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口可樂復權價100年漲幅超過50萬倍,能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可口可樂復權價100年漲幅超過50萬倍,能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口可樂公司以往一百年增漲50萬倍,展現出「賺錢好項目」的利滾利殺傷力。可口可樂的生意模式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用強勁的產品力和品牌力鎖定消費者,並讓消費者難以變換消費習慣;二是尤其能融入通脹,且漲價不容易消弱市場佔有率;三是小成本大生意,銷售規模的擴張不用過多附加的資金分配
小成本生意,現金為王
可口可樂公司歸屬於典型性的「小成本、大生意」種類,這種類型的買賣吐出的現錢遠遠地超出其「消化吸收」的現錢,強悍的權益資本成本不但產生的高比例現錢年底分紅,並且帶來了持續回收細分領域出色企業的發展機遇。更為理想化的項目投資應該是這樣的,這種財產在規定非常少的新資產再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仍然能在通脹期內,給予保持其消費力使用價值的產出率。大農場、房地產業,及其許多企業像可口可樂公司、禧詩糖塊等,都可以通過這一雙向檢測。可口可樂的主要業務並不是賣可樂,反而是向灌裝廠和碳酸飲料生產廠家給予可口可樂提取液。這樣的業務流程與罐裝業務流程不一樣,它要的資產非常少。
⑵ 關於股票
巴非特的鐵絲(鐵杠粉絲)嗎?
股票要漲,說明買的人多
比如:我現在有10個東西
沒賣依次價格上漲10%
你算一下,經過X次轉買賣之後東西還是10個
但是,一個就可能變成100元
這種買賣可以存在散戶或者莊家之間
有的時候,莊家這樣的做法叫做「對敲」
抬高股價借機出貨
⑶ 誰知道美國可口可樂的歷史
1885美國喬治來州的潘伯頓醫生〈Dr.JohnS.Pemberton〉,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蘇打水攪在一塊,成為一深色的糖漿。他的合夥人羅賓遜(Frank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於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軟性飲料可口可樂就此誕生了。 1886〈5.08〉可口可樂在亞特蘭大的葯房首賣。 1888〈4.14〉潘伯頓將三分之一的股權悄悄的賣給艾薩凱德勒〈AsaCandler〉。 1888〈8.16〉潘伯頓過世了。 1888〈8.30〉可口可樂的股權移轉到大富豪AsaCandler的身上,原因是他有一天頭痛的毛病又發,僕人拿來一杯熱可樂,喝下之後卻好了,從此他就開始大力投資可口可樂。 1892〈1.29〉可口可樂有限公司成立。〈Thecoca-colacompany〉 1892可口可樂首筆被記錄下來的廣告預算〈11401〉 1893可口可樂在亞特蘭大之外的第一個製造地-達拉斯〈Dallas,Texas〉 1899艾薩凱德勒把裝瓶權利賣出,保留神秘配方及可口可樂名稱的所有權。 1900JosephWhitehead取得執照在亞特蘭大成立瓶蓋工廠。 1909美國廣告協會惠眼識英雄,選可口可樂為最佳廣告商品。 1915你現在瞧見的可口可樂曲線瓶由AlexanderSamuelson發明,稱為Hobbleskirt。 1921可口可樂副總裁HarrisonJone發明了把六罐可樂瓶放在一箱。 1923〈4.28〉影吃可口可樂最重要的領導人RobertWoodruff上任。 1926可口可樂公司第一次採用廣播廣告。 1928可口可樂開始在中國天津及上海裝瓶生產。 1928可口可樂開始跟奧運合作。 1931代表可口可樂的第一個聖誕老人出現,由插畫家HaddonSundblom設計。 1934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出現在Chicago。 1934可口可樂的工廠在英國誕生了。 1941可口可樂第一次在廣告上使用「Coke」 1942可口可樂出現了第一個紙杯。 1949第一個可口可樂的衣服和收音機問世了。 1955可口可樂最重要的總裁RobertW.Wooddruff退休了。 1955可口可樂八瓶裝成一箱的新Size問世。 1960〈4.21〉可口可樂迷死人的曲線瓶申請到專利權。 1967〈8.7〉可口可樂成立了食品公司。 1968可口可樂新產品「FrozenCoca-Cola」問世。 1971Coca-Cola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廣的飲料商標。 1982〈2.4〉你我熟悉的健怡可口可樂Diet-Coka問世。 1983無咖啡因可口可樂和無咖啡因健怡可口可樂在美上世。 1985〈4.23〉可口可樂推出號稱的新配方「newformulacoka」,但是相當不受歡迎,股價下跌,銷售滑落。 1985〈7.10〉可口可樂趕緊彌補,「ClassicCoke」再度回到市面。 1985〈10〉塑膠瓶的可口可樂問世。 1985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將可口可樂帶進外太空,成為人類在太空飲用的第一個碳酸飲料。 1986小女生愛喝的櫻桃可口可樂CherryCoke問世。 【可口可樂英文字COCA-COLA的由來】 潘柏頓的合夥人羅賓遜,是一位精明的推銷家,他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這兩種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樂〈Kola〉的果實。羅賓遜為了整其畫一,將Kola的K改為C,然後在兩個字的中間加上一橫畫,於是Coca-Cola便誕生了。
