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九毛九股票價格多少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九毛九股票價格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4-29 08:25:41

㈠ 海底撈與九毛九同時發布財報,怎麼看二者的成長邏輯-

3月23日晚間, 海底撈、九毛九幾乎同時公布了2021年年報


海底撈2021年實現營收411.1億元,yoy+43.7%;歸母凈利潤為-41.6億元,去年同期為3.1億元,同比轉虧。


九毛九2021年收入約41.8億元,同比增加54.0%,本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年溢利約3.39億元,同比增加169.7%。


公告解釋稱, 業績增長主要是由於太二餐廳網路的持續擴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九毛九品牌總共管理453間餐廳以及17間加盟餐廳。


01

從瓶頸到逆襲


從九毛九所發財報顯示,太二酸菜魚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由2020年的72.3%上升至2021年的78.8%,營收金額為32.15億元。


也就是說, 整個九毛九品牌,太二的營收額已佔據整個品牌營收額的近八成。而在2019年,這一比例還是47.5%。



2015年,酸菜魚品牌「太二」在廣州開出第一家店。如今,太二已遍布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和佛山、惠州、海口等華南城市,太二酸菜魚業績在全國門店超過100家。


太二創立,卻緣於九毛九業績遭到增長瓶頸。


管毅宏曾回憶這段經歷:「 我做太二的時候,幾個餐飲好朋友都反對,可打磨老品牌的難度超過做一個新品牌 ,當對某個項目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時會想去市場檢驗是不是對的。」


事實上,中國體量較大的創新型企業其業績增長走勢圖都遵循這樣的規律: 當業績走勢較為平緩時,正是公司的一項業務處於全盛時期,這時就需要投入研發新品,為未來蓄勢儲能,緊接著才會有下一輪爆發 。總體而言,這是個 曲線爬坡 過程。



那麼太二酸菜魚究竟帶給消費者哪些別樣體驗呢?它憑何實現「逆襲」?



到了點餐環節,菜單上的大字「酸菜比魚好吃」格外吸睛。菜單上基本只有酸菜魚和一同下鍋的配菜,及少數幾種點心、小菜。這條酸菜魚格外「任性」,只有一種口味,不像其他餐廳有接受辣度調節的選項。此外, 太二沒有餐具使用費或者服務費。



太二酸菜魚主張「酸菜比魚好吃」。由此可見, 太二專注於做面向年輕人群的酸菜魚,走的是網紅路線。


你很難想到這是一家總部位於廣州的餐廳,粵菜 歷史 悠久,廣深一帶的粵餐廳常見按人頭收取茶位費,太二則是免去了所有額外費用。為了保證就餐體驗,太二甚至以明文規則排除了目標之外的消費者,這在餐飲傳統文化濃厚的廣東地區不失為一大「反常」。


此外, 太二將在消費者看來價值很低的酸菜作為主打,主張「酸菜比魚好吃」,很容易觸動消費者的神經和味蕾。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4年,中國酸菜魚餐飲市場收入預計將以33.7%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24年將達到705億元。


太二找到了符合消費趨勢的第二增長曲線,但餐飲市場早已紅海一片,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打響新品牌,太二在營銷層面下足了功夫。


02

把酸菜魚作為第二增長曲線

九毛九成功了

回顧九毛九集團的發展會發現,九毛九西北菜品牌和太二酸菜魚品牌呈現明顯的此消彼長態勢。 2016年,九毛九西北菜的營收佔比高達93.8%,但在2019年下滑至51%,幾乎被太二追平。2020年,在疫情壓力下,集團主動收縮已現頹勢的九毛九西北菜品牌,把更多資源傾斜至更有增長潛力的太二品牌。如今無論是餐廳數量還是營收規模,太二品牌都已後來居上。



1、門店擴張至350間,逆勢擴張增速明顯


太二酸菜魚,作為九毛九創始人管毅宏在九毛九陷入增長瓶頸之後的一次創新嘗試,無疑是一次很大的成功。管毅宏率先看到了酸菜魚的商機,一舉創立了新品牌太二酸菜魚。


酸菜魚看似普通,太二卻用 產品+渠道「差異化」的打法為品牌打出了知名度 。說是賣魚,卻在酸菜上下足了功夫,號稱酸菜比魚好吃。以一個看似犯二的口號,樹立起了 獨一無二的產品壁壘


此外,太二在營銷和視覺化體系中,都別具一格,黑白色的配色,趣味的插畫風,成功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一舉成為了酸菜魚界的網紅頭部品牌。


