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城商行股票大漲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城商行股票大漲

發布時間: 2023-04-29 15:19:36

Ⅰ 銀行股上半年業績

9月3日銀行板塊點評:

銀行板塊,12家銀行上漲,24家銀行下跌,6家銀行持平。76個行業板塊中,銀行排名第67位,通信設備、通信服務、黑色家電漲幅居前,食品加工製造業、煤炭開采及加工、飲料製造業跌幅居前。上證漲0.05%,深證跌0.09%,創業板跌0.03%,銀行板塊跌0.1%,收於887.64點。

無論是銀行板塊,還是大盤三大指數,幾乎都是持平的,沒怎麼漲,也沒怎麼跌。周三大漲後,周四周五銀行板塊成交量有所下降。似乎一切又回到了8月初的橫盤振盪。

42隻銀行股的半年報已經全部公布,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比較、分析。接下來幾天,讓我們從多個指標和角度來看看這42隻銀行股,看看哪只表現更好。今天我們就來重點看一下它們的盈利能力,通過盈利能力來判斷哪些銀行股可以放入精選股票池。

第一類是相對優秀的銀行,銀行股同比漲幅超過10%,共13家,以中小城商行為主;

第二類是普通銀行,同比增速0-10%,共24家,以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為主;

第三類是相對較差的銀行,同比增速為負,即同比有所下降。城商行和農商行都有股份制銀行。

凈利潤也要看增長率,誰的增長率高,自然業績增長就強。我們也可以根據凈利潤從高到低的增幅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凈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共11家,以城商行和農商行為主;

第二類是凈利潤同比增長5%-20%,共19家,幾乎涵蓋所有類型的銀行;

第三類是凈利潤同比增長不到5%。有12家,大部分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

具體數據見下表:

看到上面兩張圖,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銀行股在不同盈利指標上的表現並不統一。為了更好的分析,我們將這42隻銀行股的營收與凈行舉利潤的增長表現進行對比。

經過上面的對比分析,其實可以看出哪些銀行的業績更好,哪些銀行的業績更差。

不難發現,這六隻銀行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屬於相對發達城市的中小城市農商行。城市農商銀行的成長業績是優秀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其規模較小,在管理制度上可能沒有那麼成熟和先進,業租哪務范圍處於一個角落。未來不可能擴大業務范圍,增長空間有多大也是未知數。

如果擴大選股范圍,可以找出收益分類優秀,但凈利潤分類一般的銀行股和收益分類一般,但凈利潤分類優秀的銀行股。共有11家公司,詳見下表:

由此引入了兩家較大的銀行,即平安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當然,不得不說這兩只銀行股這半年的表現比較一般。但是可以作弊帶碼為談判的籌碼嗎?我們自己判斷吧。

除了以上17隻銀行股,其他銀行股可以選擇嗎?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以增長率來判斷一家銀行的業績是否合理?我認為是合理的,但並不適用於所有的銀行股。

可以說,增速好的銀行股業績不會太差,但增速差不代表業績差。因為規模越大,增長速度越難提高。比如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你預計它的增速會超過江陰銀行和成都銀行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你能說國有大銀行業績不好嗎?顯然不是!

那我該怎麼辦?我們可以通過分類來判斷

很明顯,郵儲銀行表現是最好的,其次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表現也不錯。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表現就相對差一些。

再看股份制銀行:

股份制銀行中表現最好的銀行是平安銀行,其次是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表現就相對一般。

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表現較好和普通的銀行都可以放到我們的選股池中。

上述分析,咱們只用到了營業收入的增幅和凈利潤的增幅,但是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銀行股也有三六九等。對於那些表現較差的,強烈建議你遠離,對於那些表現較好的,建議先放到選股池,後續我們再分析分析其它指標綜合來確定選股。

相關問答:

Ⅱ 銀行次新股漲的最好是哪一隻

銀行次新股漲的最好是哪一隻?
1、買股票的心態不要急,不要只想買到最低價,這是不現實的。真正拉升的股票你就是高點價買入也是不錯的,所以買股票寧可錯過,不可過錯,不能盲目買賣股票,最好買對個股盤面熟悉的股票。

2、你若不熟悉,可先模擬買賣,熟悉股性,最好是先跟一兩天,熟悉操作手法,你才能掌握好的買入點。

3、重視必要的技術分析,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及盤面語言(盤面買賣單的情況)。

