票、金融業股票、公用事業股票、運輸業股票的價格指數,最大和最廣泛的是工業股票價格指數,由1093種股票組成;金融業股票價格指數包括投資公司、儲蓄貸款協會、分期付款融資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不動產公司的223種股票;運輸業股票價格指數包括鐵路、航空、輪船、汽車等公司的65種股票;公用事業股票價格指數則有電話電報公司、煤氣公司、電力公司和郵電公司的189種股票。
紐約股票價格指數是以1965年12月31日確定的50點為基數,採用的是綜合指數形式。紐約證券交易所每半個小時公布一次指數的變動情況。雖然紐約證券交易所編制股票價格指數的時間不長,因它可以全面及時地反映其股票市場活動的綜合狀況,較為受投資者歡迎。
日經道·瓊斯股價指數(日經平均股價)
系由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並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場價格變動的股票價格平均數。該指數從1950年9月開始編制。
最初根據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市場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算出修正平均股價,當時稱為"東證修正平均股價"。1975年5月1日,日本經濟新聞社向道·瓊斯公司買進商標,採用美國道·瓊斯公司的修正法計算,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改稱"日經道·瓊斯平均股價"。 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期滿10年時,經兩家商議,將名稱改為"日經平均股價"。
按計算對象的采樣數目不同,該指數分為兩種,一種是日經225種平均股價。其所選樣本均為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市場上市的股票,樣本選定後原則上不再更改。1981年定位製造業150家,建築業10家、水產業3家、礦業3家、商業12家、路運及海運14家、金融保險業15家、不動產業3家、倉庫業、電力和煤氣4家、服務業5家。由於日經225種平均股價從1950年一直延續下來,因而其連續性及可比性較好,成為考察和分析日本股票市場長期演變及動態的最常用和最可靠指標。該指數的另一種是日經500種平均股價。這是從1982年1月4日起開始編制的。由於其采樣包括有500種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對更為廣泛,但它的樣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據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市價總值等因素對樣本進行更換。
③ 世界范圍內的股市名稱,國別,指數有哪些
全球比較知名的大股票指數有以下16個:
1、富時中國A50指數
2、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3、 標普500指數
4、 納斯達克100指數
5、羅素2000指數
6、印度孟買30指數
7、越南VN30指數
8、英國富時100指數
9、法國CAC40指數
10、德國DAX30指數
11、歐洲斯托克50指數
12、日經225指數
13、台灣加權指數
14、香港恆生指數
15、韓國綜合指數
16、俄羅斯RTS指數
股票指數,簡單來說,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事實上還是很繁瑣的,我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是分類的一個依據,股票指數可以分為這五種: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見的最多的就是規模指數,比如說,各位都很清楚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整個滬深市場中代表性好、流動性好、交易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股票的整體狀況。
再比如,「上證50 」指數也屬於規模指數,說的是上證市場規模較大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的則是某個行業目前的整體狀況。譬如「滬深300醫葯」的本質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構成,反映出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怎麼樣。
如果想要表示作為人工智慧或者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那些主題的整體情況的話,就需要用主題指數來表示,相關的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根據上述的文章內容可以知道,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所以,通過分析指數,我們就能夠對市場整體的漲跌狀況做一個快速的了解,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對於未來的走勢也可以預測一二。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④ 萬科A歷史最低價格萬科A股票行情東方財富萬科A股票最高漲到多少錢
國家中央會繼續推行具有"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主基調的政策,在政策對房地產的高壓和精準調控的情形下,那麼房地產未來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呢?咱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房地產的龍頭企業--萬科A。
准備講述萬科A前,一份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可供大夥參考,點開就可以看到: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84年,通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國內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的領頭羊,公司業務關注的是全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三大經濟圈及中西部重點城市。住宅開發、物業服務、租賃住宅等都是公司核心工作;在住房領域,公司始終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維護"為普通人蓋好房子,蓋有人用的房子"的信念。
大概談了萬科A的公司情況後,緊接著我們來看看該公司都有哪些優勢?
