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大痳股票什麼意思
工業大麻,是指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於0.3%,並獲准合法種植的大麻品種。這些工業大麻被認為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其主要應用於醫葯、食品、保健品、農業種植等方面。CBD是大麻二酚,是大麻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痙攣、抗焦慮等葯理作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有相關產品(葯品、食品、保健品等)在市場銷售。
康恩貝:康恩貝是一家以現代中葯和植物葯為核心業務的制葯企業集團,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中葯十強,浙江制葯工業龍頭企業。康恩貝官網2月20日晚間公布的消息。據稱,康恩貝集團公司下屬子公司雲南希康的下屬三大子公司已取得《雲南省工業大麻種植許可證》。
銀河生物(000806):公司主要業務領域涵蓋生物醫葯產業、輸配電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其中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葯業務將是公司未來五年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而輸配電業務、電子信息業務是公司傳統的主營業務,其成熟客戶群體、穩定業務收入將為公司產業調整和升級提供基礎與條件。
順灝股份:2019年2月19日,順灝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綠馨與雲南漢素、漢麻投資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一家合資公司,探索工業大麻花葉萃後基礎材料在電子生物健康產品的市場機會,包括工業大麻花葉基料衍生的發熱不燃燒固體、液體電子霧化器具及口含片等。
② 仁和葯業罰單不斷 子孫公司不省心 楊文龍如何消逝大健康困惑
導 語
多年前,付笛聲夫婦的《知心愛人》成為大江神曲!一句「洗洗更 健康 」,也捧火了仁和葯業。
只是,老炮知名企業也有尷尬之時,尤其是在轉型升級的大時代。
業績不穩、罰單不斷、多元業務受阻不利,仁和葯業這是怎麼了?
作者:南傘
來源:首條 財經 ——首條研究院
亦或兒孫滿堂,亦或坑爹一族。這樣的痛並快樂,不止在家庭層面。
一場孫公司的負面消息,再次把仁和葯業拉入大眾視野。
日前,江西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行政處罰書,江西江制醫葯因銷售劣葯「克拉黴素分散片」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8.80萬元。
天眼查顯示,江制醫葯成立於2010年10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公司主營原料葯、硫酸小諾黴素、馬來酸原料等。為江西制葯有限公司85%的控股子公司,而前者又是仁和葯業持股54.91%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江制醫葯首次被罰。2016年以來,曾因生產銷售按劣葯論處的氨糖美辛腸溶片、硫酸小諾黴素注射液、硫酸亞鐵片、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被處罰9次,罰沒款累計24.76萬元。
罰單頻頻 為何這多不省心
尷尬的是,子公司也不讓仁和葯業省心。
2019年7月5日,江西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葯品生產監督檢查及處理情況通報》)顯示,99家問題企業中,仁和葯業赫然在列。
根據《通報》,仁和葯業旗下多家子公司被查出存在一般缺陷。
其中,江西葯都樟樹制葯有限公司的片劑、硬膠囊劑、顆粒劑、丸劑(蜜丸、水蜜丸、濃縮丸、水丸、微丸、合劑)等檢查情況為存在一般缺陷13項。
江西銅鼓仁和制葯有限責任公司硬膠囊劑(A線、B線)、顆粒劑(A線、B線)、糖漿劑、合劑(含口服液)(含中葯前處理及提取)的檢查情況是存在一般缺陷16項。
這家銅鼓仁和制葯有限公司,此前就已榜上有名。
2019年年2月2日,根據上海市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第1期葯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仁和葯業旗下的江西銅鼓仁和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3批次健兒清解液在「鑒別」一項不符合規定。