4、盡量選擇熱點及合適的買入點,做到當天買入後股價能上漲脫離成本區。

三人和:買入的多,人氣旺,股價漲,反之就跌。這時需要的是個人的看盤能力了,能否及時的發現熱點。這是短線成敗的關鍵。股市裡操作短線要的是心狠手快,心態要穩,最好能正確的買入後股價上漲脫離成本,但一旦判斷錯誤,碰到調整下跌就要及時的賣出止損,可參考前貼:勝在止損,這里就不重復了。

四賣股票的技巧:股票不可能是一直上漲的,漲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調整,那短線操作就要及時賣出了,一般說來股票賺錢時,隨時賣都是對的。也不要想賣到最高價,但為了利益最大話,在股票賣出上還是有技巧的,我就本人的經驗介紹一下(不一定是最好的):

1、已有一定大的漲幅,而股票又是放量在快速拉升到漲停板而沒有封死漲停的股票可考慮賣出,特別是留有長上影線的。

2、60分鍾或日線中放巨量滯漲或帶長上影線的股票,一般第二天沒繼續放量上沖,很容易形成短期頂部,可考慮賣出了。

3、可看分時圖的15或30分鍾圖,如5均線交叉10日均線向下,走勢感覺較弱時要及時賣出,這種走勢往往就是股票調整的開始,很有參考價值。

4、對於買錯的股票一定要及時止損,止損位越高越好,這是一個長期實戰演練累積的過程,看錯了就要買單,沒什麼可等的。

Ⅲ 商業銀行股票價格遠遠高於可轉債轉股價,商業銀行就不會進行轉股嗎

一、什麼是可轉債
可轉債是債券的一種,它允許投資者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按轉股價格轉換成特定公司的普通股。
可轉債屬於一種混合資本工具。可轉債在轉股之前,其債底價值部分核算在負債,而剩餘的小部分(也即期權價值)核算在權益,並計入核心一級資本。假設某上市銀行發行100億可轉債,每張可轉債債底價值為85,則85億計入資負表的負債部分,15億計入權益部分。
可轉債屬於混合資本工具,商業銀行發行可轉債的初衷在於通過促使投資者轉股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從補充的資本質量來看,轉債無疑要高於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未轉股之前,銀行需要支付的可轉債利息也明顯低於其他資本工具。但是,轉債轉股需要與投資者互動和博弈,耗時更為長久(從已有的轉股案例來看,一般耗時2-5年)。相應地,機會成本要來的更高。
市場上關注可轉債更多地是從投資獲利的角度,而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如何盡快在與投資者的博弈當中完成轉股才是關注的焦點。
二、銀行可轉債核心條款
銀行發行可轉債的最終目的在於轉股,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所以轉債的核心條款圍繞著轉股展開。
轉債轉股的核心在於轉股價,即以什麼樣的價格轉換成普通股。相應的核心條款也主要圍繞著轉股價和正股價的關系展開。
下修轉股價條款:常見的下修轉股價條款的形式為:當股價連續A個交易日中至少有B個交易日低於轉股價的C%時,發行人可以選擇下修轉股價。
這個下修的權利屬於銀行,但是銀行下修轉股價需要得到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同意。由於下修轉股價會攤薄其他普通股股東的利益,可能會遇到其他股東的抵制。
此外,除權、除息等也會使銀行相應地調整轉股價格。
贖回條款:贖回條款又可以細分為有條件贖回條款和到期贖回條款。
常見的有條件贖回條款的形式為:當股價連續A個交易日中至少有B天高於轉股價的C%時,發行人可以選擇按照規定價格D贖回可轉債。
有條件贖回這個權利同樣屬於銀行,一般贖回價會設置的很低,以促進轉債持有人轉股。從目前的案例看,轉股大都是通過觸發該條款完成。
到期贖回條款,一般設置為可轉債期滿後5個交易日內,銀行可以按照可轉債的票面面值上浮一定比率的價格向投資者贖回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回售條款:在其他非銀行發行的轉債當中,常見的回售條款形式為:當股價連續A個交易日中至少有B天低於轉股價的C%時,轉債持有人可以按照規定價格將轉債回售給銀行。
回售權屬於轉債投資者。在已發行的銀行轉債當中,除卻最初的兩支設有回售條款之外,後續發行的轉債條款都設置的較為嚴苛,具體表述如下:
若本次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運用的實施情況與公司在募集說明書中的承諾相比出現變化,該變化被中國證監會認定為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可轉債持有人享有一次以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向公司回售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的權利。在上述情形下,可轉債持有人可以在公司公告後的回售申報期內進行回售,該次回售申報期內不實施回售的,自動喪失該回售權。除此之外,可轉債不可由持有人主動回售。可見,這樣的回售條款實際上是很難觸發的。
三、銀行發行可轉債的原因
優勢:
1)可轉債完成轉股之後可以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這是三個層次資本當中質量最高的部分。而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僅可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
2)可轉債在未完成轉股之前,融資成本一般不足1%,遠低於二級資本債和優先股。
劣勢:
然而,轉債計入核心一級資本需要跨過6個月的轉股期,還需要滿足條件觸發相應條款方可完成轉股,故而時間更長,後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耗時在2-5年之間。而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發行之後即可計入相應層次的資本,補充效率更高。
根據上述分析,可轉債比較適合資本充足狀況無近憂,但有遠慮的上市銀行發行。而由於轉債發行時計入應付債券,如該項佔比較高,發行或存在障礙。另外,轉債發行需要兼顧原有股東的利益,對於市凈率在1左右的機構可能更為合適。

