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入門 » 甲骨文a股概念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甲骨文a股概念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0-29 10:33:00

A. oracle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計算機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個時候,32歲的Larry Ellison,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輟學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公司創立之初,Miner是總裁,Oates為副總裁,而Ellison,因為一個合同的事情,還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沒多久,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用過ORACLE資料庫軟體的人都知道有個Scott用戶的吧?沒錯,就是這個Scott,至於Scott用戶的密碼Tiger,那是Scott養的貓的名字, Oracle也一直沒有忘記她的第一位程序員)加盟進來,在Miner和Oates有些厭倦了那種合同式的開發工作後,他們決定開發通用軟體,不過們還不知道自己能開發出來什麼樣的產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 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論文連同其他幾篇相關的文章並推薦Ellison和Miner也閱讀一下。Ellison和Miner預見到資料庫軟體的巨大潛力(跟著IBM走,沒錯),於是,SDL開始策劃構建可商用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根據Ellison和Miner他們在前一家公司從事的一個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項目代碼,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因為他們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釋有「神諭, 預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為關系軟體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畢竟「軟體開發實驗室」不太像一個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產品,RSI再次更名為ORACLE。Oracle從此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

RSI在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ORACLE產品,這個資料庫產品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出於市場策略,公司宣稱這是該產品的第二版,但卻是實際上的第一版。這就是Oracle這種「要命」的市場策略,事實上,這種策略有時候也是非常成功的。

1983年3月,RSI發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歷盡艱辛用C語言重新寫就這一版本。(說老實話,太佩服這兩個大牛了,為什麼一直沒多少媒體宣傳這兩個人呢,懷疑Miner簡直就是「少林老僧」般的人物。)要知道,C語言當時推出不久,用它來寫ORACLE軟體也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很快就證明了這樣做是多麼的正確:C編譯器便宜而又有效,還有很好的移植性。從現在起,ORACLE產品有了一個關鍵的特性:[可移植性]。同樣是1983年,IBM發布了姍姍來遲的Database 2(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麼說,ORACLE已經佔取了先機。

在開發第三版還沒有結束的時候,Scott離開了ORACLE。當時用C語言改寫ORACLE的壓力很大,無休止的軟體調試終於讓Scott不堪重負,選擇了一走了之。把剩下的重擔交給了Miner一個人。在出售了自己的%4的股票之後,Scott 後來創建了Gupta公司(現更名為Centura Software)和PointBase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純Java嵌入式資料庫),都是開發和資料庫相關的產品。多年後有人問到他的%4的ORACLE股票的時候,Scott,這個曾經給ORACLE寫出第一行代碼的技術高手,也只能報以一笑了。如果能堅持下來,那是一筆幾億美金的財富。不過當時的Scott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他只是太累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研發由Miner獨力承擔。Miner視金錢如無物,為人低調,和Ellison的鋒芒必露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公司里,大家一致認為他是老好人,他也深受員工愛戴。Ellison是公司的大腦,Miner則當之無愧的成為公司的心臟。他是個沉默的英雄,正如Steve Jobs背後的Steve Wozniak一樣。

1984年10月,ORACLE發布了第4版產品。產品的穩定性總算得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增強,用Miner的話說,達到了「工業強度」。

在1985年,ORACLE發布了5.0版。有用戶說,這個版本算得上是ORACLE資料庫的穩定版本。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運行的的RDBMS產品,在技術趨勢上,ORACLE資料庫始終沒有落後。

那是在1985年,當時曾經的最大的獨立軟體公司Cullinet(主要銷售網狀資料庫)已經如流星般隕落。ORACLE的主要競爭對手是Ingres資料庫。Ingres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誕生,主要的設計者是當時鼎鼎大名的Michael Stonebraker教授。可以說Ingres資料庫軟體是上個世紀80年代技術上最好的資料庫,Ingres市場分額的快速增長已經給ORACLE早成了很大的壓力。巧的是,這個時候,IBM公司再一次伸出「上帝之手」。

Ingres使用的是Stonebraker 發明的QUEL(Query Language))的查詢技術,這和IBM的SQL大不相同。在某些地方QUEL甚至要優於SQL。IBM當時擔心Ingres把QUEL變成標准會對自己不利。經過一番衡量,決定把自己的SQL提交給資料庫標准委員會。而Stonebraker教授可不打算把QUEL提交給資料庫標准委員會,學院派的他認為這麽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創新精神。可以看出,學院派,大都會把事情搞雜。

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以每股15美元公開上市,當日以20.75美元收盤,公司市值2.7億美元。3月13日,微軟以每股21美元的發行價上市,以28美元收市,公司市值達到7億美元。遠遠超過了ORACLE。成功的光環的微軟和蓋茨遮蓋住了ORACLE和Ellison的光芒,可能這也是Ellison敵視微軟的開始。

ORACLE第6版於1988年發布。由於過去的版本在性能上屢受詬病,Miner帶領著工程師對資料庫核心進行了重新的改寫。引入了行級鎖(row-level locking)這個重要的特性,也就是說,執行寫入的事務處理只鎖定受影響的行,而不是整個表。這個版本引入了還算不上完善的PL/SQL(Proceral Language extension to SQL)語言。第6版還引入了聯機熱備份功能,使資料庫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創建聯機的備份,這極大地增強了可用性。

在第六版剛發布之後,很多迫不及待開始使用的用戶就怨聲載道。這是個根本就沒有測試好就進行發布的產品(也怪Ellison,大話總要說在前頭,只好自嘗苦果)。用戶開始對ORACLE大肆抨擊,ORACLE的一些對手也開始落井下石,針對ORACLE產品的一些弱點進行攻擊。

