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瀛通通訊股票歷史價格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瀛通通訊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7-20 01:46:54

㈠ 王因的王因街道 - 歷史沿革

王因街道是濟寧地區的經濟強鎮,大汶口文化發祥地.「王因遺址」於200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她位於山東省濟寧高新區東部,魯南大都市的金三角地帶。北依巍巍泰山,南望碧波盪漾的微山湖,東臨孔子故里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全鎮轄59個行政村,人口5.8萬.總面積72平方公里。
1948年解放初期,本鎮為本縣第八區;1949年稱王因區;1956年撤區分屬王因、柳溝、黃屯三個大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建立「紅旗人民公社」;1962年與曲阜分治後稱王因公社;1966年5月,改王因公社為區;1968年底又撤區仍稱王因公社;1984年5月,行政區劃改革時,與婁庄公社合並改為王因區。1986年12月撤區改為王因鎮。
本鎮駐地王因村歷史悠久,相傳古時候,有個王子因為被人侮告謀反,被大王囚禁於此村貶為庶人永世不得出村,此村因得名王囚。後來覺得囚字不雅,加一橫改作王因。 劉台庄:本村原名中郯庄,清代順治年間劉姓發展成大戶族,出了個進士劉布春,村名改稱劉家郯庄,後訛為劉家台庄。1964年「四清」時改名劉家村。1980年因與他處重名,命名為劉台庄。
晏家村:本村歷史悠久。據傳晏姓於宋代來此建村。此村原稱晏家郯庄,轉音為晏家台庄。後因泗河決口,多次被淹,逐漸衰落,晏姓僅存兩戶人家,習稱晏家村。
梁家營:據傳明初梁、路兩家表親同由山西遷來落戶,始建此村。因系兩姓,稱兩家營,亦稱梁路營,後梁姓繁盛,改稱梁家營。
前侯家營:據村內明崇禎九年(1636)創建娘娘廟碑記載:此村原名劉者營,後來劉家地權轉賣給侯家,村名改為侯家營。與北面的後侯家營相對稱前侯家營。
北許:本村許姓祖居南部距此二公里的許家莊。清朝中期,泗河發水被淹。有幾戶遷此居住,周圍築了土堰,始建此村。因地處北部,稱北許家莊。今簡作北許。
東郭家營:此村臨近泗河,過去經常決口。明、清時駐有防汛的兵營,帶兵的將領姓郭,故村得名郭家營。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與黃屯鎮的郭家營同名,更名為東郭家營。
南許:據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重修廟碑記載,明成化年間(1465—1487)許姓最早來此定居,村名許家莊。到了清代中期,一部分人家遷至北邊重新建村,稱北許家莊,此相對稱南許家莊。今簡為南許。
後韓家堂:本村原名韓家堂。韓姓於明初由鄒縣韓寨村遷來,系唐代文學家韓愈後裔。建有家祠,稱韓家祠堂,村以此得名。後分出一支於南邊立村,此村相對稱後韓家堂
前韓家堂:村內原有三聖堂廟宇一座,明崇禎三年(1630)建。廟碑記載,此村系由後韓家堂分支而來,因在南,稱前韓家堂。
程家街:據村內《程氏家譜》程氏始祖於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由泗河東遷此落戶。村中只有一條主要街道,故村得名程家街。
呂家廟:據本村清代康熙年間(1736—1795)立「關聖帝君廟碑」記述,呂姓於清初最早來此居住,並出資建了一座關帝廟,故村得名呂家廟。
周庄:本村原名周家柳溝。周姓於明末由曲阜地初遷至本市今黃屯鎮蒜園村,再遷至此村。村名改稱周家莊,今簡為周庄。
西仁美庄:此村始建於宋代。明代明嘉靖、萬曆年間出了任瀛等父子三進士,明朝末期,任姓遷走、村內讀書人根據《論語·里仁》篇的句子:「里仁為美」,改村名為仁美庄。後分為四個村委會。本村居中西部,稱西仁美庄。
東婁庄:本村歷史較悠久。此村為北魏婁昭攻打瑕丘屯兵之處。此村農歷一、六日有定期集市。村內久無婁姓。村近置集市,後改為婁庄集,今簡為婁庄。
河口:本村李姓於明代末年來此建村,原稱李家河口。因地處泗河向西轉彎的地方,過去有通往鄒縣的渡口,故名。今簡稱河口。
業庄:本村建於清初。相傳當時有個南方人買葯,留居此地,四鄉群眾都來買葯,稱此村為「葯庄」。因「葯」、「業」音近,後漸訛為業庄。 ·優越的位置
系濟寧市城市東城區,位於濟寧任城區、兗州區、曲阜、鄒城四個城區的中心位置,距任城區6公里,兗州區7公里,曲阜市區15公里,鄒城市區18公里。
·一流的園區
整個工業園規劃總面積20平方公里,劃分為六大園區:高新區中小企業科技園A區、B區、C區、雪花工業園、山推重工科技園、楊村工業園。已建成區面積5平方公里,區內基礎設施「七通一平」。高新區中小企業科技園A區、B區、C區已建成10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
·配套的產業
生物醫葯、機電加工、汽車零部件、木業板材、金屬容器與輕鋼網架、紡織紡紗等主導產業已基本形成,區域內工業年產值達到110億元。
王因鎮
·良好環境
山東省文明鄉鎮,山東省平安建設先進鄉鎮、山東省最適宜人居鄉鎮,全面建設「經濟強鎮、特色園區、生態城鎮、和諧王因」。
硬體環境: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配套齊全,價格優惠。區內擁有13.5萬千伏安的熱電廠,日供水量15萬噸的水廠,3萬千伏安的變電站,日供氣量2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站。以崇文大道、黃王路、濟微路、中心路等集綠化亮化、給排水於一體的「五縱五橫」,交通路網日益完善。
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30%以上,鎮駐地行政商務區、林蔭綠地、楊村城市居住區、仁美城市居住區、崇文城市居住區、泗河生態休閑觀光帶等城鎮建設已全面展開。
人文環境:幹部群眾支持項目建設已形成一種社會風氣。 王因鎮交通便利,濟微公路、崇文大道(濟寧——曲阜)縱貫南北,太白路(嘉祥——濟寧——高新區——鄒城)縱貫東西,是濟兗鄒曲嘉的中心區域,距離濟寧、兗州、曲阜、鄒城均在10分鍾以內。京滬、兗石鐵路,日荷高速公路在鎮北交匯,東靠10 4國道,西鄰327國道、濟寧港和濟寧機場。形成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立體交通網。通訊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㈡ 《申報》的歷史是什麼它與史量才是什麼關系史量才的身世

