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工原料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化工龍頭股票有:002092中泰化學、601233桐昆股份、600810神馬股份、000059華錦股份、002648衛星石化、601678濱化股份、601857中國石油、002092中泰化學等等。
其中002092中泰化學對應的化工品是粘膠短纖,601233桐昆股份對應的化工品是PTA-滌綸長絲,600810神馬股份對應的化工品是錦綸,000059華錦股份對應的化工品是丁二烯,002648衛星石化對應的化工品是丙烯酸及酯,601678濱化股份對應的化工品是環氧丙烷,601857中國石油對應的化工品是煉油、乙烯、丙烯,002092中泰化學對應的化工品是PVC。
B. 新能源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首先我不薦股。以下提供資料僅供參考。
新能源股票龍頭股如下:
新能源龍頭股有很多,具體主要分太陽能板塊、風能板塊以及核能板塊等。
1、新能源板塊的太陽能主要股票有:
天 威( 600550)
小 天 鵝 (000418)
岷江水電 (600131)
生益科技( 600192)
維科精華 (600152)
安泰科技( 000969)
長城電工 (600192)
樂山電力( 600644)
華東科技 (000727)
春蘭股份( 600854)
威遠生化( 600803)
力諾太陽( 600885)
西藏葯業( 600211)
新 華 光( 600184)
特變電工 (600089)
航天機電 (600151)
南 玻( A 000012)
交大南洋( 600661)
杉杉股份( 600884)
王 府 井( 600859)
風帆股份 (600482)
2、新能源板塊的風能主要股票有:
金山股份( 600396)
湘電股份 (600416)
粵電力 (000539)
3、新能源板塊的風力發電主要股票有:
特變電工( 600089)
京能熱電 (600578)
東方電機( 600875)
4、新能源板塊的核能主要股票有:
中核科技 (000777)
中成股份( 000151)
G申能 (600642)
(2)2019乳酸龍頭股票擴展閱讀:
一、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新趨勢
1、電車資源獲悉,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中指出,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佔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電力、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
國務院關於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國發〔2021〕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發布於:2021年10月24日
C. 最嚴「限塑令」來襲,利好這8隻概念股,金發科技一年上漲2倍多
「限塑令」進一步升級。
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自明年起,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同時,全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棉簽、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盡管此次「限塑令」只涉及部分城市且只限定了部分使用場景,但從國家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一次次加碼的態勢看,「限塑令」的涉及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展。
上述規定一出,立即引發熱切討論,甚至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熱搜榜。行業協會和餐飲平台也開始表態倡議。資本市場上,一眾上市公司已為相關產業做了布局。
Wind數據顯示, A股市場目前有6隻「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產業涉足可降解塑料領域,分別為金發 科技 、億帆醫葯、揚農化工、海正葯業、齊翔騰達、*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 科技 、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
據Wind數據顯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價早在一年前就已起飛。金發 科技 、金丹 科技 、億帆醫葯三隻股票年前至今股價漲幅在100%以上,另有3隻股票漲幅在50%以上,只有齊翔騰達和*ST兆新兩只個股股價較一年前有不同程度下跌。
最嚴「限塑令」來襲,部分餐飲商家已做出反應
自2008年國家頒布「對塑料購物袋收費」 的政策法規以來,12年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先後共出台了14項法案、規劃,加速推進限塑政策落地。
今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製品 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至明年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葯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簽、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大漲,金發 科技 一年漲幅超2倍
隨著最嚴「限塑令」實施日期確定,最直接利好的產業無疑是可降解塑料相關生產企業。從市場前景上看,可降解塑料可挖掘市場潛能可謂十分巨大。
