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大內存晶元製造商美光科技官宣新建巨型晶圓廠的計劃,對當地將有何作用
一、據該公司稱,新的 NAND 已經以有限的數量交付給客戶和 Crucial 英睿達 SSD 產品,今年晚些時候將進一步增加產量。美光表示,232層NAND 技術 可以 支持資料中心和汽車應用所需的先進解決方案和即時服務,也能提供行動裝置、消費性電子產品和 個人電腦所需的回應速度及沉浸式體驗。最終可能有 4 座 600,000 平方英尺無塵室,達 240 萬平方英尺,約相當於 40 個美式足球場。
紐約工廠將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和工具,包括極紫外線(EUV) 光刻技術 ,以鞏固公司在DRAM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但實際執行成什麼樣,還不確定。
包括英特爾的ucie,fab2.0,都是非常漂亮,理論上萬事俱備的概念,但說實話我確實想不明白,富
士康為啥都搞不起來。
所以,無論是英特爾鎂光的擴產,還是台積電三星在美國建廠,都還需要看後續。都是很漂亮的計劃,但按照經驗來看執行是有難度的。
『貳』 海外晶元股一周動態
本周,瑞昱、美光 科技 相繼發布業績報告。台積電3納米如期下半年量產,或將獨霸先進製程市場2 3年。
全球大廠繼續在加大布局, Xperi公司宣布收購Vewd, II-VI收購Coherent獲中國批准,三星電機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擴大FC-BGA基板產能,而美光將在2023財年減少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另外,技術迭代,人才之爭,仍在不時發生,市場傳聞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美國掀起「搶人大戰」。
財報與業績
1. 美光 科技 三季度營收86.4億美元 毛利率為46.7% ——7月2日,美光 科技 的營業收入為86.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77.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4.2億美元,該公司毛利率為46.7%。GAAP凈收入為26.3億美元,或攤薄後每股2.34美元。非GAAP凈收入為29.4億美元,或每股攤薄收益2.59美元。營業現金流為38.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3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5.6億美元。
2. 瑞昱6月營收達96.42億元新台幣 月減7.74%元 ——7月5日,瑞昱6月營收達96.42億元新台幣(單位下同),月減7.74%元,年增2.03%。據台媒《中央社》報道,瑞昱第2季合並營收304.99億元,創單季新高,季增2.5%;累計今年前6月自結合並營收602.55億元,年增22.52%。
市場與輿情
1. 三星考慮在2022年下半年下調存儲晶元價格 ——7月5日,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三星電子正在考慮在 2022 年下半年降低其存儲晶元價格,旨在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消息人士稱,如果三星決定降價,其他存儲晶元公司將效仿,在今年下半年引發價格戰。
2. 台積電3納米將獨霸2 3年 ——7月4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召開年度技術論壇宣布,3納米N3製程將如期於下半年進入量產,並推出支持N3的TSMC FINFLEX技術,將3納米家族技術的性能、功耗效率及密度,進一步提升。業內分析,台積電3納米節點或能在先進製程市場獨霸2 3年,並通吃人工智慧(AI)及高性能運算(HPC)訂單,有機會為近期疲弱股價注入一股強心針。
3. 日本供應商擬進一步提高半導體材料報價 ——7月5日,據彭博社報道,昭和電工首席財務官Hideki Somemiya表示,今年以來疫情導致供應混亂、俄烏戰爭致使能源成本飆升以及日元大幅貶值,至少在2023年之前,情況不太可能顯著改善,因此公司被迫提價以轉嫁成本。他指出,由於昭和電工是台積電、英飛凌、豐田等製造商的供應商,漲價可能會擠壓製造商利潤,或迫使客戶跟進漲價。
投資與擴產
1. Xperi公司通過現金和債務的混合方式以1.09億美元收購Vewd ——7月6日,Vewd是全球領先的OTT和混合電視解決方案提供商,每年交付3000多萬台連接電視設備。此次收購通過其品牌TiVo和全球最大的智能電視中間件獨立供應商,使Xperi成為領先的獨立媒體平台。此外,該交易使Xperi能夠在歐洲安裝約1500萬台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實現貨幣化,包括激活TiVo+,這是一種免費支持電視服務的廣告。
2. 三星電機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擴大FC-BGA基板產能 ——7月4日,三星電機宣布計劃在韓國和越南的FC-BGA基板生產上投入更多資金,其在公告中指出,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用於韓國釜山、世宗以及越南工廠的設施建設。該公司計劃通過此次投資,積極應對半導體的高性能化及市場增長帶來的封裝基板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將在韓國首次實現年內伺服器用封裝基板量產,通過擴大伺服器、網路、車載等高端產品,強化全球三強地位。
