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入門 » 策略研究員看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策略研究員看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2-27 13:07:06

Ⅰ 金融量化策略研究員的收入怎樣這一行有前景嗎

這個職位要做好很難.不啻於創新發明,猶如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因為你要發掘可操作的交易模型,要麼從歷史找規律,要麼你統計超牛直接從價格中發現規律.而這只是第一步,有了模型還的有市場來交易,國內目前只有股指期貨和融券可以做空.
目前業內還是主觀判斷為主,公募基金所謂的量化只不過是幌子,無非是選股方面用些模型,就是用了點統計工具,真正的量化交易,無論從發掘交易機會還是資產配置,乃至最後的交易下單和風險控制都是計算機來完成的,國內還差得很遠.只是個噱頭.
定量與定性孰優孰劣難說,就如中醫和西醫一樣,不管怎樣西醫還是主流,計算機量化也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Ⅱ 如何選股選股技巧

1、選擇龍頭股:龍頭股往往具有引導和示範作用,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都具有影響和號召力
2、選擇大市值股票:大市值股票都較穩定,波動會比較小,風險會相對小;3,選擇政策支持的股
票:有政策支持的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場認可,再加上受到國家政策保護,發展也比較穩定。4、避開有問題的股票。

炒股技巧有哪些?
一、要學會找到根源
中國的A股分為兩種,一種叫資金市,一種叫政策市。國家出什麼政策,對應的板塊和概念就會隨之大
漲,這叫「政策市」;市場主力資金運作哪個板塊個股,哪個板塊個股大漲,包括所謂價值投資、技術擇時最終都離不開資金的發現,這就是「資金市"。只要懂得跟隨並熟練運用這兩個原則,炒股就能賺到錢。
二、要學會長遠分析
所謂長遠分析,其實就是了解國家政策的發展方向以及行業變革的創新方向,現在國家大力發展5G
中國芯,人丁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等,那我們就要圍繞以上題材去多做分析,多做研究,圍繞國家主
線去做交易。
三、尾盤交易
尾盤買可以避免很多風險,特別是大盤不穩的時候,很多個股從漲停打到跌停,一天上下20個點。當然尾盤買也會損失一些機會,有可能有些股票尾盤就已經漲停了,但是從長遠投資來說,風險和機會都抵掉了,個人投資者應重視長期堅持尾盤買股票。
四、倉位風險管理
一般一個賬戶3-5隻股票就可以了,平均分配資金。買入看日線,賣出看30分鍾K線,每次買好股票就立刻設置好2條30分鍾平台止損線。

Ⅲ 量化策略研究員成長之路

量化策略研究員成長之路:

先從一個領域切入,比如期貨CTA,有了策略上實盤之後,基本沒有太多的日常工作,可以再研究商品套利、對沖、日內等,商品研究透徹後,再研究股票阿爾法、股票日內回轉、股票指數增強,等股票也成熟了,可以研究期權策略,等期權也研究透了,可以研究債券。

作為量化交易領域的另類分支——宏觀量化投研領域,到底一個宏觀量化策略研究員需要怎樣的修為,才能在這條艱辛而又充滿著無限成就憧憬的路上持續走下去。作為一個最初立志成為一個物理學家的科學研究者,我的職業經歷至少可以給那些剛剛踏入或者即將踏入宏觀量化投研領域的年輕人一個善意的提示——要想在宏觀量化投研領域發展。

宏觀量化研究更注重嚴格的推導和精確的數據驗證,同時又不乏大膽的理論假設。在這個領域,我們一直推崇AQR的深入研究精神,在基本面和市場研究領域,AQR永遠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探索思路和嚴密的理論驗證。



相關信息

最初的宏觀研究和經濟研究大多是從周期研究開始的,歸根溯源所有的經濟周期從根本上都是人類的生命周期,因為人類生命的限制,所以基本上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都是以10的倍數來衡量的,或者從更廣義的角度去理解,人類長達百年的科技周期某種程度上也是生命周期的終極體現。

每一個科技周期的興起都是隨著一個個科學巨匠的誕生和生命終結為最終的時間標準的。所以歸根結底,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經濟研究最終還是受到人類的生命周期的影響。所以直到現在,所以宏觀研究甚至是市場研究還是離不開傳統圖表分析。

