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巨頭入造車局 誰最被看好
11月14日,長安汽車宣布將攜手寧德時代和華為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26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三方合資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車」正式簽約;30日,科大訊飛與廣汽集團成立星河智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如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所言:「目前汽車產業的變革類似於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過渡,目前汽車的轉變時期好比2010年智能手機的轉化時期。」顯而易見,互聯網巨頭們與傳統車企的聯手正在加快這場變革。與車企們合作造車的阿里們實力都不低,但這場關乎未來的爭奪戰中,已經入局的阿里、華為、科大訊飛誰是更強的那一個?
在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技術技術領先的科大訊飛此前已入局汽車智能化領域多年。過去十年間,科大訊飛汽車化智能產品在中國主流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車廠的覆蓋率達90%,累計用戶突破2500萬人。
未來的合作中,科大訊飛稱將為傳祺新車裝上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的「汽車大腦」,消費者或許能在傳祺新車上感受到深度人車交互的新體驗。
汽車智能化已然成為未來趨勢,在這方面造車新勢力走在了前頭。眼下傳統車企已經開啟了追趕的步伐,互聯網巨頭們的入局帶來了更多可能,不可否認,阿里、華為、科大訊飛都有其優勢所在。在此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市場的激烈競爭不可避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數字經濟行業精選:四維圖新
在交通出行與自動駕駛數據領域,受「滴滴事件」與「特斯拉事件」等影響,對互聯網巨頭的監管日益趨嚴,而高精密地圖作為強監管時代下最重要的 汽車 數據之一,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均需得到有效監管,四維圖新或是受益互聯網反壟斷的龍頭公司之一。
在互聯網反壟斷的背景下,教育、交通出行、金融等涉及國計民生與數據安全的重要行業競爭格局將呈現規范之勢:行業龍頭企業過去所面臨的壟斷互聯網巨頭平台的流量與資本不對稱競爭壓力顯著改善,尤其是具備國資背景的行業龍頭企業迎來了發展的重要拐點。在計算機行業中,教育領域的科大訊飛、交通出行與自動駕駛領域的四維圖新或是最受益互聯網反壟斷的兩家上市公司。
在交通出行與自動駕駛數據領域,受「滴滴事件」與「特斯拉事件」等影響,對互聯網巨頭的監管日益趨嚴,而高精密地圖作為強監管時代下最重要的 汽車 數據之一,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均需得到有效監管。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公司多年積累了技術、股東背景和客戶資源三大核心優勢。
1)技術方面,持續高研發投入,技術研發人員佔比接近70%,與工信部等政府部門以及產業聯盟攜手制定多項行業技術標准。
2)國資與互聯網企業的跨界股東融合,前兩大股東中國四維(隸屬航天集團)和騰訊,分別持股8.61%和4.59%,國資背景有利於公司獲得資質牌照、參與行業標准制定;騰訊的互聯網基因則為公司提供流量與資本助力。
3)合作夥伴和客戶涵蓋乘用車、商用車、系統商、互聯網、政企、高校等多個領域,已構建起完善的合作夥伴生態。
華為極為重要的戰略產品Petal地圖選擇四維圖新提供全方位數據技術支持而非互聯網巨頭,進一步印證了互聯網反壟斷背景下行業格局的重要變化。
為了更好地服務全球開發者及企業夥伴,華為推出了地圖服務平台Petal Maps Platform,並提供地圖能力(Map Kit)、搜索能力(Site Kit)、定位能力(Location Kit)和規劃能力(Navi Kit),其搜索能力已經能夠支持10億+數據量和70多種語言,以更強的理解能力解讀用戶意圖。
與此同時,在海外市場,華為於2020年開始先後推出了Petal Maps APP1.0和2.0版本,在推出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MAU增長了13倍,服務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2億+POI數據、6.5億+門店地址,且能夠實現每周千萬級的數據更新,持續為Petal Maps Platform賦能。
而國內市場上,2021年12月23日的華為冬季旗艦新品發布會,則成為Petal Maps車載地圖的首秀。根據四維圖新公開披露,公司對華為Petal的導航地圖及衍生的應用服務和其地圖開發平台提供全面的數據和技術支持,公司在相關垂直領域積累了近20年服務B端的核心know-how,始終保持技術領先。
