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東醫葯和復星醫葯和恆瑞醫葯營收都差不多,為什麼市值差那麼多
其實,相差還是蠻大的!
從總資產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 總資產凈利潤率(%)等多項指標來看,恆瑞醫葯都是要比復星醫葯、華東醫葯要強很多的 !
並且,恆瑞醫葯主要是以抗腫瘤、麻醉、造影、其他等收入為主的。
其中抗腫瘤葯: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
中國前五大癌症: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肝癌。
等等。
可以說是世界醫葯的核心!
而且從研發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
恆瑞醫葯的研發投入遠遠比其他葯企要高得多。
市場也會隨之更大。
更重要的是!
從地位來看,恆瑞醫葯的身上誕生過很多中國醫葯行業發展史上的第一:
第一家將注射劑賣到美國和歐盟的中國醫葯企業;
第一家對外轉讓創新生物葯品的企業;
抗腫瘤葯和手術用葯國內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一位。
最後,再從ROE的技術指標角度去看:
恆瑞醫葯常年保持在20%以上的ROE指標;
而復星醫葯的年化ROE只有12%;
所以,綜合來看的話,差距自然不小,況且人家已經走出了主升浪,受到了資金的抱團。而華東醫葯和復星醫葯的走勢則相對弱很多,主升浪走勢並不強!
公司市值的高低,有兩個因素來決定。
根據市值=凈利潤*估值的公式,影響企業市值只和凈利潤和估值有關。
我們先來看看三者之間的凈利潤情況。恆瑞2019年營收232.89億,凈利潤53.28億。
復星醫葯2019年營收285億,凈利潤33億。
華東醫葯2019年營收354億,凈利潤28億。
在營收規模差不多的情況下,恆瑞的凈利潤是最多的,幾乎是華東和復興凈利潤的總和。
在影響市值的第一個因素凈利潤這塊,華東和復興就已經敗下陣來。
再看影響市值的第二個因素——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市場的情緒。一般情況下,對於有發展潛力,成長空間大,研發投入高的公司,市場會給予高估值。我們來看看近五年來,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規模和占營收的比例。
從圖表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研發費用上恆瑞幾乎是對華東和復興進行碾壓的。
能夠大比例的,大規模的投入研發,才能保證企業的競爭力,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所在。
只有如此,市場才會給到高估值。
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恆瑞的靜態市盈率為90倍,華東為16倍,復興為45倍。
最後,影響企業市值的因素只和凈利潤和估值有關,不能單單看營收的規模。
這個其實不能看營收的 ,股票市值的高低應該看的是利潤和估值, 從盈利角度上來看是市場給予該股票的未來的盈利預期,利潤和營收都屬於滯後指標,股票市場交易的其實是市場對於股票未來盈利的預期。 最後,就是估值,估值影響因素較多,市場整體流動性、市場的風險偏好等等因素。
首先,從凈資產收益率(ROE)的角度來分析,恆瑞醫葯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6%,復星醫葯的凈資產收益率為7.52%,華東醫葯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7.61%。再看負債率華東醫葯的負債率為39%,復興醫葯負債率為50%,恆瑞醫葯的負債率僅有12%。 簡單的來看,恆瑞醫葯的高凈資產收益率靠的是自身經營,而華東醫葯和復興醫葯凈資產收益率有很一部分是杠桿的功勞。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就算市場給與復星醫葯、恆瑞醫葯、華東醫葯同樣的估值( 當然這個肯定不可能 )。那麼市值=利潤*估值, 我們來看最近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恆瑞醫葯的利潤分別為32億、40億、53億,復興醫葯23億、20億、22億,華東醫葯17億、22億、25億。因此,就算給與恆瑞醫葯、華東醫葯、復星醫葯同樣的估值,恆瑞醫葯依然是最大。,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 市場不可能給與三者同樣的估值, 一則是三者未來的想像空間不一樣,再則就是從 歷史 業績來看恆瑞的成長性也是更高,三則從國外的醫葯行業成長路徑來看,未來生產創新葯的企業未來市值成長空間也是最大。因此市場會給未來想像空間更大,成長性更高,已經有成熟的市場經驗的創新葯更高的估值。 目前,三者的動態PE估值也支撐這個觀點,截至到2021年2月20日,恆瑞醫葯的動態PE為98倍,復興醫葯的動態PE為37倍,華東醫葯的動態PE為17倍。 從醫葯行業的相對估值來看,肯定是華東醫葯低估,但是看股票不能從絕對的PE估值看,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麼銀行、地產、保險的估值更低。
從主營業務來看,恆瑞醫葯的主營業務為抗腫瘤葯物、麻醉、造影劑等,且產品的毛利都在75%以上, 且主營收抗癌葯品的毛利率高達93%。 復興醫葯的產品相對較雜,占其主要營收的非高毛利的抗癌葯,而是抗感染和消化相關的葯物產品,其中還有原材料葯品,其毛利率只有27%,產品相對較多且毛利率高低不等,會拉低整體毛利率。最後是華東醫葯占營收比例最大既然是商業,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醫葯公司既然不做葯確做商業,商業的毛利率既然只有7.58%, 就算其他醫葯和醫美的毛利在高,其整體毛利率肯定也是三者其中最低的。
最後,國家政策和相關產業的紅利,帶量采購影響很多醫葯、醫療器械公司。但是, 國家對於創新葯確是不遺餘力的鼓勵和支持。在加上國產替代的概念提出和未來人口老齡化,創新葯的研發迎來需求和政策的雙重刺激, 作為中國創新葯的研發實力最強的龍頭企業,恆瑞醫葯尤其特有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而華東醫葯主要產品糖尿病口服葯本身面臨很多替代產品的競爭,布局醫美對與該公司未來或許有一定帶動,但是目前市場面臨著龍頭華熙生物、愛美客的競爭。
最後, 從利潤角度來看,恆瑞的利潤是最高。從估值角度來看,恆瑞具有高增長、可持續、確定性強的特點 ,在疊加人口老齡化和國產替代化政策的雙重刺激,市場更願意給其更高的估值。從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恆瑞作為國內創新葯研發的龍頭,多款產品研發已經進入臨床實驗,後續產品量豐富。抗癌葯本來技術壁壘就相對較高,決定其具有較高的毛利率,且產品一旦批准上市,可實現迅速放量。 在盈利相對較高,且市場給予比其他兩家公司更高的估值情況下,市值比其他兩家高是一個很正常和合理的情況。
重倉華東醫葯,估值低,利潤年年增長。
營收差不多不代表利潤會差不多,利潤差不多不代表利潤構成差不多。
市值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市場對上市公司未來的預期,是一種心理的期望值。所以才會有某些公司市盈率特別高,某些公司市盈率只有一位數了。所以,在同樣情況下,一個公司的市場預期越高,市值自然就越大。
那什麼會影響市場預期呢?那就是未來的空間。這個未來可以從利潤構成上看出來,先說下復星醫葯吧:
復星醫葯的營收構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醫葯商業。其持有國葯控股50%股權,財務上自然會並表,因此復興的營收上,占很大比例的就是國葯控股那些不掙錢的醫葯商業。醫葯商業雖然營收很大,但毛利率太低,競爭也比較激烈,成長性也很弱,自然不會給予太高的估值。
華東醫葯也差不了多少,醫葯商業在其營收中占的比重太高。毛利率卻連8%都不到。並且華東醫葯生產的葯品中,仿製葯占很大比重。隨著醫保改革的深入,仿製葯利潤會逐漸降低,幾乎完全變成了醫葯工業品了。中國的醫葯公司躺在仿製葯紅利上太舒服了,根本沒有心思做創新葯,仿製葯利潤比原研葯還要高。並且華東醫葯的神操作,簡直可以用傲慢來形容。 在集采中,作為阿卡波糖的原研葯廠家,報出的價格是0.18元/片;綠葉報出了0.32元/片。而作為仿製葯的華東醫葯,竟然報出了0.47元/片,高出德國拜耳161%!!! 最後自然不可能入圍。華東醫葯在自己的核心產品中被掃地出局,所以股價開始了跌跌補休。但其核心,還在於長期享受仿製葯紅利,對原研葯重視不夠。當仿製葯紅利不再時,營收利潤自然會遭到暴擊。
與之不同的是恆瑞醫葯,恆瑞醫葯雖然也有很多仿製葯,但其營收更加合理。其三大主要產品抗腫瘤葯、麻醉劑和造影劑,抗腫瘤葯和造影劑雖然也有很大比例的仿製葯,但原研葯也很多,麻醉劑屬於我國1類管制類葯品,目前不參與集中采購。並且恆瑞醫葯在研發上特別捨得投入,僅僅上半年研發投入就高達18億,而同期,華東醫葯的研發費用是4.79億,幾乎只是恆瑞醫葯研發費用的四分之一。在如此巨大差距之下,新葯的上市速度自然差距更大,投資者自然更不看好華東。
總結一下,股票投資投資的是未來。華東醫葯和復星醫葯無論是從毛利率還是成長性,和恆瑞醫葯都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其營收相差不大,但因為營收構成不同,利潤自然也相差較多,最後導致其市值有很大差距。
因為集采,仿製葯沒前途,華東醫葯轉型之路晚了。
以上研發營收我們可以發現復星這幾年營收一直遙遙領先恆瑞,華東。為什麼總營收這么高純利潤卻沒得恆瑞多?復星用在廣告推廣最多的,每年用在打廣告上55億!復星醫葯一直在創新醫葯推廣上布局,為搶站市場!未來收益擴大化努力中,超越恆瑞成為創新葯龍頭不是夢。未來可期!而復星則相對依賴並購,並購可短期增加業績,但旗下五十多家控股或參股公司也導致商譽一路飆升,萬達的轉型復興應該借鑒!不管怎麼分析,努力改變上進的公司都是我們值得投資的,我們都希望自己買的股票大漲,但是還是要看市場認可不!唯一強勢讓市場認可就是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華東醫葯營收高,但大部分是醫葯商業。小部分是醫葯研發製造。大部分營收來自低毛利的倒葯,估值當然上不去。
❷ 抗腫瘤概念股有哪些
讓高手帶代你炒股,信不信由你!反正不要錢,不妨試一下!一定讓你大開眼界!不需要注冊,不需要會員費,可先免費體驗,再合作!