優勢一、物業服務國內領先
萬科物業正在大力拓展關於服務方面的內容,整體業主的利益上來看,公司制定了一個綜合性的資產服務計劃,這個計劃依託房屋資產的交易、管理、配套、增值等環節。萬科物業還著力推進數字化建設,用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以最低成本去實行最高效率和精細運營。
優勢二、經營穩健、砥礪前行
減緩行業提速預期作為前提條件時,政策調控方式已經達到"高頻微調"常態期,重點在土地和金融兩個工具上發力,並慢慢向長效機制過渡,利好穩健經營及合理多元化企業。萬科在這個限制下,可以憑借出色的經營狀況、業務布局、及穩健的財務條件跳出旋渦,盡量的消除這些不利影響,"以不變應萬變"。從自身拿地到銷售到業務布局等各階段將更加具有獨立性,而且,還可以防止因為"政策補丁"變化也對經營策略進行經常性的改變,保持戰略定力方可抓住新機遇,凝心聚力行穩致遠。
礙於文章受限,萬科A相關的深度分析報告和風險等級提示還有很多,我都整理出來放在這個鏈接中了,打開就可以看到:【深度研報】萬科A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嚴格調控下的房地產依然供給側改革加速,利好穩健優質龍頭市佔率提升。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加速發展受益於調控加碼政策,此前會嚴格限制杠桿較高的激進房企進行融資,如果預期已過可能會退出行業或者放緩擴張。對於萬科A這樣非常優秀的企業,它的融資渠道沒有阻礙,費用也很低廉,具有在符合規定要求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未來實現地產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的可能性很大。
三、總結
總體來說,我感覺萬科A公司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領航者,在行業變革的整改關頭,有望能突破自己重創新的輝煌。但是文章有著比較明顯的滯後性,大家要是想了解一下萬科A未來行情的話,一定要點擊這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萬科A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萬科A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⑤ 600開頭7元左右的房地產股票有哪些
600275武昌魚。600545新疆城建。600684珠江實業。600716鳳凰股份。600133東湖高新。600503華麗家族
這些都是600開頭7塊左右的房地產個股。
⑥ 通貨膨脹哪些股票受益
通貨膨脹影響下,對以下幾個賽道股票利好:
(1)煤炭、有色金屬、石油和天然氣
資源性產品位於產業中上游,下游產業對其有很大的需求,相關上市公司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很強的壟斷力,因此其定價能力相對較強,因此這些公司將在通脹環境下受益於價格上漲。
從外部經濟來看,國際能源和有色金屬價格都在上漲。這種漲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通過進口傳導到中國。另外,這些資源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在產品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單位生產成本不會增加太多,必然會擴大其單位產品的利潤空間。
(2)銀行業
銀行業提供的資金是很多行業的投入要素,是其他行業的上游。在通貨膨脹加劇的背景下,央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加息,結果是利差不斷擴大,這自然有利於銀行。另一方面,隨著存貸款利差的不斷擴大,銀行也有了擴大貸款的動機,貸款規模的擴大也有利於銀行。
(3)原料葯
在成本驅動的通脹背景下,原料葯和石化產品上游農產品大幅上漲,也導致原料葯價格明顯上漲。然而,原料葯行業的市場集中明顯高於其上下游,因此原料葯製造商可以轉嫁上下游成本上升的壓力,從而受益於成本驅動的通脹。
(4)煙草高端白酒和葡萄酒
食品製造加工行業是最終消費品。雖然他們有能力將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但由於大多數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因此,產品的價格漲幅往往不如成本高。
然而,高端白酒的市場競爭結構是寡頭壟斷市場,他們對市場有很強的壟斷性,葡萄酒行業的市場集中也相對較高,所以他們也有產品的定價權,即使農產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他們仍然可以獲得超額回報。
(5)酒店和旅遊
中國勞動力價格上漲將長期存在,這決定了生產率差異和通貨膨脹將長期存在。然而,生產率差異膨脹將發生在無法大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部門、資源受限的產業,產業以及無法交易或轉移的服務特徵。
基於此,酒店和旅遊業將受益於生產率差異通脹。一旦酒店和旅遊是最終的服務消費,主要成本就是人工成本,受上游漲價影響較小,但在強大需求的支撐下,其成本轉移能力更強。
(6)醫療、文化娛樂、教育
醫療、文化娛樂、教育作為最終的服務消費,對上游價格的依賴性較小,其價格上漲主要是工業化成熟階段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短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導致需求增加等原因造成的。
因為有大量的需求,這些行業可以通過漲價轉嫁勞動力成本上漲等等,從而從通貨膨脹中受益。
(7)房地產
雖然大部分人買房是為了住宅消費,但由於消費周期長,一般被視為投資產品。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大量資產價格面臨重估,房地產作為投資產品的價值更加突出。
日本和韓國的工業化進程表明,通貨膨脹伴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房地產對上游產品的價格有很強的依賴性,但在中國需求旺盛、供給有限的背景下,房地產的價格轉移能力很強,不斷上漲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完全轉移到下游。
(8)奢侈品
奢侈品被認為是一種超越人的生存和發展范圍,具有獨特性、稀缺性和稀有性的消費品。奢侈品可以存在於各種高端最終消費品行業。國內奢侈品消費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們對珠寶、金銀飾品、名表、古玩字畫等高檔藝術品的需求大幅增加。
⑦ 60元以上的地產股有哪些股票。謝謝您的回答!
