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2018年9月12日大漲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2018年9月12日大漲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6-04 07:53:39

① 2019股市回顧 | 「熊」「牛」角逐

隨著2020年迎面而來,2019年也逐漸封存在過往的痕跡里。在過去一年,車股跟著大盤上下波動,有的令人欣喜不已,有的令人唏噓感慨。

2019年5月3日恆生指數開盤金額為29,818.480港元,收盤價為30,0081.550港元,漲幅0.46%。而5月6日當天一開盤,股價暴跌至29,342.38港元,收盤價位29,209.82港元,下跌871.73點,跌幅2.9%。到6月4日,股市開盤價已為26994.08港元,收盤時為26761.52港元,一個月內跌幅高至8.8%。不僅恆生指數暴跌,道瓊斯、上證指數、深圳成指紛紛在5月一路下跌。

當然,力帆也好不到哪裡去。2019年全年,力帆銷售傳統乘用車2.54萬輛,同比下滑75.52%,新能源汽車全年下滑69.49%至3091輛。2019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下滑2064.56%,全年巨虧已幾成定局,表現在資本市場就是股價日落千丈。

受車市大盤影響,2019年1月~4月力帆股份呈上漲趨勢,到4月26日達到最高點9.65元,隨後急轉直下,一路綠到底,目前單股價格在3元左右。力帆雖然在汽車市場潰不成軍,好在其傳統優勢摩托車產業的基本面還在。

2019年的車市顯然是殘酷的,就像遇上了難度系數很高的高考,即便考完一片哀嚎,但總有人站在最高處接受仰望。車市寒冬,行業洗牌加速,未來汽車行業將進入持續調整期,市場進一步向頭部集中,強者愈強,中小玩家將在這波寒流中摧枯拉朽。

甘芳利/文

-END-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恩捷科技股票

從傳統的煙標生意,到現在炙手可熱的鋰電池領域,雲南首富李曉明終於取得了他30年苦心經營的最好成績。

4月11日,恩傑(002812。SZ),已進入LGES、三星SDI、松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創新航、郭萱高科等多數主流鋰電池廠商供應鏈體系的李曉明控股披露2021年年報:營收接近80億元,同比增長86%;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144%,均創上市以來新高。

這一蠟燭行業業績的背後,是公司大規模的融資擴張。據了解,恩傑2016年上市之初已融資124億元,2020年將再增50億元。目前還有128億的定增在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持續的大規模生產,恩傑股票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實際上,控制人李曉明家族多年來一直是雲南首富。早在幾年前,李曉明便攜全家移民美國,只留下弟弟李小華,他仍是中國國籍,也已獲得美國綠卡。

同時,根據李曉明家族最新發布的第四輪減持計劃,一旦減持確定,將一舉套現40多億元,而此前三輪減持已經完成了近20億元的套現。截至目前,李小華家族的持股比例在過去兩年裡下降了7.52個百分點。

鋰電池主要由四種材料組成:3360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和其他部件。隔膜的作用是分隔電池的正負極,避免正負極接觸短路,提供微孔通道,保證電解質離子自由通過。可以說隔膜是電池系統的安全保羨衫障。

但在中國市場,李曉明和恩傑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3年,興源材料(300568)創始人陳秀峰。SZ),當時仍在深圳從事顯示器業務。在一次偶然接觸東莞的一個商人後,他了解到,普通的鋰電池隔膜每平方米可以賣到十幾塊錢。在暴利的誘惑下,陳秀峰創辦了星源材料,一頭扎進隔膜生產,卻渾然不知這個行業的曲折和艱難。

與此同時,從美國回來的李曉明還在雲南做煙標生意。1996年,李曉明、李小華兄弟先後創辦雲南紅塔塑料有限公司、雲南德信紙業有限公司、雲南宏創包裝有限公司,並於2006年以紅塔塑料為母,收購玉溪創新工貿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雲南創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恩傑前身,以下簡稱「創新股份」),完善自身在煙標、BOPP薄膜領域的布局。

