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肥志邦櫥櫃和集友紙業哪個廠好求告知,沒學歷沒技術想找個工作
在選擇這兩個工廠的時候,你需要考慮這兩個工廠能夠提供給你的職位是什麼,有沒有發展空間,然後考慮工資福利待遇。
㈡ 問下:現在國家對利用秸稈生產生物燃氣系新能源方面有哪些財政、資金、政策扶持高手來!!急急急!
每個省和每個省不同,剛幫你響朋友要了一個江蘇省的文件,看看可不可以,實在不行,你去政府網站查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
蘇政辦發〔2009〕133號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農作物秸稈
綜合利用規劃(2010-2015年)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委員會制訂的《江蘇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10-201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望認真組織實施。為切實做好規劃實施工作,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農作物秸稈(以下簡稱秸稈)綜合利用,是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秸稈利用水平、增強耕地地力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分解落實任務,強化檢查考核,確保取得實效。發展改革、農業、農機、科技、環保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協作,共同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二、多渠道利用秸稈。各地要根據規劃要求,緊密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特點、秸稈資源狀況等,統籌規劃,多策並舉,大力推進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積極發展秸稈能源化、原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多形式利用,不斷拓展秸稈利用渠道,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三、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扶持力度。各級財政部門要將秸稈綜合利用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對秸稈還田、秸稈能源化、秸稈飼料化、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等給予扶持。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對利用秸稈發電、加工板材等綜合利用的企業,稅務等有關部門要根據秸稈實際利用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稅收、電價補貼等優惠政策。
四、強化宣傳教育和執法檢查。要大力宣傳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決定》,提高全社會綜合利用秸稈的自覺性。要根據規定,抓緊劃定並向社會公布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區域。在夏秋收種的關鍵時段,各級政府要組織環保、農業等部門加強巡查,依法監管,及時制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違規行為。要採取衛星遙感、實地考察、綜合分析等方式,加強檢查考核,確保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穩步推進、取得實效。
二○○九年十二月二日
江蘇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規劃
(2010—2015年)
江蘇既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隨著我省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連年豐產,秸稈產生量越來越大,目前全省秸稈年產量達4000萬噸左右。為切實加大秸稈轉化力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我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特別是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下發後,我省進一步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省政府常務會議作了專題研究。2009年5月20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秸稈綜合利用地方性法規。5月21日,省政府召開全省秸稈綜合利用推進工作會議,對貫徹《決定》、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辦發〔2008〕105號文件和《決定》規定,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公共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和棄置問題,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於印發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指導意見的通知》(發改環資〔2009〕378號)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秸稈資源潛力與綜合利用現狀