60元以上的地產股有哪些股票。謝謝您的回答!
~~~~~~~~~~~~~~~~~~~~~~~~~~~~~~~~
這是2022年12月28日收盤房地產股票價格排名前十名!
好像沒有!
⑧ 日本房地產當年崩盤,那當時的地產股票走勢如何呢
日本地產神話自1991年破滅以來,地價持續下跌,直至今年雖然略有起色,但長達十多年來房地產低迷不振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回顧日本地產神話破滅的歷程,對於中國目前水漲船高的房地產市場或許有較大的啟示。
(一)地產神話破滅的傷痛至今仍未痊癒
日本國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價」中,盡管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區域的地價出現了上漲的勢頭,但日本的平均地價依然在繼續下跌。其中,住宅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4.5%,商業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5.6%,連續14年下跌。與1991年相比,住宅地價已經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產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業用地下跌了約70%,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發表的全國「公示地價」顯示中,雖然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區地價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國、九州部分城市乃至東京的部分地價依然繼續下跌,跌幅最大地區達到了28.9%,土地價格下跌前十名地區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東京的2100多個地價觀察點中還有661個處於下跌狀態。
對於「公示地價」出現的某些反轉跡象,盡管有關人士認為,東京地價已經擺脫嚴峻的下跌局面開始回升,而東京地價的回升將逐步波及到周邊地區,地價有望繼續走高,但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官員還是比較謹慎。
(二)泡沫經濟巔峰時期的地產神話
從1985年開始的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同時是日本創造地產神話的時期。
據日本國土廳公布的調查統計數據,1985年,東京都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為120.1(1980年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漲到了 334.2,在短短的3年間暴漲了近兩倍。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價上漲了3倍。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土地的總價值幾乎是美國的4倍。
同時同於日元的急速升值極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購買力,日本國內地產的不斷飆升使海外的房地產相對日本人購買力來說相當便宜,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和歐洲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繼日本索尼公司以48億美元買下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之後,象徵美國國辦巔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國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於1939年耗資1.5億美元在曼哈頓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動產公司以8.48億美元取得了該股權的51%。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美國購買不動產金額高達 5589.16億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動產總投資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紐約、夏威夷和洛杉磯。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議把美國的加州賣給日本以償還美國對日本的巨額債務。
(三)地產神話破滅造成經濟十年蕭條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價和房地產價格同時開始暴跌,並一直持續到現在。不動產泡沫破滅給日本經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導致日本經濟十多年來一蹶不振。
泡沫經濟期間,除房地產和建築公司之外,日本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價格的暴跌和經濟的長期低迷導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產業較深的大企業紛紛倒閉。據統計,在破產企業中,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的比例最大,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產商在內的建築行業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產,占當年全體破產企業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閉,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產公司,均創戰後上市企業倒閉的最高記錄。
房地產價格的暴跌還重創了日本金融業,演變成了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房地產價格持續暴跌致使許多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徹底失敗,根本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不得不宣布破產。房地產公司以及個人在向銀行貸款時雖然都有房地產等資產作擔保,但隨著土地價格的不斷下跌,擔保的價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不斷增長,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債權大量增加導致金融機構的財務體質十分脆弱,抗風險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機構甚至還出現了資金周轉失靈等問題,並導致日本十大銀行中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銀行相繼倒閉。中小金融機構的破產更是接連不斷,日本金融體系發生劇烈動盪,險些引發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日本銀行的各項機能均遭到重創。