2010年至2016年,藉助雲南煙草大省的區位優勢,創新股份的煙標業務已經能夠實現營收10億元左右,利潤1.6億元,但李曉明的目光卻放在了更賺錢的「膠片」業務上。

在星源材料的刺激下,2010年,通過煙標生意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李曉明終於騰出了雙手,在上海創辦了上海恩傑新材料兄穗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恩傑」),專注於鋰電池濕隔膜的生產,6年後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這也為恩傑日後超越星源材料、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2016年9月,營收相對較高的控股公司創新股在深交所上市,這是李曉明將旗下鋰電池隔膜業務整體上市的第一步。8個月後,創新股份正式准備將上海恩傑注入上市公司,以50億元、溢價3倍多的代價收購上海恩傑90.08%股權。2018年8月,完成左手轉右手的重組交易,

得益於一步步的並購和新能源汽車的到來,李小明一家也成功收獲了一個喜人的四月。

4月11日晚間,恩傑股份披露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全年營業收入79.82億元,同比增長86.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27.18億元,同比增長143.60%;扣非凈利潤25.67億元,同比增長159.17%。

同日,恩傑股份在2023年一季報中透露。報告期內,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8.65億元至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19%至119.86%。

面對持續飆升的雙凈利潤,恩傑股份給出了統一解釋:「受益於公司濕法鋰電池隔膜產能的持續提升」。然而,正是這種「產能持續提升」的熱情,讓業界再次對產能過剩感到緊張。

資料顯示,為擴大產能,恩傑股份在2016年完成128億元的募資後,2020年又追加50億元用於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的擴建。2021年11月,股東大會再次通過了128億元的定增方案。目前已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

同時,根據恩傑互動回應和機構調研信息,截至2021年底,公司鋰電池隔膜產能已達約5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3年底,公司鋰電池隔膜族派產能約為70億平方米,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提升至120-130億平方米。

根據恩傑有限公司提出的計算方法,1GWh鋰電池對應的隔膜需求約為1500萬平方米。到2023年底,恩傑公司的隔膜將能夠滿足467GWh鋰電池的需求。根據SNE研究的數據,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容量為296.8GWh,而華福證券預測到2023年全球裝機容量為444GWh。

並非只有恩傑股票在瘋狂擴大產量。新能源行業的產業鏈企業,包括恩傑股份、興源材料,似乎只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在眼前的巨大增長,從而不斷

敦促工廠加緊備戰產能。就連賽道之外的「石化航母」恆力石化(600346.SH)、「三聚氯氰龍頭企業」美聯新材(300586.SZ)等企業也開始下場投產鋰電隔膜。

崔東樹表示,盲目擴張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引發產能過剩,催生新一輪的優勝劣汰,「有的企業是不知道別人具體投了多少,有的是即使知道了,認為自己有訂單在手邊,也不在乎這些。」

據悉,恩捷股份的擴張路徑便是綁定下游電池生產商,比如目前掌握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命運的寧德時代。日前,恩捷股份已宣布與寧德時代成立主要從事鋰電隔膜生產的合作投資平台公司,並簽訂52億元的大額訂單。

值得一提是,在上述6位家庭成員中,只有李曉華為擁有境外居留權的中國公民,其餘5位成員均已加入美國國籍。

控股恩捷股份的財富積累迅速讓李曉明家族連續數年登上國內富豪榜。根據2021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李曉明家族和他本人以670億元的財富金額排名第50位。

根據其第四輪減持計劃,李曉明家族成員之李曉華、JerryYang Li和Sherry Lee 2021年12月22日至2023年6月21日以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200萬股。

在這輪減持計劃中,目前,李曉華已減持28.47萬股,Sherry Lee減持6.74萬股,共計套現9000餘萬元。在這期間,關聯企業合力投資和上海恆鄒也成功套現近7億元。倘若該輪減持頂格執行,按目前二級市場交易價計算,套現額度將達到44億元。加上此前的套現,金額將達60億元。

