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茅台酒股票段永平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茅台酒股票段永平

發布時間: 2023-04-29 18:48:53

❶ 段永平為啥那麼厲害

據相關報道,段永平是蘋果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段永平將蘋果公司視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萬億美元公司。

1.9月30日,段永平在斯坦福大學與中國學生交流。」段永平連續回答了53個問題,核心是「不為榜單」「分享了自己投資和經營企業的經驗,非常精彩。

2.段永平是BBK,oppo,vivo的創始人和大老闆;投資,他抄底網易,拼多多,拍到巴菲特的午餐。毫無疑問,段永平是中國商界的傳奇,這不僅體現在他成就了小霸王和BBK兩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還體現在他培養和造就了OPPO的陳明永、vivo的沈巍、拼多多的黃征、網易的丁磊等一批優秀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商業思想正在成為中國商界研究、探索和學習的對象。

3.你不僅可以自己創業,還可以培養接班人,你的商業理念可以產生廣泛的影響。放眼中國,很難找到第二個像段永平這樣的企業家。不過,段永平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是中國最有實力的投資人。有媒體稱,段永平90%的資產都是通過股票投資獲得的。亞馬遜的老闆貝佐斯曾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很簡單。你為什麼不幹脆復制你的做法?巴菲特當時說,「因為沒有人想慢慢變富。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段永平曾說:「其實我不是想慢慢富起來,只是不知道怎麼快速富起來。」

4.2011年,段永平重倉蘋果,持股八年。1988年,中國還沒有股市的時候,巴菲特就已經開始買入可口可樂,並且一直持有至今。上面提到的大部分老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買好股票,慢慢等。慢有時意味著快。

❷ 「瘋狂」的茅台,竟指引黃崢創辦拼多多

眾所周知,拼多多和茅台這兩只股票都跟段永平一些淵源。拼多多是黃崢創辦的,而黃崢曾在采訪中自稱是段永平的第四位徒弟,但段永平後來也澄清說,他和黃崢並非師徒關系,而是好朋友。看來兩人的關系是亦師亦友。茅台則是段永平持股的公司,老段也多次分析過茅台這家公司,投資茅台也讓他獲利頗豐。段永平可是跟巴菲特“約過飯”的人。

❸ 不斷挑戰民意,茅台過火了

作者 | 曹 楊

編輯 | 饒霞飛


盡管貴州科協強調說茅台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還只是公示候選人名單,並沒有經最終資格審查並非有效候選人,但這絲毫不影響網友們對此事的冷潮熱諷。


「 王莉要是當選院士,茅台轉眼變就成了 科技 股,這一波利好茅台!」 、「除了白酒院士,還應該有老乾媽院士、養豬院士」……類似這樣的輿論不絕於耳。


上一次,茅台引起公憤,還是在2012年,當時,茅台注冊「國酒」商標。被指「茅台以一個企業的利益傷害了一個行業的利益,以一個企業的慾望傷害了一個行業的感情。」


有人認為「茅台院士」 科技 含量不夠,但也有人表示,白酒行業屬於食品行業,食品行業非常重要,畢竟「民以食為天」。


《茅台,別再吹了》一文寫道,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當然很重要。但是,顯然不是「民以白酒為天」,一天不喝高度酒就難受的,那是酒精依賴症。顯然,白酒行業不是民生方向的食品產業,而是有著明顯的奢侈品色彩。


任何時候,有貴州茅台的地方就有熱度,就連貴州茅台公眾號發布的一首歌曲《oh it's Moutai!!!》,也迅速出圈,沖上熱搜,被網友譽為上頭神曲。上頭神曲以說唱的形式表達了茅台的影響力。歌詞中寫到「不要叫我老外,貴州茅台是我鍾愛」、「它是生活的樂趣無處不在」、「它在茅粉的心中大放光彩」、「它是走向世界的China Style」……


在出演該視頻的四位演員中,三位是外國人形象,這似乎也在佐證著歌詞中說的「香飄世界的烈酒品牌當然是茅台」。隨後便有網友調侃稱,「( 茅台 )五萬億市值穩了。」


貴州茅台何時能夠走上五萬億元,或者是否能夠走上五萬億不得而知,但截至2月19日收盤,貴州茅台已經坐擁超三萬億元市值,直逼科創板總市值。


貴州茅台的熱度不僅僅只在A股,就連華爾街也開始討論茅台現象。2月11日,《華爾街日報》發表的《茅台市值達到5000億美金》稱,貴州茅台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成為中國投資者歡欣鼓舞的最明顯標志。


