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股票價格的貼現現金流量模型
這是巴菲特的現金流量貼現法計算股票估值:對銀行股適用。
一、股價現金流貼現模型理論
股票價格變動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派,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隨著股票市場發展的日益成熟,基本面分析已成為投資者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基本面分析認為股票具有「內在價值」,股票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出版的《證券分析》一書中,通過對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價格暴跌的深刻反思,對基本面分析理論作了全面的闡述,成為這一領域的經典著作。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股票價格會由於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而暫時偏離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股票價格終將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
格雷厄姆和多德對基本分析理論的重要貢獻是指出股票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股票價格決定於公司的賬面價值。此後,戈登對「內在價值」作了進一步的量化,提出了股票定價股息折現模型(也稱戈登模型)。按照此模型,假設某投資者持有股票後第一年的分配得到股息為D,以後每年按固定比率g增長,該股票的折現率為r(決定於市場利率和該股票的風險),那麼該股票的內在價值V為:V=D/(r-g)戈登模型已成為一個股票估價的基本模型,在基本面分析理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戈登模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在於上市公司往往由於企業戰略或其他原因而改變分紅派息比率,導致模型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由此,人們又對戈登模型進行了拓展,使用股權自由現金流作為企業未來收益的度量指標。由於企業現金流相對比較穩定,不易受到操控,這樣在對股票進行估值時可以減少上市公司管理層具體經營措施帶來的干擾。戈登模型另外一個拓展的方向是在企業增長率的變化上,人們又發展出兩階段和三階段模型。兩階段模型適用於前期適度增長後期低速平穩增長的情形;三階段模型更為復雜,它適用於企業在第一階段高速增長,而後第二階段增速逐漸下降,第三階段低速平穩增長的情形。
價值投資的實質在於使用金融資產定價模型估計股票的內在價值,並通過對股票價格和內在價值的比較去發現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潛力股並進行投資,以期獲得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因此,如何恰當地評估股票的內在價值是投資者所必須關注的問題。從實質上看,投資者所購買的是他們認為公司在未來可能創造的業績,而不是公司過去的成果,當然也不可能是公司的資產。因此在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總目標的現代企業中,上市公司股票的價值評估更注重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評估。
二、股價現金流貼現模型應用研究
股票現金流貼現模型基本原理是股票當前價格等於其預期現金流的現值總和。該模型基於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長和預期未來現金流進行估價,因而不會為市場的擾動所影響。但該模型估計參數的問題比較困難。我們永遠不能夠確定任何一個參數估計是正確的,因為每個參數都依賴其他參數,那麼怎樣決定哪組參數是正確的呢?股票價值估值的質量將最終取決於所獲信息的質量,而所獲信息的質量決定於市場是否是有效的和獲取信息成本的限制。
股利貼現模型中需要有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率,並對股利分配的成長率需做出預測,而我國上市公司派現不是普遍現象,而且派現的公司分配的現金數額也很有限。我國股市的實際情況是,企業往往不發放現金股利,更多的企業分紅選擇的是股票股利,而這實際上相當於不斷地增資配股,並沒有給投資者實質性的回報,這也使以現金股利為基礎的貼現模型失去估價基礎。並且股票股利是非定期發放的,這種股利發放模式增大了貼現模型計算的難度。
