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股票大漲監管大跌不監管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大漲監管大跌不監管

發布時間: 2023-04-14 09:17:48

㈠ 股票漲幅多少會被監管

三種情況下,股票會被停牌。1、普通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卜睜,漲跌幅累計超過20%;2、S股票、ST股票、*ST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漲跌幅累計超過15%;3、換手率:連續三個交易日,換手率超過30倍,累計換手率超過20%。
一支股票在3天內漲幅超過20%,屬於價格波動異常判歷,證交所會對它進行停盤限制,要求上市公司進行消息披露後才能繼續開盤交易。
比如前幾天很多股票三天的漲幅都超過了20%,但由於同期大盤的漲幅也在15%左右,因此,這些股票只不掘弊搜過領漲了大盤5%,是不會停牌的。

㈡ 股市的監管很重要,應該如何進行監管呢

引言:股市的監管是非常重要的,而監管者的主要作用是,首先應該承認股市是一個市場在市場當中是會進行交易的,而監管者做的所有事情是來維護這個市場的公平和公正性,避免讓大多數投資者進入到股市當中就總是吃虧,賺不到錢,那麼也沒有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要監控系統性的風險,如果過多干涉市場的話,是會讓整個市場的資金出現問題,股市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市場,是反映出整個GDP的,所以監管者所能做到的就是緊緊的盯著這個市場,如果出現了一些風險的話,要及時的告訴有關部門進行調控,還可以通過宣傳或者各種刺激政策讓市場漲起來讓大家賺到錢。

總結

最後股票交易是一種投資,行為進入之前是需要做好一些准備的。

㈢ 股市上漲問詢,下跌不問詢,這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怎麼理解

如果公司股票出現異常上漲或下跌波動,就會收到監管機構的問詢函。一般情況下,股票出現劇烈上漲受到的關注會遠高於股價大幅下挫,因為股票異常上漲會引導投資者跟風投機,監管擔心的是利好破滅後市場可能會出現應激反應。

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抑制沖動性投資

雖然上市公司收到問詢函不是一件好事,但一家公司股價下跌的真正原因終究與問詢函無關,最終是和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股東或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相掛鉤的。如果上市公司的業績很差,投資者對公司的發展失去信心,股價的下跌將是必然。監管在高漲時發送問詢函,也是給投資者一個信號,提示投資者認真考察公司的業績水平和目前的股價是否相匹配,調整好心理預期,理性進行投資。

綜上所示,公司收到監管問詢函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進行正常回復,不必擔心股價會下跌,問詢函和後續價格的漲跌沒有直接關系。監管層作為證券市場的管理人,希望企業融資和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都能夠更加平穩健康的發展。監管擔心股票的上漲引發過度投機行為,讓人忘記股市的風險。

個人認為問詢函作為一種提醒手段,要根據市場情況謹慎使用。在牛市市場氛圍積極的情況下能夠起到提醒投資者冷靜的作用,但在熊市市場氛圍冷清的時候更多地應該提振投資者和市場信心,不要一味地打壓上漲熱情,不利於股市的長期發展。

㈣ 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在連續3天漲幅在20%以上的話,這只股票會不會被監管

一支股票在3天內漲幅超過20%,屬於價格波動異常,證交所會對它進行停盤限制,要求上市公司進行消息披露後才能繼續開盤交易。

㈤ 股票如果不受證監會監管,持續高漲或者下跌,市場受到的影響最壞能到什麼程度

就是有證監會檔宏管的話還會。大漲或念坦者是下跌股票分為牛市和牛股。這個怎麼說呢?影響是非常仔蠢桐大的,如果沒有監管的話,他可以猛漲,也可以猛爹,然後呢?損失更多的都是吃股票,持有者。

㈥ 股票上漲被問詢,下跌不管不問,這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嗎

股票只要漲三四個板就發送監管函,打壓自查,反之股票跌三四個板,甚至二三十個板,沒人管沒人問,來一句下跌是正常走勢,並沒有任何異常。

這種做法是個人都知道不正常,股市只許不許上漲,只許下跌;意思就是股市或者股票上漲就打壓,股價下跌自由落體是應該的,這就是口中高喊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們利益。