6月14日,太平洋證券證券分析師柳強團隊發布研報顯示,中國每年約消耗購物袋400萬噸、農膜246萬噸、外賣包裝260萬噸,且隨著快遞、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塑料需求持續增長。其認為,可降解塑料未來成長空間10倍以上。
華西證券近期發布一份研報則指出,當前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約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假設可降解塑料的滲透率為在2022年達到2%,需求也將超過百萬噸。
從市值上看,金發 科技 目前在上述8家公司中排名第一位,其最新市值404.3億元(截至7月20日),其次為億帆醫葯,總市值350.8億元。此外從股價漲幅上看,自去年7月20日至今,金發 科技 股價漲幅已高達213.44%,同樣排名第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發 科技 是亞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現已具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能7.1萬噸/年,另據公司相關公告顯示,其還有年產6萬噸的PBAT(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生產線在建,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產3萬噸PLA(一種以乳酸為原料聚合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其餘公司中,億帆醫葯和金丹 科技 股價漲幅同樣居前,年內漲幅分別為145.9%和120.9%,對應市值分別為350.8億元和80.9億元。其餘個股中,揚農化工、彤程新材、海正葯業股價漲幅均在50%以上。
還有一批「概念股」在路上
除了上述已明確擁有「可降解塑料」業務的概念股外,還有一大批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在路上。
7月19日,聯創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將出售上海鰲投等3家公司全部股權,回籠資金投入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發上。
同一天,美聯新材也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可降解色母粒業務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淀,可降解材料將是公司未來深耕的市場領域。
更早之前,嘉澳環保方面提出,公司產品可以用於可降解塑料,如環氧植物油脂類增塑劑以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大豆油等各類油脂為原料,可應用於聚乳酸類可降解塑料加工。
今年4月份,道恩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在公司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公開表示,公司看好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前景,其技術研發部門已經儲備了可降解塑料技術。
D. 醫葯股龍頭股
領先的醫葯股票有:富祥葯業(300497)、美諾華(603538)、紫鑫葯業(002118)。以下是對這些股票的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繼續閱讀。其中,美諾華是歐洲出口最多的特種API國內公司之一。
什麼是醫葯股的龍頭?
龍頭股票名稱廳輪領先的股票代碼所屬板塊行業類別關聯理由富祥葯業300497創業板醫葯生物β-世界主流的內醯胺酶抑制劑供應商;主要生產特種抗菌原料及其中間體,包括舒巴坦系列和他唑巴坦系列β-三大系列:內醯胺酶抑制劑原料葯和中間體,以及碳青黴烯抗菌原料葯和中間體。其中,他唑巴坦和蘇木素磺酸鹽是帆伏迅原料葯,其他是中間體。2019年收入為5.主營業務398億元.7%。美諾華603538上海醫葯生物出口歐洲最多的特種API其中一家國內公司成功開發和生產了原料葯和中間體,用於沙坦、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和埃索美拉唑;遼態此源葯業的目標產品是心血管、抗抑鬱和精神活性原料葯和葯物中間體;以及Krka,dd和Novo mesto成立合資公司,2019年中間體及API的收入為9.74億元,佔主營業務82億元.5%。紫鑫葯業002118中小板醫葯生物國家二級保護中葯有為3種。紫鑫葯業00218中小板醫葯生物國家二級保護中葯有三種。產品主要包括四妙丸、藿膽片、腎復康膠囊、活血通脈片、分清丸、二丁顆粒、兒童白貝等。,用於治療風濕、耳鼻喉、泌尿系統、心腦血管、腦血管、肝膽、消化系統疾病;前者包括白參、紅參、幹人參、人參雙耳飲料、人參果蔬發酵飲料等。2019年以來,人參產品收入為3.84億美元,佔44億美元.7%中成葯產品收入4%.65億美元,佔54億美元.1%。
E. 現在食品板塊的龍頭股有哪些
食品飲料龍頭股票:
伊利股份、承德露露、三全食品
伊利股份 600887
「雙高產品」(高科技、高附加值)助推公司持續快速成長。長期以來,伊利以「創新」為企業宗旨,每年新增產品幾十種。此次客戶大會中創新產品更是創歷年新高,並即將在各種渠道推廣。原有乳品業務方面,公司通過改良產品口味和包裝等方式,推出了伊利QQ 星(新增草莓、香草口味,新包裝攜手4款迪士尼卡通形象)、舒化中老年牛奶(專門針對中老年人體質設計,可改善中老年心腦血管和骨質疏鬆問題)、穀粒多燕麥牛奶、安慕希藍莓口味酸奶、培蘭進口牛奶等多款新品
承德露露 000848
投資評級與估值:我們維持盈利預測,預計14-16年EPS 為0.88元和1.05元和1.26元,分別增長31.5%、19.4%和20.8%,對應14-16年PE 分別為26/22/18倍。公司所在的植物蛋白行業空間近千億,而公司規模僅30億左右,公司新品高增長、新總經理上任後公司處於積極變化中。假設深港通未來開通,公司有望成為植物蛋白飲料行業投資的稀缺標的。我們維持公司未來12個月目標價28.4元,維持「買入」評級。
三全食品:出售參股公司增厚業績,股價低位釋放積極信號