《申報》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1872年英商美查創辦,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報紙。在外國人辦的報刊中,由中國人主執筆政的,《申報》是第一家。《申報》對新聞業務進行的改革:一是發表政論文章。報紙的言論要「有系乎國計民生」,要「上關皇朝經濟,下知小民稼穡之苦」。二是改革新聞報道。重視新聞的真實性,日本侵略台灣,美查為了了解事實真相,派人去台灣采訪,這是上海中文報紙中軍事通訊的開端,也是《申報》重視新聞真實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會實際生活,連續三年報道「楊乃武冤案」,這是當時中文報刊中最早最長的連續報道,最後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視發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經營副業。①創辦文藝雜志;②出版白話新聞報。1876年《申報》創辦了通俗易懂的白話小說《民報》。這是我國最早的白話報刊。;③編印畫報。1877年《申報》出版了《瀛寰畫報》。;④印書。此外,《申報》館還開辦了江蘇葯水廠,肥皂廠等,並由此在1889年組成「美查有限公司」,總資產達白銀30萬兩,超過創刊基金180多倍,實現了美查的「贏利」的目的。
提要:《申報》創辦於1872年4月30日。歷經了清朝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朝代,又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階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時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決定,委託上海書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並出版全套《申報》。
為何下如此大的氣力保存《申報》?尋其原因,一是完整存世的《申報》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紙質鬆脆,風化發黃,很難翻檢;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申報》不僅是中國最早出版的報紙之一,還因為它堪稱中國近代史史料之寶庫。
歷經三個朝代的史料寶庫
在《申報》生存的78年間,除歷經了清朝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朝代,世界還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發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俄國十月革命,發生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及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四·一二」叛變等重大歷史事件。此外,還有許多市井瑣聞和社會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文道冤獄案等。因此,以新聞、評論、廣告為內容的報紙,不管其記載是有意還是無意,觀點是否客觀、公正,但以文字記錄下豐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再以出版業和貨幣制度為例。中國的出版印刷事業是怎樣發展的?哪一家印刷所、書局何時開張,如何演變?官方和民眾對出版業的態度如何?出版過哪些書刊?歷年貨幣的變化,物價的漲落,外國資本的進入,民族資本的興衰,農業和手工業的凋敝等等,在《申報》的新聞和廣告里都可以找到它們的源本和變故。
創辦者是個英國人
《申報》的創辦人是同治初年來華經營茶葉和布匹的英國人安納斯托·美查(E. Major)。由於在中國待久了,美查對中國情形熟悉,學會了中國語言、文字。在生意不好時,美查決定改營辦報。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銀400兩,合計1600兩作為股本,創辦了《申報》。美查根據生意場上的經驗,深知要使華文報紙得以生存和發展,在內容上就必須符合華人的要求。因此,他囑咐館內同事說:「這報是給華人看的,文字應從華人方面著想。」
《申報》創立後,美查頗信任華人,並放手讓他們去做。面對一種新創的新聞紙事業,在幾位主筆和館內人員的努力下,《申報》從形式到內容不斷改進,很快戰勝了它在上海的競爭對手《上海新報》和其它華文報,銷量從初創時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離開時,增加到6000份。取名《申報》,源於民間喜用「申」字來代表上海。美查也知道,若把這張新辦的報紙冠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辦的報紙,故正式名謂《申江新報》,縮寫為《申報》。初辦時《申報》每兩天出一刊,從第五號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申報》曾用過中國毛太紙、賽連紙、機制油光紙和竹連紙印刷,都是單面印,每張8版,每版長寬各約9英寸。1909年起開始使用新聞紙兩面印刷。
「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
如果用現代的眼光看《申報》的創刊號,它從形式到內容都顯得稚嫩。全部八個版面稱得上新聞的只有一篇,另一篇轉載港報的內容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地址,算不上是新聞。但這並不影響《申報》創刊號的主要目的,即以「本館告白」和「本館條例」來公布主人辦報紙的宗旨、方針以及稿約和廣告經費等重要內容。其要點可概括如下:
1、 當代有許多可以作傳的事情,湮沒不彰,原因是沒有很好地加以記載。中國的古笈雖有記載,但都是前代的事情,且文辭高古,一般百姓看不懂。
2、 古笈中雖然也有稍為通俗的書籍,小說,博物志等,但是有些內容荒誕無稽,只能作為文人的清談材料,不能雅俗共享。
3、 現在的新聞紙所刊出的文章,事情簡而能祥,文字通俗,不僅士大夫欣賞,即使工、農、商賈皆能通曉。
4、 新聞紙內容,有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驚可喜之事。
5、 有了新聞紙才能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使人們不出戶庭而知天下之事。
6、 條例申明:報紙零售和整批的手續及價格;歡迎投稿,不需付費;刊登告白(即廣告)的手續及付費辦法。(規定西人的廣告費比華人的加倍)
由以上可見,《申報》開宗明義,以一般百姓為讀者對象,使得一些普通的中國人開始知道讀報,也使得一大批中國人從懂得讀報的第一天起,就是《申報》的讀者。
1905年、1911年和1932年,《申報》因「世勢日進,人事日繁」,而進行了幾次大的改革,整頓和調整過時守舊的做法,擬定新的辦報宗旨和工作方針,力圖順應歷史潮流,「以肩荷社會先驅和推進時代的責任,使社會進入合理的常軌,並民族臻於興盛與繁榮」。1932年的新編輯政策公布在該報60周年時評欄上,讀後使人有耳目一新,與時俱進的感覺。
副刊「自由談」堪稱現代文學史
《申報》除刊登國內外重要新聞、通訊,發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還增加篇幅辟出專欄和副刊,如「經濟專刊」、「教育消息」、「商業新聞」、「科學周刊」、「通俗講座」、「醫學周刊」、「電影專刊」以及「讀者顧問」、「圖畫周刊」和副刊「自由談」等。在所有的副刊、專欄中,以副刊「自由談」的影響最大,歷史也較長,以至於有人說,談中國現代文學史就不能不談《申報》的副刊「自由談」。
「自由談」在1911年8月24日創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開始的內容,刊登記敘風花雪月、奇聞軼事、詩詞歌賦的文章以及小說連載。1932年有中國報業巨擘之稱的史量才(時任《申報》總經理),改組「自由談」,聘請留法回國的黎烈文任主編,約請魯迅和茅盾兩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雜感文刊登在「自由談」上。此舉引來許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陳望道、夏丐尊、周建人、葉聖陶、老舍、沈從文、郁達夫、巴金、張天翼等都寄上作品,章太炎、柳亞子、吳稚暉也為「自由談」寫過文章。
一時間「自由談」的內容五光十色、熱鬧活潑,除雜感外,還有散文、隨筆、游記、速寫、小考證、讀書記、文藝評論、科學小品和短篇翻譯等,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每天一篇針對時局形勢、社會風尚習慣而寫的議論性雜感「花邊文學」,如瞿秋白與魯迅合作發表的《兒時》、《〈子夜〉和國貨年》等。由於執筆人多,文章尖銳活潑,有針對性,使「自由談」在當時起到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不僅如此,以它為平台,「自由談」還培養出一批文學界的新人,如姚雪垠、劉白羽、周而復、林娜(司馬文森)、柯靈、黑丁、荒煤、羅洪等,他們紛紛攜筆登台,在「自由談」上試練筆墨,磨礪作品。
日偽和國民黨致其死命
《申報》一生服務於社會,也隨著人與社會的變化、動盪而變遷、浮沉。1909年《申報》由美查公司轉入國人之手。買辦席子佩接手後,由於經營不善,於1912年5月轉讓給張賡、史量才、應季中、趙竹君等5人,由史量才任總經理。此後二十餘年,史量才作為中國最大的報業資本家,孜孜於經營《申報》。他網羅人才,改進業務,設立分館,擴大消息來源和廣告范圍,修建五層大廈,購進新式印刷機,使《申報》銷量大增,到1926年日出報14萬多份,與另一份《新聞報》一起成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兩家報紙之一。
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因傾向進步,主張抗日,不受國民黨的駕馭或羈縻,被藍衣社特務刺殺在滬杭公路上。之後,其子史詠賡繼承父業,迫於當時的形勢,《申報》的言論態度又趨向保守,相關的各項社會文化事業如出版《申報年鑒》、《申報叢書》、《中國分省地圖》等,以及由李公朴和艾思奇等人主持舉辦的「申報流通圖書館」、「申報新聞函授學校」和「申報婦女補習學校」等被迫中斷或改弦更張。1937年「八·一三」以後,上海淪陷,《申報》因抗拒日方新聞檢查自動停刊。後又轉移到漢口、香港出報,至1938年10月又遷回上海。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申報》由日本海軍報道部接收並改組,成為日偽控制的喉舌。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申報》作為「敵產」被國民黨接收,由國民黨「CC」組織在上海的負責人潘公展任社長兼總主筆,陳佈雷的兄弟陳訓口任總經理兼總編輯。1949年5月27日,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的槍炮聲漸漸息去,《申報》以「滬杭甬路全線打通 慈溪寧波均告解放本市蘇州河北亦以肅清」為標題終刊結束。至此,後人有結論作如下訴說:《申報》這個中國報業的長者未得善終,是日偽和國民黨先後綁架致其死命的。
時移世易,征途回首,許多史事真偽混雜,似真似假。不管人們的感覺是贊嘆,還是惋惜,是頌揚,還是鄙夷,那畢竟是中國人的來處,是起步之點,也是我們曾經走過的道路。尋跡《申報》、了解歷史,是為了借鑒;借鑒歷史是為了翻過舊頁,迎來新的一頁

㈢ 孫正義是什麼人物

孫正義——這個韓裔日本人正以一種不可遏抑的勢頭出現在全球投資界,他的傳奇故事頻繁出現在媒體的重要位置。隨著互聯網在中國大地的風起雲涌,這個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熟悉。今天上午,北京電視台C號演播大廳內,座無虛席。9點整,隨著觀眾熱烈的掌聲,近幾年風頭正勁的孫正義出現在《對話》欄目演播現場。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孫正義用流利的英語,在主持人的循循「誘導」下,闡述了軟庫(Softbank)的投資理念,自己的傳奇經歷,並回答了反應踴躍的觀眾的問題。

對互聯網情有獨衷

軟庫這個名字,一直與新經濟聯系在一起,或者更確切的說,與互聯網企業聯系在一起。不錯,當年,孫正義半個小時之內,決定向只有5個人的Yahoo!投資一億美元,短短2、3年時間,軟庫就有了幾十倍上百倍的收益,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對這個19歲就給自己掙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的人來說,他已經把自己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了互聯網的基石上。投資贏利模式清楚、有創業激情和技術基礎的互聯網公司是軟庫下一步投資的重點。

談起互聯網,孫正義滔滔不絕。他說,他「鍾情」互聯網,每天「一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瀏覽新聞、收發電子郵件、與公司同事交流工作等等。他說,這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針對互聯網行業目前低迷的現實,孫正義信心十足。投資互聯網,讓孫淘到了盆滿缽滿的鑽石,他對「互聯網創造了奇跡,也創造了孫正義的成功」的說法表示認同。他認為「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發明,比汽車、電話、電視的發明都要重要」。互聯網企業現在股價處於低潮,孫正義認為這恰恰是軟庫投資互聯網的「第二次機會」。互聯網現在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恰恰是「故事」的開始。

相對現在人們對互聯網企業普遍的悲觀低調,孫正義的話很給.COM們以鼓舞。孫用種一棵蘋果樹不能期望它當年就開花結果的道理來闡述自己投資互聯網的理念。「互聯網還是一個小孩子,」孫正義這樣說。他還說,准備再投資10億美元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看來,軟庫(中國)的大門不久就要被那些「有激情」、「有夢想」、「有遠見」的「三有」人物踏破了。

學生僱傭老師:獨特的思維方式

作為世界第三大風險投資商,軟庫已經在中國投資了600多個公司。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行為,常常是孫正義在很短的時間內決定的。拖泥帶水、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投資前的調查行為中,不是孫正義的性格。與其他投資人合作,常常也是干凈利索,「如果你不能決定,那麼我就來決定好了」。

跨日、美兩國教育背景的孫正義,有著非同尋常的決斷能力。軟庫投資Yahoo!的成功,可以視為孫正義最具眼光的「天才之舉」。

異於常人的思維可能就是成功人物「制勝」常人的法寶。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孫正義在研製自己的翻譯器材時,就曾僱傭了自己的老師為自己打工。孫正義覺得這很正當,因為是他提出的產品設想和最初的模型方案。老師給學生打工,可能並不希奇,關鍵是,孫正義並沒有真正拿出若干現金,他拿出的是未來的「錢」——產品賣出專利後的「收益」。中國有個成語:畫餅充飢。畫一張未來的「餅」給自己的老師,而且老師心甘情願真就幹了,這裡面除了孫正義過人的「勸說」能力,恐怕還跟他匪夷所思的思維方式有關。當別的風險投資商都面對著互聯網企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時候,他反而繼續投資且信心十足,不能不說這都與孫正義迥異常人的判斷力、思維方式有關系。

願意跟家人呆在一起:孫正義的平民化

與那些高鼻深目的洋人相比,孫正義的身上找不到一丁點兒億萬富豪的浮誇。要知道,孫正義是真正的「暴發戶」:從一個普通中產階級人家的孩子到亞洲首富,這中間也就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然而坐在你面前的孫正義,跟一個不太講究的白領沒什麼區別,矮矮的個子,不大的眼睛。除了「貴人不頂重發」的中國老話可以讓他給人一點「貴人像」之外,簡直就是一個鄰家大哥形象。當看到大屏幕上很多中國人說「孫正義是足球運動員吧」時候的推斷時,很大聲的笑。

然而,首富畢竟是首富,在漂亮的女主持人的「啟發」下,他透漏了自己與比爾·蓋茨是好朋友的秘密,當主持人問到他跟比爾打高爾夫時誰請誰的「敏感」問題時,他說,是「別人請」,看來,人越有錢越摳門兒的話,在孫正義和比爾那裡也一樣適用。畢竟,據孫正義自己說,他身上有中國人的「DNA」。