盡管我國的股利分配存在以上情況,股利貼現模型在我國並不一定就完全不能適用。即使對於無股息支付的股票,如果通過調整股息支付比率以反映預期增長率的變化,也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評估值。一個高增長的公司,盡管當前不支付股息,仍然能通過股息計算其價值。只要滿足增長率降低,股息增加的條件,即對於公司處於穩定增長(公司在其經營的領域中收益增長率處於正常或偏低的水平)的情況,用戈登增長模型可以恰當評估其股票價值。
對於適度增長的公司(即公司在其經營的領域中收益增長率處於適度偏高的水平)而言,兩階段的折現現金流量模型可以反映公司的具有一定增長變化的特徵,而三階段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高增長(公司在其經營的領域中收益增長率遠遠高於正常水平)的公司在長期中趨於穩定增長的特徵。但是,如果股息支付率不能反映增長率的變化,那麼,股息折現模型就會低估無股息支付或低股息支付股票的價值,而這時用上述相對價值模型來進行股票價值估價也許是一個相對正確的估價。
現金流貼現模型是著眼於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通過估算企業未來的預期收益並以適當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藉以確立企業價值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應以企業過去的歷史經營情況為基礎,考慮企業所在的行業前景、未來的投入和產出、企業自身資源和能力、各類風險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等因素,然後進行預測。以這種方法來評估所選企業,是建立在對企業外在因素和內在條件等多種因素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需要解決4個主要因素問題。
(一)現金流
這是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預測。需要注意的是,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需要對公司所處行業、技術、產品、戰略、管理和外部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並加以個人理解和判斷。確定凈現金流值的關鍵是要確定銷售收入預測和成本預測。銷售收入的預測,橫向上應參考行業內的實際狀況,同時要考慮企業在行業內所處位置,對比競爭對手,結合企業自身狀況;縱向上要參考企業的歷史銷售情況,盡可能減少預測的不確定因素。成本的預測可參考行業內狀況,結合企業自身歷史情況,對企業的成本支出進行合理預測。
(二)折現率
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比如來自銀行的貸款需要6%的貸款利率,時間卻比較短,而來自一般風險投資基金的資金回報率則可能高達40% , 時間卻可能比較長。在應用過程中,如果是風險較小的傳統類企業,通常應採用社會折現率(全社會平均收益率),社會折現率各國不等,一般為公債利率與平均風險利率之和,目前我國可以採用 10%的比率。如果是那種高風險、高收益的企業,折現率通常較高,在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評估時常選30%的比率。
(三)企業增長率
一般來說,在假設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的前提下,增長率的預測應以行業增長率的預測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適度增加或減少。在實際應用中,一些較為保守的估計也會將增長率取為0。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增長率的估計必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永遠以高於其周圍經濟環境增長的速度增長下去。
(四)存續期
評估的基準時段,或者稱為企業的增長生命周期,這是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前提,通常情況下採用5年為一個基準時段,當然也會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狀況延長或縮短,關鍵是時段的選定應充分反映企業的成長性,體現企業未來的價值。
『貳』 如何評價股票的價值
1 經典估價方法
1.1相對價值估價法
採用相對價值估價方法的核心就在於合理選擇已有市場交易的可比公司股票的集合,以確保評估公司股票的價值能被正確地加以評估,避免價值的錯誤高估或低估。為了進行有效的正確估價,選擇的可比公司股票應在統一標准衡量下具有相類似的現金流模式、增長潛力和風險狀況,並保證市場定價方式是公平合理的,因此,選擇這樣的可比公司股票集合應小心謹慎,以免造成估計上的重大失誤。