3. Wolfspeed:預計8英寸SiC新廠2024年達產 ——今年4月,Wolfspeed正式啟用其位於美國紐約州馬西的最先進的莫霍克谷SiC製造廠,莫霍克谷工廠是世界上第一個8英寸碳化硅晶圓廠,今年5月WolfSpeed公布 2022 會計年度第三季 (日歷年 Q1) 財報公司,CEO Gregg Lowe當時表示,位於美國紐約州的8英寸SiC新廠已啟用並試產,預估明年上半年可望顯著貢獻營收。全球第一座 SiC 8英寸廠未來可望建立起 SiC 生態體系,預估 8英寸廠營收明年上半年起將開始大幅增加。
4. 美光將在2023財年減少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7月2日,美光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包括PC和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市場終端需求疲軟,已顯著拖累了全球內存行業的需求。因此該公司決定在2023財年減少其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5. 日月光中壢廠第二園區將於7月15日開工 ——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將於7月15日舉行中壢廠第二園區動工典禮。 據台媒《中央社》報道,中壢廠第二園區廠房用於擴充IC封裝測試產線,預計將於2024年第三季度完工。不過日月光並未揭露新廠未來的投資金額,業界估計會在百億新台幣以上。
6. II-VI收購Coherent獲中國批准 收購總價約70億美元 ——6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決定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II-VI收購Coherent。根據合並協議中的條款,在交易完成後,Coherent的每股普通股將兌換為220美元現金和0.91股II-VI普通股, 收購總價大約為70億美元。此前,II-VI預計其對Coherent的並購將於2022年7月1日左右完成。
技術與業務
1. 三星成立半導體封裝工作組 ——7月5日,報道稱,該工作組由三星電子於6月中旬成立,直接隸屬於DS業務部首席執行官Kyung Kye-hyun負責。這團隊由來自DS部門測試與系統封裝(TSP)的工程師、半導體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以及該公司內存和代工部門的管理層組成。預計該團隊將提出先進的封裝解決方案,以加強與客戶的合作。Kyung的舉動表明他對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的重視。
2. 供應鏈廠商稱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 ——7月4日,據台媒報道,此前傳出蘋果考慮下調iPhone 14出貨量,由原定9000萬部減少10%。而中國台灣供應鏈廠商表示,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iPhone 14首批9000萬的出貨目標保持不變,按照蘋果慣例,要等到新產品上市後,觀察終端市場實際銷售情況,再來做第二波或是第三波調整。因此,目前說下調10%備貨量的說法有點太早,供應鏈目前備貨與生產都處於正常水平。
3. 東芝涉足新一代電動飛機馬達業務 ——7月2日,東芝將涉足新一代電動飛機核心部件馬達的生產。據悉,東芝開發出了幾十人乘坐的中型機所需要的兼顧輸出功率與小型輕量化的技術,目標是到21世紀20年代後半期實現商業化。
4. 新思 科技 攜手台積公司推出全新射頻設計方案 ——6月29日,新思 科技 近日推出面向台積公司N6RF工藝的全新射頻設計流程,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需求。台積公司N6RF工藝採用了業界領先的射頻CMOS技術,可提供顯著的性能和功效提升。新思 科技 攜手Ansys、Keysight共同開發了該全新射頻設計流程,旨在助力共同客戶優化5G晶元設計,並提高開發效率以加速上市時間。
高管與人才
1. 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美國掀起「搶人大戰」 ——6月30日,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巨頭扎堆在美國新建晶圓產能,這批新晶圓廠預計在2024年開始就將陸續建成投產,將需要至少27000名合格一線工程師,但美國國內學者估計,該國本土勞動力供給不足以填補需求,至少需要引進3500名海外工程師,其中主要將來自於大中華區,學者擔憂,根據目前移民政策,如此規模的工簽將幾乎不可能被核發。
2. 台積電去年全球員工薪酬中位數增至206萬新台幣 ——7月1日,台積電日前更新的年度永續報告書顯示,2021年全球員工薪酬中位數增至206萬新台幣。台積電去年全球共有1.2683萬名新進員工。截至去年底,全球共計6.5152萬位員工。台積電指出,除近年來高 科技 產業快速成長,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流動加速,2021年度招募量較前幾年顯著增加。