北京四維圖新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四維圖新」)成立於2002 年,公司第一大股東四維總公司,隸屬於國資委直屬的航天 科技 集團,是國家測繪局於1992 年創建的唯一專業從事測繪的國家級公司。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四維圖新業務涵蓋導航業務、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車聯網業務、晶元業務、位置大數據服務業務,是中國第一、全球前五大導航電子地圖廠商。
起步積累階段(2002-2010 年) :聚焦電子導航,市佔率行業領先四維圖新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導航電子地圖製作業務,業務覆蓋車載導航、消費電子導航和電子地圖導航等三個細分領域。在車載導航電子地圖與GPS 手機地圖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市佔率位居行業首位。
車載導航領域,據Frost & Sullivan 數據,自2003 年起公司連續七年在車載導航地圖市場市佔率超60%,佔有絕對領先地位。消費電子領域,截至2010 年9 月,公司在GPS 手機預裝導航電子地圖市佔率超70%,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多元化擴張階段(2011-2017 年) :外延合資+並購,業務全方位拓展收入結構單一,客戶集中度高,行業競爭加劇。由於公司一直專注於導航電子地圖領域,造成收入結構單一,2009 年導航電子業務收入佔比約90%。車載導航業務處於 汽車 前裝市場,客戶集中度高,公司主要收入受限於有限客戶(2011 年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佔比達71.33%),面臨天花板。
同時,電子地圖製作資質逐步放開,底層測繪業務的場景變多,行業競爭加劇,網路、高德等互聯網地圖廠商主打免費策略不斷搶占市場,導致公司在導航電子地圖領域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消費電子導航業務,隨著當時第一大客戶諾基亞的倒下,公司消費電子導航領域收入也持續萎縮,從2011 年的3.8 億元,下降至2013 年的0.54 億元。
通過並購與成立合資公司不斷擴寬業務范圍。面對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公司通過收購及成立合資公司模式快速向地圖編譯、車聯網、 汽車 電子晶元、自動駕駛等相關領域拓展。
公司先後收購荷蘭地圖編譯公司Mapscape、中交環宇、中寰衛星、圖吧導航、傑發 科技 等企業,2012 年公司與豐田 汽車 成立合資公司圖迅豐達(公司持股51%)提供車聯網運營服務,2014 年引入騰訊戰投(目前持股4.62%),與HERE 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搭建全球位置服務平台,並前後在美國矽谷、荷蘭、新加坡、日本東京等地設立全資子公司。
至此,公司業務涵蓋導航地圖業務、車聯網業務、 汽車 電子晶元業務、自動駕駛業務、位置大數據服務業務五大板塊,實現「五位一體」業務布局。
迎風起航階段(2018-至今) :完善五位一體,打造「智能 汽車 大腦」2017 年,公司提出「智能 汽車 大腦」戰略願景。截至2021 年公司在導航領域市場份額穩定在30%左右,未來將在持續保持導航業務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加速推進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自動駕駛、 汽車 電子晶元、位置大數據、車聯網等新業務的商業化進程,完善「五位一體」業務布局。
受益於新車裝配率的提升和乘用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我國車載導航市場以及車載導航電子地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瞻研究院數據,2018 年我國車載導航電子地圖市場規模達到42.02 億元,預計2024 年將達77.6 億元。
從前後裝比例來看,車載導航前裝市場份額在不斷提升。博思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車載導航前裝市場出貨量及佔比不斷提升,2017 年前裝市場出貨量為453.2 萬部,前裝份額達21.7%。隨著車聯網及自動駕駛行業的快速發展,及車廠對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預計車載前裝導航份額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國內前裝車載導航市場四維圖新市佔率38.55%,排名第一。易觀數據顯示,2018 年第2 季度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市場出貨量為84.60 萬台,環比下降4.60%。其中,四維圖新、高德、易圖通分別以38.55%、31.50%和22.97%占據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出貨量市場份額前三位。
公司商用車輛業務主要由子公司中寰衛星研發運維。中寰衛星成立於2004 年,由中國衛通、中國四維、北京衛星電信研究所共同投資組建。2009年4 月,公司隨中國衛通重組進入航天 科技 集團。2013 年3 月,經航天集團批准,四維圖新首次對中寰衛星增資,成為控股股東,2017 年12 月再次收購大股東所持37.4%股權。
