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hone12不送耳機和插頭引爭議
來源:北京青年報
圖集
蘋果發布首個5G系列手機 售價5499元起
iPhone12不送耳機和插頭引爭議
iPhone首次進入5G時代
據蘋果介紹,iPhone12各款機型支持眾多5G頻段,可在全球提供廣泛的5G覆蓋。iPhone12各款機型還擁有智謹或神能數據模式,可智能地判斷何時需要5G速度,並實時平衡數據用量、速度和耗電量,幫助延長電池續航。
蘋果可以說是進入5G領域較晚的手機廠商,目前包括華為、三星、vivo、OPPO等國內外廠商已在5G領域爭奪一年半之久。不過有分析認為,蘋果此時進入5G也並不晚,目前5G網路並未大規模普及,也沒有帶來專門為了5G的換機熱;而蘋果的加入,反而可以帶動5G的進一步普及。
iPhone12各機型還搭載了蘋果的A14仿生晶元,這一晶元此前已率先被使用在iPadPro上。A14仿生是iPhone首款5納米製程晶元,它的速度和能效雙雙提升,擁有iPhone迄今最快的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不僅能實現主機級的 游戲 體驗、計算攝影功能和電池續航也同樣出色。
iPhone12系列在外形上也有所改動。新款機型採用新的直邊設計,搭配航空級鋁金屬邊框,結合超瓷晶面板,看起來簡約流暢。
iPhone12和iPhone12mini的超視網膜XDR 全面屏一直延伸至機身邊緣,兩款機型都擁有2,000,000:1的對比度,能呈現真實深邃的黑色,提高播放高清視頻時HDR觀看體驗,顯示照片時細節表現也更豐富,峰值亮度更是提升接近至iPhone11的兩倍。
iPhone12Pro機身為6.1英寸,新設計採用平坦的邊緣、不銹鋼邊框、亞光質感玻璃背板,並首度引入了超瓷晶面板。
iPhone12ProMax大小與iPhone11ProMax相同,但屏幕稍大,它擁有iPhone迄今最大的顯示屏和最高的解析度,以及近350萬顆像素。
自購電源適配器和耳機最低需298元
蘋果宣布iPhone12的4款產品均不隨機贈送耳機和電源適配器。新產品包裝僅包括手機和lightning充電線。對此,蘋果解釋稱,「為了實現我們的環保目標,iPhone12、iPhone12mini、iPhone12Pro和 iPhone12ProMax不再隨附電源適配器和EarPods。請使用你現有的Apple電源適配器和耳機,或單獨購買這些配件。」
以往蘋果手機中會附帶充電線、插頭以及有線耳機,此次突然取消兩種配件,消費者紛紛表示「不能接受」。有網友表示:「耳機不送就算了,還不送電源適配器?」「沒耳機?為了環保,親這邊建議乾脆別生產手機那樣豈不是更環保呢。」「上飯店吃飯自備盤子、賣車的不再配備擋風玻璃、賣鞋子不帶鞋帶……」
還有的表示,「還不如祥虧推出兩種包裝,一種帶充電器和耳機,一種不帶,價格體現出差別,不就得了嗎?」
分析認為,蘋果不送耳機和充電插頭,環保考量是一方面,還有節約成本以及助推無線耳機銷售的考慮。蘋果上季度財報顯示,穿戴及配件類產品銷售額64.50億美元,在銷售額中佔比11%左右,其中AirPods占據重要位置。
發布會後蘋果股價下跌
新旗艦產品的發布,並沒有推高蘋果股價。截至收盤,該公司股價下跌2.65%,報121.1美元,市值2.07萬億美元。發布會開始時團胡,蘋果公司股價小幅上揚,跌幅一度收窄至不足1%,但臨近發布會尾聲時跳水,跌幅一度達到3.6%。
此前在蘋果宣布要舉辦新品發布會時,蘋果公司股價大漲,周一盤中一度漲超7%,最終收報124.4美元,漲幅6.35%,創下7月31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昨日蘋果公司股價的下挫還拖累了眾多供應商,其中思佳訊收跌2.48%,Qorvo下跌1.88%,台積電跌1.4%,凌雲半導體跌1.04%,鴻海精密ADR跌超0.5%,英特爾跌0.09%。
此前蘋果公司公布的截至2020年6月27日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季度收入為59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其中iPhone產品收入佔比最高,達到44%。
近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預計,蘋果2021財年的iPhone銷量或將達到2.2億部,同比增長22%。不過彭博社預計,蘋果今年下單了至少7500萬部iPhone。
『貳』 富士康集團的中國大陸股票代碼是多少
截止2019年7月,富士康集團沒有在大陸上市。
由其成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601138.SH,股票簡稱則是工業富聯。
2015年3月6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於成立。
2018年3月8日,中國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召開2018年第41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