日本海外不動產投資也快速萎縮下來,1993年的海外不動產投資規模只有1989年頂峰時的9.6%。根據專業人士估計,日本向美國不動產投資的損失率在50%以上。以洛克菲勒中心為例。按當時1美元兌160日元的匯率計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資額為2,188億日元,成為擁有80%股權的控股股東。收購完成後,由於曼哈頓地產不景氣,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沒有利潤。當時做收購計劃時,三菱公司的預測是5年後,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將達到75美元,2000年將達到100美元,依照這一預測數據,三菱公司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投資項目。但實際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設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如果再考慮其間日元繼續大幅度升值,加上匯兌損失,三菱土地公司的這一收購項目總計虧損高達880億日元。
(四)造就神話並導致神話破滅原因之一:投資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過程當中,投資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泡沫的危害認識不足,也沒有能夠及時對房地產市場現狀做出正確的評估,紛紛給房地產公司和建築公司發放貸款,形成了房地產不斷升值和信貸規模不斷擴大的惡性循環,泡沫越吹越大。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房地產貸款作為最佳貸款項目,無節制地擴大信貸規模,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就在泡沫即將破滅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銀行向房地產業發放了總額為50萬億日元貸款,占貸款總額的1/4。
其次,投資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導致土地的價格只會繼續走高,地價不會下跌。只能買進,否則以後只能買更高的地價。因此即使毫無用處的土地,各個公司也全力爭奪,導致房地價越走越高。反過來由於投資投機過度,造成房地產業虛假繁榮,房地產價格暴漲導致企業和個人都紛紛投資和投機房地產。人們從銀行貸款購買房地產,然後再用房地產做抵押再去購買房地產,造成了大量的重復抵押和貸款,並加劇了房地產價格的暴漲。
追溯日本市場投資理念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當以外,不能不說當時日元大幅升值導致其購買力確實大幅增加,日本經濟崛起給日本國民帶來極為樂觀的心態。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1.5%,日本約為4.8%。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為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五)造就神話並導致神話破滅原因之二:宏觀金融政策連連失誤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繁榮期,出現了大量的剩餘資金。日本中央銀行為了刺激經濟的持續發展,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但這些資金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結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隨後日本中央銀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樓市同時崩潰,價格直線下降跌入低谷,進入連續十多年的地價持續低迷時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次失誤:
1986年,日本出現了短暫的經濟衰退,史稱「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日元升值蕭條」的時間很短,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當年年底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但是,出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國際因素的影響,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也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一次失誤。
1987年10月19日,被稱作「黑色星期一」的「紐約股災」爆發。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干預下,「黑色星期一」僅表現為一種市場恐慌,此後不久,各國經濟均出現了強勁增長。但日本經濟的災難卻由此開始。日本銀行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長期的超低利率又將這些資金推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1985-1989年,日經平均股價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東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價格指數平均增長了三倍以上。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二次失誤,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誤」。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6 %.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六)金融政策為何出現誤判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環境的監測、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牽一發而動全身。那麼為什麼匯集日本大量金融專家的日本大藏省會連連出現金融政策失誤呢?尤其是1987年紐約股災以後,在西方其它各國都提高利率以後,日本為什麼會依然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當呢?
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銀行提高利率,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迴流,可能再次引起國際市場動盪,因此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日本,推動日元升值,引起經濟衰退。並且當時日本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以較低的利率來增加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縮小經常項目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變,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這時距離 「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距離日本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經27個月。
為什麼日本會出現這些類似的政策處置失當呢?有關人士認為,這不能不說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因為在這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第一,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也就是說,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雖然是轉載,也希望對你有用
祝投資順利,其它問題歡迎加我網路HI詳細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