在合理地選擇了可比公司股票集合後,我們需要一種標准化的價值衡量方法,以方便集合中各個公司之間進行合理的比較,從而達到正確的股票價值評價目的。從目前企業價值評價的實踐來看,較為流行的方法有市盈率定價、市售率定價和重置成本定價法,利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和「托賓Q」等指標分別對公司所產生的收益、銷售收入和重置成本進行標准化,作為目標公司價值評價的參考。
1.1.1市盈率定價法
簡單地講,在持續經營成為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公司價值就是它所產生收益的一定倍數,這個倍數最為普通的確定方法是市盈率。由於市盈率(P/E)是市場公平交易價格與收益的比率,因此,在對可比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進行計算後,就可得到可比公司股票的公平交易價格,這個價格被認為是股票的價值。
如果假定有可比公司所得市盈率為 ,目標企業的稅後收益為E,則評估公司股票的價值表述為:
雖然該模型簡單易用,在實踐過程中較為廣泛,但因為僅利用當期利潤來估計目標企業價值,對公司增長潛力沒有很好地加以考慮,因而難以准確反應目標企業的實際狀況。針對這一情況,人們引進了動態市盈率——由增長率調整的市盈率概念。經由增長率調整的市盈率取決於預期盈利增長率,因此,該調整仍然需要將目標企業狀況與相類似企業加以比較,以便得到較為准確的盈利增長率預期值。
與市盈率估價法相近還有市凈率估價法,在許多情況下,市凈率被認為比市盈率更能反應股票價值而被許多分析人員所採用。
1.1.2 市售率定價法
由於市售率是由公司公平市場價格與其銷售收入的比值來計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於衡量目標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市場地位,從而反應其潛在市場價值。市售率已成為公司價值評價的重要指標。
根據市售率的概念,我們有其中PS是公司市場公平價格除以銷售額(市售率),P是公司市場公平價格,S是公司銷售額(銷售收入)。
如果我們正確地估計了可比公司股票的市售率PS0,假定可比公司銷售額為S,那麼,公司的價值V可簡單估計為。與市盈率估價法一樣,在使用這個方法時,我們通常需要根據目標企業的銷售情況正確地考慮市售率PS0的變化,從而,對公司的增長潛力加以充分的估計。例如,對於一個穩定增長的公司,持續經營有較充分長的時間,PS0就要考慮到利潤率、股利支付率以及預期增長率的因素而加以調整,這種調整可表述為。這里,PM是公司凈利潤率,RP是股利支付比率,gn是預期利潤增長率,Kc是公司資本成本,經調整後,公司價值V的估計值仍然可表示為。
不過,應注意的是這種調整需小心,這里要求該公司必須是持續永久性經營,並預期具有相同的利潤增長率,如果這種前提條件沒有了,我們的調整就不是像上面的表達式那樣簡單的了。
1.1.3 q比率定價法
所謂q比率是指公司價值與其重置成本的比率,即q=公司市場價值/重置成本,這種方法可避免由於會計准則以及在該准則指導下的會計調整對公司價值估計的嚴重影響,因此,利用該方法對公司價值評估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客觀性。q值反應了評估公司附加的資本投資是否能夠增加公司的市場價值,當q大於1時,增加的投資增加了公司價值,表明公司正處於增長期,值得投資,而當q小於1時,則是增加的投資卻減少了公司的市場價值,表明公司處於「衰退」階段,是不值得投資的。
這里,要正確估計股票的價值,估算公司的重置價值是十分關鍵而又十分困難的事情,賬面價值可以作為一個有用的參考,但卻難以充分反應重置價值,而且受會計核算準則的影響較大。
1.2 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價法
1934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證券分析》中指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任何非理性因素的影響而偏離最終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這對當時普遍的「股票價格決定於公司的帳面價值」的觀點是一個重大的革命。經過一系列研究 ,費雪(Fisher)首次提出未來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可以用概率分布來描述,馬夏克(Marschak,1938)、希克斯((Hicks,1946)等學者認為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可看作是對投資於未來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用均方差空間的無差異曲線描述。在此基礎上,戈登對股票 「內在價值」 的量化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建立了著名的數量化模型——戈登現金流(紅利)折現模型,即 ,其中,D是股利,r是與股票風險相聯系的折現率(要求回報率),g是股利的固定增長率,注意,這里潛在條件就是股票的持有者永久持有該股票,分配的股利按照固定的比例g持續增長,因此,這種條件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僅在理論上存在。後來,這一方法被廣泛用於公司或企業價值的估計上。