2018年5月11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在上交所上市(股票名稱:工業富聯)。上市首日開盤漲44.01%,股價達到19.83元,市值達到3905.58億元,超過海康威視。
(2)鴻海精密股票今日價格擴展閱讀:
2018年6月10日,東方明珠公告稱,與富士康集團以及富士康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互聯網電視(OTT)、物聯網智慧城市、8K領域及海外項目等方面展開合作。
2018年6月11日早間,工業富聯開盤漲停,報21.81元,市值達到4296億元。
經營范圍
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通訊系統研發;企業管理服務;從事電子產品及其零配件的進出口及相關配套業務(不涉及國營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及其它專項規定管理的商品,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等。
『叄』 台灣代工巨頭——鴻海精密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stry Co.,Ltd)是整個集團的總部,於1974年創立於台灣,集團總裁郭台銘,鴻海科技集團是全球3C(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台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跨當前台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福布斯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
有兩個關鍵詞代表了鴻海精密的企業文化。一是不拒絕假日上班和深夜加班的「高強度勞動」,另一個就是「准軍事化紀律」。有很多關於前者的旁證,如「實際上每周只休息1天」(鴻海精密電腦准系統銷售人員),「工作到凌晨1點是常事」(與鴻海精密有業務來往的某日資零部件廠商銷售人員)注)。
註:另一方面,對於在工廠工作的工人待遇問題,英國報紙曾報道稱「生產iPod的工廠勞動環境非常惡劣」。對此,鴻海精密的郭台銘曾反駁說:「報道內容不正確。我們准備准備針對此項報道進行起訴。報道此事的媒體並未對本公司的工廠和幹部進行過采訪。」
鴻海精密員工之所以工作如此賣力,是由於公司在控制盈利性下降的同時,實現銷售額每年增長3成以上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最高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員工就必須做好大幅減薪的思想准備。反之,如果達到了上述目標,對公司所做的貢獻被認可的話,幹部就不用說了,就連年輕員工每年都可得到相當於數百萬日元的公司股票。
這種獎罰分明的人事制度,是建立在台灣高科技企業特有的分配製度「股票分紅」的基礎上的(圖10)。與日本和美國一般採用的股票期權制相比,這種分配製度的特點是,員工能夠無償得到公司股票,可通過出售股票而輕松獲利。這種制度在台灣非常普遍。不過由於鴻海精密實現了在台灣聞所未聞的高速發展,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長期在鴻海精密工作的人都非常富裕」(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台北支所的杉下亮太)。
這里之所以要附加「長期工作」這個條件,是因為鴻海精密的辭職率在台灣企業中有些偏高。「正是因為最為迅速而徹底地執行既定戰略,這家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因而跟不上這種步伐的人自然不在少數」(鴻海精密的一位老員工)注)。
註:然而,最近郭台銘「已通報公司幹部,休長假時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情況有所變化」(在該公司進行技術指導的日本人)。
實際上,一直以來對其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的股票分紅制度,預計最早將在2007年進行修改。因為台灣政府已經表示,必須將過去不需統計的股票分紅發行費計入公司財務。因此,「也許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支付豐厚的股票分紅了」(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的杉下)。鴻海精密「准備通過由郭台銘把自己手中的股票轉讓給年輕員工等措施,將新制度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該公司CCBPG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J.E.Tai)。