噩夢延續到ORACLE第七版的推出而結束。這個公司已經空談了好幾年的新版本(一度被譏諷為不過是Ellison的故計重施而已),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閃亮登場,這一次公司吸取了第六版匆忙上市的教訓,聽取了用戶的多方面的建議,並集中力量對新版本進行了大量而細致的測試。該版本增加了許多新的性能特性:分布式事務處理功能、增強的管理功能、用於應用程序開發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ORACLE 第七版是ORACLE真正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版本的出現真是好時機,當時Sybase公司的資料庫已經占據了不少份額,ORACLE藉助這一版本的成功,一具擊退了咄咄逼人的Sybase。公司的銷售人員這次算到了給用戶兌現空頭許諾的時候。公司經過兩三年的治理,終於擺脫了種種麻煩,重新開始健康發展,銷售額也從92年的15億美元變為四年後的42億美元。

1997年6月,ORACLE第八版發布。ORACLE8支持面向對象的開發及新的多媒體應用,這個版本也為支持Internet、網路計算等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一版本開始具有同時處理大量用戶和海量數據的特性。

1998年9月,ORACLE公司正式發布ORACLE 8i。「i」代表Internet,這一版本中添加了大量為支持Internet而設計的特性。這一版本為資料庫用戶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ORACLE 8i成為第一個完全整合了本地Java運行時環境的資料庫,用Java就可以編寫ORACLE的存儲過程。對,Java,只要是能夠打擊微軟的武器,ORACLE都要派上用場。

在2001年6月的ORACLE OpenWorld大會中,ORACLE發布了ORACLE 9i。在ORACLE 9i的諸多新特性中,最重要的就是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了。說起ORACLE集群伺服器,早在第五版的時候,ORACLE就開始開發ORACLE並行伺服器(ORACLE Parallel Server ,OPS),並在以後的版本中逐漸的完善了其功能,不過,嚴格來說,盡管OPS算得上是個集群環境,但是並沒有體現出集群技術應有的優點。

2003年9月8日,舊金山舉辦的ORACLE World大會上,Ellison宣布下一代資料庫產品為「ORACLE 10g」。ORACLE應用伺服器10g(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也將作為甲骨文公司下一代應用基礎架構軟體集成套件。「g」代表「grid ,網格」。這一版的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網格計算的功能。(Oracle絕對是造概念的能手,只要是能引領出新的賣點,出些新概念,也是值得的)。

最近兩年,Oracle先後又收購了People soft(103億$), BEA(80多億$),還有Sibel之類的就不說了。通過收購,實力大增。

2007年11月,Oracle 11g正式發布,功能上大大加強。11g是甲骨文公司30年來發布的最重要的資料庫版本,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等多項創新。大幅提高了系統性能安全性,全新的Data Guard最大化了可用性,利用全新的高級數據壓縮技術降低了數據存儲的支出,明顯縮短了應用程序測試環境部署及分析測試結果所花費的時間,增加了RFID Tag、DICOM醫學圖像、3D空間等重要數據類型的支持,加強了對Binary XML的支持和性能優化。

從Oracle的發展來看,它的市場策略直接引導著公司的發展。與別的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B. 誰有甲骨文公司創立者的資料

埃里森簡介
「讀了三個大學,沒得到一個學位文憑」

埃里森是從俄羅斯移民的美國猶太人後裔,出生在1944年的曼哈頓。埃里森從小由舅舅一家撫養,在芝加哥猶太區的中下層長大,當時的貧富差別沒有現在這么大。學生時代的埃里森並沒有顯示出優秀的素質和成績,在學校他有些孤僻,喜歡獨來獨往。

1962年埃里森高中畢業,進入伊利諾斯大學就讀,二年級時離開學校。後來《商業周刊》曾報導過他離開的原因,說是因為平均成績不及格,埃里森不置可否。過了一個夏天他又進入芝加哥大學,同時還在西北大學學習。歷經三個大學,最終埃里森卻沒得到任何一張大學文憑。

1966年埃里森離開家鄉,來到加州的伯克萊,准備就讀研究生,同時開始工作。他學習了電腦編程,主要是為IBM開發大型電腦。他並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過想賺點生活費。他給一些大公司開發應用程序,那時的軟體開發意味著:掛上磁帶,備份數據,工作單調,也沒什麼挑戰性,遠不能和現在的程序員相比。

關於學位埃里森認為:「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遺憾的是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雖然我還是成了程序員,我完全是從書本自學編程的。」

「換了十幾家公司,還是一事無成」

幾年間埃里森陸陸續續換了許多公司,1973年埃里森在阿姆達爾公司工作,阿姆達爾公司是和IBM競爭的生產大型電腦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所以埃里森有機會去日本出差。在日本,他被京都典型的異國情調給迷住了,日本的禪學和文化給埃里森以深刻的影響,從此他成了一個日本文化藝術的終身愛好者。

離開阿姆達爾公司公司後,埃里森加入Ampex,這是矽谷一家生產影像設備的公司,在那裡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當時他倆在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儲讀取海量的數字信息,埃里森轉向了市場銷售工作。他倆的項目最終還是失敗了,埃里森將這歸咎於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頭兒們懂技術,也比他們懂市場,如果他們能經營公司,我也能。」就這樣他動了自己辦公司的念頭。

創立甲骨文

就在他們打算成立公司時,另外兩個傳奇式的公司誕生了,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微軟。雖然這三個公司的產品、理念、文化完全不同,但卻有著同樣的模式:創立者的構成都是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加一個技術天才:比爾蓋茨有Paul Allen,斯蒂夫·喬布斯有Steve Wozniak,拉里-埃里森有Bob Miner。

1977年6月,埃里森他們三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研究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埃里森之所以占這么多股份,是因為公司完全是由埃里森鼓動成立的,而且他當時有一個4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這一年他32歲。