打開這個網址,點擊裡面的【免費索取牛股】你將在盤中免費得到我們推薦的一支短線牛股:www.dncg777.com/
000790【華神集團】 300006【萊美葯業】 600267【海正葯業】 600276【恆瑞醫葯】 600200【江蘇吳中】 抗癌葯【癌症】 600594【益佰制葯】 疫苗 醫葯 300158【振東制葯】 300273【和佳股份】 電磁
抗癌概念股票炒作契機及抗癌概念股票匯總★ 抗癌概念股主要炒作還是新品抗癌葯,癌症概念股海細分為癌症診療機構、癌症疫苗、癌症檢測、癌症輔助治理其次。
聯動概念:醫葯板塊
活躍龍頭:萊美葯業、海正葯業、恆瑞醫葯、江蘇吳中、華神集團、益佰制葯、振東制葯
抗癌概念股相關上市公司匯總:
癌症診療機構:
和佳股份(300273)癌症診療機構
腫瘤微創治療領域:公司是國內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能提供較為完整的腫瘤微創綜合治療解決方案的企業。成功開發出系列化腫瘤微創治療的專業設備,設備覆蓋了體內放療、射頻消融、介入熱化療、體外熱療、免疫恢復治療、腫瘤後期胸腹水治療等腫瘤微創治療的主要核心領域,其中介入熱化療灌注系統和免疫治療系統均屬於獨創性發明產品,已被列入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首批推薦設備名單。待後續的電磁定位穿刺導航系統、雙頻電磁熱療機等產品的陸續開發後,將使公司實現自產設備對腫瘤微創治療主要技術領域的覆蓋。目前公司腫瘤微創治療設備覆蓋了155家三級醫院(覆蓋率達到12.57%)和172家二級醫院(覆蓋率達到2.64%)。
華神集團(000790)癌症診療機構/抗癌葯
公司擁有的原發性肝癌葯碘[131I]美妥昔單抗注射液(利卡汀)是國家一類創新葯,是全球第一個運用單克隆抗體靶向治療肝癌的基因葯品,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用於中晚期肝癌治療。合作建設了三個癌症診療中心。
獨一味(002219)癌症診療機構
公司出資1.2億元受讓紅十字腫瘤診療中心15年85%收益權。經資產評估紅十字腫瘤診療中心15年85%的經營收益權評估價值為1.42億元。2012年1-11月診療中心實現凈收益3144.1萬元。此外,公司與紅十字腫瘤醫院擬將腫瘤診療中心的醫療管理及業務的開展委託給堯禹公司執行。
癌症檢測相關:
華測檢測(300012)致癌物檢測技術
亞硝胺是強致癌物,並能通過胎盤和乳汁引發後代腫瘤,還有致畸和致突變作用,公司成功開發11種主要關注的亞硝胺物質檢測;磷酸酯類阻燃劑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致畸性、神經毒性等毒性,公司開發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此五種物質的檢測方法;有機氯殺蟲劑會對人類和動物產生大范圍、長時間的危害,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生殖和免疫系統受到破壞,並誘發癌症和神經性疾病,為此,公司開發了AAFA規定的34種有機氯殺蟲劑的檢測方法,以上3項技術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西隴化工(002584)癌症檢測試劑
擬收購新大陸生物75%股權,新大陸生物冊資本2000萬元,已開發了腫瘤檢測試劑、總抗氧化狀態(TAS)檢測試劑盒(FRAP法)、多類生化試劑等,在體外診斷試劑行業具備一定市場規模;若完成收購,公司將進入生化試劑行業,為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泰格醫葯(300347)臨床醫學實驗
公司主要為醫葯產品研發提供I至IV期臨床試驗技術服務、數據管理、統計分析、注冊申報等臨床研究服務。公司作為臨床試驗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臨床研究水平較高,是為數不多有能力進行國際多中心試驗的本土CR O企業之一,在創新葯的臨床研究領域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擁有35種一類新葯的臨床研究經驗,涉及肝炎、腫瘤、內分泌、心腦血管、艾滋病等多個領域。
榮之聯(002642)癌症基因組序列
華大科技攜手南德克薩斯START公司展開聖安東尼奧千人癌症基因組項目,2013年9月12日,全球最大基因學研究機構華大基因的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大科技」)與南德克薩斯START公司(South Texas Accelerated Research Therapeutics)正式宣布雙方將聯合開展及推進聖安東尼奧千人癌症基因組項目(San Antonio 1000 Cancer Genome Project,SA1kCGP)。該項目開創性地將遺傳變異與臨床表徵相結合,將進一步促進葯物特異性標記的個性化醫療發展。SA1kCGP的項目資金完全由私人捐贈,研究中所獲得的10種常見癌症的全基因組數據將全部向全球科研人員免費公開。榮之聯(002642)半年報顯示,使用自有資金1,500萬元,參股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復星醫葯(600196)腫瘤化療用葯檢測
公司出資2240萬美元認購429.94萬股SALADAX公司D輪優先股,本次認購完成後公司將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同時SALADAX授權公司子公司復星長征中國區域排他性的分銷權和產品製造權。SALADAX擁有當今世界領先的檢測技術及腫瘤化療用葯監測產品組合,通過此次合作,將有效提升公司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創新能力,有望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獨創推出一種生化檢測平台,該平台將能夠對腫瘤化療葯物濃度等進行檢測,從而能夠幫助更好的分析腫瘤化療葯物的治療效果。預計未來該產品線將在國內形成相當的銷售規模。
大恆科技(600288)癌症檢測設備
公司醫療設備中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全身腫瘤三維立體定向適形及調強放療系統(3DCRT,IMRT)」,以及領先一代的「三維放射治療計劃系統(3DTPS)及數字化虛擬人體技術(VHP)」是將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放射治療設備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療裝置。由於產品擁有無可爭議的技術水平優勢,現已裝備在全國二百餘家著名醫院,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癌症疫苗相關:
海欣股份(600851)腸道癌症疫苗/抗癌葯
自主研發國家一類新葯,該葯品叫「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可用於治療直腸癌,由海欣生物技術公司(公司持股51%)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國家一類新葯,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針對晚期大腸癌APDC治療性疫苗。海欣生物研發的「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是針對大腸癌開發的新一代治療性的腫瘤疫苗。(2012年7月26日,APDC項目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同意進行Ⅲ期臨床試驗的批件。)
沃森生物(300142)宮頸癌疫苗
控股上海澤潤(持股比例50.69%)。上海澤潤在預防性和治療性宮頸癌疫苗(HPV)研發方面均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其研發的重組HPV預防性疫苗是國內第一家採用真核表達系統研發並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的HPV疫苗。
智飛生物(300122)宮頸癌疫苗
公司與默克公司的關聯公司--默沙東就「宮頸癌疫苗」(HPV疫苗)簽署協議,約定協議產品上市後,許可公司在協議區域內(中國大陸區域)獨家經銷。默沙HPV疫苗(商品名:佳達修)是全球第一個癌症疫苗,也是唯一獲准上市的用於預防由HPV6、11、16和18型引起的宮頸癌和生殖器官癌前病變的癌症疫苗,目前已在全球124個國家和地區上市銷售。
癌症葯物:
國農科技(000004)抗癌葯
控股子公司華泰制葯計劃總投資21348萬元在蓬萊進行異地擴建生產基地。項目規模為年產普通小容量注射劑2200萬支,普通凍乾粉針劑2200萬支,抗腫瘤凍乾粉針劑1000萬支,建設期擬定為2.5年,投產期1.5年。從長遠來看,項目中的產品有的是國內目前進口的,現在的市場比較好,銷售較穩定。
國葯一致(000028)研發期
公司參股企業萬樂葯業(占其35.19%)研發的抗腫瘤葯多拉達唑。
豐原葯業(000153)抗癌葯
公司與中人科技合資的豐原中人葯業(公司佔60%股權)保證順鉑植入劑抗癌新葯在2012年9月底前上市;公司大力投入癌症輔助治療新葯研發工作。
四環生物(000518)抗癌葯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一類抗癌新葯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用於腎癌、惡性黑色素瘤以及其他惡性腫瘤綜合治療)、重組人白介素-2注射液、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其中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是國家項目「基因工程人白細胞介素-2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產業化基因工程產品;目前仍持有55%股權的北京四環生物制葯是我國最早從事基因工程葯品和診斷試劑研究生產的企業,其專有技術包括白介素2(用於肝癌治療)、干擾素、EPO、G-CSF等舌下含片。
海南海葯(000566)抗癌葯
子公司海口市制葯廠苯達莫司汀是具有氮芥和嘌呤類似物的雙重作用機制的抗腫瘤葯物,國內尚無苯達莫司汀上市或進口,屬於化葯3.1類新葯。公司生產的紫杉醇注射液是國內首家上市產品,紫杉醇主要用於卵巢癌和乳腺癌及NSCLC的一線和二線治療,對於頭頸癌、食管癌,精原細胞瘤,復發非何金氏淋巴瘤等也有一定的療效,擁有品牌和價格優勢。
長春高新(000661)抗癌葯
公司控股子公司長春金賽葯業(控股70%)是全國制葯企業中唯一的國家級基因工程制葯孵化基地,其生長激素系列產品已經在全國乃至亞太居第一位,成為兒童生長發育治療領域的領導者,在燒燙傷、輔助生殖、抗衰老、腫瘤等多個領域也正在建立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領先地位。金賽葯業繼續保持生長素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普洛股份(000739)抗癌葯
公司持有98.07%的浙江普洛康裕制葯生產的百士欣是國家二類抗腫瘤新葯;公司2010年上半年申報的「基因工程酶法合成D-對羥基苯甘氨酸鄧鉀鹽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山西省大同市開發區醫葯工業園區(二園區)進行制葯、研發基地的開發和建設。項目建成後,預計產能規模為水針劑1億支/年,凍乾粉針劑2000萬支/年。項目總投資25000萬元,分兩期投資。該公司目前已完成心腦血管類注射劑4個產品的申報,正在葯品審評中心排隊待審評。同時已完成了4個特色腫瘤注射劑產品的前期研究工作。
北大醫葯(000788)研發期
公司與方正醫葯研究院合作的康普瑞丁磷酸二鈉(CA4P)及注射劑是一種血管靶向葯物或內皮破壞葯物,其機理是引起腫瘤血流供應迅速中斷導致腫瘤由於供氧不足和營養飢餓而死亡,該葯生產批件需耗時5-6年左右。鹽酸帕洛諾司瓊是第二代5-HT3受體拮抗劑,主要用於治療及預防中度和重度致吐化療引起的急性惡心、嘔吐,臨床多作為腫瘤輔助用葯及手術後惡心嘔吐的預防和治療。該葯品上市後,將對公司未來的業績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華潤三九(000999)抗癌葯
公司持股83.68%的安徽金蟾生化主要生產抗癌用葯華蟾素注射液,可用於中、晚期腫瘤,慢性乙型肝炎等症得治療。
華邦穎泰(002004)抗癌葯
公司控股子公司重慶華邦、重慶華邦勝凱收到國家葯監局核准簽發的「左亞葉酸鈣原料葯」及「注射用左亞葉酸鈣」(化學葯品第3.1類)葯品注冊批件。注射用左亞葉酸鈣是重慶華邦腫瘤領域的第二個葯物,對進一步完善腫瘤領域產品線具有積極影響。臨床上注射用左亞葉酸鈣與氟尿嘧啶聯合,用於胃癌、結直腸癌的輔助治療,可延長存活期。注射用左亞葉酸鈣作為注射用亞葉酸鈣的對應異構體,產品療效和安全性有明顯優勢。
雙鷺葯業(002038)抗癌葯
公司入選「北京生物醫葯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首批「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公司在腫瘤治療,抗炎鎮痛,心腦血管和肝病等領域已儲備多個具有國內外市場潛力的優勢大品種,力爭推出3個以上的抗體和疫苗葯物。在肝病治療領域不斷培育重磅品種,力爭成為國內肝病治療領域的重要企業。公司主打品種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門冬醯胺酶,抗腫瘤產品等10餘個品種正陸續進入東歐,亞洲,南美市場。
信立泰(002294)臨床試驗期
與清華大學聯合建立「清華大學-信立泰小分子聯合研發中心」,提高心腦血管、抗腫瘤等重大疾病領域篩選創新葯物能力,提升研發效率;引進國家1類創新葯——阿利沙坦酯所涉制劑生產技術,並取得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MG、300MG規格生產批件及樂卡地平片臨床批件。
