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股A股教育股繼續全線大跌,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是要「涼」了嗎
確實可以這樣說,因為教育本身就不應該有太強的功利性,我也非常支持目前關於教育的這些措施。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開始越來越焦慮,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同時也擔心孩子在同齡人中的競爭敗下陣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覺得非常有必要進一步降低所謂的教育焦慮,因為教育本身就不應該是如此具有功利性質的一種行為。
一、教育類的股票全線大跌。
最近的股市非常瘋狂,震動也非常大。目前上證指數的跌幅已經超過了2%,創業板的指數也達到了2.85%的跌幅,美股市場也出現了重大行情。關於目前大家非常關注的教育板塊的股票,目前教育板塊的股票受到了嚴重影響。我們經常提到的好未來已經在短短幾天暴跌了70%,新東方在短短幾天暴跌了50%以上。
❷ 教育股大跌的原因
教育股大跌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頒布了有關教育的新政策。在 2021 年 5 月份召開的中央會議中,強調了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壓力過大的問題,並且突出強調了校外培訓機構的問題,因此國家要取締某些不合規范的校外培訓機構,為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減負。許多教育股所屬的上市公司正是以線下培訓、在線培訓為主要業務,因此大部分教育股都受到了影響。
部分教育股代碼
1、 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股票代碼是 09901 ,股票簡稱為新東方;
2、 北京世紀好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的股票代碼是 TAL ,股票簡稱為好未來;
3、 精銳國際教育集團 的股票代碼是 ONE ,股票簡稱為精銳教育;
4、 豆神教育科技 ( 北京 ) 股份有限公司 的股票代碼是 300010 ,股票簡稱為豆神教育;
5、 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 的股票代碼是 00667 ,股票簡稱為中國東方教育。
❸ 高途、新東方、好未來跌超50%,中概股全線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新東方等中概股股價大跌的原因,可能跟一些外部的政策原因有關系。因為國家現在在大力的打擊這些教育培訓機構,不想讓他們影響教育的公平。所以他們就不得不轉型。新東方可以說是自己的全線業務都已經停止了。因為新東方所有的這些業務全部都是給一些人培訓英語,所以根本不是沒有辦法再進行這些業務了。
但是股價下跌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股市就是非常受輿論環境,還有外部的政策環境影響的。他們的企業收益減少,股市肯定也是會下跌的。所以上市公司就非常會受這些因素影響。所以好多公司都不會把自己的公司選擇上市。如果要是選擇上市的話,就有可能被好多外部環境影響,然後公司的利益就會受損。但是新東方估計在上市的那一天,一直沒有預料到他們能夠被禁止的。所以世事難料。
❹ 學而思網校要倒閉了是真的還是假的
繼新東方之後,學而思也在11月13日一早宣布,該公司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將於2021年12月31日截止!
有網友表示,有幸見證過一個時代......
停止!學而思正式宣布!股價瞬間大跌5%
今日(13日)一早6時許,好未來(前身即學而思,2013年8月19日正式更名為好未來)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在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將於2021年12月31日截止。
據好未來官方微博:好未來深刻認識「雙減」的重大意義,堅決擁護黨中央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雙減」工作的各項要求,依法合規經營。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將於2021年12月31日截止。在此之前,將保質保量完成用戶已報名的此類課程服務。
好未來表示,將發揮長期以來積累的教研及科研優勢,積極拓展科技服務和素質教育等業務,並將繼續致力於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特長。
該消息出來之後,好未來盤後暴跌超5%。
這一消息今天也登上了新浪熱搜,引發關注。
據南方都市報,有家長告訴記者,他為孩子報了學而思網校的數學課,此前,學管老師曾給她推薦科學啟智課的體驗課,並介紹以後的數學課可能會變成該課程。而在好未來正式宣布後,她再次咨詢學管老師,而學管老師回應:「目前我還無法告知您,具體我也在等通知。」
