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垃圾分類行業如何
隨著我國人口穩步增長、城鎮化持續推進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增加,處理需求日益旺盛。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是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保障。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全社會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水平,是改善城鎮生態環境、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舉措,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垃圾處理主要上市公司:綠色動力(601330)、維爾利(300190)、瀚藍環境(600323)、中國天楹(000035)、旺能環境(002034)、東江環保(002672)
本文核心數據:生活垃圾產生量、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垃圾收運能力
1、中國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僅實現七成分類收運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9年,196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3560.2萬噸,處理量23487.2萬噸,處理率達99.7%。中國200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攀升,從2013年的16148.8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23560.2萬噸。
然而數據數據顯示「十三五」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才達到50萬噸/天,粗略估計,截止2020年底,全國一年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僅有18250萬噸,僅實現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七成分類收運。
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且人口增長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腳步不斷加快,城鎮人口逐步集中,伴隨而來的就是越積越多的生活垃圾。大量的生活垃圾的產生對環境造成了危害,垃圾處理成為可持續發展中的重點問題,而垃圾處理的基礎建立在分類收運上。
2、「十三五」生活垃圾處理發展回顧
——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超過127萬噸/日
「十三五」期間,各地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積極開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行焚燒處理,進一步健全收運體系,推動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處理結構明顯優化,為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2019年12月1日起,《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正式施行,46個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截止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示範引導,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86.6%。
——待改善的問題:「分類與收運」是重點
「十三五」期間我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超過127萬噸/日),垃圾處理結構明顯優化(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約45%),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重心將轉向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建設。
當前,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還存在處理能力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存量填埋設施環境風險隱患大、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全國約50%的城市(含地級市和縣級市)尚未建成焚燒設施,大多數縣城焚燒處理能力有較大缺口。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約50%,有較大提升空間。中西部地區無害化處理能力依舊不足,西部及東北部分地區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於30%,遠低於「十三五」相關規劃提出的70%目標要求。
從生活垃圾收運情況來看,目前除46個重點城市外,大多數地級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設施有待建立。
2020年12月4日,住建部召開新聞通氣會,就《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政策解讀。住建部介紹,我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7700多萬家庭,居民小區覆蓋率86.6%;46個重點城市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已從2019年的3.47萬噸/天,提升到6.28萬噸/天,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為30.4%;有15個城市達到或超過35%。除46個重點城市外,其他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制定出台實施方案,並全面啟動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3、「十四五」生活垃圾處理發展重點
——以「分類」和「收運」為核心