互聯網,造就亞洲首富孫正義

孫正義,這個移民日本的韓國後裔,這個40來歲、1.53米的矮個頭,就是他,1995年把雅虎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1999年壓倒汶萊蘇丹成為亞洲首富,2000年年初個人身家一度高達700億美元,差點超過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是互聯網造就了孫正義的這些奇跡。

孫正義的奇跡還不止這些,他是軟銀集團(Softbank Corp)的創建人和總裁,事實上,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展Comdex、美國75%的計算機展業、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書刊出版商——基夫.戴維斯出版公司與其旗下的全球最大個人計算機雜志以及美國南加州金斯頓技術公司等硬體公司,皆是孫正義的囊中之物。

而最重要的是,世界上沒有誰,包括比爾.蓋茨在內,比孫正義擁有更多的互聯網資產。迄今為止,孫正義至少擁有全球7%的互聯網資產,他才是互聯網空間的真正皇帝。向互聯網淘金

20年前,這個日本韓裔移民第三代還不名一文,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他的事業發展不大順利,有幾次甚至處於破產的邊緣。互聯網改變了他的命運。四年前,他先後把3·6億美元投給了一家還沒有一分錢利潤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沒用幾個月,事實就讓人們開始轉而佩服他了。這家互聯網公司於1996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股價高舉高打,孫正義賣了手中股票的一小部分就換回了4·5億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門戶網站雅虎。雅虎的股價在今年初的時候一度達到250美元,而孫正義的平均成本大約為每股2·5美元。100倍的收益成為華爾街的一個經典案例,很多風險投資家都願意把它拿來給自己打氣。

雅虎只是一個開頭,僅僅在過去一年裡,孫正義投資並成為其大股東的公司就達300家,這些公司清一色地與互聯網有關。孫正義的公司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家實現如此規模投資的公司。

孫正義的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投資一家在某一方面領先的公司,然後把它推到資本市場上去並少量套現,套現額以收回投資成本並有一部分投資利潤為度,然後用投資收益來再投資,再套現。這個做法既體現了他「長期投資互聯網」的戰略,又在總體上有效地控制了投資風險。幾年來,孫正義我先後給互聯網投資了25億美元,現在已經套現了30億美元。

目前,孫正義領導的軟銀公司旗下共有21家上市公司,在套現30億美元之後,軟銀公司持有的未兌現股票共值2·1萬億日元(10月8日的數字),約合230億美元。

這當然不是全部,軟銀公司旗下的公司共有450家之多!

軟銀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於1994年7月22日募股,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1·11萬日元,經過連年送股拆細,現在每股相當於當初的14·97股,目前的股價正好在1·1萬日元上下,也就是說,軟銀給參與首發的投資人帶來了15倍的收益。

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在今年2月份,當時,軟銀的股價達到6萬日元(復權價),它相當於發行價的90倍。而在1998年年底的時候,軟銀的股價還在發行價一帶徘徊,也就是說,在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年初的一年多時間里,軟銀的股票共上漲了90倍!

孫正義本人持有軟銀44%的股票,在軟銀股票最火的時候,他的身家一度達到700億美元,直逼世界首富蓋茨(當時蓋茨的身家大約為780億美元)。

這時,一些以前說他是瘋子的人不得不改口了。前幾年,孫正義還被財經界稱為「世欺人的騙子」,現在他們又改口說他「極有先見之明」。事實上,孫正義的成功並非靠運氣,而是他能把眼光放到15年20年後的事情上。商業天才出少年

孫正義於1957年8月生於日本佐賀縣,是韓國裔移民,1974年2月,他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那時,他不到17歲。在舊金山附近讀完中學之後,1975年9月,他到加州大學伯克利讀經濟專業。大學里,很多同學都搞勤工儉學,他覺得刷盤子一類的工作得不償失,決定搞發明掙錢。一年下來,他竟然有了250多項「發明」。他還自己經營自己發明的產品,其中一項賺了1億日元,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學時代的孫正義還表現了他天才的商業頭腦。當時,日本游藝機很是盛行,而美國則很少見。於是,孫正義決定在校園里經營游藝機。游藝機給孫正義帶來了不小的財富,到畢業時,他足足賺進了100萬美元。

1980年,23歲的孫正義回到日本。他並沒有急著去做事情,而是花了1年多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他把自己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而後逐一地做市場調查。然後他列出了選擇事業的25項標准,這其中比較重要的有:1、該工作是否能使自己持續不厭倦地全身心投入,50年不變;2、是不是有很大發展前途的領域;3、10年內是否至少能成為全日本第一;4、是不是別人可以模仿。依照這些標准,他給自己的40個項目打分排隊,計算機軟體批發業務脫穎而出。

SOFTBANK真的成了「銀行」

1981年,孫正義以1000萬日元注冊了SOFTBANK,直譯過來就是「軟體庫」。

公司成立的早晨,他搬了一個裝蘋果的箱子站上去——孫正義個子很矮——對兩名僱工發表演講:「5年內銷售規模達到100億日元。10年內達到500億日元。要使公司發展成為幾兆億日元,幾萬人規模的公司。」兩個雇員聽得張大了嘴,不久,他們都辭職了。

當時,孫正義的一個基本想法就是不做太技術化的行當,而要做一個基礎設施商。在進入軟體批發行當之後,孫正義發現宣傳自己、宣傳產品很重要,於是他決定發展自己的媒體事業。後來,他又涉足展覽行當,花巨資買下了著名的COMDEX,使自己處於IT界的風口浪尖。

1995年投資雅虎之後,SOFTBANK開始轉型,逐漸成為一個專門投資互聯網的風險投資商。2000年3月公布的1999年報顯示,SOFTBANK的總資產為1·17萬億日元,而它的固定資產只有1318億日元,占總資產的11%左右。這表明它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成為一個風險投資商的轉型。

事實上,SOFTBANK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險投資商,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它是從互聯網經濟上拿到最大份額的公司。

互聯網給SOFTBANK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和機會,反過來,SOFTBANK也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事業的發展。如果不把思科和美國在線計算在內,SOFTBANK共佔了全球互聯網的8%左右。在日本,這個數字可能超過50%。

最近半年來,隨著股市的調整,SOFTBANK的股價以及它所投資的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出現了較大的下跌。孫正義個人在半年內的損失超過了500億美元,但是他還是堅持他既定的投資方向。「我看好互聯網的未來,SOFTBANK不是做一年兩年,而是著眼於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三百年。」他說。

怎樣讓孫正義給你投錢

第一步,你必須清楚,要弄到孫正義的錢,必須先要孫正義相信他能通過你或你的方案弄到更多的錢。

其實,不管互聯網怎麼變,不管前面的風險有多大,孫正義及其軟銀的投資人一直都是貪婪的狩獵者,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尋找那些最好的新興公司和最有創意的思想。他們會首選那些基於互聯網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並重點投資那些剛處於起步階段或只實行過一次融資的公司。

你還要知道,孫正義雖然慷慨,雖然他的錢袋很大(他的投資,少至50萬美元,多至1000萬美元或更多),但是,他的胃口會更大,他們總是想成為最大的投資方,通常要求他們所持的股份高達20%~30%。

第二步,在你的點子和心理都作好准備之後,你要向這個地址[email protected]發一封E-mail,提供一份簡略的商務計劃概要。他們會有專人接收。

這份概要被要求只能有1至2頁,主要回答以下11個問題:

1)你的業務是什麼?

2)你的商業模型是什麼?(主要的收入來源)

3)你的業務是滿足什麼需要或解決什麼問題?

4)你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5)你的客戶是哪些?

6)你的業務目前的發展狀況:

——主意構想的階段

——業務開發階段

——已有產品或服務

——已有收入

——已經有了可觀的收入,並且尋求業務的擴張

7)你希望融資的金額?

8)你的目標評估價值的多少?

9)誰是你目前的投資者?

10)你的總部設在何處?

11)主要管理人員簡介

第三步,等待,並向上帝禱告,希望他們在討論並瀏覽你的網站(如已建立)後,會堅定不移地相信,你的計劃或網站非常具有「錢」力。如果你夠幸運,他們會請你去面談。

如果你的商務計劃2~4周內還審核不下來,你就開始痛哭並流淚吧。如果還不死心,你可以再絞盡腦汁,想新的點子,向孫正義提出新的誘惑。

第四步,如果你是一塊香饃饃,孫正義會毫不猶豫、狼吞虎咽地吃下你——他們會在僅僅3~4周內,使你寫下一份協議書(那可能是你的賣身契),並完成所有的法律程序,和所有的融資操作。