可口可樂公司於1919年9月5日成立,是美國最大的軟飲料、糖漿、果汁及咖啡、茶葉生產企業之一。該公司每年支出巨額費用,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宣傳媒介大做廣告,使可口可樂成為世界聞名的飲料,行銷世界各國。1992年,公司資產總額110.52億美元,在當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工業公司中列第106位。總部設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高效、安全、環保是Apex公司對技術和產品始終追求的目標,為此,瑞德藍清洗劑先後獲得了包括美國FDA(美國食品和葯品檢驗局)在內的諸多權威機構的一致認證許可,這在全球同行業中是絕無僅有的。尤其是在世界500強及其他國際著名企業如:通用集團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可樂公司、IBM公司、美國海軍等機構數十年的成功應用後,在全面體現了瑞德藍清洗劑的高效、安全、環保的卓越品質的同時為世界清洗技術的整體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於1892年,目前可口可樂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擁有全球48%市場佔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飲料的二項(可口可樂排名第一,百事可樂第二,低熱量可口可樂第三),其年營收達20,092百萬美元,普通股股東權益則為11,351百萬美元.可口可樂在200個國家擁有160種飲料品牌,包括汽水,運動飲料,乳類飲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飲料經銷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國排名第一的可口可樂為其取得超過40%的市場佔有率,而雪碧(Sprite)則是成長最快的飲料,其他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國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可口可樂這風行一百多年的奇妙液體,是在1886年由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人-約翰潘伯頓(Dr. John S. Pemberton)在家中後院中將碳酸水和糖以及其他原料混合在一個三腳壺中而發明的,同年十二月法蘭克 羅賓森和大衛 竇及愛德 荷蘭合夥並將新企業取名為潘柏頓化學公司.1887年6月6日潘柏頓申請可口可樂注冊商標專利權,以確定他享有法律上的發言權,同年6月20日專利獲准,一星期後潘柏頓售出股的三分之二以1,201美元代價賣給威立斯 維能竇和喬治 勞迪斯.1887年12月14日,勞迪斯及維能竇以1,200美金的代價把可口可樂的權利賣給約瑟夫 雅各.1888年5月1日阿沙 康德勒共花了2,300美金把可口可樂的所有權全部買下.1889年康德勒並沒做多少廣告,可口可樂卻快速成長,其總銷售量達到2,171加侖.1891年12月29日,康德勒申請成立可口可樂公司.1892年可口可樂公司獲頒公司章程,正式組成公司.一九一九年,即康德勒退休幾年之後,他的家族將可口可樂出售,價格高達2,500百萬美元.比起他當年的投資總額2,200百美元,這個數字實在可觀,買下他的是銀行家伍德魯夫,他在德拉瓦州注冊,並且讓股份公開上市,每股以40美元掛牌.
希望人們「一伸手就拿得到可口可樂」,這是在1923年當時擔任執行長之羅伯特所提出的,其並下達予公司三個指導原則即絕對忠於公司與產品;產品簡單化:一種飲料,一種瓶子,一個價格;合夥人的待遇要高.這些核心價值及指導原則亦成為可口可樂後來快速成長的秘訣之一.論及其成功真正的關鍵則是其能有效的預見未來之趨勢,由其搶灘德國,培養下一任的總裁便可知,而羅伯特 柯伊祖埃塔(曾擔任該公司之總裁)更叫道格 伊司威特(繼任者)勤學市場公平競爭法,以免步入MICROSOFT,INTEL的後塵.真正令可口可樂的銷售大步向前的原因是"可口可樂產品本身自我銷售的能力".一八九二年拓展可口可樂的業務,所使用的方式是「口耳相傳」(可口可樂的銷售員手上提著裝滿招待券的皮箱「上面寫著:免費試喝一杯5美分的可口可樂」,搭乘火車,從一個鄉鎮前往另一個鄉鎮),「可口可樂」這個名字才是產品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其注冊商標則是唯一的保障.買可口可樂附贈一些所謂的「經銷商促銷輔助品」,每件東西上面都印有可口可樂的商標,目的就是要加深顧客的印象.
1985年美國「可口可樂」總公司鑒於台灣市場的潛力,成立中美合資的"台灣「可口可樂」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太古集團加入成為主要股東之一.1994年英商太古飲料有限公司取得公司78%的股權,成為台灣「可口可樂」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1995年4月改名為台灣太古「可口可樂」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要股東則為百慕達商太古洋行實業有限公司,持股達78.8%,董事長為史樂山,總經理則為殷耀文.透過「可口可樂」的增資和行銷能力,加上本地裝瓶廠對市場的了解,「可口可樂」產品全力沖刺市場,成為台灣飲料市場的要角.