目前,中寰衛星成為四維圖新控股子公司,是四維圖新旗下商用車智能網聯技術服務高 科技 企業,四維圖新持有47.88%股權。2020 年5 月,中寰衛星與一汽解放、一汽創新基金、羅思韋爾、知行家共同出資設立魚快創領智能 科技 (南京)有限公司,持股35%,五家公司將進一步開展商用車聯網業務,共同開拓商用車後裝市場。
中寰衛星致力於成為全國領先的北斗商用車智能聯網服務運營商。公司產品布局商用車車聯網平台、智能副駕、智能金融保險、托托新物流、智能網聯大數據產品及智能硬體。
同時,推出寰游天下供應鏈服務平台,將業務運作流程線上化,實現運輸全過程可視化管理,降低協同成本,提升企業運轉效率和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公司已為8 家主流商用車廠制定商業化智能網聯服務方案,由公司智能網聯技術產品服務運營支持的商用車已超過100萬,國內商用車聯網領域市佔率達70%。
2021 年2 月,四維圖新完成40 億定增。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3.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40 億元,發行對象包括外資投資巨頭、國內整車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平台等16 家機構和個人。
扣除發行費用後,計劃投資於智能網聯 汽車 晶元研發項目、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其中,智能網聯 汽車 晶元研發項目擬投資總額16.40 億元,擬投資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10.91 億元,擬投資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項目7.35 億元。
本輪募資將成為四維圖新「智能 汽車 大腦」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最近5G 網路的應用落地, 汽車 智能化推進不斷加深,為了積極應對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四維圖新推出了「智能 汽車 大腦」戰略,通過藉助產業夥伴間的投資資金,加大公司技術創新和研發實力,打造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以及車規級晶元等核心業務的高壁壘,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完善公司在自動駕駛產業的戰略布局。
智能網聯 汽車 晶元研發項目。四維圖新將開發面向不同市場的SoC晶元,其中包括智能座艙晶元、車聯網晶元、高階智能座艙晶元和視覺處理晶元等。
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該項目是面向自動駕駛產業領域的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的開發。本項目建設基於高精度地圖的HDMS,包括自動駕駛信息資料庫、服務平台、服務體系,最終實現自動駕駛地圖數據的獲取、上傳、分類、清洗、矢量化、差分、更新、發布等功能,並實現地圖數據實時在線處理及服務功能。
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項目。該項目是公司開拓的新產品線,通過此前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積累的技術、數據和行業經驗進行產品化和雲化,為車廠及其他行業客戶提供自動駕駛專屬雲。可為車廠提供自動駕駛模擬測試服務、自動駕駛測試數據集、自動駕駛服務研發平台以及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搭建服務。
公司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主要包括提供ADAS 地圖、HD 地圖、合規存儲及託管、自動駕駛雲、自動駕駛模擬、高精度定位及融合定位、可面向全場景的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
截止2021 年6 月末,公司ADAS數據主幹網路道路里程覆蓋全國公共開放可通車道路,具備亞米級精度及小時級更新發布能力,可實現與第三方基礎導航數據在導航及ADAS 功能上的無縫切換和在線離線無縫對接。HD 地圖數據實現重點城市主要開放道路覆蓋,支持全國高速道路及城市快速道路全部32 萬公里數據的周期性更新及發布,滿足L2~L4 自動駕駛、5G/C-V2X、高速公路列隊跟馳、自動駕駛模擬測試等領域的應用需求。
此外,在相關政策以及市場需求推動下,公司在數據合規服務以及全棧式解決方案上進展可喜,有望成長為公司業務新增長極。
公司自2016年單列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後,收入持續增長但較為不穩定,2017年增速約90%,2018 年增長約24%,2019 年收入同比幾乎翻倍並突破1 億元,2020 年實現收入1.07 億元。2021 年上半年,由於商業化進程加速,同比實現71.89%增長,業務收入0.59 億元。
