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97年發行股票有哪些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97年發行股票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8-31 02:49:20

1. 97年青島啤酒1000股到現在市值多少

所有走勢復權以後,只相當於61.76RMB的, 1000股也就617600RMB

2. 1994年有股票嗎

朋友,我任務,望採納!首先可以肯定1994年中國已經有股票了,見我整理的如下資料。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中國股市歷史: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2005年6月8日暴漲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自5月30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受此影響滬指開盤4087點,跌幅5.71%,深成指開盤12651點,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滬指見定6124點。

2008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即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同日,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3.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時各種新潮思想也隨時要應付相應的政治風險。

資本市場構想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非常佩服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部的那20個研究生。他們在1984年寫的一篇「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直接引發了當時的股份制熱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

飛樂當時得天時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頒布了一個地方性法規-《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規定》,飛樂抓住這一次機會,一切都順理成章的發生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曾於1984年公開發行「飛樂音響」股票)開設交易櫃台-靜安證券業務部,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部誕生,產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4. 97年萬科最高多少錢一股哪個月份

萬科歷史最高價在40元, 如果算上送股等復權後,最高價在760元左右,目前接近300元(復權)



二、萬科地產股票價格是多少?
匯報:今天14點12分的時候14.02元



三、萬科股歷史最高價和歷史最低價各是多少
同問提問15分鍾內解答獎勵20分[離結束還有12分09秒]萬科股歷史最高價和歷史最低價各是多少



四、萬科十年上漲了1000多倍??
是真的.萬科上市第一天1991-01-29日股價是14.58圓.從1993年4.5日開始到2005年6.29日.一共進行了十二次送配.三次派發紅利.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當初你買了一百股.到現在為止.應該有2500股左右了.現在的價格是30.20圓.還不算上歷次的分紅情況.



五、萬科A000002從上市到最高價時一共漲了多少倍
我所知道的,劉元生,中國第一散戶,07年身家26億,從萬科一上市就用360萬資金在一級市場買入,後有用40萬在二級市場追入,一直持有到今天,經過這么多次的分紅配股送股以及股價的上漲,其資金已經超過26億,翻番多達600倍。
當然,07年萬科最高價40元時是這樣,現在肯定不到了,但至少也10多億, 這就是價值投資!如果你對它有信心,就要長期持有.萬科目前的股本太大了,你不妨換一個有發展前途的中小盤股試試看.



六、萬科A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萬科A股票的發行價是1.00元。
公司名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China Vanke Co.,Ltd. A股代碼:000002 A股簡稱:萬科A 證券類別:深交所主板A股 所屬行業:房地產 上市日期:1991-01-29 網上發行日期:1988-12-28 每股面值(元):1.00 發行量(股):2800萬 每股發行價(元):1.00 發行總市值(元):2800萬 首日開盤價(元):14.57 首日收盤價(元):14.58 首日換手率:0.01% 首日最高價(元):14.58



七、萬科上市的時候買進 1萬元 萬科股票,到現在大概值多少錢了?
萬科是1991年1月29日上市的,上市開盤價及最高價為14.58元,現在是2009年10月25日,萬科上市18年余幾個月,復權價位到2009年10月23日的收盤價為511.60元,也就是說511.60除以14,58,等於35.05,也就是說當初1萬現在就是35.05萬了



八、萬科的歷史最高價是多少
40.78,復權後是508.86

5. 1997年中國A股發行了什麼股票

97年A股共發行了191隻,其中上海有81隻,深圳有110隻。

6. 1991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上海老八股

老八股分別為:
1.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
600653,申華控股

2.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園商城

3.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飛樂股份

4.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廣電電子

5.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飛樂音響

7.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愛使股份

8.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附加

內容補充:
老八股是一種歷史遺產,也是利用或依託資本市場發展來推進我國產權改革的破冰之作。它的歷史意義還在於:不僅影響了中國股市早期的試點和後來的發展,而且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八股的前世今生,既翻開了當代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新頁,又預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

中國股市,可以說是30年改革開放中最為搶眼的成果之一。那些存留在人們記憶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隊買股票、用麻袋裝股票交易憑據、從紙質股票到今天的電子交易,從老八股到上千家企業上市,股市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開啟中國股市發展先河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時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漸漸淡漠。中國股市發展經歷了18個年頭,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問世與前身今生的故事卻依然讓人感懷。從收藏品市場中傳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紙質股票全套價值已經上升。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點財富似乎並不算什麼,但「老八股」的身價增值本身卻說明了這是人們對一個逝去的股市早期發展階段的一份記憶。

