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盛事件怎麼回事
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復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沖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了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SEC執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在起訴書中作出上述表示,稱高盛允許意在做空的委託人參與決定「投資組合中納入何種抵押債務債券產品」,推銷時卻聲稱這一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誤導投資者。
與此同時,遭到起訴的還有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托爾雷,SEC指控他對這起欺詐案負主要責任,因為這位高管設計了上述交易,負責營銷材料的准備工作,而且負責與投資者進行直接溝通。SEC相信,托爾雷清楚保爾森公司對外隱瞞的賣空部位,也知道該公司在資產選擇中扮演的角色。
不過,SEC起訴書中未指控保爾森公司負責人約翰·保爾森違規違法,後者被認為是金融危機中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由於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堅持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使其在2008年個人獲益37億美元,一時名聲大噪,但是SEC的起訴卻讓外界開始懷疑這位「空軍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隱情。
反響 華爾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針對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隨即做出了反擊。該行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涉嫌欺詐,稱SEC的指控「毫無根據」。聲明同時還強調,高盛自己在相關交易中就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多,而且其本來就「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雖然高盛方面堅決否認了相關指控,但是該股股價當天依然受到強烈沖擊,至收盤時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20億美元。同時,華爾街銀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曾與保爾森公司有過業務往來的德意志銀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銀行股跌幅也均超過5%。而受銀行股集體大幅走低影響,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一度跌破11000點,最後收於11018點,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詐的消息還對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沖擊,紐約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貨合約當天大跌2.4%,創兩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紐約主力黃金(1132.90,-4.00,-0.35%)期貨合約也下挫2%,收於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詐門」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場強烈反應,在於此前該行一直沒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調查一事。據美國媒體報道,高盛早在9個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關人士有關將對其起訴的警告,但是該投行沒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資者公布該信息。此外,高盛「欺詐門」事件還引發了華爾街地震,因為市場開始相信,SEC正在對金融危機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進行調查,因為有跡象表明它們在房市顯出下滑跡象時仍設計並銷售與房市有關的金融產品。「本委員會將繼續調查投行及其他機構在房地產市場開始顯露疲軟跡象時與房地產市場結構化復雜金融產品有關的運作方式。」SEC結構化新產品部門的主管肯尼斯·倫奇在起訴書中的表態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美國當地分析師認為,高盛「欺詐門」事件對高盛乃至華爾街的影響很大。雖然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高盛與SEC達成和解,並支付數億美元了事,但是這樣的事例或許會不止一起——因為自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早有聲音指責高盛對金融危機推波助瀾,但這些指責沒有過硬的依據,也從來沒有導致調查或起訴。而這就意味著,美國監管層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將更加嚴格,而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隨著對金融危機「秋後算賬」的繼續進行,將來或將有更多銀行面臨類似起訴。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六的表態也與這一市場預期吻合。奧巴馬在講話中督促美國國會通過更為嚴格的金融業監管措施,以免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危機。
「現在我們不採取行動,導致金融危機的系統就會帶著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繼續運行。」奧巴馬的語氣頗為強硬,「如果我們不試圖改變招致危機的原因,我們註定將重蹈覆轍。」
連累 巴菲特一夜間損失10億美元
高盛涉嫌欺詐還將引發投資者對於大型金融機構的信用產生懷疑,因為就在本月初高盛發表的年報中,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經撰寫了一封長達8頁的致股東信。在信中,他反復強調了高盛「客戶利益高於一切」的行事准則。很明顯,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標榜完全相反,這樣的矛盾將進一步動搖投資者對高盛的信心,促使他們懷疑高盛同時也在其他方面隱瞞事實。
除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詐還讓很多該行一直以來的支持者感到難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實際上,就在高盛欺詐門事件爆發不久前,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羅納德·奧爾森還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對高盛青睞有加,稱當年對高盛50億美元的投資非常有力地表明他們不僅相信高盛的實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產和美國銀行緊急接管美林以後,高盛集團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同意後者在未來四年內任何時候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認購高盛股票,並為這些認股權證支付10%的年息。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內,高盛股價在觸底反彈後節節走高,巴菲特當年的投資得到了巨大回報,這讓許多人開始對巴菲特當年的投資投以贊賞的目光。不過,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高盛卻因為涉嫌證券欺詐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價也瞬間大幅縮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盤價計算,巴菲特手中的認股權證價值大約為20.6億美元,一夜之間損失達到了9.5億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惱火的是,高盛「欺詐門」事件對其聲譽也構成了挑戰——是股神看走了眼還是高盛偽裝得實在太好?對於這一切,巴菲特將會在下月初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給出答案。
B. 國科微高盛估值國科微合理股價是多少明日國科微走勢
集成電路屬於全球信息產業的最基礎的產品,很多人稱它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涵蓋了電子設備、通訊、軍事等方面。而我們這些投資者要不要抓住這個機會呢?藉此機會,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個關於電子元件行業的上市公司—國科微!