在高度競爭的飲料市場中,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司在碳酸飲料中居領導品牌的地位,並擁有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而在「可口可樂」的品項中,更佔了95%的市場.自1991年上市果汁飲料,更踏入非碳酸飲料市場,其後再陸續推出茶飲料,運動飲料,水等產品,而成為一綜合
飲料公司。
可口可樂飲料公司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
全球最大之軟性飲料業巨人,擁有大廠優勢及強大之全球競爭力.
強勢行銷能力,體系及企業廣告.
品牌形象深植人心,已成為消費者生活之一部分.
核心產品之神秘配方處於極度保密,使其流行100年後而不衰.
通路布建相當完整(尤其是自動販賣機之設置),並擁有速食業(以麥當勞為首)的強大銷售通路.
可口可樂公司的作業流程標准化.
具創新及高度研發能力,最具代表性為健怡可口可樂之推出,甫一上市即造成風潮.
市佔率高,產品更為市場之領導品牌.
產品擁有便利性(隨處可得),獨特風味(神秘配方)及價格公道等特色.
產品生命周期為循環再循環型態,歷久彌堅.
日前宣布將股票選擇權視為員工薪質費用之一部分,此舉將充分反映企業之財務狀況,引起眾多專家學者之一片好評,更一掃投資者因安隆弊案而對美國企業所產生之陰霾.
劣勢(Weakness)
組織龐大,控制不易.
消費者刻板印象-不健康飲料,因可樂內含有咖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問題.
主要消費族群(年輕族群)之產品認同感,略遜於百事可樂.
桶裝飲料通路遍布廣泛,消費者最後所享用之產品品質較難掌控(超過保存期限或變質等情形).
機會(Opportunity)
一般軟性飲料業進入障礙低,然要作到跨國行銷則高.
碳酸飲料較符合年輕族群需求,尤其為拉丁美洲和亞太國家,年輕人比例正快速提高,帶給業者之商機頗高.
飲料之品牌形象影響銷售狀況頗深.
美國速食文化與碳酸飲料頗為契合.
威脅(Threat)
非可樂之其他碳酸飲料的產品替代性仍不低.
消費者追求健康之意識抬頭,勢必將減少對碳酸飲料之飲用.
飲料市場競爭頗為激烈,主要競爭對手(挑戰者)-百事可樂威脅力十足,而在過去幾年當中可口可樂業績出現停滯不前之情形,而百事可樂卻是持續在成長當中.
因受恐布組織攻擊及發動戰爭等利空因素,對美國經濟造成沖擊.
在爆發一連串企業會計丑聞後,投資者漸失信心,要求美國企業財務透明化的聲浪日益高漲.
可長久之競爭優勢(SCA)
品牌優勢及良好之企業形象.
產品擁有神秘配方.
市佔率高且為產業優先進入者,領導者及防衛者.
研發能力及行銷能力強.
強勢廣告及通路.
可口可樂公司發展建議:
在追求健康之時代潮流中,該公司勢必須運用強大之研發能力適度改良產品成份,除保留可樂之原味(神秘配方)外,應剔除會影響健康之成份(或以其他成份代替),強調健康產品.
運用現有品牌優勢,開發新種產品,再次創造另一風潮.
可透過合並或收購在其他國家之擁有獨特且暢銷產品的他種飲料廠商,使其在該國之產品線更加完備(諸如在台灣信喜實業所生產之開喜烏龍茶).