A股市場越保護,中小投資就會虧損越大,理由只有一點“A股只能做多賺錢,不能做空賺錢”,但管理層管理股市就是不許漲只許跌,這明擺著就是跟股市制度對著干。

總之真正想要保護A股中小投資者利益,最好的就是學美股的,長期走價值投資,只要股市一下跌就穩定市場,很快又修復震盪走高。

股市保持震盪上揚,股票新高不斷,股票上漲起來,給中小投資者帶來投資回報,這就是真正的保護中小投資利益。

打著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實際上是越保護中小投資者們利益,中小投資者損失就會更加大,越保護虧的越大,這就是A股市場真實面目,完全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㈦ 監管期如果股票繼續漲怎麼辦

如果繼續上漲,應該考慮設置一個獲利點。物極必反。上漲到一定程度後,股價就會下跌。如果不及時賣掉,可能會賺得更少。而在股票異常大漲的時候需要謹慎控制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關注函是證監會十分常見的一種監管形式,很多的上市公司股票都收到過關注函。監管期股票繼續漲在一定程度上會被證監會視為交易異常的股票。

㈧ 股票漲多少會被監管

股票價格波動觸發門檻為30%和60%,停牌時長為10分鍾,既警示了交易風險,又保證了交易連續性和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拓展資料】
注冊制改革推動了IPO的市場化。在股票發行注冊制下,監管部門不再對擬上市發行股票的價值進行定性審計,而是給予投資者價值風險判斷,讓投資者基於市場原則進行買賣。這樣,對於注冊制改革的下半年來說,有必要在交易環節改革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和規定,讓投資者盡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價值判斷進行交易,防止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限制自由交易,給資本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開放時,創業板注冊制下IPO的前五天是沒有價格限制的,然後實行20%的價格限制,其實是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保駕護航。是基於整個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內在運行規律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其目的是通過不受限制的交易,使新發行的股票盡可能形成市場化價格,發揮價格機制在配置資本資源中的作用。
根據中國結算最新數據,2020年7月投資者人數增加242.63萬,投資者總數一舉突破1.7億。1.7億投資者中,自然人投資者數量達到1.69億,佔比超過99%。我國資本市場自然人投資者比例達到99%的實際情況,決定了交易制度改革要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推進,在保護投資者利益和市場化定價機制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特別是目前我國中小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短期投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完全放開漲跌幅限制,股價將大幅波動,最終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實際利益。因此,創業板股票及相關基金的價格上限調整為20%,不僅極大地促進了自由交易,也為制度調控留下了空間,防止股市大幅波動。總的來說,在推進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過程中,漲跌幅限制提高到20%,有利於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穩定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場流動性,極大地推動創業板市場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價格發現效率。

㈨ 股市上漲問詢,下跌不問詢,這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怎麼理解

股市是為大資和國資解決債務和融資圈錢,不是為你散戶投資,只把你們當韮菜,還老問這些問題有意義嗎?傻啊

股市是受資本,利益驅動的,大A股的尿性相信大多數股民都有切身體會,指數在三千點左右晃盪了好多年,漲不上去,下跌也跌不了太多,如此循環往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論購買力的話,我們是第一名實至名歸,但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不匹配這一殊榮。

A股的問詢制度由來已久,對個股短時間漲幅過大的行為給予適當的關注以及發問詢函,這些都是常規操作,在上市公司沒有明顯利好的情況之下,一隻股票的上漲顯然不符合它的預期,所以監管層發問詢函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作為一隻下跌中的個股,同樣沒有明顯的利空因素,為什麼監管層卻很少關注呢?主要還是我們的制度不夠完善,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監管制度,也沒有一個統一監管標准。所以在個股下跌的時候,我們總是在尋找其中下跌的原因,也許是受大盤下跌的影響,又或者受到外圍市場的壓力。

其實很多時候,監管層的一些決策都明顯帶有控制意味的,按照他們的思路進行調整是最符合心裡的一種體現,如果一但違背這個原則,那嗎就是一種挑釁,不治治你怎麼能夠體現他們的存在呢,很多話不能說得過於直白,過審很難通過,就舉幾個例子吧!