老八股的問世,這是一種歷史遺產。由於遠去的時光,才讓我們感到它們曾經存在過的價值,曾經發揮過的作用,曾經留給我們尚未開化的市場經濟的朦朧記憶。這八隻早期最令人關注的股票是: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八家企業有些比較共同的特點:一是規模不大、一是多是集體性質企業、還有的地處城市郊區。譬如,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區的第一家發行股票企業,而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廟商場,是一家集體企業。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既沒有交易所,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現必然帶有很強的試水性質。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轉向城市以後,如何搞活企業成了改革中的頭等大事。據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證券交易所曾於1950年重新開張,但天津和北京的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繼關門。這表明,此後幾十年中,我們的經濟體在股權問題上只有兩種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國有企業,另一是集體企業。改革開放要搞活城市企業,第一道坎便是產權問題。10年前,筆者曾采訪過證券界老人龔浩成,他回憶說,當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從小到大展開是有歷史原因的。

筆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股份制改造的全過程,當時的國家體改委和北京市體改委對於天橋百貨的設計方案中,爭議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權的劃分,是不是一定要設計國家股、企業股和職工股,這些股權又如何體現國有企業的性質。天橋百貨商場比那些集體企業又進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業。但是,也還是一家比較靠北京城邊的商業企業,規模也無法與王府井相比較。如果說,北京的股份制企業為何會出現在那裡,筆者只能用親身感受的事實來說,當時那家企業的經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計想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做點事情,讓天橋百貨商場有個大發展。

中國改革初期的社會,有兩個條件具備就會在起跑時領先。一是機遇,一是能人。也就是有想法敢於和傳統體制叫板的人,機遇當然是際遇了改革的大好時光。所以,北京天橋百貨商場就成了我國股市的北方代表,繼老八股之後到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業。

中國股市在不斷試錯中尋求快速發展

回顧解放後中國股市的發展歷程,中國是在解放之初關閉股票市場的。此後,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股市遠離了我們的經濟生活。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都是改革的產物。與其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一樣,中國股市發展也帶有很強的試探性。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談會上說,我們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不得已採取的一些方式。由於這些方式都對舊有體制和規范形成了沖擊,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時間里也最為明顯。當然,以現在的視角看,這必然也為後來我們經濟與國際接軌留下了新的挑戰。

老八股連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當時人們都很難用「規范」兩個字去評價。盡管我們在操作中總是要求企業按照規范去做,但實際我們手裡並不沒有規范的成功範式,因若只有依靠創造性思維和發明取尋求發展基於。據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強紀英撰文回憶,當時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臨時發動職工想辦法設計出來的方案,從每日從用麻袋裝交易票據,到後來的記賬式交易,那個記賬的表格也都是他們自己畫出來的。

這就是當時對改革充滿憧憬的一代人,在經濟改革中依然靠著「戰天斗地」的精神,創造性地發明了中國式市場經濟的土產品和土規則。當時,在老八股上市不久,交易所就因為設計上存在著缺陷,無法容納如此多的交易資金,股票數量過少導致了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與世界上的資本市場一樣,中國股市發展初期也經歷了因上市股票缺乏而導致了股價的大幅波動。只是,歷史給了它們數百年的成熟時間,而我們到現在為止才18年。

同樣,中國股市成長也有一個特徵:在議論中發展,在議論中成長。從股市的性質到股市的作用,從股市的操作流程到法規的出現,這些問題都曾引起過不同的議論與爭議。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反復試錯糾錯,再試錯再糾錯」中成長的。如前所述,從無到有「老八股」,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於發展中國股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由於「老八股」都是一些集體企業或國有小企業,即便它們試點不成功,也無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大局。所以,「老八股」本身之所以能走那麼遠,是與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企業尋求公開上市的好處比人們想像得要多,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也大有裨益。從某種程度上講,股市所具有的巨大融資效應,在很長時間內主導並影響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驟和方法。例如,「老八股」的試點,實現了通過市場融資渠道解決企業經營困境的目的,這一示範效應也推動了大批國有企業紛紛進入股市,「股市解困說」由此而起。還有,利用或依託資本市場發展推進我國的產權改革。另外,股市發展也成為發展大企業的重要支撐之一,並促使一批大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盡管當時很多投資人對一些企業「吃完財政吃銀行,吃完銀行吃股市」的融資傾向表示不解,但當時卻很難迴避這些缺陷。因為,我們的改革一是在舊體制上破舊立新,不可推到重來。一切改革方略都必然帶有歷史的印痕。