開始研究國科微以前,我整理好的電子元件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開該鏈接即可知道:
寶藏資料:電子元件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國科微於2008年9月24日正式成立,已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於2017年7月12日正式掛牌上市了。公司是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
同時,國科微長期致力於存儲、智能機頂盒、視頻編碼、物聯網等領域大規模集成電路及解決方案開發。其經營范圍主要包括集成電路的設計、產品開發、生產及銷售、電子產品等等。
關於國科微的公司情況就不再過多贅述,我們來看下國科微公司的獨特之處都有哪些,我們能不能投資?
亮點一:核心技術優勢
國科微對重點市場一直進行著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目前在音視頻編解碼、影像和聲音信號處理、SoC晶元、高級安全加密等領域均形成了自主核心技術。同時,在該核心技術的基礎之上,公司形成了在廣播電視、智能監控、固態存儲以及物聯網四大領域較為完整的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化體系。
亮點二:產品優勢
國科微的各產品線在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基礎上,推出了在廣播電視、固態存儲、智能監控、物聯網等領域的系列自主可控、低功耗、高性價比的晶元產品。目前,固態存儲的晶元產品已經達到了國密和國測認證的公司產品標准。另一方面,公司的北斗/GPS晶元目前已開始逐步進入市場。
在產品優勢的影響下,有利於公司的業績穩定增長,為以後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亮點三:團隊及人才優勢
為了持續加大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人才的力度,國科微加強了員工崗前培訓和團隊建設,從而創辦了科學化的、規范化的、系統化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目前,公司的技術和研發人員人數已達到了公司總人數的65.94%。
因為技術研究人員很多並且培訓體系比較科學,公司在產品的技術創新上將有望實現持續的突破。
礙於文章字數受限,關於國科微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做了整理,就在這篇研報當中,趕緊點擊查看吧:【深度研報】國科微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我國的集成電路最近這幾年的產量穩步提升。並且,在下游需求維持高景氣度、產業政策大力支持以及產業資本投入持續增加等因素作用下,中國集成電路行業規模將保持一貫的高速增長。
綜上來看,國科微在行業的高速發展之下,迎來新的業績爆發點很有希望,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很值得期待。
但是,一般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那些想更准確地知道國科微未來行情的朋友,直接點擊鏈接,那麼專業的投資顧問就非常厲害了,會幫你診斷股票,看下國科微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國科微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C. 高盛股和比亞迪股的股票代碼是多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比亞迪代碼是 港 01211 , 股票價格是70元 比亞迪電子代碼 00285 股票價格是5,48 下面是 高盛的財務報表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NYQ:GS) Goldman Sachs Group Inc首頁 公司概況 參考資料 財務指標 財務數據 價格統計 公司簡介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oldman Sachs) is a bank holding company and global investment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 that provides services worldwide to corporation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and high-net-worth indivials. 所屬行業 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 每股收益(EPS) 7.981 USD 市盈率(PE) 20.489 52周最高價 172.45(2008-09-08) 52周最低價 47.41(2008-11-21) 員工人數 29182 總市值 831.169 億美元 收入 142.20 億美元 經營利潤 -150.96 億美元 稅前利潤 -150.96 億美元 凈利潤 -93.60 億美元 現在股票價格是145美元