創業板注冊制出來後,其主要思路還是引導資本的流向,流入到那些真正需要融資的上市企業,但事與願違,注冊制發布後的表現未能按照管理層的意圖走,其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健全的制度,在發布之前我就說過,如果沒有相應的對沖機制的話,將會是一地雞毛,我不相信管理層不會想不到這些問題,是有意還是無意忽略都不是我們能夠討論的,但事實就是如此。

20厘米的玩法在沒有風險對沖的情況下,有這么大的利益驅動,誰還願意去玩5厘米,10厘米長度的呢?如果在發布注冊制的同時發布一些相關的對沖機制,那嗎誰還有這樣的勇氣冒險打板,炒作,比如實行T+0交易,只要實行T+0,游資也好,機構也罷,誰還有膽子這么毫無顧忌的爆炒垃圾股,低價股。

後來的發展如我所料,新華網的一篇文章直接就把它打入凡塵,或者說打入地獄,這樣的騷操作也只有他們能這么幹了,是借他人之手來緩解自己的決策失誤,堵悠悠眾口還是其他,大家自己去細品。反之我們看看新華網的股價,市盈率1500多倍,盈利能力那是慘不忍睹,連自己家的股票都可以例如到垃圾行列了,還有這么大的勇氣去評價其他人,這也是奇葩之處了,當新華網的股價一路瀑布的時候,相信所有被埋在創業板的朋友都會拍手叫好。

市場還很脆弱,我們需要小心呵護,池塘也還很小,大水漫灌是有風險的,一味的求大,求強只能適得其反,有進有出才不會堤毀人亡,只進不出的後果現在不正在顯現嗎。

前有中芯國際上市融資500多億美元,市場都用了一個多禮拜才消化完,現在又有螞蟻集團300多億美元的融資,後續還有金龍魚,這些巨無霸對市場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個人認為,對於現在短缺的行業,補全我們國家短板的企業可以給予更多資助,給予方便快捷的上市融資,這是完全可以的,那嗎對於那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企業就先暫停上市,先把我們的市場呵護好,等成長後在上市也不遲,負重前行走不遠,也做不強。

股票異常波動上漲就發問詢函,股票下跌就不發問詢函,這個事太頻繁了,個人覺得不對。

股票上漲就發問詢函,這樣就明確的誤導,或者說暗示股票不能漲!更有甚者股票漲一個漲停板,就發「問詢函」,那股票就不能漲嗎?而股票幾個跌停,甚至十幾個跌停,使得該股的交易停滯,處於實際非流動狀態,沒了流動性,這問題很嚴重,卻不發問詢函。這就變相的鼓勵股票的下跌。

管理思路一直都是「風險是漲出來的」,股票上漲就會帶來風險,價格高了,股票就會處在高位,萬一股票下跌就會有大部分人虧損。股票下跌,股價往下走,是在往安全地帶行進,是該股實際情況的體現,是價值回歸。股票上漲容易使人瘋狂,失去理智。股票下跌會使人更加冷靜,更加小心。股票上漲容易培養股市的投機賭博心態,而股票的下跌就能夠讓人更清晰地認識到股市的風險。股市上漲,讓人嘗到了甜頭,然後跌下來,讓人吃到苦頭,反差太大,會產生更大的意見和不穩定因素。股票下跌,反正是也沒有嘗過甜頭的,只是在一個方向上面吃苦,反差不大,最多隻是抱怨而已,適合穩定市場情緒。股市上漲能給股民帶來財富,賺錢的人多了,也就不想干實事了。而且賺錢的人往往會抽取一部分資金離開市場,對下一步的融資擴容相當不利。而虧損後資金一般都會安靜的呆在股市裡,而且會老老實實去干實事來彌補股市中的虧損。

作為股民入市,就是為了股市的增長而去實現財富的增長,A股長期萎靡不振,人心思漲。問詢函作為一種管理手段,要慎用,對市場干擾過大的行政手段能不用最好不用,讓市場去調節。如果成了誤導人們股市只能跌不能漲的思路,會影響人們參與股市的熱情,不利於股市的長久發展。尊重市場,順應市場,才能贏得股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