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華誼股票什麼時候跌停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華誼股票什麼時候跌停

發布時間: 2023-04-28 03:35:26

『壹』 華誼兄弟股票為什麼會跌

你好,華誼兄弟300027在2013年10月10號進行了股票除權,意思可以理解成,投資者手中所持股票的數量增加同時股票的價值下降,
總體價值不變。與此相反的有股票重組。

『貳』 華誼兄弟從當初的龍頭公司,到如今的債台高築,究竟經歷了什麼

截至2018年年底,華誼兄弟的總資產為185.4億元,與初期相比下降了8%,凈資產為87.03億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對比華誼兄弟巔峰時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現了斷崖式的額下跌。

這是華誼兄弟子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巨額虧損。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譽減值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簽署協議,向阿里借款7億元,還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華誼現在的資金問題有多緊張。

要說華誼兄弟的興起,就離不開馮小剛這個人。1994年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兩人合夥成立了華誼兄弟。1997年因為馮小剛的賀歲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電影行業,混得風生水起。隨後華誼兄弟開展了電影電視、藝人經紀、音樂、 娛樂 等領域的業務。九年後成立了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開始了華誼最巔峰的時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間,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華誼佔了15.57%,僅次於中影集團。2009年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開盤即大漲。截至收盤當天,華誼兄弟的股價為70.81元,上漲了147.8%。

然而風光背後總是暗藏著危機。隨著華誼兄弟股票的上漲,就有專家指出華誼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價。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初的風光也抵不過現實,華誼兄弟早就不是那個市值超800億的影視巨頭了。

其實華誼的危機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現問題的就是明星業務這一塊。曾經的華誼兄弟擁有這影視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藝人包括黃曉明、李冰冰、周迅、鄧超等76位明星,在 娛樂 圈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長。先是著名經紀人王軍花合約期滿帶著一批藝人離開了華誼,包括陳道明、夏雨、梁家輝等人。接著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紛紛離開華誼自立門戶。當家明星的接連離去,給華誼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畢竟藝人經紀和相關的業務收入佔到了華誼兄弟總收入的31.1%。將近三分之一的佔比,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華誼的關鍵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馮小剛。王中磊說過:「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影視方面也是華誼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馮小剛的電影《1942》電影票房不理想,華誼兄弟的市值兩天內就蒸發了13個億。隨後發行的多部電影都沒有出現亮眼的票房成績。

電影投資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拍好了賺得盆滿缽滿;拍不好就血本無歸。隨著電影票房的不理想和眾多明星的離開,華誼兄弟開始打算改變過度依賴電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華誼兄弟開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戰略計劃:去電影單一化。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業務。實景業務的代表就是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但是文旅項目並不好做,而且佔用巨資,短期內都不會有顯著的收益。

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並不成功,電影方面的發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僅有2%,十部電影中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只有2.3億。2015年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好轉,僅有一部《尋龍訣》表現較好。同年年底,華誼兄弟開始回歸電影行業。

想要重新開始電影,首先要有演員有導演。鑒於華誼之前的當家明星都離開了,華誼開始著手解決演員的問題。首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 娛樂 有限公司。華誼花了百倍溢價收購這家公司,主要是因為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東,包括李晨、楊穎、馮紹峰、杜淳等。

重新發展電影之後,華誼兄弟在電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華》、《前任3》等電影給華誼帶來了幾十億的票房收入。2017年華誼的全年營收達38.7億元,同比上漲了10.49%。

除了影視、藝人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情況也不容樂觀。去年6月開始,華誼兄弟的股價就出現了低迷狀態,市值跌了110億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發展不利,2019年華誼兄弟將著手進行資產處置。逐漸剝離發展不良的板塊,回籠資金,重新回到影視製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內容。

這個問題,給你看張圖吧。

10年,華誼的負債從1.62億增加到100億,增加了60多倍!