隨著貴州茅台市值的不斷攀升,其一舉一動也在牽動著眾多人的心。


飆升的股價牽動著股民的心,讓已經上車的股民心花怒放,但圍觀的股民想上卻又望而卻步。53 飛天茅台更是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酒桌文化上的絕對勝者,茅台一上桌,似乎就挑明了該頓飯的人均消費水平。除此之外,依託於貴州茅台產生的「炒茅台黃牛」也賺的盆滿缽滿。


但就在貴州茅台持續升溫的同時,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億歐商業分析師楊良就告訴燃 財經 ,貴州茅台的三萬億市值背後,一部分是A股優質資產相較於海外更少一點。當然,另一部分確實是炒作的因素。


實際上,在爭議王莉以及貴州茅台是否存在「炒作」之嫌的背後,是人們對於茅台酒的討論,或者說是整個白酒行業在我國目前經濟中的角色定位。


正如《茅台,別再吹了》一文所述,白酒行業的資本狂歡並非行業發展的未來預期提升,而是行業內卷化製造的繁榮假象。在「內循環」的大背景下,貴州茅台為代表的高端白酒企業走上了中國股市的神壇,是讓人感到尷尬的局面。


始終處在浪尖的茅台顯然是有些過火了,尤其是不斷挑戰民意,對於茅台這種消費品牌,終歸不是什麼好事。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指導價1499元的53 飛天茅台可以輕而易舉被炒到3000元,且依舊供不應求。


在燃 財經 的文章《人人都在搶茅台》中提到,因為買到就是賺到,無數人參與到平價茅台的搶購中,之後轉手賣給中間商,至少賺個幾百塊。因此,在零售市場上,一瓶飛天茅台可以被炒到3000元。


於是,無論是個體消費者還是傳統的商超、賣場亦或電商渠道,紛紛將目光投向飛天茅台。個體消費者更是將它看成投資理財的方式之一,他們為了能夠搶到茅台而開設外掛;而商超、電商則把它當成了絕佳的引流工具,設定一定門檻。


進入2021年以來,茅台集團為了規范和治理飛天茅台在市場上出現的被過度哄搶和價格被過度哄抬現象,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就包括2021年2月,茅台集團針對商超和電商的促銷行為,出台的要求所有新發展的線上線下商家不得以積分、消費金額等促銷條件設立門檻,限制部分消費者搶購飛天茅台酒。


在此之前,貴州茅台還明確表示從2021年1月1日起,茅台專賣店系統每月將80%的茅台酒按照1499的價格拆箱售賣。僅僅十幾天之後,80%的茅台酒開箱率被要求達到100%,並將不定期檢查拆箱售賣情況。如果發現箱子數量沒達標,會對經銷商作出相應處罰。



白酒行業從業者金鍾告訴燃 財經 ,茅台控價是一條很長的路,很多方法都是在試錯,拆箱是為了不讓有些人搞收藏囤貨,但是否有效還需要市場來驗證。


正如金鍾所說,雖然貴州茅台此舉的真正目的在於加大開瓶率,抑制茅台酒只買不喝的怪現象,但很多投機人士卻在規則之下,看到了新的賺錢機會。


於是,茅台價格被哄抬的現象不僅沒有被遏制,反而滋生了新的灰產。尤其是在春節期間,茅台酒市場越發瘋狂,酒之外,茅台原箱的紙箱也「變廢為寶。」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稱,一個2020年茅台酒紙箱售價炒到500元,同規格普通紙箱每個售價不過3元。


回收茅台紙箱的木香告訴燃 財經 ,相較於紙箱的新舊,批次能否對的上更重要。以20201204 032批次為例,回收該批次的紙箱一個可以賣到400元。而回收價格之所以這么高,一方面是因為與箱子相匹配的六瓶酒很不好找,另一方面,則是裝箱的飛天茅台身價更高。


正如木香所說,紙箱「身價大漲」的原因就在於,「原封不動」的原箱茅台,其在外箱的物流碼、經銷商噴碼、生產日期、批次、字體格式、捆綁膠帶以及與箱內酒的批次需完全對上,造假難度更大,價格也就因此更高。


在燃 財經 加入的一個名為「山東臨沂飛天茅台收獲交流群」中,其對不同年份的飛天茅台實行明碼標記且原箱與散裝價格差異明顯。群公告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的散裝飛天茅台價格分別為2560元、2400元、2380元。而同樣年份的原箱價格則可以達到3050元、3000元、3000元。