㈣ 關於《申報》閱讀所感

借來一篇,供樓主參考,哈

企業化大報進程中的《申報》廣告經營初探
傳媒博客—博客傳媒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聶曉梅 (新傳播資訊網2003-9-14發布)
[內容提要]
早在20-30年代(五四時期前後),上海的《申報》、《新聞報》等幾家商業性大報就已經走上了由規模經營向企業化大報發展的道路,後來,這一進程由於社會歷史原因被迫中斷。盡管當時的報業經營和今天意義上的媒介產業化不可同日而語,但早期報人在商業性經營中的心血和經驗對今天仍有不可磨滅的啟發借鑒價值。
廣告經營是上海幾家商業性大報進行企業化經營的起點與重點。本文採取文獻研究的方法,對當時具有代表性的《申報》廣告經營進行初步探索,主要包括《申報》經營者對廣告經營基礎的認識和實踐、客戶關系處理、處理廣告與其它文字的關系等對今天媒介廣告經營不乏實用價值的內容。
《申報》(1872—1949年)是舊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當時被人們稱為是「中國的《泰晤士報》」。它整個發展方向也與其時的世界報業企業化道路相一致,「 申報之所以能成為一龐大之企業,在中國新聞史上,占重要之一頁者,皆史氏之力,有以致之。」[i]1912年史量才以12萬元購得《申報》,到1938年申報僅有形資產達150萬元,形成了具相當規模的企業化大報。[ii]故本文選擇了史量才接手後的1912年到30年代中後期,即申報成長為企業化大報的質變過程為主要的研究時期。
一、對報業廣告經營基礎的認識與實踐
報紙企業化,就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經營報紙,以取得更大利潤為主要出發點,使報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有相當資本的現代化企業。[iii]在經營活動中體現為,為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對外盡可能佔有更大的讀者市場,擴大廣告客戶;對內加強科學管理;在經營方式上,是以報紙為主,多種經營。
作為一名實業家,史量才深為理解物質基礎、發行量基礎和經營機制基礎對於廣告現代化經營的重要性,並具備了規模經營的意識。
1、 物質基礎
「上海報館之自建館屋,亦以申報為始。」[iv]1916年至1918年申報斥重金建成一棟有100多間的五層報館大樓;同時,從美國進口先進的新式印報機, 10萬份可在兩小時之內印完;1934年9月21日套色印刷機安裝竣工,開始刊登封面套色廣告;館內的鑄字機、紙版機、鉛版機以及制銅版鋅版等相應設備也全部更新;並自備汽車以供發行用。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設備更新是申報實現擴大再生產,成為企業化大報的物質基礎。
2、機制基礎
廣告的組織與管理:史量才聘請張竹平為經營部經理,又聘請了陳景韓為主筆,形成編輯與經營各施其職的管理體制。在經理部下,張竹平設立了廣告推廣科,科內也有具體的業務分工——外勤與設計。在報社設立廣告部門,招攬廣告,負責為刊戶設計、繪制廣告是《申報》從國外借鑒的方法。
制定廣告章程及條例,對廣告的刊登方法、程序、規格、價格、折扣及更正方法等作了明文規定,並根據不同發展階段進行修正與補充,使整個廣告經營有章可循。
3、發行量基礎
廣告與發行是報業起飛的不可或缺的兩只翅膀,報紙發行量越大,才能越吸引廣告客戶。發行科一方面研究最短的發行線路,使用報館自備汽車,力爭最快將報紙送到本埠訂戶讀者手中;另一方面,根據火車時刻精心設計郵政線路,發向外地的報紙先印刷,及早捆齊上車,使凡火車、汽車和輪船能當天到達的上海鄰近地區,都通過郵局盡量當天送達,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讀者能盡早看到報紙;另外,遠的地方,則通過郵局或代辦處發展機關、團體、工廠、商店和個人訂戶。申報在外埠的發行上取得了成功。《申報》日發行量從1912年的7千份,1916年突破2萬份,到1922年五十周年時已增加到5萬份,1925年又增加到10萬份以上,1928年猛增到14萬3千多份。
4、報業托拉斯雛形
史量才苦心經營,改革報務,在其執掌《申報》期間,報紙盈利增加,最初,一年的盈利一二萬元,以後每年盈利10萬元以上,最多的一年達到30萬元;報業資金積累成倍上升,
1934年《申報》資本達到200萬元,每年營業額達到200萬元,廣告收入約150萬元,佔75%;發行收入50萬元,佔25%。
史量才受英國北岩爵士的影響,頗具報紙托拉斯的雄心。1927年史量才買下《時事新報》;1929年,以40萬元美金買下了新聞報股權,成為上海最大的報業資本家;在天津控制了商報;在杭州發行申報地方版。
史量才1921年與南洋僑商黃弈住創辦中南銀行;同年發起民生沙廠;又曾幫助項松茂擴大五洲葯房;協助陸費逵復興中華書局。尤其是中南銀行的成立,使史成為金融界有力分子,而申報也因此有了發展的經濟後台。
為了拉攏史量才及《申報》,國民黨曾給史量才各種榮譽職銜,如農村復興委員會委員,中山文化教育館常務理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及上海臨時參議會議長等。同時,申報又處於新聞言論管制相對寬松的英美公共租界。在史量才後來因傾向進步而遭蔣介石暗殺之前,不可否認,較雄厚的經濟基礎與相對安全的政治環境是申報能夠向企業化大報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處理廣告與報紙版面其它文字的關系
廣告是報紙生存的重要直接經濟來源,版面是使媒介能夠擁有龐大受眾市場從而產生廣告效益的基礎。兩者大部分情況下彼此依存,有時也會有版面的沖突。廣告與版面其它文字之間的關系,也從一個角度體現了報紙作為商品與作為「社會公器」之間的關系,屬於報紙自身的職能矛盾。
史量才在經營申報過程中,以「經營」為中心,也相當重視報紙的信息功能,並有自己一套「史家辦報」新聞業務主張[v]。在其主持下,「本報同人認為新聞事業為推動社會之最有力的工具。……無異於社會一架偉大的教育機器……無異於社會一架放音機,傳達公正輿論,訴說民眾痛苦,也正是報紙所應切實負荷的使命。」[vi]
1、 促進版面業務改革,擴大版面空間:
在處理廣告與其它版面文字之間關繫上,申報的基本做法是促進版面業務改革,同時擴大整個版面。
一、重新聞、輕評論。為繞開敏感的政治問題,申報的評論總體上偏保守,而對於時政新聞報道十分重視,把它視為激烈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之一。聘請當時的一流特約記者常駐北京及其他大城市或重要商埠,甚至在國外如倫敦、巴黎、紐約、柏林、東京等大都市聘請了專職或兼職通訊員,形成較為完備的信息網路,大量採用電訊;重視新聞通訊的刊載,它的「北京通訊」成為最受歡迎的攔目之一,國外通訊與旅行通訊也日益增多和完美;在《今後本館努力的工作——紀念本報六十周年》一文中申報列舉的第一條就是「在編排方面,務實新聞與廣告兩相配合,力求其明顯、醒目。」
二、重視豐富副刊內容。比較著名的就有:《星期增刊》、《常識增刊》、《汽車增刊》、《商業新聞》、《教育消息》、《圖畫周刊》等。由於這些增刊的相繼發行,使《申報》形成了亦報多刊如眾星拱月的情景。而申報的版面篇幅也迅速擴大,給廣告的刊載以更充分的空間。
三、重視廣告版面拓展。民國創立時,論前廣告(封面廣告)經常佔到二版半左右,後幅廣告也極多,申報因此又開了「中縫廣告」。同時在評論版上端另開「緊要告白」。 1918年9月起,在每版沿邊上下另開狹長地位,作為「特別廣告」。從1921年到戰前,申報經常出版三大張到六大張,「其中廣告恆佔了十分之七左右」。而且往往頭版就登廣告,其中影劇和醫葯廣告佔大部分。
2、將廣告也當作一種信息服務來作——分類廣告;
「世界報紙之功用,一事物之運輸機關也。新聞者采之於外,運入而改造之;廣告者供之於外,輸出而推行之。」[vii]「 廣告為商業發展之史乘,亦即文化進步之記錄。……而廣告即有促進人生與指導人生之功能……均可與世人以利益與便宜。故廣告不僅為工商業推銷出品之一種手段,實負有宣傳文化與教育群眾之使命也。」[viii]
分類廣告的刊載是申報對於廣告服務功能的一種實踐:1923年左右,申報特地開了分類廣告一欄,後來申報發行本埠增刊,分類廣告便刊載與增刊上。當時的分類廣告分作這樣的幾類:出賣、收買、啟事、出租、租屋、聘請、徵求、待聘、喜慶、地產、房產、教育、醫葯、尋訪等。
3、廣告和版面其它文字的配合;
一、注意在版面上抓住社會關注的熱點,及時配合廣告。 「每逢會試或江南各省鄉試的放榜日期,即將錄取的名單,在報上披露。於是,許多直接或間接和考試有關的人,爭著購買,這一天的銷數就特別多,並且還臨時漲價。」
二、注意發行面的滲透,發行本埠增刊,招攬廣告。1924年2月8日,申報創辦《本埠增刊》,每日出版「專為本埠各界服務,登載上海各種社會事業之活動狀態,及戲院商店之廣告。」[ix]張竹平敘述其理由:「本報首創發行本埠增刊,其目的為便利本埠商業各界之委登廣告,所以謹限本埠原因,一因內容限於本埠,(例如各種數目或當日賽會等),一因本報廣告價值較輕,外埠銷數且兩倍於本埠,我即利用少納郵稅與少耗紙張兩點,直接給予本埠廣告登以實質的利益,……」[x]
商店戲院這些依賴本地消費者的廣告客戶更容易選擇本地新聞多、讀者多的報紙。當時,《申報》建立了全國的發行網路,埠外影響大;而競爭對手《新聞報》則主攻上海本埠。針對新聞報在本地的強悍攻勢,申報也開始重視本埠新聞,增出面向本地讀者的增刊,積極加入爭奪上海本地廣告客戶的競爭。這與今天全國性報紙發行地方版的出發點相似。
三、 注重報業與公眾的溝通
史量才時期,《申報》與外界公眾的溝通工作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運用手段日趨多樣和成熟,對今天也不乏借鑒意義。報紙的外界公眾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讀者,另一部分是廣告客戶。具體說來:
1、和讀者的溝通:
利用「本報啟事」等自身廣告形式不斷與公眾溝通報紙發展情況、公布措施或樹立形象;
如載「申報略史」:「本館主人為英人美查氏,所創辦在前清同治壬申年。至光緒季年,美查氏返回,售於華人席氏。民國二年,席氏復出售,遂為現在本館主人所有。」並將申報「價值」、「紙張」、「印字機」、「地址」等介紹給讀者。又如1917年1月26日一版頭條「本館啟事」欄,將新出的專欄《老申報》的創欄目的、內容等介紹給讀者。
在重要紀念日舉行慶典紀念活動,借機宣布報紙階段性的改革方針和政策;
1928年,11月19日《申報》發行第二萬份,也是申報56周年紀念,出版二萬號特刊,稱《申報》為歷史的縮影。館內舉行隆重慶祝活動,張燈結綵,全體同人在杏花樓聚餐,進行游藝活動等。在「本報二萬號之沿革記略」中,介紹報紙「增篇幅」、「改行 」、「換紙章」、「置機器」的改革舉措。
1932年4月,申報創刊六十周年。早在1931年9月1日所載《本報六十周年紀念宣言》中說明了申報今後的方針,館中「以此一年為紀念年,對於讀者擬有所新貢獻,自九月一日起發表。」 1932年11月30日出版的《申報》上,特刊登《今後本館努力的工作——紀念本報六十周年》,「本報決本去年所宣示於國人的計劃,以『實際做』的精神,從今開頭,逐步促其實現。」[xi]宣布改革的12項舉措及方案。
2、處理與廣告客戶之間的關系;
大力在報紙上宣傳廣告的效力,啟蒙當時的工商業廣告意識;
對報紙廣告效能的宣傳,不但有利於自身廣告版面的業務推廣,而且對當時的工商業廣告意識是一種潛在的啟蒙教育。戈公振在《中國報學史》中,提倡報紙應當開辟廣告專欄。早在《申報》創刊不久就全面宣傳報刊廣告的作用。第5期頭版刊登了《招刊告白引》的長篇社論,認為廣告能使「貿易與萬事皆能日受其益」,樹立了廣告也是有利讀者的信息傳播的新的廣告觀。
注重與廣告客戶的信息溝通;
《申報》還經常在報上醒目位置刊登「本館告白」,把報紙銷數和銷售地的擴大及時公布,這種提醒讀者和廣告客戶報紙發行量與發行范圍的做法是廣告業務上的一大進步。[xii]
在廣告推廣科內設置了外勤人員與客戶溝通,積極宣傳廣告的效能,及時通報《申報》的發行銷量和讀者范圍;廣告設計人員,為客戶設計圖案與文字說明,共同徵求客戶意見直至滿意為止。就象戈公振所言,應「為之計劃,為之打樣,為之盡力,必使商人不感困難,又排列務求美觀,印刷務求清晰,地位務求明顯,俾易入讀者眼簾,使其出費小而收效大。」
四、處理廣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
「一個報紙必須不朽地新。因它每天必須以所刊載的東西,加上由每天不斷的,由名副其實所取得的公共的信任,而受社會的批判。這種信任是一種累積的資產,但是不管它已發展多麼久,和已保持多麼久,惟有報紙每天都能受之無愧,它才有永久性。這種信任的失去,比取得信任容易而迅速,而且一經失去,則其恢復比取得時還難。[xiii]」這是近代報人對於報紙社會效益的認識。
1、報業具體經營中體現出尊重社會道義與關懷平民的意識:
在收費較高的「緊要告白」廣告版面中,為一些丟失幼童的貧民家庭免費做廣告:「凡有貧苦之人來登尋孩廣告,概免取費;如有不識字之人,不能自擬告白,本館亦可代擬。」
1941年夏,申報開始辦理「申報讀者助學金」,全館人員分別擔任各項工作,並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了主持此事。[xiv]表達對貧寒學子的重視和關懷,也是申報「文化救國」精神的體現。
2、服務讀者,興辦社會文化公益事業;
黃炎培先生回憶,史量才「先生獨著眼社會事業,以為一國之興,文化實基礎,而策進文化以新聞為先鋒。」[xv]史量才「深知民族生命之系於文化,文化之傳後為歷史」,而報紙「息息負歷史文化之重責,又同時力趨於時代之前,應環境之演化,開風氣於方新,所求不負其使命者。」
1933年6月11日成立《申報》服務部,替外地讀者訂購、郵寄書報、雜志等。
在1932年—1933年之間,先後成立了申報流通圖書館,申報新聞函授學校,申報業余補習學校。申報流通圖書館 「藏書數千冊,以供職業青年求正當之消遣,並得增進其知識與技能」;申報業余補習學校為職業青年進修之所,不到兩年,學生就從80 余增至2000餘,分校增設5處之多;申報新聞函授學校主要是用通訊的方式培訓當時罕缺的外埠記者與通訊員,學員達到800餘人,遠及蒙古、西藏、新疆、西歐、南洋。不但有利申報自身的人才培養,對於地方報紙的長遠發展更有深遠影響。此過程中,申報的社會影響力也極為擴大
申報著眼於文化出版事業:1932年7月15 日創刊俞頌華主編的《申報月刊》;1933年出版張梓生主編的《申報年鑒》,「為我國情之編年信史」;出版事業最重要大的一項是邀請丁文江、翁文顥、曾世美等人精心繪制《中國分省地圖》和《中華民國新地圖》,分別於1933年、1934年出版,是我國最早採用「等高線設色」的地圖;1933年起陸續編行《申報叢書》,。,