官網信息顯示,好未來的前身學而思成立於2003年,2010年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目前,好未來旗下擁有學而思培優、學而思網校、學而思1對1等品牌。
一場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更是推高的學而思的股價。2020年,股價漲了一倍的好未來,在2021年2月17日達到90.96美元/股之後,一路下挫,截至目前,股價報收4.4美元/股,股價暴跌近96%,總市值也從高位的510多億美元下跌至目前的28億美元,總市值蒸發3110億元。
❺ 「高教概念股」持續下跌,中教控股兩日跌逾42%
去年7月「雙減政策」落地至今,高教股在一夜變天的教培市場面前瑟瑟發抖,股價紛紛跟跌,市場一片蕭條。
當市場上部分投資者認為高教概念股利空已逐步出盡,經不住行業高成長性和低估值的「誘惑」而建倉時,卻被近日的一條傳言潑了一盆冷水。
慘!一條條大陰線給高教股雪上加霜
本周開始,在港股市場上市的高教概念企業迎來了一波劇烈跌幅,無一企業能倖免。
作為業務規模最大的民辦高教企業,中教控股(00839.HK)成為「最受傷」的一家企業。1月25日-26日,中教控股股價突然放量暴跌,兩日累計跌逾42%,創下2018年初以來新低。相較於「雙減政策」前股價最高點20.8港元/股,中教控股26日收盤價低至6.46港元,蒸發掉300多億港元市值。
宇華教育(06169.HK)則遭連續三個交易日的大陰線沖擊,股價累計跌近3成,創下2017年3月以來新低。
而新高教集團(02001.HK)、希望教育(01765.HK)、民生教育(01569.HK)、東軟教育(09616.HK)和中國科培(01890.HK)等民辦高教企業亦連續幾個交易日大跌,曾經百億市值的多隻股票,目前市值只剩下20-40億港元。
券商:市場傳言真實性存疑
此次引發高教股集體大跌的傳聞是什麼?
近日,有傳聞稱,在上周末(1月22及23日),一封匿名郵件發到多家教育股相關投資方,稱監管部門約談美港股上市學校教育公司,並在三方面收緊監管。
根據傳聞,此郵件要求上市公司做到如下幾點並簽署會議紀要:
1、對於學校資產,VIE結構將不再合法;上市公司的報表中不能再有任何學校資產。
2、不能再以任何形式進行收購並購學校資產,也不能以任何形式擴大辦學規模。
3、不能隨意漲學費。
以上三點可簡單概括為:禁止各類民辦學校(包括高等和職業學校)的上市、收購、擴張和上調學費。 這一規定,不免讓人聯想到去年導致K12教育培訓市場一夜雪崩的場景,因為「雙減政策」對K12教育培訓市場的監管與此次高教行業傳聞的政策存在很大的相似之處。
近日的市場恐慌情緒之所以在高教板塊盛行,是因為不少投資者認為這或許是高教行業的另一個「雙減政策」,畢竟「雙減政策」和民促法剛生效不久,市場擔心高教行業不排除也會遇到同樣的黑天鵝事件。
財華社留意到,在去年「雙減政策」出台前一天(2021年7月23日),市場有消息稱「《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將發布。雖然新東方(09901.HK)和好未來(TAL)等多家教育機構當時回應表示並未收到通知,但資本市場的情緒已跌落谷底,導致當日大部分中概在線教育股紛紛大跌,跌幅在20-40%之間。
由此看來,作為受政策影響非常大的行業,去年以來教育行業神經緊綳,一則負面傳聞就能擊穿投資者的心理防線,以至於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到高教和職教等細分領域,這種情緒至今依然未消散。
對於此次高教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有券商發表了看法。
1月26日,國元國際在晨報中稱,2021年以來受教育行業政策不確定性干擾(尤其K12階段),民辦高教行業估值下行,當前估值處於 歷史 低位。該券商認為,結合2021年落地的兩份職業教育重磅政策,以及近期教育部官網的各類公示文件,該傳言真實性存疑。
此外,安信證券旗下安信國際稱,經與希望教育、中教控股、東軟教育公司溝通後,多家上市公司管理層表示沒有見過官方文件,亦沒有參加官方會議或接到官方通知。
因此,安信國際認為傳言資訊是假消息,文件格式不對,內容誇張。同時,安信國際仍堅持認為職教、高教是受政策鼓勵,不會被打壓。相信國家會對職教有更明確的發展規劃,短期市場殺跌迎來布局良機。
數家企業緊急發公告,難挽股價頹勢
沒有哪家上市企業願意看到股價無休止大跌,往往會緊急向市場披露澄清公告。
股價經歷了連日重挫後,中教控股、希望教育和中國科培終於安耐不住了,接連發布了相關公告。
1月26日午間,中教控股在公告中表示,「集團遵守法律法規,業務運營正常」。同時,中教控股還提到國家多項對民辦職業教育的鼓勵政策,意在指出近日市場傳聞不可信。
中國科培和希望教育也分別在在1月25日及26日發布了公告,大意也是「公司尊法守法,業務運營正常,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然而,上述三家公司的公告也「撲不了火」。中教控股公告披露後的午盤,其股價依然持續走低,最終收跌33.4%;希望教育26日午間發布的公告亦未能支撐股價企穩回升,在午盤期間維持弱勢震盪行情;中國科培亦是如此,26日股價大跌6.2%。
券商的「辟謠」和上市公司的「澄清」,都不能扭轉高教股1月26日糟糕的走勢。在教育行業風聲鶴唳的今天,資本市場的投資情緒一直都非常低迷,至今依然在擔心潛在的政策風險。
本文源自財華網
❻ 被投資者不看好未來,特斯拉股價接連暴跌,三天內蒸發200億
3天之內,繼跌破800美元關口後,特斯拉股價再次失守700美元。