四維圖新晶元業務主要由旗下傑發 科技 研發運維,專注於 汽車 電子晶元設計,提供多方位晶元解決方案。目前主要晶元產品包括IVI 車載信息 娛樂 系統晶元、AMP 車載功率電子晶元、MCU 車身控制晶元,TPMS 胎壓監測晶元等。2020H1,晶元業務已逐步從後裝市場過渡到前裝市場,並開始商業化落地。
傑發 科技 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 汽車 電子晶元設計的公司。合肥傑發 科技 有限公司(簡稱「傑發 科技 」)前身為台資聯發科的 汽車 電子事業部,主攻CAR AP 系統晶元生產銷售。2013 年,傑發 科技 成立,為聯發科全資子公司,同年推出第一代車載導航晶元。2017 年,四維圖新出資38.75 億元高溢價收購傑發 科技 ,同年公司推出 汽車 音頻功放產品。
2018 年,推出車規級MCU 晶元7811,是國內首顆32 位車規MCU 晶元,打破了車規MCU 晶元領域國外完全壟斷的局面,已被多家客戶導入和量產。
2019 年,推出智能座艙SOC805 晶元,獲AEC-Q100 Grade 3 驗證通過;發布國內首顆自主研發的車規級TPMS 全功能胎壓晶元,也已於2019 年11 月量產。2021 年3 月,智能座艙SOC晶元AC8015 實現正式裝車量產。傑發 科技 憑借後裝市場占據優勢,與在前裝市場行業地位領先的四維圖新互補,互相提升對方在前裝、後裝市場的競爭力。預計未來ADAS 晶元等多款新產品也將陸續投入市場,逐步打開我國 汽車 自主晶元行業的發展局面。
產品覆蓋 汽車 晶元四大細分板塊,打造全球頂尖供應鏈體系,累計出貨量超7000 萬套。公司 歷史 十年專注 汽車 電子晶元研發與銷售,產品覆蓋 汽車 半導體領域的微控制器MCU、功率半導體(AMP 車載功率晶元)、感測器(TPMS胎壓監測晶元)以及車載信息 娛樂 等四大細分領域。
晶元業務逐步過渡到前裝市場,SOC 晶元AC8015 已實現量產。2021 年3 月,傑發 科技 AutoChips 智能座艙SOC 晶元AC8015 實現正式裝車量產,支持Linux、Android、Linux AGL、AliOS 等多種操作系統,內置有線CarPlay、無線CarPlay、HiCar,自有成熟藍牙協議棧,自有AVM 360 環視演算法,能夠提供Turn-Key 成熟交付方案。
AC8015 細化為4 個產品系列,支持一芯多屏、導航、 娛樂 、AVM 環視等功能, 涵蓋從Linux DA 到入門級智能座艙等不同產品形態需求。根據佐思汽研,繼AC8015 之後,傑發 科技 AutoChips AC8025和AC8035 已進入研發階段,公司在座艙晶元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參考資料:
民生證券-科大訊飛與四維圖新,顯著受益互聯網反壟斷的AI公司-20220213
首創證券-四維圖新-002405-公司深度報告:自動駕駛& 汽車 晶元鑄就長期成長曲-20220315
本報告由研究助理協助資料整理,由投資顧問撰寫。投資顧問:黃波(登記編號:A0740620120007)
③ 無人駕駛概念股來看看都有哪些股票
比亞迪(002594):比亞迪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通訊研究院(I2R)簽署合作協議,將聯合建立實驗室,整合雙方在電動車領域和無人駕駛領域的強大優勢聯合研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技術,打造下一代智能化電動車。
四維圖新(002405):「晶元+演算法+軟體+地圖」全面布局,致力於打造智能駕駛汽車的大腦。公司2017年成功整合傑發科技,圓滿完成「晶元+演算法+軟體+地圖」的業務戰略布局落地,實現汽車電子晶元資源的整合,同時也形成了完整的數據雲、內容服務、車載語音、手機互聯、導航軟體、地圖數據的車聯網全產業鏈布局。在鞏固傳統前裝導航業務的基礎上,公司明確提出要實現「智能汽車大腦」的戰略願景。
均勝電子(600699):智能化大趨勢下,公司以超強並購整合能力為基,藉助KSS+高田進軍汽車安全和ADAS,依託普瑞+PCC布局車載信息系統,著力整合技術提供智能駕駛綜合解決方案,有望奪取智能時代競爭高地。
千方科技(002373):公司足於智慧交通領域的長期建設,公司在V2R和V2I先發優勢顯著。在無人駕駛領域,公司的V2X技術上已經完成了為V2X設備路測的RSU的設備研發以及車載設備OBU設備的研發。公司目前是5GAA中國區的成員之一,並牽頭成立北京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中心。
亞太股份(002284):公司是國內上市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最全面的公司,在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晶元,ESC執行器等領域均有布局。
(3)CV2X概念股票擴展閱讀:
網路公司已啟動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根據規劃,該無人駕駛汽車可自動識別交通指示牌和行車信息,具備雷達、相機、全球衛星導航等電子設施,並安裝同步感測器。車主只要向導航系統輸入目的地,汽車即可自動行駛,前往目的地。在行駛過程中,汽車會通過感測設備上傳路況信息,在大量數據基礎上進行實時定位分析,從而判斷行駛方向和速度。網路是美股中概股中的無人駕駛概念股票。
④ 5G已來 車聯網爆發在即!資本和巨頭競入 A股公司百舸爭流(附股)
5G已來,哪些應用領域將率先爆發,成長為千億新市場?