紙箱之外,茅台全身是「寶」。中國證券報報道稱,茅台的飄帶、酒杯、綳帶、提袋、驗酒器等都可以流通:飄帶一根2元、原裝酒杯一套30元、綳帶一條15元、手提袋一個100元。


以至於同為醬香型白酒行業從業者東日表示,「把茅台當成黃金一樣的硬通貨就可以了。」


「茅台」二字的威力甚至還產生了蝴蝶效應,沾上就火。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信陽毛尖發布公告,董事會建議把「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的中文名稱改為「中國國龍茅台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一出股價連續上漲,漲幅超過40%,並迎來了一波市場炒作。



茅台是酒,但卻更像是奢侈品,與此同時,其還具備極高的收藏與增值價值。這幾乎是目前市場上對茅台酒的公認看法。


但「茅台是否太膨脹了?」


遠川商業評論在其文章《茅台還能漲十年?》一文中寫道,中國曾有一道諾貝爾級別的難題,被稱為「茅房困境」,有錢到底該買茅台還是買房?如今貴州茅台股票為這個問題寫下華麗的答案:貴州茅台股票的復合收益率,不僅超過黃金,還超過北京房價,當之無愧成為「避險王中王」。


截至2月19日A股收盤,貴州茅台股價報收2460元/股,此時如果買1手( 100股 )貴州茅台,需要近25萬元,而超三萬億元的總市值,不僅穩居A股榜首,更已經遠超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品牌LV母公司路易威登集團( 以下簡稱「LVMH集團」 )的2.15萬億元的總市值。


但是,貴州茅台是否真的超越了LVMH集團?僅從業績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LVMH集團2019年財報顯示,該集團的營業額在2019年全年達到53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超4200億元。即使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導致LVMH集團在2020財年的營收同比下降16.80%,但其財報顯示,2020財年依舊實現了446.5億歐元(約 3492.58億元人民幣 )的營收。


再來看下貴州茅台的營收。


根據貴州茅台的財報顯示,其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610.63億元、771.99億元、888.5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52.07%、26.43%、15.10%。


截至2020年9月30日,貴州茅台營業總收入695.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55%。


來源 / 燃 財經 截圖 貴州茅台財報


貴州茅台從2017年到2019年三年營業收入的總和,也不足疫情影響下的LVMH集團。


不難發現,支撐貴州茅台三萬億市值的不是其營收。


正如《茅台,別再吹了》一文所言,茅台是一家好企業,有很高的的品牌價值,有將近50%的凈利潤率。但是,不到1000億元的營收和3.1萬億元的龐大市值相比,就像個笑話。


億歐商業分析師楊良告訴燃 財經 ,茅台爆火的本質其實就是我國基尼系數的增大。


楊良表示, 無論是貴州茅台的股價還是茅台推送院士,乃至茅台酒以及茅台的紙箱都能引起熱議,這個現象的本質其實都源自茅台自身的話題度 。就像馬雲說「996是福報」就能在朋友圈刷屏一樣,茅台的話題度其實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高端白酒的品牌屬性,白酒里站穩3000元高端白酒價位的只有茅台,這是品牌認知引起的話題性。


第二是股價或者說市值飆升引起的話題性,貴州茅台去年飆升的市值是更容易引發話題討論。



但市場情緒這種東西很難估算也無法預測。



2月5日,《金十數據》一張「茅台成中國『第三大城市』」的圖片被網友瘋傳,而這張圖片的依據則是截至2月5日A股收盤,貴州茅台報2313元/股,總市值2.91萬億元,不僅甩出A股老二工商銀行1萬多億元,更是超過深圳GDP。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城市GDP排名前三的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GDP分別為3.87萬億元、3.61萬億元、2.8萬億元。


貴州茅台順利憑借著其2.9萬億元市值躋掉深圳,位居「中國第三大城市」之位。


如果按照貴州茅台如今的漲勢,或許其超過北京的GDP也指日可待。中信證券更是直接將貴州茅台的目標價調至3000元/股,按照這個估值,貴州茅台的總市值超過上海的GDP,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也並非遙不可及。


來源 / 金十數據


雖然用一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與一座城市的GDP進行比較,不一定合理,但貴州茅台的總市值位列A股之首,且遙遙領先於各大銀行,已是不爭的事實。


用戶名為荊楚公子的網友在其微博寫道,茅台市值已經超過29000億元,超過深圳的GDP,前面只有北京和上海,相當於三個航天軍工板塊的市值。 從估值水平來看,茅台現在動態估值已經超過64倍,而盈利增速僅在10%左右,PEG指標已經大於6,屬於高度泡沫狀態。


段永平曾說「茅台還能漲十年」。但支撐貴州茅台繼續上漲的因素就能在哪裡?