眾生葯業(002317)抗癌葯
與廣東華南新葯創制中心和四川大學簽訂三方技術合作協議,共同針對新葯項目進行開發。首期開發的三個項目分別為:針對肺纖維化的化學一類新葯QU100項目、針對Ⅱ型糖尿病的化學一類新葯WCH-016項目及針對癌症的DXZ923納米制劑項目。
精華制葯(002349)研發期
研發第二代靶向抗腫瘤葯物倍他替尼:該葯物已打通合成路線,完成鹽及晶型篩選,制備少量樣品,正進行原料葯的初步質量穩定性考察。
譽衡葯業(002437)抗癌葯
鹽酸吉西他濱--抗腫瘤用葯: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屬於抗代謝腫瘤葯,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胰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我國僅有美國禮來、江蘇豪森和譽衡葯業三家葯廠生產。
萊美葯業(300006)抗癌葯
公司核心技術有淋巴靶向治療的納米葯物技術、葯物微納米分散及混懸制備技術和無菌原料葯制備技術,其中,淋巴靶向治療的納米葯物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抗腫瘤葯物主要為納米炭混懸注射液,注射用磷酸氟達拉濱,腸外營養葯主要為N(2)-L-丙氨醯-L-谷氨醯胺注射液,填補了國內空白,臨床應用價值巨大。公司腫瘤葯占產品結構的比重將不斷提升,公司目前抗腫瘤葯比例在20%左右,三年內有望超過抗感染葯,達到40%左右。公司產品納米炭混懸注射液主要用於淋巴示蹤,其作為診斷用淋巴示蹤劑的問世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我國該類葯物首個通用名葯物,相關產品制備技術獲得國家專利保護,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該產品。注射用磷酸氟達拉濱適用於B細胞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療,據統計,在國內注射用磷酸氟達拉濱市場,公司佔有10.35%的市場份額,市場排名第3位。
安科生物(300009)抗癌葯
公司擬引進抗腫瘤葯物替吉奧片劑項目,替吉奧是一種復方抗腫瘤新葯,主要用於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胃癌,預計2012年投產,年生產能力為3000萬片。
香雪制葯(300147)研發期
新葯公司已按約定向KINEX公司共計支付150萬美元。預計KX02研發成新葯需要5-6年以上的時間。2013年6月,KINEX公司獲美國FDA的IND批准,在遞交和修改相關文件後可以啟動復合物(KX2—361)在美國的一期臨床研究工作。同時KINEX公司也將按計劃啟動KX02項目的一期臨床研究工作。KX02是一種親脂性、能通過血腦屏障和作用機理清晰的抗腫瘤化合物,經動物實驗證明能有效抑制惡性神經膠質瘤細胞,有可能研發成為腦腫瘤治療有效新葯。
人福醫葯(600079)臨床試驗期
公司持有81.07%股權的湖北葛店人福葯業是一家專業從事甾體激素類原料葯、生育調節葯物和抗腫瘤葯物的研發生產企業;公司持有52%股權的深圳新鵬生物工程正在研發國際領先的抗癌基因葯項目TR-1葯品,有望在3-5年內取得一類新葯證書。
太極集團(600129)抗癌葯
與科研院所聯合開發4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抗癌葯物新制劑、糖尿病(並發症)新葯及 2 個心血管新葯,其中2個已獲臨床批件,1個正在申報生產批件,自主篩選了 901、902、903、904、905新產品項目。國內外首創抗腫瘤葯物新劑型DXJS已完成工藝研究,臨床前研究進入全面總結階段,預計2013年完成臨床申報,。
江蘇吳中(600200)臨床試驗期
控股子公司吳中醫葯目前在研「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葯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獲得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處於申請三期臨床研究階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06年曾獲國家「863」項目支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
太龍葯業(600222)研發期
公司決定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將抗腫瘤類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產品作為新的研發方向,產品劑型以小容量注射劑和凍乾粉針為主。
中恆集團(600252)研發期
公司同意十年內向北京大學提供不超1億元合作科研經費,第一年為1000萬元,以後每年按研究進度和經費預算,支持其進行單細胞測序癌症早期診斷的研究,項目相關研究應結合公司相關產品(如二去水衛矛醇等)的治療機理和方向,以利於產品的推廣。
海正葯業(600267)抗癌葯
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原料葯生產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抗生素、抗腫瘤葯物生產基地之一;公司在建制劑出口基地項目年產細胞毒抗腫瘤葯水針劑2500萬瓶、凍乾粉針2500萬瓶、固體制劑1.6億片粒;公司基因葯物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目前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階段。
恆瑞醫葯(600276)抗癌葯
公司單一對映體的手性葯物—左亞葉酸鈣可用於增強5-氟尿嘧啶的抗腫瘤活性,主要治療骨肉瘤經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後與葉酸拮抗相關的症狀和結腸癌、腎癌;公司多種抗腫瘤葯品在國內排名第一,其中3個產品為國內獨家生產,現有仿製葯奧沙利柏、多西他賽處於成長期,伊利替康也正在進入快速成長期;公司要擁有分子靶向抗腫瘤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
美羅葯業(600297)抗癌葯
抗腫瘤葯物阿米福汀:抗腫瘤葯物阿米福汀是公司的主打產品,葯物標准名稱注射用氨磷汀,屬於西葯注射類。它能選擇性保護正常器官免受化療、放療的毒性攻擊,適用於各種腫瘤患者的放療和化療過程中對惡性血液病患者有治療作用。公司承擔的"提高氨磷汀及制劑質量和技術標准研究"列入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葯創制項目。
亞寶葯業(600351)抗癌葯
抗腫瘤葯注射用硫酸長春地辛等凍乾粉針類制劑。
康恩貝(600572)臨床試驗期
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康恩貝公司參股的遠東超級實驗室研發的「重組高效復合干擾素」取得新加坡一期臨床試驗許可,該葯是使用蛋白質空間調控技術,成功研製出的一種具有全新空間構象的非天然的新型干擾素,可用於抑制病毒復制、抗腫瘤治療。遠東實驗室於2005年10月28日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主要從事以重組高效復合干擾素(RSIFN-CO)產品、技術為基礎的癌症治療葯品的研發。
益佰制葯(600594)抗癌葯
公司擁有基因技術的抗腫瘤中葯艾迪注射液產品,另外購買的可使用基因工程方法獲取多肽鏈類產品的VEGI專有技術,可直接激活不同類型免疫細胞以抑制或消除癌細胞。艾迪注射液的研究已達到基因水平(艾迪注射液為抗腫瘤中葯,是公司的獨家產品)公司一線產品艾迪為抗腫瘤類中葯注射劑獨家品種,收入佔比約45%。艾迪在三級醫院的銷售額占該品種銷售額的80%左右,洛鉑為最新上市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葯,是國內5個鉑類抗腫瘤葯中唯一獨家品種,目前正處於高速成長期。
神奇制葯(600613)抗癌葯
公司子公司貴州金橋葯業小容量注射劑(抗腫瘤葯)已通過國家新版GMP認證,昨日已過公示期。據悉,此次通過GMP認證的為斑蝥酸鈉注射液這一抗癌葯。公司持有金橋葯業92.58%的股權,斑蝥酸鈉注射液適用於原發性肝癌等腫瘤的治療。2013年中報顯示,斑蝥酸鈉注射液及相關產品構成公司主營收入近20%。
哈葯股份(600664)
生物工程公司主要致力於生產和銷售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及肝病葯品。目前上市的產品有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ɑ-2B(商品名:利分能)、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商品名:雪達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商品名:里亞金)等多個生物工程醫葯產品以及前列地爾脂肪乳等新型化學制劑,其中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ɑ-2B和前列地爾注射液的市場佔有率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
非醫葯主業涉抗癌概念相關上市公司:
中珠控股(600568)研發期
控股子公司潛江制葯與美國TNI公司合作研發血液、骨髓造血系統癌症及癌症患者免疫力恢復抗癌葯物的臨床前研究,潛江制葯臨床試驗前費用預計為人民幣1000萬元,若未獲通過取得臨床批件將退回支付的臨床試驗前費用的80%。
尖峰集團(600668)抗癌葯
控股子公司尖峰葯業,所建項目建成後形成年產35噸頭孢類、抗腫瘤葯類等原料生產線(為制劑配套)和2億支各類粉針生產線。2012年4月10日公告,公司控股99.16%的尖峰葯業擬投入3900萬元(按階段成果分期支付)與中國葯科大學及其醫葯化工研究所等相關方合作,進行抗腫瘤一類新葯(DPT)的臨床前研究。
東陽光鋁(600673)研發期
東陽光鋁參股公司研發抗乙肝及腫瘤類新葯,由廣東東陽光葯業有限公司引進的東陽光創新葯物科研團隊以抗腫瘤及抗病毒化學1.1類新葯為主要研發方向,致力於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1類化學新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此類葯物上市,若項目開發成功也將填補國內腫瘤新葯相關領域的空白。
蘭生股份(600826)抗癌葯
公司參股34.65%蘭生國健葯業與中信泰富共同投資成立「上海中信國健葯業有限公司」,蘭生國健佔41.69%,公司佔0.73%。08年中信國健研製的生物新葯「益賽普」(注射用重組人11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是我國第一個真正實現產業化並上市銷售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類葯物。已完成4條750升細胞培養生產線建設並順利投產,年生產能力達到毫克級裝葯量400萬支。
亞泰集團(600881)抗癌葯
公司以生物疫苗和抗腫瘤系列葯為新品開發方向,已形成以「參一膠囊」、抗癌生物導彈為主導抗癌系列產品,同時還儲備白介素-11、人參皂甙RG3注射劑等在研抗癌新葯。
癌症輔助治理:
振東制葯(300158)癌症輔助治理
核心主導產品岩舒注射液是癌症的輔助治療葯物,具有抑制癌性疼痛及出血、抑制腫瘤生長、聯合放化療增效減毒等功效。
以嶺葯業(002603)中葯抗癌/癌症輔助治理
公司全資子公司以嶺研究院與英國卡迪夫大學合作成立醫葯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圍繞中葯抗腫瘤的靶點研究、臨床應用,以及市場資源的共享開展深入的交流與合作。研究發現養正消積膠囊能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養正消積膠囊主要用於腫瘤的輔助治療,與化療葯合用有助於提高化療療效。養正消積膠囊配合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在增效減毒、增強免疫、改善證候、提高生存質量方面療效顯著。
海思科(002653)癌症輔助治療
公司子公司遼寧海思科國家6類化學葯「琥珀酸甲潑尼龍」、「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獲葯品注冊批件。甲潑尼龍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物之一,臨床可應用於很多科室的重症患者的治療,如過敏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甲潑尼龍(注射劑)為國家醫保目錄乙類葯品,該葯品上市後,將豐富公司的產品線,對公司今後的業績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金花股份(600080)癌症輔助治理
轉移因子口服液用於治療病毒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可用於惡性腫瘤、腫瘤病人的放化療後的輔助治療。
片仔癀(600436)中葯抗癌/癌症輔助葯
片仔癀主要成份包括牛黃、麝香、三七、蛇膽名貴葯材。除了主治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症,還可以抑制消化系統癌細胞的生長,可作為一種抗腫瘤輔助用葯,公司申請了研究開發的專利並獲受理。
康緣葯業(600557)中葯抗癌/癌症輔助葯
其生產的痛安注射液是用於治療中、重度癌症疼痛的純中葯注射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公司計劃通過有效的推廣,使之在數年內至少部分替代阿片類止痛葯物,成為國內癌症疼痛治療葯物的一線品種。
抗腫瘤葯物中間體:
福安葯業(300194)抗腫瘤葯中間體-氨曲南原料葯
金城醫葯(300233)抗腫瘤葯中間體-苯異氰酸酯
