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火葬股票代碼
這也上市了,是不是連鎖企業啊!暈死!對股票有興趣大家可以交流交流,我QQ在資料里有
B. 泰國花2億元建火葬亭是怎麼樣的
泰國耗資10億泰銖(約2億元人民幣)的浩大、繁復工程「皇家火葬亭」,歷時10個月已於19日全部完工。官方稱「完美的皇家火葬亭象徵著泰國對已故國王的感激之情」。
泰國皇家火葬亭,攝於18日還未完全拆除腳手架的情形。
C. 國家有規定死胎必須火化嗎
死胎不屬於公民,屬於醫療垃圾,一般由醫院直接處理
D. 殯葬業相關股票,經營墓地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殯葬業相關股票,經營墓地的上市公司有以下幾個:
1、福成股份(600965):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成五豐」)系由三河五豐福成食品有限公司變更而來。
2014年9月11日,福成五豐披露收購三河靈山寶塔陵園有限公司的重組預案,公司擬向控股股東福成投資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寶塔陵園100%股權,藉此有望成為A股市場首家「殯葬概念股」。
2、永安林業(000663):控股公司福建省永安林業(集團)總公司持有筆架山陵園管理所80%的股權。
3、光明乳業(600597):控股股東上海光明集團在上海投資經營一家大型公墓。
4、安賢園中國(HK0922):安賢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墓園業務的中國香港投資控股公司。其業務包括墓園建設與管理、墓位及龕位銷售、提供殯儀服務以及喪葬用品銷售。其營運浙江安賢陵園、銀川福壽園及遵義大神山陵園等。公司主要在中國開展業務。
5、福壽園(HK1448):福壽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提供墓地服務、殯儀服務業務。殯儀服務分部從事靈堂布置、安葬、安排及舉行殯儀儀式業務。配套服務分部提供景觀美化及墓園設計服務,以及生產、銷售及維修火化機業務。
E. 股票 持股人死亡 股票怎麼辦
建議你帶相關證明文件到你大哥原來交易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詢問一下吧,大約要股東卡和死亡證,如果真正要做股票非交易過戶是相當麻煩的,做股票非交易過戶極有可能要到深交所、滬交所又或者中登公司辦理相關手續,相當麻煩,建議不要用這種方法,可能證券公司要求你辦理公證書等法律文件,每間證券公司所要求的可能有所不同,情況不太清楚,最好到證券公司詢問情況,由於你這帳戶長期沒有交易使用,現在已經成為休眠帳戶,另外現在大部分證券帳戶都要辦理第三方存管,券商已經不能用舊有的櫃台轉帖方式,如果光取錢可能要用特定方式把錢從證券帳戶中劃出,比較麻煩,要把錢和股票轉戶需要辦很多手續,最後還是建議到你大哥原來交易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詢問。如果你不知道你大哥原來在那一間證券公司營業部交易,這是有方法可查的,但只限於上海股東卡,首先你到任意一間證券公司,請求幫忙查詢這股東卡被指定在那一個證券公司,然後到該證券公司查詢這股東卡被指定在那一間營業部就可以查到了。至於繼承問題應該會牽涉其中,如果她不配合很難辦成,必須要有她的單方面同意,並且要有她在公證書上同意才行。至於光取錢,正常不辦手續已經不大可能了,99年已前的帳戶一般都沒有辦理第三方存管,就算以前有辦理銀證轉帳或銀證通等已經停止使用,已經根本上轉不出證券帳戶上的錢了。
F. 現在為什麼不讓火葬了
火化和火葬並不是一個概念,火葬場可以火化,自行露天火葬是不允許的,個人覺得有安全隱患,對環境也不太好
G. 人死了為什麼要火化或者說火葬
http://www.wanancemetery.com.cn/fwxx/bzwh/bzwh/thz.htm 談火葬 http://www.gmw.cn/03pin/lunwen/show.asp?id=1645 火葬是怎麼興起的 摘要: 文章考察了火葬興起的原因,認為火葬:①比土葬遲;②沒有土葬普遍;③以消耗能源為代價;④反映了荷馬時代英雄們基於對自然的無知而產生的「登遐」觀念;⑤不佔用土地,⑥在有些地方還帶有懲罰性質,所以後來被廢止。文章還認為,由於火葬對資源的消耗屬於無效消耗,又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威脅人類生存,因此,應該全面廢止,實行不築墳不立碑、以樹代墳的土葬。 關鍵詞:火葬 興起 無效消耗 錯誤的自然觀 以樹代墳的土葬 當人還是古猿這種動物時,沒有「葬」的行為和觀念,和別的動物一樣,死在什麼地方,就把屍體留在什麼地方,或腐爛,或風化,或被別的動物吃掉。 當人脫離了古猿階段,成為現代人,尤其在有了語言特別是有了文字以後,人的思維有了表達的工具,而且開始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標志人進入了文明形態。