透過強勢廣告,加強年輕族群(為主要消費族群)之產品認同感,以爭取目前較喜歡百事可樂之年輕階層。
來至網路
http://ke..com/view/89362.htm
⑷ 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可口可樂的股價翻了多少倍巴菲特買的時候可口可樂的股價多少,現在多少
巴菲特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股票5.93億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近一倍,總投資增至10.24億美元。1991年就升值到37.43億美元,2年漲了2.66倍,連巴菲特也大感意外。他在伯克希爾1991年年報中高興地說:「三年前當我們大筆買入可口可樂股票的時候,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大約是34億美元,但是現在光是我們持有可口可樂的股票市值就超過這個數字。」
1994年繼續增持,總投資達到13億美元,此後持股一直穩定不變。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市值上漲到133億美元,10年賺了10倍,僅僅一隻股票就為巴菲特賺取了100億美元,這是巴菲特最傳奇最成功的股票投資案例。
以前復權價格計算,可口可樂1997年年底收盤53.08美元,1987年底收盤價3.21美元,10年上漲15.53倍。1997年底標准普爾500指數收盤970點,1987年底收盤247點,10年只上漲了2.93倍。可口可樂10年漲幅是大盤的4倍以上。
⑸ 美國可口可樂股票從上市到現在漲了多少倍
1919年,可口可樂公司上市,價格40美元左右。一年後,股價降了50%,只有19美元。然後是瓶裝問題,糖料漲價等等。一些年後,又發生了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核武器競賽等等,總是有這樣或那樣不利的事件。但是,如果你在一開始用40塊錢買了一股,然後你把派發的紅利繼續投資於它,那麼現在,當初40美元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已經變成了500萬。
⑹ 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的大事拜託各位了 3Q
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突然宣布改變沿用99年之久的老配方,採用剛研製成功的新配方,並聲稱要以新配方再創可口可樂在世界飲料行業中的新記錄。但推出以來,卻遭到許多人的反對,還有人舉行示威,反對使用新配方。這可樂壞了其對手百事可樂公司。正當百事可樂公司樂不可支時,可口可樂公司突然宣布,為了尊重老顧客的意見,公司決定恢復老配方的可口可樂生產,同時,考慮消費者的新需要,新配方的可口可樂也同時繼續生產。
⑺ 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股票為什麼會一直增長
可口可樂公司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時期。一家公司平穩發展時期靠的一是市場規模、二是核心競爭力、三是市場的號召力或壟斷能力。但是該公司還沒有進入市場飽和期,所以可口可樂公司的業績會每年穩步增長,但是這種增長不是快速增長,而是緩慢增長,因為對於該公司而言,全世界的市場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
⑻ 我想知道當初百事可樂怎麼樣和先入為主的可口可樂競爭的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樂於1886年誕生於美國,距今已有113年的歷史。這種神奇的飲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成為「世界飲料之王」,甚至享有「飲料日不落帝國」的贊譽。但是,就在可口可樂如日中天之時,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樣高舉「可樂」大旗,敢於向其挑戰的企業,它宣稱要成為「全世界顧客最喜歡的公司」,並且在與可口可樂的交鋒中越戰越強,最終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這就是百事可樂公司。
新可樂挑戰老可樂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樂同樣誕生於美國,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樂的問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歲誕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絕密的可口可樂相近,於是便借可口可樂之勢取名為百事可樂。
由於可口可樂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大力開拓市場,到這時早已聲名遠揚,控制了絕大部分碳酸飲料市場,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定勢,一提起可樂,就非可口可樂莫屬,百事可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不見起色,曾兩度處於破產邊緣,飲料市場仍然是可口可樂一統天下。盡管1929年開始的大危機和二戰期間,百事可樂為了生存,不惜將價格降至5美分/鎊,是可口可樂價格的一半,以致於差不多每個美國人都知道「5分鎳幣可以多買1倍的百事可樂」的口頭禪,百事可樂仍然未能擺脫困境。
在飲料行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個是市場領導者,一個是市場追隨者(挑戰者)。作為市場追隨者,有兩種戰略可供選擇:向市場領導者發起攻擊以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或者是參與競爭,但不讓市場份額發生重大改變。顯然,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實踐,百事可樂公司發現,後一種選擇連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於是,百事可樂開始採取前一種戰略,向可口可樂發出強有力的挑戰,這正是二戰以後斯蒂爾、肯特、卡拉維等「百事英才」所做的。
百事可樂的一代
這時有一個對百事可樂的發展非常有利的環境。二戰後,美國誕生了一大批年輕人,他們沒有經過大危機和戰爭洗禮,自信樂觀,與他們的前輩們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小傢伙正在成長,逐步會成為美國的主要力量,他們對一切事務的胃口既大且新,這為百事可樂針對「新一代」的營銷活動提供了基礎。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樂把它的廣告業務交給BBDO(巴騰-巴頓-德斯廷和奧斯本)廣告公司以後才明白過來的。當時,可口可樂以5∶1的絕對優勢壓倒百事可樂。BBDO公司分析了消費者構成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將火力對准了可口可樂「傳統」的形象,做出種種努力來把百事可樂描繪成年輕人的飲料。經過4年的醞釀,「百事可樂新一代」的口號正式面市,並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後,可口可樂試圖對百事可樂俘獲下一代的廣告做出反應時,它對百事可樂的優勢已經減至2∶1了。而此時,BBDO又協助百事可樂制定了進一步的戰略,向可口可樂發起全面進攻,被世人稱為「百事可樂的挑戰」。其中兩仗打得十分出色。