我省地處東部沿海地區,耕地面積7100萬畝。長江、淮河貫穿江蘇南北,境內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四季分明,平原廣闊,土壤類型以潮土、水稻土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全省分太湖、沿江、丘陵、里下河、沿海和徐淮六大農區,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為主,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區。
(一)全省秸稈資源潛力。江蘇秸稈資源總量較大、品種多樣,但主要類型以稻麥黃色秸稈為主,可利用潛力巨大。
1.資源總量。近年來,全省年產秸稈量基本穩定在4000萬噸左右,資源量位居全國第四。2008年,全省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1369萬畝,秸稈資源總量4011萬噸,利用量2366萬噸,綜合利用率59%,尚有1645萬噸未合理利用。
2.全省秸稈以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秸稈為主,占秸稈資源總量的80%以上。其中,水稻秸稈1836.83萬噸,占總量的45.8%;小麥秸稈1015.62萬噸,佔25.3%;油菜秸稈299.1萬噸,佔7.5%;玉米秸稈198.14萬噸,佔4.9%。
3.全省秸稈資源量總體呈由南向北逐步遞增,蘇南、蘇中、蘇北地區分別佔全省總量的15.1%、27.2%和57.7%。
4.全省農作物收獲峰段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小麥、油菜等收獲期由南向北從5月下旬開始歷時一個月,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收獲期由北向南從9月下旬開始歷時一個半月。夏季主要農作物(小麥、油菜)秸稈量1314.72萬噸,佔全省總量的32.8%;秋季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秸稈量2235.62萬噸,佔全省總量的55.7%。
5.近年來全省秸稈產量持平略增、總體穩定。從變化趨勢看,一方面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高效設施農業投入力度加大,大田農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減少,秸稈總量將呈略減態勢;另一方面農業科技進步將使單位面積農作物產量增加,秸稈量隨之增加。綜合考慮增減兩方面因素,預計今後一段時期,全省秸稈量將在3900—4100萬噸之間小幅波動。
(二)秸稈綜合利用現狀。我省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從政策引導、技術推廣、宣傳教育、執法監管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手抓秸稈禁燒,一手抓多形式利用,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地方性法規,從執法監管、目標任務、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規定和要求。二是形成了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加強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明確市、縣人民政府是責任主體,把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發展改革、環保、農業、農機等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初步建立,省市縣鄉村秸稈禁燒監管網路逐步完善。三是試點示範、以點帶面的工作成效已經顯現,為在面上推開、實現整體突破創造了較好條件。四是上下聯動、多策並舉的政策體系逐步形成,財政投入逐步加大,市場化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綜合利用領域不斷拓寬,已初步形成了多領域、多形式秸稈綜合利用格局。
2008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量2366萬噸,綜合利用率59%,其中秸稈肥料化佔23%、能源化佔20%、工業原料化佔8%、飼料化佔5%、基料化佔3%。
1.秸稈肥料化利用。包括秸稈直接還田和加工商品有機肥。秸稈直接還田主要包括機械化還田、覆蓋還田、快速腐熟還田、稻麥雙套還田、堆漚還田等。2008年,全省秸稈肥料化利用量920萬噸,約占秸稈資源總量的23%,其中秸稈直接還田利用率22.5%,商品有機肥利用率0.5%。蘇南、蘇中、蘇北肥料化利用率分別為31.1%、22%、21.2%。