太二,已成為九毛九旗下名副其實的第一品牌。同時,去年也是太二擴張速度最快的一年。


即便因為疫情的影響,太二酸菜魚仍然保持著非凡的擴張速度,從2020年的233間餐廳擴張至2021年的350間餐廳。



2、門店增加稀釋顧客,疊加疫情影響翻台率下降


九毛九的品牌巔峰期正是在2019年, 剛過巔峰就開始鐵腕收縮,讓位太二


根據年報顯示,太二的翻台率正在小幅降低,從2020年的3.8下降到了2021年的3.4。繼續將時間線往前拉,從2018年至2021年,太二翻台率分別為,4.9、4.8、3.8、3.4。



對此,九毛九將其歸因為疫情,以及太二餐廳網路進一步擴張至客流量及營運成本均相對低的低線城市及邊緣商圈。


不過,這跟品牌持續擴張導致的客流稀釋,顯然也存在一定的關系。隨著太二門店的繼續增長,這種翻台率下降的趨勢,可能會持續。


但是,要說明的是, 這也是餐飲行業的整體現象,沒有誰可以例外。


03

成長邏輯確定

盈利預期存分歧

在新餐見看來, 太二的成功一大核心要素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成功 。譬如該品牌規定每桌接待顧客最多四人且不加位不拼桌,進一步淡化了社交屬性,相較於主打社交的餐飲品牌,其顧客更快的用餐速度,更短的停留時間,從而創造更高的翻台率,有利於太二在特殊經營環境下實現經營復甦。



「輕社交」模式的不只是令生意恢復速度更快。 太二「每桌最多接待四人」的規定,實際上是盡可能的把單批用餐顧客數量標准化。以顧客標准化倒逼服務流程標准化,實現 降本增效的同時提高門店的可復制性 。這或許是太二在2021年實現門店規模和業績增長最重要的砝碼。


國盛證券亦認可太二的經營模式,在研報中表示,太二進入市場時行業已非藍海,但對准年輕人市場,精於產品做到「好吃」、產品&空間&員工做到「好看」、融入多元元素做到「好玩」,通過產品創新、品牌營銷及極致減法,打造了非常優質的門店模型。公司以強中控賦能前端品牌,激勵綁定激發活力;深入全鏈路、且高度標准化,品牌資源共享,多條賽道推陳出新。


關於未來盈利預期,有關媒體預計九毛九2021-23年實現收入41.6/63.6/88.1億元,歸母凈利3.4/5.8/8.8億元,參考同行業可比公司,目標價26港元,對應2023年PE35X。對於這一看法,我們還需等待時間來驗證。


04

對比海底撈與酸菜魚

哪些是錯誤認知?


海底撈和九毛九都是翻過數座山丘的頭部餐企,其在資本市場的起伏折射的是: 餐飲實在是個難啃的市場。 規模問題難解,製造爆款也是門玄學,但這些挑戰似乎在後來者眼中都是機會,都是金光閃閃的夢想。


雖然此前兩家公司都發表過業績預告,年報公布的最終業績也與預告相符合,但兩家作為同是港股上市的連鎖餐飲公司冰火兩重天的業績還是遭到了不少投資者及媒體的調侃; 固然兩家有不少可比之處,但並非完全可比。 接下來,我們將與大家探討一下兩家公司的特點與表現,以及市場對兩家公司一些最直觀但未必正確的看法。



對於連鎖餐飲而言, 追求絕佳口味從來就不是最重要的點,而是要在口味、服務、調性、價格上找到相對平衡的點 。海底撈截至21年年底能開到1443家門店絕對是找到了一定的「中庸之道」。無論是海底撈還是九毛九,他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並非同城口味最佳的那家火鍋店、酸菜魚店,而是在附近區域、同一購物中心裏面的其它餐飲店。


如果說口味和服務是海底撈目前遭遇困境的很大原因,那該如何解釋差不多的口味、服務能讓它在疫情前實現大幅擴張及較好的經營情況呢?能做好高度標准化且在各要素中找到最平衡的餐飲店才能實現最成功的連鎖擴張,而海底撈依然是這其中做得最優秀的佼佼者之一。



雖然火鍋、酸菜魚都是能實現高度標准化的品類,但賽道並非完全可比,火鍋的受眾度、市場空間都比酸菜魚要大很多,這也決定了海底撈、九毛九的戰略會非常不同。


火鍋是餐飲的第一大品類,目前的市場規模大概7000億,相比來說酸菜魚的品類還是小眾,受眾面無法做到火鍋一樣寬廣,目前火鍋的市場規模是酸菜魚的十幾倍,基於此衍生出海底撈與九毛九的戰略完全不同:


海底撈服務全年齡段,店鋪面積大,SKU相對多,看重桌邊服務;九毛九(太二)則做減法,SKU 極其精簡,拒絕服務四人以上客戶,桌邊服務少。因此,很多人簡單的看翻台率數據認為太二比較高所以認為太二好是不對的;很大程度上比較海底撈與太二的翻台率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太二的人均消費、用餐時間都是低於海底撈的。