准軍事化紀律是代表鴻海精密企業文化的另一個關鍵詞。有關說法在公司員工及其客戶處常 有耳聞。比如,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的杉下就證實說:「在參觀鴻海精密的員工宿舍時,發現他們的被褥像台灣軍人一樣疊得整整齊齊。在有兵役制度的台灣,這種做法也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鴻海精密重視紀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業務效率。該公司一直都在努力徹底消除成本和時間的浪費。比如,該公司規定:在非高層大樓里,沒有特殊的情況不準使用電梯;即便對幹部也只配備簡朴的房間和辦公桌,而且不論身處世界何處,只要郭台銘召見,都必須48小時之內趕到他的身邊等。
重視紀律性另一個目的是為了保守客戶機密。鴻海精密的一位員工說:「一旦機密泄漏,肇事員工被查出的話,其所在部門的全體人員都可能受到處分。」該公司對在現場作業工人的安排也很注意。比如,索尼產品原則上只在索尼專用的車間里生產。而且,工人都按自己所在的車間穿著不同的制服。在索尼車間工作的工人,如欲進入任天堂的車間,「立刻就會被開除」(鴻海精密的員工)。而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工廠里到處都有保安在監視。
從鴻海精密面臨的問題來說,「由於企業發展迅速,因此缺少有能力的領導骨幹。為了得到更多的股票分紅,甚至有人去討好上司」(該公司有關人員)。郭名銘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廣泛吸引優秀人才。郭名銘提出的獲得人才的手段包括如下四種:一是企業收購;二是將生產基地設在競爭企業的附近,方便優秀人才進入鴻海精密;三是投資風險企業;四是獵取人才。其中,第三種手段的目的是通過長期持有企業股份,優先使用風險企業的技術及開發此技術的優秀人才。作為第四種手段,有時郭名銘會親自出馬。比如香港富士康國際的戴豐樹,郭名銘和他的秘書利用近半年時間每天晚上都給對方打電話,最後終於把他挖了過來。人才獵取對象甚至包括日本的熟練技術人員。(全文完)
『肆』 鄭州富士康股票代碼
鄭州富士康股票代碼為:601138。
富士康於2018年05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在上交所的名字叫做工業富聯。上市後富士康股價迅速達到新股漲停限制位,漲幅44%,每股報19.83元,市值達到3906億元。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中國台灣鴻海精密集團的高新科技企業,1974年成立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招股書顯示,工業富聯主要股東包括中堅公司(持股比例41.14%)、深圳富泰華(持股比例24.62%)、AmbitCayman(持股比例10.73%)、深圳鴻富錦(持股比例9.23%)等,上述公司均為鴻海精密下屬企業。
『伍』 富士康近況
證監會官網今日(3月4日)發布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41次工作會議公告,稱將於3月8日審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
「反饋意見」還表示,請補充披露公司是否足額繳納、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報告期各期未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人數及未繳納的原因;報告期各期發行人及其子公司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納是否合法合規。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申報會計師發表核查意見。可見對這一擁有近27萬員工的公司,其職工權益和成本受各方關注。
『陸』 鴻海精密股票代碼是什麼
1、鴻海精密股票代碼為2317。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鴻海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
2、現已成為專業研發生產精密電氣連接器、精密纜及組配、電腦機殼及准系統、電腦系統組裝、無通訊關鍵零組件及組裝、光通訊元件、消費性電子、液晶顯示設備、半導體設備、合金材料等產品的高新科技企業。鴻海曾被美國財富雜志評鑒入選為全球最佳聲望標竿電子企業15強,並成為全球唯一能連續六年名列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科技百強(IT100)前十名的公司。