根據恩捷股份公告,截至目前,Paul Xiaoming Lee (李曉明)持股14.23%,合益投資持股13.39%,合力投資持股0.94%,Sherry Lee 8.23李曉華7.79%,合計持股44.58%。

對比2019年年報數據,Paul Xiaoming Lee (李曉明)持股17.01%,合益投資持股15.6%,合力投資持股1.58%,Sherry Lee 9.12李曉華8.7%,合計持股52.01%。也就是說,兩年時間,李曉華家族持股比例已經減少7.52個百分點。減持的原因是「股東自身資金需求」。

相關問答:恩捷股份股票發展前景?恩捷股份市值總價值多少?002812恩捷股份行情?

全球市場電動化產生了共鳴,在稅收優惠和碳排懲罰,還有新能源車補貼等方面,歐洲,美國,中國都推出了各家的策略,進而全球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的增長,同時鋰電池的需求量也增大了。而隔膜的技術難點高,屬於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環,其龍頭企業恩捷股份是否值得我們投資?

在開始分析恩捷股份前,我整理好的鋰電材料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能閱讀:寶藏資料!鋰電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恩捷股份主營業務為提供多種包裝印刷產品、包裝製品及服務;鋰電池隔離膜、鋁塑膜、水處理膜等領域。主要產品為三類:一是膜類產品,主要包括鋰離子隔離膜、BOPP薄膜;二是包裝印刷產品,主要包括煙標和無菌包裝;三是紙製品包裝,主要包括特種紙產品和轉移膜等。在主營業務方面恩捷股份提供的是鋰電池隔膜,為全球領先的鋰電池隔膜行業領航者。

粗略介紹完公司基礎概況後,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一同瞧瞧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極高的技術壁壘

鋰離子電池隔膜將是鋰電池四大關鍵組件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組件,整個過程不僅工藝復雜,流程還繁多,上游設備采買必須要向各個設備生產廠家定製,下游需要得到客戶認證(認證時間一年到兩年不等),其次鋰電池產業的不斷發展,需要一直研究開發和加大投入來得到性能比較好的復合隔膜,也就是說,企業如果具備先發優勢,短期幾乎無法被超越。

而恩捷股份在2018年收購上海恩捷,而從2018年到2020年公司還並購了江西通瑞、蘇州捷力和紐米科技等這幾家公司,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飛速成為了全球濕法隔膜行業里的老大,而在國內的該領域里也是龍頭企業,地位任何公司都無法撼動了,

亮點二:產能全球第一,深度綁定國內外大客戶

2020年恩捷股份已儲備33億平濕法隔膜有效產能,在隔膜供應方面成為了全球第一,能滿足全球中高端鋰電池客戶需求,同時恩捷股份已是全球領先動力電池廠商CATL、松下、LG以及三星等核心供應商。在2021年,美國電池龍頭企業Ultium Cells, LLC業和恩捷股份達成了合作協議,恩捷股份的客戶群體有擴大了很多,全球龍頭地位再次穩固。

因為文章字數有限,關於恩捷股份更深入的分析和潛在風險,我都給大夥整理好在下面這篇文章中了,點開下方鏈接即可了解:【深度研報】恩捷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鋰電池當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就是鋰電池隔膜,隔膜市場規模是由鋰電池市場規模來決定的,各國正積極推進新能源車普及,新能源車正在持續發展中,鋰電池隔膜也迎來市場。隨著鋰離子電池使用范圍逐步擴張,像可穿戴式智能設備、能量儲存等等一系列,如果這樣的話,也將推動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的高速發展。

總而言之,恩捷股份身為行業領跑者,具有絕對優勢,未來能夠從行業發展巨大機會中獲利,持續看好公司未來表現。但是文章具有相對時效性,如果對恩捷股份未來行情十分感興趣的話,不妨點一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給出意見,看下恩捷股份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恩捷股份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③ 一代「妖股」覆滅記