「當我創立甲骨文時,我想建立一個讓我喜愛的工作環境,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我也要通過公司養家糊口,但沒想到會像現在這么富有。錢不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是想和我喜歡或者佩服的人一起工作。甲骨文招聘有一個原則:如果這個人你不喜歡一周有三次和他一起午餐,就不要讓他加入。」

「上百億美元的錯誤」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系理論》,介紹關系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並為之深深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作者Ted Codd十年前就發表了關系資料庫理論,並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項目就是R系統,存取數據表的語言就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後,敏銳地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

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系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簡單,實現速度太慢。埃里森卻就此看到了他們的機會:他們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甲骨文,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的一個項目。不過也不是只有他們獨家在行動,Berkeley大學也開始開發關系資料庫系統Ingres。

IBM自己卻沒有計劃開發。為什麼「藍色巨人」放棄了這個價值上百億的產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術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推向市場的產品;從學術上看,研究成果應該公開,因為發表論文和演講能使他們成名,何樂而不為呢?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當時有一個銷售得還不錯的層次資料庫產品IMS,推出一個競爭性的產品會影響IMS的銷售人員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而埃里森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Microsoft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比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流失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發表R系統論文,卻沒有很快推出關系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甲骨文的市值在1996年就達到了280億美元。

「聰明的市場策略」

幾個月後,他們就開發了甲骨文1.0,但這只不過是個玩具,除了完成簡單關系查詢外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們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甲骨文有用,維持公司運轉主要靠承接一些資料庫管理項目和做顧問咨詢工作。

甲骨文資料庫的頭兩個用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他們使用完全不同的硬體和軟體。中央情報局用的是IBM大型機,海軍用VAX機,而埃里森和Miner開發甲骨文用的是Digital的PDP機。這迫使他們作出一個重要決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語言開發,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而且C編譯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戶宣稱甲骨文能運行在所有的機器上,事實上當然不可能,但這是非常聰明的市場策略。大型公司和機構都擁有各種類型的電腦和操作系統,他們願意購買一種能通用的資料庫。

甲骨文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幫助外,還要記上Digital的一份功勞。IBM向埃里森提供了關系資料庫理論,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電腦。VAX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機。

「出色的市場推銷員」

早期的甲骨文版本無法正常工作,程序充滿了錯誤,用戶抱怨不斷,但埃里森堅信較早佔領大塊市場份額是最主要的。「當市場已建立好,你知道百事可樂要花多少錢才能奪得可口可樂1%的市場?非常非常昂貴。」IBM的作風則大相徑庭,如果用戶不滿意就不會推出新產品。甲骨文直到1986年的5.0版本才算得上是基本可靠的運轉系統,不過有趣的是早期的用戶並不在意損失金錢和數據,即使是中央情報局,也沒有不高興,他們需要的是技術的發展,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埃里森為他們描述了產品將能達到的美好功能,雖然現在沒有達到,但他們願意支付費用。

埃里森的工作不只是推銷產品,他還到處宣傳關系資料庫觀念。他經常作的演講標准題目是「關系數據技術的缺陷」,講述關系資料庫會出現的問題,然後介紹甲骨文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他的另外一個與眾不同的推銷技巧是:別人只是講述產品功能,他則當場就做演示,在電腦上輸入一個關系查詢,很快結果就出來了,雖然實際應用時情況可能會不同,但現場聽眾都印象深刻。埃里森不僅是在做演示,而且是在培訓用戶使用關系查詢語言SQL。埃里森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不是作為一個技術專家而是市場推銷專家。

「甲骨文生逢其時,埃里森將市場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後,擁有普通技術和一流市場能力的公司總是打敗了擁有一流技術和只有普通市場能力的公司",一位矽谷資深人士評論道。

「你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我確信!」

埃里森經常對他的員工說,只要採用他的市場策略,他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事實上早期的員工基本上都達到了這一目標。他的策略是銷售產品時強調甲骨文的三大特性:可移植性、和其他資料庫產品特別是IBM的兼容性以及支持廣泛網路連接。這滿足了用戶的需要,雖然他們實際得到的比期望的要少。埃里森的對手攻擊他總是銷售氣泡軟體。氣泡軟體指的是功能還未完成的軟體產品。

埃里森的主要對手是Ingres。1984年甲骨文的銷售額是1270萬美元,Ingres是900萬美元;1985年兩者銷售額都翻了一倍以上,不過Ingres增長得更快。如果照此發展,Ingres將會超越對手,但這時藍色巨人IBM又幫了埃里森一把。

1985年IBM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採用了和Ingres不同的數據查詢語言SQL,Ingres用的是QUEL。埃里森抓住了市場機會,到處宣傳甲骨文和IBM的兼容性,結果從1985年到1990年雖然Ingres的銷售額每年增長高於50%,但甲骨文跑在了前面,每年增長率超過100%。SQL在1986年成為了正式工業標准,Ingres的老闆簡直無法相信埃里森的運氣,但這正是埃里森的精明之處,「跟著藍色巨人,永遠不會錯。」

IBM確立SQL的標準是甲骨文成功的關鍵,但資料庫的戰爭遠未結束。Sybase和Informix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我的目標是克敵制勝」

Ingres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很晚才開發PC機上的版本,而埃里森和比爾-蓋茨一樣看到了PC的巨大潛力。甲骨文很快就有了一個PC機上的廉價版本,雖然它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可是埃里森和銷售人員卻有了有力的宣傳武器:甲骨文能運行在PC機上。