從這些行業,甚至經濟的圖表中,無數的計量經濟學背景的研究者研究的是這些經濟數據的波動和市場波動之間領先和滯後的關系,大家都試圖找到打開領先於市場的那把鑰匙,無論這把鑰匙是定性的,或者半定量分析再加上主觀的遞歸法。

Ⅳ 券商 研究所 賣方與買方研究員 對比

其實要說對比還是比較困難的,就分別說說買方與賣方的研究員吧。
首先說說什麼是研究員,在金融行業券商有研究員,基金與私募也有研究員,研究員也就是分析師;在不同的部門也有都有研究員,說的比較多的是股票二級市場的行業研究員以及固定收益部的債券研究員。我想樓主可能是問的二級市場的行業研究員的對比。
研究員的共同點在於都是對上市公司、所在行業以及宏觀經濟環境(也就是基本面)進行研究,並基於自己的認識給出對於公司的判斷(未來發展、是否有並購機會、是否需要融資、以及股價漲跌、買入賣出等),但是具體到買方研究員與賣方研究員、買方內部(國內券商與外資券商)的研究員就有一些差異。
賣方研究員一般分工較為細致,在國內基本上包括宏觀、策略以及行業研究員,其中宏觀主要是研究中國宏觀經濟變動,對研究員要求水平比較高,一般要經濟或者金融博士(科班出身)來做;策略研究員,側重於對行業整體方向,在二級市場上如何配置股票的方向性研究;行業研究員,主要對某一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覆蓋,行業研究員對學歷沒有要求,市場上一般喜歡理工與金融復合背景。賣方方研究員在券商內部算後台部門,主要工作包括協助本公司前台部門(投行等),服務買方機構(主要與買方研究員對接,幫其聯繫上市公司,提供研究報告),努力爭取新財富等實現研究員自身價值(現在國內不少券商不參加新財富評比),撰寫研究報告(邁博匯金、wind等研究報告都是賣方寫的)等。一般來說賣方研究員會更辛苦(出來賣的,要服務好買方啊!),與上市公司的關系更為密切,而買方會根據賣方的表現來派點(這就是獎金啊!)給賣方。賣方研究員會比較苦,本來研究就很枯燥還要服務別人,所以在國內基本上賣方研究員服務多研究少(不要噴我!這只是我個人感受。。。),賣方研究員職業退出路徑一般包括,要麼在原公司成為高端研究員,要麼跳槽到買方,以及其他。
買方(基金、私募等)研究員的分工沒有券商細,公募基金會比私募基金細致多,但是買方的一個特點是一般會招募有經驗的人,私募基金更靈活,一個人可以覆蓋多個行業(之前在某基金看港股的時候我們三個人就覆蓋了所有行業),公募基金會細致一點,基本上一個行業會有至少一個人來看(錢多,能養得起)。買方的研究員主要是做研究,工作主要是來支持自己的基金經理,與買賣決策更接近,因此他們的壓力也會更大(股票跌了會被老闆罵的呀!),與賣方研究員相比在研究方面會更純粹(買了能賺錢就行),撰寫的報告主要內部看。一般到私募做的研究員已經是職業發展的中後期了,當然職業發展也更靈活。
以上就是對賣方與買方研究員的簡單對比,國內券商與國際券商、私募與公募、私募與私募的研究員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再討論。

Ⅳ 股票PB,PEG怎麼計算

PB是市凈率,是當前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PEG指標(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這個指標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當時他在選股的時候就是選那些市盈率較低,同時它們的增長速度又是比較高的公司,這些公司有一個典型特點就是PEG會非常低。

PEG魔鏡
2009-08-29 02:30:05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跟貼 0 條 手機看股票 汪建

經常有投資者問我,機構投資者究竟以什麼方法進行股票估值。其實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絕對估值法有DCF(現金流貼現模型)、DDM(股利貼現模型)等等,這類方法是通過未來可以預測的各階段自由現金流或股利進行折現,獲得合理的現期股票價值;相對估值法有PB(市凈率)、PE(市盈率)等,這些方法通過行業屬性對應的合理估值區間和標的公司的財務指標給其一個合理價值區間。近年來PEG指標被經常使用,PEG=PE(當前動態市盈率)/100/g(未來幾年預計復合增長率),一般認為PEG越低的公司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PEG=1往往被作為是否有投資價值的分水嶺。