D. 高盛股和比亞迪股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比亞迪代碼是 港 01211 , 股票價格是70元 比亞迪電子代碼 00285 股票價格是5,48 下面是 高盛的財務報表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NYQ:GS) Goldman Sachs Group Inc首頁 公司概況 參考資料 財務指標 財務數據 價格統計公司簡介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oldman Sachs) is a bank holding company and global investment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 that provides services worldwide to corporation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and high-net-worth indivials.所屬行業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每股收益(EPS)7.981 USD市盈率(PE)20.48952周最高價172.45(2008-09-08)52周最低價47.41(2008-11-21)員工人數29182總市值831.169 億美元收入142.20 億美元經營利潤-150.96 億美元稅前利潤-150.96 億美元凈利潤-93.60 億美元現在股票價格是145美元
E. 高盛持有的中國股票有哪些
摘要 1、目前,高盛集團持有工商銀行和吉寶房地產的股票。
F. 高盛的發展歷程
1869-1930
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戈德曼於1869年創立的。高盛公司成立於1869年,在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形成,但與商業銀行沒有區分。高盛公司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創業時只有一個辦公人員和一個兼職記賬員。創始人馬庫斯·戈德曼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庫斯的收入。1882年,他的女婿薩繆爾·薩克斯加入了公司。1885年,馬庫斯·戈德曼把他的兒子亨利和Ludwig Dreyfuss帶入了公司,並且把公司取名為高盛。公司成為了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的先鋒,並於1896年加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二十世紀初,股票包銷包括首次公開募股業務使高盛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公司1906年幫助Sear Roebuck公司發行了當時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高盛還成為了當時最喜歡招聘名牌商學院MBA學位學生的公司之一,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
後來高盛增加貸款、外匯兌換及新興的股票包銷業務,規模雖小,卻是已具雛形。而股票包銷業務使高盛變成了真正的投資銀行。
在1929年,高盛公司還是一個很保守的家族企業,當時公司領袖威迪奧·凱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單一的票據業務發展成一個全面的投資銀行。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股票業務,成立了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熱的推動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的速度,進入並迅速擴張類似今天互助基金的業務,股票發行量短期膨脹1億美元。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100多美元,最後漲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股市大崩盤,使得股價一落千丈,跌到一塊多錢,使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錯誤的代名詞,公司瀕臨倒閉。這之後,繼任者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 1930-1980