遠川商業評論分析稱,由於茅台酒耐收藏、具有一定珍稀性且保值的特點,除消費屬性外,茅台酒還發展出了獨特的金融屬性。


具有了金融屬性的茅台,主要有三種玩法:1. 避險:由於預期 CPI 走高或擔心未來漲價,投資者提前購買茅台酒抵禦通貨膨脹或漲價的風險。2. 套利玩法:有些經銷商認為當前茅台酒價格被低估了短期內會漲價,所以提前囤貨期待賺取差價。3. 收藏投資:就是類似收藏紀念幣一樣收藏茅台酒的需求,部分人出於愛好,會在可接受的價格處收藏投資茅台酒。


億歐商業分析師楊良告訴燃 財經 ,對於白酒而言,其核心為三大邏輯,即品牌、產品( 更多的指產能 )和渠道,而茅台的這三大基本面在可預見的幾年內,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以產能為例,其基本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樣是一千多元價位的國窖1573和五糧液,承接的都是茅台的溢出需求。


而茅台的品牌屬性其實就是大多數人認知的公約數。以商務宴請場合舉例,拿一瓶53度飛天茅台,其被大多數人認知的3000元左右的市場價位,基本可以敲定一場宴請的定位。這種品牌認知,在白酒裡面,或許只有茅台能做到。


但這並不代表貴州茅台就毫無風險。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木香、金鍾、東日均為化名。

❹ 段永平答生意模式(2)差異化是好商業模式的前提

文章轉自雪球

差異化是好商業模式的前提

01.網友:據說方丈很睿智,請教一下:手機和電腦都是競爭很激烈的產品,為啥蘋果靠的是手機賺很多錢而不是其他電子產品?空調和電視機同樣也是很競爭激烈的領域,為啥格力靠空調賺了那麼多錢,卻沒有企業靠賣電視賺很多錢?

美的可以幹掉老闆電器卻干不掉蘇泊爾?這些都是競爭很激烈。為啥有的可以勝出有的不行?難道生意特性不一樣還是人不一樣?

不明真相的群眾:這問題太多了,回答完這些問題都能出一本書了。請大家來回答吧。@大道無形我有型 對這裡面的好幾個行業都比較熟?

段永平: 簡單講,沒有差異化的產品是很難長期賺到大錢的。蘋果之所以賺到大錢,是因為蘋果是賣 iphone 的,其他同理哈。 簡單講一下差異化:就是用戶需要但其他競爭對手滿足不了的某些東西 。(2018-11-05)


02. 網友:在芒格的窮查理寶典書「普世的智慧」里講到一個商業模型:就是一些競爭激烈的行業,比如麥片,經常做一些促銷打折活動,但是大家都活得很好, 而有一些行業最後都只剩下幾個寡頭,但是誰都不賺錢,芒格說品牌是麥片行業大家都活得不錯的主要因素。但是我總體還是沒有想通,為什麼在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中會存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這對於我理解商業模式感覺還是挺重要的,請段大哥指點。

段永平: 我覺得決定因素是差異化。比如航空公司,由於產品幾乎沒辦法差異化, 最後只能靠價錢。你可以查查從北京到廣州的各航空公司的票價,我猜一定幾乎是一樣的。而麥片畢竟是吃逗褲的東西,不同牌子的東西口味不一樣,買的人不會因為 5%的折扣就換口味。

Iphone 也是類似的情況,習慣用 iphone 的人是不大可能因為別的手機便宜一點而換的。以前人們常換手機的原因是因為各手機之間的差異化其實非常小,所以新的功能和外觀會吸引人們去換。iphone 有可能會是實際上最便宜的手機,你只要看看你抽屜里那些已經不用了的手機就明白了。

網路 游戲 其實也是一個有相當差異化的產品,雖然不玩的人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對在 游戲 裡面的中堅玩家而言,社區和感覺的差異實際上是巨大的,不那麼容易換。 能夠持續有用戶喜歡的差異化產品的公司往往就有了很好的生意模式 。(2012-05-02)