「在5G提供了網路基礎設施、汽車電子軟硬體普及、電動汽車加速發展這三大基礎之上,車聯網已成為確定的機遇,爆發在即。」中閱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孫建波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首先闡述了看好車聯網的邏輯。
在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TIAA)秘書長龐春霖等多位業內專家看來,車聯網涉及人、車、道路等多重參與主體。其中,感測器等智能硬體、通信網路、靈敏演算法等新技術和產品都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在產業鏈爆發順序上,國金證券等機構認為,電動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是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三部曲」。
機遇當前,從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電子元器件,再到車載終端,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陽謀」車聯網。比如,上汽集團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智能車聯網等領域全面出擊,聞泰科技專攻汽車電子元器件,北斗星通從導航切入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座艙方向。
完善三大基礎
工信部2月19日發布《2019年全國無線電管理工作要點》,提出適時發布5G系統部分毫米波頻段使用規劃,引導5G系統毫米波產業發展。此前,工信部已經給車聯網劃出了專用頻段。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5G全力奔向商用,車聯網成為確定機遇,爆發在即。
孫建波向記者闡述了看好車聯網的邏輯:一是網路基礎設施,5G使得車聯網的信息傳輸得以實現;二是汽車電子軟硬體開始普及,半導體技術發展帶來了感測器、晶元等硬體價格下降,移動互聯網使得應用更加普及,汽車電子軟硬體進入大規模應用期;三是電動汽車的加速發展,使得車聯網具有了大規模應用的能源基礎。有了這三大基礎條件,人、車、外界(如路面)才能實現高效的信息交互,如此車聯網才能發展起來。
龐春霖進一步強調了5G的重要性:5G對於車聯網的重要性體現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信息傳輸從根本上突破了時間、數量、空間和角色上的限制。因此,5G技術可成為未來車聯網三大系統(融合感知系統、信息交互系統、智能計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基礎。中科院微電子所副研究員王雲也表示,在汽車電子已經比較成熟的情況下,5G將解決車聯網對通信網路「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關鍵要求。
那麼,本輪車聯網行情是否會重蹈2015年的覆轍——喧鬧過後「一地雞毛」呢?孫建波認為,從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歷程看,在具備了基礎條件後,可以誕生更多的應用和需求,從而讓產業形成正循環發展。
「一旦科技消費品的滲透率達到10%,對經濟影響會逐步顯現,行業也會進入快速爆發階段。」孫建波強調了電動汽車對車聯網的推動作用,他認為電動汽車也會遵從這一規律,3年以後進入爆發期給車聯網帶來更多動能。記者查閱得知,中國新能源汽車2018年銷量為125.6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4.4%。有機構預測這個比例將在2019年達到6%,2020年達到10%。
龐春霖則顯得比較謹慎,他認為全面的車聯網爆發應該是在2025年至2030年間,爆發的標志就是5G技術的正式商業化應用完成。
「當然,如果基於5G的個人終端車聯網模塊推廣順利,爆發還會提前。」王雲則從技術指標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提出入網比例的概念,「比如,或許入網比例達到50%,就意味著車聯網爆發。」
尋找確定性剛需
車聯網已經成為全球熱點。賽迪的車聯網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全球車聯網高速發展,當前全球聯網車輛已經達到9000萬輛,預計到2020年將增加至3億輛左右,2025年則將突破10億輛。目前,中國、俄羅斯、西歐和北美等地70%以上的新組裝車輛都已配備互聯網介面。
在政策推動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迎來快速發展契機。2018年11月,工信部印發《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直接通信使用5905-5925MHz頻段管理規定(暫行)》,給車聯網劃出專用頻段。同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此前,工信部、發改委等先後發布了《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多項政策。
在車聯網爆發前夕,尋找到確定性的剛需,才能真正把握住投資機遇。孫建波認為,剛需是市場和行業自發發展、選擇出來的,他現在只關注充電、電池、電子服務等領域,車聯網應用應該交給市場和用戶來選擇。
結合產業經驗,龐春霖則認為,車聯網最核心的部分是可支持機器和機器之間信息交互、傳遞和決策的智能硬體(感知+計算+執行)、通信網路(短時延、高帶寬、大容量)和靈敏演算法(包括雲計算、中央計算、邊緣計算)等,這些有別於傳統技術領域的新興技術和產品都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王雲則進一步點出了車用感測器、C-V2X通信技術、邊緣/雲計算、車聯網信息安全、高精度定位、語音識別技術等具體領域。