三全食品公告:將其持有的參股公司萬達期貨公司的4.96%股權以9,955.38萬元價格全部轉讓給上海華信石油集團,考慮成本和所得稅,我們預計本次交易收益最終增厚明年每股收益0.07元(15%)。考慮到投資收益確認,我們將公司2015年每股收益預測從0.48元上調至0.55元,維持2016年每股收益預測0.73元不變,維持買入評級。
支撐評級的要點
出售參股公司萬達期貨,增厚15年每股收益15%:萬達期貨為三全食品於12年11月以6,097.74萬元參股投資的公司。本次股權轉讓將帶來投資收益3,857.64萬元,扣除25%所得稅,預計本次交易將增加稅後利潤2,893.23萬元,即最終增厚每股收益0.072元。本次交易預計將在證監會批復後4個月內完成股權交割,按照會計處理原則,預計投資收益確認將在明年1或2季度,因此本次投資收益將影響明年利潤,按照15年每股收益0.48元的預期,預計本次交易將增厚明年每股收益15%至0.55元。
F. 股票醫葯龍頭股有哪些
醫葯股票龍頭有:
1、景峰醫葯:醫葯龍頭股。2018年12月21日公告,公司就公司抗PD-1抗體SHR-1210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線治療肝細胞癌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與美國FDA進行了溝通,該試驗即將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同步開展。
2、海翔葯業:醫葯龍頭股。廣州白雲山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A股600332,H股00874),主要從事,(1)中西成葯、化學原料葯、天然葯物、生物醫葯、化學原料葯中間體的研究開發、製造與銷售;(2)西葯、中葯和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和進出口業務;(3)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及(4)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養生養老等健康產業投資等。
3、華潤三九:醫葯龍頭股。2015年全年醫葯工業利潤預計2,602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長速度同比下滑0,4個百分點。
4、昆葯集團:醫葯龍頭股。國葯股份計劃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向手機APP「國葯在線」拓展,並增設「國葯在線」頻道,提高國葯商城公眾關注度,應對網售處方葯松綁,著手准備BtoC模式。此前,公司自主開發並獨立運營的B2B醫葯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國葯商城於2013年10月正式上線試營業,設有葯品,食品,口腔用品,計生用品,醫療器械,葯妝等商品分類。
5、葯石科技:醫葯龍頭股。國內醫葯外包行業龍頭,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醫葯研發生產外包的CRO和CMO一體化公司,高層管理團隊共擁有超過200項的已授權和申請中的專利成果;其主營業務為小分子化學葯的發現、研發及生產的全方位、一體化平台服務,以全產業鏈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葯企業提供各類新葯的研發、生產及配套服務;公司還在境外提供醫療器械檢測及境外精準醫療研發生產服務。
醫葯概念股其他的還有:海辰葯業、貝達葯業、常山葯業、福安葯業、振東制葯、華仁葯業、萊美葯業等。
G. 食品飲料前十大龍頭股排名
根據南方財富網2021年12月的統計來看,食品飲料龍頭股票排名為五糧液、貴州茅台、伊利股份、海天味業。
五糧液:食品飲料龍頭股。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總營收129.7億,同比增長10.61%;凈利潤41.27億,同比增長11.84%。
貴州茅台:食品飲料龍頭股。2021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貴州茅台實現營業總收入263.3億元,同比增長9.99%;凈利潤126.1億元,同比增長12.35%。
伊利股份:食品飲料龍頭股。伊利股份2021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85億,同比增長8.61%;凈利潤26.22億,同比增長14.56%;每股收益為0.4300元。
海天味業:食品飲料龍頭股。海天味業2021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6.62億,同比增長3.11%;凈利潤13.55億,同比增長2.75%;每股收益為0.3200元。
五糧液:由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該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為酒精飲品和五糧液的製造與銷售,獲得過國家級的質量管理獎,公司已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00858。
貴州茅台:由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碼為600519,該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就是生產和銷售在全球都非常有名的茅台酒,還有其他的飲料和飲品。
伊利股份:由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碼為600887,伊利是中國知名的乳製品品牌,其生產的牛奶和飲品都受到了廣大消費者們的喜愛,在國際上也赫赫有名。
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佛山25家實力卓著、美味悠遠、享譽港澳的古醬園謀略合並重組。它的股票代碼為603288。
除此之外,以下的食品飲料股票表現也不錯。
天潤乳業:由新疆天潤乳業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所發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碼為600419,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生產和銷售各式各樣的乳製品,是西北唯一一家乳製品上市企業。