四、可轉債發行流程
可轉債作為一項帶有較強權益屬性的資本工具,發行流程較長,期間經過董事會議案、股東大會審核、銀監會(局)核准、證監會發審委、核准、各渠道發售以及上市掛牌轉讓等多個環節。從最近發行的一期轉債來看,光發行時間就已耗時兩年。發行端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上市銀行通過發行轉債補充資本的意願。

五、已發行轉債特點
1.發行情況
從2003年3月,民生銀行發行第一支可轉債迄今,境內上市銀行總計共發行9支,總計1405億。發行時間分布相對集中,具體落在2003-2004年,2010年,2013年,2017-2018年這四個時期。
發行主體以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為主,今年以來,部分城商行和2016年之後上市的農商行也開始加入發行行列。
2.期限
除卻2003、2004年發行的兩支轉債期限為5年,後繼發行的銀行轉債期限均為6年。
3.評級
已發行的9支轉債當中,其中6支評級為AAA,3支為AA+,總體評級較高。
4.利率
可轉債票面利率較低,按照3-4年的轉股期來看,每年支付的利率率均不超過1%。在補充資本並不非常急迫的情況下,轉債顯然是一種成本低廉的融資方式。

五、近期政策的影響
1)股權融資
2017年2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進行修改,對定增的規模、募集頻率都進行了限制,具體如下:
第一,明確限制募集資金規模,發行股份數量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
第二,股權融資的頻率受到約束,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
但對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再融資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這表明,監管對於通過發行轉債等方式是較為支持的。
2)發行方式變更,平復流動性波動
以往的轉債申購採用預繳款方式,該方式會對資金面產生壓制,具體看有如下三個渠道:
第一, 居民贖回開放式理財、貨基,廣義基金的資金融出量減少;
第二,商業銀行增加備付,銀行減少資金融出量;
第三,是居民存款變為保證金存款,然後保證金存款變為在途存款。
2017年5月之後,轉債打新也取消了預繳款,轉而改為信用模式。信用模式簡言之,先認購決定中簽與否,中簽之後再繳款。這樣,即便是後續出現百億規模的大盤銀行轉債對於資金面都不再會造成較大的沖擊。
3)302號文及大額風險暴露-補充資本壓力加大,頻率加快
2018年開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監管新規將業務規模的上限與凈資本/凈資產掛鉤,實際上提高了在一定規模下銀行機構的資本要求。
此外,資管新規即將落地,以2017年11月中旬發布的徵求意見稿來看,如存量非標必須要入表,也將帶來額外的資本消耗。未來對資本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要支持業務正常的發展,一方面要補齊過去粗放發展階段遺留下來的短板。資本補充周期料將顯著縮短,通過發行轉債為未來的資本進行規劃有其必要性。
六、未來展望
可轉債屬於混合資本工具,商業銀行發行可轉債的初衷在於通過促使投資者轉股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從補充的資本質量來看,轉債無疑要高於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未轉股之前,銀行需要支付的可轉債利息也明顯低於其他資本工具。但是,轉債轉股需要與投資者互動和博弈,耗時更為長久,相應地機會成本要來的更高。
自2003年民生轉債發行以來,迄今上市銀行累計共發行9支,金額不足1500億。可見,這一相對復雜的資本工具並沒有成為上市銀行補充資本的主流選擇,其更多地作為其他資本工具的有益補充。對於資本水平無近憂,存遠慮,且有一定耐心的機構,才會選擇發行這一類工具。
在目前的嚴監管背景下,恐怕很少有機構會認為自己的資本水平可以長期無憂。未雨綢繆,應當早作打算,對於符合一定條件的機構不妨著手做好相關的方案。而對於投資者而言,轉債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品種,短期存在博弈價值、長期則有投資價值。
作者:郭益忻
來源:興業研究
版權說明: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除非無法確認,《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備注了來源和作者,如轉載涉及版權、標注有錯漏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眾號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或與您共商解決,非常感謝!
徵稿啟事:為了更充分發揮和利用好用益研究這個平台,促進業內外同行的交流和學習,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專業權威的信息服務,我們特長期面向社會誠徵信託及相關領域的各類原創文章和報告,歡迎業內外的機構或個人來稿。