10年,華誼的凈利潤從5800多萬增長到12.18億,增長了僅20倍,但在近幾年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特別是伴隨著負債的進一步降低,凈利潤竟然就出現了虧損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潤增長是通過高負債、高財務杠桿換來的 。在宏觀經濟全面去杠桿的環境下,只要一動杠桿,利潤必然出現崩跌。

這一點也可以從華誼連年高企的財務費用得到佐證。10年,華誼財務費用從300多萬,增長到了3個多億,增長了100倍。

在這么高的財務杠桿的作用下,華誼仍然沒有保持一個穩定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現的是連年下滑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說,華誼這些年,當財務杠桿越加越大的時候,它的賺錢能力反而下降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稱它是一家好公司嗎?還是行業的龍頭嗎?

以上是華誼在財務上,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會看華誼的 歷史 ,也就只有那麼幾部經典作品,《士兵突擊》、《集結號》、《天下無賊》,後來的作品還有幾部能達到這幾部高度的?

影視業開始剛開放時一窩蜂虛假繁榮景象。現在影視開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政府穩定壓倒一切。自然影響到影視業的投資生存環境。國產片每年幾百部都是虧損的。投資 娛樂 公司又有多少錢虧呢?

當下是中國影視業的寒冬,據說曾經幾百個項目同時拍攝的橫店,現在不到十個項目還在拍攝,好似「死」城一般。

曾經有2萬多個影視傳媒公司,這一年多來,倒閉了三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不斷地倒閉之中。

上市的30來家影視傳媒公司之中,除了歡瑞世紀,大多在虧損之中,華誼是中國民營影視公司的老大,目前情況的確很不樂觀,特別《八佰》的撤檔,真可謂雪上加霜。

3月28日,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營收35億,同比下降9.55%;凈利潤8.08億,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來,華誼兄弟首次出現業績下降。是偶然的「馬失前蹄」,還是積弊終於「顯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誰是電影領域的王者非常簡單,只要看當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幾部影片是誰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誠勿擾》的華誼兄弟。

從2014年開始,華誼兄弟逐漸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現為兩點: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能「一炮打響」,比如《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時常顯得無足輕重,比如《尋龍訣》、《魔獸》。

2013年

回過頭來看,2013年竟然是華誼電影事業的巔峰。《2013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楊家將》、《海嘯奇跡》、《控制》、《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8部。除《海嘯奇跡》之外,7部影片總票房為31.2億(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2013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總票房分別為31.2億和23.2億元,華誼兄弟領先34.5%。

2014年

2014年,華誼兄弟的電影事業出現斷崖式下跌。《2014年度報告》提到《私人訂制》、《前任攻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人間小團圓》、《白日焰火》、《整容日記》、《有一天》、《一個人的武林》、《撒嬌女人最好命》、《微愛之漸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華誼兄弟還參與了《整容日記》和《死亡派對》的發行。

2013年7部片子31.2億票房,2014年10部片子還不到9.9億。其中,一手包辦出品及發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僅獲199.6萬票房。

2014年,光線傳媒投資發行的12部影片總票房達31.4億,相當於華誼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匆匆那年》分別為6.97億、6.65億和5.89億,而華誼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過2億的片子。

沒想到光線傳媒會超越華誼兄弟,更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華誼丟掉票房冠軍而且輸得很難看,或許是「大意失荊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翻篇兒,趕緊翻篇兒!2015年對我來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報告》中,華誼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愛之漸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師》、《失孤》、《少年班》、《梔子花開》、《命中註定》、《三城記》、《前任2備胎反擊戰》《壞蛋必須死》、《尋龍訣》、《老炮兒》。

13部影片的總票房約為43億,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華誼兄弟打的是帶引號的「翻身仗」?