埃里森聽說Ingres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分布式查詢,十天後甲骨文就刊登廣告宣布了SQL之星:第一個分布式查詢資料庫,事實上還沒有任何這樣的產品。埃里森就是這樣,想像產品應該怎樣,然後再去實現。如果成功了,他就是成功的預言家。

甲骨文的上市給埃里森帶來了9300萬美元的身價,Microsoft在第二天也公開上市。Microsoft和甲骨文在同一年成立,Bill Gates擁有的股票價值超過了3億美元,埃里森這時發現了他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

1988年甲骨文推出了6.0版本,這是當時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不過它的匆忙上市對公司簡直是一場災難,使用6.0的最初用戶都遭遇了頻繁死機和資料庫毀壞,直到6.0.27版本,產品質量才基本穩定。尾數27表示6.0版本經過了27次大的修改。

既然這樣,用戶為什麼不選擇其他的產品呢?主要原因是:如果用戶選擇其他廠商的產品,他們就得重寫所有應用程序,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所以一旦選用了某種資料庫平台進行開發,你就得依賴它。

「遭遇危機」

甲骨文從1977年創立到1990年,銷售額都保持了每年高於100%的增長。高增長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隱患:公司的財務和銷售管理十分混亂,銷售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得到提成,大量簽訂無法收款的合同,甚至有人弄虛作假,合同執行情況也無人過問,現金流量是負值。埃里森高薪聘請了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開始整頓公司,1990年第三財政季度有1500萬美元的銷售合同無法執行,結果季度銷售額雖然達到創記錄的2.36億美元,但利潤只增長了1%。

消息公布第二天,甲骨文的股票從25.38美元跌到了17.5美元,損失了30%的市值。為度過危機,甲骨文解僱了10%的員工,在以後的兩個季度情況變得更糟,股票在10月底的收盤價只有5.38美元,在春天埃里森擁有價值近10億美元的股票到11月份就只剩下1.6億美元了。

埃里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他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公司開始改進銷售和財務管理,保持足夠的現金流量,銷售合同必須得到確認。這些普通公司的做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公司的增長率減慢了,這也是埃里森原來不願採用這些做法的真正原因。1991年和1992年公司的銷售額增長率只有12%和15%。

埃里森將希望寄託於甲骨文7.0,這是公司已經談論了好幾年的新版本,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登場。這次他吸取6.0匆忙上市的教訓,在10個月前就發布了Alpha測試版,甲骨文7.0是極為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埃里森的銷售隊伍有了真正的王牌,銷售額從1992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42億。

公司也開始有了成熟的管理方式,耐心聽取用戶意見並滿足他們的需求。甲骨文以前從來沒這么做過,原來甲骨文對待客戶很不經意,一個客戶打電話抱怨甲骨文資料庫死機並毀壞了他的數據,技術支持工程師的回答是:「無賴,一點用都沒有。」這種情況現在再也不會出現了,客戶必須得到一流的服務。

「改變世界的網路計算機」

埃里森現在不再負責日常工作,只是規劃甲骨文未來的發展方向。閑暇之餘他就駕駛長達78英尺的「莎揚娜那」號出海兜風,在1995年他曾經奪得悉尼帆船比賽的冠軍。

信息高速公路吸引了埃里森的注意,他是柯林頓總統最大的贊助商之一。他曾極力推動互動式電視和頂置盒的發展,不久他就發現了更迷人的機會:WWW環球網,Netscape的瀏覽器將WWW網推向了全世界,PC機的性能將不再是主角,連上Internet網才是價值所在。

埃里森在1995年巴黎舉行的歐洲信息技術論壇會議上,介紹了網路計算機NetworkComputer的觀念。所謂NC指的是配置簡單卻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低價電腦,不需要不斷更新的硬體設備和越來越復雜、龐大的操作系統,沒有軟盤和硬碟,只要打開電源用瀏覽器連上網路,就可以獲得信息和存儲文件,售價將不高於500美元。埃里森這一次將他的標靶瞄上了軟體帝國微軟,「甲骨文將只會做一件事情,我們管理海量的數據並通過網路提供這些數據。」

網路計算機的背後就是強大的網路伺服器,所有數據和應用程序都存儲在伺服器的資料庫中,甲骨文的資料庫技術將使網路計算機非常容易操作管理。Gates緊接著埃里森發言,他認為網路計算機沒有任何價值,只是大型機亞終端的翻版。但這一天的勝利是屬於埃里森的,網路計算機的報道出現在所有報刊的主要版面上。

「日本文化非常有趣,對我影響非常巨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鬥的民族同時又是最有禮貌的,極度傲慢自大和極度謙卑混合,一種美妙的平衡。在創立甲骨文時,我們想在公司盡可能地創造這種文化,一方面很好鬥另一方面很謙虛。如果你能平衡這兩者,你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這對個人和集體都一樣。"

媒體對網路計算機評價不一。CNET的記者認為沒有硬碟網路計算機需要依賴伺服器,這將是完全不可靠的;《商業周刊》專欄記者則認為網路計算機會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個人電腦工業。Microsoft負責技術的副總裁認為:「人們想要電腦提供更多的能力,而不是更少,網路計算機根本不值一提。」但大型公司和機構對網路計算機大加贊賞,每隔兩年就要更新電腦和升級軟體的成本實在太高,1996年一台標准PC機成本是2000美元,但維護的費用每台要接近13200美元,網路計算機的管理成本相對應該低很多。

雖然甲骨文集合了IBM、Sun、Apple和Netscape在1996年制定網路計算機的標准,但事實上沒有一台網路計算機生產出來。蓋茨雖然對網路計算機嗤之以鼻,但也發表了一種簡單個人電腦SIPC的標准進行反擊。SIPC基本上和NC一樣,只有一點不同:它需要用Windows操作系統。