Ⅳ 持有杭州銀行股票怎麼樣杭州銀行為何會大漲杭州銀行近幾年的分紅配股

銀行股的股價雖然沒什麼太大的波動,但它的分紅率和股息率上面卻是比較有優勢的,大多數銀行股每年的分紅回報率都在3%~4%之間,作為穩健型投資者的底倉配置是非常不錯的。與此同時,因為金融改革的深入和不斷增長的國內經濟,未來銀行的利潤和規模還會持續擴大。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分析受益發達經濟圈高速成長的--杭州銀行的投資價值。


在開始分析杭州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杭州銀行主營業務是為城鄉中、小企業客戶及居民家庭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產品及服務,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初具規模、資產質量良好、盈利能力較強、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前列的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曾獲公募信貸ABS發行總量虛慎梁排名全國商業銀行第8名,全國城商行第1名。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獨特的投資亮點。


亮點一:區位優勢顯著,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杭州銀行以杭州為主要陣地,此後要全面滲透經濟總量領先、民營經濟達到活躍的浙江省,戰略性實施六大分行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等發達經濟圈的布局。同時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京津差運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等國家戰略的規劃與實施下,杭州銀行的市場空間就會更大,將吃上發達經濟圈高速成長帶來的巨大經濟福利。


亮點二:科創金融服務+大零售金融布局,細分市場領先同行


杭州銀行是比行業內其他同行更早實行科創金融服務模式的商業銀行,打造出了創新創業企業金融服務的生態圈,將渠道合作夥伴政策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聚集在一起,為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盡可能多地提供幫助,又實施了一系列風控措施,商孝凱業模式可持續基本實現,十餘年的成長獲得了如今良好的專業化品牌和市場口碑。


杭州銀行還增加了在戰略轉型上的投入,積極發展大零售金融業務,還大力促進數字化創新和大運營轉型。目前,對大零售金融的布局已經完成,數字化優勢得到提升,在客戶體驗、審批效率、市場響應方面有很大提升,獲得客戶的認同,在相關細分領域跟同行相比更加領先。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杭州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杭州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金融是構成現代經濟的重要基礎,而金融的最不可少的就是銀行,不論什麼行業發展,舉個例子,比如科技,醫葯,還是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等方面,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資本,進而推動銀行業發展。但是銀行業與經濟之間存在的高度關聯性也變成了銀行的隱憂,當經濟處於較差時期,銀行業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不過也有好的地方,目光若是放長遠些,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長的時期,並且實力也在不斷的增強,銀行業在未來還是擁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的,行業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總的來說,杭州銀行的地理位置不錯,在經濟發達圈裡,將來,就會受益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巨大的,看好杭州銀行未來表現。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要是想要准確的掌握杭州銀行最新的未來行情,不妨打開鏈接,將有專業的投資顧問幫你診股,看一看杭州銀行估值怎麼樣,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杭州銀行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5家農商行股價漲幅超30% 38倍市盈率能撐多久