首先,《尋龍訣》、《奔跑吧!兄弟》均由萬達影視主導,華誼躋身「聯合出品」、「聯合發行」之列(當時華誼與萬達尚未交惡),兩部影片對華誼2015年的票房貢獻達18.47億。《微愛之漸入佳境》的8900萬票房是2014年的「長尾」。剔除這三部影片,2015年華誼兄弟總票房僅為23.2億。

其次,光線傳媒2015年票房達56億。雖然光線也有「水分」,但「摻水VS摻水」、43億對56億,華誼未能奪回電影票房冠軍。

最後,華誼兄弟佔主導地位且票房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兒》,兩部影片票房分別為2.52億和9.03億。而光線傳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過16億。

2016年

2016年,華誼的幾部「重頭戲」——《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較好的口碑,票房卻不及預期。《我不是潘金蓮》未突破5億、《羅曼蒂克消亡史》僅為1.23億(跨年放映)。

《2016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尋龍訣》、《老炮兒》、《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魔獸》、《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總票房31億。

在一些媒體上,華誼兄弟號稱「全球總票房65億」。#比光線傳媒多1個億#

華誼兄弟沒敢在財報里提這個65億,因31億國內票房中,《魔獸》已經佔了47.5%,而34億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獸》。

剔除這部由環球影業、傳奇影業、暴雪 娛樂 們主導的美國大片,華誼兄弟的全球票房還不到17億。「蹭大片」的粉飾能力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事不過三,華誼已經失去曾經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盤的跡象。

財務數據折射出「去電影化」

2014年之前,華誼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視 娛樂 」公司,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和影院都是一級主營業務,財報會披露每項業務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後,華誼兄弟不想只做影視,要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改變公司內外對華誼的認知。於是影視 娛樂 、互聯網 娛樂 、品牌授權成為並駕齊驅的「三大主業」。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成為「影視 娛樂 」的子項,不再單獨披露營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電影板塊舉足輕重

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是華誼兄弟的「三駕馬車」(後來被統統歸入「影視 娛樂 」板塊)。

電影業務不僅帶來豐厚收入還為華誼贏得巨大聲譽,成為支撐上市公司數百億市值的核心因素。

藝人經紀業務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實,華誼涉足此項業務不為賺錢,而是想在藝人培養、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鑒了香港TVB(邵逸夫開培訓班、辦選美、搞藝人經紀)。盡管藝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幫助、指導,但「家長制」藝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適於個人利益最大化訴求——華誼的經紀公司能幫助藝人與華誼博弈?

2013年,電影板塊營收突破10億,同比增幅達76.4%。電視劇與電影業務相得益彰。2013年,電視劇板塊營收突破5億,同比增幅36.1%。

在電影業務達到「巔峰」的這一年,華誼兄弟市值於9月創下368億新高,距創業板第一僅一步之遙。

按照後來的劃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91.4%、97.5%、97.6%。

電影產業鏈很長,電影公司可選擇參與一個或多個環節,如出品、製作、發行。出品還是聯合出品、發行還是聯合發行,顯示參與者充當的是主角還是配角。

角色不同,經濟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給華誼帶來聲望和營收的電影業務,在利潤方面卻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電影業務毛利潤僅為6800萬,而電視劇業務毛利高達2.37億;

2012年,電影、電視劇毛利潤分別為2.16億、2.13億,幾乎相等;

2013年,電影業務異軍突起,實現毛利潤5.94億。

2012年,華誼兄弟「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潤率為35.3%,2013年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潤率升降一二個百分點都是大事兒,電影公司卻一下子波動了20個百分點!