其實PEG指標在成熟市場中較多運用在科技類或成長類公司估值上,因為較高的增長率使得PE/PB等傳統指標失效,而未來現金流又非常不好預測。

但在很多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PEG被異化和濫用,似乎只要某公司未來三年可以維持30%的利潤增速,給予30倍的PE就是合理的。這種邏輯貌似是有理的,我們進行過測算,A公司長期維持年均利潤10%的增速,投資者以10倍PE買入;B公司維持年均利潤30%的增速,投資者以30倍PE買入,兩公司都持有10年,10年後仍以PEG的方法分別給予10倍和30倍的估值水平,那麼哪個公司的收益率高呢?結果是B公司高,且高過A公司近10倍!

以 貴州茅台(行情 股吧)為例,2003年以來公司以不低於50%的復合增長率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如果我們在2003年末以當期50倍的PE即100元買入並持有到現在,也有不低於6倍的回報率(而當時的股價是30元左右,收益率更為驚人),而當時茅台的股價和市盈率遠低於100元/50倍PE,說明一來是熊市中所有股票估值均較低,二來投資者根本沒有預見到茅台如此高的復合增長率(當時之前茅台也確實處於厚積薄發的前夜,沒有體現出高成長)。而近兩年來茅台的增長率逐步回落到30%左右的水平,市場也相應給予30倍左右的PE。茅台這個案例還說明:1.投資者以PEG標准進行估值是對利潤趨勢的強化和放大;2.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測經常有重大偏差,而他們用PEG中的g更多地體現為過去的增長率,但他們簡單認為未來也將保持這種增長率。這個結論必將導致未來的一系列重大失誤。其實茅台作為一個優秀的高檔消費品公司,其產品競爭力一旦確立、銷售平穩放量,利潤的可預測性較幾乎所有其他行業來說都高得多,以PEG模式對茅台估值相對比較確定,別的行業中的公司則基本上都沒這么幸運。

濫用PEG在歷史上的教訓比比皆是。以電解鋁行業中的某上市公司為例,它所處的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而且在國內產能長期過剩,其盈利特點必然是波動劇烈。2004年以來的年度每股收益分別是0.08、-0.25、0.53、1.42、0.69、0.02元(2009年中報),如果投資者從2004~2007年的過程來看,似乎體現出「連續的爆炸式增長」,利潤連續翻番,似乎給個50倍PE也說得過去,這樣歷史上的天價67元也就形成了。要知道,這是典型的周期性企業,市場居然在利潤最高峰時給了一個天價的市盈率,套在那裡的投資者恐怕要熬過漫漫長夜了,因為PEG魔鏡的背後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殺」。

「戴維斯雙殺」是對PEG模式的天然糾正,一旦企業盈利增速下降,給予的PE水平就相應下移,加上利潤的下滑,得出的股價目標自然就大幅回落(因為股價=每股凈利潤×PE,乘積關系)。新興市場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率非常之高,跟投資者甚至是不少機構投資者混亂的估值體系、濫用PEG關系密切。

對於純粹的價值投資者而言,估值模式一定是基於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解進行的,不同企業特性(包括財務特性)對應完全不同的估值模式(除非你對未來企業盈利的預測無比准確),對於周期類公司運用PEG無異於自己設置了定時炸彈。但可悲的是市場中大多數公司是有典型周期性的,而大多數投資者也願意用PEG去對賭。行業研究員如此,策略研究員如此,很多基金經理也是如此。

PEG魔鏡和「戴維斯雙殺」這對孿生兄弟仍將伴隨著投資者的噩夢進行下去,直到大多數投資者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Ⅵ 隨便找一個股票分析,如分析上證指數,大致分析下它一直以來的走向,再找最近的動態分析一下,十多頁就好

從歷史漲跌看大盤:
回顧21年,才能看清來龍,才能摸准去脈;才能在牛市中獲得更大的收益。根據對21年的股市漲跌分段回顧,總體來看,21年來股市經歷了8段大漲,8段大跌。

統計顯示,這21年裡,大漲的平均周期為44.8周,最後一段大漲也就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上證指數從1664點漲至3478點,漲幅達109%,上漲周期為40周,隨後就出現了下跌整理至今。

目前上證指數仍處於對之前的上漲的整理過程中,我們對歷年上證指數的整理周期也進行過數據統計,整理期一般為60-70周,目前這段整理已經持續了44周,從時間調整上來看也遠遠沒有達到,所以我們認為上證指數目前仍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整理調整時期。