經過漫長排隊等待,農商行終於在去年迎來上市潮。江陰銀行(12.80 -0.39%,買入)、無錫銀行(12.86 -0.23%,買入)、常熟銀行(11.16 -0.18%,買入)、吳江銀行(11.76 -0.84%,買入)以及張家港行(16.12 -0.31%,買入)陸續上市。而就在春節過後的一個月內,5家A股上市農商行藉助股價多次大漲的走勢,再次吸引了市場的眼球。
以最晚上市的張家港行為例,該行盡管在上市第五天即打開漲停,但其隨後卻依舊持續上攻,從4.37元的發行價直漲至上周五的23元,累計漲幅高達426.32%。而在此期間,該行更是5次發布股票異動公告。
就在農商行股價連續飆漲之際,5家農商行發布的2016年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盈利全面下滑的業績慘淡局面在去年已有所改善,除江陰銀行外,其餘4家農商行盈利均實現了正增長。
截至上周五收盤,5家農商行市盈已高達38.19倍,遠高於銀行板塊14.03倍的平均市盈率。其業績能否支撐如此高的市盈率?部分市場人士對此存有疑問。
張家港行、江陰銀行領銜
農商行股價一飛沖天
就在春節長假過後,滬深兩市走出了一波上攻行情,而當中以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為代表的5家新上市農商行更是走勢兇猛連拉漲停,一時間這5家銀行次新股成為了一個月內市場中表現最佳的一個板塊。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從春節長假過後至上周五的一個月時間,5家上市農商行的市場表現異常優異,區間漲幅均在30%以上遠遠高於其它類型銀行,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以及吳江銀行漲幅排名在所有上市銀行的前五位。其中,張家港漲幅高達202.23%,而江陰銀行盡管近幾日有所下調,但其區間漲幅也高達89.81%。無錫銀行、常熟銀行以及吳江銀行的漲幅分別為39.62%、36.44%、34.57%,而排在第六位的杭州銀行(14.68 -0.54%,買入)漲幅僅為12.01%,與前五位的上市農商行漲幅相差巨大。由此可見,農商行無疑成為一個月內銀行板塊當之無愧地領頭羊。反觀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的走勢則要遜色得多,多家股份銀行近一個月內的漲幅均為負值。
如果說上市農商行是近期銀行板塊龍頭的話,那麼張家港行與江陰銀行這兩只漲幅巨大的銀行股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明星。在近期大漲的五家農商行中,只有張家港行與江陰銀行發布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其中,張家港行因股價連續大漲,一個月之內已連續發布5次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而江陰銀行也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達3次之多。這也從另一側面,也能證明這2家銀行的上漲力度之大。
若論新股上市時漲停牌數量,張家港行其實是落後的,該股上市後第五日漲停牌即被打開,而其它銀行打開漲停板的時間都在七天以上。但張家港行隨後的走勢卻一飛沖天,在其上市後的二十幾個交易日外,除個別幾日有所調整外,大多數時間都在上演著漲停的大戲。而作為首家A股上市的農商行,江陰銀行走勢同樣強勁。該行去年9月份上市後,即連續9天以「一」字漲停板報收。自2月10日起又是連續4天以漲停報收。2月份江陰銀行的股票暴漲115.94%。截至上周五收盤,五家農商行市盈已高達38.19倍,遠高於銀行板塊14.03倍的平均市盈率。

Ⅵ 近兩天銀行股走強,大資金不斷增持的原因是什麼

說好聽點叫護盤,說難聽點就是害怕崩盤。最近市場情緒低落,沒有增量資金進場,僅僅是場內存量資金博弈,新股發行力度加大,股票池子已經是魚多水少,村裡除了要穩定投資者信心,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畢竟現在的A股市場已經走過了30年,也越來越受到國外投資機構的關注,萬一鬧出個大笑話,那丟的可就不只是村上的臉了。

1護盤

2它們是大藍籌,能起到維穩作用

3估值低,安全邊際高

銀行股走強是必然的。前段時間銀行股已經有了走強的趨勢,因為螞蟻財富上市在即,回調了一些。

螞蟻財富作為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它具體的估計市值接近工商銀行。互聯網金融對於傳統銀行有一定的沖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買基金,只能跑銀行和證券公司,而銀行銷售比例超過90%。所以銀行拿了大量的手續費

到今年為止,支付寶基金銷售已經佔到了總量的20%,而銀行銷售比例下降到了50%左右。並且,還在持續下滑中。它們下滑的部分,就是被支付寶等網路金融公司吃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具體的還有比如螞蟻財富吸引了一部分錢,那麼銀行存款就會減少。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崛起,就對銀行沖擊越大。