中國醫葯信息查詢平台顯示,健兒清解液是一款中成葯。由金銀花、菊花、連翹、山楂、苦杏仁、陳皮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滯和胃的功效。用於咳嗽咽痛、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據了解,「鑒別」項指的是根據該葯品某些理化或生物學特性所進行的葯物鑒別試驗,目的在於鑒定和研究葯品的真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海市葯監局要求相關企業根據風險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相關產品,並進行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第七號——醫葯製造》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披露,並說明對公司影響:國家葯品監管部門對公司葯品抽檢、GMP飛行檢查不合格。」
顯然,作為上市公司,仁和葯業上述表現的合規性值得考量。
拉開時間緯度,仁和葯業曾在2012年-2013年被連續爆出產品質量問題,深陷信任危機,品牌遭遇重創。
2012年4月,陳道明代言的可立克(002782)深陷毒膠囊事件;2012年12月,周傑倫代言的閃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劑;2013年1月,宋丹丹代言的兒童感冒葯優卡丹又被指出對兒童肝腎有毒。
2013年1月,北京一名孟醫生發了一條微博,「優卡丹和好娃娃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已經被充分證明了對兒童的肝腎毒性,一歲內禁服,六歲內慎服。但是為什麼媒體還在播出他們的廣告,葯店也可以無阻礙購買。各位大V幫忙轉發吧,讓媒體撤除這種殘害兒童的廣告吧!」並@了宋丹丹、文章等名人。
這成為壓倒輿論的最後稻草,隨著孟醫生微博的發酵傳播,仁和葯業終於敗下陣來,其負責人表示這條微博帶給公司10億市值的損失。
以此來看,不論是食品還是葯品,安全永遠是一條鐵釘紅線。吃過暴虧的知名老企,顯然需有更多敬畏思考。
重銷售輕研發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品屢次出現不合格與公司研發及產品質量監管投入少關系密切。
一直以來,營銷投入過大是醫葯業亂象的重要之源。
據2018年上半年已發布上醫葯生物類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20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佔比超50%,24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40%~50%,31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30%~40%,35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20%~30。銷售費突出問題可見一斑。
而仁和葯業,算是其中的典型。
公開資料顯示,仁和葯業旗下擁有優卡丹、可立克以及閃亮滴眼液等品牌。早期,仁和葯業使用快消品的營銷策略拉動銷量。
數據顯示,仁和葯業2004年開始規模型投放廣告,先後簽下付笛生、任靜、林心如等明星代言,公司營收從2004年的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超過20億元。
一定意義上說,仁和葯業是通過成功的廣告營銷發家的。2008年之後的三年,仁和廣告費用支出均保持1億元以上,由此迎來了仁和葯業的黃金三年。股價也從2008年10月的5.8一路飆升至2010年6月的27.9。陳道明,周傑倫,宋丹丹,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明星都為仁和葯業做加持。
目前,仁和葯業被認為是國內銷售能力最強的品牌OTC企業之一,較強的銷售能力仍為公司帶來不錯收益。
數據顯示,仁和葯業2016年營收為35.67億元,同比增長41.34%;2017年營收為38.44億元,同比增長7.76%;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33.36億元,同比增長22.88%。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研發費用的明顯反比。
數據顯示,2015-2017年,仁和葯業銷售費用分別為3.73億元、4.87億元和6.19億元,各佔比當期營業收入的14.78%、13.65%和16.10%。而同期仁和葯業的研發費用費用分別為1243.82萬元、2764.76萬元和2764.92萬元,分別佔比當期營收0.49%、0.78%和0.71%。
這樣的研發投入,頗顯尷尬甚至是寒酸。
以中成葯企業的亞寶制葯為例,2015-2017年研發費用佔比為6%、8%和7%;片仔癀2015-2017年的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為2.68%、2.9%、1.88%。
北京中醫葯大學法律系醫葯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表示,重營銷輕研發容易導致企業對生產端的忽視,特別是對於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缺位。「企業在各環節對中葯材及產品的質量重視程度、能力把控、監管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風光的另一面