3. 中芯國際:公司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因退休離任 ——6月30日,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周梅生博士的退休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另外,經公司研究決定,新增認定金達先生及閻大勇先生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4. Arm表示將利用IPO收益推動交易和招募更多員工 ——6月29日,Arm公司希望利用接下來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所籌集的資金來促進交易和僱傭更多員工,以開展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校對/Humphrey)
『叄』 騰訊控股開盤漲超4%,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56%!後續股市走勢如何
首先是騰訊增值服務業務本季度實現營收71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20億元,同比下降0.42%。本土游戲實現營收318億元,同比微降1%;國際游戲業務也減少1%至107億元。本季度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實現收入42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19億元相比,同比小幅增長0.72%。本季度網路廣告業務收入18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28億元相比,同比下降18%。
再者是三個BAT的年收入和利潤的實際差距並不大。騰訊年營收突破1000億大關;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實現了1000億元的年收入,而網路則形成鮮明對比。,凈利潤暴跌65.4%。2016年歸屬於網路的凈利潤為116.32億元人民幣(約合16.75億美元),而2015年為336.64億元人民幣(約合51.97億美元)。
『肆』 加皇資本:這10大科技股可長期持有
最近一年以來,曾經在牛市當中風光無限的 科技 板塊表現頗為掙扎,即便Alphabet(GOOG.US,GOOGL.US)和Facebook(FB.US)這樣的超級巨頭也難如人意。
然而,如果拋開眼前的是是非非,真正著眼於長期,投資者就會看到一幅迥然不同的畫面。比如,將2025年視作當前投資的目標時間,這些大 科技 公司的股票,其吸引力就會實實在在的凸顯出來——尤其是在當前的價位之上。
那麼,哪些 科技 股票會值得投資者一直持有七年呢?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RBC Capital)恰恰就構築了這樣一個「想像2025」投資組合,選擇出了他們相信將成為長期贏家的 科技 股票。該公司在研究報告當中寫道:「我們相信,下面這些企業是處於最佳的位置,在直至2025年的七年當中將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表現。」
Alphabet(GOOG.US,GOOGL.US)
誠然,強大如Alphabet也不能對市場的動盪免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再是一隻值得你第一時間考慮買進的股票。
歸根結底,根據TipRanks的數據,這依然是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給出了「強力買進」評級的王牌股票,分析師們為其確定的平均目標價格是1346美元。
加皇資本寫道:「亞馬遜和Alphabet看上去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尤其巨大,同時他們還都有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強大的計算力基礎設施,這就決定了他們將成為人工智慧和機器語言發展潮流的最大受益者。」
谷歌母公司還有一個額外的強勢所在,這就是他們的自動駕駛 汽車 子公司Waymo。Alphabet不久前披露,Waymo不久前剛剛達到了自動駕駛測試里程1000萬英里的里程碑。
加皇資本指出:「在自動駕駛 汽車 創新領域,Alphabet尤其居於領先地位,這當然要歸功於他們對Waymo自動駕駛技術的大力度投資。」
他們強調,Alphabet的利好之處就在於,自動駕駛正是人工智慧未來將大展拳腳的重要領域之一。
英偉達(NVDA.US)
英偉達正在不斷推動 科技 的邊界向前拓展,而他們的努力在未來的年頭里肯定會不斷收獲回報。
近幾個月以來,英偉達股票表現欠佳,但是長期而言,他們依然是具有足夠的資格要求在投資者最值得買進持有的股票清單上占據一席之地的。
比如,Jefferies分析師里帕西斯(Mark Lipacis)就表示,雖然在1月財季當中受挫,但是英偉達依然是人工智慧、 游戲 和自動駕駛技術等諸多長期主題當中的「領先玩家」,他建議投資者抓住機會買進。