感到影視業務「靠天吃飯」或許是華誼多元化的緣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業也要靠天吃飯,比如網路 游戲 。

2014年到2016年:影視板塊權重下降

重新劃分後,「影視 娛樂 」板塊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與行業影響力下降對應的是營收增長緩慢。

早在2013年,電影、電視劇、經紀、影院四項業務營收合計已達19.67億。從2013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影視業務營收增長了30.6%,年復合增長率僅9.3%。

「互聯網 娛樂 」曾被寄予厚望,這個板塊主要包括以「華誼創星」為平台的多屏互動業務和「廣州銀漢 科技 」的手游業務。2014年,華誼兄弟「互聯網 娛樂 」一飛沖天,取得7.78億營收,同比增長3222%。表現最搶眼的是銀漢 科技 ,5月份開始並表,半年報顯示收入近7500萬元。

2014年11月,華誼兄弟完成36億元的定向增發,認購者包括阿里(8.08%)、騰訊(8.08%)及中國平安(2%)。

雖然電影業務被光線傳媒搶了風頭,卻同時獲得「AT」認可,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聯網 娛樂 板塊營收進一步增至8.61億,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營收只有6.76億,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資華誼是看上了電影還是 游戲 ?#

「品牌授權」本質上是影視產品的「長尾」收入,「影視 娛樂 」板塊黯淡,品牌授權業務的想像空間有限。

2016年報顯示,「影視 娛樂 板塊」收入25.69億,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50.3%、73.1%、74.0%。

概括地說,多元化努力取得的進展就是將影視 娛樂 營收佔比從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現下滑。

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毛利潤為10億元,毛利潤率39%。而合並前的2013年,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等四項業務毛利潤共計10.7億,毛利潤率為54.8%。

除了拍電影,在其它領域都是「跑龍套」

1)20次減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13年5月13日,華誼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權解禁。當天華誼兄弟就減持套現9280萬,隔日又套現1.925億。#完全不顧吃相#

截至2016年末,華誼兄弟累計持減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現23.77億元。其中2016年套現12.76億,確認「投資收益」7.45億,相當於2016財年凈利潤的92.2%!

20輪減持過後,華誼兄弟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權。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價,華誼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約為3.4億,最多還能吃一年老本兒。

除了每年賣些掌趣 科技 換錢,華誼兄弟還於2014年8月出清耀萊影城股權(對價4.64億)。

發展了N多年,華誼旗下影院才不過19家。飽嘗渠道之苦後,華誼兄弟開始加大終端布局力度,計劃5年內躋身院線前列並一口氣成立「華誼」、「華影「兩家電影發行公司。#早干什麼去了#

2016年參與10部電影的製作、出品或者發行,整個公司忙了一年才獲得10億毛利潤,而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卻賺到7.45億凈利潤。但人們對華誼的尊重、市值對華誼的估值還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

2)副業不能挑大樑

除了收獲,華誼兄弟倒是沒有忘忘記耕耘,僅2015年新增投資就有孚惠成長資管中心(投資2億)、北京華遠嘉利房地產開發(投資4億)、上海刃游網路 科技 發展(增資3000萬)、東陽美拉傳媒(以1.05億元收購)、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以7.56億元收購)、北京英雄互娛 科技 (1.9億)。#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購的華誼浩瀚時與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股東簽下對賭協議。明星們保證五年內每年凈利潤9000萬和15%的年增長,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補上。對馮小剛與東陽美拉,則要求每年一億元凈利潤和15%的年增長。

失去「影視 娛樂 」領域龍頭地位,憑資金規模和行業經驗,華誼兄弟在資管、網游、房地產領域只能充當無足輕重的「小龍套」。

以 游戲 為例,2015 年全產業收入達 1400 億,其中騰訊、網易分別為 400 億、150億,華誼只有不到 10 億。

即便僥幸獲得高於「影視 娛樂 」的收入,華誼兄弟憑副業也難以贏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錢勝利,留下一地雞毛,佩服

實際上華誼用錯了人,冰冰,其實解釋一下就是涼涼,何況兩個冰冰!不涼才怪!!!!!