事實上,任何資產對於我們的價值就是它在一定時期能給我們帶來利潤,這些利潤通過一定的現金流表現出來,因此,在評估資產的價值時,我們所關心的是該資產能夠帶來的現金流的多少、產生的預期時間和現金流的穩定性等等因素。如果我們將這些因素加以謹慎的考慮,那麼,這些預期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就是該資產的價值。如果一家公司能夠持續經營的時間為n期,預期第i期所能產生的現金流為CFi,有一個反應預期現金流風險狀況的不變折現率r,那麼,該公司價值V可表述為:
對於現金流的不同假定,我們可得到不同類型公司價值評價的不同表達式,最為常用的有三種方式:穩定增長模型、兩階段增長模型和三階段模型,以及作為一種多階段模型的簡化形式的H模型。其中最為簡單的形式就是具有穩定增長的公司自由現金流假定,這種假定適用於穩定成長的公司估價。假定,某公司具有穩定的預期盈利增長率 ,資本成本(要求回報率)計為 ,FCFE為公司自由現金流量,並且該公司在無限期中保持這種狀態,那麼,公司價值V可表述為:
其中,公司自由現金流(FCFE)是公司全部所有者所擁有的公司現金流量總和,以息稅前收益為計算基礎,即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收益(1-稅率)+折舊-資本支出-營運資本變動。從這個表達式來看,與戈登得到的表達式一樣,但由於折現率的差異,公司的「內在價值」並不等於股票的「內在價值」,因此,我們在應用該表達式進行公司「內在價值」估計過程中,應小心選擇折現率。
在價值估價時也是經常使用EBITDA(折舊攤銷利息稅收前利潤)價值尺度,採用該尺度時,公司價值評價公式可表述為:
其中,t為稅率,D為折舊, 為資本性支出, 為營運資本變動, 被稱為穩定成長的公司價值/公司自由現金流乘數。使用EDITDA指標有助於了解那些會導致同一行業的不同公司發生差異的變數,考慮企業所得稅率的變化與資本使用成本等對企業價值影響較大的因素,使評估的價值具有更高的准確性,避免或發現哪些公司的價值被高估或低估。
我們注意到,採用現金流(紅利)折現估價法進行估價時,必須考慮公司自由現金流的產生的基本因素及其影響、預期現金流產生的方式以及可能的變化,因此,在實際運用時,要充分利用與目標企業相關的一切信息,並將這些信息所引起的變化反映在預期現金流及其增長狀況中,盡量避免或減少分析者或估價者的主觀判斷,使估價結果更能符合實際。
1.3 期權定價法
相對價值估價法和現金流折現法是企業價值評價的兩種標准方法,但我們注意到,相對價值評價法涉及可比公司股票的選擇及其價值,那麼市場對這些可比公司股票定價的偏離會對估價公司定價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可比公司股票集合數量也就對這種方法的應用構成限制;而現金流折現法要求被估公司具有可測的預期現金流,且要求被估對象具有正的自由現金流,那麼,對那些暫時沒有現金流(如擁有專利技術與產品的企業)或正現金流的估價對象,就難以應用該方法。
在上述兩種方法不能形成被估目標企業價值的有效估價時,歐式期權定價模型提供了一種較為現實的估計方法。至少有3類企業 的價值可採用這種方法進行估計,它們是(1)陷入困境的公司、(2)自然資源公司和(3)價值大部分來自於專利產品的公司。
Black和Scholes提出了一種適合無收益的歐式期權的定價模型,不考慮提前執行或支付的可能性對價值的影響,因而,較適合用於對上述3類企業的價值估計。
根據Black-Scholes模型,看漲期權的價值可表示為
其中:
V(S,t):看漲期權價值;S:標的資產目前價格;E:標的資產執行價格;t:期權的有效期;r:期權有效期內的無風險利率;δ2:標的資產價值自然對數的方差。
如果陷入困境的企業成為重組或並購對象,由於這類企業大多具有負的收益,並有許多未清償的債務,那麼,在估價過程中,將企業的資產看作標的資產,企業股權擁有者看作期權,未清償債務的期限作為期權的期限,債務的面值就是執行價格,把這些參數代入看漲期權公式就得到該公司的價值,從而得到公司股票是否值得投資的判斷。
對於自然資源類企業,其大部分收益來源於該企業對自然資源所擁有的儲備,並可以自由地決定資源的開發量,因此,該企業所擁有的儲備量可看作一個期權,該期權的價值由商品價格的方差決定,期限為未開發資源能夠使用的時間,所應投入的開發成本被看作是該期權的執行價格。
至於擁有專利產品的企業,這類企業的大部分利潤來源於其專利產品,而由於專利技術只能在其專利期限才具有排他性,且只有在預期產品所帶來的現金流能超過其開發成本時才有利可圖,因此,可將該專利產品視為一個看漲期權,將專利剩餘時間看作為期權的期限,將該專利應用於生產產品所需要的投資視為期權的執行價格,這里最困難的是方差的確定。通常所採用的方法是用計算機模擬各種不同的市場狀況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所產生的現金流來估計現值自然對數的年方差。由於專利技術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採用這種方法評估其價值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但對於方差的估計仍有許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採用這種方法進行評估時仍需謹慎。