更多關於鴻海精密股票代碼是什麼,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c6813161610052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柒』 鴻海集團的四大股東
鴻海集團的四大股東分別是:
1、第一大股東郭台銘個人持股比例雹握為9.36%。
2、第二大股東是中信受託的郭台銘信岩肆敬托賬戶,持股比例1.48%。
3、第三大股東是花旗託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股權比例也僅有1.75%。
4、第四大股東是花旗託管的鴻海精密工業存托粗慎憑證專戶,持股1.48。
『捌』 鴻海精密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鴻海精密,股票代碼2317,
是台灣的企業,在台灣地區掛牌上市,並不在A股。
『玖』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發展
1974年鴻海在董事長郭台銘以30萬台幣、十來個員工草創時,生產的產品是黑白電視機旋鈕,由於旋鈕與他後來生產的連接器一樣,模具開得好不好直接影響產品品質,所以從1977年開始,好不容易蓄積起第一筆資金的郭台銘,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到日本買進模具設備,蓋自己的模具廠。二是買地建廠,不用再租借廠房;三是在原料面臨漲價的情況下,買原料囤積居奇。面對金錢游戲的誘惑,幾經掙扎,郭台銘決定選擇前者。而就在模具廠蓋好半年後,郭台銘原先想購買的那塊土地已漲了3倍,原料也水漲船高。許多同仁不理解:「到外買(模具)反而比較便宜,為什麼還要自己做呢?」如果求近利,他還可以把模具廠賣掉,回去買地。但是一心想打出江山的郭台銘,始終沒有回頭。1980年鴻海模具廠開始出現業績,後來鴻海陸續建立電鍍部門與沖壓廠,迅速拉開與同業的距離。進入80年代,PC工業起飛,黑白電視衰退。擁有模具技術的鴻具駕輕就熟,很快切進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從此建立起連接器霸主地位。
鴻海以模殲沒爛具起家
鴻海以模具起家,郭台銘總愛對外強調他做的是「機械」而非「電子」。在富士康集團,鴻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FOX-cavity」,饒有趣味地以「狐穴」喻精密模具大家能夠理解;而其內部代號或簡稱竟是一本正經的「核心」。
一位IT之腕說:「代工是生產別人不能做的產品,而不是生產別人不想做的產品」郭台銘憑借模具為龍頭的技術基礎,成功地做到了「在我的領域內,沒有競爭對手。」這就是為什麼會在EMS廠中排名第五而贏利居然第一的原因。但鴻海做大的最關鍵一步,是選客戶。郭台銘甚至不惜以「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來突出鴻海的「一流客戶」。郭台銘在30歲時即發誓只與世界一流大廠做生意,緊跟一流高手才能迅猛發展。現IBM、康柏、英特爾、索尼、惠氏漏普、戴爾、思科、諾基亞、摩托羅拉、台達電子等著名的IT業公司均是鴻海的客戶。鴻海早已具備電腦等整機生產能力,但郭台銘卻沒有自己的「品牌夢」。各大公司不用擔心會突然冒出一個「鴻海牌」來和自己競爭,更加放心地拓展與鴻海的合作。鴻海沒有自己的品牌,然而每一個品牌都有鴻海!換言之,任何一個名牌都可能因失誤而重挫倒下,如果鴻海遭遇類似命運,只能有一個前提,每一個至少大多數名牌都已重挫倒下。
80年代個人電腦工業起飛中,以成熟的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其連接器王國自此開始建立起來。
1999年,一口氣吞下華升、廣宇等企業進行逆向整合,使鴻海精密發展成為鴻海集團,由地區性大廠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2002年,鴻海躍居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企業,在《商業周刊》2002年「全球科技百強」中排名第三。
2003年,鴻海在手察世機代工毛利率急劇下降的情形下逆勢而上,顯露出其強大的野心。將其在PC代工上構造的完整價值鏈移植到手機上,進一步發揮這種結構的潛力,是鴻海顯而易見的目標。作為台灣製造業的後起之秀,業界已經看到,未來的鴻海有望直逼手機代工業的龍頭寶座。
集團藍圖:紮根中國、全球運籌。堅持在多元化發展方向基礎上著力於一體化建設的鴻海集團。
赴祖國大陸投資
「鴻海」於1977年赴大陸投資,現今「鴻海」已成為大陸台商的第二大出口商,「鴻海」大陸廠的成本競爭優勢、研發技術不斷提高,獲利更是逐年提升。據悉,鴻海連續五年銷售成長62%,成績驕人,而其中公司大陸廠的生產佔了相當重要部分。
鴻海企業集團大陸主要製造基地富士康集團系台灣鴻海集團投資大陸發展而來,主要生產計算機、網路通訊、消費電子等高科技關鍵零組件與系統產品。在中國大陸深圳、崑山、杭州、天津、鄭州、成都、等地設有36家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