秸稈直接還田是當前我省秸稈肥料化利用最主要的途徑,也是最現實、最易於推廣操作的秸稈利用方式,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蘇南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高,投入力度大,機械更新較快,機械化還田率較高,接近50%;蘇中、蘇北地區機械更新速度較慢,機械化還田率僅為20%。近年來,先後組織實施10個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縣、5個試點縣和30個秸稈機械化還田示範鄉鎮建設,啟動秸稈還田財政補貼試點工程,要求示範縣稻麥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面積達到50%以上,為在全省全面推行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奠定了良好基礎。
快速腐熟還田、覆蓋還田、稻麥雙套還田、堆漚還田等非機械化還田利用方式近幾年來也呈上升趨勢。秸稈有機肥加快發展,對改善土壤性質、提高肥力具有良好效果。全省現有28家秸稈有機肥定點生產企業,生產商品有機肥約50萬噸。
2.秸稈能源化利用。包括農村直接生活燃料、秸稈發電、沼氣、氣化、固化成型和炭化。隨著近年來秸稈發電步伐的加快,秸稈能源化利用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2008年,全省秸稈能源化利用近800萬噸,占秸稈資源總量的20%,其中農村直接生活燃料利用佔16.5%,發電、沼氣、氣化、固化成型和炭化利用等佔3.5%。各種利用方式中,秸稈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在下降,蘇南地區下降較快,蘇中、蘇北地區雖呈下降趨勢,但仍約佔18%左右;秸稈發電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趨勢,秸稈沼氣和秸稈氣化加快推廣,秸稈固化和炭化已步入實用階段。
秸稈發電。據測算,每2噸秸稈的熱值相當於1噸標准煤的熱值,其平均含硫量僅0.38%,遠低於煤1%的含硫量,且秸稈焚燒後的灰燼含有豐富的鉀、鎂、磷和鈣等成分,可用作高效肥料。秸稈發電分直燃發電、混燃發電和氣化後發電三種方式,我省以直燃方式為主。直燃發電是通過在高溫高壓鍋爐中直接燃燒經過預加工的秸稈產生熱能,再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目前,用於直燃發電的秸稈主要有兩類:第一類為黃色秸稈,主要是玉米、小麥、稻草等秸稈,具有體積大、重量輕、密度小等特點,為保證單位時間內的上料量,需將秸稈按一定的規格打捆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第二類為灰色秸稈,主要是棉花秸稈、樹枝、木材下腳料等密度較大的木本類植物,需破碎加工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兩類秸稈的化學和物理特性有所不同,收集、貯運、處理難度和燃燒特性差異明顯,用黃色秸稈作原料發電比灰色秸稈技術難度大、成本高,而我省秸稈發電又以黃色秸稈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秸稈發電企業的秸稈資源利用量。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核准28家秸稈發電企業,有7家企業已並網發電。
秸稈沼氣。我省農村沼氣起步早、發展快,是提供農村清潔能源的有效途徑。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50.9萬個。隨著技術的逐步完善和推廣應用,秸稈沼氣發展步伐加快,全省已有1萬多戶使用秸稈沼氣,利用量1萬噸左右,不僅為農村沼氣拓展了發展空間,而且為秸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隨著農村居民集中點建設步伐加快,秸稈沼氣集中供氣正在逐步推廣,目前金壇等地已開展試點工作。
秸稈氣化。秸稈通過熱解氣化將低值的秸稈資源轉化為高值的燃氣,提高了農村生活用能質量和效率,方便了農民群眾生活。近年來,我省部分地區開始推行秸稈氣化集中供氣試點工作,以村為單位實行集中供氣。每個供氣300戶的秸稈氣化站(必要基礎設施、1台機組、500立方米儲氣櫃、300戶管道及灶具配件、2名維護人員)總投資在120—150萬元,正常運行年消耗秸稈量為280噸,每公斤秸稈可產氣2立方米,每個農戶每天需用氣5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秸稈氣化站72處,年利用秸稈量約2萬噸。已建成的秸稈氣化站主要分布在南京、徐州、連雲港等地,佔全省的50%以上。
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和炭化。秸稈固化成型是在機械設備的壓力作用下,將秸稈壓縮為成型燃料,可以替代木柴、原煤、燃氣等燃料,廣泛用於取暖、生活爐灶、鍋爐、生物質發電廠等,是高效利用秸稈資源的有效途徑。目前,我省秸稈固化成型燃料規模還不大,但發展前景廣闊,江寧、丹陽、泗陽等地已開始試生產,蘇州已開發出水稻秸稈壓塊成型技術。高郵市積極推進秸稈固化成型,市財政投入1000萬元,在20個鄉鎮各建立一個秸稈固化加工廠,建成100個收貯點,進行企業化運作。
秸稈固化成型後再經炭化,單位熱值提高,取用方便,在國外已廣泛應用於家用取暖爐、供暖鍋爐、工業鍋爐及秸稈發電等方面,目前在我省尚處於起步階段,泰興、溧水、溧陽等地秸稈炭化開始試點,已生產出燃料塊、蜂窩碳、碳粉、機制木炭等。
3.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秸稈作為工業原料,目前主要應用於板材加工、造紙、建材、編織、化工等領域,全省年利用量已達320萬噸,占秸稈資源總量的8%左右。蘇南、蘇中、蘇北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率分別為4.8%、5.6%、9.2%。