針對2019年的產業動向,龐春霖認為,特定應用領域和通用車輛領域的自動駕駛L3級都應該是車聯網務實的應用領域,並可在商業化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據悉,按照相關部署,TIAA和中國信通院在2018年已經完成智能交通無線電研究實驗,可支持工信部發布的車聯網應用頻率和農業直聯通信實驗(頻率5915-5925MHz),這也將加速車聯網商用步伐。
資本和巨頭競入
風口之上,資本加快跑馬圈地,初創公司頻獲融資。蘑菇智行近日表示完成了1.2億美元的A輪融資。據悉,該融資由騰訊領投,京東、黑馬縱橫等共同參與投資。蘑菇智行主打移動互聯網車載智能設備,提供車聯網解決方案。
無人駕駛更是備受資本青睞。2月13日,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宣布,其於2018年底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此輪融資後,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在此之前,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ro也獲得了軟銀旗下願景基金的9.4億美元融資,此前該公司已獲得亞馬遜、紅杉資本等投資超過5億美元。
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早已競相入股車聯網。憑借其自動駕駛開發平台NVIDIA DRIVE AGX Xavier,晶元巨頭英偉達的朋友圈中不僅有特斯拉,還囊括了國內的小鵬、奇點、一汽、沃爾沃等互聯網造車公司和傳統車企。
BATH(網路、阿里、騰訊、華為)早已深度布局車聯網領域。阿里在2018年秋已經公布了大規模的車路協同計劃。在2018年10月18日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馬化騰公布了騰訊做車載微信的消息,騰訊將車聯網作為產業物聯網的重要切入點,並制定了智慧出行戰略。
在無人駕駛領域,網路已經是實力不俗的「老手」,網路在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中稱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取得了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突破性進展。華為也將車聯網視為新賽道,在2018年6月發布了IoV平台,致力於打造連接人、車、路和其他事物的全連接智能世界。
不同於以往的「顛覆」,科技公司正在與傳統車企融合發展。今年2月初,廣汽集團宣布將與騰訊展開合作,共同投資10億元設立移動出行項目平台公司。據悉,除了廣汽集團,騰訊還與長安汽車、寶馬、一汽、吉利控股、比亞迪、東風等展開深度合作。憑借Apollo平台,網路與奇瑞、現代、賓士綁定。落子車聯網,除了AliOS,阿里還與上汽合作孵化了斑馬網路。
A股公司百舸爭流
在國金證券看來,電動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是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三部曲,至2025年,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的年復合成長率至少為11%至13%,遠高於產業4%至6%的年復合增長率。
機遇當前,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陽謀」車聯網。作為中國汽車巨頭,上汽集團在車聯網領域四面出擊。2018年3月1日上海市發放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上汽集團和蔚來汽車成為第一批獲得拍照的公司。與阿里合作的斑馬網路備受行業好評,已經進入榮威、名爵、大通、東風雪鐵龍、福特等品牌中。
汽車電動化,功率器件迎來發展良機。聞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導體在功率器件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法拉電子是新能源車用薄膜電容器龍頭,公司「東孚擴廠項目」已於2017年完工,一期規劃有配套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趨勢。Yole預計到2021年,中國的ADSA(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與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426億元,年均增長67%。上市公司層面,歐菲科技積極布局汽車電子,主要產品包括智能中控系統,倒車影像、360度環視系統及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ADSA產品及車身電子。1個ADSA平均要配備5個攝像頭,包括1個後視攝像頭和4個環視攝像頭。車載鏡頭需求大增,聯創電子在2016年就做進了特拉斯的供應鏈,目前公司已經給特拉斯、英偉達、Mobileye等合計研發了20多款車載鏡頭。
無人駕駛前夕,地圖、定位導航類上市公司將率先發力,北斗星通、中海達、超圖軟體、振芯科技等已受到市場關注。北斗星通投融資部投資總監高建宇表示,未來兩年是5G及車聯網標准等智能網聯重點基礎支撐技術標准落地的窗口期,北斗也將於2020年完成布局成為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標准。
高建宇介紹,北斗星通已經從導航切入了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座艙方向,公司從2010年收購深圳徐港就開啟進軍汽車電子,之後先後收購、投資了深渝北斗、德國in-tech公司、斯潤天朗、江蘇澤景、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並組建了汽車電子研究院。記者查閱發現,就在2018年底,北斗星通定增募資不超過10億元,用於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品產能改擴建等項目。