在這個時候,人開始考慮自己父母(盡管在一個時期父親的觀念很模糊)、子女和同類屍體的處置問題。由於人有了思維和理性,不再讓自己父母、子女和同類的屍體象動物屍體那樣,拋棄於野,於是就有了葬的行為和觀念,因為,「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1](P311)在古代,「葬」與「埋」也有分別。《釋名·釋喪制》:「葬不如禮曰埋」。[1](p311)可見,從一定意義上說,葬這一觀念的出現,也是人類進入文明的標志。 可以肯定的是,從這個時候一直到火的發現(假設火的發現是在人脫離了動物界以後)這整個時期,主要是天葬和土葬。 天葬由於分為露天葬、鳥葬和風葬,所以一般行於乾燥、高寒和多風地區,因為那些地區乾燥,高寒又多風,屍體不致於腐爛,很快就會風化或被鳥禽吃掉。蒙古在一個很長時期就實行的是天葬[2](P1076)。中國的西藏,現在仍然實行天葬[2](P1091)。當然這之中往往要塗上一層宗教色彩,比如,能被鳥吃掉,就是前世行了善;不能被鳥吃掉或者吃盡,就是前世作了惡,但實際上,宗教觀念是由人附加的,真正的原因是地理和氣候條件起的作用。比如,阿拉斯加半島的因紐特人,由於生活在冰雪世界中,因此,他們實行的是冰葬,即將屍體放入製作的冰洞後,再用冰塊封住洞口,5天後,在冰洞上挖個小孔,以使亡者的靈魂離開冰洞,升入天堂[2](P1103)。明明是地理和氣候條件使然,為什麼要藉助於宗教,因為遠古時候,無論在哪個民族,科學與宗教往往混在一起,許多科學的行為總要披著宗教的外衣,才能順利推行。 除了乾燥、高寒和多風地區,其他地區大都實行的是土葬,區別在於,有些地區比如埃及,在公元前2700多年前就不但實行土葬,而且開始建造金字塔這種墳墓;早在公元前3500年,布列塔尼、伊比利亞半島和不列顛諸島,都有用巨石建造的墳墓。[2](P1120)而中國,直到武王姬發建立周朝之後才開始有了築墳這一程式,此前一直是「墓而不墳」。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埃及等地區的土地私有進程比中國早,所以國王和法老死了以後有自己的份地修建金字塔,中國的私有制進程遲,直至周代才有了井田制,所以 從周代開始,才開始築墳。墳之大者為冢。《方言》卷十三:「冢或謂之采。」郭璞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也。」 [1]()這一解釋,還可以通過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得到解釋,這就是,除了埃及金字塔,布列塔尼、伊比利亞半島和不列顛諸島發現的巨石墳墓外,後世所發現的古墓,越是時間早,越是沒有墳丘。墳的出現都是後來的事。 至於火葬,如前面所說,它肯定是在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比天葬和土葬遲的多。 據英國著名科學史家丹皮爾在《科學史》中提供的兩條信息可知,在歐洲,「在新世紀結束之前,史前期的墓葬也時有發現……火葬只是後來才發現,而且大半見於歐洲中部,因為那裡的森林提供了充足的燃料」[3]();「公元前九世紀,地中海人都實行土葬,但在荷馬筆下的英雄都用火葬」[3]()。 丹皮爾的這兩段資料向我們起碼提供了三點,其一,火葬比土葬晚;其二,火葬一開始就以消耗資源為代價;其三,火葬反映了荷馬時代英雄們的一種宗教觀念。 關於第一點,無須多說,但第二點和第三點,卻需要加以分析。 不論歐洲中部的火葬是不是最初的火葬,但我未發現有比丹皮爾敘述更早的火葬記載。因此,我先假定它是最早的,以後如果發現了更早的火葬史實,我就不再認為歐洲中部荷馬時代的火葬是最早的了。其實,這一點,從中國的先秦典籍也能證明。《墨子·節喪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其親戚死,聚薪柴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荀子·大略》:「氏羌之虜也,不憂其系縲也,而憂其不焚也。」[1](p313)。這兩條史料可以佐證丹皮爾的上述敘述,因為,無論儀渠,還是氐羌,都在秦國之西,這可能暗示了火葬從歐洲中部的東傳;另外,登遐的觀念可能就是荷馬筆下英雄們的觀念。 關於第二點,即火葬在歐洲中部興起是因為那裡的森林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這已經說得十分明確,火葬從一開始,就是以消耗木柴、破壞森林為代價的。在近代工業產生以前相當長的時期,動物和植物是人生活的最根本資源。火葬以破壞森林為代價,這不但是浪費資源,而且是在消減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和調節氣候的功能。只是因為長期來,土葬在全世界是主要喪葬方式,火葬只在非常有限的地區實行,所以,火葬對森林的破壞未達到一定的程度,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微乎其微,因此,沒有構成對空氣的嚴重污染,也未造成氣候變暖。這可能就是科學家們認為幾千年來地球氣候一直適宜人類生存的原因。