第一個漂亮仗是品嘗實驗和其後的宣傳活動。1975年,百事可樂在達拉斯進行了品嘗實驗,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都去掉商標,分別以字母M和Q做上暗記,結果表明,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更受歡迎。隨後,BBDO公司對此大肆宣揚,在廣告中表現的是,可口可樂的忠實主顧選擇標有字母M的百事可樂,而標有字母Q的可口可樂卻無人問津。廣告宣傳完全達到了百事可樂和BBDO公司所預期的目的:讓消費者重新考慮他們對「老」可樂的忠誠,並把它與「新」可樂相比較。可口可樂對此束手無策,除了指責這種比較不道德,並且吹毛求疵地認為人們對字母M有天生的偏愛之外,毫無辦法。結果,百事可樂的銷售量猛增,與可口可樂的差距縮小為2∶3。
1983年底,BBDO廣告公司又以500萬美元的代價,聘請邁克爾•傑克遜拍攝了兩部廣告片,並組織傑克遜兄弟進行廣告旅行。這位紅極一時的搖滾樂歌星為百事可樂贏得了年輕一代狂熱的心,廣告播出才一個月,百事可樂的銷量就直線上升。據百事可樂公司自己統計,在廣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約97%的美國人收看過,每人達12次。
幾乎與此同時,百事可樂利用可口可樂和包裝商們的利益紛爭,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對飲料行業特許包裝體制的反對,爭取過來數家包裝商,並且讓可口可樂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開的挫折。1984年5月,負責官方飲料供應的快餐聯號伯格•金公司因不滿可口可樂轉向其競爭對手麥當勞公司,於是交給百事可樂一紙合同,讓它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萬升飲料,僅此一項每年為百事可樂增加3000萬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樂獲益匪淺。
百事可樂只有30多歲的經理約翰•斯卡利堅信:「基於口味和銷售兩個原因,百事可樂終將戰勝可口可樂」。這一預言現在終於變成了現實。在百事可樂發起挑戰之後不到3年,美國《商業周刊》就開始懷疑可口可樂是否有足夠的防衛技巧和銷售手段來抵禦百事可樂的猛烈進攻。1978年6月12日,《商業周刊》的封面赫然印著「百事可樂榮膺冠軍」。A•C•尼爾森關於商店裡飲料銷售情況的每月調查報告也表明:百事可樂第一次奪走了可口可樂的領先地位。
色彩:紅與藍
實際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商標設計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
可口可樂選用的是紅色,在鮮紅的底色上印著白色的斯賓塞體草書「Coca-Cola」字樣,白字在紅底的襯托下,有一種悠然的跳動之態,草書則給人以連貫、流線和飄逸之感。紅白相間,用色傳統,顯得古樸、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樂則選擇了藍色,在純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國行書的藍色字體「PepsiCola」,藍字在白底的襯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躍、進取之態。眾所周知,藍色是精緻、創新和年輕的標志,高科技行業的排頭兵IBM公司就選用藍色為公司的主色調,被稱為「藍色巨人」,百事可樂的顏色與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從真空地帶著手
百事可樂不僅在美國國內市場上向可口可樂發起了最有力的挑戰,還在世界各國市場上向可口可樂挑戰。
與國內市場完全一樣,百事可樂因為可口可樂的先人優勢已經沒有多少空間。百事可樂的戰略就是進入可口可樂公司尚未進入或進入失敗的「真空地帶」,當時公司的董事長唐納德•肯特經過深入考察調研,發現前蘇聯、中國以及亞洲、非洲還有大片空白地區可以有所作為。
肯特的至交,美國總統尼克松幫了大忙。1959年,美國展覽會在莫斯科召開,肯特利用他與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松之間的特殊關系,要求尼克松「想辦法讓蘇聯領導人喝一杯百事可樂」。尼克松顯然同赫魯曉夫通過氣,於是在各國記者的鏡頭前,赫魯曉夫手舉百事可樂,露出一臉心滿意足的表情。這是最特殊的廣告,百事可樂從此在前蘇聯站穩了腳跟,這對百事可樂打入前蘇聯國家和地區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百事可樂雖然進入了前蘇聯市場,卻未能實現在前蘇聯建立工廠,壟斷可樂在前蘇聯銷售的計劃。於是,1975年,百事可樂公司以幫助前蘇聯銷售伏特加酒為條件,取得了在前蘇聯建立生產工廠並壟斷其銷售的權力,成為美國闖進前蘇聯市場的第一家民間企業。這一事件立即在美國引起轟動,各家主要報刊均以頭條報道了這條消息。
在以色列,可口可樂搶佔了先機,先行設立了分廠。但是,此舉引起了阿拉伯各國的聯合抵制。百事可樂見有機可乘,立即放棄本來得不到好處的以色列,一舉取得中東其他市場,佔領了阿拉伯海周圍的每一個角落,使百事可樂成了阿拉伯語中的日常詞彙。
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樂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經銷,結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可口可樂撤出了印度。百事可樂的配方沒有什麼秘密,因此它乘機以建立糧食加工廠、增加農產品出口等作為交換條件,打入了這個重要的市場。
百事可樂在拓展國際市場時,一直將尼克松視為它的秘密武器。60年代尼克松競選慘敗後,百事仍然積極對其給予支持,肯特先生以年薪10萬美金的報酬,聘請尼克松為百事公司的顧問和律師。尼克松則利用自己的關系周遊列國,兜售百事可樂,並且在競選美國總統成功後,任命肯特為總統經濟政策顧問,使其有機會影響經濟政策,藉以創造百事可樂在世界市場與可口可樂競爭的有利地位。
在與可口可樂角逐國際市場時,百事可樂很善於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機會,利用獨特的手段從可口可樂手中搶奪市場。
另一種多元化
由於飲料行業的激烈競爭,為了規避風險,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多元化經營。但是,多元化為兩家公司帶來的收益大相徑庭,百事可樂在這場特殊的角逐中再次戰勝了可口可樂。