這之後,繼任者悉尼·溫伯格決定把注意力從股票交易轉移到投資銀行部門,正是文伯格的這一決定挽回了公司當時極差的聲譽。1956年,高盛是福特集團IPO最首要的咨詢公司。另外高盛還開展了為地方政府或城市發行地方債券的業務,並且最先開始發明了類似對沖基金使用的投資風險管理。
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復了元氣。1960年代,增加大宗股票交易更是帶來的新的增長。反惡意收購業務使高盛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1970年代,高盛抓住一個大商機,從而在投資銀行界異軍突起。當時資本市場上興起「惡意收購」,惡意收購的出現使投資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催發了新的行業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競價者參與競價、抬高收購價格或採取反托拉斯訴訟,用以狙擊惡意收購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惡意收購者的天使。
1976年,在高盛的高級合夥人古斯塔夫·雷曼·利維去世後,公司管理委員會決定由懷特·溫伯格(悉尼·溫伯格之子)和懷特黑特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產業的繼承者。剛開始,華爾街的人們都懷疑這種兩人共掌大權的領導結構會引發公司內部的混亂,很快他們發現他們錯了,因為兩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邁進了世界最頂尖級的投資銀行的行列。
溫伯格和懷特黑特早就認為公司管理混亂,表現為責權界定不清晰,缺乏紀律約束,支出費用巨大。比如多年來,每天下午4:30,都會有一輛高級轎車專門負責接送合夥人。新領導人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貼出了一條簡明的公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慣例——4:30由轎車接送——將不再繼續,即日生效。」 自此以後,合夥人的等級特權將不復存在,費用支出也受到監控,每天下午4:30也不再是一天工作的終結,而是下午工作的中段時間。盡管起步緩慢,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公司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兼並和收購業務的發展。以前,一家公司如果有意向收購另一家公司,它很可能會盡量吸引或說服對方同意,絕不會公開地強行兼並。但到了1970年代,一向文明規范的投資銀行業在突然間走到了盡頭,一些主要的美國公司和投資銀行拋棄了這個行業傳統。1974年7月投資銀行界信譽最好的摩根斯坦利首先參與了惡意收購活動。當時摩根斯坦利代表其加拿大客戶國際鎳鉻公司(INCO)參與了企圖惡意收購當時世界最大的電池製造商電儲電池公司(ESB)的行動。ESB在得知摩根斯坦利的敵對意圖後,打電話給當時掌管高盛公司兼並收購部的弗里曼德,請求幫忙。第二天上午9點,弗里曼德便坐在位於費城的ESB公司老闆的辦公室。
當他得知競購價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9美元)時,建議ESB 用「白武士」(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的競價者參與競價,以抬高收購價格)的辦法對付INCO,或進行反托拉斯訴訟,在高盛公司和白武士的協助下,INCO最終付出了41美元的高價,ESB 的股東們手中的股票則上漲了100%。從這件事開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與反收購斗爭中,首先是摩根斯坦利,然後是第一波士頓都充當了收購者的角色,而高盛公司則是反惡意收購的支柱。
INCO和ESB之間的斗爭給了高盛公司在這一方面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是好運來臨的良好徵兆。人們認為高盛公司是具備實力的,呈上升狀態的和小型、中型公司以及進入《財富》500強的大公司並肩戰斗的企業。因為突然之間,美國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對惡意並購恐懼到了極點,除了一些最大的公司,其他公司都覺得難以抵擋惡意並購,於是高盛成為了他們的合作夥伴。當然,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高盛經常要幾度登門拜訪,對方才願意接受高盛的服務。1976年7月,阿茲克石油公司受到了敵對性攻擊,但是他們對高盛的服務絲毫不感興趣,他們請來了律師,並初步控制了事態。弗里德曼建議重新考慮一下自已的決定,並告訴對方高盛的工作小組正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幾個小時以後就可以和他們進行私下協商。弗里德曼後來說:「我們火速趕到機場,直飛達拉斯,但對方仍然不願會見我們,於是我們就在他們公司附近住了下來,然後進去告訴對方一些他們沒有考慮透徹的事情,但是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不需要你們的服務』。我們說:『明天我們還會回來』。以後我們每天到附近的商店買一些東西,讓他們知道我們堅持留下來等待消息。」最後阿茲合克公司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感到了高盛公司的執著精神,同意高盛公司為其提供服務。
