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本怎麼計算
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等於流通股本。流通股加法人股等於總股本。流通股就是可以在股市中自由賣買的股票。
股本就是一個公司發行的股票的總數,它等於流通股本加上非流通股本流通股本就是在滬深交易所交易的股票股本,它也叫無限售條件股本非流通股本就是還沒有在滬深交易所交易的股本,這些股本也叫有限售條件股本,它必須達到一定的年限才可以流通。主要包括一些法人股,高管股等。
【拓展資料】
股本 capital stock,亦作股份;股份資本,是經公司章程授權、代表公司所有權的全部股份,既包括普通股也包括優先股,為構成公司股東權益的兩個組成部分之一。股本的大小會隨著送股和配股而增加,但市價不會改變,這是由於送配股後除權的原因。
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多用於指股票。
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份總數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注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應在核定的股本總額范圍內,發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與股本總額往往不一致,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溢價發行;小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折價發行;等於股本總額的,為面值發行。我國不允許公司折價發行股票。在採用溢價發行股票的情況下,公司應將相當於股票面值的部分記入「股本」科目,其餘部分在扣除發行手續費、傭金等發行費用後記入"資本公積"科目。
額定股本:公司章程設定的可以合法發行的最高股本數額。
已發行股本: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股本數額。
發行在外股本: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並一直持有股本數額。
庫藏股: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但由公司收回尚未注銷的股本數額。
已認股本:投資者根據合同分期認購但股款尚未全部繳入的股本。
㈡ 定增股票什麼情況下可以超過原股本
定向增發發行股票數量不能超過總股本的20%。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手段之一,是指向有限數目的資深機構(或個人)投資者發行債券或股票等投資產品。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包括:發行對象不得超過35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市價的80%,發行股份12個月內(大股東認購的則為36個月)不得轉讓。
㈢ 股本越大是不是就越不容易上漲
股本大的話,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沒莊家的介入,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拓展資料:
1、股本 capital stock,亦作股份;股份資本,是經公司章程授權、代表公司所有權的全部股份,既包括普通股也包括優先股,為構成公司股東權益的兩個組成部分之一。股本的大小會隨著送股和配股而增加,但市價不會改變,這是由於送配股後除權的原因。
2、公司的股本應在核定的股本總額范圍內,發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與股本總額往往不一致,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溢價發行;小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折價發行;等於股本總額的,為面值發行。我國不允許公司折價發行股票。在採用溢價發行股票的情況下,公司應將相當於股票面值的部分記入"股本"科目,其餘部分在扣除發行手續費、傭金等發行費用後記入"資本公積"科目。
3、草創期後公司能穩定生存,下一步就是籌資擴大經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把公司股票公開發行。如果是有前途的好公司,發行的股票都有內部或特定人士認購,一般人要買到不容易。另一種情況是公司經營並不理想,公開發行只是想股票換鈔票,等鈔票換到差不多的時候,也是公司結束的時候,這種股票有時會用老鼠會的方式營銷,所以購買來路不明或親友轉賣的未上市股票要特別小心。
㈣ 股份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一般佔到公司全部股票份額的多少呢緊急求助,謝謝!