每股1.48元、總市值4.88億元——7月1日,暴風集團(下簡稱「暴風」,300431.SZ)停牌,它的股價、市值就此凝固在這兩個數字上。

7月8日,深交所決定讓其暫停上市。按照相關規定,暴風還有機會留在A股,只要它在1個月內披露2019年年報。不過這件事,暴風可能辦不到了。這家公司目前既沒有首席財務官,也沒有證券事務代表,直到停牌前它都聘請不到審計機構。

一年前,暴風創始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帶走,許多高管陸續辭職,公司陷入債務還不起、工資發不出的窘境。

樓起樓塌,短短數年。

2015年3月24日,暴風在創業板上市,之後的40個交易日中,暴風創造了36個漲停板。它的股價更是一度達到327.01元,巔峰市值超過400億元,被股民稱作「妖股」。同行的優酷、土豆市值加起來也遠低於暴風,當時有人戲稱暴風可以買下優酷和土豆。

曾經的暴風是一個標志,它的成功上市加速和推動了中概股的集體迴流。可惜,暴風自己卻沒能藉此實現躍升,只是如流星一般劃過。應了馮鑫最初的那句話,「時刻准備好什麼都沒有。」

對於暴風的失敗,馮鑫認為主要是自己的「無能」。說這話的時候,不知道馮鑫有沒有想起雷軍對他的評價: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個人幫你;你對錢的認識不深刻。

個人的能力和命運永遠隨著時代車輪滾動,或許,是那個時代的底色,加速了暴風逐漸走向末路。

如果一早預見到會如此收場,馮鑫還會不會選擇上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暴風一直都在籌劃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因中概股赴美上市遇冷,果斷調整股權架構,把外資股東替換成人民幣投資人,改道創業板。「這個過程痛苦得像蛻皮。」

國內上市也並不一帆風順。按照最初設想,暴風想在2012年底實現上市。不巧的是,從2012年11月之後的近14個月,A股開展了號稱史上最嚴的IPO財務大檢查,新股上市實質上處於暫停狀態。在未知終點的等待中,暴風決定與阿里合作談判。

2014年重啟IPO之前,暴風和阿里的合作已經談了好幾輪。那個階段,阿里正積極布局影音資產,而暴風是「國民軟體」「裝機必備」。阿里承諾分幾年投入9億美元,還會和暴風互換資源。

如果當時接受了阿里「招安」,馮鑫的生活也許與現在完全兩樣。「下班後去吃個螺螄粉,到哪裡吃個西瓜,劃劃船,有個新電影一定去看看,然後開個讀書會什麼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馮鑫為人所知的形象,是打坐、讀《道德經》和《約翰·克利斯朵夫》、一個搖滾青年。

可他卻選擇了繼續上市。另一邊,阿里則轉投了優酷土豆。

和很多創業者一樣,馮鑫是個有英雄情結的浪漫主義者。他回憶20多歲在金山工作時,最興奮的場景就是「大家每天都在想怎麼樣做得更好,哪個人能成為英雄」。40多歲在一次金山老同事的飯局上,雷軍透露小米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估值是100億美元」。這極大刺激了馮鑫,回去之後他就一直在反思:到底哪裡不如人?相比被阿里收購,上市給了馮鑫縱身一躍、抓到夢想的機會。

上市後不久,馮鑫就提出,未來暴風要成為100億美元公司中的一員。

A股的熱情,讓上市這個決定,看起來無比正確。

2015年3月暴風上市,以每股7.14元的價格公開發行3000萬股。也就是說,暴風最初的計劃,只想從股市拿走2個多億。考慮到一直到上市前,暴風都是個「小」公司,這樣的打算才更理性。

2014年全年,暴風的營收不到4個億,收入也很單一,主要靠廣告;凈利潤同比增長8%,還是因為前一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沒想到,市場卻癲狂了。股價由7.14元的發行價一路上漲到最高327.01元。

節節攀升的股價伴隨著層出不窮的質疑:暴風憑什麼撐起那麼高的股價?