不過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了。隨著AMD和Intel的競爭,1997年800美元以下的電腦成為電腦行業新的增長點,500美元以下的Basic Computer不久也將會出現。微軟仍然是市場的主導者,但埃里森從來不會放棄。他說:「觀念的戰爭已經結束,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C. 豈止晶元,關鍵卡脖子技術來了!龍頭股在此(名單)

吾輩當自強。 科技 日報曾整理出中國35項卡脖子關鍵技術,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高端製造、新材料等領域。數據寶將大致按照上述分類進行一一解讀,首先推出信息技術篇,以饗讀者。

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為了鎖死地球 科技 的發展,並實時監控地球人類,防止地球有可能在三體艦隊到達前實現 科技 飛躍並用新技術打敗三體艦隊,向地球發送了很多黑 科技 改造過的質子,這些質子因為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人工智慧系統,被稱為「智子」。

5月15日,美國再次封殺華為,意圖進一步限制華為晶元設計和製造。根據國家海關數據統計, 2018年,中國晶元進口總量為3120億美元,佔全球集成電路500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近60%。 目前晶元產業鏈話語權基本被美國企業所壟斷,我國半導體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中美脫鉤論愈演愈烈。美國或許正在通過「智子」鎖死中國 科技 發展。更令人擔憂的是, 不只晶元,我國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還有多達34項,有些領域國產化為0。 可以想像,在這35個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上,有多麼大的市場空間。而以晶元概念過去一段時間在A股市場的表現,相關概念股也有可能被挖掘出來。當然,我們更願意看到的,不僅僅是股價的上漲,還有真正的 科技 突破。

高 科技 之路,道阻且長,吾輩當自強。

1、 光刻機、光刻膠

製造晶元的光刻機,其精度決定了晶元性能的上限。最新消息顯示,上海微電子裝備計劃於2021年交付首台國產28nm的immersion光刻機,即使這一技術的交付對比荷蘭ASML公司(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光刻機製造領域全球領先)有著近20年不足,但對於國內光刻機製造來講,已經要跨出了很大的一步。 對於上海微電子來說,其28nm光刻機的順利推出,將打破國外廠商的對於IC前端光刻機市場的壟斷。

目前高端光刻機市場依然被荷蘭ASML公司壟斷,用於高端面板的光刻膠,也同樣如此。目前,LCD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至今被TOK、JSR、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日本企業所壟斷。

A股市場上,光刻膠和光刻機概念歸類在一起。從市值角度看, 張江高科和雅克 科技 最新市值均超過200億元, 上海新陽、安集 科技 、萬潤股份 等個股市值均超百億元。

市場表現方面,南大光電、容大感光、安集 科技 、上海新陽、雅克 科技 、華特氣體等個股年內漲幅翻倍。機構關注度方面,萬潤股份、飛凱材料、寶通 科技 、雅克 科技 、捷捷微電等個股均有10家只以上機構評級。綜合市場表現、概念的關聯度等條件,證券時報·數據寶篩選出光刻機/光刻膠概念股名單,如下。

2、 晶元

低速的光晶元和電晶元已實現國產,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賴進口。 國外最先進晶元量產精度為10納米,我國只有28納米,差距兩代。 據報道,在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設備、內存設備和顯示及視頻系統中的多個領域中,我國國產晶元佔有率為0。

A股市場上,目前涉及到的晶元類概念非常豐富,包括最大類的晶元概念,小類別的如存儲晶元、AI晶元、晶元材料、晶元封裝、晶元設計、晶元製造等。

從大類角度分析也基本上可以得到各小類別的龍頭。從市值角度看, 韋爾股份、聞泰 科技 、瀾起 科技 等個股市值超過千億元, 匯頂 科技 、三安光電、兆易創新 等個股市值超過800億元。市場表現方面,晶方 科技 、上海新陽、雅克 科技 等個股漲幅翻倍。機構關注度方面,北方華創、深南電路、兆易創新等個股均有20家以上機構關注。綜合市場表現、概念的關聯度等條件,數據寶篩選出晶元概念股名單,如下。

3、 操作系統

數據顯示,2017年安卓系統市場佔有率達85.9%,蘋果IOS為14%。其他系統僅有0.1%。這0.1%,基本也是美國的微軟的Windows和黑莓。沒有谷歌鋪路,智能手機不會如此普及,而中國手機廠商免費利用安卓的代價,就是隨時可能被「斷糧」。

最新消息顯示, 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華為自主操作系統鴻蒙將在2020年取得2%的市場份額(全球范圍),超越Linux成為全球第五大操作系統。 並預計2020年底,鴻蒙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會達到5%,明年底達到10%,而鴻蒙OS設備在華為今年所有出貨設備中的比例是1%。

期待著華為自主操作系統帶來更多的驚喜。

A股市場上,國產操作系統概念股,市值最大的是 中興通訊和三六零 ,均超過千億元;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國長城、中國軟體等個股市值均超過300億元。股價表現最好的是誠邁 科技 ,年內漲幅超過90%。機構關注度最高的股票分別是中興通訊、浪潮信息、中新賽克、紫光股份等個股。數據寶篩選出國產操作系統概念股名單,如下。

4、 手機射頻器件

2018年,射頻晶元市場150億美元;高端市場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壟斷,高通也佔一席之地。射頻器件的另一個關鍵元件——濾波器,國內外差距更大。手機使用的高端濾波器,幾十億美元的市場,完全歸屬Qorvo等國外射頻器件巨頭。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這需要材料、工藝和設計經驗的踏實積累。

A股市場上,移動射頻概念包括 順絡電子、三環集團、電連技術、麥捷 科技 等;移動天線概念包括信維通信、碩貝德、盛路通信;5G射頻晶元概念有和而泰等;濾波器概念主要有武漢凡谷、東山精密、世嘉 科技 等。