老八股:為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提供成功範例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早期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留下的一個遺憾是缺乏關注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如何建立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卻因股市改革的一些具體目標而被長期推遲。直到2005年以後,市場各方才開始關注到投資者在中國股市發展中的重要性。

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試錯中不斷發展的,包括各種針對股市發展的言論與爭論。例如,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如果「搞不好可以關掉」的說法下,才基本解決了涉及意識形態方面爭議的一些股市問題。在1995年3月,發展證券市場又第一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都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關注股市成長的那些人們。

值得慶幸的事情是,老八股的早期實驗,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除了上述所言對我國體制改革有試水效果外,還有一個方面值得一提。根據上海財匯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上證指數多次調整,在滬深兩市千餘只股票中,復權後達到千元的股票共有16隻(包括送配、轉增、增發股及各期分紅)。其中,復權後股價超過萬元的4隻股票均出自「老八股」,尤其是申華控股,更是達到了6.95萬元。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經歷了10多年發展的中國股市對財富積累的積極效應。

目前,「老八股」中除一家即將謝幕以外,大多數能夠存活到今天這一事實,即是改革成功的見證。例如,方正科技前身是延中實業,方正科技是借殼上市企業。其實,殼資源本身就是中國改革與市場經濟原則相互妥協的產物。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虧損只有一條路下課退市,而在中國改革中既要向前沖,也要兼顧企業員工的利益和投資人的利益,最終中國智慧創造了一種殼資源。因此,殼資源很有中國特色,也有時代特徵。眼下,公司退市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

盡管「老八股」已成為一種歷史或收藏品,但卻預示著中國證券市場已翻開了新的一頁;它們的前世今生,也暗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觀。

7. 97年索羅斯在香港是賺了還是虧了

原因有很多的、新的配件就不一定就說沒問題的、缸套與活塞間隙太大,活塞環容易走位對口、就會有藍煙。 氣門有沒有絞呢、氣門油封損壞也會燒機油冒藍煙、建議找當地專業的叉車維修師傅檢查下
不知道樓主說的是發動機冒煙還是排氣管冒黑煙。
如果是發動機冒煙,建議檢查下發動機排氣管的密封。叉車廠的發動機主要是從別的廠家訂購。所以排氣管會根據需要自己進行安裝。出現密封不好就會很正常。1997年的香港回歸,被他視為一個絕佳的暴利機會。他聯絡了全球各國的幾家大型基金,秘密地開始買入香港股票(港股是可以通過券商從世界各地購買的),而且這種買入是持續性的,使得港股從1996年的低點開始不停地上漲,引發港人瘋狂地追隨,恆生指數一再突破新高。
索羅斯在1997年上半年不斷推升股市,接近最高點時,分散隱蔽,但不斷地開了大批六月底交割的股指期貨的空單(PutOption)。港府一直緊密監視著這股神秘的力量,越臨近7月1日,港府對於對方的動機和操作策略越是一清二楚。但問題是,港府的外匯儲備尚無力單獨應付可能的金融襲擊。於是,香港財政高官秘密進京,得到了中央的將不遺餘力地,傾中國外匯儲備之全力支持的許諾,於是一場金融大決戰開始了。港府迎戰索羅斯的策略是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港府動用1000億港幣,買入恆指成分股,當時帳面贏利20億。
要強調的是,港府是在恆指7000多點時介入的。港府大舉干預匯市,港幣匯率穩定在1:7.75之上。索羅斯折戟沉沙,虧損10億美元。港府大獲全勝。經此一役,索羅斯的「量子新興市場成長基金」關門結業,「量子工業控股基金」 和「類星體國際基金」合並,「配額基金」資產損失13%,索羅斯旗下5個基金中的2個基金經理辭職,基金總量120多億美元要動大手術。
如果是排氣管冒黑煙。主要就是兩個原因。一是柴油油質不好。再就是在柴油機工作時候燃油不充分。建議加個雙空濾
1997-1998年索羅斯做空香港,香港政府出手干預也擋不住,本來他可以大賺一筆,沒想到中國出手接盤, 索羅斯無法招架,最後虧了最少20 億美元。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1997年下半年,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由此引發了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沖擊最巨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6-7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准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8. 97年股市牛市,全民炒股來龍去脈

96年牛市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啟動階段。從512啟動到突破年線。

1996年初,國內股市沿襲了95年冬天的寒氣,此時的證券公司大堂內,難得找到一兩個投資者,人氣之淡前所未有。1月19日指數探底512點,這一天不經意間成為重大轉折點。這一天距離333行情起點76周,重大時間之窗開啟,我們只有從時間周期規律找到牛市啟動信號的先兆。