「盡管沒有人能夠擔保英偉達一定能夠成為人工智慧賽跑當中的贏家,但是我們相信,該公司確實居於行業領先地位,而且主要拜Cuda軟體的價值所賜,還將持續獲得強大的推動。」加皇資本估計,現在有超過100萬工程師都在Cuda的幫助下工作,後者正是「整個生態系統之下的關鍵基礎」。
亞馬遜(AMZN.US)
對於亞馬遜出現在這個名單上,恐怕沒有投資者會感到吃驚。電子商務巨頭持續著眼未來,創新不止,而且為了獲取新技術和進入新市場,在並購戰線上也持續表現活躍。
不過,並非所有投資者都注意到了亞馬遜的一個有趣的優勢,這就是他們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加皇資本寫道:「亞馬遜在機器人創新方面尤其居於領先地位,這當然與他們對Kiva物流機器人的持續投入有很大關系。」
他們現在已經在使用的Kiva機器人,數量已經達到了10萬量級,堪稱是一支機器人大軍了。不難想像,真的到了2025年,亞馬遜龐大的物流力量當中,機器人肯定還會占據更大的比重。
加皇資本指出,這當然就意味著亞馬遜的運營效率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的評級情況可謂是笑傲華爾街。該股的平均分析師目標價格為2215美元。
Rapid7(RPD.US)
如果投資者是著眼於長期來購股,同時還希望當下的股價低廉,那麼Rapid7就是不二之選。該公司利用自己獨特的基於數據和分析的方法來提供網路安全服務。
在加皇資本看來,該股可謂是網路安全領域最具吸引力的候選之一,他們不久前對Komand的收購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其魅力。2017年,該公司吃下Komand,來進一步強化其安全能力和自動化服務水平。
公司首席執行官托馬斯(Corey Thomas)評論道:「對於設計良好的安全服務和IT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極為迫切,資源是稀缺的,環境又日益復雜,各種威脅與日俱增。」
「安全和IT解決方案必須沿著文本驅動的自動化方向不斷發展,讓網路安全和IT專業認識能夠將精力集中在更有戰略意義的方面。」
加皇分析師海德伯格(Matthew Hedberg)尤其看好該股:「他們的成功讓人持續領教了其平台方式的強大力量,在安全和IT解決方案融為一體的服務推動下,交叉銷售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Splunk(SPLK.US)
加皇資本寫道:「在軟體領域內,我們看好Splunk,這很可能是大數據領域的未來贏家。」
Splunk所做的,本質上就是將機器數據轉化為答案。他們生產的軟體通過網路式的互動界面來搜索、監控和分析機器產生出來的大數據。
這些答案當中的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公司自己的機器學習系統。Splunk的Machine Learning Toolkit平台可以創造和測試各種適用於不同情況的靈活模型。
加皇資本表示:「Splunk創造的模型,關鍵價值之一就在於,用戶可以將其順暢適用於實時機器數據。」
必須指出的是,該股絕非加皇資本一家的寵兒。它的華爾街平均評級是「強力買進」,平均目標價格是155美元。
PayPal(PYPL.US)
在金融 科技 領域,最受分析師們青睞的股票之一就是整體評級「適度買進」的貝寶,該股的平均目標價格為1117美元。
首先,貝寶的規模引人注目。其次,該股享有一種 科技 股票當中堪稱獨特的雙向性,同時面向消費者和商家,這就意味著該公司可以完整控制整個用戶體驗。
加皇資本認為:「貝寶獨特的資產使得該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向著數字商務轉化的長期性全球趨勢。」
「現在,全世界還有大約20億人缺乏金融服務,我們相信,貝寶資產平台的持續成長將為這些人打開一扇大門。」
和他們觀點類似,Oppenheimer分析師格林(Glenn Greene)也指出了貝寶具備「獨一無二」的競爭地位。他甚至更加樂觀,認為該公司近期與一系列關鍵玩家達成的合作夥伴關系可以確保其在未來幾年持續實現15%以上的營收增長,以及20%以上的每股盈利增長。
蘋果(AAPL.US)
加皇資本相信,蘋果股價未來還有很長的上漲道路要走。
「我們相信,蘋果將成為人工智慧,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相關趨勢發展的重大受益者,這些對他們的服務業務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他們指出,最新的iPhone已經配備了識別能力,可以進行預測,以及通過經驗進行學習。
更為有趣的是,到2025年,這個世界就將迎來真正的「iPhone世代」——蘋果的智能手機問世到2025年,正好是18年。
這些人是在iOS系統設備環繞當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蘋果可以得到他們所使用的所有app的數據,掌握他們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閱讀,每一次購物,以及他們的學歷, 健康 情況,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然後,人工智慧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大做文章。「人工智慧將真正成為大家親密的個人助手。一個高度定製化的中立網路具有極為強大的力量,使得所有的服務都變得極為出色,同時成為各種新服務的高效向導。」