5、 高端電容電阻

電容和電阻是電子工業的黃金配角。中國是最大的基礎電子元件市場,一年消耗的電阻和電容,數以萬億計。但最好的消費級電容和電阻,來自日本。 電容市場一年200多億美元,電阻也有百億美元量級。 所謂高端的電容電阻,最重要的是同一個批次應該盡量一致。日本這方面做得最好,國內企業差距大。國內企業的產品多屬於中低端,在工藝、材料、質量管控上,相對薄弱。

A股市場上, 三環集團、風華高科、順絡電子、潔美 科技 等個股從事電阻行業。

6、 核心工業軟體

中國的核心工業軟體領域,基本還是「無人區」。工業軟體缺位,為智能製造帶來了麻煩。工業系統復雜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以計算機輔助的工業軟體來替代人腦計算。譬如,晶元設計生產「必備神器」EDA工業軟體, 國產EDA與美國主流EDA工具相較,設計原理上並無差異,但軟體性能卻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對先進技術和工藝支持不足,和國外先進EDA工具之間存在「代差」。 國外EDA三大巨頭公司Cadence、Synopsys及Mentor,占據了全球該行業每年總收入的70%。發展自主工業操作系統+自主工業軟體體系,刻不容緩。

EDA概念股方面,目前A股市場無相關標的,北京 芯願景 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獲受理。 華大九天 是龍頭企業,A股市場有相關影子股。 申通地鐵、隧道股份 通過上海建元股權投資基金參股華大九天,上海建元持有華大九天17.42%股份,愛建集團則通過愛建資產間接參股。另外大眾公用,則通過深創投間接參股,後者持有華大九天3.59%股權。另外, 深圳能源、粵電力A、廣深鐵路、中興通訊等上市公司,也均通過深創投間接持股。

7、 ITO靶材

ITO靶材不僅用於製作液晶顯示器、平板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觸摸屏、電子紙、有機發光二極體,還用於太陽能電池和抗靜電鍍膜、EMI屏蔽的透明傳導鍍膜等,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市場。ITO膜的厚度因功能需求而有不同,一般在30納米至200納米。在尺寸的問題上,國內ITO靶材企業一直鮮有突破,而後端的平板顯示製造企業也要仰人鼻息。燒結大尺寸ITO靶材,需要有大型的燒結爐。 國外可以做寬1200毫米、長近3000毫米的單塊靶材,國內只能製造不超過800毫米寬的。 產出效率方面,日式裝備月產量可達30噸至50噸,我們年產量只有30噸——而進口一台設備價格要一千萬元,這對國內小企業來說無異於天價。

每年我國ITO靶材消耗量超過1千噸,一半左右靠進口,用於生產高端產品。A股市場上靶材概念股主要有 江豐電子、有研新材、隆華 科技 等。

8、 資料庫管理系統

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兩種資料庫管理系統是 Oracle和MySQL ,都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產品。競爭者還有IBM公司以及微軟公司的產品等。甲骨文、IBM、微軟和Teradata幾家美國公司,佔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資料庫管理系統國貨也有市場份額,但只是個零頭,其穩定性、性能都無法讓市場信服,銀行、電信、電力等要求極端穩妥的企業,不會考慮國貨。

9、航空設計軟體

自上世紀80年代後,世界航空業就邁入數字化設計的新階段,現在已經達到離開軟體就無法設計的高度依賴程度。 設計一架飛機至少需要十幾種專業軟體,全是歐美國家產品。 國內設計單位不僅要投入巨資購買軟體,而且頭戴鋼圈,一旦被念「緊箍咒」,整個航空產業將陷入癱瘓。據媒體報道,設計殲-10飛機時,主起落架主承力結構的整個金屬部件是委託國外製造。但造完之後,起落架的收放出現問題,有5毫米的誤差,只好重新訂貨製造。僅僅是這一點點的誤差,影響了殲-10首飛推遲了八九個月。沒有全數字化的軟體支撐,任何一點細微的誤差,都可能成為製造業的夢魘。

在這35項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中,信息技術行業基本上能找到對標的概念股,但與全球龍頭相比,差距非常大。比如晶元概念的市值龍頭韋爾股份,市值1500多億元,而英特爾、英偉達等晶元公司市值均超過1.5萬億元,高通市值超過6000億元。再比如計算機行業,我們的企業頂多也就是千億市值,而美國的微軟市值接近10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在信息 科技 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此次華為被封殺,暴露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必須由自己掌握。

未來,我們要成為信息 科技 大國、強國。願國運恆昌。

D. 美股三大指數最新消息

美股三大指數最新消息表示美國股市三大指數全線上漲,標普500指數創收盤歷史新高。截止收盤,道指漲0.60%,納指漲0.73%,標普500指數漲0.95%。美股抗疫概念股普跌,Moderna跌逾5%,BioNTech SE跌超9%。甲骨文漲逾15%,第二財季營收好於預期,並將股票回購規模增加100億美元。
拓展資料:
三大指數是什麼意思:
1.納斯達克代表著金融產品行業的創新和影響新勢力。它通過自行和與其他合作夥伴一起開發新指數來保持世界級創新者的地位。納斯達克已經推出了一些世界上最受關注的指數,包括: 納斯達克100指數,就是從納斯達克市場中,剔除金融股後,最重要的100隻股票,強調對技術類股票的投資。
2.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3.標准普爾指數是由標准·普爾公司1957年開始編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種工業股票、15種鐵路股票和60種公用事業股票組成。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以股票上市量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與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具有采樣面廣、代表性強、精確度高、連續性好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E. 中國股票有哪些是優質、傳統行業、值得永久持有的好股票專業的人士請給出最權威的答案。謝謝