「十四五」時期,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進入關鍵時期。根據《「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我國的生活垃圾處理以提高城鎮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以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著力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城鎮生活垃級分類和處理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立分類授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級處理系統,為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促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到2025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地級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系統;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文明試驗區具備條件的縣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系統;鼓勵其他地區積極提升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覆蓋水平。支持建制鎮加快補齊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設施短板。。
——專項資金支持「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2021年5月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辦法稱,要加強和規范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提高中央資金使用效益,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的積極性。針對污水和垃圾處理,本專項將重點支持各地污水處理、污水資源化利用、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城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資金支持標准中有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項目,按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分別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45%、60%、60%控制,單個項目支持金額原則上不超過5000萬元,重大創新示範項目除外。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② 碳中和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在碳中和約束條件下,有兩個方面的任務格外緊迫。
第一,實現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資,要以市場化的方式,引導金融體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資支持。對於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這樣巨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場資金彌補。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引導和激勵金融體系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綠色投融資活動。
第二,氣候變化會影響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需要及時評估、應對。國際研究普遍認為,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極端天氣等事件增多、經濟損失增加;同時,綠色轉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資產價值下跌,影響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
③ 在現在最火的環保概念中,龍頭股都有哪些
關於“在現在最火的環保概念中,龍頭股都有哪些?”的問題,在這我來表達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在股市中,在現在最火的環保概念中,龍頭股都有哪些?在股市中的環保概念股龍頭只有一個,目前來看是浙富控股,這是由同花順交易軟體的板塊自動識別的龍頭股票。但是這個板塊熱門的股票卻有許多個,比如說瀚藍環境,三峰環境,上海洗霸等,就目前而言個人還是不太建議出手這些股票的,因為環保概念已經被炒作過一波了,目前是處於出貨的階段,我們現在去的話就只有接盤的份了。讓我們遇到一些比較活躍的概念時,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盡早出手,當已經拉起來好幾個漲停時再出手就已經晚了。
一.環保概念龍頭股
在股市中現在最火熱的環保概念中,龍頭股都有哪些呢?要說龍頭股的話,也就是只有一個,那麼就是在行業的龍頭股票浙富控股。其他的熱門股票是有非常多的,比如說三分環境,瀚藍環境,上海洗霸等,這些都是換手率比較高而且容易漲停的股票。所以我們要交易時,也是主要以這一類比較前排的股票為主要交易目標。
看完的小夥伴們希望可以給我點個贊,點個關注哦~
④ 動力電池回收迎新機,綜合梳理出3大梯隊7家企業,包含2隻成長股
近期全球動力電池峰會有帶火了電池回收,7月22日有10隻概念股漲停。隨著電動 汽車 保有量的增加,與之對於的配套服務也將出現規模效應,比如2022年充電樁就呈現爆發式增長,工信部介紹,上半年充換電樁新增數量同比增長3.8倍,而動力電池回收也將出現高增長,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42%,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
資源回收被稱為城市礦山,動力電池回收目前還處於行業發展初期,屬於藍海市場,參與企業近兩年快速增長,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數量在2021年達到24503家,而2020年只有3400家,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資源爭奪戰。根據動力電池回收的商業模型, 行業資質、回收技術和回收渠道是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發展的關鍵 。根據商業模型成熟度來看,第一梯隊有寧德時代、贛鋒鋰業、格林美、廈門鎢業等,有技術和渠道優勢;第二梯隊有天奇股份、光華 科技 等,這類企業擴產積極,回收渠道方面也在積極擴展;第三類企業是近期通過參股或新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如超越 科技 、旺能環境、迪生力等。
格林美(002340) 主營鋰電三元前軀體材料和資源回收,在動力電池回收方面,公司先後與340家車企、電池企業簽訂了車用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協議並展開合作,公司完成5大回收利用基地布局,目前公司回收網點突破200個,是行業內絕對的動力電池回收龍頭。電池回收量也突飛猛進,2019-2021年回收量從1000噸提升至8400噸,預計2022年的回收量同比還將翻番。