有人懷疑是馮鑫自己在炒作股價、從中牟利,更多人認為暴風就是「運氣好」。暴風的一位早期投資人說,如果不是那個階段、那樣的市場情況,很難會發生那樣的事情。而這種小概率事件,正好就砸在了馮鑫和暴風頭上。

如果放到現在,這樣一家公司很難在A股掀起如此風浪,可2015年不同。彼時的暴風頭頂著「互聯網」概念上市時,整個市場上只有樂視一家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對A股來說,暴風的故事新鮮且稀缺。

硬幣的另一面,是積蓄已久的市場需求。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非常渴望投資新經濟公司。「大家都希望能分享互聯網以及代表未來趨勢的新經濟紅利。」一家國際投資機構的負責人說,暴風上市後的股價暴漲,反映出來的恰恰是相關題材的稀缺。

就像馮鑫說的,「人有時候就是完全憑運氣。」暴風上市之初,也趕上了中國股市的一輪上漲。暴風股價登頂的前後,股市也登上了那一輪上漲的最高峰。僅2015年上半年,滬指漲幅超過60%,而創業板指數漲幅則達到了166%。數據背後,是潮水般入場的資金。

水漲,自然船高,暴風一下子被高高託了起來。

好運氣總會用完。

暴風的股價在沖頂之後,即開始高位回落。2015年7月中旬,暴風股價在五個交易日中跌去了四成,從超過300元滑落到181.61元,在那之後下滑趨勢持續了近3個月。

在暴風股價動盪時,整個市場的熱情也在退潮。市場行情在當年的6月開始反轉,6月15日當天股指的斷崖式下跌,令很多人記憶深刻。此後,上證指數在四個星期內下跌近35%,期間上市公司股價大面積腰斬。整個2015年對股市投資人而言,上半年在天堂,下半年則是地獄。

理性來看,股價起伏是一種價值回歸,但前期暴風連創新高的神話,讓馮鑫膨脹了,他認為,暴風就該值那麼多錢。

2015年7月,在股價還在200元左右時,暴風就開始向市場喊話,認為自己被市場低估了。為了穩住股價,暴風開始倡議員工增持,由馮鑫兜底。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承諾,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2股。強刺激之下,暴風開啟了第二輪的股價上漲,當年9月從39元的最低點再次回升到百元之上。

同時,暴風開始造夢。2015年,暴風制定了「全球DT大 娛樂 」的戰略,以暴風魔鏡(VR)、暴風 體育 、暴風影業和暴風TV為業務中心,夢想著成為「新 娛樂 平台的領導者」,不僅布局中國市場,還要放眼國際。暴風的戰略目標是,到2025年,平台將每年鏈接數億人,有最新、最全的 娛樂 內容和服務,用數據鏈接不同的終端和場景。

為此,暴風快速跑馬圈地,僅2016年投資和孵化的項目就有十幾個,試圖借力資本構建一個既做平台、又生產硬體和內容的 娛樂 王國。

2018年9月,在一份公開的內部談話中,馮鑫也承認當時「心態膨脹了」,還沒有學會懂得恐懼。

「有100塊錢做50塊錢的事是一種狀態,有100塊錢干200塊錢的事是另一種狀態。」他不僅錯判了自身獲取資源的能力,也錯判了團隊的整體能力。於是各處都出問題、各處都要救火。最直接的結果,是暴風陷入虧損的泥潭無法自拔。

2018年,暴風巨虧,凈利潤虧損高達10.9億元,同比下降2077.65%。審計機構還認為財報關於商譽計提的部分有問題,因此出具了保留意見。

從當時來看,暴風已經走上樂視的老路,人們也開始擔憂,它會最後退市了事。暴風和馮鑫,亦很早就被看作是樂視和賈躍亭的「門徒」,無論是求大求全的產業布局還是操控財報風波,都有樂視的影子。