國內暫時還沒有特別出眾創新類的公司,類似三星蘋果谷歌甲骨文這樣的巨型公司。
象很多傳統行業除了「壟斷」企業幾乎沒有又優質,又值得長期持有的。
往往都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好的企業已經業績釋放了,名聲在外,再投資風險偏大。
很多小企業,以一般股民的信息量,從所謂未成長起來的成長股中押寶,能夠成功的概率又很低。
所以,先階段的A股適合短炒。資金面政策面給點力的板塊或個股,短期向上的概念或許會加大。
另外,以上是我的一點隨性的想法,稱不上樓主認為的「最權威」。囧

F. TikTok將啟動紐約上市,具體有何行動

按照媒體披露,TikTok將於12個月內在美國上市。具體的行動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三,TikTok全球將在未來十二月內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在中概股大量回歸港股、A股的大背景下,TikTok全球選擇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無疑是在“逆行”, TikTok全球之所以會選擇“逆行”,大概是因為甲骨文在聲明中所提到的,TikTok全球一旦組建,TikTok全球的大部分股份將在美國人手裡,位元組跳動將不再擁有TikTok全球的所有權,TikTok全球將變成一家美國企業,美國企業選擇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G. 為什麼oracle公司的中文名稱是甲骨文

因為在1977年埃里森造出新資料庫時,將資料庫命名為甲骨文。

1977年埃里森與同事Robert Miner創立「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當時IBM發表「關系資料庫」的論文,埃里森以此造出新資料庫,名為甲骨文。

最先提出「關系資料庫」的IBM採用RSI的資料庫,1982年更名為甲骨文(Oracle)。

(7)甲骨文a股概念股票擴展閱讀:

Oracle公司的起源

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創立公司前,曾經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開發一套用來管理大量情報信息的軟體。這個軟體系統的代號就叫Oracle,意思是「神諭」。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因為CIA希望這個軟體系統能夠像神諭一樣為他們指點迷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拉里·埃里森創建自己的公司後,覺得Oracle這個名字很好,就用它作為公司以及產品品牌的名稱。中文名稱為「甲骨文」,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古代就用甲骨來記錄占/卜結果,所以寫在甲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自然就代表著「神諭」了。

古代希臘人在做重大決定之前都喜歡去神殿求神諭,也就是徵求神靈的意見。但是從神殿祭司口中轉達出來的神諭,往往是玄妙晦澀、模擬兩可的,可以朝多個方向解讀,得出不同甚至相反推論。

例如,據史載,西亞的呂底亞王不知道該不該和波斯帝國開戰,於是便來到著/名的德爾斐神殿求討神諭。神諭說,一旦交戰,一個大帝國將會滅亡。

呂底亞王以為神諭說的大帝國是波斯,大喜之下於是下令大軍出征,結果卻遭到慘敗。呂底亞王憤怒地再次來到德爾斐神殿,責問祭司為什麼要騙他,祭司回答說:「神諭所說的大帝國,正是您的國家。」

因此,從oracle(神諭)衍生出來的形容詞oracular,除了含有「神諭的」之意外,還含有「玄妙深奧的」之意。

H. 甲骨文公司是什麼意思

甲骨文公司,全稱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紅木灘
基本信息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NASDAQ: ORCL)
公司規模:世界五百強
市值:1466.43億美元(2011年)
年收入:268.2億美元(2011年)
口號:信息驅動
成立於:加利福尼亞 (1977年)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紅木灘市
重要人物:勞倫斯·埃里森 Lawrence (Larry) J. Ellison
產業:資料庫軟體
雇員數目:108429 (2011年)
CEO:Larry Ellison
Oracle公司(甲骨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業軟體公司,向遍及145個國家的用戶提供資料庫、工具和應用軟體以及相關的咨詢、培訓和支持服務。甲骨文公司1989年正式進入中國。

I. 美國三大指數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美國三個股票指數分別是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指數以及標准普爾500指數,它們之間的區別如下:

納斯達克指數體系包括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納斯達克工業股指數、納斯達克保險股指數等多種股票指數;道瓊斯指數包括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和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其成分股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

除此之外,道瓊斯指數相當於a股市場上的上證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相當於a股市場上的創業板指數,都為一些科技類型公司,小公司,其上市條件比較寬松、門檻比較低,國內好多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J. 是不是有家公司叫甲骨文

多牛的公司啊!
看看公司的發展歷史

公司歷史

1977 年 拉里·艾利森 (Larry Ellison)、Bob Miner 和 Ed Oates 共同創建了軟體開發實驗室 (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1970 年 IBM 的一名研究人員寫了一篇名為《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系數據模型》的研究論文,他們三人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決定構建一種新型資料庫,稱為關系資料庫系統 (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 。
他們所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為美國政府做的,他們將之命名為 Oracle。他們認為 Oracle 意思是「智慧之源」,用來作為這個項目的名稱十分恰當,也會得到 CIA 的認可。

1978 年 軟體開發實驗室 從原來的聖克拉克遷至位於矽谷心臟的 Menlo Park 的 Sand Hill 大街上。
為了讓人們了解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他們將軟體開發實驗室更名為關系軟體公司 (Relationa Software Inc. (RSI))。