1.4 創值(EVA)評估法
EVA方法一種基於會計學原理的公司價值評價方法, EVA表示公司經營活動帶給股東的經濟附加價值,它表示一個公司扣除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簡稱COC)後的資本收益(Return on Capital,簡稱ROC),其計算公式可表述為:
EVA=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經營資本的稅後成本
在EVA准則下,投資收益率高低並非企業經營狀況好壞和價值創造能力的評估標准,關鍵在於是否超過資本成本。由於EVA結果與常規的銷售收入、會計利潤或股票市值等指標排序結果大相徑庭,因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但是,EVA企業價值評價方法也受到了廣泛的批評,一般看來,對於EVA評價方法有如下幾大缺陷:(1)適用范圍非常有限,對金融機構、周期性企業、初創公司等企業的評價結果會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2)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敏感,這是由於EVA使用的是資產歷史成本,而沒有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如資產重置價值,因而難以反映資產真實收益水平;(3)折舊方法會對評價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4)資本成本是EVA評價方法中最為不穩定的變數,因此資本成本的變動常常引起EVA的不穩定,如何選擇資本結構就成為EVA管理者面臨的現實問題;(5)EVA無法衡量一家公司在行業創造財富中的相對地位,因而不能評價「帶給股東財富份額的變化」;(6)EVA只是資本效率指標,無法說明諸如專利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從技術上講,EVA方法仍然是一個復雜的會計方法,因此,管理者容易通過改變決策過程而操縱賬面數字,達到提高EVA的目的。
以上分析表明,使用EVA方法評價企業或股票價值需要特別注意其適用范圍,並需要與其他評價結果綜合考慮。
1.5 P/B-ROE估值法
P/B-ROE估值法是與紅利增長估價模型相類似的估價方法,其重點是研究賬面價值並解釋市場價格與賬面價值的關系,與使用P/E對股票進行估價一樣,但由於公司賬面價值比收益指標來得更加穩定,易於測量,收益指標卻常常會發生波動,因而,使用該方法會比紅利增長模型來得容易,並會更加實用。
P/B-ROE模型的基本形式與三階段紅利增長模型有些類似,應用這個模型可以計算投資者預期的回報率或要求的回報率,可表達為:
其中,k為預期回報率,D為紅利,P為市場價格,gB為賬面價值增長率,B為賬面價值,模型的第三項是在估值價值,是P/B的函數。
為簡化起見,通常在使用中採用其等價形式: ,其中β被解釋為預計的價格增量與權益回報率(ROE)增量之比,在許多情況下,預計的權益回報率被歷史的ROE數據代替。
由於該方法使用公司賬面價值,因此,其使用效果會受到會計准則和數據的影響,並對通貨膨脹相當敏感,同時,該方法還依賴於對ROE的預期值的准確估計,這應該說是相當困難的。
『叄』 一鳥在手論的概念
根據對投資者心理狀態的分析而提出的,該理論可以說是流行最廣泛和最持久的股利理論。
戈登是該理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是認為在投資者眼裡,股利收入要比由留存收益帶來的資本收益更為可靠,故需要公司定期向股東支付較高的股利,強調了股利發放的重要性。
其初期表現為股利重要論,後經威廉姆斯(Willianms)、林特納(Lintner)、華特(Walter)和麥倫·戈登(Gordon)等發展為「在手之鳥」理論。
意義
「在手之鳥」理論強調了股利發放的重要性,認為「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是由股利重要論發展而來的。這種理論反映了傳統的股利政策,為股利政策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手之鳥」理論是股利理論的一種定性描述,是實務界普遍持有的觀點,但是這一理論無法確切地描述股利是如何影響股價的。
「在手之鳥」理論認為,用留存收益再投資帶給投資者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投資風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增大,因此,投資者更喜歡現金股利,而不大喜歡將利潤留給公司。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就越大。