安琪酵母: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所發行的一支股票,該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就是生產和銷售各類酵母及酵母的衍生物產品,於200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600298。
三全食品:由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碼為002216,該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為各種速凍食品的生產與銷售,速凍的產品有餃子、湯圓和粽子等,常見於各大超市的冰櫃中。
承德露露:由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該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為各類罐頭食品的生產與銷售,是我國大型的罐頭食品上市公司,於199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000848。
道道全:由湖南巴陵油脂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碼為002852,該公司主要的業務范圍是生產和銷售各類食用油和調味品,是湖南最大的油脂加工廠,旗下的產品道道全更是被大家所熟知。
絕味食品:由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碼為603517,其公司旗下發售著各式各樣的熟食,主要以鹵鴨為主,絕味的鴨脖更是在全國都有名,各個地方都有著它的連鎖店鋪和營業網點。
加加食品:由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一支股票,該公司主要從事於對各類醬油和調味品的製造與銷
H. 食品飲料股票有哪些
食品飲料股票有G豐樂、贛南果業、G中基、G隆平、ST禾嘉、亞盛集團、G九發、ST天香、 海南椰島、光明乳業、伊利股份、承德露露、維維股份、華宇軟體、大冷股份、達安基因等。食品飲料上市公司股票其他的還有: 新華錦、金徽酒、伊力特、會稽山、妙可藍多、老白乾酒、海南椰島、鹽津鋪子等。
食品飲料板塊龍頭股票有:
1、貴州茅台:食品飲料龍頭股。公司是國內白酒行業的標志性企業,主要生產銷售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同時進行飲料、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和銷售,防偽技術開發,信息產業相關產品的研製開發.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享有國酒的美稱。
2、伊利股份:食品飲料龍頭股。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液體乳及乳製品和混合飼料製造業務的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有液體乳、冷飲系列、奶粉及奶製品、混合飼料等,該公司是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八部委首批確定的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公司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八十多個,生產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酸奶等1000多種產品。
3、海天味業:食品飲料龍頭股。公司一直專注於調味品的生產和銷售。公司生產的調味品涵蓋了醬油、調味醬、蚝油、雞精雞粉、味精、調味汁等多個系列,其中醬油、調味醬、蚝油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公司一貫將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放在經營工作的首位,連續多年獲得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卓越獎,並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食品安全信用等級A級企業。
食品飲料上市公司股票其他的還有: 新華錦、金徽酒、伊力特、會稽山、妙可藍多、老白乾酒、海南椰島、鹽津鋪子等。
I. 新材料龍頭股有哪些
新材料龍頭:600330天通股份(具有電子信息、稀土永磁、新材料等多重概念的天通是我最看後的後起之秀:主力缺點:漲跌起伏過大,掌控盤面能力不夠)
J. 17家上市乳企的Q3財報隱藏的「喜與愁」
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國內乳粉市場可能要迎來真正的「大變天」。
還沒從2019年的經濟寒冬中走出,又一頭扎進了被疫情包圍的2020年,「冷空氣」的持續攻擊,讓母嬰行業的各細分領域加速進入洗牌期,競爭愈加激烈。
自10月開始,中外各大乳企陸續向外遞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績單。
從現有的17份報告中來看: 大多數本土乳企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實現扭虧,而外資頭部品牌在中國市場無論是在銷量上還是增速上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國內乳企市場格局出現變化。
被譽為「白馬股」的伊利發布業績後股價閃崩,蒸發262億元
作為國內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的伊利,1-9月以735.06億元的總營收、60.24億元的凈利潤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發布財報的第二天,這支白馬股開盤後股價大跳水直至跌停,僅一交易日就蒸發了262億元。
伊利
從數字上來看,伊利的業績呈雙增長態勢,不過為何會慘遭高位跌停呢?
