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創業板漲跌幅最新限制什麼時候開始
創業板最新的漲跌幅限制是20%,8月24號開始執行的。
漲跌幅限制:股票漲跌幅限制由10%調整為20%,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注冊制新股上市後所有的創業板股票的漲跌幅都將調整為20%
盤後定價交易:【申報時間】9:15-11:30、13:00-15:30【交易時間】:15:05-15:30按時間優先原則以固定收盤價撮合交易。
單筆申報數量:100股<=單筆市價申報<=15萬股、100股<=單筆限價申報<=30萬股
(1)某種股票的價格連續四年花落中國擴展閱讀:
2020年4月27日,創業板正式明確將試點注冊制改革。6月12日,創業板注冊制落地。8月24日,注冊制首批上市,新交易規則正式施行。所以目前創業板已經開始實施20%漲跌幅了。
一是將創業板股票、相關基金漲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
二是創業板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並設置價格穩定機制;
三是創業板股票引入盤後定價交易方式,允許投資者在競價交易收盤後,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
四是創業板注冊制下發行上市股票自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為兩融標的;
Ⅱ 行為金融學課問題回答
1.為什麼這些專家,沒能分析出股票即將下跌,反而公開看好?
首先,當一隻股票過熱,關注的人過多時,人們往往陷入了羊群效應,無論專家還是投資者,都容易放棄自己的判斷,而追隨市場大多數的看法,從而公開看好茅台這只股票。
其次,專家也沒有能力真正戰勝市場。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沒有任何人,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種交易策略可以持續的戰勝市場。
第三,在二級市場中,專家在信息的收集、加工、輸出、反饋等各環節,也會出現認知偏差。專家也會出現過度自信等一系列錯誤。
最後,專家所代表的利益也不盡相同,即便公開看好,也並不代表專家就一定持有或准備持有這只股票。
2.你是否認為茅台這家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你的理由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持相反觀點,原因有二。
第一,好公司,也要好價格。投資股票,不僅要買好的,更要買的好。
第二,作為茅台這樣的優質公司,固然具有一定競爭力。但,就其商業本質而言,白酒不可能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的主流,也不符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因此,對此類公司的未來判斷,不能僅局限於當前的現有狀況。
3.結合你的投資情況,你會選擇持有這只股票么?
對於貴州茅台這只股票,之前曾經在150元左右持有過,並獲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但根據目前的狀況,只有市場對這只股票出現看過度恐慌,股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我才會重新考慮持有。
第二天
第一個問題:商業前景、財務狀況、老闆人品、管理層水平,市場周期、當前股價。
第二個問題:首先,我們的認知都是非理性的,我們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想要了解的事物,對待同一個事物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其次,即便已經最大可能的接近了事實的真相。當你不能正確認識別人的理解,無法將自己的判斷和別人的判斷進行比較時,仍然有可能被割韭菜。因此,僅看基本面,無法避免被收割。
我最大的經驗:1.迴避一切熱點。當前的熱點一定是包含了對未來股價的透支。2.相對於投資股票要看基本面而言,掌握市場先生的情緒同樣重要。3.保持質疑的態度,堅持獨立分析。
第三個問題:理性!我們不應從目前的結果來判斷機構投資者的決策是否理性,理性的決策也未必就能獲得收益。從我對投資的認知來看,我認為融創中國十分理性。首先,它站在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的對立面,它懂得利用機會,而往往這樣的選擇收益是十分可觀的。其次,融創中國買入的價格及其低廉,這遠比在44元的價格買入理性的多。最後,165億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可能是天文數字,但對於融創中國而言,卻是在用小資金撬動大收益。
第三天
1.為什麼在出現系統性風險的這些時間,想買到盈利的資產這么困難?
首先,系統性風險的出現一定是一個群體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加上「瀑布效應」的巨大殺傷力,會造成群體性的錯誤,甚至會演化為社會災難。
其次,中國股市單只股票和大盤的相關性更高,更容易出現一榮俱榮,泥沙俱下的情況。
2.請問系統性風險一般有哪些來源,市場會有哪些特徵?
系統性風險的來源其實很多,例如: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信用危機、戰爭、政權更迭、政策變化、外部環境變化等等,甚至,一些惡意炒作在短時間內都會掀起一場波瀾。此時的市場通常表表現是:群體性一致的行為、恐慌、非理性行為。
3.你會採取或你了解什麼措施來應對系統性風險?