不過,馮鑫從不承認「學習」過樂視,他的朋友們也不認為馮鑫是第二個賈躍亭,因為他「沒有出國」「手裡的暴風股票大多沒有變現」。

馮鑫也不承認自己有道德問題,「如果我個人真的有問題,最多是我個人能力的問題」。

一家小公司夢想著能跑步變成大公司,結果是戰略、團隊管理、執行上都出現偏差。而馮鑫本人對資本市場不夠了解,對資本缺乏控制,正是導致結果偏差的一大原因。

暴風上市後,不僅股市追捧,也聚集了眾多的資金和項目。那些年,和暴風聯合發起私募基金、投資暴風旗下資產的,不僅有東山精密、寧波航辰、華誼兄弟等上市公司,還有眾多的明星基金,包括松禾資本、IDG、中信資本、高榕資本等等。

馮鑫對待它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錢的認識確實不深刻。馮鑫後來反思說,「別人給了你一筆錢,一定在某個時候是要回報的。」當年和暴風打得火熱的機構們,看中的是暴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通暢的融資和投資渠道,和暴風聯合投資的項目有朝一日能被上市平台並購。

但直到2018年9月,暴風都沒能完成一次融資和並購。在一些沒有成功的嘗試中,馮鑫「手底太松、對錢不敏感」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2016年6月,暴風提出要定增募集30億元,用於收購稻草熊影業、立動 科技 、甘普 科技 三家公司。證監會否決了這個計劃,稻草熊影業半年後也轉投阿里。但阿里給稻草熊的估值是1173萬元,僅是暴風收購對價的1/14。

出手闊綽的暴風,其實一直缺錢,從2015年上市起,馮鑫就一直在反復質押手裡的暴風股權,其中2016年、2017年分別質押了10次和13次。除了很少一部分,質押來的錢都用到了公司。

因為最初的設想遲遲走不通,圍繞在暴風周邊的機構們,慢慢失去了耐心。其中一個案例就是,中信資本要求提前退出暴風魔鏡項目,但暴風當時已經沒錢還清投資款了。因此,中信資本要求法院凍結馮鑫手裡的部分暴風股權。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股市投資人身上。在2017年的投資者業績說明會上,就有人提問:暴風已經上市兩年了,什麼時候能夠讓投資者體會到真正的價值?

暴風當時的回答是:大概會在2020年。

馮鑫似乎沒想過,如果承諾不能兌現怎麼辦,他似乎也沒有想好,在發生商業糾紛時,怎樣最大程度地去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

2015年,暴風聯合光大證券收購英國 體育 版權公司MPS,成了暴風走向衰敗的加速器。這筆交易的總金額高達52億元,招行等金主都出了錢。但出人意料的是,暴風竟然沒有和MPS管理層簽競業禁止協議,於是人家轉頭就另起門戶,把意甲、法甲的賽事版權和合約騰挪到了自己的新公司。失去了這些核心資產,MPS的業績快速變臉,被暴風收購不到兩年就宣告破產了。

這起失敗的並購,很可能也是讓馮鑫失去自由的最主要原因。2019年7月,馮鑫被公安機關帶走。9月,馮鑫「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被批捕」的消息落地。在那之前,招行把光大證券告了,要求光大證券還錢;光大證券又覺得是暴風的錯,也把暴風告上了法庭。

至此,暴風的路,已經走到盡頭。如果時光倒流回2015年暴風初上市時,它會保持清醒還是再次迷失?也許,馮鑫自己都難以回答。

④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年份是謝謝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1.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2.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個月後,303%);

3.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個半月,223%);

4.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5.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個月,194%);

6.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兩年多,114%);

7.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兩年半,513%);

8.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個多月,109%);

9.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10.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兩個多月,15%);

11.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個月,162%);