雅本化學(300261)抗腫瘤葯中間體-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葯物及其中間體股票論
❸ 醫保談判落地三家上市公司抗癌神葯入圍,抗癌葯百分百有效嗎
2020年醫保談判結果出爐,包括三款被稱為抗癌神葯的PD-1葯品在內的119種葯品談判成功。醫保談判是將葯品納入醫保目錄,此舉對相關葯品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以價換量」,尤其是較為昂貴且市場容量大的抗癌葯PD-1,本次包括恆瑞醫葯、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三家上市公司旗下產品納入醫保目錄。
❹ 高瓴資本重倉的百濟神州闖A股,6年虧損124億,曾遭機構做空
文 | 楊萬里
又一家葯企巨頭擬回A股上市。
近日,百濟神州公告稱,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出於公司業務及戰略發展的考量」。
如果百濟神州成功登陸科創板,它將成為第一家同時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葯企。
百濟神州在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表現較好,被資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然而,百濟神州也被外界爭議,主要是公司業績持續虧損,6年間累計虧損約124.6億元。業績虧損背後又與高研發投入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9月,百濟神州曾遭做空機構狙擊。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質疑公司造假,一度引發股價暴跌。
時隔一年後,如今百濟神州向A股IPO發起沖刺。按照以往規律,若上市大概率會被市場炒作。但沒有基本面支撐,估值也難以被「故事」支撐。
回顧百濟神州的上市歷程,公司於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價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計漲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濟神州又以108港元價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計漲幅超50%。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一個原因是高瓴資本為公司股東。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倉的個股皆受投資者追捧。
高瓴資本三季度美股持倉數據顯示,百濟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倉股。實際上,高瓴資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濟神州,從2015年至今,連續8次不斷投資該公司。今年7月份,百濟神州定增1.46億股票,募集資金20.8億美元,高瓴資本就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二個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目前,百濟神州已有兩款產品實現商業化,分別為PD-1葯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
百澤安於去年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經國家葯監局的批准,該產品適應症擴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澤安在華產品收入為4994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這意味著,百澤安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另一款產品百悅澤於去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有 財經 媒體分析稱,它是 歷史 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得到美國FDA批準的抗癌新葯。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悅澤在華和在美的產品收入為1566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同樣,百悅澤也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百濟神州的研發能力確實強,百悅澤(澤布替尼)雖然銷售額並不高,但卻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中國抗癌葯,這也是支撐近兩年它股價大漲的重要原因。
百濟神州雖然是資本市場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資者爭議。外界聚焦點在於該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美股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虧損1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7億元),同比增加約100.45%。
百濟神州對此表示,主要系臨床試驗費用和研發費用的顯著上漲。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高達9.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超過A股葯企龍頭恆瑞醫葯逾20億元。
一般而言,創新葯企都以研發導向為主,「燒錢」是一大特徵,百濟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研發投入分別為 2186萬美元、5825萬美元、9803萬美元、2.69億美元、6.79億美元和9.273億美元,6年間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20.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4億元)。
高研發投入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828萬美元、5710萬美元、1.192億美元、9311萬美元、6.738億美元和9.486億美元。合計看,百濟神州6年累計虧損約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6億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資者更看重市場估值差異所帶來的收益,而並非業績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濟神州處於虧損狀態,投資者仍然會追捧。
我們關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東時間),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對百濟神州發布做空報告,直指百濟神州涉嫌偽造近60%的銷售額並捏造了超過1.54億美元的收入。
做空報告發布當日,百濟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發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3億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濟神州回應稱,該報告的指控「失實、毫無依據且具誤導性」。但是,當日百濟神州股價再次下跌7.95%。
作為明星葯企,如果百濟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會被資金炒作。但投資者也得警惕「過山車」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葯企康希諾和君實生物已上演類似一幕。
康希諾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477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元。之後,在一個月時間里,其股價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達47.7%。截至周三收盤,康希諾股價為378元,依然未超過前期高點。
君實生物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220.4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900億元。然而,由於業績持續虧損以及被自媒體公開質疑,其股價已跌破70元,總市值不到600億元。
股價最終由基本面決定。市場現在之所以追捧百濟神州,是對公司未來看好。如果業績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難以支撐公司的估值。
百濟神州能否成功過會以及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❺ VC投資案例
點擊上方藍字「IT橙」。
每天了解一點創投圈
美國知名風險投資研究機構CBInsights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From Alibaba to Zynga: 40 Of The Best VC Bets Of All Time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m》,統計了40個他們認為VC回報最好的案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讓我們來看看這40個投資案例和回報:
1、WhatsApp:
臉書在2014年以22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這不僅創造了最大的並購交易;風投支持的公司的交易量,磨卜也給該公司唯一的機構投資者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帶來了巨額回報。他們6000萬美元的投資(A輪800萬美元,B輪5200萬美元),三年後變成了30億罩信美元。
2、臉書:
2012年,臉書通過IPO融資160億美元,上市當天市值1040億美元,為早期投資機構Accel Partners帶來了巨額回報。2005年,該組織領投了臉書1270萬美元的首輪融資,獲得15%的股份,估值近8500萬美元。
盡管Accel Partners在2010年出售了價值5億美元的舊股票,但在臉書2012年上市時,它仍持有價值90億美元的股票。這種巨大的回報直接讓Accel的IX基金成為業績最好的基金,當然也讓臉書的天使投資人彼得泰爾獲得了近2萬倍的回報。
3、團購網
Groupon不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對VC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投資。2011年,該公司上市,融資7億美元,IPO市值近130億美元。
新企業協會(NEA),一個早期的投資機構,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他們在2008年A輪投資了840萬美元,獲得了20%的股權。此後,他們不斷增加投資。Groupon上市時,他們仍持有14.7%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價值25億美元。
當然,Groupon最大的受益者是埃里克萊夫瞎悶穗科夫斯基,他是該公司的天使投資人、聯合創始人和最大股東。公司剛成立不久,他就和布拉德基威爾一起在天使輪投資了100萬美元。當然,他自己投資了大部分的錢。
Groupon上市時,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持有21.6%的股份,按照當天IPO的市值計算,股權價值為36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在IPO前通過出售舊股票套現的3.86億美元。
事實上,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早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危機時就有過類似的「套現」。1999年5月,萊夫科夫斯基和基威爾(他們合作很多)創立了Starbelly.com;2000年被Ha-Lo Instries以2.4億美元收購,套現不少。
後來Ha-Lo宣布破產,公司股東將破產歸咎於之前收購Starbelly,引發了一系列針對萊夫科夫斯基的訴訟。
在那些訴訟如火如荼、互聯網泡沫急劇波動的日子裡,萊夫科夫斯基寫下了這句名言:「讓我們開始開心吧??讓我們開心吧??讓我們公布一切吧??讓我們對自己的預測充滿信心吧??讓我們把事情做到極致吧??讓我們瘋狂吧,不管誰對誰錯??現在是時候激進了??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
4、混凝土
值得注意的是,Cerent的聯合創始人和發起人維諾德科斯拉當時是KPCB的合夥人。他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在KPCB投資了6家公司5000萬美元,獲得了150億美元的回報。後來,他還創立了自己的投資機構Khosla Ventures。