參與惡意並購使摩根斯坦利獲得了破紀錄的收入,但是高盛公司採取了與其截然不同的政策,拒絕為惡意收購者提供服務,相反,高盛會保護受害者。許多同行競爭對手認為高盛這一舉動是偽善行為,目的是引人注目以及籠絡人心,而高盛卻認為他們是公司對自己和客戶的長期利益負責。反惡意收購業務給高盛投資銀行部帶來的好處是難以估量的。在 1966年並購部門的業務收入是60萬美元,到了1980年並購部門的收入已升至大約9000萬美元。1989年,並購部門的年收入是3.5億美元,僅僅8年之後,這一指標再度上升至10億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1981年,高盛公司收購J·阿朗公司,進入外匯交易、咖啡交易、貴金屬交易的新領域,標志著高盛多元化開始,超越傳統的投資銀行代理、顧問范圍,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億美元的總利潤中,阿朗公司貢獻了30%。
1990年代,高盛高層意識到只靠做代理人和咨詢顧問,公司不會持久繁榮。於是他們又開設資本投資業務,成立GS資本合作投資基金,依靠股權包銷、債券包銷或公司自身基金,進行5年至7年的長期投資,然後出售獲利。高盛在1994年投資13.5億美元換取一家從事服裝業的拉夫·勞倫公司28%的股份,並自派總裁。三年後,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現到4.87億美元。其餘股份升值到53億多美元。短短三年內,高盛的資本投資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業務投資銀行部只翻了兩番。
投資銀行業與其他產業一樣,一項業務創新並敢冒風險,能使一家公司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首推垃圾債券使德雷塞爾公司迅速發跡,而抵押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大量家庭貸款的打包及轉信業務的出現,使羅門兄弟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盛公司嘗到推陳出新的甜頭後,把「先起一步」與「率先模仿」作為自己的重要發展戰略。高盛的公開發行風波
華爾街最後一家大型合夥人公司股票公開發行的擱淺,給我們一次難得的機會去洞悉盈利頗豐又十分神秘的高盛世界。 1998
一、公開發行的夭折使高盛元氣大傷。
1998年10月19日的下午,高盛189位合夥人聚首在公司紐約總部舉行神聖的儀式——兩年一度的華爾街最高成就:高盛合夥人授勛典禮。今年的聚會也許是高盛129年歷史中最奇特的,這是因為:該年的聚會本不該舉行。兩個月前,已不會再有人能成為高盛合夥人——因為高盛本打算近期公開發行,這意味著有50至60位本來即將任命的合夥人,相反卻僅成為另一家新公司的薪祿不菲的雇員。
但是6月份由合夥人表決同意的高盛首次公開發行,於9月末擱淺,並正式「撤回」。此項首次公開發行,本應成為牛蹄聲聲90年代的里程碑,卻不幸淪為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的犧牲品。高盛推遲發行是由於一旦股市下跌(華爾街大型證券公司的股價下跌更大),股價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若如以往所料,高盛股價在4倍帳面值左右,那麼公開發行會將高盛定價為280億美元。9月之後,高盛股票僅較帳面值有少許溢價,將公司估價為70億美元,遠遠達不到將公司財富分配給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及其他員工的公開發行的目的。
據公司的行政總裁柯賽和保羅森說,推遲首次公開發行是實用主義的決定。柯賽說:「適當的時候我們會重新考慮公開發行,但我們只能往前走。」但據高盛的合夥人、員工、客戶及華爾街人士透露,高盛就公開發行而進行的大辯論及發行的夭折,對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它使高盛的資本結構及業務組合曝光並公諸於眾。它挑起了公司一般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的矛盾,並證實了華爾街上盛傳的謠言——高盛投資銀行家與交易員的競爭關系及兩位行政總裁柯賽和保羅森之間的不和。
二、公開發行的最初目的。