03. 網友:您是怎麼看行業競爭那個問題的(第 75 條)?您在一線做企業的時候,涉足的行業都是競爭很激烈的。我想您可能比芒格更有資格解釋這個問題。

【引用】芒格主義 2012-06-26 75,這里有個模式一直讓我們很困惑。也許你們能夠更好地解決它。許多市場最終會變成兩三個——或者五六個——大型競爭對手的天下。在一些那樣的市場裡面,沒有哪家公司能賺到錢。但在其他市場中,每家公司都做得很好。

這些年來,我們總是試圖弄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某些市場的競爭在投資者看來比較理性,能給股東帶來很多收益,而有些市場的競爭卻是破壞性的,摧毀了股東的財富。

如果是像機票這樣的純粹商品,你們能夠理解為什麼沒人能賺錢。我們坐在這里也能想像得到航空公司給世界帶來的好處——安全的 旅遊 、更豐富的體驗、和愛人共度的美好山絕簡時光,等等。然而,自從雛鷹號首航(註:世界上第一次成功載人飛行)以來,這些航空公司的股東凈收益卻是負數——非常可觀的負數。航空業的競爭太過激烈,一旦政府管制放鬆,就會嚴重損害股東的財富。

然而,在其他領域,比如說麥片行業,幾乎所有大公司都賺錢。如果你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麥片製造商,你也許能夠賺到15的利潤;如果你非常厲害,也許就能夠賺到40。在我看來,麥片廠商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它們有很多促銷活動,派發優惠券什麼的,但為什麼還能賺那麼多錢呢?我無法完全理解。

很明顯,麥片行業里存在著品牌認同的因素,這是航空業所缺乏的。這肯定是(麥片行業如此賺錢的)主要原因。

也有可能是大多數麥片製造商已經學到了教訓,不會那麼瘋狂地去爭奪市場份額

——因為如果有某個廠家拚命想要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話……例如,假使我是家樂氏,我覺得我必須佔有60的市場,我認為我能夠拿走麥片製造業的大多數利潤。那麼我會在擴張過程中毀了家樂氏。但我認為我能搶到那麼多市場份額。

在某些行業里,商家的行為宏姿像發神經的家樂氏,而其他行業則不會出現那種情況。可惜我並沒有一個完美的模型來預測那種情況怎樣就會發生。

段永平:我認為和產品的差異化程度有關。產品差異化程度越低,行業內的企業越難賺到錢。 航空公司是極致,就是因為產品差異化小。還有一個極致的例子就是現在很多做太陽能矽片的,下場會比航空公司還慘。芒格說他不懂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許是調侃的吧?(2012-07-11)

網友:慚愧,剛接觸股票的時候還真買過矽片股票,那時候還不知道巴菲特是誰, 造紙、紡織是不是和矽片一樣?在我看來產品貌似也沒有太大差異化。另外飲用水您覺得算不算沒有差異化的產品?我對於依雲礦泉水能賣這么貴一直感到很 神奇。從科學的角度看它不可能有什麼差異,但是被賦予故事之後又儼然很有護城河。那麼同理的話有沒有可能航空公司也可以有朝一日被賦予故事擁有護城 河?

另外,提問的博友想請教您醫葯算不算沒有差異化的行業,我個人感覺很不能算, 您認為呢?

段永平:感覺上最沒有差異化的產品就是矽片,因為用戶最後只會關心每度電的成本,所以這個行業實際上是效率的競爭。長期而言,只有某些能真的做出高效率光電轉換的產品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而且他們的產品以後很可能就是發電廠。 (編者:不知道隆基股份發不發電)

航空公司實際上的差異化也非常小,除非某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被懷疑,否則消費者的關心點會主要集中在從 a 點到 b 點的成本。當然,服務態度會有一點點差異(如果服務態度很不好則會有很大差異)。所以以上兩個行業會是價格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

你說的其他幾個行業的差異化程度都比這兩個行業或多或少要高一些。有些行業看起來差異化很小,其實有些「小東西」會造成很大的差異化,比如零售的地理位置往往會讓人們會覺得方便比價錢重要等等,尤其是價錢不貴的東西。

吃喝的東西心理上的差異化其實很大的,當然渠道的差異化也很厲害,比如可口可樂的護城河中在哪裡都能買到這點是非常厲害的。(2012-07-13)

04.引用:Warren Buffett Quotes(巴菲特引述)

In a business selling a commodity type proct it』s impossible to b e a lot smarter than your mbest competitor.