比如某上市公司總股本是1億股,最大的控股股東佔51%,最大佔比就行,不一定非達到51%,其他原始股東佔19%,合計70%,流通股佔30%,也就是說現在在市場里大家買賣的都是這3千萬股。
如果某一天,實現了全流通,中間沒送配股,到時候大家買賣的就是1億股了。比如最大的控股股東拋售20%股份,就剩31%了,其他原始股東沒拋售,也就是說這時大家買賣的實際流通股份是5千萬股了。而且 這要分為IPO還是再融資。如果是IPO,那麼要分發行和上市兩部分來考慮。
以IPO為例,從發行的角度,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量不得少於發行後總股本的35%。也就是說,本次公開發行的股票不能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65%。
從上市的角度,公開發行的股票要達到公司總股本的25%以上;如果公司總股本在4億元以上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要達到總股本的10%以上。這一條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的公如果要上市都必須滿足的條件。而且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是為了規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2006年5月17日證監會第180次主席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06年5月17日證監會令第32號公布,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最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全文包括總則、發行條件、發行程序、信息披露等共六章七十條。
發行條件 第一條為了規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根據《證券法》、《公司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適用本辦法。境內公司股票以外幣認購和交易的,不適用本辦法。第三條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應當符合《證券法》、《公司法》和本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第四條發行人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須真實、准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第五條保薦人及其保薦代表人應當遵循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的原則,認真履行審慎核查和輔導義務,並對其所出具的發行保薦書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負責。
第六條為證券發行出具有關文件的證券服務機構和人員,應當按照本行業公認的業務標准和道德規范,嚴格履行法定職責,並對其所出具文件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責。第七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 「中國證監會」)對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核准,不表明其對該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投資者的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股票依法發行後,因發行人經營與收益的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㈤ 股本結構
股本結構是指流通股,法人股,國有股在總股本中各自所佔的比例。我國股份公司股本結構主要由國家股、法人股、外資股、職工股、社會公眾股構成。國有股是國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允許上市流通;法人股是企業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經過轉讓不能直接上市進行流通;社會公眾股是一般個人所持有的股票,社會公眾股上市後可以作為流通的股票操縱。
1. 股票的面值與股份總數的乘積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注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置「股本」科目。
2. 股本就是股票的帳面價值,比如每股帳面價值是1元,總共有1億股,那麼這1億的股票的帳面價值就是1億元。一個公司的股本應該核定的總額范圍之內,通過發行股票而得。
3. 但是很多公司發行股票得到的收入往往會和股本的總額不一致,通常情況下都是會大於股本總額的,這就是溢價發行。而小於股本總額的,則是折價發行。和股本總額相同的,就是面值發行。
4. 在我國,是不允許出現折現發行股票的現象,往往都是溢價發行,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和股票面值等同的部分記入到股本科目。
5. 從股本結構看,流通盤的大小對股價的影響非席大。一般來說,小盤股有利於莊家控盤,籌碼收集的時間短一些。在多頭市場下,小盤績優股尤其受莊家的青,在這斜情況下,莊家進伏也比較容易。而對於大盤股來說,如果業績不佳,長期無莊家資金光顧的話,則可能造成股票呆滯,即使偶爾有較好的表現。也不過是莊家調控大盤指數的工具,不宜做中長期投資。另外,在中國股市中,上市公司的地域性非常明置,川股,上海本地股,京股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地域概念。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的股票的股性一般也比較活躍。有些股票經簾在跌市中最先見底,升市中最先見頂,有些股票則僅在大盤漲末段稍有表現,這就是股票的股性。
6. 通過股本結構可以了解持股人的身份,以確定主動資金的流向,可了解上市公司股本總規模的大小。
㈥ 為什麼股本越大,公開發行的股份上市越少
引言:當今社會如果想要繼續的話,往往好多人會選擇購買股票,那麼股票的流通量小。就是比較容易炒作,那麼就有可能出現牛股,但是也有可能有不好的。像後期的末流通股壓力會比較大,這時候就會有風險,如果股票流通量大。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交易也是不活躍的,但是它的壓力相對於流通量小的壓力要小。所以投資股票如果能成功,那是有利的,如果不能成功,自己的經濟也會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可以根據上市公司他的股票證券交易的多少,來判斷是否能夠符合自己的要求。那麼為什麼股本越大,公開發行的股份上市越少呢?在這里小編有以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咨詢父母意見如果自己在購買股票的方面上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通過咨詢父母的意見,是否能夠購買這個公司的股票。同時還需要在購買期間,交出一定的權利金後才能繼續購買股票。