從上證指數周K線圖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指數大的形態是一個三角形,根據目前的形態我們估算,這個三角形的完成還需15-20周左右的時間,形態的時間和整理周期的時間基本吻合。由此,我們認為,上證指數仍會整理15-20周左右的時間,隨後會出現一波較大的上漲波段。

8 段上漲統計數據

時間 區間 上漲區間 上漲點數 上漲幅度 上漲持續時間 周平均上漲點數

第一輪暴漲 1990 年12 月-1992 年5 月 100-1429 1329 1329% 72.8 周 18.25

第二輪暴漲 1992 年11 月-1993 年2 月 393-1558 1165 296% 17 周 68.53

第三輪暴漲 1994 年7 月-1994 年 9 月 333-1052 719 215% 12.8 周 56.17

第四輪暴漲 1996 年1 月-1997 年 5 月 512-1258 746 143% 68.6 周 10.87

第五輪暴漲 1999 年5 月-1999 年 6 月 1059-1756 697 65.70% 6 周 116.17

第六輪暴漲 2000 年1 月-2001 年 6 月 1341-2245 904 67% 72.8 周 12.42

第七輪暴漲 2005 年6 月-2007 年 10 月 998-6124 5126 513.60% 68.6 周 74.72

第八輪暴漲 2008 年10 月-2009 年8 月 1664-3478 1814 109% 40 周 45.35

平均值 1562.5 44.8 周

8 段下跌統計數據

時間 區間 下跌區間 下跌點數 下跌幅度 下跌持續時間 周平均下跌點數

第一輪暴跌 1992 年 5 月-1992 年 11 月 1429-400 1029 72% 25.7 周 40.04

第二輪暴跌 1993 年 2 月-1994 年 7 月 1553-325 1228 79% 72.9 周 16.84

第三輪暴跌 1994 年 9 月-1996 年 1 月 1053-512 541 51% 68.6 周 7.89

第四輪暴跌 1997 年 5 月-1999 年 5 月 1510-1047 463 30% 104.3 周 4.44

第五輪暴跌 1999 年 6 月-2000 年 1 月 1756-1361 395 22% 30 周 13.17

第六輪暴跌 2001 年 6 月-2005 年 6 月 2245-998 1247 55% 208.6 周 5.98

第七輪暴跌 2007 年 10 月-2008 年10 月 6124-1664 4460 73% 52.1 周 85.6

第八輪暴跌 2009 年 8 月-2010 年 7 月 3478-2319 1159 33.30% 47 周 24.66

平均值 1315.25 76.15 周

----------------------------

華山論劍:反轉時機或在6月 迴避兩大風險

3000點附近A股屢遭「定點停車」,近期大盤的連續調整更令投資者揪心。5月大盤會不會否極泰來?大小盤風格轉換能否繼續?哪些股票已進入投資區間。本期邀請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股票投資董事陳淑敏、平安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王韌和世紀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萬文宇三位嘉賓,共同探討這些熱點問題。

銀行股攻守兼備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第一年,中國經濟正在從外需拉動朝內需拉動轉型。在房地產調控和緊縮政策作用下,PMI已經出現一定回落,但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全年GDP增速可達9%至9.5%,下半年不會出現所謂的「硬著陸」。

通脹方面,CPI走勢通常比貨幣供應增速走勢滯後6-9個月,由於國內貨幣供應量增速已在去年年底見頂,相信國內CPI漲幅將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見頂,全年通脹水平可能會維持在4%-4﹒5%,相對9%-9.5%的GDP增速來說,其實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並非不能接受。因此,我們預計調控政策將集中於上半年,政策出現超調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國股市的估值已經低於過去十年的中位數,處於比較有吸引力的水平,尤其是銀行股板塊,估值已經非常誘人。但近期市場仍然處於低迷,對於不少股票來說,其實已經出現了買點。

從行業看,十分看好銀行股,因為目前國內銀行股的業績仍處於高增長期,但估值卻十分便宜,市盈率僅六七倍。在政策緊縮期內,國內流動性偏緊,銀行對於貸款的議價能力較強,銀行業的息差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有利於業績增長。而如果緊縮政策放鬆,流動性又會出現寬裕,市場整體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推動銀行股上漲。可以說,銀行股是攻守兼備的品種。盡管一季度銀行股已經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但目前仍被低估,仍然值得買入。