『肆』 戈登模型的介紹
戈登模型(Gordon Model)揭示了股票價格、預期基期股息、 貼現率 和股息固定增長率之間的關系,又稱為不變增長模型(constant-growth model),是股息貼現模型的一個特例。該模型有三個假定條件:1.股息的支付在時間上是永久性的;2.股息的增長速度是一個常數;3.模型中的貼現率大於股息增長率。零增長模型假定股利增長率等於零,即G=0,也就是說未來的股利按一個固定數量支付。 零增長模型實際上是不變增長模型寄戈登模型的一個特例。
『伍』 「在手之鳥」理論的演變
1959年,戈登就當時流行的盈利假說、股利假說和盈利與股利假說做了精闢的分析。當時人們通常認為購買股票是為了股票未來價格,但如果未來價格取決於預期的股利或盈利,則投資者購買股票無非是出於三個動機:一是僅為了股利;一是僅為了盈利;一是同時為了股利和盈利。即上述股利假說、盈利假說和盈利與股利假說。但戈登認為傳統方法缺少理論說明,他提出了一種稱為「與股利和盈利相聯系的股票價格變動基本理論」。即經過分析,股利與盈利假說、盈利假說都不能成立。理論和實證分析分析均支持股利假說,即投資者購買股票是為了股利,公司盈利在股利和留存盈利之間的分配確實能影響股票價格。
1962年,戈登根據一些假設條件,通過數學分析論證,進一步完善了威廉姆1938年創立的股票價值股利貼現模型。1963年又對該模型的進行了修正,最終提出著名的戈登「手中鳥」模型。
「在手之鳥」理論的核心是認為在投資者眼裡,股利收入要比由留存收益帶來的資本收益更為可靠,故需要公司定期向股東支付較高的股利。
在手之鳥理論認為,用留存收益再投資帶給投資者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投資風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增大,因此,投資者更喜歡現金股利,而不大喜歡將利潤留給公司。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就越大。
『陸』 運用戈登增長模型說明次貸危機是怎樣影響股票價格的
戈登公式。
1、戈登增長模型可以用來解釋次貸危機股票市場的表現。其暗含的兩個假設是。
2、股利永遠按照不變的比率增長和股利增長率低於股票投資要求的回報率,戈登公式導致股票現價P0以及股票未來價格。
『柒』 麥倫·戈登的麥倫·戈登的學術研究
麥倫·戈登教授的學術研究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控制權分散的大型企業的會計和理財工作、企業資本成本及價值評估、市場體制與管制的比較、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福利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長性和安全性,等等。縱觀麥倫·戈登教授學術研究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從1947年到1960年,麥倫·戈登的研究主要是關於會計學方面的兩個問題:一是使企業價值和收入最大化的資產估價和收入計量原則。二是在可以選擇職權委託方式的前提下,如何設計責任會計系統,以適應企業出於激勵和維持最優管理控制力目的的管理工作。《會計:一種管理方法》一書和大量的論文都是有關於這兩個問題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問題。
50年代後期,麥倫·戈登對不確定條件下的資產估價理論及使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投資和理財政策方面的問題興趣越來越濃厚。在這段時間戈登完成了他迄今為止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著作——《投資、融資和公司價值》(The Investment, Financing and Valu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March l962.)。在這部著作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著名的戈登股利增長模型和「手中之鳥」理論。 在大多數理財學和投資學方面的教材中,戈登模型是一個被廣泛接受和運用的股票估價模型。
股利增長模型被麥倫·戈登教授得以推廣,因此被稱為「戈登模型」,這個模型幾乎在每一本投資學教材中都會出現。紐約大學教授Aswath Damodaran在他所著的《投資估價》一書中寫道:「從長期來看,用戈登模型低估(高估)的股票勝過(不如)風險調整的市場指數。」盡管任何一種投資模型都不可能永遠適用於所有股票,但戈登模型仍被證明是一種可靠的方法,用以選擇那些在長期從總體上看走勢較好的股票。它應該是投資者用來在其投資組合中選擇其中一些股票時運用的有效工具之一。