對此,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和第三季度業績增速不及預期有關。
據了解,伊利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2.49%至268.7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2.28%至25.92億元。
反觀第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61.62億元和22.89億元,同比增長11.08%和23.73%。
由此不難看出,伊利Q3業績增速要明顯低於Q2。
而對於上市公司因「業績不及預期」引起的崩盤,華西證券指出,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2019-2023)》。
根據公告顯示,本計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業績考核解禁指標以2018年為基準,2019~2023年年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8%、18%、28%、38%、48%;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5%。
從本次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1-9月,伊利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下稱「扣非凈利潤」)增長了10.32%。
也就是說,第四季度只要完成與第三季度同樣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標。
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不確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標還需繼續觀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潤等區域乳企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為區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業、天潤乳業、燕塘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利潤差異明顯。
其中一度虧損的皇氏集團在經過調整經營結構,加強聚焦主業後成效顯著,1-9月實現營收17.09億元,同比增加8.12%;凈利潤0.33億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凈利潤59.43萬,同比增長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實現營收營收6.95億元,同比增加16.39%;凈利潤0.32億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0.22億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樣天潤乳業1-9月也實現營收13.19億元,同比增加8.34%;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業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1.01億元,同比增加39.00%;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凈利潤0.93億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實現營收46.57億元,同比增加10.32%;凈利潤1.85億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凈利潤1.43億元,同比減少5.51%。
與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業和科迪乳業兩家生意慘淡。
從財報中獲悉,燕塘乳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91億元,同比增加25.04%;凈利潤0.36億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業
並且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業一直都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
財報顯示:1-9月實現營收11.94億元,同比增加9.35%;凈利潤0.96億元,同比下降13.08%。
對於此次下滑,燕塘乳業並未在財報中表明原因。
但 有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其大單品缺乏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以及過分依賴廣東市場所致 (根據其2018年、2019年財報顯示:燕塘乳業在廣東省內(珠三角地區及以外地區)產生的營收在其總營收中的佔比高達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業掛帥近7年的董事長黃宣因另有任用申請辭去了燕塘乳業第四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據了解,在黃宣在職的2014-2019年間,燕塘乳業除了2018年出現利潤下滑外,其餘幾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是正向增長狀態。
而此次高層變動,不知會對燕塘乳業後續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科迪乳業
此外,曾經締造網紅「小白奶」的科迪乳業因一場謊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財報顯示: 科迪乳業雖然第三季度實現扭虧,但仍不能挽救其業績的頹勢。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科迪乳業實現營收4.67億元,同比減少37.65%;凈利潤0.01億元,同比減少96.85%; 扣非凈利潤-0.21億元,同比減少172.00%, 成為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幅度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團發布關於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股東建議函回復的公告表示,預計,在1年內用實物資產、土地、商標無形資產及不少於2億的貨幣資金等償還全部欠款,部分資產所有權轉移存在法律障礙,科迪集團正在積極辦理解除手續,確保在1年內提前完成清償。
三元
除卻科迪乳業外,業績虧損較大的還有三元乳業。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三元實現營收54.21億元,同比減少13.73%;凈利潤-0.46億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凈利潤-0.59億元,同比減少142.86%。
從業績表現來看,三元顯然有些差強人意。
要知道作為北京地區的「奶業大佬」,三元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長大(北京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公司),即使在虧損狀態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強勢"補貼輸血"化險為夷。
但是隨著三鹿、太子奶等一個個「拖油瓶」的上身,讓本就沒有拿的出手的大單品,以及渠道商網路元氣大傷的三元乳業業績持續下滑,即使在「背後有人」的情況下,也最終回天乏術。
上游牧場:幾家歡喜幾家愁
從目前披露財報的上游牧場來看,庄園牧場業績仍未實現反轉,而西部牧業已實現扭虧。
財報顯示:西部牧業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增加27.64%;凈利潤0.04億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凈利潤0.03億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園牧場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減少3.87%;凈利潤0.08億元,同比減少28.42%;扣非凈利潤0.07億元,同比減少45.20%。