自7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公司大舉進軍與飲料無關的其他行業,在水凈化、葡萄酒釀造、養蝦、水果生產、影視等行業大量投資,並購和新建這些行業的企業,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資7.5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製片廠的巨額交易。但是,這些投資給公司股東的回報少得可憐,其資本收益率僅1%。直到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公司才集中精力於主營業務,結果利潤出現直線上升。
百事可樂就幸運多了。它從60年代起就試圖打破單一的業務種類,迅速發展其他行業,使公司成為多角化企業。從1977年開始,百事可樂進軍快餐業,它先後將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勝客(Pizza-hut)義大利比薩餅和特柯貝爾(TacoBell)墨西哥餐廳收歸麾下。百事可樂這次的對手是快餐大王麥當勞公司。肯德基、必勝客和特柯貝爾在被百事可樂兼並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熱的餐館,僅僅在自己狹小的市場內略有優勢。百事可樂兼並它們之後,立即提出:目標和對手「不應再是城裡另一家炸雞店、餡餅店,而應是偉大的麥當勞!」於是,百事可樂又在快餐業向強手發起了挑戰。
當時正是美國通貨膨脹不斷高漲的年代,麥當勞的食品價格也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百事可樂看準時機,以此為突破口,開始了它的攻勢。公司不斷設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簡化、簡化、再簡化」的原則(這不是指食品的製作和質量,而是指盡量減少非食品經營支出)。如預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燒烤牛肉,盡量減少廚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單,將製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結果銷售額很快達到以前的兩倍,而員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於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潤猛增,已經能夠與麥當勞抗衡,並且帶動了百事可樂飲料的銷售。
百事可樂還首創快餐業「送貨上門」的新型營銷方式。當時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韋恩•卡拉維說:「如果只等著忙碌的人們到餐廳來,我們是繁榮不起來的。我們要使炸雞、餡餅的供應像看時間那樣方便。」
百事可樂質優、價廉的食品,高效、多樣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青睞,銷售額年年創記錄,很快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餐飲公司。許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樂咄咄逼人的攻勢下敗下陣來,甚至麥當勞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70年代末80年代初,麥當勞公司的年利潤率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潤率卻高達20%。
百事可樂終於在它誕生92周年的時候趕上了競爭對手。1990年,兩種可樂平分市場,在零售方面百事可樂甚至超出了1億多美元。該年度A•C•尼爾森公司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響的10大名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均獲此殊榮,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樂已經實現了成為全世界顧客最喜歡的公司的夢想。1997年,百事可樂公司全球銷售額為292.92億美元,位列《財富》98世界500強第92位,榮登飲料行業企業世界冠軍,可口可樂只能屈居亞軍,銷售額只有188.68億美元,排名在201位。
可樂在中國
由於可口可樂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企業,具有百事可樂不可比擬的先人優勢,百事可樂在中國同樣處於挑戰者的位置。
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戰略主要是:
1.以年輕人和愛好體育的人士為目標市場。1999年3月,中國足球協會宣布,中國足協與國際管理集團經過友好協商,正式簽訂協議,由百事可樂公司買斷今後5年中國足球甲A聯賽冠名權,從1999年開始到2003年,甲A聯賽將冠名為百事可樂全國足球甲A聯賽,同時,合同規定,禁止其他飲料企業進入甲A聯賽俱樂部和球隊,一舉獨佔了中國最大體育運動市場的宣傳權。百事可樂還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中國體育,擴大在體育愛好者中的影響。另外,百事可樂的廣告也全部以時尚、新潮、青年或運動人士為訴求重點。
2.集中開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現在百事可樂產品已在國內12家合資的灌瓶廠製造,包括北京、深圳、廣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慶及長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長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慶被認為是百事可樂最重要的領地。
3.並購國內飲料企業。1993年,百事可樂在廣州成立百事亞洲飲料有限公司,設立了兩家濃縮液生產廠:一家負責生產百事飲品,而另一家則負責生產當地品牌。1994年,百事可樂又同天府可樂和北冰洋飲料公司達成協議,成立了重慶百事天府飲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
4.多樣化經營。百事公司旗下的飲料和餐飲業務均已在中國展開。目前,百事可樂飲料在國內的產品包括百事可樂、七喜、美年達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樂餐飲在中國主要是肯德基炸雞和必勝客比薩餅。
自1993年百事可樂與中國國家輕工總會簽訂共同合作發展備忘錄至今,公司已在國內相同項目上進行了7億美元的投資,擁有12家合資灌瓶廠及3家濃縮液生產廠。百事可樂國際集團還計劃於未來5年在中國設立9家新廠,聯同本地的合夥人,公司將會轉移先進科技及器材,同時引入現代的管理及市場系統。
百事公司積極擴展的成績十分顯著,僅1994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就增加了50%。但是,在中國可樂市場,可口可樂仍然處於絕對優勢。1998年的中國碳酸飲料市場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品牌。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樂公司在位於上海市人民廣場的中國民生銀行大廈上,掛起了四幅總面積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樂巨型廣告,公然在百事可樂的家門口向百事可樂挑戰,可見其氣勢之盛。