『叄』 華誼兄弟的衰敗史!曾經影視巨頭,淪為被執行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娛樂圈中的影視公司是很多的,華誼兄弟在其中的地位就比較高。最初的經營是非常不錯的,賺了很多的錢,但是所投資的電影卻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手機2》被觀眾們抵制了,而後續的兩部電影也遭遇到了票房危機,分別是《我不是潘金蓮》和《只有芸知道》。這樣的危機也讓華誼的股票出現了暴跌的情況,而之後的經營也是不怎麼好的,公司出現了很大的虧損。

經營影視公司是需要有相應的投資眼光的,如果投資出現了一次失誤,就有可能讓公司遭遇到重挫。

『肆』 華誼兄弟發文澄清什麼問題

崔永元又發微博, 華誼兄弟緊急澄清:沒偷稅、沒套現。

禍不單行,風口浪尖的華誼兄弟又遇「幺蛾子」。

「陰陽合同」事件最終結果尚未出來,華誼兄弟過去高價收購明星殼公司一再引發市場不滿,如今華誼兄弟因上周的一則股權質押公告,又在今日發酵成了「實控人兄弟質押套現跑路」事件。

雖然午間有公司回應的消息出來,然後午後繼續下跌,今日收盤大跌3.25%,報收6.85元。今日收盤後市值190億元,較20天前的5月22日已經縮水了57.71億元。

今日晚間,華誼兄弟再次澄清,股權質押融資是常見現象,不代表不看好公司未來。實控人王忠軍、王忠磊兄弟2014年以來未減持過公司股票,還增持了約6.4億元。

雖然華誼兄弟一再澄清旗下藝人合法納稅、收購項目業績完成率極高、實控人股權質押不代表不看好公司也不影響經營,然而股價卻跌跌不休,屢創5年來新低。

晚間,王忠軍(公告名)更是親自發《王中軍致全體股東的一封信》(附文末),對依法納稅、股權質押、投資並購、商譽等問題進行一一回應。

同樣在2015年,華誼兄弟以人民幣現金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該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

為什麼市場一再吐槽。一個殼公司,馮小剛以個人IP為該公司承諾5年的凈利潤,馮小剛承諾2016年不低於1個億的凈利潤,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比上一年凈利潤增長不低於15%。

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的70%的股權2016年-2020年對應的凈利潤就是不低於7000萬元、8050萬元、9257.5萬元、10646.13萬元以及12243.04萬元。五年合計權益不低於4.72億元不到5億元。

理論上,華誼兄弟在2015年以10.5個億,賣了未來五年不低於4.72億元的一個凈利潤的資產。但5年過後,馮小剛是否繼續為東陽美拉創造收益並不確定。

甚至極端情況,馮小剛啥事不幹,從拿走的10個億中,五年內拿出部分錢變成東陽美拉的收入和利潤,然後就可以凈賺好幾億,並且自己還是東陽美拉的股東,還能分享收益。

從過去兩年業績來看,勉強完成,今年的業績及後面業績如何尚未可知。近期紛紛揚揚的《手機2》的票房,關乎未來的對賭業績。

不過,今晚王忠軍也發了封信,大概意思是文化行業輕資產重人才,所以要花錢綁定人才,並且東陽美拉的公司價值大幅增長。

來源:新浪財經

『伍』 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股價跌去9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股價跌去9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1.華誼兄弟業績出現大虧,基本面出現問題,股價下跌很正常;

2.華誼兄弟處境艱難沒有好的電影資源,這導致業績沒有辦法提升,從而股票被市場拋棄;

3.華誼兄弟出現連續虧損可能會被強制退市,大家都不敢參與,下跌也成為必然。

資本市場的殘酷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當年的樂視風光無限,最後被迫退市,後來的華誼兄弟巔峰時期,大半個娛樂圈都需要他們的資源,疫情的到來讓電影行業遭到嚴重打擊,華誼兄弟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也沒有辦法倖免。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股價跌去9成,主要原因還是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業績出現連續虧損,如果不能夠扭虧為盈,公司可能直接被強制退市,這是股票大跌的主要原因。