5G助推車聯網快速發展,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和OEMs(汽車整車製造商)公司都已經重金埋伏。在車載端,高新興的前裝車載終端T-Box(遠程信息處理器)已經入選比亞迪供應商采購清單,後裝終端OBD(車載診斷系統)主要專注歐洲和東南亞市場,進入吉利、比亞迪、長安汽車等大廠。在上游車載晶元領域,作為LTE-V(車間信息交互)標准制定的主導推動方,*ST大唐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LTE-V車聯網綜合解決方案,還與高通合作研發基於蜂窩車聯網晶元組。
國金證券認為,2019年起,網路端是中期車聯網最大投資機會,這主要包括路測單元RSU、符合車聯網標準的通信基站和邊緣數據中心等。*ST大唐、東軟集團等均可提供相關的通信終端產品,中興通訊已經可提供測試用基站。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5G已來 車聯網爆發在即)
⑤ 加碼智能網聯,中科創達緊握新興增長點
[億歐導讀]?中科創達智能網聯汽車業務得到了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至2019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18.4%。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在2027年將達到2127億美元,2019-2027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2.3%。當前,在全球范圍內,頭部車企也都在擴充自己的軟體團隊,像近年來大眾集團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2019年6月,其便宣布成立軟體部門「Car.Software」,並表示該部門將在2025年內擴充至5000人。另外,傳統的Tier在智能網聯相關軟體上也都快速覺醒和布局。
面對當前的競爭格局,趙鴻飛顯得比較樂觀,認為車企在軟體能力上的不足,導致了其與軟體企業產生溝通障礙。過去車企關注較多是總成、車身以及其他系統的設計和研發。車企沒有人去理解軟體,就沒有辦法與軟體企業的軟體體系對接,所以車廠軟體能力的建設在當前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與TIier1競爭上,趙鴻飛表示,Tier1跟自身硬體相關的軟體是一定會自己來做的,屬於其自競爭壁壘,但是隨著產業軟硬體分離,如果Tier1繼續做與自身不相關聯的軟體和項目的話,就會限制其在其他平台上的中立性,很難再普及下一個平台。
據億歐汽車了解,中科創達自2013年起開始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業務,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擁有100餘家車廠及一級供應商客戶,分布於北美、歐洲、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其中有40餘家知名汽車廠商,包括大眾、賓士、豐田、本田、通用、福特等。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業務產品化程度的提升,中科創達形成了集軟體IP授權、產品售賣、開發服務於一體的業務模式。汽車前裝市場進入門檻高,但進入後客戶粘性大。對於2020年市場戰略規劃,中科創達表示,公司將藉助現有客戶基礎持續在智能網聯汽車市場發力,並整合全球銷售渠道。公司將通過加強核心產品的交付能力建設,形成競爭壁壘。同時,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智能網聯操作系統平台的研發投入。其2019年的研發佔比營業收入達到18.6%。
對於智能網聯操作系統的發展,中科創達也是下足了本金。
2月23日晚間,中科創達發布公告宣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億元,主要用於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研發、5G智能終端認證平台研發等5個項目。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單個項目的投資就達到9.2億元。
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軟體產業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4萬家,累計成軟體業務收入7.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4%。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軟體產業業務收入突破8萬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軟體行業未來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隨著5G商到來,C-V2X逐步產業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朝著協同化發展,國家11部委共同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相關企業在政策指引和助力下,不斷突破阻礙產業發展的商業、管理和技術三大邊界,駛入發展快車道。
編輯:郝秋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cv2x是什麼意思
【太平洋汽車網】cv2x是一種先進無線通訊技術,它能讓車輛、信號燈、交通標識、騎行者和行人的通訊設備實現互聯,並共享當前狀態,位置及行動意圖等信息。這個技術是福特汽車在中國量產首款搭載蜂窩車聯網技術(C-V2X)車型。