現在的火葬,雖然不再以木柴為燃料,用的是電和石油,但煤炭(發電用)和石油被比喻為現代工業的食糧,這說明火葬始終是以消耗能源為代價。 由於火葬本身不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也不是為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它除了保留極少量骨灰之外,將燃料和屍體(其實也是一種資源)全部變為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有害氣體排入大氣中,一方面污染大氣,一方面導致氣候變暖。這種消耗,沒有任何積極效果,反而有害,因此是一種無效消耗。 關於第三點,即火葬反映了荷馬時代英雄們的一種英雄情結或宗教觀念。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它形式上表達了英雄們希望「登遐」的宗教感情,另一方面,它實際上暴露了古代人們一種錯誤的自然觀念。 在遠古時代,人們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以為只有自己腳下所踩的大地是實在的、物質的,地上所生長的一切生物也才是實在的、物質的;地球以外,太陽、星星和月亮是另外一個叫做天堂的世界,地球和天堂之間沒有物質,屬於真空地帶。這可能就是「天空」、「天幕」和「空氣」這些概念的由來。雖然把太陽、月亮和星星所居的地方稱為「天堂」,但卻認為從地到「天」這整個空間都是空的,沒有物質。既然天地之間是空的,沒有任何物質,而天堂與人間相比又是無比美好的,它勢必使英雄們認為,火葬把人的屍體變成一股清煙,排入空中不但無害,反而可以使人的靈魂升天。這可能就是他們把火葬謂之「登遐」的原因。 我以為,這一錯誤的自然觀可能就是火葬最初產生的認識論前提。 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周圍並不是真空,它不但充滿了各種氣體,而且從地面算起,地球大氣層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對流層,第二層是平流層,第三層是中層,第四層是熱層。這四個層次的氣體成分結構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十分密切,比如,我們平常所謂的臭氧,它在大氣層的上部能起到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的作用,但接近地面的臭氧卻是一種危險的污染物。對流層的臭氧可以導致人們的呼吸障礙,尤其對哮喘病人、老人與孩子的健康能造成嚴重危害[4]。 基於這一科學的自然觀,我們才認識到,火葬產生的二氧化碳並不是排到真空之中,而是排到了大氣層中,它嚴重影響大氣層的氣體成份結構。二氧化碳的過多滯留,使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加強,妨礙了一部分太陽熱量的向回反射,導致氣候變暖,最終影響地球上生態的平衡,引發許多自然災害。 我前面說了,遠古時代,科學與迷信混為一體,許多屬於科學上的觀念(不管對與錯)都披著宗教迷信的外表。火葬的興起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有人問我,如果火葬開始時是以上述錯誤的自然觀為根據的,但現在,甚至在現在以前所 有的後來時期,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地球的外面裹著嚴嚴實實的大氣,為什麼有些地區仍然實行火葬呢? 我認為這中間存在著一個根據轉移的問題。 所謂根據轉移,是指一種行為,當初是在某種根據的前提下發生的,雖然這個根據後來已被證明不存在,但由於這一行為本身又引發出了新的根據,才使它以新的根據保留下來。這個問題在社會生活中是比較普遍的。比如,我老家農村有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組織反革命集團」為罪名被逮捕,但是,在抄家和審訊中並未發現所謂的電台、綱領、組織機構等,只是發現了一本日記本,上面有這個人1965年對自己受家庭成份影響沒能考上大學而發的牢騷這么一首所謂的「反動日記」。於是,雖然他的反革命集團罪不能成立,但又以「反動日記」為罪名繼續關押和判刑。這後來的所謂「反動日記」就是根據的轉移。 雖然人們早就認識到我們這個地球的周圍充滿了各種氣體,不是真空,但火葬在一些地區仍然實行著。這個問題也源於根據轉移問題。 這是因為: 第一,古代農業受科學技術落後的限制,大多是粗放型,提高糧食單產的可能很小,因此,土地十分寶貴。土葬由於後來有了築墳、立碑這些程式,就在相對時間浪費了土地,而火葬則不存在這個問題。火葬在一些地區被堅持,節約土地是最主要的因素。 第二,在世界許多民族,一方面有入土為安的觀念,一方面又有靈魂升天的觀念。火葬在一些人看來,雖然不能收到入土為安的效果,卻能使靈魂升天。 第三,英雄情結仍然在某些人的思想中存在著。這種新的英雄情結,雖然不再是「登遐」這一願望,但可能表現為其它形式,比如,顯示自己的無神論、唯物論、反傳統、反迷信、無私甚至無我的英雄氣概。 