這種影響,也體現在關鍵的業績層面。
2012年和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大幅下滑,凈利分別下滑21%和24%,直到2014年才稍稍回暖。
不過,從仁和葯業發布的2019三季報看,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5.55億元,同比增長6.54%,實現凈利4.4億元,同比增長11.94%。
乍一看去,營利雙增,是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禁不住細品。
比如三季度單季看,仁和葯業營收11.03億元,同比增長2.93%,凈利1.16億元,同比下滑21.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1.06億元,同比減少28.16%。
再來看應收賬款。
三季報顯示,仁和葯業的應收賬款為7.44億元,同比增長101.66%
對此,仁和葯業表示,系銷售模式轉向終點合作客戶,銷售增加信用額度且授信到年終所致。
另一方面,其他應收賬款也達到3206.05萬元,同比增長245.31%,仁和葯業表示這是主預撥市場促銷推廣經費所致。
業內人士指出,其他應收款是衡量企業財報質量的指標之一。因這個項目易出現掛賬費用,企業如通過變通延遲入賬,可減少利潤指標壓力,從而達到粉飾業績、成長性,誤導投資者的目的。
此外,仁和葯業的建工程達到2400.72萬元,同比增長343.55%。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10月30日收盤,仁和葯業報收6.56元/股,跌幅達3.67%。
截至11月11日收盤,仁和葯業的股價為每股6.25元,總市值僅77.4億元。放眼醫葯業,行業平均市值水平在145.1億元。
在230隻醫葯股票中,仁和葯業僅排99位,剛拔百強線。毛利率不方面,仁和葯業的毛利率不為41.78%,較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54.15%。
打折轉讓股權
面對此困境,仁和葯業也並非坐地被動。
幾個月前,仁和葯業發布公告稱,擬以6780萬元的價格向宏濟(珠海)企業連鎖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宏濟珠海」)轉讓控股子公司仁和葯房網(北京)醫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和葯房網」)15%股權。
據悉,仁和葯業原持有仁和葯房網60%股權。此次轉讓後,仁和葯業的持股比例降至45%,仍系第一大股東,但後者將不再納入合並報表范圍內。
蹊蹺的是,從溢價收購到打折轉讓,前後不過三年半時間。
仁和葯業亦坦承,此番轉讓仁和葯房網15%股權主要因經營不達預期,未達到戰略協同之目的。
據了解,仁和葯房網前身,系成立於2001年8月的北京京衛元華醫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衛元華」)。2015年12月,仁和葯業宣布以2.77億元現金收購自然人徐吉平、李洪波所持有的京衛元華56%股權,同時以4944萬元現金對京衛元華進行增資。最終,仁和葯業以3.26億元取得京衛元華60%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仁和葯房網」。
此後,在仁和葯業主導下,以仁和葯房網為投資主體,先後完成了對山西聖元堂、成都隆安堂大葯房等多家醫葯連鎖企業的並購。
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仁和葯房網分別實現營收3.95億元、3.8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57.1萬元、430.38萬元。
好景不長,盡管去年仁和葯房網的銷售收入增長至5.79億元,利潤端卻出現了2351.17萬元的虧損額。
而2019年1―4月,其實現銷售收入1.56億元,虧損303.72萬元,情況依然沒有好轉。
事實上,2015年年底收購仁和葯房網時共確認了約2.94億元商譽。2018年,仁和葯業對仁和葯房計提1791.92萬元的商譽減值,賬面上仍留有約2.76億元商譽。
轉型受挫
不僅如此,與葯房網困局時間前後,仁和葯業彷彿迎來「水逆」期,幹啥都點兒背。
作為一家主營非處方葯(OTC)的葯企,仁和葯業旗下自產和OEM代理的品種眾多,擁有上千個產品批文。近些年,其通過重金砸廣告,打造了「可立克」「優卡丹」「婦炎潔」「閃亮滴眼液」等多個家喻戶曉的OTC品牌。
2014年,原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了《互聯網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網上售葯政策的松動迅速將醫葯電商推上風口。
另一個背景是,像很多傳統OTC葯企一樣,當時仁和葯業也面臨自身成熟的OTC品牌增長放緩問題,急於尋求破局之路。
於是,「互聯網+醫葯」讓仁和葯業看到了轉型機遇。2014年10月,實控人-楊文龍創立了叮當快葯,試水醫葯O2O。
