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買入價和成本價為什麼不一樣
1.制定「目標買價」
股票投資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為原則。但投資者經常會因股價低時還想更低,股價高時又怕太高,而錯過買入機會。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投資者應制定適合個人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股價走勢以及投資周期等綜合因素的目標買價。有了目標價,才會避免投資的沖動性和盲目性,不論做短線還是長期,操作起來都會增加方向感。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價,可參考以下步驟:
第一步,預測公司的未來1~3年的每股收益。由於普通投資者目前無力對公司未來盈利進行全面合理預測,可使用券商或獨立機構的預測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應參考多家券商或獨立機構的預測結論,以使預測更全面更准確。
第二步,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合你自己投資風格的估值方法,如常見的市盈率、市凈率等。這些估值方法被稱為相對估值方法,通過比較得出合理的估值水平。以市盈率為例,可通過該股票歷史市盈率區間,結合盈利預期來判斷未來1~3年的市盈率應該是多少倍。如預期未來12個月里公司將進入盈利周期上升階段,就可選用歷史上相同盈利周期時的市盈率倍數作為預測值;如果盈利前景不佳,就可採用歷史上同樣業績不佳時的市盈率倍數。動態的市盈率預測也可採用行業平均水平或同類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有了未來的預測盈利,又有了合理的預期市盈率,把兩個數乘起來就得到目標價了。
2分批買入
在沒有較大把握或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購買股票時最好不要一次買進,而是分兩三次買進。可以分散風險,獲得相應的投資報酬。
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分為兩種:
買平均高法
即在第一次買入後,待股價升到一定價位再買入第二批,等股價再上升一定幅度後買入第三批,這就是買平均高法。比如,在某隻股票股價為20元的時候第一批買進1000股,股價漲到22元時第二批買入800股,漲到25元時第三批買入600股,三次買入的股票平均成本為÷=2191元。當股價超過這個平均成本時,股民即可拋出獲利。
買平均低法
也叫向下攤平法,即股民在第一次買入股票後,待股價下降到一定價位再買入第二批,等股價再次下降一定幅度後買入第三批。買平均低法只有等股價回升並超過分批買入的平均成本後,股民才能獲利。
3注重價格與成交量
相對低的價位是買入股票的基礎,而成交量是真實反映股票供求關系的關鍵因素。如果股價在相對低位止跌企穩,成交量溫和放大時,後市向好的可能性較大。作為一名涉「市」不深的股民如果能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並結合股價的波動發現購買時機,會使操作更有勝算。
❷ 股票成本價,和買入均價,有什麼區別,最後的盈利是按哪個值算
二者的含義不同,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另外,他們的計算方式也不同。
最後的盈利,單筆交易按成本價算,多筆交易按均價算。
買入均價和成本價的區別是:
1、含義不同:
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
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
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買入均價計算方式:
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
買入均價和成本價按哪個算:
單筆交易按成本價算,多筆交易按均價算,股票成交價是加上手續費後的價格,股票成本價=〔(股票買入價格*數量)+交易手續費〕/數量,股票成本價一般不需要投資者計算,在股票持倉中會顯示。
股票均價=(第一次買入數量*買入價格+第二次買入數量*買入價格+第N次買入數量*買入價格+手續費)/(第一次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數量+第N次買入數量),股票均價一般也不需要投資者計算,在股票持倉中會顯示。
❸ 買了股票,同花順上顯示成本價和現價,成本價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是指股票買入價+買和賣需要的手續費+印花稅。就是盈虧平衡的價格,低於這個價格,賣出會虧手續費。
現價,就是實時的股票成交現價。
❹ 股票成本價為什麼比買入價高
一、因為股票買入後的成本價包括了交易費用,而買入價僅僅是股票的買入價格,不包括買入股票的交易費用,所以,股票買入後的成本價要高出買入價。
二、當前交易費由三部分組成:傭金、印花稅、過戶費(僅上海股票收取),比如,交易傭金按照1‰計的話,買賣一次股票的手續費為 1‰(買進傭金)+1‰(賣出傭金)+1‰(賣出印花稅)。
三、股票交易傭金是指在股票交易時需要支付的款項,股票交易手續費分三部分:印花稅、過戶費、證券監管費。券商交易傭金最高為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股票為何成本價比買入後的最高價還高是因為當日多次不同價格買入同一股票,每次購買都會產生手續費,包括傭金(一般0.1%以下,最少5元)和過戶費(滬市每筆1元),收市後會合並計算。
如果差價不大,並且是第二天開盤觀察,應該是這個原因。
如果差價較大,並且是當日收盤時觀察,若這段時間剛好是證券公司的系統數據清算時間,可能會出現數據錯誤,到第二天早上就恢復正常了。
如果原先也有買入該股,也會合並計算,當原先買入該股成本較高時,會高於當日最高成交價格。
如果是過了一段時間才觀察,在這段時間股價有下跌或有權益分派及資本公積金轉增,那是正常的股價變化所致。
【拓展資料】
成本和買入均價為什麼不同?