秸稈板材、造紙、編織等行業發展較快,已初步形成產業化規模,形成了一批規模化企業。蘇北地區秸稈資源豐富,工業原料化利用規模較大,走在全省前列,特別是秸稈制板產量已佔全國的1/5。灌南縣大盛板業有限公司引進英國核心技術,用麥秸稈生產「均質板」裝潢材料,新型、環保,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秸稈造紙主要以江蘇新大紙業為主,年秸稈用量已近20萬噸,並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發展勢頭較好,其規劃的擴能增產項目投產後年秸稈用量預計將達80萬噸。秸稈編織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已形成一批秸稈編織專業村、專業鎮,贛榆縣草簾編織年利用秸稈量突破100萬噸,銷售收入3億元,產品遠銷山東、河北、東北等20多個地區,還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張家港市一家企業以稻草為原料生產榻榻米出口,年利用秸稈超過5萬噸。其他地區在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涌現出一批秸稈用量較大的特色企業,部分地區還利用秸稈製作工藝品、花盆等。
秸稈新型建材、秸稈化工等新領域開始起步並加快發展,為秸稈深度利用拓展了新空間。利用秸稈生產秸稈牆體材料、秸稈彩瓦、秸稈防火板、秸稈裝飾材料等新型建材勢頭較好,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秸稈化工實現突破,世界上最大的酶發酵基地落戶蘇州太倉,利用國際先進的酶技術生產第二代燃料乙醇,2010年將投入規模化生產。另外,利用秸稈還可提取焦油、木醋酸、木糖醇等物質,徐州市蘇能秸稈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已開始生產。
4.秸稈飼料化利用。主要指通過氨化、青貯、微貯、揉搓絲化等處理技術,增加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提高秸稈轉化率,秸稈飼料化已成為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的重要途徑。2008年,全省飼料化利用秸稈量210萬噸,約占秸稈資源總量的5%左右。蘇南、蘇中、蘇北地區飼料化利用率分別為5.5%、4.7%、5.2%。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養殖業發展和飼料出口帶動,日本、韓國每年從我國進口飼料高達2000多萬噸,推動了秸稈飼料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我省秸稈飼料產業也呈加快發展勢頭,龍頭企業示範作用明顯,張家港市格瑞恩飼料公司已研製出秸稈高能飼料,並成為我省奶牛養殖主要飼草飼料來源;灌南、贛榆等地大力推廣秸稈氨化養畜技術;泰興市利用秸稈調制技術,有效解決了山羊冬季飼草問題;東台市利用青貯、微貯和氨化處理秸稈量約佔全市秸稈資源總量的12%。
5.秸稈基料化利用。包括食用菌基料和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目前主要以食用菌基料為主。秸稈作為良好的食用菌基料,搭配必要的培養基生產食用菌,原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生產食用菌後的基料富含營養,既能加工成飼料實現過腹還田,也可作為優質有機肥直接還田,是延長農業產業鏈和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省食用菌生產發展很快,部分地區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利用格局。除用作食用菌基料外,秸稈還用作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雖處於起步階段,秸稈利用量不大,但呈加快發展趨勢。2008年,全省秸稈食用菌基料利用量110多萬噸,約占秸稈資源總量的3%。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秸稈基料化利用率分別為4%、1.8%、3%。高淳、金壇、沭陽、豐縣等地採用「龍頭企業+基地」、「公司+農戶」等產業化模式,帶動秸稈基料化的快速發展,在當地秸稈綜合利用中佔有重要地位。高淳縣是全國知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年利用秸稈量超過10萬噸,約佔全縣秸稈總量的40%。
(三)存在問題。總體上看,我省秸稈綜合利用步伐雖然較快,但仍以傳統利用方式為主,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步伐還不快,產業鏈較短,利用結構與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比較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綜合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升,秸稈露天焚燒和棄置現象短期內難以完全禁止。
1.農民積極性問題。秸稈綜合利用事關千家萬戶,農民是利益主體,從利益引導、政策激勵、技術支撐等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解決秸稈綜合利用問題的關鍵。