值得注意的是,叮當快葯系在仁和葯業體外創立和運作,並未注入上市公司。
按照楊文龍的算盤,是要構建一個包括M2F、B2C、B2B以及O2O等模式在內的「叮當大 健康 生態圈」,拓展互聯網醫療全產業鏈。與此相配套的是一個高達39億元的定增募資方案。
2015年下半年,仁和葯業先以7212萬元收購了叮當醫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叮當醫葯」)60%股權,後又收購了仁和葯房網。兩者在楊文龍的「叮當大 健康 生態圈」里分別定位於B2B和B2C模式。仁和葯房網更是擔起整個體系信息管理樞紐的角色。
不過,理想太豐滿,投資者對此並不買賬。
39億元定增案經過多次修改調減金額後,仍慘遭夭折。
事實上,叮當醫葯在2016年營收1.12億元,虧損達5086萬元;2017年上半年營收2121萬元,虧損290萬元。在此之前的2016年,仁和葯業同樣將收購僅一年的廣東叮當醫葯、浙江叮當醫葯等公司的股權全部出售,這些公司亦均處於虧損狀態。
2017年年底,仁和葯業又准備折價,宣布以6636萬元將其折價轉回給原股東,虧損近600萬元,理由是「與仁和葯房網產生業務重疊,形成資源閑置,無法達到最初收購該企業股權的預期目標」。
而作為B2C業務的主要平台,仁和葯房網亦未能逃過被剝離出表命運。仁和葯房網的15%股權轉讓完成後,仁和葯業的合並報表范圍內已幾乎沒有醫葯電商資產。
李炎坦言「網售處方葯現在爭議比較大,政策端一直沒有松動,整個行業未來面臨很大的變數。大多數醫葯電商企業處於『燒錢』狀態,難言盈利。」
至此,楊文龍的「叮當大 健康 生態圈」一番折騰後就此腰折,轉型困境突現。
涉足工業大麻
連連受挫後,仁和葯業開始蹭起了新熱度,和起亞葯企一般,開展了工業大麻的布局。
根據仁和葯業此前披露的計劃,公司2019年將重塑仁和品牌,加強產品資源、線上渠道等工作;同時開發非葯產品研發上市,提高大 健康 業務領域市場佔有率等工作。
2019年4月,仁和葯業發布公告,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政府、齊齊哈爾豐泰富齊工業大麻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仁和園工業大麻綜合利用產業示範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內容包括支持仁和葯業工業大麻育種及良種商品化、規模種植、精深加工、產業應用研發等項目建設。
仁和葯業作為主要投資方,與其它合作方共同推進齊齊哈爾市仁和園工業大麻綜合利用產業示範項目建設,同時在齊齊哈爾注冊工業大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0.8億元,還將於2019年5月啟動建設工業大麻種植示範基地,2019 年下半年啟動種業研發、工業大麻萃取項目等。
仁和葯業表示,公司本次擴展業務布局將有利於抓住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優化產品組合結構,有利於拓寬公司未來發展空間,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積極影響,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同時公司希望通過本次投資,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值得強調的是,近期,仁和葯業在互動平台透露了工業大麻事項的進展。9月2日,仁和葯業在深交所互動易上透露,公司工業大麻已陸續開展收割工作。
國際上將大麻植物中致幻成癮的毒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於0.3%、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的大麻品種類型稱為工業大麻,工業大麻在中國也稱為漢麻。
不難看出,仁和葯業正在將工業大麻作為轉型重要抓手。只是,這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並不利好。
事實上,已經有多個「涉麻」公司被問詢。
從順灝股份1月23日收到的深交所下發的問詢函開始,誠志股份、德展 健康 、龍津葯業、爾康制葯、紫鑫葯業、福安葯業、通化金馬、藍曉 科技 、諾普信、八菱 科技 等公司先後收到監管部門的問詢。
公安部禁毒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李曉,在接受《中國禁毒報》采訪時曾說過:依據該國際公約和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除為獲取纖維質和種子的工業大麻外,其他用途的大麻植物均屬於管制范圍,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方可種植,且種植企業需按年度種植計劃進行種植,並定期報告種植情況。」
在 「上市公司工業大麻論壇」上,業內人士討論的結果是,工業大麻產業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對於國內工業大麻產業來說,政策是目前最大的風險。