高盛公開發行的正式原因之一是「使資本結構與公司使命相契合」。但不可否認,許多合夥人,尤其年輕人,與其說是關心高盛的未來,不如說更關心自己資本帳戶上儲蓄的驚人數目。資本的問題依然存在。實際上,高盛的股本基礎比摩根士丹利及美林都小(1998年中期為66億,摩根士丹利為138億,美林為117億)。但行政總裁柯賽和前行政總裁懷特德都說較少的資本只會使公司能更好地決策,競爭對手也認為高盛並沒有由於資本缺乏而受到限制。DLJ證券公司的行政總裁萊比說:「我希望能找到由於資本不足而使高盛不利的業務。」
實際上,問題不在於高盛資本的數額,而在於資本結構和資本的穩定性。當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他們可以抽回資本;若大批的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可撤回大量資本。這就是為什麼1994年是公司十分可怕的惡夢的原因。當時債券市場的波動損毀了高盛的盈利,合夥人紛紛逃之夭夭。(公開發行的主要倡導者柯賽,於1994年成為行政總裁,並不是巧合)。對於這方面的限制更為嚴厲:當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時,他們僅僅能撤走一部分資本,其餘的可在至少5年後撤回。但資本還是可以逃離。
另一問題是高盛資本的成本。有兩家外部機構,日本的住友銀行和夏威夷的畢舍普地產公司,在高盛投資了相當大的數目——1998年中期為 15億美元,占總資本的23%。由於高盛稅前利潤的一大部分為這些外部股東佔有,因此很難從留存收益中擴大資本,尤其是當股市不好時。以帳面值幾倍的價格公開發行籌集的股本本應使高盛能以更低成本建立股本基礎。」
三、公開發行所暴露出的高盛的弱點:
1、業務組合過分依賴交易運作,導致盈利不穩定。
甚至連高盛為准備公開發行而進行的最小限度的財務披露,也能揭示出高盛的業務組合並不理想。有一些報表甚至顯示出高盛比任何人想像的更加脆弱。在華爾街最能贏利的收購兼並業務方面,高盛一直比主要的對手盈利強。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高盛做的項目金額幾乎相同,但高盛比美林的盈利多50%,比摩根多30%。但令人擔心的是高盛的收入組合比對手更不穩定,因為它更依賴交易運作。1998年前兩季度中,高盛43%的收入來自交易,美林為23%,摩根士丹利為28%。年中,高盛的總資產是公司股權的36倍,比對手負債率高。如果將高盛比作一家鋼廠的話,若以100%的生產能力計,可賺大筆錢;若以 60%的生產能力計,就會虧大筆錢。這些事實使華爾街人士將高盛比作對沖基金。因此,一些人認為高盛可能不得不將其公開發行定價為較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低,其股票可能持續以折扣價格交易。
高盛對交易的依賴性在1994年已成為問題,在今天仍為問題。雖然高盛最初的招股書不遺餘力地指出公司的風險管理自1994年以來改進了許多,但也不可能改進到足以抵抗前幾個月波及全球市場的動盪的地步。顯然很少投資銀行能為這樣的慘淡市況作好准備。高盛和華爾街的其他投資銀行一樣,在最近的業績數據報告中,體現出不利市況的影響。直至今年夏天,高盛的業績還非常顯著。凈收入從1995年的45億美元升至去年的74億美元。稅前利潤(由於高盛是合夥人制,稅項由合夥人支付)從14億增至30億。前兩季度,收入增長50%,公司的盈利很快超過40億美元。但每況愈下。在截至8月28日的季度里,稅前盈利從前一季度降低27%。9月份更差,有傳說公司可能損失高達9億美元。毫無疑問,公司對於交易的依賴是高盛的利潤象單擺一樣波動的主要原因。
當然,高盛的管理層根本不必擔心,因為高盛仍是私有的,它有辦法淡化虧損程度。一些有限合夥人認為這是堅持私有制的主要原因。而公開發行則需要高盛放棄擁有的多報或少報盈利的靈活性。
2、資產管理業務的不足。
高盛業務組合中的另一弱點是其提供抵擋市場波動緩沖的資產管理業務。雖然資產管理增長很快,但卻並不象其他對手那樣盈利。1997年末,高盛是美林管理資產的1/3。高盛4.58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收入比摩根4億的資產管理凈收入高不了多少。
資產管理可能不象聲勢浩大的成千上萬億金額的投資銀行交易那麼驚心動魄和有利可圖,但它能產生理論上比交易利潤更穩定的以費用為基礎的收入。高盛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為贏得業務而收費低廉,由於定位不明和人員流動而出師不利。1995年末,高盛只有52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其中40%來自低費用的貨幣市場基金。
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關於資產管理是「醜陋的義子」的看法正在改變。在過去的兩年半中,資產增長了3倍多,高達1650億美元,其中只有 20%是貨幣市場基金。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態度已改變。高盛的資產管理公司如今雇有1000名員工,而幾年前僅有250人,高盛不僅向聘用的外來人才許諾他們會成為合夥人(在高盛很少有),而且高盛內部其他部門的明星也轉至資產管理公司。美國金融研究公司說「高盛是呼之欲出的巨人」。但外部仍然批評高盛在營銷方面遠勝於投資方面,高盛要成為巨人還長路漫漫。沒有公開交易的股票作為貨幣用來收購,通往巨人之路更加崎嶇。