2.關鍵技術問題。現有秸稈綜合利用方式中還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嚴重製約利用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一些秸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尚未突破或不成熟。例如,秸稈還田相關配套技術與配套機具的研發力度仍然不足,缺乏適應小地塊、便於操作的還田、打捆機具;秸稈發電直燃鍋爐腐蝕、結焦問題嚴重;秸稈氣化供氣管網焦油清除難、系統負荷率低;秸稈固化與炭化生產設備配套率低、耗能高;秸稈飼料轉化率、消化率不高。另一方面,新技術應用規模較小,適宜農戶分散經營的小型化、實用化技術缺乏,技術集成組合不夠。
3.收集貯運體系問題。秸稈收集貯運體系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秸稈量大、分散、體積蓬鬆、密度較低、收獲季節性強,收割、撿拾、打捆等配套設施缺乏,造成秸稈的收集、貯運難度大、成本高,加上服務體系不健全,秸稈收集貯運問題已成為制約秸稈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4.產業化帶動問題。秸稈規模化利用有賴於產業化發展的拉動。目前,社會資本投資秸稈開發利用的積極性不高,秸稈利用的龍頭型、骨幹型企業不多,年利用量超過20萬噸的規模化企業僅有江蘇新大紙業一家,除秸稈發電廠以外,大多數規模企業年實際利用秸稈量僅為2萬噸左右,投入產出效率較低,仍處於小規模、低層次水平。
5.政策激勵機制問題。目前,各地雖然制訂了一些秸稈綜合利用優惠政策,但政策的覆蓋面不夠寬、系統性不完備、利益紐帶不緊密。
(四)基本結論。根據秸稈資源量、利用現狀和存在問題,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總體呈現以下特徵:
1.綜合利用水平中等偏上。2008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接近60%,在全國處於中等偏上水平,與秸稈資源量相近的山東、安徽等省大體相當。
2.秸稈肥料化、能源化、工業原料化利用佔主導地位。2008年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量佔全省的71%,在秸稈綜合利用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化利用率目前雖僅為8%,但發展勢頭快、產業化程度高、未來增長空間大,地位日益突出。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在全省秸稈綜合利用中僅起著輔助性作用。因此,今後一段時期全省秸稈綜合利用應突出抓好「秸稈還田、秸稈能源化、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結合秸稈飼料化和秸稈基料化利用方式,引導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加以鼓勵和扶持。
3.區域特色初步形成。蘇北和蘇中地區秸稈能源化、工業原料化利用率相對較高,蘇南地區秸稈肥料化利用率相對突出。2008年,全省能源化利用秸稈量達百萬噸以上的是鹽城、徐州、南通市;工業原料化利用量居前三位的是鹽城、徐州、淮安市,系蘇北和蘇中地區。蘇南地區秸稈還田等肥料化利用水平領先全省,無錫市達50%,鎮江市達41%,蘇州市達33%左右,大大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4.各地發展不平衡。一是從綜合利用率看,蘇南地區最高,蘇北、蘇中次之。綜合利用率最高的蘇州市、無錫市已達78%,最低的揚州市僅為44%,相差30個百分點以上。二是從未利用秸稈量來看,鹽城、南通、淮安三市未利用秸稈量合計達760萬噸,佔全省近46%。因此,突出抓好蘇北和蘇中地區的秸稈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5.瓶頸制約尚未突破。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益激勵機制不健全,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二是「綜合利用技術、收集貯運體系」兩大關鍵環節支撐力度不夠,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政策取向,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形成多途徑、多層次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有效解決秸稈焚燒、棄置問題,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多元利用。根據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的總體特徵,重點抓好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與能源化、工業化利用,實現秸稈還田與其他非農領域利用方式的共生組合,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根據各地秸稈資源的數量、品種、分布特徵和綜合利用現狀,著力引導各地選擇符合本地生產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的秸稈綜合利用結構與方式。在依法劃定的秸稈禁燒范圍內優先安排規模化秸稈利用項目,確保實現全面禁燒。
3.遠近結合、分步實施。既要立足當前,努力實現秸稈禁燒的目標,大力推進秸稈還田等成熟適用的利用方式,又要著眼長遠,充分把握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發展趨勢,大力研發新技術,努力拓展新領域,推動秸稈利用向產業化程度高、循環鏈條長的深層次領域發展,實現秸稈資源利用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