說回銀行。雖然這些公司搶佔了銀行一部分利潤,但是大頭還是銀行的。加上 社會 財富總返薯高量不斷增加,我國又處於發展初級階段,銀行未來增長空間還很大。

如今,所有銀行市值加起來,佔到A股總市值的漏尺1/6。這樣大的體量,就註定這個行業無法被炒作。從而沒有一個爆發式的行情。不像 科技 ,新能源,創新葯,疫苗什麼的,一年能漲老高,跌的時候也能跌得誰都不認識。

所以,銀行就成了整個A股最穩定的資產之一,大盤跌的時候它不怎麼跌,大盤漲的時候它也不怎麼漲。從07年開始,銀行就一直處於比較低估的情況。銀行之所以這幾年漲幅還可以,就是純粹的業績推動股價上漲。

優秀的城商行,每年利潤增速超過了15%,比如杭州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等。

而優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比如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大量發展零售,吸引高凈值人群。業績也是相當不錯。

加上銀行每年的分紅,在A股算是第一檔。僅僅是分紅,就超過銀行五年存款利息。每年穩穩增長,雖然增速很慢。所以很多保守型投資者選擇全倉投資優質銀行。這種做法往往能跑贏市場絕大多數投資者。

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慢即是快。如同我們漫漫的人生,回頭一看才發現過得真快。

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銀行股普遍不景氣。

原理就是疫情之下,很多企業資不抵債。這些企業欠了銀行的錢,自然也就還不上了。銀行出現了大量的壞帳,市場對於銀行集體悲觀,銀行股價年初一度跌到慘不忍睹。

聰明的人此刻已經大量加倉了銀行股。著名的投資人董寶珍到處喊:銀行出現了八百年不遇的投資機會手此。

經過大半年的慢慢煎熬,銀行的壞賬清理得差不多了,國內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經濟開始復甦,銀行也開始走上正軌。其實八月份銀行就開始漲了,只是前面回調了一兩波。

回調是市場的常態,至於銀行的後市如何,我們也是看好的。

每次危機之後,實體行業先開始復甦。金融行業由於需要消化危機帶來的壞帳,恢復有滯後性。而新一輪投資收益,需要等實體經濟起來之後,才會顯現出來。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數年。

比如這次疫情期間,買房子的人很少,存款的人也很少。等 社會 秩序恢復正常,大家才會重新開始消費,錢反應到銀行可能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而借給企業的錢也類似,企業拿到錢就可以生產,給銀行的還款則需要幾個月或者一年半載。

所以,金融業恢復存在滯後性。而金融業一旦恢復,將會持續繁榮一段時間。

銀行股被看好,理所當然。

都是在做短線,便於大發新股。其實股市還真的不缺資金,缺的是投資者的信心,絕大數的股民虧損誰還敢繼續投人資金,而且這種虧損不是一年二年,管理層其實就是一個新股發行部,主要為企業集資服務。

Ⅶ 寧波銀行的估值為什麼甩四大行一大截其真正的優勢在哪裡

寧波銀行的前10大股東在2021年四季度總計增持了10%以上,共持有流通股超過60%。基金持倉佔比13.52%。對於一個流通市值2600億的銀行股,操控起來比四大行容易的多。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6%以上,利潤旦碼增長率達到29%。顯然好於四大行。再者,四大行由於是A+H股,股價受到港股制約。而外資借著A50,港股打壓A股,四大行無疑是打壓的最佳選擇。通過A,H股的比價關系可以看出,四大行A股比H股高不少。這就造成了四大行上漲乏力,而寧波銀行不會受到港股影響,上漲不存在太大壓力。由於真正意義上的流通股很少,所以,寧波銀行換手率不足1%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大漲。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四季度大局增持了13.81%,無疑對於跟蹤北上資金做股票的機構產生影響,所以在跟風機構的作用下,寧波銀行很有可能會走的更遠。而四大行也只能做股市的「壓艙石」了。信不信由你。

在於純攔大零售,和招商銀行一脈相承[握手]

珠三角比長三角發展了模褲哪十幾年,捧出一個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服務中小企業頗有特色將來隨著長三角發展超過珠三角,寧波銀行肯定超過招商銀行,現在真的很便宜

中國資本市場的估值有任何參考意義或者比較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