注釋:
[i]林友蘭〈申報七十五年〉,〈中國報學導論〉第98頁
[ii] 張蘊和《辦報果罪孽耶》,《申報月刊》第3卷第12期
[iii] [iii][iii]《上海新聞史》,第549頁,第559頁。
[iv] 林友蘭〈申報七十五年〉,〈中國報學導論〉第100頁
[v] 章太炎在《史量才墓誌銘》中稱其辦報為「史家辦報」
[vi] 1932年11月30日《申報》的《今後本館努力的工作——紀念本報六十周年》一文
[vii] 摘自1928年11月19日《申報二萬號特刊》
[viii]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第180頁
[ix]林友蘭〈申報七十五年〉,〈中國報學導論〉第98頁
[x] 林友蘭〈申報七十五年〉,《中國報學導論》第98頁
[xi] 1932年11月30日《申報》
[xii] 參見許清茂《我國新聞媒介廣告產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芻議(一)》
[xiii] 管翼賢撰編《民國叢書》第四編(45)新聞學集成(第一輯)報紙篇第三章《報紙的生成原理》
[xiv] 林友蘭〈申報七十五年〉,《中國報學導論》第110頁
[xv] 黃炎培《史量才先生之生平》

媒體來源: 《先鋒陣地》

㈤ 世界報刊的發展歷史主要分哪幾個階段

查了下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周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報紙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經歷了一次較大的「飛躍」。這一時期,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由過去的幾萬份增加到十幾萬份,幾十萬份乃至上百萬份:讀者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過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層人士到中下層人士。這種由量的積累而產生的質的飛躍,宣告了一個時代——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這一次「飛躍」標志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頂峰。

以上是發展歷史的幾個重要階段,以下是關於報刊的歷史走向。

報紙從誕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時間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中國在7世紀,唐朝宮廷內就發行過手寫的傳閱版,這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報紙。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1493年,羅馬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了哥倫布航海的消息。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周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世界上第一張日報在1660年發行於德國,法國1631年才出現報紙,而英國由於當時發生了政治事件,報紙才得以發行。美國的第一張報紙是獨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頓郵局局長發行的《波士頓通訊》。歷史發展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報紙已在歐洲各國相繼發行,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和接受。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報紙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經歷了一次較大的「飛躍」。這一時期,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由過去的幾萬份增加到十幾萬份,幾十萬份乃至上百萬份:讀者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過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層人士到中下層人士。這種由量的積累而產生的質的飛躍,宣告了一個時代——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這一次「飛躍」標志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頂峰。
相對於封建社會的「小眾化」(貴族化)而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報刊已經具有了「大眾化」的傾向。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從而將資產階級報業帶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普通民眾為讀者對象的「廉價報紙」(亦即「大眾化」報紙)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報紙日漸迎合下層民眾的口味,且售價低廉,讀者范圍不斷擴大。然而,這一時期的「大眾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態,其發展也十分不穩定,與後來的大眾化報紙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這次飛躍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進步。19世紀大眾化的廉價報紙出現以後,尤其是19世紀末報紙的「大眾化」過程完成之後,報紙不再接受黨派津貼而轉為自由出版,獨立經營。報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聞檢查而享有了較為充分的出版權,采訪權和發布權。在內容方面,報紙以各類信息為主,盡可能的向讀者提供有關各項事務的信息,並給包括各界人士在內的廣大讀者以充分的言論表達自由。在此過程中,報紙作為「社會公器」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使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倡導的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得以貫徹。與此同時,經過自身的實踐,報界對資產階級言論自由的原則進行了補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由此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的發展。
再次,它還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報紙產生於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之時,他以19世紀「大眾化」報紙的出現為起點,實行企業化經營,以降低售價,刊登廣告,擴大發行作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的經濟實體。世紀之交(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競爭日趨激烈,買方市場逐漸形成。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商家採取各種手段推介產品,擴大銷售。在此過程中,作為大眾信息載體的報紙愈發受到他們的青睞。於是,發行量大的報紙就獲得了大量的廣告,而廣告又刺激報紙降低售價,擴大發行,贏得更多的讀者。這樣又能吸引更多的廣告,其結果是數額巨大的廣告費源源而來,成為報紙的一項主要收入。20世紀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生產,資本集中過程的加劇,報紙上的廣告越來越多,廣告收入在報社總收入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以美國著名的報紙《紐約時報》為例,報紙大量刊登廣告,大小廣告共占報紙總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其總收入中,30%來自報紙的發行,70%來自廣告。廣告「養活」了報紙,成為它的經濟命脈;同時,通過刊登廣告,推銷產品,報紙又反過來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推動力量。它啟動消費,平衡供需,促進市場的繁榮,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最後,報紙業的飛躍推動了新聞媒體的產業化。工業革命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報紙的商品屬性日漸突出,報業也由小生產的經營方式逐漸過渡到企業化管理,並日益成為一種有利可圖且利潤豐厚的資本主義行業。19世紀末,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報業資本迅速集中,出現了報業壟斷組織「報團」,由此形成了媒介產業化的格局。到了20世紀末,這些報業集團更是滾動發展成為財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國經營的媒介產業集團。例如,全球最大的傳媒公司時代華納公司在報刊,圖書出版,音樂,電影和有線電視等領域全面出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媒介的產業化是在「大眾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反過來又促進大眾化報業的發展,使它擁有了更為雄厚的資金和更大的規模。這是因為,產業化是各種資源的優化和強化,它有助於報社更新設備,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有助於報紙的穩定售價,擴大發行,爭取更多的廣告;有助於報業經營者集中監控,統一管理。
報紙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隨著報紙的進一步「大眾化」以及互聯網的出現,報紙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發展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在現代,造紙要想發展,就要走品牌化戰略,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即「質量」。這樣才有利於報紙自身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報紙的質量呢?必須從報紙的權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廣度,和親切程度入手。
第一,報紙的權威高度。沒有權威,沒有高度,報紙的消息頂多是讀者飯後的談資,自然談不上什麼影響力了。如何提高權威高度?一是要做獨家新聞,以獨一無二來打造權威;二是作政府新聞,用政府的權威來提升報紙的權威;三是作原則新聞,實事求是,堅持觀點,用堅持正義來樹立權威。不因為廣告投放多就不批評報道,不因為沒有或少廣告投放就放肆批評,這樣必然使報紙提前進入衰退期。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權威的話語權已經作為報紙的一種無形資產,成為構築報紙高影響力的重要砝碼。
第二,報紙的思想深度。隨著社會現象與社會思潮的多元化,社會信息流每年成幾何級數增長,從而干擾受眾的生活。更加復雜與節奏快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受眾更多的接受信息服務,另一方面也使受眾更多的需要信息服務。於是報社發布的新聞信息更容易成為讀者判斷某一事物或決定某一行為的材料依據。一次,報紙媒體要想有更大的影響力,不僅要成為讀者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要成為讀者的思想源。誰能更好的,更豐富的提供思想的參考,誰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誰能將同一新聞事件分析的更透徹,誰就在讀者的心中達到最佳的影響力。
第三,報紙的信息廣度。信息量的大小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張報紙實力的象徵。近年來,國際國內「厚報」現象的流行真實的反映了讀者對報紙媒體信息量的需求趨勢。即便是專業報,讀者也希望從報紙上看到的專業信息盡可能的全面和豐富,甚至還要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也決定和左右著報紙在受眾力中的影響力。
第四,報紙的親切程度。一篇報道,多用會議語言,空話套話連篇;一篇評論,專業詞彙迭出,故作高深,讀者看不懂;一個版面,一年四季一個模樣,面目可憎等,像這樣的熬制至少在感覺上就與讀者拉開了距離,就更談不上影響。報紙的影響力與報紙的親切程度密切相關,影響力影響的是人心,不從讀者的角度用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用讀者善於接受的方式,排讀者容易接受的版面,就不能讓讀者感到報紙的親切,就影響不了讀者的心,自然談不上報紙的影響力了。
創建高質量的報紙,走報紙的品牌化道路是報紙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報紙的發展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給讀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從而促進報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以下是另外一個關於報紙起源的考證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國就出現過類似的文書抄本。它是當時的官府用以抄發皇帝諭旨和臣僚奏議等文件及有關政治情況的刊物,稱為《邸報》。它具有報刊的某些特點。可認為是最早形式的 「政府公報」。原藏於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進奏院狀》,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報,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術印報大約出現在1450年的歐洲。報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經歷的報紙出現在1493年,是羅馬當時印製的第一份報紙。當時的報紙並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時才臨時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國出版了《艾維蘇事務報》,每周出版一次,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報紙。不久,報紙便在歐洲流行起來,消息報道的來源一般都依賴於聯系廣泛的商人。
日報首次發行於1650年,是德國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雖然只發行了3個月左右,但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日報。
報紙指以刊載新聞和新聞評論為主,通常散頁印刷,不裝訂、沒有封面的紙質出版物。有固定名稱,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現在多數報紙每日出版一次或數次,也有每周出版幾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這種意義上的報紙只出現在現代社會,古代社會的「報紙」或不是紙質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連續發行,一定意義上也不是面向公眾的。
現代報紙的直接起源是德國15世紀開始出現的印刷新聞紙(單張單條的新聞傳單)。一般把1615年創刊的《法蘭克福新聞》視為第一張「真正的」報紙,因為該報有固定名稱、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張紙上印有數條而不是單條新聞(但是該報是單面印刷)。「報紙」的英文一詞(Newspaper)最早出現於1665年英國第一家報紙《牛津公報》上。1650年在德國萊比錫出現最早的日報《新到新聞》,但是日報成為報紙的主角,是在18世紀以後。日報的普及,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新聞業得以成熟,因為日報的連續出版,對信息的採集和發送、印刷技術、新聞人員的素質和管理人員的水平,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初期的報紙和雜志是混同的,有新聞,也有各種雜文和文學作品,簡單地裝訂成冊。對於這個時期的報紙和雜志,通常籠統地稱「報刊」,英國、法國、中國早期的「報刊」概念,便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英國和法國從18世紀起,報紙與雜志開始明顯地分離,中國在本土出現現代「報刊」後約二十年,報紙和雜志的分野得到明確。
報紙可以作為商品,也可以作為政治斗爭的宣傳品。歷史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報紙大多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官報時期、黨報時期和商業報紙時期。在官報時期,報紙對於封建王權來說.主要是政治斗爭的宣傳品,但對於特許經營報紙的出版商來說,它是一種通過出售而獲利的商品。黨報時期,相當多的報紙從屬於各個政黨或派別,為各自的利益作宣傳,但也存在較大的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商業性報紙。19世紀中葉,美國、英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多數報紙,每份報紙的價格便宜到只是本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美分、便士)。當報紙面向下層公眾之時,它們開始最大限度地爭取公眾,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於是,黨報時期結束,進入了商業報紙時期。
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發行量,報紙除了刊登新聞和強化新聞的平民化外,越來越多地增加了娛樂方面的內容。在與電子媒介的競爭中,報紙新聞的深度報道得到更大的重視。
大眾化報紙逐漸在報紙總體中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但是,以中上層公眾為讀者對象的所謂「高級報紙」也逐漸穩定下來,於是形成大眾化報紙、「高級報紙」各自的生存空間。前者發行量巨大,獲利較多,後者發行量有限,但在影響輿論和贏得聲譽方面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情形較為明顯的國家,例如英國、德國;而另一些國家,這種分野並不很清晰,例如美國、法國、日本。