5、Snapchat
Snapchat於2017年3月上市,市值達到250億美元。背後的早期投資人當然獲利豐厚。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在2012年5月向天使輪投資了48萬美元(隨後是持續投資,總投資額為800萬美元),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是2013年初A輪的唯一投資者,投資額為1350萬美元,回報相當不錯。
以當天IPO的市值計算,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持有的股權價值高達32億美元,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持有的股權價值20億美元。
有趣的是,Benchmark的投資經理米奇拉斯基(Mitch Lasky)是Snapchat創始人埃文斯皮格爾的創業導師。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明鏡和光速有些爭執,他協調他們之間的關系。
要知道,光速創投合夥人公司(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負責這個案子的合夥人傑里米劉(Jeremy Liew)最初發現Snapchat起源於他合夥人女兒的介紹(在中學流行的使用只有三種:
憤怒的小鳥、Instagram 以及 Snapchat)、而 Liew 找到 Spiegel、讓其接受投資更是一個百折不撓三顧茅廬的故事,不知為什麼後面會出現問題,以致於 CB Insights 也感嘆「which is not uncommon in the pressure-cooker world of early-stage startups, ambitious founders, and seasoned VCs」。
6、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糖果傳奇》(Candy Crush Saga) 開發商 King 在 2015 年被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59 億美元收購,其背後的投資人收益巨大。
2005 年就投資 King 的 Index Ventures,獲得了 5.6 億美元的回報;最大的回報當屬持有 King 44.2%股份的 Apax Partners,其同樣在 2005 年就投了 King,不過比起 Index Ventures 投資更多,畢竟當時 King 還瀕臨破產、距離其推出 Candy Crush Saga 還有 9 年的時間,於是 Apax Partners 一舉投資 3600 萬美元獲得 King 接近 45% 的股份。
當 King 於 2014 年上市後,Apax 所擁有的股權價值雖然帶去了 100 倍的賬面回報,但卻沒有很好的機會變現退出,不過其擁有的股權卻有很重要的發言權,在與動視暴雪的談判中非常積極,最終從 59 億美元的收購價中獲得了巨額回報。
7、阿里巴巴
中國的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 2014 年在美國上市,募資 220 億美元,在創造有記錄以來最大 IPO 的同時,也成就了其背後的投資人股東日本軟銀。
在 2000 年軟銀斥資 2000 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獲得 34% 的股份,在 IPO 當日軟銀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持有 34.1% 的股份,以 IPO 當日收盤市值 2310 億美元計算、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市值超過 600 億美元、回報超過 3000 倍,即便到目前,軟銀仍持有阿里巴巴 29% 股份。
8、京東
京東於 2014 年 5 月在美國上市,當天收盤市值約 290 億美元,給早期投資人今日資本及操盤手徐新帶去巨額回報。
在 2006 年劉強東計劃募資 200 萬美元、今日資本投資了 1000 萬美元;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時挺身繼續加投,今日資本在京東累計投資了約 3000 萬美元,在京東 IPO 當日持有 7.8% 的股份,不考慮此前是否賣過老股、以 IPO 當日收盤價計算、今日資本持有的股份價值超過 26 億美元、實現超過 150 倍的回報。
9、Google
Google 在 2004 年上市、IPO 當時市值 230 億美元,給早期投資機構 KPCB、Sequoia Capital 帶去了 43 億美元的回報,高達 300 倍回報的背後,更重要是讓 VC 穿越了泡沫危機、進入回報期。
早在 1999 年,KPCB、Sequoia Capital 等投資 Google 1200 萬美元,不過很快就趕上了 2000 年互聯網泡沫,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更不會想到當年估值 1 億美金左右的公司會在 2004 年 IPO 時達到 230 億美金。
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在 Google 當時獲得 1200 萬美元的投資條款中,有一條是兩位創始人要聘請一位外部 CEO 來管理公司,所謂「Alt Supervision 成人監管」。
後來兩位創始人准備反悔、KPCB 負責的合夥人 John Doerr 甚至想到賣掉全部 Google 股份退出、當然後來雙方談妥了,Doerr 介紹的 Eric Schmidt 在 2001 年加入 Google 擔任了 CEO。
10、Twitter
Twitter 於 2013 年在美國上市、募資 18 億美元、IPO 當時市值約 142 億美元,領投了 TwitterA 輪 500 萬美元融資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帶來了 8.63 億美元的回報。
Twitter 在 2007 年開始快速發展,USV 的合夥人 Fred Wilson 在機構的官方博客中專門介紹了 Twitter,認為其是現代互聯網的關鍵服務之一、收入和商業模式可以延後再考慮。
正好 Twitter 當時在融資,很多投資機構都因為看不懂 Twitter、覺得 Twitter 缺乏收入也沒有任何獲得收入的計劃,因為融資的目的是用來擴容服務、保證 Twitter 正常運營。這時候,理解、最懂 Twitter 的 USV 也就水到渠成的成為了 A 輪領投機構。
11、UCWeb
UC 被阿里巴巴在 2014 年收購,對公司約 47 億美元的估值創造了當年中國互聯網最大並購交易。早期投資機構晨興創投、策源資本收獲很大,當然最大的還是收購方阿里巴巴自身。
從 2009 年 B 輪時就開始投資 UC、並不斷加註累計投資 6.9 億美元獲得了 UC 66% 的股份,並購更為主動,更重要的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補足了短板。很難說收購 UC 是直接的影響因素,但阿里巴巴的估值確實從 2012 年的 350 億美元飆升至 2014 年 IPO 時的 1680 億美元。
12、Delivery Hero
歐洲外賣公司 Delivery Hero 於 2017 年上市、市值達到 51 億美元。這對於其最大競爭對手 Foodpanda 的擁有者、也是其自身最大機構股東 Rocket Internet 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回報時刻。
Rocket Internet 是來自德國的創業公司孵化器、其克隆模仿了很多美國公司模式、收益頗豐。在 2016 年將旗下 Foodpanda 出售給競爭對手 Delivery Hero、獲得後者 37% 的股份。Rocket Internet 當時將經營困難的公司出售、本身就獲得了 7.5 倍的回報;在 Delivery Hero 上市當日,又獲得了近 3 倍的賬面回報。
13、Zayo
美國光纖服務運營商 Zayo 於 2014 年上市、市值 45 億美元並不高,但對於過去十年一直落後的行業來說,卻是令人鼓舞的 IPO,背後的投資人終於有退出機會。收益最大的當屬 Columbia Capital、在 IPO 當日持有 11.4% 股份,獲得 5 億美元左右的回報。
14、Mobileye
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Mobileye 成立於 1999 年,2014 年在紐交所上市、市值 53 億美元,2017 年 3 月市值 80 億美元的 Mobileye 被英特爾 153 億美元收購。
Mobileye 於 2003 年獲得 1500 萬美元 A 輪投資,投資機構主要來自以色列,包括 Colmobil Group、FIBI Holding、Solid Investment Bank 等,其中 Colmobil 是唯一一家在 Mobileye 上市後、沒有出售過股票的投資機構,這樣它一直持有的 7.2% 股權在 Mobileye 被收購時、價值達到 10 億美元,獲得超過 100 倍的巨額回報。
15、中芯國際(SMIC)
2002 年美國投資機構 NEA 投資中芯國際 9000 萬美元、在 2003 年又投資了 3000 萬美元,這筆總計 1.2 億美元的投資,不到 2 年的時間、在中芯國際 2004 年 IPO 上市當日帶來了超過 10 倍的回報。
16、美圖
美圖秀秀 2016 年在香港上市、募資 6.3 億美元、IPO 當日市值 49 億美元,創造了當年港股科技公司最大 IPO。這對其 A 輪投資機構創新工場而言,帶去了超過 40 倍的回報。
17、Zynga
Zynga 在 2011 年以 70 億美元的市值上市,創造了社交遊戲的歷史。這對於 Zynga 早期投資者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來說,是一筆巨大回報。在 Zynga 上市日、USV 獲得近 4 億美元的回報,回報倍數大概在 75 至 80 倍。
當時 USV 在 Twitter 的投資已經被驗證成功,他們認為社交網路的平台效應大有可為,Zynga 雖然成立沒到一年,但在 Facebook 上的用戶發展很快,USV 在 2008 年領投了其 2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沒過太久在 Zynga 的 2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時、USV 進一步追加投資。
18、Lending Club
美國借貸網站 Lending Club 於 2014 年上市、募資 8.7 億美元、市值達到 54 億美元。在 2007 年就投資了 A 輪的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Canaan Partners 等獲得超過 50 倍的回報。
當然,對第一次在沒有參與前幾輪融資、就直接投資 Lending Club 的 D 輪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而言,這筆交易也有別有意義。畢竟對 USV 而言、偏好早期投資、並希望持有相當比例的股權。
19、Genentech
20、Stemcentrx
腫瘤領域的生物制葯公司 Stemcentrx 是另一家給風險投資人帶去巨額回報的公司。2016 年 4 月上市制葯公司 AbbVie 宣布 58 億美元收購 Stemcentrx,其中約 17 億美元歸屬於該公司的最大投資者 Founders Fund,後者累計投資了接近 2 億美元。
21、Workday
人力資源 SaaS 公司 Workday 在 2012 年 10 月上市時募資 6.37 億美元、IPO 當日市值 95 億美元、創造了自 Facebook 上市以來、科技公司最大 IPO 市值。對其早期投資方 Greylock Partners 而言,獲得超過 7 億美元的回報。
值得留意的是,Workday 是一家從成立日起就由 VC 驅動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及 CEO Aneel Bhusri 同時也是 Greylock Partners 的高級合夥人。他參與和見證了消費互聯網(To C)在美國的巨大變化,認為企業服務領域也將發生同樣的轉變,於是創辦了 Workday。
22、Rocket Internet
Rocket Internet 作為德國乃至歐洲最有名的創業公司孵化器,於 2014 年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募集了超過 20 億美元的資金、IPO 當日市值也達到 85 億美元,是當時德國最大科技公司 IPO。
Rocket Internet 由 Samwer 三兄弟在 2007 年創辦,被稱為克隆工場,借鑒大量國外現成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這樣現金流比較好,不太需要融資。
直到後來有了更大的資本計劃,Rocket Internet 才在 2013 年進行第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Access Instries、Holtzbrinck Ventures 和 Kinnevik AB,融資 5 億美元、出讓 24% 股權、估值接近 21 億美元,按照 2014 年 IPO 計算、有 4-5 倍的回報,在不到 1 年的時間內就實現這樣的成績,確實是比不錯的投資。
23、趣店
趣店是中國這波互聯網金融創業浪潮的典型公司,雖然現在說這家公司成功、還為時尚早,但對投資機構而言、卻是一筆好買賣。
趣店很好的融合了創業熱點、快速融資、關鍵戰略合作夥伴,於是在創立不到 4 年的時間里就上市,2017 年 10 月 IPO 募資 9 億美元、市值超過 110 億美元,其早期投資機構藍馳獲利頗豐,從 A 輪一直追投最後一輪的源碼資本、戰略入股並且給予很大流量及資源的螞蟻金服同樣獲得不錯的回報。
24、Acerta Pharma