除銀行外,我們也看好水泥行業。今年全國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是1000萬套,這將大大拉動水泥需求,而在政府始終限制水泥行業產能增長的背景下,國內水泥價格將保持高位,令水泥股受惠。

在消費類股票方面,我們十分看好高端品牌以及在二三線城市有良好分銷渠道和滲透力的品牌,主要是因為未來幾年二三線城市將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主力,二三線城市消費的增長將會明顯快過一線城市。我們比較不看好食品飲料和項目集中在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公司,因為成本上漲和貨幣政策緊縮給它們帶來的壓力最大。

市場重拾升勢需待六月

近期市場大幅下跌,調整態勢明顯。表面看,市場調整主要來自一系列政策傳聞和事件沖擊。但從實質看,資金面短期逆轉和基本面階段性擔憂是調整主因。

從流動性角度看,4月底和5月底各有一次財政存款積累,規模為單次3000-4000億元,效果相當於上調兩次存款准備金。受全年信貸投放節奏和銀行監管政策趨嚴影響,2季度前半段信貸控制依然偏緊,歐美貨幣緊縮預期又減緩外部資金流入速度。從基本面看,4月PMI指數下滑預示二季度經濟可能出現「旺季不旺」局面。

5月市場何去何從?市場驅動力來自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三個層面。目前的情況是:雖有調控慣性,但政策「由緊及穩」趨勢明顯;二季度經濟基本面略有下滑,但幅度應屬可控;這兩者對短期市場趨勢性影響有限。關鍵因素在於市場資金面變化,二季度資金面將呈「U」型變化,受財政繳款、政府流動性投放偏緊、外部資金流入波動等因素影響,二季度中間段市場資金面壓力最大,也是指數最難熬的階段,市場可能繼續偏弱,並在2800-2900點價值底附近尋求支撐,等待6月基本面企穩、政策預期改善、資金面重回寬裕後再重拾升勢。

短期來看,市場或有技術性反彈,但再次趨勢性上行的時機至少需等到6月,原因在於調控並未終結,調控頻率需到二季度末才有望出現明顯下降,進而明確政策「由緊及穩」的趨勢;經濟基本面的階段性下滑目前僅是開始,現有庫存的有效消化和新增需求的重新顯現均需等到二季度末;市場資金面仍在二季度「U」型變化中最難熬的階段,下一公開市場到期高峰、其他領域投資資金轉移和外部資金推力再次上升所驅動的反轉時機在6-7月。

近期中小市值個股跌幅巨大,但系統性買入的時機仍未到來。去年底以來,推動周期股和成長股估值差擴大的因素已趨弱化,這是周期股修復和成長股調整的中長期動因。短期看,創業板指33倍的估值依然偏高,且還存在未來盈利預測下調可能。中小板指估值則已回落到25倍以下,因此即使要抓反彈,重點也應是流動性較好、估值相對合理的中小板個股,創業板個股則應繼續堅持「反彈減倉」策略。

因此,當前投資應迴避兩個潛在風險:一是中上游生產性板塊的短期壓力;二是高估值的成長性股票。二季度繼續推薦「金融+消費」組合,前者受低估值和政策拐點顯現的雙重支撐;後者受成長性、市場環境、政策題材的三重催化。即使面臨短期補跌風險,其在二季度市場的「U」變化中獲取超額收益仍是確定性事件。推薦行業為保險、銀行、零售、白酒、白色家電、地產。

二季度或現全年最佳買點

近期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PMI環比回落、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低於預期,使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增速下滑產生擔憂,在A股市場上則表現為價值中樞下移。

我們對全年國內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仍有信心,但在物價水平仍高於全年調控目標、經濟增速呈現放緩跡象的背景下,國內宏觀調控的難度將有所加大,後續政策的出台將更多地關注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繼4月加息後,觀察5月、6月貨幣政策實施效果更為重要,這將成為下半年政策確定的主要依據。

從貨幣供應量來看,根據對M1及M1-M2差值變化的分析,我們認為自去年4月以來市場開始對貨幣增速的放緩逐漸有所反應,到年初M1-M2出現逆差,2月有所收斂,3月略有擴大,後期如該逆差值進一步擴大,市場短期內難以形成轉折性拐點,而該逆差值由底部回升時可密切關注市場的拐點性機會。由於市場的拐點往往較差值拐點提前出現,因此不排除二季度出現全年最佳買點的可能,我們認為市場將會在二季度尋找這一積極信號。