㈥ 002861瀛通通訊與長江通信誰科技強

瀛通通訊強。
瀛通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技術研發、結構設計、精密檢測、組裝配送、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優勢企業,在規模供應、技術研發、產品質量、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公司致力於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等方面的開發研究,擁有自主研發專利412項,其中發明專利60項。公司榮獲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智能音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十佳科技創新企業、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博士後產業基地、湖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AAA信用等級企業等數十項榮譽。

㈦ 002861什麼時候公布

瀛通通訊: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決議公告
日期:2017-05-02
證券代碼:002861 證券簡稱:瀛通通訊 公告編號:2017-008

湖北瀛通通訊線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決議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准確、完整,沒有虛假
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一、董事會召開情況
湖北瀛通通訊線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
會議於 2017 年 4 月 18 日以書面、電子郵件和電話方式發出召開公司通知。會議
於 2017 年 4 月 28 日上午 9:30 以現場及通訊表決的方式在東莞市瀛通電線有限
公司會議室召開。本次會議應到董事 9 名,其中 3 名董事現場參加會議,董事黃
暉、董事邱武、董事廖敏、獨立董事孔英、獨立董事謝峰、獨立董事李曉東以通
訊方式參加,會議由董事長黃暉先生主持,公司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列席了本次
會議,會議的召集和召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及《公司章
程》的有關規定。
………………

㈧ 圓明園的現狀、歷史、相關的故事

1、歷史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萬春園。 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然而,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洗劫無數財務。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

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2、現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

在十年動亂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

在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及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福海中心蓬島瑤台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後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園內遊人已超過1000萬。

由國家與園內農民聯合建園這一形式,經數年過渡,全面開辟遺址公園的條件漸趨成熟。按照首都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為加快遺址公園建設步伐,於1990年和1993年分兩批正式辦理了遺址公園全部佔地的徵用手續。

2002年12月,北京圓明園正覺寺修繕工程正式招標。正覺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員的御用佛寺,由於地處綺春園牆外,才成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唯一倖免的古建築。此次修繕的范圍包括山門、文殊亭、東西五佛殿、東西配殿、西轉角房等,修繕面積共計990平方米,2003年10月1日前完成。

3、相關故事——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8)瀛通通訊股票歷史價格擴展閱讀

圓明園,誕生在康熙年間,成長於雍正王朝,風華在乾隆盛世。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

圓明園集中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中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中國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㈨ 丁磊有什麼故事嗎

姓名:丁磊
民族:漢族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1.10
籍貫:浙江寧波
畢業院校:電子科技大學
供職機構:網易公司
職務:首席架構設計師

丁磊於1997年6月創立網易公司,將網易從一個10幾個人的私企發展到今天擁有近300員工在美國公開上市的知名互聯網技術企業。

1971年10月生於寧波

199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1993~1995年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

1995年-1996年就職於Sybase廣州公司

1996年-1997年就職於廣州飛捷公司

1997年5月創辦網易
丁磊的成功之路

丁磊在電子科技大學讀書時,成績一直是班上的前5名。這么好的成績沒考研究生,原因是1993年召開的「十四大」讓丁磊覺得沒有必要再在學校里上課耽誤時間了。

大學最後一學期,丁磊開始在計算機公司兼職任工程師,雖然是兼職,卻是那家公司最主要的工程師。在那裡丁磊這個學通信的學生第一次接觸了Modem、WindowsNT等新設備。

畢業後丁磊回了老家寧波,從1993年到1995年在寧波電信局做工程師。兩年中丁磊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Unix和電信業務。「我幾乎天天晚上12點才離開單位,因為單位有Unix電腦。網易後來的成功和我很早就掌握了Unix精華分不開。」

1993年,丁磊無意間在一本雜志上得知北京開了一個名叫「火腿」的BBS站。」當時站上的內容很少,不過丁磊立刻意識到,BBS是以後發展的方向。第一次登陸BBS的丁當晚就在中國惠多網創始人之一孟超的幫助下在寧波搭建成了自己的BBS站。

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錄Internet,那是從中科院高能所同學那裡要的一個賬號。興奮不已的丁磊瀏覽的第一個站點是Yahoo!,Yahoo!讓丁磊「感覺很不錯」。接著丁磊去創新公司下載了不少多媒體驅動程序。1995年6月,丁磊成為北京電信前100個用戶之一。

三次跳槽後自立門戶

在Internet上「見了世面」的丁磊向自己的總工建議在本局開展信息服務業務,等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什麼進展,便決定離開。

1995年5月,丁磊來到廣州,加盟剛剛成立的廣州Sybase。在Sybase一年,丁磊感覺自己除了整天安裝調試資料庫外,幾乎沒有什麼進步,於是又選擇了離開。

1996年5月,丁磊當上了廣州一家ISP的總經理技術助理。在這家ISP,他架設了Chinanet上第一個「火鳥」BBS,結識了很多網友。

好景難長,丁磊所在的ISP由於面臨激烈競爭和昂貴的電信收費幾乎無法生存下去。1997年5月,他只得再一次選擇了離開。

已經三次跳槽的丁磊在1997年的那個5月對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後的決定是自立門戶,干一番事業。「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來該靠什麼賺錢,只天真地以為只要寫一些軟體,做一些系統集成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後來幾乎使公司無法生存。」

網易創業的50萬元資金一部分是丁磊幾年來一行一行寫程序積攢下來的,另一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聲名鵲起