抗癌葯生物技術公司 Acerta Pharma 在 2015 年被制葯巨頭阿斯利康 (Astra Zeneca)40 億美元收購 55% 的股份,帶來了 2015 當年生物制葯領域的最大退出案例。
Acerta Pharma 在 2013 年成立,旨在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靶向療法,其融資很快、沒有新聞稿披露,直到 2015 年被收購才有更多投資細節,顯然該公司被收購,對於其 A 輪機構投資者 BioGeneration Ventures、Brabant Development Agency、Frazier Healthcare、OrbiMed Advisors 以及 B 輪投資者 T. Rowe Price 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回報的退出。
25、Nexon
韓國游戲巨頭 Nexon 於 2011 年 12 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12 億美元的市值創造了當年日韓游戲行業最大的退出項目。
Nexon 早在 1994 年就成立了,但直到 2005 年才有了第一輪融資、也是該公司擬唯一一輪已知的風險融資,由 SoftBank Ventures Korea、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聯合投資,顯然 Nexon 在 2011 年的上市、給這 2 家投資機構帶去了巨額回報。
26、Zalando
德國電商平台 Zalando 於 2014 年 10 月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達到 68 億美元,是其投資人 Rocket Internet 投資組合中回報最大的一筆投資。
Zalando 在 2008 年成立,很快就在當年被 Rocket Internet 投資、並逐步獲得了大多數股權進行了控股。隨後 Zalando 在德國、奧地利等地區業績快速增長,2010 年 8 月就獲得 4.84 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 Holtzbrinck Ventures、Kinnevik AB、Tengelmann 等,這輪融資後 Rocket Internet 仍持有 59% 股份。
後來 DST、JPMorgan Chase 等不斷投資,Rocket Internet 賣出了一部分老股,在 Zalando 上市時、Rocket Internet 仍持有 17% 的股份,可想回報多大。
27、神州優車
神州優車和趣店一樣,融合了創業風口(共享租車)、快速融資並掛牌(成立不到 2 年)、關鍵戰略合作夥伴(脫胎於神州租車),典型的資本游戲背後帶來了很大的資本回報。
神州租車在 2015 年 1 月正式發布神州專車業務、成立神州優車,半年後獲得 2.5 億美元 A 輪投資、估值 12.5 億美元,其中神州租車出資 1.25 億美元、另外 1.25 億美元來自於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聯想控股;3 個月後又獲得 5.5 億美元的 B 輪投資、估值 35.5 億美元;2016 年 7 月神州優車掛牌新三板,估值 55 億美元。
神州優車趕上滴滴出行、Uber 中國的出行大戰,獲得融資紅利,不僅對於神州租車而言回報頗大,對於華平投資、聯想控股也是如此。
28、Webvan
生鮮電商 Webvan 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互聯網泡沫危機的失敗案例來進行介紹的,事實上,從 VC 投資角度來看,Webvan 算是一筆成功的投資。
Webvan 成立於 1996 年,在 1999 年上市募資 4 億美元、市值達到 79 億美元,上市當天股票上漲 65%,對其背後的投資機構 Sequoia Capital、Benchmark、Softbank 而言,是個不錯的成績。
早在 1997 年 Sequoia Capital、Benchmark 投資了 1050 萬美元的 A 輪、1998 年 Softbank 領投 3500 萬美元的 B 輪,1 年後公司就 IPO 上市,算是不錯的成績。不過後來 Webvan 趕上互聯網泡沫危機、再加上擴張和燒錢、最終在 2001 年就破產,確實噓唏不已。
29、Qualtrics
美國 SaaS 公司 Qualtrics 於 2018 年 11 月被 SAP 斥資 80 億美元現金收購,這是有史以來 VC 支持的 SaaS 軟體公司的最大收購交易。
Qualtrics 成立於 2002 年,由 Smith 兄弟和他們的父親共同創辦,從家裡的地下室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自我造血、經營產品獲得收入,並且還拒絕投融資。
在 2012 年該公司營收 5000 萬美元時,就拒絕了一筆 5 億美元的收購。不過也正是那次拒絕、讓 Ryan Smith 決心做一家有董事會規范化運營的優秀科技公司,於是在 2012 年接受了 Sequoia Capital、Accel 合計 7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並在 2014 獲得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領投的 1.4 億美元 B 輪、2017 年又融了 1.8 億美元 C 輪,並在 2018 年提交了 S-1 准備獨立 IPO,不過最終還是接受了 SAP 80 億美元的收購,其背後有限的幾家投資機構獲得巨額回報。
30、Mercari
日本二手交易平台 Mercari 在 2018 年 6 月上市、創造日本當年最大規模 IPO、募資 12 億美元、收盤市值達到 74 億美元。這意味著其早期投資機構 United Inc 的回報超過 130 倍,早在 2013 年,United Inc 作為唯一的投資方在 A 輪投資了 300 萬美元,5 年後這筆投資超過了 4 億美元。
31、蔚來汽車
32、美團點評
美團點評 2018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募資 42 億美元、IPO 當日市值 550 億美元,對於紅杉資本而言手裡持有的股票市值達到 49 億美元、回報也超過 12 倍。
紅杉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在 2010 年美團剛成立時就不斷投資美團、並持續加註累計投了超過 4 億美元;同時紅杉還是大眾點評的早期投資方,在 2015 年雙方的合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3、小米
小米 2018 年 7 月在香港上市,募資 60 億美元、市值達到 540 億美元,最大的贏家當屬 8 年陪跑小米的晨興資本,整體回報超過 40 倍,如果用 A 輪的 500 萬美元計算、則是高達 866 倍的回報。
34、拼多多
拼多多 2018 年 7 月在美國上市,募資 16 億美元、市值接近 300 億美元,成立僅僅 3 年的拼多多、背後的投資人得到了很高、很快的回報。
35、餓了么
餓了么在 2018 年 4 月被阿里巴巴 95 億美元現金收購,在創造當年本地生活領域最大並購交易額的同時,餓了么背後的投資人金沙江、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回報、而且是現金的回報。要知道餓了么投資人朱嘯虎認為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一筆全現金收購。
36、Adyen
荷蘭支付科技公司 Adyen 於 2018 年 6
❻ 身價1750億的醫葯首富他將利潤8萬小廠打造成3700億巨頭
2019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張近東排在了224位,而劉強東排在了272位。可仔細觀察。有一名叫孫飄揚的中國富商力壓了兩人。身價84億美元排在了174位。說起這孫飄揚。他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夢幻般的發家史,1982年作為當時很少的碩士生,孫飄揚進入了江蘇連雲港製葯廠當一個技術員。
到了1990年,32歲的孫飄揚接手 恆瑞醫葯的前身,也就是連雲港製葯廠時,它僅僅是一個製造止血消毒水的盈利8萬的小廠。這位科班出身的廠長,清楚地意識到,對於任何一家葯企而言,沒有研發能力和獨家高競爭力的品種必將被逐漸淘汰。
於是他說服了底下的員工,重金購買了一種名叫VP16的抗癌葯的專利,事實證明了孫飄揚賭對了。這款葯一經推出,當年就回報了百萬利潤,這也讓孫飄揚在員工的心目中奠定了地位。1992年,孫飄揚再一次與全廠的員工站到了對立面。
而這一次,孫飄揚是決定拿出廠子一整年的利潤120萬去購買一種抗癌新葯的專利,如果賭頃旁滑輸了,那麼廠子就沒了。最終孤注一擲的孫飄揚再次獲得了大家的認同,這一款葯一經上市就立即成為了明星產品,連雲港製葯廠也就此確立了抗癌葯的領導地位,同時也實現了資金的良性循環。
此外,恆瑞醫葯作為醫葯一哥,在研發投入也不遺餘力,數年來的研發費用是節節高漲,自2011年截至2019年上半年以來,累計投入研發已經超過了百億元,如今孫飄揚的恆瑞醫葯已經成為了國內醫葯的行業龍頭,總資產達到了3700億。啟型
恆瑞醫葯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過雀臘去一年恆瑞醫葯營收達到了174.18億元,孫飄揚也以88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中國醫葯界的首富。孫飄揚的妻子鍾慧娟,也是醫葯圈的厲害角色。她代理的豪森制葯在2003年就躋身於全國百強葯企之列,在今年6月,豪森制葯旗下的瀚森制葯已經在港股上市了,現股價市值已經超過了1400億港元,成為了港股醫葯企業的新王者。
如今,孫飄揚、鍾慧娟夫婦以1750億的財富力壓了海底撈、張勇夫婦、順豐王衛、京東,劉強東等眾多商界名人排名榜單第五,是當之無愧的醫葯首富。
❼ 百濟神州股票怎麼那麼高
因為用於葯物臨床試驗研發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生產基地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等,所以發行價格高。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業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商業化創新型葯物。2016年在美股上市,2018年在港股上市,此番在A股市場實現上市後,將成為同時在三個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
(7)港股抗癌葯股票大漲擴展閱讀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葯物,以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和提高葯物可及性。公司廣泛的葯物組合目前包括40多款臨床候選葯物,通過強化公司自主競爭力以及與其他公司開展合作,我們致力於加速現有多元、創新葯物管線的開發進程,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為全球20多億人全面改善葯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近6000人的團隊。
截止到2018年11月14日,公司在研產品管線包括口服小分子制劑和單克隆抗體抗癌葯物。百濟神州同時致力於開發能夠給癌症患者帶來有價值和長期效果的聯合療法,擁有3款處於臨床後期的自主研發候選葯物和3款已上市腫瘤葯在中國的市場化權利。
隨著基因測序和其他腫瘤表徵方法不斷取得突破,癌症已被重新定義,從基於組織來源的分類範式轉變為特定分子特徵的分類範式,例如HER2.BRCA、BRAF、ALK和EGFR基因和蛋白質的異常。
現已證明,通過某些基因和蛋白質的突變識別特定疾病亞群在腫瘤學中至關重要,這種識別能力使新療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效。我們根據靶標在癌細胞生長過程中的作用進行選擇,這種「理性」的葯物設計方式,一直是百濟神州研發工作的基石。我們有三種分子靶向葯物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❽ 「宇宙大葯廠」輝瑞增長新引擎——抗癌葯
隨著癌症發病率不斷上升,抗癌類葯物正在成為全球醫葯領域一大風口,成為葯企廝殺最為激烈的細分領域之一。
過去主打保健品和心血管葯物的「宇宙第一大葯廠」輝瑞也已強勢殺入抗腫瘤葯物這一炙手可熱的市場。目前,輝瑞在售的抗腫瘤葯物有17種;而20年前,輝瑞還沒有任何一款針對癌症的葯物。
2018年,共有59款新葯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其中4款新葯屬於輝瑞,分別為Dacomitinib(Vizimpro)、Talazoparib (Talzenna)、Lorlatinib (Lorbrena)、Glasdegib (Daurismo),且四款新葯均為抗腫瘤類葯物。不少媒體將輝瑞稱為去年的「最大贏家」。醫葯市場分析機構EvaluatePharma預計,輝瑞新葯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83億美元。
輝瑞預計,到2019年,該公司腫瘤類產品的銷量將首次超過心臟病葯品和其他初級保健葯品。
2016年8月,輝瑞擊敗眾多競標企業,以140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抗癌葯生產商Mepation,一舉成就了輝瑞在腫瘤領域的領先地位。
路透曾評論稱,收購Mepation的交易,表明輝瑞並購策略從降低稅負變為強化品牌葯物的產品線,尤其是頗具利潤的癌症治療葯品。
多家研究機構認為,未來幾年腫瘤治療葯物前景廣闊,市場規模將很快達到2000億美元左右。
目前,全球葯企均在加大對腫瘤創新葯領域的投入。