與會代表介紹,在黑龍江,按其《禁毒條例》,工業大麻種植和CBD提取實施備案制,只要滿足備案條件即可生產,但一些基層政府對工業大麻產業非常謹慎,一些縣公安局收了備案材料後,口頭允許種植但不在備案證上蓋章。看到這種情況,一些正在建設CBD提取工廠的投資者叫停了設備采購,進入觀望狀態。從省級政府層面來看,沒有明確工業大麻產業的主管部門,也沒有明確的產業政策,不僅未對工業大麻產業的發展形成激勵氛圍,甚至因為政府部門間的不協調,CBD從黑龍江口岸出口都有難度。
即使我國最早允許工業大麻種植省份雲南,目前也沒有產業政策,沒有明確產業主管部門,只是公安部門按照禁毒規則來進行准入和規范性管理。同時,雲南一些基礎性標准也還沒構建好。如CBD產品沒有專業的檢測機構、明確的標准和檢測規范,延緩了新建CBD產能的投產。
以此來看,工業大麻目前面臨的產業政策仍不小。
楊文龍的困惑
這種進退兩難,似乎也困擾著當家人楊文龍的大 健康 之路。
表面上看,在轉向「工業大麻」後,公司收益或許有一定改善。
根據「仁和葯業」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已經實現營收24.52億元,同比增長8.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4億元,同比增長32.48%;基本每股收益為0.2614元,同比增長32.49%。
但實際上,對於對工業大麻醫用的未來,雲南省農科院的楊明教授則表示,做葯品和食品涉及評價問題——這個食品和葯是否是安全的?而我國目前在這些領域的科研部門的前期基礎研究有點跟不上,可以拿出的證據不多。
「是否能拿出有效證據,可能是能否進入食品葯品相關合法目錄的關鍵。」楊明說。
需要說明的是,經過前期大漲,工業大麻概念目前有所降溫,4月22日,工業大麻板塊整體下降2.67%,飄紅個股只有11隻,僅萊茵生物、諾普信兩只個股漲停, 前期打仗的福安葯業方盛制葯跌停,順灝股份、紫鑫葯業等大跌超過7%。
從這點來看,被仁和葯業當做新利潤增長點的工業大麻,未來仍迷茫。
此外,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楊文龍也面臨著巨大競爭壓力。
2017年9月,仁和葯業投資億元的明月仁和礦泉水、營養水等項目,仁和葯業正式向礦泉水領域布局。2018年5月,仁和葯業擬投資1080萬元設立新公司,主要負責水資源研究開發與投資,相關 健康 產品、保健品開發等。2018年7月,仁和葯業又進入減肥葯市場,公司減肥葯產品奧利司他膠囊全國啟動會正式啟動。
專家表示,醫葯界不乏跨界快消的案例,但從目前來看包括中新葯業、以嶺葯業在內的眾多企業還沒出現成功案例。葯企原有的銷售渠道對快消業務實際幫助不大,渠道的重塑、品牌的推廣都成為仁和葯業進入快消領域面臨的問題。
以減肥葯領域為例,仁和葯業面臨來自碧生源、重慶華森制葯有限公司、中山萬漢制葯等企業的競爭。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以近期暴雷的金嗓子為例,輕易盲目的粗放跨界,往往會將企業拖入更大的困境。
③ 工業大痳種植的上市公司
目前我國工業大麻僅能在雲南和黑龍江兩省種植,其種植和加工業務需要獲得當地公安局審批,獲得種植和加工許可證後才能進行相關業務。
工業大麻概念股:
順灝股份:上海順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21日,是一家集研發、製造、銷售環保包裝材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
銀河生物:北海銀河生物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坐落於北海銀河軟體科技園。持有漢素生物5.55%股權,標的已獲得國內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許可資質。
天津磁卡:聯手雲南工業大麻股份有限公司參股雲南西雙版納雲麻有限公司。雲南工業大麻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國唯一可以規模化種植、加工和經營工業大麻產品的合法機構。
中新葯業:擁有4項與醫用大麻以及火麻仁有關的專利,主要涉及醫用大麻中葯制劑及制備方法等領域。
馬應龍:痔炎消片也有火麻仁的成分。
④ 消費類上市公司 大消費概念股票有哪些
消費類股票就是指以生產和銷售日用消費類產品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股票,涉及商業連鎖、釀酒、酒店、旅遊、家用電器等之類的股票。
A股的消費概念股有:
1、高端白酒:茅台、五糧液等;
2、醬油調料:海天味業、千禾味業、恆順醋業、安琪酵母等;
3、家用電器: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蘇泊爾、青島海爾等;
4、休閑食品:絕味食品、洽洽食品、桃李麵包等;
5、酒店旅遊:首旅酒店、中青旅、中國國旅等。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7-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31個交易日 股價翻了6倍多! 一季度漲幅最大的牛股是光伏玻璃次新股
牛股NO.1:福萊特
光伏玻璃次新股,股價翻了6倍多
【漲幅】約630%
【標簽】次新股