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持倉成本=買入均價+手續費,如果中間有賣出操作,盈利狀態下成本價會低於買入均價,即盈利的部分收益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虧損則會高於買入均價,即平倉賣出的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因此,會存在成本價和買入均價不同的情況。
比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因此,成本價=10+10/2000=10.505當投資者在計算個股收益時,一般是根據其成本價來計算的,即當個股的市場價格大於個股的成本價時,說明投資者盈利,當個股的市場價格小於個股的成本價時,說明投資者是虧損的。
❺ 為什麼股票買入價格和成本價格不一樣
1.股票成本價是加上交易手續費後的價格,股票買入價是沒有加上交易手續費的價格,股票成本價=〔(股票買入價格*數量)+交易手續費〕/數量,股票成本價一般不需要投資者計算,在股票持倉中會顯示。
2. 股票交易手續費就是包括傭金、印花稅和過戶費,傭金各證券公司收費標准不同,證監會規定傭金收費標准不超過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單筆最低為5元,買賣雙向收取,印花稅固定不變,賣出時收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買入不收,過戶費固定不變,收取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買賣雙向收取。
拓展資料:
1.買入價是交易時股票的價格,成本價就是將這次交易的手續費平攤到價格成本裡面,所以成本價會比交易價高一點。 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包含: 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 過戶費:按成交金額的0.02‰收取。 證管費:成交金額的0.002%雙向收取。
2.證券交易經手費:按照成交金額的0.00487%雙向收取。 券商交易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5)股票的買入價格和成本價格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分「階段式」和「跟價式」。
一、階段式 根據股票價格和交易股數收取手續費。
二、跟價式 根據股票的交易金額收取手續費,目前世界上多採用跟價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國家為避免證券公司間的過度競爭,穩定證券業的經營,採取委託交易手續費的最低限額制度。
買入價格與成本價的計算方式不一樣,買入價格通常就是成交價。而且成本價是軟體作為參考計算的一個價格。成本價要看成本價類型,比如廣發證券計算的攤薄持倉成本,會將實際已發生的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考慮在內,但不會預估剩餘持倉賣出的手續費。另外如果股票盈利部分賣出的話,攤薄持倉成本會攤低,如果虧損賣出,成本會攤高。
❻ 股票的市價和成本價有區別嗎為什麼股票買入價格和成本價不一樣
股票的市價和成本價肯定有區別,市價是指股票現在走勢的價格,成本價是指股票買入加上手續費之後的價格。
買入價格和成本價不一樣的主要原因:
1.買入股票都需要手續費,手續費包括:傭金,過戶費和印花稅;
2.成本價肯定要高於買入價格,因為成本價加了各種費用;
3.傭金是唯一可以變動的費用,這可以跟證券公司協商,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傭金,這就可以降低部分成本價。
三、傭金是唯一可以變動的費用
如果要想降低我們的買入成本價格,傭金是關鍵,印花稅和過戶費都是國家規定和收取的,這個費用一直都沒有任何變化,國家不調整,這個費用永遠都是這樣,傭金是券商收取的費用,我們可以跟券商談判,然後為自己爭取最低的傭金價格,這樣我們就可以變相的降低成本了。
❼ 為什麼股票買入價格和成本不一樣
因為你的買入成本不止是買入價格還有手續費等等,所以就算價格不變你買入後也顯示虧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