1月3日,美國老牌葯企百時美施貴寶(BMS)以現金和股票作價合計740億美元收購新基制葯。新基醫葯是一家主要從事研發、設計和研製治療癌症和炎症和免疫疾病有關葯物的生物制葯公司。合並後的新公司年收入超過340億美元,為全球第四大葯企,僅次於輝瑞、諾華和羅氏。
據北京商報,此次收購被業界認為是BMS押注腫瘤葯領域之舉。BMS在全球擁有包括PD-1明星產品歐狄沃(O葯)等在內的腫瘤葯物,新基旗下擁有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明星產品瑞復美。業內人士認為,腫瘤葯領域是目前醫葯行業最大研究方向,收購新基能夠完善BMS產品線,增加競爭優勢。
1月8日,美國制葯公司禮來(Eli Lilly&Co)和Loxo Oncology聯合宣布,雙方達成並購協議。禮來將以約8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醫葯公司Loxo Oncology。
後者在抗癌葯領域是一家明星企業,專注於為基因組定義的癌症患者開發和商業化高選擇性葯物。曾在2018年11月底獲得了美國FDA批準的首個TRK抑制劑拉羅替尼(Larotrectinib,商品名稱Vitrakvi),該葯物被證明對由罕見病基因突變引發的癌症有療效,由Loxo Oncology與拜耳公司(Bayer)共同研發並合作銷售。
市場普遍預計,新的一年,並購仍將是全球醫葯行業的主流趨勢之一,而圍繞腫瘤領域的並購案將令輝瑞面臨更嚴峻的競爭環境。
此外,核心腫瘤類葯物專利到期也是未來輝瑞面臨的營收風險之一。
去年三季報公布後,輝瑞收窄了全年收入和利潤目標區間,稱由於某些專利到期,加上產品難以提價,都將限制公司未來收入增長空間。
1月23日,瑞銀將輝瑞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並將12個月目標價從48.5美元下調至46美元,稱未來幾年該公司關鍵產品的「專利危機」所帶來的損失將大大抵消掉收入的增長。瑞銀分析師Navin Jacob稱,Xeljanz Ibrance Xtandi,Eliquis Tafamidis等葯品的銷售額總計約200億美元(大約佔2015年總收入的30%),它們將在2025年到2029年期間失去專利保護。
其中,Ibrance是2015年獲批上市的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葯物,銷售勢頭十分強勁,在上市第三年(2017年)銷售收入就突破了30億美元,並成為2018年前三季度輝瑞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據EvaluatePharma去年6月預測,Ibrance在2024年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82.84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乳腺癌靶向葯物。
未來Ibrance等葯物的專利保護一旦過期,可能會對輝瑞的盈利產生較大影響。
(更多精彩 財經 資訊,請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❾ 抗腫瘤概念股有哪些
根據抗腫瘤的概念不同,總體來說有如下方面的股票:
癌症診療機構:
和佳股份(300273)腫瘤微創治療領域:公司是國內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能提供較為完整的腫瘤微創綜合治療解決方案的企業。
華神集團(000790)合作建設了三個癌症診療中心。
獨一味(002219)公司出資1.2億元受讓紅十字腫瘤診療中心15年85%收益權。
癌症檢測相關:
華測檢測(300012)致癌物檢測技術
西隴化工(002584)癌症檢測試劑
泰格醫葯(300347)臨床醫學實驗
榮之聯(002642)癌症基因組序列
復星醫葯(600196)腫瘤化療用葯檢測
大恆科技(600288)癌症檢測設備
癌症疫苗相關:
海欣股份(600851)腸道癌症疫苗/抗癌葯
沃森生物(300142)自主知識產權宮頸癌疫苗
智飛生物(300122)默克公司的關聯公司--默沙東就「宮頸癌疫苗」獨家經銷
癌症葯物:
國農科技(000004)抗癌葯 國葯一致(000028)研發期
豐原葯業(000153)抗癌葯 四環生物(000518)抗癌葯
海南海葯(000566)抗癌葯 長春高新(000661)抗癌葯
普洛股份(000739)抗癌葯 北大醫葯(000788)研發期
華潤三九(000999)抗癌葯 華邦穎泰(002004)抗癌葯
雙鷺葯業(002038)抗癌葯 信立泰(002294)臨床試驗期
眾生葯業(002317)抗癌葯 精華制葯(002349)研發期
譽衡葯業(002437)抗癌葯 萊美葯業(300006)抗癌葯
安科生物(300009)抗癌葯 香雪制葯(300147)研發期
人福醫葯(600079)臨床試驗期 太極集團(600129)抗癌葯
江蘇吳中(600200)臨床試驗期 太龍葯業(600222)研發期
中恆集團(600252)研發期 海正葯業(600267)抗癌葯
恆瑞醫葯(600276)抗癌葯 美羅葯業(600297)抗癌葯
亞寶葯業(600351)抗癌葯 康恩貝(600572)臨床試驗期
益佰制葯(600594)抗癌葯 神奇制葯(600613)抗癌葯
哈葯股份(600664)抗癌葯
非醫葯主業涉抗癌概念相關上市公司:
中珠控股(600568)研發期 尖峰集團(600668)抗癌葯
東陽光鋁(600673)研發期 蘭生股份(600826)抗癌葯
亞泰集團(600881)抗癌葯
癌症輔助治理:
振東制葯(300158)癌症輔助治理
以嶺葯業(002603)中葯抗癌/癌症輔助治理
海思科(002653)癌症輔助治療
金花股份(600080)癌症輔助治理
片仔癀(600436)中葯抗癌/癌症輔助葯
康緣葯業(600557)中葯抗癌/癌症輔助葯
抗腫瘤葯物中間體:
福安葯業(300194)抗腫瘤葯中間體-氨曲南原料葯
金城醫葯(300233)抗腫瘤葯中間體-苯異氰酸酯
雅本化學(300261)抗腫瘤葯中間體-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葯物及其中間體
❿ 醫葯行業研究
醫葯行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其具有弱周期性、產業鏈長、行業及產品生命周期差異較大、競爭結構分化等特徵。因而醫葯行業研究一般採用「自上而下」選擇快速增長的細分領域,再通過「自下而上」確定投資標的的方法,要做到這點,則需要對醫葯行業有基本的認識。
1.醫葯行業的特徵
周期性特徵:醫葯行業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業,葯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醫葯的需求剛性大、彈性小,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小,因而醫葯行業具有防禦性強的特徵。
產業鏈特徵:醫葯行業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料企業到研發和生產企業在經過中間的流通領域,到達醫院或零售終端,最後再面向消費者。
醫葯行業根據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業主要有化學原料葯、中葯材和中葯飲片行業,中游生產企業主要有化學葯制劑、中葯、生物制葯等,下游流通企業主要有醫葯商業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醫療服務等。
在這條產業鏈中,上游原料葯和下游醫葯流通比較穩定,中葯則一直不溫不火,相對來說容易出現牛股的是化學制葯和生物制葯,因為一般新的化學葯出來如果效果好的話,會持續給公司帶來巨大收入。
比如:恆瑞醫葯在2011年推出了針對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為我國首款獲得廣泛認可的抗癌葯。由此,恆瑞醫葯從2011年至今股價翻了10倍有餘。
再例如生物醫葯的智飛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東的宮頸癌疫苗9價HPV,業績飛速增長,股價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
醫葯行業的生命周期:醫葯行業整體處於成長階段,但其中細分產品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大部分醫葯產品都處於成長階段,但其中相當部分生物醫葯產品和一些創新葯品還處於初創階段,如單克隆抗體葯物、治療性疫苗等,還有一些產品如青黴素、阿司匹林等葯品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磺胺類等葯品已經進入衰退階段。
這么一說,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有些醫葯股股性活,而有些醫葯股死氣沉沉了。簡單的舉個例子:從股性的角度上講 恆瑞醫葯(創新葯,成長型行業) > 魯抗醫葯(青黴素、成熟型行業)> 新華制葯(磺胺類,衰退型行業)
醫葯行業競爭結構:醫葯行業由許多不同的子行業所構成,各個子行業的運行情況與行業競爭結構各異。
總體比較下來,生物制葯和醫療服務的競爭環境相對較好,化學原料葯、化學葯制劑、中葯、醫葯商業和醫療器械的競爭環境相對較差。但在行業內的各個細分領域,又有很大的差異,如在化學葯制劑中專利葯品和獨家產品的競爭環境也非常好,普葯則很差;中葯裡面也有類似的情況,品牌中葯的競爭環境很好,普通中葯則很差。在對競爭環境的分析需要針對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2.醫葯行業的核心—供需
單顆葯物對量的需求較低,所以一旦葯物量產,滿足市場是很容易的,因此,醫葯行業研究的重心在於需求端。
從宏觀上來看,影響醫葯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結構,比如老齡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對醫葯的需求產生影響。
微觀上來看,具體細分領域的需求還需從以下幾點考慮:(1)該細分領域疾病的發病率;(2)各項政策,特別是醫保政策是否會對該類葯品的消費有拉動;(3)這種需求的增長能否落實到具體公司。
例如國內我們通過腫瘤的發病率快速提高這一信息,跟蹤到抗腫瘤葯物市場正在高速增長,而在全民醫保的拉動下,抗腫瘤葯物又是受到拉動最大的一個領域,從而得出抗腫瘤葯物龍頭企業相關產品將高速增長的結論。
3.醫葯行業的投資邏輯和業績增長來源
帶來醫葯行業投資機會的點比較多,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切入,尋找投資機會:
(1)細分行業和領域的整體景氣度的提高,可以從行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情況,利潤率的水平,現金流的情況以及行業內主要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跟蹤;
(2)對於醫葯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產品,一種新的重磅葯品往往對一個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制劑企業來說,對其新產品的研發進行跟蹤,和了解公司產品在渠道中的銷售狀況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由於國內企業以仿製葯為主,需要掌握同類葯品專利過期的時間,產品價格波動等。
(3)行業環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對政策導向進行解讀,看政策是否會對行業產生大的影響,如一致性評價政策對仿製葯企業的影響;
從醫葯行業的各子行業來看,不同類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資邏輯差異很大,推動公司增長的動力也不相同。
3.1 化學原料葯
化學原料葯行業習慣上被分為大宗原料葯和特色原料葯,兩類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區別。
3.1.1 大宗原料葯
大宗原料葯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徵,對企業利潤的推動往往決定於價格和銷量。
這個比較典型的就是近兩年股價大漲的新和成,近幾年來它的主營維生素一直在漲價,但這個漲價並不是因為需求強勁,而是由於環保政策影響,維生素開工受限,以及維生素的核心技術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數幾家公司手中,這幾家公司聯合挺價。所以,維生素出現了趨勢性上漲。
3.1.2 特色原料葯
特色原料葯和大宗原料葯相比,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講求速度。特別是新葯剛出來的時候能夠快速實現原料供應,溢價能力逐步減弱,容易出現暴漲暴跌。比如早期的華海葯業、天宇股份。
但近幾年中,由於行業成長性的階段性弱化(絕大部分領域的原料葯都很明朗),使得這一領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3.2化學葯制劑行業
化學葯制劑企業可以分為仿創型化學葯(創新葯)企業、OTC制劑企業和普葯制劑生產企業。OTC的化學葯和中葯企業共性很強,其中中葯OTC企業特徵更為明顯,因而我們放在中葯部分討論。
3.2.1仿創型化學葯企業
仿創型企業的典型是恆瑞醫葯,公司過去主要通過搶仿專利葯商在國內未獲保護或者是專利保護過期的產品而開拓市場。後來,隨著公司的研發實力增強,開始了發展創新葯,形成了仿製葯+創新葯結合的產品線。
當然,我國大多數葯企轉型都是在走同樣的路線,其中往創新葯轉型比較成功的還有:科倫葯業、復星醫葯、貝達葯業等。
通過創新開發新品,這類公司是醫葯行業最容易出現牛股的公司,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舉個例子,興齊眼葯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劑企業,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發出了針對結膜炎、角膜潰瘍等疾病的鹽酸奧洛他定滴眼液,在國內尚屬空白,未來前景可期,公司股價則由20元漲至100元附近,漲幅近5倍。