在寒氣逼人的背後,《基金條例》年內出台的消息,已經刊登在有名有姓的央行官員講話中;三年清理整頓初見成效,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的判斷也成了經濟學家、政府官員對新年經濟的統一觀點;市場已開始傳聞央行可能擇機降息的消息,一旦落實,那麼意味著宏觀經濟政策將出現根本轉機,由緊縮銀根轉變為放鬆銀根,對股市構成直接利好。

96年5月1日,央行果真減息,人們在懷疑中已經錯過了三、四月的績優股行情。減息的前一天,4月29日上證指數沖高739點,已經上漲227點或40%。指數穩穩的站在年線上方,從技術上確定了牛市已經啟動。

年初啟動時,四川長虹僅7元,而95年該公司每股收益達到1元。此外,深科技僅2元,陸家嘴、深發展市盈率都只有5倍,價值規律已經決定這批股票必然有價值發現的爆發性行情。三、四月間的績優股行情便是具備價值判斷能力的機構與專業投資者推動產生,深科技上漲了3倍,深發展上漲了1.6倍,長虹上漲了1倍,漲幅一倍以上的股票總共達15隻。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正是低股價凸現投資價值,點燃了大牛市。宏觀信息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決定了長期走牛的基本面。

第二段,普漲階段,從5月28日632點啟動到12月13日大跌前1258點。

在績優股以驚人幅度和速度上漲之後,做多熱情迅速向二線、三線股傳遞,市場也迅速被燒熱,迅速進入了瘋狂的普漲階段。在此階段,指數漲幅接近一倍,從11月22日開始進入最瘋狂狀態,指數在短短三周上漲300點或30%。

從8月開始,監管部門開始調空市場,希望達到降溫股市之目的,連續出台了著名的十三道金牌。可是股市是高度市場化的,直接受供求關系決定漲跌,政策調控再次顯現出它的局限性,股指繼續勢如破竹,直逼1200點上方。

96年12月13日,第十四道金牌祭出,《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引起市場暴跌。這次暴跌來得如此慘厲,指數連續四日跌停,連續四日所有股票封死跌停板,幾乎沒有交易。這是史無前例的,未來的九年裡也沒有再發生過。

使用非常規的手段降溫股市,起因是監管者無法容忍市場普遍性的暴漲,尤其是垃圾股的暴漲引來巨大懷疑。但是,股票普遍性上漲又是牛市的典型特徵,政策顯然悖市場規律而動。換言之,政策做空時,往往處在大牛市,而政策做多,往往處在大熊市中,政策都逆大趨勢而動。政策調控的目的是防止市場力量走向極端,以有形之手抗衡無形之手,所以政策調控的方向悖逆市場規律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段,分化階段,從97年2月28日870點起漲到97年5月12日1501點。

市場當時有一種猜測,重拳打擊股市是為了應付不測,也是為97年7`1香港回歸留股市空間。這種猜測不無道理,尤其在97年2月28日,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與世長辭,人民沉侵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已經深幅下跌的股市再度出現接近全線跌停的驚險走勢。

但是股市畢竟處在牛市裡,十四道利空金牌也只能短暫壓製做多力量,突發事件造成大跌的第二日,股市就再度發力,並且一發就勢不可擋,連續走出12根周陽線,氣勢如虹,絲毫不遜色於96年任何一段漲勢。上證指數一口氣上漲630點,漲幅高達80%左右。

但是在指數大漲的背後,股市微妙變化卻往往被人忽視。

首先是股市的群體已經大大擴大,96年初滬深A股總共有311隻股票,而一年後的97年初,已經達到554隻股票,股票擴容了243隻,相當於擴大了80%。

其次是股票出現了明顯分化。統計結果顯示,此段漲幅在一倍以上的股票有153隻,占上市公司總量的3成。而多數股票漲幅不及指數,指數上漲80%,卻有三成以上的股票漲幅不到40%,眾多漲幅在50%上下。股票漲幅出現如此懸殊差異,正是牛市失去動力的信號。

再次,此段漲幅居前的又回歸到績優股,是牛市啟動以來漲幅最大的群體。股票沒有永恆的牛股,漲得越高風險也就越大,少數股票不計後果的上漲,實際上掩蓋了其他多數股票滯漲的現實,牛市開始走近尾聲。