3、公司內部矛盾公諸於眾。
公開發行的舉措加劇並揭露了公司內部的分歧,並將高盛的業務前所未有地公諸於媒體。矛盾之一是公司一般合夥人---是真正的有控制權的所有者 ---及有限合夥人之間的矛盾。雖然高盛管理層喜歡用「一邊倒」來形容高盛人對公開發行的支持,但這種說法可能有些過頭。這一舉動使高盛的一些當今合夥人和108位有限合夥人憤憤不平或持有異見。
有限合夥人中的異見最甚,這是出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對於合夥制的信念及對交易條件的不滿。最初,他們本將接受超過其股權帳面值25%的溢價,但一般合夥人期望得到將近300%的溢價。發行重組就如何處理有限合夥人的資本這一問題給予他們幾種選擇,其中之一是他們將得到股票股權的55%的溢價。若公開發行達到300%溢價,一般合夥人將得到絕大部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導致發行擱淺的是當市場下跌,300%的溢價下降,乃至有限合夥人與一般合夥人的所得基本相同——甚至更多。
即使早在發行依然繼續進行時,已有關於高盛兩位行政總裁保羅森和柯賽的傳言。1997年末的營運總監保羅森,本已否決公開發行但卻最終同意,條件是要坐上行政總裁的交椅。甚至傳言公開發行的支持者柯賽,由於公開發行擱淺而受到攻擊。
高盛嘗試的公開發行使「公平」這一詞和公司中層員工的薪酬成為焦點問題。高盛並不一定給中流砥柱的初級行政官支付高額薪酬,雖然這些人埋頭苦幹,並為能加入合夥人以及可能有8位數收入的機會所吸引。憑借公開發行,高盛著重保證將薪酬向中下層員工傾斜。但公開發行的擱淺,令高盛高級合夥人必須馬上重整合夥人制度。這可以解釋為何高盛今年比1996年多吸收十幾位合夥人。即便如此,更多的成千上萬中層員工可能希望高盛能完成公開發行 ,並問自己高盛是否依然是唯一的理想工作。摩根的一位高級官員說摩根比以前接到更多的高盛員工尋找工作的電話。
高盛一貫是其他人樂於憎恨的公司,這多半是由於高盛如此出色。那麼為何該公司與其他華爾街公司不同呢?高盛出眾之處多半在於華爾街上廣為流傳卻少有公司真正擁有的一種概念:即公司文化。自新聘員工步入曼哈頓下區布羅德大街 85號那一刻起,高盛的優越及其對手的平庸即給人以刻骨銘心的印象。高盛警誡新員工永不能讓公司蒙辱或出媒體中。他們一天工作14或16甚至18小時,明顯是為了獲得加入合夥人這誘人的獨一無二的獎賞而奮斗。
首要問題依然存在。第一:高盛沒有進行公開發行,是否錯過了黃金機會,抑或倖免於難?也許答案是後者。若去年春天它出售股票,其股價會大大低於發行價——這對於華爾街的頭號公司來說是恥辱的開端。其實,許多合夥人認為公司躲過了子彈。另一問題:高盛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上市?公司高層依然堅持發行上市的路線。但許多其他人,包括長期的華爾街人士以及和以前的合夥人,都認為不可能。不僅有一大群新的合夥人----星期一會議後有 25%的新合夥人——需要被說服,但公開發行擱淺後,那些上次投「贊成」票的人會重新考慮。華爾街極度投機的最近一輪之後,可能需要新的一批投資者再次相信這些股票會賣成4倍帳面值。 2008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08年9月21日晚間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轉型,意味著「長久以來世人熟知的華爾街的終結」。
2008年09月2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計劃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資50億美元。
G. 綠地控股高盛估值綠地控股合理股價是多少明日綠地控股走勢
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很不穩定,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很不穩定,於此背景下還是有不少房地產公司申請上市。對准備購買房地產股票的朋友而言,在如此多的上市房地產公司中,要怎麼做才能挑選出好的房地產股呢?今天學姐就帶大家走進國內房地產行業中十強之一的公司--綠地控股!在開始分析綠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綠地控股是一家規模較大的地產企業集團,創立於1992年,該公司的總部位於上海,公司在A股整體上市,並控股了香港上市公司。目前為止已經成立了29年了,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消費、金融、健康、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發展業務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個國家,連續十年入圍《財富》全球企業500強。分析完了綠地控股的公司一些基本情況,下面咱們就來研究一下綠地控股公司有什麼做得好的地方吧,有必要投資嗎?