3.2.2普葯制劑生產企業
普葯即常規葯物,相對於新葯而言的,這類產品通常已經上市銷售多年,市場相對成熟,沒有專利等保護壁壘。國內的化學葯制劑企業大部分是普葯制劑生產企業,這類公司大多產品毛利率低,生產廠家多,競爭激烈,其可能的看點主要在於行業集中度提升,通過規模效應和費用壓縮帶來的利潤增長。
這種類型的公司股價一般走勢平穩,比如:華潤雙鶴、現代制葯、中國醫葯、華東醫葯、京新葯業、普利制葯等。
3.3中葯制劑
中葯主要分為4種,中葯飲片、品牌中葯、現代中葯、中葯OTC
3.3.1中葯飲片行業
中葯飲片由於其市場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不高,技術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於50%,品牌中葯企業較少涉足這一領域,中葯飲片領域以准入標准低,規范程度差,市場分散為主要特徵。
所以這個行業不算是一個好的賽道。
我們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葯業、紅日葯業、香雪制葯、太龍葯業等股價長期表現很一般。
3.3.2品牌中葯
品牌中葯是中葯領域中最重要的一類公司,其產品品牌往往是歷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雲南白葯、東阿阿膠、片仔癀,具有獨占性和不可復制性,由於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對剛性,所以具有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
從以往來看,這類公司的業績增長往往依賴於兩點:(1)產品價格的提升;(2)產品應用領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典型代表企業如雲南白葯、片仔癀、東阿阿膠。
例如:雲南白葯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價在16-18年間有不錯表現,而片仔癀則拓展護膚品路線,股價也十分強勢。
但同仁堂和東阿阿膠,近幾年產品一直比較單一,股價則表現一般。
3.3.3現代中葯企業
現代中葯企業區別於品牌中葯的企業的特徵在於其產品的創新性,包括劑型創新和產品本身的創新,這類企業往往沒有歷史的傳承和積累,其發展往往依託於產品的創新,從無到有,從單一產品到系列產品。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實現在產品上不斷創新,形成豐富的產品梯隊,推動公司的持續快速增長,例如天士力、康緣葯業等。
但注意一點,中葯注射液一直在臨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問題,很難大規模推廣。如天士力在美國開展的復方丹參滴丸大型國際臨床試驗,遲遲未能交出滿意結果。
3.3.4 OTC葯
ORC葯即非處方葯,該類產品特點有:(1)主要通過零售渠道銷售;(2)患者是產品消費的決定者,企業的議價能力不強;(3)品牌是OTC類企業最重要的要素。典型的OTC中葯企業有江中葯業和華潤三九。
在國內,部分OTC產品在市場上長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鈣,三九感冒葯系列,但更多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營銷不能持續創新,新品不能出現,增長就很難持續。
4.生物制葯
生物制葯企業的類型眾多,在國內市場,目前業績能夠持續增長的公司主要還在診斷試劑、血液製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義上的生物制葯企業還沒有形成氣候。A股單純研發生產創新型生物葯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數都是化葯/中葯企業轉型。此外,該類型公司大多處於研發階段虧損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較多。
4.1 疫苗
疫苗分為必打疫苗(一類苗)和選打疫苗(二類苗),一類苗市場規模大,但被國家嚴格控費,此外需求量也是計劃型。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華蘭生物(免疫規劃苗)等,這些公司的一類苗往往是公司的穩定的利潤來源。
但二類苗現階段隨著個人健康意識的增強,增長是比較迅猛的。我們疫苗企業紛紛加入二類苗研製,比如智飛生物的HPV宮頸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
這幾年,二類苗是生物醫葯領域的藍海,並且由於安全性問題,國家對疫苗行業是高度管制的,進入壁壘十分高,玩家就那麼幾家公司。因此,疫苗行業是醫葯中不可多得的好賽道。
近幾年小兒手足口病嚴重,華蘭生物憑借著在流感疫苗的龍頭地位,業績高速增長,股價也從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餘。
4.2血製品
血液製品的典型企業有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天壇生物、博雅生物。因為血液製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製品均不允許從國外進口。從2001年起,國家不再新批血液製品企業。目前政策性壁壘使國內的血液製品行業成為一個沒有新進入者的封閉性行業,有利於行業內公司尤其是龍頭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不過,血製品行業整體上已經比較成熟,行業增速不高,對這個行業的研究重點則在於:(1)終端血製品價格政策的變化;(2)企業分離技術進步對噸血漿的產值的提高程度。
比如,在早期上海萊士的血漿分離技術是業內最強的,整體毛利率也高於華蘭生物,公司市值一度沖破千億大關。但此後,由於公司經營問題以及其它公司技術的趕上,公司的優勢日漸消失,股價才開始轉弱。
4.3診斷試劑
診斷試劑行業本身是屬於高速增長的行業,國產企業由於在診斷儀器方面較為落後,早期發展多以代工貼牌生產診斷試劑為主,後逐步向儀器試劑同步發展,所以也有將該類型公司歸類為醫療器械行業。代表公司有安圖生物、科華生物。
對該類公司的分析重點在於:(1)後續產品的研發進度;(2)新的應用領域。
比如:安圖生物早期在診斷領域完全不低外資企業,但是公司陸續提高產品競爭力,公司於 17 年 9 月順利發布了國產首條TLA 流水線。該流水線使得公司成為國內唯一具有能與外資企業在大型醫院主戰場競爭能力的企業,並一舉奠定了公司股價從17年以來持續走強的基礎。
5.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是個利潤非常豐厚的行業,但是國內的企業產品層次普遍不高,研發能力薄弱,還屬於初級製造業水平。目前國內大型醫療器械市場都被海外巨頭占據(以GPS為代表),國產企業和這些國際巨頭相去甚遠,但差距大同樣意味著未來進口替代的空間大。
國產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做的最好的是邁瑞醫療,主要從事分析儀器和監護儀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後A股上市。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領域如心血管支架,國產替代也較為成功,代表企業樂普醫療。
醫療器械公司研究主要關註:(1)生產成本:中低端產品對鋼材等原料成本比較敏感;(2)產品檔次:高端意味著高利潤;(3)研發能力:持續發展能力。
6.醫葯商業
醫葯商業是一個低毛利率,依靠規模和服務取勝的行業,醫葯商業有批發和零售兩個層面,醫葯批發主要企業有上海醫葯、中國醫葯、國葯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業主要有:一心堂、大參林、益豐葯店、老百姓等。
醫葯批發商受到醫葯終端多樣性的影響,在醫葯行業批發環節將一直存在,零售環節受制於國內醫院以葯養醫的影響,總體規模偏小,但發展迅速較快。
這也是為什麼醫葯批發行業的股票股價要遠比醫葯零售走得差的原因。
在美國,3大醫葯批發商占據了全市場97%的份額,而我國最大的國葯控股的市佔率也不足10%,因此未來的主要看點在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7.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分很多種,比如CRO、CMO、民營醫院等均屬於醫療服務范疇。
7.1 CRO/CMO
CRO即臨床醫療服務,比如一家葯企要成為強研發強注冊的公司是很難的,所以在研發國產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於是就形成了CRO企業。隨著創新葯已經成為醫葯企業發展的大趨勢,CRO行業十分景氣,並且這種景氣趨勢可能會隨著創新葯的浪潮延續5-10年,甚至更久。
比如:泰格醫葯從2017年開始,連續凈利潤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股價上漲近5倍。
相關的企業還有:葯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昭衍新葯、博騰股份等等。
除了CRO之外,由於醫葯的品種多樣化及細分領域需求較少的原因,有些企業不願意自己投入大量資金自建產線,所以它需要將葯品生產外包,這類承接外包生產業務的企業叫CMO,可以理解為醫葯生產代工企業。
一般CRO企業也會有CMO業務,相對在代工業務做得比較凸出的有凱萊英、博騰葯業、葯明康德等。
另一類與CRO息息相關的即是小分子庫,因為醫葯的研發需要運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發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乾脆買讓別人幫忙設計或者買別人的成品,這里的小分子設計龍頭即葯石科技、葯明康德等。
由於創新葯的研發存在很大的風險,比如歷史上重慶啤酒研發乙肝疫苗失敗,帶來了股價的暴跌。CRO/CMO行業由於只收取服務費,所以業績會更加穩健,是投資創新葯的不錯方向。
7.2民營醫院
國內目前公立醫院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醫院。近年隨著醫葯加成取消公立醫院創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醫院的擴張主要依賴政府資金的支持。
民營醫院受制於公立醫院一直發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醫院對優秀醫療人才的虹吸現象,事業編制限制了人才流出。盡管醫生多點執業正在試行,但民營醫院總體上醫療人才依舊匱乏。另一方面,醫院對設備要求較高,民營醫院在昂貴的檢測設備投入不及公立醫院。目前來看,醫療服務發展較好的主要有兩個方向:(1)專科連鎖。這類商業模式一般對設備要求較高而對人力資源要求較低,可復制性強。典型的如體檢公司美年健康、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2)高端醫院。主要定位於高端客戶,收費昂貴但是服務好。代表如復星醫葯參股的和睦家醫院。
對於這個行業,我們主要關注的則是:(1)模式的可復制性、(2)規模擴大後對成本和費用的控制;
舉個例子:通策醫療通過兼並,將浙江地區幾家大的口腔醫院占據,成本和管理非常好,業績十分優秀。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國進行復制,所以通策醫療10年漲幅近20倍,同樣的還有眼科醫院愛爾眼科
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復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價表現平平。
8.監管及政策對醫葯行業的影響
由於醫葯行業的特殊性,強監管一直是行業常態,政策對行業的影響也非常顯著。具體的影響政策統計為以下幾點:
8.1醫保政策
葯品能否進入醫保目錄以及進入的層次對其銷量有很大的影響,而醫保目錄由醫保局(此前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兩年制定一次,這方面的政策動向也是關注的重點。
8.2新葯審批政策
以往國內葯品的批准非常容易,買賣葯品批文現象嚴重。如今醫葯行業審批十分嚴格,這對優勢企業是個利好,有利於具有很強研發實力的企業來說,市場競爭沒有以前那麼激烈,新葯進入市場能否獲得更大的優勢。
該政策的變化主要對仿創型化學葯制劑企業、現代中葯企業和創新型生物制葯企業影響比較大。
8.3生產批准政策
葯品的生產主要受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管制。在生產環節,標准化體系已經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製品、疫苗等領域還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這意味著行業門檻的提高,有利於行業集中度的增加。
該政策的變化主要影響監管嚴格的血液製品、疫苗、生物製品等行業。
比如:2001年,國家停止了血製品行業的進入審批,那麼有血製品牌照的幾家公司則成為了行業的寡頭,此後,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博雅生物、天壇生物步入長牛模式。
8.5環保政策
國家環保總局對制葯企業排污標准在不斷提高,這方面監管的越來越嚴將導致小企業逐步退出,行業的門檻和集中度將不斷增加。
環保政策的變化主要影響原料葯企業。
比如:維生素行業污染比較嚴重,2017年環保因素關停了許多小的維生素廠商,導致維生素價格上漲,新和成、億帆醫葯等股價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