經營Internet業務,最好能有一台Internet伺服器放在電信局裡,怎樣能不花錢就把自己的伺服器架到電信局機房裡去?丁磊為此費盡了心機。

最後,丁磊向廣州電信局呈上了一份「豐富Chinanet服務,吸引上網時間」的方案,方案指出:現在Chinanet上的服務很少,因此無法吸引用戶上網,用戶即便上了網,沒有好的服務,也呆不住。而網易提供的BBS服務能夠吸引大批用戶上網,並且能讓網民一泡就是幾個小時。

廣州電信局領導聽了這個方案覺得有理——反正電信局又不用出資,而且這個服務也不會和電信局產生競爭,於是就給了網易一個IP地址,讓他們把伺服器放到了電信局。這種做法後來被稱為伺服器託管業務,一個月公司要交電信局很多錢,而網易只是到後來才交給了廣州電信局一些錢。到現在丁磊都自豪自己當初的那個方案寫得非常好,「幾乎可以打動任何一個電信局」。

1997年5月4日,網易公司還沒有正式成立,網易BBS就正式開機運行了。由於丁磊是Chinanet上第一個安裝「火鳥」BBS的人,又經常泡BBS,他個人的影響,加上無為而治以及寬容,網易BBS上的人數三個月就超過了資深的「一網情深」。

網易架在廣州電信局的伺服器是丁磊花2萬元自己動手裝的一台奔騰PRO,硬碟18G。這樣大的硬碟僅用來放網易用來宣傳公司的一個主頁和BBS未免太浪費了,於是丁磊便決定免費向網友提供每人20兆的個人主頁空間,為此,丁磊還專門寫了一個包括計數器、留言本功能在內的個人主頁服務系統。

但就是沒有什麼人來網易申請個人空間。那個時候會做主頁的人很少,網易的影響不夠大也妨礙了網友把主頁放在網易的信心。於是,丁磊便開始在網上四處尋找個人主頁,發現不錯的個人主頁,就寫mail告知網易可以提供資源更豐富的個人主頁空間。

其後,網易還在北京在線、瀛海威等5個當時國內主力站點上連續做了3個月廣告,花了好幾萬元,終於使申請個人主頁的人潮洶湧起來。

公司還沒賺到錢,為什麼還要把錢花在不賺錢的個人主頁上?丁磊的回答質朴得有些不合邏輯:「如果我當初就考慮到做站點如何賺

錢,可能就把路走錯了。我受Linux影響很深,覺得服務就應該是免費的,根本沒想到網站今後會有收益,我只是想硬碟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拿出來給大家用,我的目的大約就是想讓網易變得出名一些吧,但沒想到後來會這么出名。」

瞄準Hotmail

BBS、個人主頁很熱鬧,可辦公司圖的是賺錢。比照Yahoo!開發的中文搜索引擎,Yeah引擎沒有成功,下一步做什麼?丁磊他們不得不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整天冥思苦想的丁磊在發現Hotmail的時候,眼睛豁地亮了起來。網易准備借10萬美元買一套Hotmail系統,在中國建免費郵箱站點。Hotmail先說不賣,後來答復280萬美元一套,另外加收每小時2000美元的安裝費。

丁磊找來自己的夥伴陳磊華研究Hotmail的結構,兩個人最後決定自己做。一個月下來,他們倆的知識大增。幾個夥伴經常為一個技術上的突破興奮得手舞足蹈。

一邊開發免費電子郵箱,一邊想域名。丁磊認定免費電子郵箱要想成功一定得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域名才行。怎樣的域名才好記?丁磊幾乎天天都在想這個問題。

凌晨2點,丁磊突然想到可以用數字表示域名,中國數字的發音特別乾脆,而且163、169在中國已經具有了指向Chinanet和電信局以及Internet的含義,上網的人每天都要撥163,對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想到這,丁磊從床上跳了起來,撥163上網,查詢了一下163.net和163.com這兩個域名,謝天謝地,還沒有被注冊。注冊下這兩個域名,丁磊又去睡覺,卻怎麼睡也睡不著了,他越想越美,就又從床上跳起來一口氣注冊了188.net、188.com、166.net、166.com、126.net、126.com等一大串域名。

沒能做成中國的Hotmail

7個月後,功能強大的網易免費郵箱系統寫好了,163的域名也有了,萬事俱備,但當丁磊向電信局申請增加免費郵箱服務的時候,卻碰到了困難。廣州電信不容許網易獨立經營免費郵箱業務。

丁磊非常著急,他拿著免費郵箱的可行性分析四處尋求合作,結果遇到最多的質疑就是「這個項目什麼時候可以賺錢?」丁磊老實地告訴人家:「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賺錢,但我知道這個項目很有前途。」這樣的回答不能讓人滿意,不能立即賺錢的項目沒有多少人關心。

全國各地跑了一圈沒有結果,丁磊不得不折回頭再和廣州電信局談合作。此時已經心急火燎的丁磊拋出了「合作經營,不讓電信局出一分錢,軟硬體全由網易投入,而利潤6∶4分成的方案(電信得6)」。這個方案提醒了電信局。廣州電信提出要購買網易的免費郵箱,可丁磊的答復是:「不賣」。

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丁磊依然沒有找到合作夥伴。網易創業的50萬元已經撐了好幾個月,公司再不掙錢,日子將難以為繼。此時的丁磊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風險資金。而且,「我也不願意負債經營,因為Internet風險很大,是否能成功,我也不敢肯定。」

就在丁磊四處碰壁的時候,Hotmail被微軟3.5億美元收購。1998年2月,丁磊最終答應將中文免費郵箱系統出售給廣州電信。廣州電信提出要同時附送163域名,丁磊想了想,「這一送,我也知道裡面的價值含量有多少。廣州電信建163.net,連硬體投資只用了100多萬元,其中的硬體和資料庫系統占整個投入的75%,我們稅後利潤很少,但網易的發展需要資金注入,不得不為之。」每次看到這個主頁,不知丁磊心裡是啥滋味。

1998年2月16日,www.163.net開放使用,反應強烈,注冊用戶數以每天2000人左右的速度遞增,至今用戶已經達到35萬。163.net成功後,很多公司紛紛打電話到網易要求購買該系統,這和一開始丁磊四處尋求合作夥伴卻沒人理睬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63、國中網、990、371、浙江金華188紛紛購買網易免費郵箱系統,免費郵箱一個產品就為網易掙了幾百萬元。

有人質疑「中國人開發的軟體哪能一套幾十萬元那麼貴的」,丁磊反駁:「網易做的這個系統不比美國人做得差。」「大家都知道網易免費郵箱系統賣得很貴,但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看到競爭性的產品。」盡管免費郵箱為網易掙了不少錢,但丁磊還是認為如果不賣,自己獨家做免費郵箱站點會更成功。

做成了中國第一門戶

網易想做中國的Hotmail是有心栽花,最後做成中國第一門戶卻是無心插柳。

1998年6月之前,丁磊根本沒重視過「網路門戶」這個概念。一天,一個國外大網路門戶站點的老闆告訴丁磊,他們一個月的廣告收入高達25萬美元。這句話讓丁磊猛醒,他意識到網上廣告將可會成為網站最有前途的收入,回來後,網易就將首頁向「門戶」變了個臉,心想事成,網易改版後不到一個月,訪問量激增。

1998年7月,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投票評選十佳中文網站,網易喜獲第一。聽到這個消息,丁磊簡直不敢信這是真的。「因為我們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搞技術的,是靠開發軟體維持公司運行的公司,不是做內容的站點。」1999年1月,網易再獲CNNIC十佳中文網站第一。

網易今天成為第一門戶,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往昔免費的回報。網易2萬多個個人主頁的用戶首先都是網易最鐵桿的支持者。當網上新兵向這些網上老手詢問「哪個站點最好」時,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地對他們講:「上網易看一看吧。我在那裡還做了一個個人主頁呢!」

網易的免費不僅對個人,它還免費為加入網易排行榜的1�5萬個站點做流量統計和技術分析。一個站點如果能給其他眾多站點提供統計分析服務,那麼,這個站點的地位可想而知。

個人主頁和排行榜後,網易主推的是虛擬社區。網易虛擬社區在12天內注冊了4�5萬人,現在北京和上海的虛擬社區相繼開張。時下被普遍認同的Internet理論是:現實社會中有的,Internet上同樣會有。網易這一步棋可能又走對了。丁磊說,網易虛擬社區系統這次

決不會像免費郵箱那樣賣掉,網易要獨家做。

網易每天10萬人的訪問量讓它在1998年短短4個月時間內,廣告銷售額就達到了10多萬美元。1999年,網易廣告打算做到70萬美元。

現年不到28歲的丁磊1997年5月創辦的網易兩年間就成了中國最著名的門戶網站之一。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全世界都認為Internet目前尚處在投入期的今天,網易1998年的利潤達到了400多萬元。

2000年6月,網易股票在納斯達克掛牌,這時候科技股已經開始崩盤,所以網易的股價從第一天開始就節節下滑。2001年,網易將被收購的傳言層出不窮最有可能的一個買家香港有線寬頻終因網易財務問題放棄收購。網易沒賣成,反倒讓丁磊決定靜下心來本分地經營網易。2001年9月,丁磊對外界說,他希望靠在線游戲《西遊記》和簡訊服務、股票點播、以及一個類似MSN Explorer的新產品來贏利。這正是網易因財務問題被Nasdaq摘牌,股價定格在64美分,最狼狽不堪的時候。不過,後來網易在簡訊和網路游戲上的成功,似乎不完全是一種運氣。

2002年第二季度,網易首次實現凈盈利,網易股票開始領漲納斯達克。2002年,網易成為納斯達克表現最優異的股票。2003年,網易股票繼續在中國概念股中保持領跑地位。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70.27美元的歷史高點,比年初股價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歷史低點攀升了108倍。丁磊成為第一個靠做互聯網做成富豪的國內創業者,丁磊成為首富,第一次讓中國富豪的財富數字可以被清晰而准確地度量。 「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總會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裡。」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機遇,但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一個人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除勤奮外,就是要積極進取和創新。從創業到現在,丁磊每天都在關心新的技術,密切跟蹤Internet新的發展,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其中有10個小時是在網上,他的郵箱有數十個,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電子郵件。

他認為,雖然每個人的天賦有差別,但作為一個年輕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標。尤其是年輕人,無論工作單位怎麼變動,重要的是要懷抱理想,而且決不放棄努力。