㈦ 發行股票時實際收到的款項超過股票面值總額的數額。 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本來股票的全價值是1元
以國內A股市場舉例。對於主板上市公司,其股票的面值一般是1元,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IPO定價都是高於股票票面價格的。例如18年4月24日發行的葯明康德,股票面值為1元,而IPO發行價格為21.30元。那麼這里每股會有20.3元的溢價。在做賬時,每發行1股,股本金計1元,資本公積計20.3元,現金增加21.3元。
㈧ 發行股數如何算 股本/面值
總股本
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
流通股
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
流通股本
。
總股本-
非流通股
本=
流通股
其中非流通股即是上述所指的
國家股
、
法人股
、
內部職工股
(未上市的)、
外資股
(
B股
)等。
總股本
的大小與股價的關系:總股本大的話,而且非
流通股
本小的話,莊家就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
流通股本
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
拉升
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在沒莊家的介入的前提下,股本大的
價格波動
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多用於指股票。
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份總數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注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應在核定的股本總額范圍內,發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與股本總額往往不一致,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於股本總額的,稱為
溢價發行
;小於股本總額的,稱為
折價發行
;等於股本總額的,為面值發行。我國不允許公司折價發行股票。在採用溢價發行股票的情況下,公司應將相當於股票面值的部分記入「股本」科目,其餘部分在扣除發行手續費、傭金等發行費用後記入"
資本公積
"科目。
分類:
額定股本
:
公司章程
設定的可以合法發行的最高股本數額。
已
發行股本
: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股本數額。
發行在外股本: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並一直持有股本數額。
庫藏股: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但由公司收回尚未注銷的股本數額。
已
認股
本:投資者根據合同分期認購但股款尚未全部繳入的股本。
㈨ 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數量占發行後總股本的多少有什麼規定嗎
上市公司如何確定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依法應遵循以下幾點:
1、公開發行:
發起人認購股本數額不少於擬發行股本總額的35%,認購數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向社會公眾發行部分不少於擬發行股本總額的25%;公司職工認購的股本數額不超過向社會公眾發行股本數額的10%。
2、配股發行:
(原有股東按比例認購配售股份)
一次配股發行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前一次發行並募足股份後普通股總數的30%。
另外增資發行的規定如下:(並未規定發行數量)
增資發行(發行新股票增加資金)
除應符合首次發行所需條件外,還應符合:
①前一次公開發行股票所得資金的使用與其招股說明書中所述的用途相符,
並且資金使用效果良好。
②距前一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時間不少於12個月。
③從前一次公開發行股票到本次申請期間沒有重大的違法行為。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總股本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股本數量,包括已上市流通的股本和未上市流通的股本。
股本的數量沒什麼規定,也就是說因為公司規模不同凈資產是一定的發行的股份數量越多每股凈資產就越少相對的把一個蛋糕分成若干份分得越多每份含量也就越少。
確定一個將上市的公司的股本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核算出來的公司總資產決定(就是)總股本。
新上市股票發行價格平常是這樣演算的(以至今的中小企業板為例):
P=A×40%+B×20%+C× 20%+D×20%
式中:P=發行價格,A=公司每股稅後純收益×同類公司最近3年均勻本益比(市盈率),B=公司每股股利/同類公司最近3年均勻每股股利,C=近期每股凈資產值,D=預估每股股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㈩ 總股本大於目前流通,大於的那部分在哪裡
總股本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以前發行股票,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就是發起人持有的股份,有法人的,也有自然人的。
公開發行的就是流通股,流通股的成本較高,扒嫌如2000年以前,發起人股最高折價1.536,即發起人可以以1.56元的資產獲得一股股票,但股民從市場上現金購買,恐怕至少5元以上,甚至幾十元。
因此, 近幾擾並年來,國家加大改革力度,推行全流通股,就是允許過去的的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但因以前支付給的成本不一,因此,非流通股轉變時,要對流通股支付對價。就是給流通股適當補償。
非流通股一般在發春李手起人(企業)手中,也有通過協議轉讓給其它法人或自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