火葬從宋元以後傳入中國中原一帶,以後繼續向東南沿海傳播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宋史·禮志》:河東之地,「地狹人眾,雖至親之喪,悉皆焚棄」;《清波雜志》:「浙右水鄉風俗,人死,雖富有力者,不辦撮爾之土以安厝,也致焚如僧。」[1](p313) 河東「地峽人眾」之地和「浙右水鄉」實行火葬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具有節約土地的客觀效果,因此,這實際上是一種因地制宜 沙烏地阿拉伯人,無論貴賤貧富,墓地都在沙漠,也是這個原因。 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的人也實行火葬,並且要把骨灰撒向大海。雖然我未作過實地考察和研究,不知這個地方的火葬與歐洲中部的火葬是另外的源頭,還是從中國的浙右一帶傳過去的,但我可以認為,巴厘島既是島國,遍地水鄉,土地肯定金貴,所以和中國的浙右一帶一樣,因地制宜,奉行火葬。不同的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火葬傳入中國不久,在明清兩代540多年就被明令禁止,所以浙右一帶未成傳統;巴厘島信奉的是印度教,火葬沒有受到限制,於是就傳了下來,成了傳統。 火葬的興起和傳播,除了因為有茂密的森林作為物資條件、基於錯誤的自然觀的宗教觀念即英雄主義的「登遐」願望,還體現一種懲罰性的作用。比如,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受印度教的影響,在很長時期實行一夫多妻制,女子不得與比自己地位低的男子結合,如違反,一律處以死刑,甚至丈夫死了,要把妻子活活燒死;蒙古在一個很長時期,一方面實行天葬,一方面又對瘧疾病和產後死亡的婦女,無論貧富,一律實行火葬;印度過去有一種叫做「薩蒂」的風俗,女子出嫁要有一定數量的「陶里」即嫁妝。若陶里不多,男方往往要對女方施以各種 待,直至「薩蒂」,即丈夫死亡,妻子要同丈夫一起火葬;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高地人的習俗中,原先的喪葬方法也類似於火葬,不過不是把屍體焚盡,而是烤成木乃伊,然後安置在山上。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以妻殉夫火葬、印度的薩蒂風俗和蒙古人對於瘧疾病和產後死亡婦女的火葬因為屬於懲罰性的喪葬方式,太殘酷,所以後來都被廢止了。巴布亞紐幾內亞高地人類似於火葬的將屍體烤成木乃伊的喪葬方式也廢棄了,改為土葬。 如前所述,火葬在中國的先秦,僅在西域和氏羌之族實行,宋元時傳入中原,由於它與中國人的「入土為安」觀念、孝道、尤其與儒家關於「人之身體,發映父母,不致……」的信念相抵觸,所以在明清兩代540多年,也被廢止。至於中國當代何以又行火葬,我將在另文《人治的作品:中國當代的火葬》中進行分析。 以上表明,火葬在其開始就是以消耗資源為代價,又反映了荷馬英雄們基於對自然的無知而產生的宗教觀念,由於它具有懲罰作用和不佔用土地的客觀效果,使它後來在一些地區得到傳播。但是,隨著人類的進化,火葬的懲罰作用由於違反人性,在一些地區已被廢止。現在,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火葬對資源的消耗不但是無效消耗,而且由於製造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威脅人類生存基礎這些危害,我們又可以通過不築墳、不立碑的土葬也達到不佔用土地的目的,我們就完全應該理智地在全世界廢止火葬,實行這種既不築墳、又不立碑、以樹代墳的土葬。 [參考文獻] [1]許嘉璐,中國古代禮裕辭典[N]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 [2]何新,中外文化知識詞典[N]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3](英)威廉·丹皮爾,科學史[N]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5 [4]祖藜,臭氧污染襲擊歐洲 歐盟要求各國進行臭氧預報[j]北京,中國環境報2003,9,17(4)
H. 請問重慶市火葬場火花及各種手續收費共計多少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問的太籠統了,你想知道的是單純的火化費用還是其他的費用?
單純火化費不高,普通爐三百左右,高檔爐在八百左右,其他手續費,沒有這個概念,要麼是接運費用,或者是存放費用,或者是租廳費用等等……
你想要知道的是不是辦個喪事總共多少錢?
I. 人死後,屍體已經被火化,但事後發現有許多疑點,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請去求立案偵查嗎
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請求立案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