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樂的娃哈哈集團通過《中國經營報》,對全國的消費者進行了「為非常可樂打分」的問卷調查。北京市統計局計算中心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統計,結果在參加調查的消費者中,63%的人在購買可樂時首選品牌是可口可樂,34%的人首選非常可樂,而百事可樂僅為3%。據分析,中國人有兩種心態:崇尚外國生活和對國貨潛藏在心的愛護。可口可樂以純正的美國口味成為「可樂」的同義詞,得到了前一種心態的一致喜愛;而非常可樂則爭取了後一部分人;百事可樂面向年輕人的定位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同,所以位居末席。連初出茅廬的非常可樂都競爭不過,看來百事可樂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以百事可樂勇於向強手挑戰的精神、傑出的經營銷售經驗,以及人才雲集優勢,百事可樂公司絕不會甘居人後,好戲還在後頭。
點評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之間的雙雄戰早已打得不可開交,百事可樂在其中令人稱道的是它勇於挑戰的勇氣和它的市場競爭手段。最終,百事可樂取得了一席之地。
當我們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大型跨國公司的時候,我們深切地感到:中國的企業與它們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競爭是不可迴避的,中國企業必須學習百事可樂的精神,勇於面對世界級強手。實際上,並不是一點機會沒有。與新興的小企業相比,規模巨大、歷史悠久的企業也存在致命的弱點,百事可樂就抓住可口可樂管理機構調整和人事糾葛帶來的良機,向可口可樂發起有力的沖擊,並取得了赫赫戰果。
當然,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百事可樂如何向強手挑戰。百事可樂在美國挑戰可口可樂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場定位和對銷售渠道的控制。在可口可樂一統天下的年代,針對青少年對碳酸飲料的強大需求及未來的購買潛力,百事可樂將自身定位於「創新、年輕並富有活力」,這對於60年代的美國年輕人極具號召力,並且控制了銷售渠道中的包裝公司,因此能夠異軍突起。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鏖戰可樂市場的時候,七喜將自己定位為非可樂,也迅速打開了銷路。
在國際市場上,百事可樂的競爭策略也很獨特,它看準時機,佔領了可口可樂的「真空地帶」,不僅避免了後入劣勢和兩敗俱傷的局面,還在大片地區形成了壟斷。百事可樂對麥當勞等快餐公司的挑戰主要是有針對性地「提供質優、價低的產品,高效、多樣的服務,並不斷創新」。都是眼光獨到、精準,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顧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夠行之有效。
最近,非常可樂、汾湟可樂、中華可樂紛紛出台,掀起中國的可樂大戰。在向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強手挑戰中,應當學習當年百事可樂的精神,特別是要學習百事可樂的競爭手段,找準定位,做好市場營銷。
但是,這三種可樂除了強調自己是國貨外,似乎沒有其他創意。以汾湟可樂為例,現在電視上播得比較多的是汾湟可樂的兩則廣告——《打抱不平篇》和《龍舟篇》。前者的內容是:手中的汾湟可樂被搶走後,小男孩無可奈何,這時成龍見義勇為,搶回可樂,小男孩對成龍的功夫佩服得五體投地,又將手中的汾湟可樂拋出,要求再來一次。後者的內容是:大家扛起龍骨下水,人們揮汗如雨,這時一罐汾湟可樂出現了,成龍打開它,仰頭痛飲,然後來了一句話,「汾湟可樂,大家齊歡樂」。專家評論說,前一則廣告似乎是在為成龍的功夫而非汾湟可樂做廣告,將可樂換成玩具一點不影響其完整性;後一則也無非是這樣一種訴求:汾湟可樂能解渴,特別是大汗淋漓時,與其他可樂並沒有兩樣。這兩則廣告的問題都在於:定位不準、不深,沒有特色。
其實,這正是汾湟可樂對自己產品定位把握不定的表現,其他兩種可樂也是一樣。在洋可樂橫行的時代,宣揚「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當然能夠贏得部分顧客,因而非常可樂首先以此為訴求,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費者關心的不僅僅是國貨,而是它們與洋可樂比,有什麼新穎獨特的地方,能否接受並喜歡,顯然,這就不單是「國貨」二字能達到的。如果非常可樂營銷得法,能夠充分利用「娃哈哈」對兒童的影響,培養未來「娃哈哈的一代」也並非無稽之談。現在,在台灣,占軟飲料市場60%以上市場份額的不是可口可樂,也不是百事可樂,而是一家當地飲料企業,它的訣竅就是獨特的市場定位和對銷售渠道的牢牢控制。
這正是我們需要向百事可樂學習的。
⑼ 巴菲特面對四次暴跌都幹了啥
巴菲特面對四次暴跌都幹了啥
巴菲特一生遇到過四次股市暴跌,其中三次S&P500指數跌幅過半。巴菲特的經驗教訓可以歸納為三個字:要淡定。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數最高121點。
1974年10月4日,S&P500指數最低60點。
股市暴跌,就像發生火災一樣,所有人都想趕快逃離,紛紛不計成本,低價拋售。
巴菲特卻非常淡定,從從容容出手,大膽買入。
他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股市,然後一直抱著現金,等待估值過高的股市暴跌。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雖然一年之後的1970年5月26日股市最低跌到68點,但又迅速反彈,連續上漲兩年多,1973年1月 11日,S&P500指數最高121點。之後才開始下跌,直到1974年10月4 日,S&P500指數最低60點。巴菲特等待暴跌,一等就是5年。
等了那麼久,終於到了出手的時機。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記者訪問時說:「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非常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女兒國。投資的時候到了。」
這次巴菲特面對暴跌的啟示是:不要低估市場的瘋狂,高估值持續的時間可能很漫長,等待市場恢復理性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其間要淡定,有耐心,因為可能要等上幾年。
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彈也快,結果巴菲特只能遺憾沒有時間「讓子彈飛」。面對暴跌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投資機會,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為他相信下一次機會還會來,只要耐心等待。