這項技術能提升汽車對於周邊環境的感知能力,從而幫助改善車輛安全性能和道路交通效率,並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發展。C-V2X技術將與福特Co-Pilot360智行駕駛輔助系統相互協作,使車輛接收前方道路交通變化信息、以及預知感測器可接收范圍以外的風險,從而提前發出預警,甚至可以在駕駛者未採取行動的情況下緊急制動。
此外,C-V2X也將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輔助。正如人們依靠聽覺和視覺協同工作來感知周邊世界一樣,該技術可以在雷達和攝像頭感測器的基礎上幫助車輛實現更全面的視野,大大降低由於復雜路況、惡劣天氣、視覺盲區等帶來的潛在碰撞風險。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曾彩紅)
⑦ 鴻蒙系統相關聯的股票有哪些
1、中科創達(300496)
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目前是華為的專業技術供應商,在智能手機等多個智能終端領域與其均有合作。
2、潤和軟體(300339)
領先的金融科技、物聯網行業整體解決方案與綜合服務,目前是華為的核心合作夥伴,攜手廈門市政府,打造鯤鵬超算、伺服器及PC生產基地。
3、四維圖新(002405)
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及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地理位置相關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與華為的合作領域主要在面向B端的導航電子地圖、自動駕駛地圖、V2X、智慧城市、平安園區、華為雲等方面。
4、神州數碼(000034)
依託覆蓋30000餘家合作夥伴的生態網路,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數字化產品、方案及專業IT服務。
5、新開普(300248)
業務領域向基於移動互聯"產品+服務"的服務商,以及針對人才服務"平台+內容"的高校運營商轉變,打造專屬於新開普特色的高校綜合服務戰略。與華為的合作主要在信息化平台建設方面。
⑧ 自動駕駛龍頭股票有哪些
自動駕駛龍頭:華鋒股份: 在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方面,公司正在進行高性能域控制器系統開發,包括滿足功能安全的系統架構和滿足高級別智能駕駛的演算法體系,結合超融合感知環境,可實現智能駕駛場景的應用。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億,同比增長-37.66%;毛利潤為2348萬,凈利潤為-3.26億元。 聯合光電: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2.88億,同比增長5.27%;毛利潤為2.561億,凈利潤為3273萬元。
拓展資料
1.北京君正: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7億,凈利潤為2049萬元。 意華股份: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32.68億,同比增長101.43%;毛利潤為7.364億,凈利潤為1.45億元。 兆易創新: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97億,凈利潤為5.56億元。 6、拓普集團: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5.11億凈利潤為5.75億元。 力合科創: 力合科創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投資的深圳博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可以應用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其產品暫未量產,深圳市檸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在自動駕駛領域,均未與華為合作。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84億,同比增長1.39%;毛利潤為7.870億,凈利潤為4.05億元。
2.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前段時間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汽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要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要達到10%。 自動駕駛概念股 自動駕駛概念股 而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將進入市場。基於對產業前景的看好,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加大部署,並取得重大進展。路暢科技: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是網路Apollo生態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公司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領域深耕已久,在技術儲備和產品布局上,緊緊跟隨了業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千方科技:攜手網路,投資設立北京智能車聯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啟動無人駕駛V2X戰略。公司深耕京津冀市場,打造智能交通產業基地,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將受益雄安智慧新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