三、華誼兄弟可能會退市這讓投資者感到害怕

華誼兄弟是創業板的股票,如果連續虧損三年以上,可能會被強制退市,如果接下來華誼兄弟不能夠扭虧為盈,華誼兄弟大概率面臨退市的危險,這讓投資者感到害怕,賣出股票保證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華誼兄弟股價下跌的原因。

『陸』 華誼兄弟和范冰冰持股公司股價為何大跌

近日,由於對電影《手機2》開拍的不滿,崔永元在個人微博怒懟該電影的主創人員,並「順手」曝光了疑似相關藝人涉嫌偷稅漏稅、陰陽合同、4天6000萬天價片酬等問題。

崔永元在微博曝光的合同顯示範冰冰的名字,一時間,「范冰冰逃稅」引發輿論關注。

6月3日,范冰冰工作室回應媒體稱,從未通過「陰陽合同」方式進行簽約。「接下來,本工作室及范冰冰女士會全力配合相關部門依法核查,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公布權威調查結果,以解公眾質疑。」 6月3日晚間,有媒體報道稱崔永元在接受采訪時否認「4天6000萬片酬合同」涉事明星指的是范冰冰,同時,崔永元還表示,除了微博曝光的合同外,自己還有「一抽屜合同」,涉及多位大腕兒。

或受此影響,4日早盤,華誼兄弟和范冰冰持股的唐德影視股價大跌,一度逼近跌停。

范冰冰的電影片酬在1500萬元左右,大部分一線女明星的電影片酬都在這個階段,包括周迅、趙薇、章子怡、李冰冰、舒淇、周冬雨等。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范冰冰給綜藝節目《極速前進》第二季和《挑戰者聯盟》的報價均為6000萬元。

來源:公司進化論

『柒』 華誼兄弟股票最低時多少錢一股

華誼兄弟的全稱是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027,它的歷史最低價有兩次,分別是2012年12月3日和2012年12月5日,其中2012年12月3日當天最低價是12.15元,開盤價是12.64元,最高價是12.68元,收盤價12.17元。另一次是發生在兩天後的2012年12月5日,當天最低價也是12.15元,但開盤價則是12.30元,最高價是12.82元,收盤價12.61元。

『捌』 它歷經三次審查,兩次被禁拍攝,原因:電影內容太過表現人性醜陋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馮小剛常年因各種新聞上熱搜,但他 有兩點 屬實難能可貴。

一是他 不像其他電影大師一樣端著 ,時不時親自下場和網友互懟,收獲了 「馮大炮」 的綽號,雖然有辱斯文,但很接地氣。

二是他 總能走出舒適區 ,去陌生的領域溜達溜達,雖然毀譽參半,但總能給人「驚喜」。

比如 《天下無賊》 成功後,他去拍了宮廷悲劇 《夜宴》 ,結果看得觀眾笑場,他不甘心,又去拍了戰爭片 《集結號》 ,總算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再比如 《非誠勿擾》 成功後,他立刻拍了現實主義悲劇 《唐山大地震》

如果不當導演,我猜馮小剛一定是個優秀的廚子,他總怕觀眾吃膩了一個味道,變著法的幫觀眾調胃口。

但在這么多 「新菜品」 中,有一道最為惋惜—— 投資2.1億 ,請來 30+位國內一線實力派影星 ,拍攝周期 長達5個月

拍慣了喜劇片一心為票房而努力的馮小剛,可以說 第一次挺直了腰板 ,把那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 慘痛 歷史 搬上了大銀幕 ,誓要為 國產戰爭災難片 立一座新標桿。

然而影片一上映,出品方 華誼兄弟的股票卻應聲跌停 ,馮小剛表態 「不要低估了觀眾」 ,但最後下映時還是 虧損了9000萬

這就是2012年上映的電影 《一九四二》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電影,重新回望馮小剛那段不願再提及的記憶。