在1987年度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回顧大跌:
對於伯克希爾公司來說,過去幾年股票市場上實在沒有發現什麼投資機會。1987年10月,確實有幾只股票跌到了讓我們感興趣的價位,不過還沒有買到對組合具有影響意義的數量,它們就大幅反彈了。
「到1987年底,除了作為永久性的持股與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們沒有其它任何大規模的股票投資(5000萬美元以上)。不過你們可以放心,市場先生將來一定會提供投資機會,而且一旦機會來臨,我們十分願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機會。」
這次巴菲特得到的啟示是:有時暴跌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讓你無法抓住抄底良機,對此同樣要淡定,不要因為試圖把握住每一次機會而自責甚至投資行為失控。
暴跌後第二年機會來了,巴菲特開始大量買入可口可樂,到1989年,兩年內買入可口可樂10億美元,1994年繼續增持後總投資達到13億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市值上漲到133億美元,10年賺了10倍。
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巴菲特早就預言,科技網路股推動的這波股市大漲後泡沫必然破裂。盡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卻並不急於抄底,因為他想買的很多股票還不便宜。
2002年度致股東的信中,在暴跌之後,巴菲特依然非常淡定:
「在股票投資方面,我們仍然沒有什麼行動。查理跟我對於伯克希爾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來越滿意,因為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長,而與此同時市場對其估值卻進一步降低。」
不過現在還無意增持這些股票。雖然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們並不認為其內在價值被市場低估。
同樣的結論也適用於大多數的股票。盡管股市連續3年下跌,從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讓我們稍有興趣而已。這一令人不快的事實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時期股市對於股票的瘋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飲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長。
查理跟我現在對於股票退避三舍的態度,並非與生俱來的。我們熱愛擁有股票,如果是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買入的話。
「在我61年的投資生涯中,其中約有50年中都有這樣的機會出現。今後也一定會有很多類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發現至少可以獲得10%的稅前收益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後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時,否則我們寧可閑坐在一邊觀望。」
2003年巴菲特終於開始出手,買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買入,投入股市資金規模從2002年底的90億猛增到160億。
巴菲特第三次面對暴跌的啟示是:暴跌後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因為即使是股市大跌一半,並不代表你想買的股票也大跌一半,而且有些股票即使大跌一半也未必便宜。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在市場恐懼氣氛最大的時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公開宣布:我正在買入美國股票。
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他的投資格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東的信中說暴跌時要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機會非常少見。當天上下金子的時候,應該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環。」
巴菲特過去兩年接金子的大桶有多大呢?2008年初,我們擁有443億美元的現金資產,之後我們還留存了2007年度17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然而,到2009年底,我們的現金資產減少到了306億美元(其中80億指定用於收購伯靈頓鐵路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在金融危機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規模投資,關鍵在於他對於價值投資的堅定信仰:「過去兩年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是最理想的投資時期,恐懼氣氛反而是投資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據市場分析人士做出樂觀分析評價時才買入的投資者,為了毫無意義的保證付出了嚴重過高的價格。最終在投資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價格和這個公司在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間的差額,不管你是整體收購,還是只在股市上買入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第四次面對暴跌的啟示是: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巴菲特說,投資最重要的是理性。
但股票投資中,最困難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漲和暴跌中保持理性。
http://ik9.net/article-1522-1.html
⑽ 喜歡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傳奇故事!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 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