截止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特斯拉股價連續暴跌27.37%,報667.99美元,市值縮水至1227億美元。
目前,特斯拉長期市盈率超過80倍,遠遠超過亞馬遜1997年上市時的50倍,彼時的全球互聯網行業正處於泡沫破裂前夜。
事實上,華爾街分析師們曾對特斯拉的2020年平均股價做出預測,目標定價為493美元/股。
而在這波連跌之後,特斯拉的股價依舊高出該平均數近25%。
功夫拍案
股價暴跌背後,其實還是反映出投資者對特斯拉未來的「不信任感」。
事實上,特斯拉無論是電動化還是無人駕駛,可以說是十分領先。但這些領域的技術探索還遠遠沒有結束,其馬太效應也尚未完全形成。
而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抑或是傳統車企轉型電動化,或許還需要再「加把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好未來現在怎麼樣了
好未來現在從低谷期走出來了。
7月喚晌29日,好未來公布了截至222年5月31日的223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凈收入從上年同期的13、85億美元下降到本季的2、24億美元,降幅為83、8%;凈虧損為438萬美元,虧損同比大幅收窄57、1%。
值得一提的是,新財年第一季度以來,好未來的股票企穩回升襪鏈轎,表現優於標普5指數。從市告肆場情緒來看,好未來已經從低谷期慢慢走出來了。
❽ 9天跌去一個茅台,美國對中概股的全面圍剿開始了嗎
互聯網行業真的不行了嗎?
01
中概股繼續暴跌
3月11日,對全體投資海外上市中概股的投資人來說,都是一段難以抹滅的記憶。
滴滴暴跌44%,霧芯 科技 暴跌36%,在此之前的3月10日,逸仙電商暴跌39.5%,貝殼暴跌23.9%,愛奇藝暴跌近22%。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創紀錄單日-10%。
3月14日,中概股在港股的表現再次刷新下限,阿里巴巴(09988.HK)跌超10%,股價續刷新低。美團(03690.HK)跌超15%,騰訊控股(00700.HK)跌超7%。
整個恆生 科技 指數一天之內被拉下將近10個點, 9天跌掉一個茅台, 歷史 罕見。
此情形只能用股災來形容。而在此之前,中概股已經歷了一波又一波大跌。
從2021年開始,中概股總體跌勢慘烈,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詮釋了什麼叫做 「大跌不言底」 。
而且這種以國家為單位的股票下跌,近二三十年只出現兩個, 一個是中概股,另一個是俄羅斯的海外上市股。
一年多的時間,不少個股累計跌幅驚人。
圖源:格隆匯
272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2021年以來合計有244隻股票股價出現下跌,佔比約九成。
這裡面又有178股累計跌幅超過50%!佔比約為三分之二。
其中31股累計跌幅超過90%,股價幾乎跌空! 拼多多、貝殼、滴滴出行、愛奇藝2021年以來累計跌幅均已超過80%。好未來、霧芯 科技 、新東方、新蛋、金山雲、塗鴉智能跌去90%以上。
市值累計跌去1.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將近10萬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這一年來,中概股的市值縮水了俄羅斯一年的GDP,約等於世界第二經濟體(中國)GDP的10%以上,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財富的建立需要一點一滴,日復一日的積累,但摧毀財富只需一朝一夕。
面對集體普跌,哪怕是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也不能倖免。
阿里巴巴上市7年半時間里:收入從525億,增長到7172億,增長13.7倍;凈利潤從234億,增長到1432億,增長6.2倍。
但股價卻在7年半的時間里跌回原點。
02
阿里巴巴與比特幣
人與人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也許不是生與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你買的比特幣,我買的阿里巴巴股票。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上市, 股價93美元;比特幣當天是408美元。
七年多過去,2022年3月14日, 阿里巴巴是86美元;比特幣是39000美元。
人們常說,每個人離財富自由只有三隻十倍股的距離。其實不盡然,也許你離財富自由,只差了在合適的時候買入比特幣。
買入阿里巴巴,財富不增長,反而縮水8%;買入比特幣,七年暴漲百倍,立馬實現財富自由。
比特幣為什麼能漲這么厲害?很大概率,是因為他們正好站在了資本炒作的風口上。
從近期原因看。疫情原因,全球大放水,市場對於通貨膨脹的擔憂與日俱增。我們都知道,黃金是非常能抗通脹的硬通貨,原因無他,稀缺而已。黃金每年產量就那麼多,而且總量不會增加,只有超新星爆炸才會產生黃金。
巧了, 比特幣的數量也是有上限的 ,挖比特幣最多隻能挖出來2100萬枚,而且要等到2140年才能全部挖完。也就是說比特幣的數量比黃金還要少,所以基於同樣的道理,在全球大通脹的背景下,比特幣的稀缺優勢充分體現。
可僅僅因為總量稀缺,是無法解釋比特幣面世十來年一路暴漲,一路走牛的行情的,原因幾何?