展望5月,在市場短期對以上因素有所消化、本月到期流動性低於4月的情況下,我們對5月行情並不過分悲觀,但值得關注的是6月CPI翹尾因素較高、到期流動性較大,不排除屆時央行繼續通過價格手段收縮流動性的可能。

投資方面,建議關注以下三方面:一、年報公布後市場風格的變化。若市場擔憂經濟增速放緩,周期性行業的上行動力將有所減弱,而中小盤股在經過前期泥沙俱下的調整後,走勢可能呈現分化,市場整體風格特徵需要在5月進一步觀察;二、人民幣升值。近月人民幣升值有所加速,造紙、航空等受益較為明顯的行業近期表現堅挺,在升值趨勢中以上品種仍可進一步關注;三、對於食品飲料、醫葯生物、新興產業等可在市場回調中進行中長線布局。

Ⅶ 股市中的操盤手是如何操盤的呢

操盤手只是主力與莊家的計劃的執行者。從廣義上講,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操作,都是操盤手。而狹義的操盤手一般是市場中的投資者感覺到神秘的,能掌控較大規模資金能興風作浪的職業交易者。

莊家坐莊的原理很簡單,通過分散的帳戶慢慢地買入股票,當買入量佔一隻股票的部流通盤的10-30%,然後鎖定這部分股票,於是市面上該股的流通量就被人為因素影響變少了。然後主力利用資金與技巧,再配合各種消息與題材引起人們的注意,激起人們的購買興趣,而由於部分流通籌碼已經被主力莊家鎖定,因此此時,市面上該股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自然上漲。

而在上升的過程中,主力不會希望所有的持有者跟隨他一路持有到股價的頂峰。因為散戶雖然持倉分散,但集合起來的數量很巨大,那麼股價上行時,獲利盤越多,則在股價上漲到主力的目標位,主力想出貨時將會遭遇散戶的獲利盤的擠兌。因為散戶單個帳戶的絕對數量小,很容易脫手,而主力的持倉數額巨大,難以出貨。所以,在上漲的過程中會反復拉升一階段就打壓一下股價造成股價疲軟的假象,迫使散戶之間換手,這樣,新進入的投資者沒有獲利,而已經拋出的投資者不會立即返身買入,然後股價再上漲時,拋壓就減小。這種把戲將一直上演到股價達到主力的獲利目標。

Ⅷ 變化莫測的股市,有哪些規律可循

話不多說不投機,所以還是咱還是少說0083

Ⅸ 一般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指標去分析股票多頭策略產品的凈值波動

部分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的話題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有10多家銀行、幾十隻理財產品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跌跌不休」,一些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出現了年化負收益。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出現浮虧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受到債市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另外,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的估值方法也發生了改變,凈值波動屬正常現象。
「賬面虧損並不一定在贖回時真實發生,後續隨著票息的增加和債市的回調,投資於債券的固收類產品或將回暖。」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資管新規實施之後,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也提醒著銀行和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特性。
凈值型理財產品密集浮虧
銀行發售的R1、R2等級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在不少投資者心目中一直是回報穩定的代名詞。
據銀行業人士介紹,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分類為R1至R5(「原油寶」事件後,也有到R6的),其中,R1是投資於國債、銀行存款等產品,基本意味著保本保收益;R2作為較低風險的產品,是很多風險偏好較低的人群配置理財的主要產品,更是在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中佔比超過70%。
而近期,多隻風險等級為R2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出現浮虧。
6月15日,《金融時報》記者登陸某股份制銀行官網看到,該行代銷的旗下理財子公司一款成立於4月17日、風險等級R2、名叫「季季開1號」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截至6月10日,該產品單位凈值已跌破初始凈值1元,跌至0.9988元,近一個月來,凈值不斷下跌。
該行另一款風險等級R2、名叫「季季開2號」的產品,於5月12日成立,截至6月10日,單位凈值也跌至0.9994元。
根據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在當前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發行的二級(中低)風險等級的凈值型理財產品中,已經有211隻的單位凈值當前低於初始面值1元,占同類理財產品總數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