終於,97年5月16 日,上證指數跳低108點低開,跌幅達7.6%,深市跳低460點,跌幅達8%。深科技、深發展跌停,四川長虹跌7.14%。牛市至此告一段落,下跌4個月後到達1025點,此時距離512點啟動又達84周,開始了新的循環周期。

9. 中國證券市場的百年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與此同時,在清朝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也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股票。1872年李鴻章、盛宣懷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華商組織了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外商組織了「股票掮客公會」,這是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專門從事股股票交易的機構。1891年洋商開辦上海股份公所。1902年清政府建立了上海眾業公所。1908年發生了我國歷史上股票交易的第一次嚴重的投機倒把事件。英國人麥邊在上海開設橡皮股票公司,宣稱在澳大利亞種有大量橡膠樹,一些外商銀行也與之勾結,開辦以該股票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引起許多人爭相購買橡皮股票,一些中國錢庄認為有利可圖,也參與了收購橡皮股票哄抬股價的活動。1910年橡皮公司的外國人售出全部股票後攜款外逃,外國銀行宣布停止收購橡皮股票,並索要以前的抵押款。這時股東才知上當,相續倒閉的中國銀庄有幾十家,給當時的金融界和股市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30年代至40年代,中國股市經歷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二次大起大落的投機風潮。當時京津滬相續被日軍佔領,經濟處於停滯狀態,偽幣大量出籠,物價急劇上升,工商業萎迷不振,各路資金都湧向股市,證券交易所活躍起來,上海的交易所由不到10家增加到80家,天津的證券貿易行最多時達到150家。同時黑市風氣盛行,津滬兩地無照經營的達200多家。地方政府先是禁止股票交易,後來又改變策略,想利用證券交易吸引社會游資。1943年9月上海貨商證券交易所復業,經紀人由原來的50 人增加到150人,申請上市的股票150種,但開業後並不理想。1944年底華北政務委員會指定天津銀行業公會組織華北證券交易所,強行規定天津銀行出資 1000萬元,北京銀行出資500萬,青島、濟南銀行各出資250萬,於1945年1月成立華北證券交易所。但是當時偽幣貶值,時局動盪,各方面都不積極,直到日本投降也沒有開業。
1945年國民黨政府對證券市場的開放猶豫不決,爭論不休,各派人士意見不一致,
但是當時黑市的證券交易和轉讓仍在進行,社會游資沒有正當出路,1946年上海又開始籌備交易所,由原來的華商股票交易所的老股東認購6/10股份,其餘4/10由中國、交通、農民、中央信託、郵政儲蓄等單位承擔,定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於1946年9月開業,當時有經紀人250多。開業不久市場疲軟,經紀人陸續申請退出,股票交易清淡,形成中國股市的第三次暴跌。1946年3月華北證券交易所改為天津有價證券交易所,增加資本10億元,幾經周折於1948年開始營業,但由於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元券,貨幣貶值,天津證券交易所被迫停業。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30年代在上海銀行操縱下股票經紀業務才有所擴展,舊中國的金融中心在上海,因而有「大上海」、「小香港」之稱。1949年內地(特別是上海、廣東)的企業人士移香港,帶來較多的資金,才使香港證券市場有了暫短的起色。香港市場的發展是在1960年以後。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70年代香港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使證券交易所擠滿了家庭婦女、保姆和小販,每周都有新上市的股票,由於忽略了證券交易的基本法則,一些股票在市盈率100倍以上的價格上交易,使恆生指數從1970年的211.9點暴漲到1973年3月的1775點,交易所對風險毫無准備,終於發生了暴跌,到 1974年12月恆生指數跌到了150點。從1972年起香港證券交易委員會採取了一系列的規范化措施,並在1974 年提出四個交易所合並的設想,1977年形成統一的證券交易所取代原來的四個交易所的工作有顯著的進展,建立了由證監會牽頭並由四個交易所代表組成的工作班子。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為了加強管理,台灣當局1954年頒布了《證券商管理辦法》。1960年台灣證券管理委員會成立並開始籌備證券交易所,1962年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1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上市股票25種,面值54.9億新台幣,總市值為68.4億。1967 年編制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加權指數,1968年加權指數為111.75點,1973年由於紡織品出口激增,證券市場活躍,指數曾達到514.85。1974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又導致指數暴跌至188.74點,以後四年的指數一直在200—300點徘徊,1978年隨著經濟的恢復指數上升到688.52點, 1979年至1982年指數在400—500點區域內波動。台灣股市的狹小是因為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傳統家族式經營,不願意發行股票便股權分散,從而使原有股東的利益受損。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健全,投機性強,良好的公司也不敢貿然從股市上融資。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