⑤ 為什麼除權除息後股價會下跌持倉總市值會隨著減少嗎

根據我國證券法,上市證券發生權益分派、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情況,交易所會在股權登記日次一交易日對該證券作除權除息處理。

比如上市公司在股權登記日2018年9月12日,上市公司股票除權日就是2018年9月13日;根據10派1元(含稅)的除息,公司總股本為基準,向所有大中小股東享有現金分紅的股東實施每1月派0.1元的紅利稅,在除息日股價當天做出0.1元的折價;也就是10元的股價除息日當天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折價為從10元折價後9.9元;如上圖股票調整的折價空間就是除息;

綜合以上分析提主提出的為什麼股票在除息日之後會下跌?因為根據證券法上市公司有發生除權除夕的處理作出相對應的調整折價而已,並不是真正的下跌,作出調整折價後所有大中小股東的權益並未發生任何改變,總體市值也未發生改變;所以這就是讓很多股民投資者弄不懂的原因,為什麼除權除息後股價會大幅下跌的真正原因!

⑥ 上證指數歷史最高點是多少

上證指數的歷史最低點是1990年12月19日所形成的95.79,歷史最高點是2007年10月16日所形成的6124.04點。
股市指數,簡單來說,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是比較復雜的,那我就不在這里細講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會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及其性質來進行分類,股票指數大致分為這五種類型: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這當中,最頻繁遇見的當屬規模指數,好比各位常見的「滬深300」指數,是說在滬深市場上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流動性,且交易活躍的有300家大型企業股票一個整體情況。
另外,「上證50 」指數也是常見的規模指數,也就是說其意味著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它其實是某一行業整體狀況的一個代表。比方說「滬深300醫葯」代表的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組成,也對該行業公司股票整體表現作出了一個反映。
主題指數,則代表某一主題(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的整體情況,相關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根據上述的文章內容可以知道,指數選取了市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股票,因此,指數能夠幫助我們比較快速的了解到市場的整體漲跌情況,從而可以更好的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將來的走勢都能夠被預測到。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⑦ 求通達信公式 2018年9月12日之後區間內,最新股價相比最高股價的最大跌幅,按照跌幅排名選出股票

1、高盛給阿里的最新預測,一年內股價將暴漲54%!

高盛研報重申了對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買入」評級,上調阿里未來12個月的目標股價至247美元,較此前預期的241美元上調2.5%,較周二收盤價160.23美元存在54%的溢價空間。阿里巴巴盤前漲2%,收漲1.3%,不足163美元。研報認為,鑒於阿里巴巴的戰略、布局、建立新業務(如新零售)及執行的能力,公司對中國消費增長的總體影響力給高盛留下了深刻印象。預計阿里將繼續為多條戰線的未來增長進行投資,包括零售、數字廣告和娛樂等,到2020年底的總潛在市場規模(TAM)高達80萬億元人民幣。

2、騰訊音樂將赴美上市 上半年營收達86億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其中幾組數據顯示了騰訊音樂娛樂強勁的市場表現力。騰訊音樂娛樂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均為中國移動音樂APP市場前四。騰訊音樂娛樂的產品生態「一站式」滿足用戶的音樂社交娛樂需求。據招股書顯示,騰訊音樂娛樂的在線音樂用戶付費率在2018年第二季度為3.6%,社交娛樂用戶付費率為4.2%,與中國在線游戲、在線視頻乃至全球其他在線音樂服務的用戶付費率相比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但這同樣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3、騰訊3.176億美元增持B站,持股增至12%
10月4日消息,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和騰訊控股聯合宣布,雙方已達成協議,騰訊將對B站進行共3.176億美元現金的投資,交易完成後,騰訊對B站持股比例將增至約12%。在消息公布後,B站股價盤前一度大漲14.88%至15.29美元。根據該協議,騰訊將以每股12.67美元的價格,認購B站新發行的普通股共計25,063,451股,價值約3.176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於近期完成,交易完成後,騰訊對B站持股比例將增至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