其實,比特幣真正的底層邏輯在於, 它是個很好的投機品,非常適合炒作價格。
首先,比特幣天生帶有「貨幣革命」的基因,它的出現可以看成一個貨幣實驗,也就是把貨幣裡面的國家屬性給剔除了,也就是去中心化。
從實物貨幣—紙質貨幣,下一個貨幣形式大概率會是虛擬貨幣,「貨幣革命」有多大的市場想像空間,不言而喻。
如此便賦予比特幣無限可能性和想像力。
其次,比特幣是個完美的投機品 。總量有限,高度控盤,知名度高,天生的通縮性等等。 再賤的東西,就算是一坨狗屎,一條內褲,只要有足夠的熱度,足夠的資金進出,也能給他炒到天價。
站在風口,趨勢賦能,總量稀缺,投機屬性拉滿,比特幣自然能十倍、百倍、千倍增長。
03
阿里巴巴為什麼「拉胯」?
在這種泥沙俱下的大環境系統性風險面前,個人、個體公司再多的折騰,也是螳臂當車。
比特幣能漲上天,是順應了大勢。
阿里巴巴等中概股的下跌,也是同樣的邏輯——大勢不再眷顧他們。
許多人以為中概股是在「殺估值」,這個預判是錯誤的,中概股實際上是在「殺邏輯」。
除開疫情、經濟下行、互聯網存量見頂、國內共同富裕掀起反壟斷浪潮等等因素外,撥開迷霧看本質,導致中概股一路下跌,直至股價近乎跌空的最核心因素,是政策風險。
本質是中美關系在未來的不可預見性,以及中美對抗的超高市場風險(被清算、退市)。
做好一件事,需要八方合力;搞壞一件事,只需一方拆台。
川普在任內推出了一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它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PCAOB的審計標准,需要提供審計底稿,這東西很敏感,我國證監會是不同意的。
根據《法案》細則,從2021年年報開始算起,只要不配合,就要被納入「預摘牌名單」。
今年是第1次,如果連續3次被納入名單,理論上美國證監會SEC很快會將公司從交易所退市。
這幾天,一共有5家中國公司在披露完Q4業績後第一次被納入了「預摘牌名單」,這說明《法案》真的正式落地了。
他們算是給中概股進入名單開了個頭,後續陸續會有大量中概股被納入名單,上三次,就退市。
所以,中概股一跌再跌。
再換個通俗易懂的講法:
假如你是俄羅斯人,你在烏克蘭有個超市,那麼現在兩國交戰,你的超市會怎麼樣,是不是命運都被捏在烏克蘭手裡了,就是人家烏克蘭民眾去你超市玩「零元購」,你也有苦說不出。
中概股現在就相當於這個超市,命運都在美國人手裡。
是去,是留,一切主動權,在美方;只要中美關系繼續惡化,可以把你的上市公司在美國全部退市。
如果你是中概股的股東,你會怎麼辦?
只有立馬把手裡的中國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恐慌式出逃自然帶來市場恐慌,一旦信心崩塌,股價跌成什麼樣都不奇怪。
股市本身就是個信心市場!