九毛九(太二)目前的優秀毋庸置疑, 品牌勢能持續向上,在疫情中首先驗證了自己的實力:2020、2021年分別凈開店107、117家店 ;過去一年同店表現基本跟疫情同步,21年H1疫情影響小的時候同店同比19年疫情前能基本持平;即使如疫情相比很差的21年11月,當同店下滑到同比19年的80%時候,300多家的門店在同商場正餐坪效排名第一的有60%,排名前三的超過90%,且還能保持合理的利潤,的確值得稱贊。


對比過去倆年海底撈與九毛九的數據來看,海底撈表觀上確實差了很多,同店數據遲遲無法恢復到19年同期水平,加上新開門店不順利迎來大規模關店, 但憑此現在就說海底撈已經日落西山倒也為 時尚 早



結語:


海底撈和九毛九的境況共同說明了餐飲行業有多現實。


餐飲業仍是個傳統行業, 它的增長主要靠開店,且有邊界,不像互聯網一樣能實現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伴隨著規模增長,內部組織管理可能會跟不上,門店之間會相互搶流量,優質點位也沒有那麼多。與此同時,品牌老化和外部競爭也帶來了與日俱增的壓力。


關於餐飲投資的討論時常會提及行業的變數和潛在空間,比如食材標准化、預制菜工業化、冷鏈物流的發展、國內市場相比美國日本存在巨大的連鎖化空間、Shopping Mall渠道紅利等等,但這更像給陡峭的餐飲增長之路降低了一點坡度,風雨並不會減少。


更何況,這些本就是海底撈和九毛九已經在實踐的事情。


在這場餐飲投資熱中, 高速增長的可能性被放大了,但「麥當勞」的要義並不只有連鎖化和標准化,它還意味著品牌長青、持續的研發創新、食品安全上的可靠 。這些問題容易被增長光環掩蓋,但能成為擊潰品牌的要害。


以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例,商業道德之外,食安問題也是經營能力的反映——如何在激進擴張中穩住內部管理,如何在直營、加盟、特許加盟中分配好利益並提升運營水平, 到底有沒有那麼多需求能夠接住高速擴張?


道理都好懂。確實有很多事情變了:資本越來越需要下沉,近年的餐飲IPO也讓其看到高回報希望;市場上有了更懂資本和互聯網式增長的創業者;內容平台讓新品牌起勢更快了。但也有許多重要的事沒變, 餐飲業的邏輯沒變,海底撈和九毛九面臨的問題, 所有新餐飲、新消費也都避免不了。


—————

新餐見餐飲連鎖增長產業服務平台,秉承「利他、共贏、持續、全局」的價值觀,以餐飲決策管理者為服務核心,以企業家集體「洞見」為線索,以打造和賦能新餐飲「標桿」為抓手,為餐企提供「一站式增長解決方案」。增長新洞見,就在新餐見。

㈡ 海底撈股價接近腰斬,市值暴跌2000億!暴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五一過後,海底撈的股價一路下跌。自今年2月16日達到峰值以來,海底撈的股價已從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水平。截至5月7日收盤,海底撈的股價為每股43.15港元。短短56天,2000億的「火鍋毛」股價已近腰斬,累計下跌47.47%。最新市值為2287億港元,比2月份最高市值低逾2000億港元。

勞動節過後,海底撈股價接連走低,5月5日跌幅超過6%,5月6日暴跌近10%,5月7日再次暴跌,創下全年每股42.55港元的新低。自今年2月16日高點以來,海底撈股價從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點,股價一度暴跌50.41%。

近年來,海底撈一直熱衷於跨境。經過擴張和漲價,海底撈還想出了其他「招數」——開辟新品牌,打造第n個品牌。

目前,海底撈通過內源延伸等策略打造了不少新品牌:對外,2019年先後收購「優定優」進入毛菜領域,收購「好面條」、「漢社中華料理」進入麵食和各種中式餐飲領域;對內,2019年,孫公司先後推出「釣魚派配面」和「新秦派面館」;2020年推出「樊凡林」「秦小仙」等新品牌,推出9.9元的奶茶自選,增加奶茶品類。

雞毛菜、面條、土豆粉等中餐品類之後,「炸雞」最近在海底撈有賣。據悉,海底撈新品牌「苗世雄鮮炸雞」已登陸鄭州,開了兩家店。根據「苗哥鮮炸雞」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信息,該品牌屬於鄭州苗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據公開信息,該公司由海底撈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優定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100%投資。

㈢ 中國股價從91塊9毛9跌至最低5塊6毛7是什麼股票

股票價格的漲跌,長期來說是由上市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利潤決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則包括人們對該公司的盈利預期、大戶的人為炒作、市場資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一般情況下,股票漲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股票的供求關系。在股票市場上,當股票供不應求時,其股票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股票供過於求時,其股票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2、股票投資是隨市場變化波動的,漲或跌都有可能。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2-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