Synopsys(SNPS.US)
這是晶元板塊當中最值得買進的股票之一,幾乎註定是未來 科技 發展潮流當中的贏家。加皇資本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慧晶元,而Synopsys本質上正是AI晶元和其他多種晶元的「軍火商」。
「通過幫助其他玩家設計復雜的晶元,Synopsys在AI設計方面獲得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加皇資本寫道,最美妙的地方在於,無論會有多少新玩家涌現出來,他們都離不開Synopsys。
「伴隨新的和現有的企業持續推進技術進步,Synopsys也將持續幫助這些公司設計各種晶元,不管是GPU、CPU、FPGA、Digital Chip、Analog晶元,或者其他什麼。」
現在,該股也受到華爾街的廣泛看好,平均評級「強力買進」,平均目標價格109美元。
美光(MU.US)
在次級晶元領域,美光是最值得考慮的候選之一。所有指向未來的發展趨勢都意味著將有大量的數據被創造出來,而美光的DRAM/NAND存儲產品組合正完美適合這一發展方向。
加皇資本指出:「人工智慧,以及虛擬/增強現實創造出的數據規模將難以想像,自動駕駛也會對記憶和存儲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是NAND還是DRAM方面,需求都將極為旺盛,而這正是美光巨大的長期利好。」
那麼,怎樣的入場點才合適呢?對此,德銀分析師何(Sidney Ho)的回答是,該股當前的價格就堪稱低廉。他剛剛重申了自己做出的買進評級和給予的60美元目標價。
科技 板塊分析師們給予該股的平均評級是「適度買進」,目標價格54美元。
微軟(MSFT.US)
任何一份當下的 科技 股薦股清單,都沒有理由落下微軟。
加皇資本在解釋將該股納入自家的2025投資組合的理由時表示,微軟「在規模超級巨大的混合雲平台上擁有領先地位,在人工智慧、物聯網、 游戲 和其他服務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和谷歌母公司或者亞馬遜一樣,微軟也將從強大計算力、大數據集,以及旗下全球頂尖的數據科學家三點當中獲益匪淺。
加皇資本將微軟確定為公共雲領域頭號人工智慧公司,他們迅速成長的Azure雲平台也配得上這樣的榮譽。
「我們相信,在公共雲領域,微軟的能力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他們的客戶還可以同時使用微軟強大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力,而這是亞馬遜的AWS和谷歌的GCP自身難以匹敵的。」
在追蹤微軟的21位分析師當中,有20位都給出了「強力買進」的評級。平均目標價格142美元,意味著還有17%的上漲空間。
『伍』 榮耀借殼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有生益電子、中利集團、富士通、滬士電子、美光、廣瀨、比亞迪、村田、索尼、大立光電、高通、亞頃明德諾、康沃、安費諾。華啟毀孫為近日發布的最新款5G高端Mate30系列手機中兩色(橙、綠)素皮版有使用安利研發生產的特級高性能生態環保材料。總股本2.17萬股,流通A股2.16萬股,每股收益0.2325元。
拓展資料:
1、 安利股份: 華為近日發布的最新款5G高端Mate30系列手機中兩色(咐歲橙、綠)素皮版有使用安利研發生產的特級高性能生態環保材料。總股本2.17萬股,流通A股2.16萬股,每股收益0.2325元。
2、創世紀: 公司是國內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產品及服務的領先供應商,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中興、海爾等消費電子領域成長速度最快的廠商,其中三星智能手機2012年出貨量達2.13億台。總股本15.26萬股,流通A股13.08萬股,每股收益-0.4900元。
3、博通雀簡告集成: 公司2022年已進入華為、小米供應鏈體系。總股本1.5萬股,流通A股9415.34股,每股收益0.2400元。
4、*ST樂材: 公司電磁波防護膜產品形成穩定配方,開始批量生產,2022年電磁波防護膜產品市場正處於成長階段,且已應用於聯想、魅族、華為等品牌的部分型號手機。總股本2.03萬股,流通A股1.96萬股,每股收益-0.1242元。
5、朗瑪信息: 公司參股子公司貴陽動視雲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為華為提供5G雲游戲技悄鏈術服務,雙余碰方業務上的合作能為子公司帶來的效益具有不確定性。總股本3.38萬股,流通A股2.48萬股,每股收益0.1400元
6、電廣傳媒: 2018年12月20日公告,公司與華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股本14.18萬股,流通A股14.17萬股,每股收益-1.0400元。
7、東旭光電: 2017年11月1日晚間公告,公司近日與華為數字技術(蘇州)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建立穩定的合作夥伴關系,就新能源汽車充電業務展開全方位合作。總股本57.3萬股,流通A股51.14萬股,每股收益-0.5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