【表現】發行價2元,2019年2月15日上市,隨後連續18個漲停,最高達18.38元。3月29日收盤價14.6元。
【小傳】據報道,公司名稱為福萊特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地為浙江嘉興。它是中國最大的光伏玻璃原片製造商之一,此前已在H股上市。本次A股公開發行股數1.5億股,發行價為2.00元。2月15日在上交所上市,開盤後不久即頂格漲44.00%,報於2.88元。3月13日尾盤打開漲停,上市後收獲18個漲停,為今年迄今新股最佳表現。3月18日創出18.38元的最高股價,隨後有所下跌。滿打滿算,該股上市迄今,一共交易了31天,但股價漲了6倍多。
牛股NO.2:康龍化成
制葯與生物科技次新股,大漲450%
【漲幅】約450%
【標簽】次新股
【表現】發行價7.66元,2019年1月28日上市,隨後連續13個漲停,最高達46.88元。3月29日收盤價42.13元。
【小傳】公司名稱為康龍化成(北京)新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屬制葯與生物科技行業。本次A股發行股票所募集的資金將投於杭州灣生命科技產業園——生物醫葯研發服務基地項目,發行價為7.66元。1月28日在創業板上市交易,開盤價為9.19元,較發行價7.66元高開19.97%,收盤報11.03元,漲幅43.99%。 2月21日首次打開漲停板,此前連續13個交易日漲停。3月29日也是漲停收盤。
牛股NO.3:順灝股份
工業大麻概念股,董事長是95後
【漲幅】約391%
【標簽】工業大麻概念股
【表現】2018年12月28日收盤價為3.77元。2019年1月17日以來股價漲幅較大。3月28日收到深交所關注函。3月29日收盤價18.5元。
除了股價,公司的年輕掌門人也令人關註:2018年7月,王鉦霖任順灝股份董事長。公告顯示,他是實控人王丹的兒子,1995年2月出生,今年24歲。
牛股NO.4:威派格
春節後首隻新股,原是新三板公司
【漲幅】約351%
【標簽】次新股
【表現】發行價5.7元。2019年2月22日上市。3月29日收盤價為25.70元。
【小傳】公司名稱為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化的科技服務公司,從事二次供水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威派格2019年2月12日在上交所申購,是春節後的首隻新股,發行價5.7元。2月22日威派格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當日的收盤價為8.21元,漲幅44%。3月13日其首次打開一字漲停板,連續斬獲13個一字漲停板。如果有股民打中這只新股,並持有到這一日賣出,堪稱中了春節後的首個「紅包」,可斬獲396%的收益。
另據查詢,該公司原是新三板公司,2016年5月掛牌,2017年9月摘牌;2018年12月成功過會,並在2個多月後登陸A股主板市場。
(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⑥ 大消費股票有哪些
消費類股票指的就是以生產和銷售日用消費類產品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涉及商業連鎖、酒店、釀酒、旅遊以及家用電器等之類的股票。比如廣州友誼,西單商場,武漢中百,古井坊,王府井以及貴州茅台等都是消費類股票。
A股的消費概念股有:
1、高端白酒:茅台、五糧液等;
2、醬油調料:海天味業、千禾味業、恆順醋業、安琪酵母等;
3、家用電器: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蘇泊爾、青島海爾等;
4、休閑食品:絕味食品、洽洽食品、桃李麵包等;
5、酒店旅遊:首旅酒店、中青旅、中國國旅等。
大消費板塊龍頭股票有:
1、XD恆順醋:大消費龍頭股。為此,「恆順人」在中國食醋行業率先實現工業化生產、資本化運營、品牌化發展的基礎上,正全力以赴進軍大健康產業,努力滿足廣大消費者美味、營養、健康的要求。
2、貴州茅台:大消費龍頭股。白酒及大消費行業龍頭,A股第一高價股,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代表產品飛天茅台酒。
3、千禾味業:大消費龍頭股。公司「千禾」系列調味品以其優異的產品品質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青睞。
4、大消費板塊股票其他的還有: 融捷健康、湯臣倍健、宋城演藝、華誼兄弟、豆神教育、探路者、庄園牧場、金逸影視、鹽津鋪子、萬達電影、眾信旅遊等。
⑦ A股有哪些大消費類概念股
大消費概念主要指:釀酒,食品,服裝,零售,傢具,醫葯,汽車,家電等板塊。大消費板塊涵蓋眾多子行業,但「吃葯喝酒」主線最被市場看好。有券商預計,2012年白酒行業銷量增速在12%-15%左右,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在20%和30%以上。而醫葯板塊估值位於歷史底部區域,優質公司盈利增速存在加快潛力。可以預見的是,在相當長時期內大消費概念依然是市場炒作熱點。
大消費概念股票有哪些,哪些上市公司屬於大消費概念股?主要有皖能電力、巴安水務、四川長虹、捷成股份、遠望谷、南玻A、卧龍地產、許繼電氣.