首先,重視大類資產的配置,而並非僅關注某一特定交易市場。
其次,重視周期,重視市場情緒,遠離熱點。
再次,提前做好風險防禦措施,例如提前做好應對方案,留足充沛現金等。
最後,善於在風險中發現機會,學會利用「小概率」事件賺取超額收益。
第四天:
你認為市場短期可預測嗎,為什麼?如果你覺得可以,請分享你的市場預測方法,並簡要說明理由。如果你覺得不可以,或分析師預測不可信賴,也請說明理由。
短期市場不可預測。
1.在股票市場中,只要預期發生改變,價格就會隨之發生改變,而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預期的改變其實是隨機發生的,所以價格的變動也是隨機發生的。
2.未來是不確定的,我們所掌握的預測未來的信息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未來也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想要做出完全精準的預測是十分困難的。
3.影響股票預期的因素實在太多,也無法全部掌握。
雖然,短期市場不可預測,但從長期來看,股票的長期趨勢還是能有一個定性的判斷的。它使用的不是一般演繹推導的方式,而是實證歸納法,用真實的大樣本,結合統計方法來提煉規律性。股票價格不應背離公司的經營狀況,如果大范圍背離,股價將會回歸。聰明的投資者不是靠精準的預測股價獲得收益,而是能根據市場行為做出正確判斷。
第五天:
總體上,你會對股權質押現象進行哪些角度的分析,根據這些分析,你會怎樣調整你的資本配置?從橫截面上,你會對股權質押公司進行哪些維度的分析,根據這些分析,你會怎樣進行資產選擇。
股權質押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重要的融資工具之一,股權質押現象之所以普遍,一方面體現出了市場缺乏資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的融資困難。作為企業,使用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融資成本低,手續便捷。但股權質押具有一定風險,過高的質押率股價波動帶來強制平倉風險,在股票表現不好的時期內,甚至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引起巨大危機。對於企業規模小,盈利不穩定,股票價格波動較大的企業,更應當慎重使用股權質押。企業過度的股權質押,往往說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現金不足,盈利降低,資產負債率增高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
股權質押現象的普遍,對於個人資產配置也有警示意義:一方面,個人資產配置要留有一部分現金,過度的負債消費不能支撐家庭的正常發展。另一方面,個人資產配置不應當在某一方面過分集中,例如,家庭所有資產全部配置在股票上等,都是存在重大風險的。
在橫截面上,我會重點關注股權質押公司的企業規模,質押比例,質押資金的用途,企業的負債水平,經營狀況,企業現金流情況以及公司短期的股價表現等等。在選擇股票資產時,我不介意企業以及大股東是否進行了股權質押,但,我會迴避企業規模小、質押率高、現金流不充裕的企業。
第六天
1. 比特幣事件總體上歸屬於哪類事件,請寫出歷史上相似的事件有哪些,當時的市場情況如何。
2. 從另一個角度看,比特幣也是一種高偏度的資產,高偏度的資產往往會伴隨概念的炒作,請列舉你知道的概念股炒作案例(可分析炒作特徵、不同投資者的行為、收益情況),並談談你從中吸取的經驗教訓。
比特幣事件總體歸屬於過度炒作事件。雖然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的確有很大的先進性,未來也可能很多技術變革,但就目前而言,實際應用方面並沒有找到很好的落腳點,仍然僅僅停留在概念方面。類似的過度炒作事件還有鬱金香事件、南海泡沫事件、互聯網泡沫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發生時,無一例外的都是一致看多,市場情緒高漲,再到瘋狂,失去理智,最終導致泡沫破滅,投資者損失慘重。
來舉全通教育這只股票的例子吧,全通教育2014年1月上市,上市時市值不足20億,自從上市以後,在大牛市的環境下,這一教育題材的股票也遭到了惡炒,甚至有人提出全通教育會超越教育巨頭新東方。在這樣的炒作中,股價一路飆升至467元每股。身邊很多投資者經不住高額收益的誘惑,紛紛加入炒作的行列,有些投資者認為雖然已經出現泡沫,但自己不可能是最後一棒;也有很多投資者甚至認為,自己買入短短幾個星期就能翻倍,即便是股票出現下跌,自己抓緊賣出,也不會出現虧損。然而,事與願違,絕大部分投資者在這只股票上的投資都是失敗的。全通教育這只股票也從467元每股一路跌到了現在的6.42元每股。
作為投資者,從中是應當獲得很多經驗:1.獨立思考,獨立判斷。2.堅決不追隨市場熱點。3.當市場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預期趨於一致時,是一件可怕的事,應當警惕系統性風險的爆發。4.不要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市場很難戰勝,恪守自己的能力圈行事。
第七天
1.當市場出現這種「黑天鵝」事件時,你會對該股及相關股票怎麼操作,為什麼?