此外,在《投資、融資和公司價值》一書中,還有一部分是關於受管制的公用事業單位預期每股收益和資本成本如何應用和發展戈登股利增長模型。戈登模型在財務管理實踐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戈登就是該理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關於股利政策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包括1959年在《經濟與統計評論》上發表的《股利、盈利和股票價格》、1962年出版的《投資、融資和公司價值》以及1963年在《財務學刊》上發表的《最優投資和財務政策》等。1959年,戈登就當時流行的盈利假說、股利假說和盈利與股利假說做了精闢的分析。
在過去十五年中,戈登的研究方向又轉向了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控制系統,二是在不確定及厭惡風險的條件下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分析。他1976年5月發表了論文《社會折現率和公債的證券組合理論》,從而開始了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後的大量文章都是關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循環性和長期性的表現和發展,在這一制度下,個人和企業都十分關心目前的收入水平,及收入的增長和安全性。1994年出版的《融資、投資和宏觀經濟學:新古典主義和後凱恩斯的解決方案》(Edward Elgar,1994)一書,和1998年春季發表的論文《美國製造業的壟斷力》,標志著戈登這一階段的研究高峰。
過去十五年中,麥倫·戈登還十分關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對資本主義福利企業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在滿足增長性和安全性需求方面的相互比較很有興趣。
『捌』 什麼是戈登模型
戈登模型揭示了股票價格、預期基期股息、貼現率和股息固定增長率之間的關系,又稱為不變增長模型,是股息貼現模型的一個特例。該模型有三個假定條件:
1.股息的支付在時間上是永久性的;
2.股息的增長速度是一個常數;
3.模型中的貼現率大於股息增長率。零增長模型假定股利增長率等於零,即G=0,也就是說未來的股利按一個固定數量支付。零增長模型實際上是不變增長模型寄戈登模型的一個特例。
『玖』 一鳥在手理論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一鳥在手」理論,源於諺語「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該理論認為,由於股票價格變動大,在投資者眼裡股利收益要比由留存收益再投資帶來的資本利得更為可靠,又由於投資者一般均為風險厭惡型,寧可現在收到較少的股利,也不願承擔較大的風險等到將來收到金額較多的股利,故投資者將偏好現實的股利而非潛在的資本利得。
演變
1959年,戈登就當時流行的盈利假說、股利假說和盈利與股利假說做了精闢的分析。當時人們通常認為購買股票是為了股票未來價格,但如果未來價格取決於預期的股利或盈利,則投資者購買股票無非是出於三個動機:一是僅為了股利;一是僅為了盈利;一是同時為了股利和盈利。
即上述股利假說、盈利假說和盈利與股利假說。但戈登認為傳統方法缺少理論說明,他提出了一種稱為「與股利和盈利相聯系的股票價格變動基本理論」。
即經過分析,股利與盈利假說、盈利假說都不能成立。理論和實證分析分析均支持股利假說,即投資者購買股票是為了股利,公司盈利在股利和留存盈利之間的分配確實能影響股票價格。
1962年,戈登根據一些假設條件,通過數學分析論證,進一步完善了威廉姆1938年創立的股票價值股利貼現模型。1963年又對該模型的進行了修正,最終提出著名的戈登「手中鳥」模型。
「在手之鳥」理論的核心是認為在投資者眼裡,股利收入要比由留存收益帶來的資本收益更為可靠,故需要公司定期向股東支付較高的股利。
"在手之鳥"理論認為,用留存收益再投資帶給投資者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投資風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增大,因此,投資者更喜歡現金股利,而不大喜歡將利潤留給公司。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就越大。
『拾』 穩定增長股票價格模型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穩定增長股票價格模型」來源於那個「磚家」之口,我在股市十幾年,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模型,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
如果說世界上有這樣的模型,不知多少股民早已成為富豪了,可是股市虧損者一兩百年來總是佔到了總人數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