一、籌備18年,劇本歷經三輪審查

早在1993年,馮小剛讀完劉震雲原著小說後就立志要拍攝這段 歷史 ,他也把這當成自己的 畢生夢想 即使再難都要完成

2000年,逐漸在華語影壇立穩根基的馮小剛覺得開拍時機已經成熟,在他和劉震雲的日夜打磨下,《一九四二》首版劇本終於完成。

劇本一出來,馮小剛就迫不及待地聯系了李雪健,李雪健讀完也非常激動。

然而劇本 首次送審卻未能通過電影局的審查 ,原因是 「太過表現人性醜陋」

2004年,拍完《天下無賊》的馮小剛 第二次帶著新劇本送審 ,原本都對外「吹出牛」馬上要拍,誰料還是被電影局 以相同的理由駁回

直到2011年9月,在電影局的 「五條明確意見」 指導下(新京報2012年12月7日報道),劉震雲重新完成了一版 「較為克制」 的劇本,《一九四二》也得以通過第三次審查,並成功立項,同時獲得拍攝許可。

同年10月19日,影片也在山西正式開機。

皮哥前面說馮小剛請來 30多位一線實力派影星 ,這個表述一點都不誇張,演員陣容完全稱得上「超豪華」。

國內的演員有 陳道明、李雪健、張國立、范偉、徐帆、馮遠征、段奕宏、張國強、林永健、張涵予、張志堅、蘇有朋、呂中、柯藍、於震、張少華、王子文 等熟面孔。

國外的演員有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 艾德里安·布洛迪 ,有《肖申克的救贖》主演 蒂姆·羅賓斯

這份相當豪華的演員表,至少說明了兩點。

一是馮小剛甭管因為自己的大嘴惹了多少是非,在圈內的地位都是杠杠的, 一眾大咖都給他面子 ,都願意為他的夢想出分力。

二是本片講述的是國家的苦難 歷史 ,許多演員參演都帶著一種 責任感和使命感

比如張國立就在采訪中坦言自己為了演好災民,拍戲前減重20斤,拍攝期間也不敢多吃,餓了只能多喝水。

《一九四二》講述的是1942年河南大災荒餓死300萬人的 歷史 ,那一年二戰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德國和蘇聯正在進行最殘酷的列寧格勒戰役。

那一年中國的抗日戰爭也在攻堅階段,日本已經被中國拖得疲態盡顯,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一城一池的征伐劫掠。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河南慘絕人寰的災荒就顯得「無人問津」了,以至於幾十年過去了,好多中國人對這一段 歷史 的認知都是一片空白。

二、故事「前所未有」

影片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電影主要有兩條線。

第一條線是 上層線 ,也是本片的副線。

李培基 (李雪健飾)是河南省主席,災荒到來後,他前往重慶去為3000萬河南民眾請願,然而 蔣介石 (陳道明飾)正陷在抗戰的泥潭中無暇顧及河南災民,蔣揣著明白裝糊塗,企圖將餓殍遍野的河南拋給日本人,李培基的諫言失敗,空手回到了河南。

另一方面,日本人了解到了河南災情,他們用糧食收買了災民倒戈為他們賣命,逼得蔣介石不得不調撥糧食運往河南,這些糧食雖然只能維持河南人民3天的口糧,卻是真正的救命糧。