亮點一:公司參股銀行
公司以前給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投入資金2億元,擁有該銀行總股本4%股權。向錦州銀行投資3.75億元,持有該銀行總股本3.84%股權。綠地控股向銀行參股之後,針對於公司來說,十分有利於提升自己造血功能。銀行作為高收益的行業之一,參股銀行可以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其次來說,能夠"就地取材",增添融資渠道 ,能幫助公司盡快拿地擴張。
亮點二: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有望進一步增長
第一,公司預收賬款連續4年的增長率均為正,2021年錄得預收賬款4337.4億元,環比增長2.9%,受益於項目的有序竣工,營業收入規模持續擴大,
第二,公司多元化產業發展迅速,大基建也大大增長了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公司的金融、消費綜合產業不斷進行改革,不斷促進公司發展。
亮點三:大消費業務不斷突破,貿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消費領域不斷取得新成就,"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經覆蓋在西安、天津、哈爾濱、濟南、海口、貴陽、成都、昆明等10餘個城市,並實現了45億元營收。其實這公司國際貿易業務就佔用了27億元人民幣,貿易金額不斷創新高。
篇幅不能太長,還有很多綠地控股股票的相關內容,包括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戳這里了解一下吧:【深度研報】綠地控股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縱使國家有"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引導,但是房地產能進一步調控的空間局限性非常大,現下房地產行業的形勢沒有太大變化,依舊以穩為主。同時,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意味著國家將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從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來看,必定會對其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整體來看,長遠來看綠地控股公司的業績將持續增長,還是很棒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綠地控股股票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綠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綠地控股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H. 日發精機高盛估值日發精機合理股價是多少明日日發精機走勢
機械行業作為國家的基礎產業主力軍,在國民經濟中算是中流砥柱,最近該行業常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其發展規模也飛速擴增。}作為投資者我們該如何參與其中呢?借這個機會,下面的時間就讓我和大家仔細聊聊關於機械行業的上市公司--日發精機!
在開始分析日發精機之前,我整理好的機械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機械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日發精機成立於2000年12月28日,並於2010年12月10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是浙江省機械行業的骨幹企業和原國家機械部數控機床重要製造基地、國家級CIMS工程示範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同時公司還是國內一家能夠同時生產立式數控車床、卧式數控車床、龍門加工中心和落地式鏜銑床等的企業。目前已進入了全國普及型數控機床前五強,被中國機床工業協會評為"中國機床行業數控機床產值十佳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十佳企業"。
簡單介紹了日發精機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日發精機公司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細分行業競爭優勢突出
日發精機鑽研於生產數控機床,產品可達到100%的數控化率,位居業內榜首,均為市場中高端的普及型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其外,公司產品在輪轂、曲軸、壓縮機等生產行業中擁有的市場佔有率比較好,其中數控輪轂車床的市場佔比在我國該領域中位居榜首。
亮點二:市場和客戶優勢
絕大多數日發精機的產品為汽車、航空航天、工程機械等行業的產品製造提供服務,現已有大約3000多台高檔數控機床在全國各行業持續運行,還銷售到了印度、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
公司主要客戶十分多,裡麵包含中國二重徐重、一汽、二汽第800所等各行業內知名企業,以及軸承行業有影響力的Schaeffler(FAG)、浙江萬向特種軸承等生產商。
亮點三:地理位置優勢
日發精機地處華東的浙江紹興,我國經濟最為活躍、生產力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包括了該地區。公司不斷利用貼近市場的優勢,建立起良好的市場形象和品牌,不斷提高市場份額。早就在在2007年至2009年之間,公司產品銷售量按銷售區域統計,華東地區銷量比例占公司銷售總量的52.84%。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日發精機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日發精機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最近幾年,國家把機械產業的發展看得很重,隨著機械行業的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其主要產品銷量同步增長。同時,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內很多的重大項目都開始啟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慢慢構建起來了,有利於機械行業的平穩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機械行業的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增,日發精機在多個細分領域都保有優勢,將有望成為促使業績快速增長的主力軍,該公司擁有非常可觀的前景。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日發精機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日發精機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日發精機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I. 美國高盛集團的股票價格為什麼這么高
試試這個最簡單而直接的答案:投資者認為它有這個價值。
J. 巴菲特2008年投資高盛銀行優先股的案例極具參照意義
假定優先股1元1股,固定股息率10%,即0.1元
等價於1元的優先股,股息EPS0.1元
P/E=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