學生時代

丁磊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四五歲的時候,也很淘氣,但不是像別的孩子一樣整天在外面調皮搗蛋,而是喜歡呆在家裡擺弄他的小玩意:一些電子管件、半導體之類的東西——丁磊的父親是寧波一個科研機構的工程師,後來丁磊迷上無線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初一的時候,他組裝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機,在當時,那是一種最復雜的收音機,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調頻廣播,這項發明,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都說丁家出了個「神童」,長大以後一定是當科學家的料子。

1989年進入電子科技大學的丁磊,對成都的潮濕天氣十分不適應,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樂觀的性格。丁磊大學時代的輔導員張陳興老師講,丁磊總是一幅笑嘻嘻的面孔,他還是班裡的團支部書記,樂於助人。如果說丁磊能有後來的成就,應該歸功於他經常到圖書館翻閱外文科技尤其是計算機書籍,「他比別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動態,有關互聯網的信息也是從那裡得來的。」

丁磊不願談及其個人生活。但成名之後,他在公開場合曾表示,他不反對大學生談戀愛,只是不要荒廢學業。他使用荒廢而不是影響,可見他對談戀愛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是有足夠認識的。

然而,在大學真正佔用其大量時間的還是當時方興未艾的計算機技術和知識。他大學的馮老師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2年冬天,丁磊大四上學期,我搞了一個電磁場CI軟體的成果展示。丁磊和其他幾個同學下來主動找到我說,他們對此十分感興趣,如果交給他們做,一定能把這個軟體做得更好。那自信的模樣讓我感動。」

在課題組工作的日子,丁磊已經展示出了較強的能力,尤其是在計算機編程方面。「在當時能用計算機編程和做一些界面的設計,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

丁磊對計算機編程的興趣從這里展開,他的性格也在大學時代逐漸顯現出來。馮老師說,「丁磊給我的感覺就是他不是個被人安排的人。」這樣的性格被他大學時代的室友伍浩進一步演繹,他說:「他的成績只是中上,他不張揚,但他的闖勁給人印象深刻,他的愛好就是編程。」

1993年,在成都潮濕天氣中已經習慣吃辣的22歲的丁磊,帶著他對計算機編程的特殊愛好和特有的不服輸的脾氣,從被他稱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工業的高等學府走向社會。

丁磊說他當初選擇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小時候就有做電子工程師的夢想,另外就是學校招生簡章上說該校擁有數萬冊電子專業類藏書。如今懷揣著電子科技大學畢業文憑的丁磊被分配回自己的家鄉寧波,進入令人艷羨的寧波市電信局工作。

與丁磊同年分配進電信局的有16個人,幾乎都來自名牌高校,很多人對電信局旱澇保收的工作很滿意,認為房子、工資都不錯。但丁磊無法接受這樣的工作模式和評價人的標准,他在大學里已經體現出的不服人管的脾氣再次顯現出來。1995年從電信局辭職。「這是我第一次開除自己。但有沒有勇氣邁出這一步,將是人生成敗的一個分水嶺。」

「我選擇了廣州,因為當時廣州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雖然舉目無親,丁磊還是決定去闖。當時,外企靈活而且獎罰分明的制度,同時又沒有官僚習氣,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無疑都是極具吸引力的。這樣丁磊就去了一家有名的軟體外企。

但外企工作同樣沉悶,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對丁磊的創造性是一種壓制。1996年,丁磊與他人合作經營一家只有20幾名員工的小公司,這家公司的ISP業務受到電信部門的擠壓,「而且雙方在很多理念上也無法達成一致,我感到很灰心」,丁磊一年後迅速退出。

創業史

1997年5月,丁磊創辦網易公司,他佔有50%以上的股份,成為真正的老闆。據說,所有的創業基金都是丁磊當年寫軟體時積攢下來的,而到底是多少錢目前尚無披露。「當時並沒有老闆的概念,只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圖做事。」丁磊回顧說。

丁磊坦言自己當時只有26歲,沒有成熟的管理經驗,「當時認為只需管好2、3個人就行了,哪知企業管理需要如此多的時間、經驗和知識」;資金也是問題,好在當時經營INTERNET的公司很少,他大膽設想用163這樣的一個數字來注冊一個域名,因為這樣做不僅易記,而且不會像英文字母那樣容易混淆、難念,把撥號上網的號碼和公司名稱都結合在了一起。丁磊現在說起來還頗為自得:「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最簡單的地方卻是許多人所想不到的。」

後來網易兩年的發展的確了得,創造了很多個中國互聯網的第一,丁磊自豪地說,「這與決策者的眼光有關」。網易將總部移居北京,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個新起點。這個新的起點也為日後登陸納斯達克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並非靠風險投資起家的網易最後還是將目光瞄準了風光無限的納斯達克市場。

在網易上市前中國概念的中華網和新浪網初登美國股市時正值納斯達克狂炒網路之時,而2000年6月,當網易登陸納斯達克時,網路股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當時主要想通過公司上市,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美國東部時間2000年6月30日上午11時,網易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截至當日收盤時,網易股價跌至15.12美元,跌破了15.50美元的發行價。網易此次共發行了450萬份存托憑證,每份存托憑證合普通股100股。上市前,由於認購需求小於預期,該公司將發行數量由750萬份削減至當前規模。美林證券公司和德意志銀行是網易的主承銷商。

跌破發行價對於網站的經營者意味著很大的壓力。因為一般的投機者都是在上市後才會介入,而以發行價買進的都是戰略投資者,跌破發行價意味著這些機構的賬面損失,以後他們肯定會更密切地關注公司的經營狀況,從而給經營者帶來較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在網路經濟開始大幅回落的情況下變得日益沉重。

網易在納斯達克的局面日益糟糕,最後是一步步走向深淵。2002年7月,網易宣布因未能呈報年度報表而收到納斯達克計劃予以停牌的通知,同時網易在納斯達克交易的股票代碼也由NTES改稱NTESE。

2001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願望就是想把網易賣掉,但沒人敢買。到了9月,想賣也賣不掉了,網易因涉嫌財務欺詐,停牌長達4個月。

面對如此危急的局面,年輕的丁磊表現出與其年齡並不十分相稱的干練。丁磊表示,網易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納斯達克以20-F表格呈報年度報告。網易公司同時確認:對納斯達克以前宣布的由於公司未能在規定日期之前呈報年度報告而對網易公司股票進行停牌的決定,將審慎地進行抗辯。

丁磊的自信和努力終於得到回報,網易在停牌將近4個月後宣布,對於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對網易的美國存托股在納斯達克國家市場上停牌的決定,網易已經上訴成功。網易公司股票已於美國當地時間2003年1月2日上午恢復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的交易。網易股票在恢復交易後立即上升46.33%,並以每股0.95美元的價格收盤。

丁磊下定決心將網易的三大業務重點鎖定為在線廣告、無線互聯和在線娛樂。由此可見,網路游戲在丁磊的戰略規劃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自從2001年底推出《大話西遊》以來,網易已經從網路游戲領域的「小人物」變成該領域的巨頭之一。事實證明,盡管網路游戲市場競爭激烈,網易的投入還是獲得了很好的回報。

網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國簡訊「爆炸」的一年,而在遍布中國的網吧里,年輕人正尖叫著大把花錢。2002年8月後,這家公司變成暴利企業。隨後是網易股價連續暴漲,當年逃離網易的老員工現在動輒唉聲嘆氣。

「我對財富多少已經比較淡薄,對富豪榜排第幾更是麻木。」丁磊對於財富的說法很飄忽。也許是日漸成熟的緣故,在今年5月21日-9月15日,網易股價接近高點時,丁磊先後出售166萬股網易股票,收益近一億美元,雖然和他手持的網易股票的總量比,這只能算是小部分,英國《金融時報》戲稱,也許他需要一點零花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現金為王的觀念也許開始占據首富年輕的大腦,而另一方面熱衷網路股炒作的人們是否應該有更清醒的頭腦。

他的淡泊同樣讓他在納斯達克之行時盡管充滿驚濤駭浪,但並無多少經驗的丁磊都能從容應對。他說:「一會有人說我發達了,一會又有人說我栽了;評上首富贊不絕口,近日網易跳水,也有人說財富縮水」,「我對這一切一般是不聞不問。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股東的利益、企業的發展、員工的進步。」

熟悉丁磊的人認為他不是一個張揚的人,他的這一性格在大學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來,在後來的日子裡繼續保存下來。一個成熟的企業傢具有這樣的特質有的需要塑造,而丁磊則是性格使然。他甚至不是董事長,也不兼CEO,他就是占網易股份最多的董事,這樣的富豪在中國的百富榜上可能是惟一的。

丁磊的個人財富在與網易股價一起飆升,丁磊的紙面財富也躍上了50億人民幣的台階。他的創富速度在中國史無前例,網易剛滿6歲,而他自己也還不過32歲。

許多人都還記得,1999年初,當時的網易已經創立兩年有餘,正在向門戶網站邁進,與新浪、搜狐相比還是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小網站。那時丁磊奔走於京粵之間,為互聯網、為網易搖旗吶喊,儼然一個互聯網旗手。那時,《互聯網周刊》還收到了一篇題為《我和網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細心的附上了標准照和詳細的個人檔案,如今,想采訪丁磊絕對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時過境遷。丁磊已厭倦拿股價去計算財富,「我又不能一股腦兒把股票都賣掉,首富頭銜毫無意義」。

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某電視台的幾個記者去網易采訪,想找一間靠窗有陽光的辦公室架機位,網易的接待人員就推薦了丁磊的辦公室。扛著機器的攝像師說,好呀,順便可以參觀一下中國互聯網行業最豪華的辦公室了。但故事的結局使攝像師大跌眼鏡:那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三角形空間,和所有員工一樣的桌椅,一些唱片,一台普通的桌面音響。如此而已。

一位熟悉丁磊的人說,丁磊不善於理財。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時會向一起出去的人借錢,因為他根本沒有在身上裝錢的概念。自從福布斯和胡潤的兩張富豪榜都把丁磊評為「中國大陸首富」,丁磊恨不得所有人都忘記丁磊的存在。

從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國概念「明星」,網易的轉變讓人覺得像個神話。對此,丁磊說:「我已經32歲了,從意氣風發的時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階段。因此我的心情不會隨股價的漲跌而變化,特別是我個人不會因為財富的多少影響到我的未來生活、工作及思考問題的方式。」而對於有網站評選「金牌王老五」把他名列第三,他則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