為了把糧食分給更需要的災民,李培基開了一次會議,會上各方代表互相扯皮,最後這筆救命糧歷經層層搜刮後終於送到了豫南和豫北的災民手中。

第二條線是 底層線 ,也是本片的主線。

老范(張國立飾)是河南一個善良的地主,災荒到來時他的兒子卻企圖用糧食換花枝(徐帆飾)的身體,後來災民湧入他家吃飯引發混亂,老范兒子被活活打死。

災荒到來,村民逃難,老范拖家帶口踏上了逃荒路,而花枝和丈夫瞎鹿(馮遠征飾)也加入了逃荒的隊伍,因為拖家帶口,難民每天行進的速度只有三四十里地。

後來災民中混雜了國民黨士兵,日本人展開了空襲,導致災民死傷無數。

混亂中,災民哄搶了老范一家的糧食,老范從衣食無憂的地主變成了真正的災民,他女兒星星來時還養著一隻貓,最後無奈燉了貓湯給家人喝。

繼續行進,不斷有人餓死,花枝的丈夫在爭斗中失蹤了,花枝和老范家的長工栓柱結為夫妻,後來又被迫賣給了放牛的農夫。

老范的老娘餓死,兒媳婦生下一個孩子後五天沒吃飯也餓死,而這個孩子也在逃難的路上被 意外悶死

走投無路之際,老范的小女兒星星自願賣身給一家工廠,供上層享樂。

最後老范好不容易走到了洛陽,卻被告知這里不算災區,他還要繼續行進百十里 才能獲得災民身份

當老范到達災區後,孤身一人,他看到一個走散的小女孩,便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兩人相互攙扶走向茫茫不可知的未來。

三、上映後華誼兄弟股票跌停

《一九四二》用幾乎紀實的風格客觀描述了河南大災荒,在災難面前,我們見識了眾生相。

除了剛介紹的幾個主要人物,我們還能看到其他個性鮮明的小人物。

比如張涵予飾演的傳教士,就是一個內心虔誠的信徒。

比如范偉扮演的老馬,借著國難當上了庭長,各種耀武揚威魚肉百姓。

比如林永健扮演的縣長老岳,號稱發明了救災丹,就是趁亂發國難財。

再比如影片中有的官員,國難當頭,還想著給自己圈地謀福利,想著逛窯子玩女人。

本片一大遺憾的地方在於對這場災荒只是白描,沒有更進一步的思索與 探索 。

在影片剛舉行發布會的時候,活動主題還叫 《追問·一九四二》 ,最後大概只為了規避敏感話題,成片沒有了「追問」,就像一道菜沒放鹽,少了很多的滋味,這是一大遺憾。

影片2012年11月29日晚間上映後, 收獲票房2550萬 ,雖是當日票房第一,但和預期仍相差不少。

票房上的「不如意」也引發了華誼兄弟的股價波動,11月30日 股價跌幅達到10%,直接跌停

不過觀眾對這部災難片還是頗為認可,影片上映後 收獲3.6億票房 ,排在2012年國產電影年度票房榜單第4名,第一名《泰囧》也不過12.6億。

但因為《一九四二》製作成本高達2.1億,3.6億票房分賬到手其實也就1.2億, 華誼還凈虧0.9億

這也使得華誼兄弟2012年年報有些「窘迫」,前一年利潤增幅還有43.6%,這一年增幅直接降到 20.47% ,要不是有《畫皮2》和《十二生肖》合計15.6億的高票房撐著,虧損不是沒可能。

無奈之下,馮小剛又重新和王朔合作,拍了自己最擅長的賀歲喜劇片 《私人訂制》 ,同年華誼利潤增幅又達到172%,華誼股東再度喜笑顏開。

不管怎麼說,《一九四二》能呈現在我們面前已經是一大進步。

其實放眼過去一百年,有許多年份比1942更值得拍攝,什麼時候這些年份真正解禁了,什麼時候電影創作者的鐐銬才算真的摘掉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玖』 范冰冰馮小剛相關股票因何跌停

近日,崔永元在微博曝出影視圈疑似大小合同、陰陽合同等偷漏稅潛規則,6月3日,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調查核實有關影視從業人員「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無錫市濱湖區地稅局目前已經介入調查取證。
受事件發酵影響,《手機2》直接相關方華誼兄弟股票開盤幾乎跌停,而范冰冰作為股東的唐德影視開盤也是大跌。

華誼兄弟等影視股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