2.這只股票為何在跌停後,會連續漲停,什麼人、通過什麼方式盈利,有何風險?
3.機構投資者較少參與這類股票的交易。如果你做行為組合策略,會怎樣處理這種類型的股票?
黑天鵝事件幾乎無法避免,我們研究的重點不是應當怎樣去躲過它,而是應當如何正確面對,甚至利用黑天鵝事件來為自己實現收益。當市場出現黑天鵝事件時,首先考慮出現事件的這只股票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黑天鵝事件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還是持久的?倘若已不具備投資價值,應堅定止損,盡快出手,盡最大努力避免瀑布效應後期的殺傷力。如果只是短期的「王子落難」,則應抓住時機,利用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錯誤,在股價被錯殺時買入。
從連續跌停到連續漲停,本質上是一種「博傻」行為。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會有一種認知:股票不可能出現無限制的下跌。當股票連續出現多個跌停以後,股票價格足夠低時,市場中的部分交易者開始進場,並利用這一認知拉抬股價,將手中的股票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後來的接盤者,在短期內,使用快速交易的方法,利用散戶的非理性行為賺取收益。但,這樣的交易是存在極大風險的,他會迅速孕育泡沫。人在決策時,是會出現過度自信等眾多錯誤的,誰能保證自己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不會接過最後那一棒呢?
在自己的行為組合策略中,我首先會判斷一隻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對不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會避而遠之。而極具投資價值的股票,當股價連續出現大范圍下跌,有所反彈時,往往是購買的良機,自己會抓住這一機會,從中獲取收益。
Ⅲ 中國發生過幾次股崩
什麼叫崩盤?
崩盤即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了證券大量拋出,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限度下跌,不知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停止。這種大量拋出證券的現象也稱為賣盤大量涌現。
世界最慘烈的幾次股市崩盤
紐約1929大崩盤: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上午11點,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
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現在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臨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
股市開盤,久違了半個世紀的恐怖重現。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這意味著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內即貶值了二成多,總計有5000億美元消遁於無形,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的財產瞬間蒸發了。
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10月19日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
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與此相呼應,東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馬尼拉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於是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響到的還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雜志上公布的美國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從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當天,當時的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積蓄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崩盤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日本股市夢魘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國「黑色星期一」過後,率先恢復的是日本股市,並且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後,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態勢,但另外一個噩夢般的恐慌卻在醞釀之中。
1989年12月,東京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的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這也是投資者們最後一次賺取暴利的機會。
進入90年代,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
股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一方面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賺取交易手續費生存的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戲劇性地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
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影響所至,連房地產也未能倖免。日本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達到了聳人聽聞的高位,當時日本皇宮地塊的價格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所有房地產價格的總和。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
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中國式股災
目光放回國內。雖然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 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Ⅳ 大學數學里學習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對於研究股票市場變化有何實踐上的應用。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現在的行情軟體已經有了指標優化工具,就是能對均線及指標為依據的交易系統選出最優參數。然而,所有的一切均是建立在歷史數據上的,並進而得出如ma5上下叉ma10 B S這類的指示,還會告訴你在199*年至200*年間用這個方法在這個股上的收益是*%。--這就是統計學。
而如果你認為1000次的金叉中有550次是上漲的不是因為偶然而是因為必然。是股市的內在規律。這就是--概率論。
然而,過去的事真的會在未來重復嗎?這是個無法證實或者一旦證實已無意義的論題。並假如真的有這種規律性,然而在5年1000次的交易中550VS450,設獲利與止損各為10%,最終收益是900×-1.5%(費用)+100×10%(獲利)=-3.5,最終你是輸的。當然這只是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