同樣,庄園牧場業績也是連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園牧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6億元、6.28億元、6.58億元和8.14億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營收幾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0.76億元、0.68億元、0.64億元和0.51億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營收5.26億元,同比減少13.2%;凈利潤0.06,同比減少83.69%。
為了挽回業績,近兩年來庄園牧場也做了許多努力。
2019年底,為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庄園牧場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300萬股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3.8億元,用於「金川區萬頭奶牛養殖循環產業園項目」及「償還銀行借款」。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一舉措還並未起到提振業績的作用。
貝因美、光明等曾經優勢大佬,逐漸落於人後
曾在乳製品行業叱吒風雲的貝因美和光明乳業的業績也並不樂觀,脫帽後貝因美業績持續在虧損和盈利邊緣瘋狂試探,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收7.18億元,同比下降0.53%;凈利潤0.08億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降322.84%。
貝因美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貝因美曾在之前的業績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後疫情時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2)消費者更為注重消費體驗和產品的性價比,導致品類銷售結構變化和業績相應變動。
但是面對下滑,貝因美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譬如發布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2億元,用於新零售終端賦能等項目及補充資金,不過由於此舉違反了深交所相關規定,所以只能被迫終止。
此外,根據此次披露的財報獲悉,貝因美目前的存貨高達5億,而這只是賬面上的存貨,可能還不包括渠道和托盤商的存貨,高額存貨讓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萬元做好了計提跌價的准備。
日前,謝宏對外表示:「我始終認為親子(家庭)消費領域才是我們的藍海」。
可是連奶粉這一科都還沒做好的貝因美,去做全品類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為昔日與蒙牛、伊利齊頭並進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語。
財報顯示:1-9月,光明實現營收187.25億元,同比增加9.26%;凈利潤4.26億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凈利潤3.21億元,同比下降32.14%。
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持續掉隊,讓光明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品牌聲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但是由於受委託方在一則視頻廣告中未將中國領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業又未將審核工作做仔細,導致自身被罰款30萬,引起了 社會 熱議。
雖然廣告確有提振業績的功能,但在如今這個傳播過度的 社會 中,是否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欲和增加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貓、均瑤等新上市乳企,偏科嚴重
熊貓乳業和均瑤乳業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晉企業,其中熊貓乳品的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主要產品包括「熊貓」牌系列調制甜煉乳、全脂甜煉乳、調制淡煉乳、全脂淡煉乳、甜奶醬、馬蘇里拉乳酪、乳酪棒、稀奶油等。
從最新披露的財報來看,第三季度熊貓乳品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增加3.26%;凈利潤0.27億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實現營收4.37億元,同比增加6.98%;凈利潤0.38億元,同比減少4.73%。
隨著熊貓乳品的上市,其自身問題逐一顯露, 包括熊貓乳品對核心產品「煉乳」倚仗過重。
相關資料顯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銷售收入分別為2.77億元、3.62億元、4.51億元以及2.83億元,占公司整體主營業務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眾所周知,過度依賴某一個產品,意味著企業面對的風險就越大,而偏科的熊貓乳品提升企業產品矩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還有均瑤乳業,據了解,均瑤乳業主要生產乳製品、含乳飲料和植物飲料。
翻閱其以往財報,2017年-2019年,均瑤乳業收入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和12.46億元,而乳酸菌飲品佔比分別為98.6%、97.2%和93.7%。
產品線單一導致其自身市場受限,而這也體現在其財報中。
據悉,1-9月,均瑤乳業實現營收7.10億元,同比減少27.41%;凈利潤1.97億元,同比減少33.84%;扣非凈利潤1.62億元,同比減少37.26%。
外資乳企增速下滑、銷量下降,
國內市場面臨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贊臣、美贊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資乳業也紛紛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但 相較於本土頭部乳企的高增速發展,外資乳企從整體情況來看,增速和銷量明顯放緩。
其中雅培嬰幼兒營養品業務第三季度的全球銷售額為19.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24億元),同比增長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華區的挑戰性環境抵消了東南亞帶來的增長。
達能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營收16.98億歐元,同比下降5.7%。
而 作為達能第二大「戰區」的中國市場,因奶粉業務表現不佳出現了雙位數下滑,致使其全球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銷量和銷售額均下降約2.9%。
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發布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利潔時旗下的營養品業務同比增長4.1%,達到8.06億英鎊;其中,嬰幼兒營養品(註:IFCN,即美贊臣奶粉業務)同比持平,與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漲。
雀巢旗下惠氏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市場銷售繼續萎縮, 但對於惠氏在中國銷售情況不佳的原因,雀巢在報告中並未解釋。
隨著本土乳企不斷倒逼自己向上游產業、科研技術、數字化工程要紅利,以及消費者教育的持續深化,不難想像,中國乳粉市場將真正迎來「大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