廈門鎢業(600549) 有3大業務板塊,電池材料、鎢鉬、稀土。公司是第二批《新能源 汽車 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而公司控股公司贛州市豪鵬 科技 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選的5家企業之一,贛州豪鵬成立於2010年,主要股東有廈門鎢業、深圳豪鵬 科技 、北汽藍谷控股的北京新能源 汽車 ,從股東構成來看,贛州豪鵬聚集了鋰電池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廠家,廈門鎢業做鋰電正極材料,深圳豪鵬生產經營鋰離子蓄電池,北汽藍谷是電動 汽車 整車廠。廈門鎢業廢舊電池(鎳氫和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和偏鎢酸銨生產項目推進中,回收量方面,2020年公司表示電池回收量約4300噸,處於盈利狀態,2021年公司年報中,也沒有更多電池回收方面的數據,動力電池回收,廈門鎢業建立電池回收的動因是保障鋰電材料的上游資源,公司投資的價值在另外3點。
(1)公司在鎢產業中技術和資源優勢突出,公司掌握全球最先進的鎢及炭化鎢粉料技術,同時也具有資源稟賦優勢,鎢資源儲量近 200萬噸,佔全球30%左右, 鎢冶煉產品生產能力達22000噸/年,世界第一。公司鎢鉬板塊已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 最大的亮點是公司光伏鎢絲有望成為光伏技術革命的受益者 ,硅料價格高企,「大尺寸+薄片化」已成為矽片環節的主要發展方向,鎢基金剛線比碳鋼金剛線更細,在切割矽片時,硅料損耗更少,多產出的矽片價值大於鎢絲與傳統母線的價差。 鎢基金剛線潛力較大,處於產業化初期 ,2022年底,光伏用鎢絲產能有望快速提升至245億米/年,2023年將增長至845億米/年, 光伏鎢絲有望給公司提供新的增量。
(2)公司是中國四大稀土集團之一,完整的稀土產業鏈,抗風險能力較強,稀土永磁景氣度高。在新能源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旺盛,金力永磁、中科三環等企業中報業績高增長,公司稀土領域也在擴產中,預計2022 年底磁材毛坯產能將增長至1.2萬噸/年,另外,公司也在 探索 稀土的高端應用,發展稀土靶材市場,公司擬規劃建設3000噸稀土功能靶材及稀土金屬合金生產線項目,或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3)鋰電材料方面,公司定位高電壓材料,高電壓三元材料具有性價比優勢,銷量增長著,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鋰電材料營收85億元,同比增長127.52%,環比增長41%,凈利率3.71億元,同比增長139%,環比增長56.54%。公司正在加速布局三元材料、磷酸鐵鋰材料產能,到2023年正極材料整體產能有望提升至 17.5萬噸。隨著產品規模效應顯現,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天奇股份(002009) 主營智能裝備、鋰電池循環、重工裝備、循環產業四大業務板塊,動力電池回收主要是子公司天奇金泰閣鈷業開展,天奇鋰致實業對回收材料再進行深加工,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碳酸鋰由原年產碳酸鋰1150噸提升至2000噸,2021年8月啟動技改項目,完成後,整體處理規模由年處理2萬噸廢舊鋰電池提升至年處理5萬噸,2022年4月公告計劃處理15萬噸/年廢舊磷酸鐵鋰電池,根據2021年年報信息,公司未來5年計劃加大投資,以廢舊鋰電池原料為主導,形成年產3萬噸三元前驅體及1.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項目。
天奇股份的看點,除了快速擴產計劃外,公司的 汽車 拆解業務未來可以和電池回收業務形成協議效應,廢舊動力電池來源渠道之一就是 汽車 拆解;另外,在回收渠道方面,公司明顯加快步伐,2022年以來,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海通恆信,互聯網 科技 公司京東 科技 、電池廠星恆電源等建立戰略合作,不斷構築公司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公司整體目前市值較小,鋰電回收業務高速增長,具備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間。
光華 科技 (002741) 主要產品有PCB化學品、鋰電池材料、化學試劑。公司2015年開始布局鋰電池回收業務,是我國第一批入選《新能源 汽車 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入選時間比廈門鎢業、天奇股份子公司金泰閣要早,公司具有先發優勢,另外,旗下珠海中力新能源也在第二批入選。公司擁有磷酸鐵鋰廢料回收相關專利,擁有行業領先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回收技術,能耗、酸耗低,技術優勢奠定核心競爭力。產能方面,2021年以來,公司進行大擴產,目前已具有 2.6 萬噸正極材料產能。且尚有1萬噸磷酸鐵鋰回收產能預計22年下半年投產,另有10 萬噸磷酸鐵鋰回收產能在籌建中。近年來公司與北汽集團、南京金龍、福建歐輝等客車廠商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另外公司的首個煥能服務站已於2021年在北京建成,退役動力電池來源進一步夯實穩固。
超越 科技 (301049) 公司主營危險廢物處置服務和電子廢棄物處置兩大業務,公司上市後擬橫向擴展到 汽車 拆解和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公司計劃投資4億元,在安徽滁州市形成6萬噸/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能力,另外在2021年9月公司公告擬5.9億元投建報廢車輛回收拆解及綜合利用項目。公司動力電池回收還在規劃中,公司有資源回收的經驗,未來如果 汽車 拆解和電池回收形成一定規模,兩大業務可以形成協同效應。
旺能環境(002034)是國內生活固廢龍頭之一,公司垃圾焚燒發電 50 億千瓦時/年,公司固廢處理可以形成穩定的現金流,為公司業務擴展提供資金保障,公司年初完成對浙江立鑫新材料 60%股權的並購切入鋰電回收業務;2022年6月與司永興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技術、回收網路等領域展開合作。產能方面, 公司已經規劃了6萬噸/年磷酸鐵鋰廢電池回收產能。
迪生力(603335)主營 汽車 鋁合金車輪,主要產品是輪胎、輪轂、新材料。動力電池回收業務主要是控股子公司廣東威瑪開展,設計產能碳酸鋰約1600萬噸/年,年產硫酸鈷、硫酸鎳、碳酸鋰、硫酸錳合計約5600萬噸。廣東威瑪注冊時間是2020年1月,公司在互動平台表示廣東威瑪的產品供貨給湖南邦普循環 科技 有限公司、格林美等相關行業公司。迪生力最大的特點是公司市值小,股價低,技術形態較完美,短、中、長期均線密集,並且在年線上方不遠,周線、月線均已形成突破,技術上看,爆發力最強,但也要注意市場風險。
動力電池回收第一梯隊的企業,有技術、渠道的優勢,但公司體量太大,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只是錦上添花;第二梯隊企業是天奇股份、光華 科技 這兩家企業,藉助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快速發展,有望打造新的增長極,有一定的成長空間;第三梯隊動力電池回收業務還未驗證,有的是市場對它們的預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