熱門大消費概念股
根據每日資金監測顯示,今日大消費概念股個股凈流入力度排名前幾位的是長安汽車、格力電器、上汽集團。
⑧ 電子煙概念股票有哪些
電子煙概念股票有:麥格米特(002851)、和而泰(002402)、勁嘉股份(002191)、美盈森(002303)、科森科技(603626)、順灝股份(002565)、集友股份(603429)、盈趣科技(002925)等。
電子煙概念股概念解析:據介紹,電子煙是由煙彈(盛放尼古丁等溶液)、霧化器(蒸發裝置)和電池3部分組成的仿香煙裝置。電子煙因不含傳統卷煙所含的焦油、一氧化碳、砷、鉛、汞等有害物質,能夠降低對吸煙者的危害,不燃燒也不污染環境。目前電子煙在歐美國家已經較為流行。
1.東風股份(601515):公司聯營企業綠馨電子是公司投資電子煙以及新型煙草製品等相關業務的實施主體及平台。
拓展資料:
1.億緯鋰能(300014):2012年12月,公司以2200萬元成功取得惠州德賽聚能清算資產的產權。本次競得的清算資產主要為鋰離子電池研發及生產設備。截止2011年末,德賽聚能凈資產-2723萬元,2011年凈利潤-3432萬元。通過收購,公司將迅速擴大鋰離子電池產能,爭取德賽聚能原優質客戶,打造電子煙電池市場領先地位。2014年4月,公司以4.39億元的現金對價購買麥克韋爾50.1%的股權已完成過戶及工商變更手續,共同做強做大電子煙產業。麥克韋爾是全球第一批電子煙研發、製造商之一,客戶結構有較大改善,鎖定美國前三大電子煙銷售客戶的訂單,並承接美國煙草公司介入電子煙行業後的新增訂單,同時2014年比2013年多出兩個工廠,產能將翻2倍,後續計劃根據市場情況繼續擴產以滿足訂單的交付。
2.興民智通(002355):2019年4月10日,公司發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將與昭通天麻產業開發公司等成立合資公司,重點開發以工業大麻為原料的高端電子煙耗材;同時控股子公司雲南永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涵蓋生產電子煙油等。
⑨ 押中青蒿素 又抽工業大麻!昆葯集團四連板沖擊100億市值
「押」中青蒿素,再「押」工業大麻,昆葯集團最近「火」到不行。截至6月20日上午收盤,兩大流量傍身的昆葯集團,股價已經連續收獲四個漲停。在遭到市場追捧和資金熱炒的同時,昆葯集團也坦言,葯物研發的二期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及注冊時間很長,而且在臨床試驗以及注冊申請的過程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否得到驗證,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該項目存在較大的研發失敗的風險。
「押」中青蒿素
昆葯集團收獲四連板
6月16日晚間,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家及諾獎得主屠呦呦及其團隊宣布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葯性成因」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對應「青蒿素抗葯性」難題提出可行治療方案。
受此消息影響,第二天開盤,青蒿素概念股板塊大幅高開,板塊內多隻醫葯個股漲幅居前。而由於作為負責單位開展臨床試驗,與屠呦呦團隊有直接合作,昆葯集團無疑成為這輪青蒿素概念行情的龍頭。盡管昆葯集團在6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已提示了公司雙氫青蒿素片治療紅斑狼瘡項目存在研發失敗的風險,但從這幾天的市場表現來看,資金仍然願意為未來青蒿素的銷售市場而提前買單。
今日上午開盤,昆葯集團再次一字漲停,截至今日上午收盤,昆葯集團股價報收12.77元/股,喜獲四連板,較上周五收盤價漲幅達45%,總市值達到97.21億元。
在售青蒿素類產品去年營收佔比不到1%
項目存研發失敗風險
面對市場的瘋狂表現,早在6月17日晚間,公司就關於青蒿素類葯品相關情況作出說明,直指公司在售的青蒿素類抗瘧葯產品——復方磷酸萘酚喹片、蒿甲醚片、蒿甲醚原料、蒿甲醚注射液、雙氫青蒿素哌喹片,此類產品2018年營業收入為6925.92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比例僅為0.98%,營業利潤為667.65萬元,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要知道,昆葯集團2018年營收達71.02億元,凈利潤為3.36億元。
但是市場資金仍然瘋狂湧入。龍虎榜數據顯示,昨日買入金額最大的前五名買入總計6352.12萬元,占總成交比例為45.67%。全天凈買入額達4758.69萬元。其中,國金證券福州烏山西路證券營業部買入額最大,為1937.32萬元。
昆葯集團也在昨日晚間發布《關於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再次提示風險。