中美脫鉤加速,兩個合作逐漸淡化,競爭關系日趨明顯。中概股被制裁是美國的必然選擇,大部分中概股在未來三年內有很高的概率將要退市,那麼這些企業必然要尋找其他地方「二次上市」。
最近a股又在准備全面注冊制,接海外上市中概股回家的制度障礙即將被掃清。
不管是股市,還是其他什麼投資, 買的是未來,賣的是現在。
當現實風險累積,未來不再可期,中概股的下跌實際已是意料之中。
❾ 北京、上海等多地小學暑托班來了,教育股發生了哪些變化
北京市教委宣布,將由各區教委組織面向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學生的託管服務,受到此消息的影響,教育股全線大跌。關於北京、上海等多地小學暑托班來了,教育股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首先,幾個知名教育品牌的股票都全線下跌,並且跌得非常嚴重。其次,因為今年對校外培訓監管越來越嚴格了,所以大部分教育股跌幅驚人,有些教育股甚至都達到了70%左右的跌幅。最後,北京市決定將各區教委組織面向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學生的託管服務,而且會提供學習場所,開放圖書館等,並且收費也是適當的,對於家庭困難的學生可以免費。學生和家長可以優先考慮一下學校暑期託管的服務,比外面的教育機構優惠得多,而且家長也放心。
一:好未來、新東方、精銳教育等知名教學機構股票跌幅嚴重。
幾個知名教育品牌的股票都全線下跌,並且跌得非常嚴重。
關於北京、上海等多地小學暑托班來了,教育股發生了哪些變化?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❿ 上市9年首次虧損,好未來能否迎來「好未來」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31日電(趙佳然)近日,好未來發布了其截至2019年5月31日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公司在該季度遇到了上市9年以來首次虧損。財報顯示,2020財年第一季度歸屬於好未來的凈虧損為730萬美元,營業收入也下跌了23.6%。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東方在線、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等校外培訓機構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獲客成本持續增加的情形或已成為普遍現象,但慎液手「燒錢模式」難持續,培訓機構應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讓盈利情況更為穩定。
由盈轉虧,股價應聲大跌
好未來前身為學而思,於2003年創立,2010年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2013年,集團更名好未來,擁有學而思培優、學而思網校、家長幫、勵步英語等品牌。
好未來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凈收入7.0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6%,但低於市場預期。歸屬於公司的凈虧損為730萬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6680萬美元;經營利潤從上年同期的7500萬美元下降到5730萬美元,降幅為23.6%。
好未來稱,由於在多個投資標的上產生的價值損失,導致公司長期投資減值損失5060萬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該項金額的970萬美元擴大了四倍多。
未來,公司稱2020財年第二季度的總凈收入預計介於兩者之間 8.957億美元和9.167億美元,同比增長28%至31%。好未來首席財務官羅戎表示:「展望未來,我們的長期發展戰略保持不變。我們將致力於線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將繼續投資於新技術和其他方案,以加速在線業務的發展。」
財報發布當日,好未來股價應聲大跌,開盤後跌幅一度達到14.64%,報收於33.24美元,跌幅11.38%。在埋圓此之前,今年以來好未來股價已上升超過40%,而高瓴資本也在第一季度增持好未來455萬股,持有市值總額達到4.3億美元。
花的比賺的多,「燒錢」模式難持續
從財報上看,好未來在營收增長放緩的同時,營銷費用卻在大幅增長。
公司第一季度的銷售與營銷費用從去年同期的9450萬美元增長到了1.554億美元,增幅上漲64.4%。對此,好未來稱,銷售與營銷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為擴大活動推廣力度,以及增加了對營銷人員的補償。
有觀點認為,從過去幾個季度的變化來看,綜合考慮下一個季度暑期營銷大促的影響,好未來2020財年第二季度的營銷支出可能再創新高。
另外,好未來本次財報中長期投資減值的情況也較為明顯:在2020財年第一季度,由於在多個投資標寬嫌的上產生的價值損失,導致好未來長期投資減值損失5060萬美元,去年同期該項金額僅為970萬美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培訓機構營銷費用接連上漲,與近年來相關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和規范有關。培訓機構應通過調整自身以適應環境變化,「燒錢」營銷的模式不可持續。
對於部分機構線下布局較多,卻主推線上教育的情況,儲朝暉認為,目前培訓機構競爭的核心在於是否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吸引消費者買單。該舉措可能是機構出於平衡、融合線上線下業務而採取的策略,而線上與線下培訓僅為形式、價格不同,不構成核心區別。(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