1979 年 RSI 開發出第一款商用 SQL 資料庫 — V2(V1 根本就未推出過)。
1982 年 RSI 更名為 Oracle 系統公司 (Oracle System Corporation),Oracle 公司。用產品名稱為公司命名,幫助公司贏得了業界的認同。
1983 年 Oracle 決定開發攜帶型 RDBMS。Oracle 開發出 V3,這是第一款在 PC 機、小型機及大型機上運行的攜帶型資料庫。
1984 年 年收入達到 1,270 萬美元
Oracle 遷至貝爾蒙特市戴維斯 20 號一棟 84,000 平方英尺的辦公樓內。
推出 Portable Toolset。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加拿大公司
Oracle 荷蘭公司
Oracle 英國有限公司
1985 年 年收入達到 2,300 萬美元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奧地利公司
Oracle 德國公司
Oracle 日本公司
Oracle 瑞典公司
Oracle 瑞士公司
1986 年 年收入達到 5,500 萬美元
1986 年 3 月 12 日推出 Initial Public Offering。當日公司股票以 15 美元開盤,20.75 美元收盤。推出第一個客戶端/伺服器資料庫。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澳大利亞公司
Oracle 芬蘭公司
Oracle 法國公司
Oracle 系統香港有限公司
Oracle 挪威公司
Oracle 西班牙公司
1987 年 年收入達到 1.31 億美元
Oracle 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DBMS 軟體公司。
Oracle 組建了由七個員工和兩種產品組成的應用產品部,這標志著它開始進入企業應用產品市場。
Oracle 開始開展咨詢與支持業務,旨在幫助客戶更好地使用他們的軟體。
現在,Oracle 咨詢部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咨詢部門。
推出集成的 Case 和 4GL Toolset。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墨西哥公司
1988 年 年收入達到 2.82 億美元
Oracle 成為世界上第四大軟體公司。
Oracle 推出 V6 資料庫。
Oracle 推出 Unix 關系財務應用產品 (Unix Relational Financial Applications)。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巴西公司
Oracle 中國公司
Oracle 塞普勒斯公司
Oracle 馬來西亞公司
Oracle 紐西蘭公司
1989 年 年收入達到 5.71 億美元
Oracle 將其總部遷至紅木城海灣。現在那兒已建起了六座摩天大樓,周圍有無數的建築,營造出一種園區氣氛。
Oracle 在 IBM 大型機、DEC 和 UNIX 小型機以及 OS/2 PC 機上,創下了事務處理業績的最佳記錄。
推出 OLTP 支持服務。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智利公司
Oracle 希臘公司
Oracle 韓國公司
Oracle 葡萄牙公司
Oracle 土耳其公司
Oracle 委內瑞拉公司
Oracle 台灣公司
Oracle進入中國市場
Oracle 現在的產品銷售范圍覆蓋全世界 86 個國家和地區。
1990 年 年收入達到 9.16 億美元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比利時公司
Oracle 阿根廷公司
Oracle 哥倫比亞公司
Oracle 哥斯大黎加公司
Oracle 菲律賓公司
1991 年 年收入達到 10.28 億美元
任命 Jeff Henley 為首席財務官 (CFO)
Oracle中國公司正式在中國注冊為「北京甲骨文軟體系統有限公司
1992 年 年收入達到 11.79 億美元
任命 Raymond Lane 為首席運營官 (COO)。
Oracle7 資料庫發布。

1993 年 年收入達到 15.03 億美元
推出 Cross GUI Toolset。
1994 年 年收入達到 20.01 億美元
Multi-media Server Database 發布。
1995 年 年收入達到 29.67 億美元
拉里·艾利森發布網路計算機的概念:網路計算機是一種帶有本地內存的互聯網應用設備,一種不含硬碟驅動器的快速微處理器。

Oracle 公司對外公布了其查詢和分析工具套件 — Discoverer/2000,它可幫助最終用戶訪問和分析自己公司的數據(如公司數據倉庫中的數據)。Discoverer/2000 將數據以一種易於理解、非常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全公司的任一最終用戶都可利用這些數據,而不受個人技術專長級別的限制。

1996 年 年收入達到 42.23 億美元
Oracle 組建了一個新的子公司 — 網路計算機公司(Network Computer Inc.)推銷網路計算機。發布 Oracle7.3 — Universal Server
1997 年 年收入達到 56.84 億美元
Oracle 公布了 Oracle Designer/2000 2.1 版本和 Oracle Developer/2000 2.1 版本,它極大地提高了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的生產力。
Oracle 推出其下一代網路計算的資料庫 — Oracle8,這就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計算成本,推動了一個信息獲取低成本、個性化的新時代的到來。

Oracle Applications R10.7 將 Oracle 的應用產品同 Web 緊密聯系起來:有了用於 Web 的 Oracle Applications,企業內外的用戶使用熟悉的、簡單易用的 Web 瀏覽器界面不但可以進行關鍵性的事務處理,還可以獲取公司信息,並按照所了解的公司信息安排自己的活動。

1998 年 年收入達到 71.44 億美元
Oracle 推出 Oracle Applications Release 11。客戶機/伺服器版本被徹底舍棄了。Release 11 是唯一的互聯網產品,並且對生產製造與供應鏈、財務、人力資源和客戶關系管理等系列產品作了若干新的改進。
Oracle 還推出了與 Oracle Applications Release 11 配套的商務智能系統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商務智能系統是一種易於使用的企業內部網應用產品,可從 Oracle Applications 中找到信息並將信息發送給業務經理和主管人員,幫助他們解決所面臨的棘手問題。

1999 年 年收入達到 88.27 億美元
Oracle 的 Oracle8i 交付使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資料庫,同時也是 Oracle 的互聯網平台商務革新的核心部分。這個新的資料庫為 Oracle 的低成本基礎架構上的互聯網應用產品帶來了巨大的規模效益。
2000 年 年收入達到 101.30 億美元
Oracle 電子商務套件 (E-Business Suite),這是業界第一款完整的且全面集成的電子商務應用產品套件。Oracle 使用自己的電子商務套件,僅一年時間就節省了 10 億美元,換言之,營業毛利提高了十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