實際上,昆葯集團是青蒿素葯物研發生產的早期參與者。根據公司官網信息,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啟動了一項代號523的項目,旨在研發一種新的抗瘧疾葯物。當時,昆葯集團的,前身昆明制葯廠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企業,參與了此項研發工作。
1990年,昆葯集團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攜手聯合研發蒿甲醚復方型抗瘧特效葯,形成A+B新復方,該組方是全球第一個ACT固定比例復方葯,開創了ACT葯物開發及應用的先河,昆葯集團成為全球第一家以青蒿素類葯物為基礎進行瘧疾治療方法(ACT療法)研究的企業。
目前,昆葯集團擁有七個蒿甲醚系列產品品種,參與起草制定的5個蒿甲醚系列葯品質量標准收載於國際葯典標准。
不過,公司強調,雙氫青蒿素片治療紅斑狼瘡項目目前尚處於臨床二期患者入組階段,這個葯物研發項目還需要繼續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後續還需要III期臨床試驗,以及葯監局的注冊審批程序。只有在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均表明雙氫青蒿素片治療紅斑狼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後,公司才可以向葯監局(NMPA)提交新葯注冊申請。
西南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我國紅斑狼瘡疾病治療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開發價值,保守估計我國潛在患者人數達到100萬人,相當於全球患者的五分之一,該產品適應症擁有較大市場潛力。但是,新葯研發是項長期工作,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昆葯集團也坦言,葯物研發的二期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及注冊時間很長,而且在臨床試驗以及注冊申請的過程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否得到驗證,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該項目存在較大的研發失敗的風險。即使葯物能上市銷售,仍然面臨專利保護到期,競爭品種搶占市場先機等系統性風險。
已成立工業大麻事業部
開始預售大麻葉護膚品
在「爆紅」之後,昆葯集團也將目光放在了自帶流量的工業大麻身上,成功實現兩大流量傍身。
6月19日,昆葯集團官微發布一篇名為《昆葯集團KPC大麻葉護膚系列創新面世》的文章稱,公司成立了「工業大麻事業部」、「大 健康 事業部」,並開啟了工業大麻全產業鏈的國內外布局。昆葯集團內部人士向媒體確,認,公司近期確實有成立這兩個部門。
文章稱,公司利用工業大麻核心原料(全譜系CBD油、超純CBD、大麻籽油)創造出獨特的KPC舒敏護膚系列,大麻葉護膚系列產品開始預售,將陸續上市。
談到與工業大麻的結緣,文章里提到,昆葯集團控股股東華立集團在雲南發掘了大麻這一神奇植物,並開創中國『工業大麻』產業的先河,昆葯集團成為重要參與者,在不斷 探索 之中,與工業大麻結下了不解之緣。
昆葯集團主營業務為中葯材種植,在今年工業大麻概念被熱炒時,曾有人戲言:「昆葯集團主業是天麻,「啊天麻,你比大麻多一麻」,也被歸為大麻概念股炒上了天。」股價從3月4日的收盤價7.44元/股,最高曾上漲至4月11日的15.50元/股,27個交易日股價上漲108.33%。
不過,今年3月26日,昆葯集團曾發布公告澄清,公司目前沒有工業大麻相關業務。截至目前,尚未投入資源至工業大麻產業中在4月9日晚間,公司再發公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血塞通葯業尚未獲得工業大麻花葉加工項目前置審批,車間改造還未動工,也尚未提交《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許可證》申請,後續是否能獲得工業大麻花葉加工前置審批及許可證,具有不確定性。
時間到了5月30日,昆葯集團的說法開始有了松動。5月30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上問昆葯集團,是否有考慮布局工業大麻的育種、種植、提取、產品應用等全產業鏈布局?對此,昆葯集團回復稱「有此想法」。
6月15日,昆葯集團公告稱,與美國阿南達醫葯 科技 有限公司就雙方同意在中國境內組建合資企業,開發治療神經性疼痛疾病的大麻二酚(CBD)葯物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