段永平: 所以說國內的晶硅光伏產業很慘啊,更慘的是,這情況啥時候到頭呢?(2012-11-17)


05.網友: 汽車 、手機、電腦、電視機這些行業中的公司絕大部分最後都會失敗的,倖存下來的幾個進化成了最有效率的拼裝工,拼裝工是賺不了幾個錢的。手機行業的下場不會比電腦和電視機行業好多少。

段永平: 汽車 有豐田,電腦有 Mac。我見過真正沒什麼差異化的產品很少,比如航空業,光伏,紡織等。(2013-04-06)


網友 F:段總經常提到差異化。

1. 差異化是否是好的生意模式的必要條件?

2. 任何一個行業內的公司,如果能找到差異化競爭的模式,就有了一定寬度的護城河?

3. 如果大家都找不到差異化的競爭模式,估計就只剩下價格戰了。

4.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可能發展出好的生意模式,比如格力,蘋果。

段永平:

1. 很難說必要條件,比如某些壟斷企業,如中石油;

2. 高質量的差異化確實可起到防護的作用;

3. 找不到差異化好像只能價格戰,比如航空公司;

4. 有些行業是很難有差異化的,或者說用戶不太在乎差異化,比如航空公司。(2013-03-31)


06. 網友:好的生意模式是否是有差異化的生意模式或者說是可以做出差異化的生意模式?另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是否像賽馬裡面的好馬和好的選手的關系?

段永平: 倒過來講可能好點: 沒有差異化產品的商業模式基本不是好的商業模式--所以投資要盡量避開產品很難長期做出差異化的公司, 比如航空公司,比如太陽能組件公司。我不太會騎馬。(2015-04-20)

07. 網友: 以 30 年的長度看,您覺得行業類別對於選擇好公司是否重要?

段永平: 有些行業里很難出好的投資標的,比如航空業。簡而言之,產品差異化很小的行業難找到好的投資目標。(2015-09-16)

網友:太陽能轉化效率越來越高,尤其是薄膜領域,最近深受追捧,未來太陽能發電看上去潛力很大,太陽能能源股可否作為重點研究領域?

段永平: 產品沒有差異化,最後看到的就是價格戰。(2015-03-03)

段永平:突然想到老巴說過的那句話:如果你在坑裡,至少別再往下挖了。產品完全沒有差異化的公司,將來早晚都會出問題的。航空公司是非常好的例子,其他類似的50步和100步差別的就不細說了。 (2015-12-02)

08.網友:我從 2014 年看你的網易博客,一路跟你到雪球,收獲很多。買股票就是買企業,我懂。但怎麼辨別好企業似懂非懂,巴菲特說過,喜詩是好生意,飛行安全公司是一般生意,航空公司是糟糕的生意。我理解的是資本支出大的行業不容易出現好企業。不知道對不對,請大道指點一下。

段永平: 資本支出大的行業不容易出現好企業」,我同意這個觀點。 (2019-03-16)


【引用】巴菲特 31 年股東信精華-(2012-02-17)

真正 偉大的生意 ,不但能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收益,而且 在任何持續期內,都不用把收益中很大的一部分進行內部再投資以維持其原有的高回報率 。成長中的業務,既會因銷售額的上升需要更多的營運資金,也會需要更多對固定資產的投資。 一個公司為滿足它的成長,對資本的需求是否有大幅增長,正好證明它是否能成為一項滿意的投資。 擁有一項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能帶來滾滾財源的業務,這真是太棒了!不信的話,你去問問微軟或谷歌。 所以,從利潤產出的大小,我們僅僅可以衡量一個公司是否優秀,而不能判斷其是否卓越。 高投入高產出,是大多數公司所面臨的情況。例如,我們對公共事業公司的大量投資都是如此。未來十年,我們會從這些業務中贏得不小的回報,但同時也要投入大量資本才能做到這點。 最差的 一種公司是那種發展很快,並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來維持其發展,但利潤卻少得可憐甚至根本賺不到錢的公司。

總結一下,考慮這三類「儲蓄賬戶」, 偉大的賬戶支付非常可觀的利息,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地增長;優秀的賬戶如果你不斷增加存款的話,利息也會很具吸引力;最後,糟糕的賬戶不但利息令人失望,你還要不斷 掏錢來維持這種少得可憐的回報 。(2007) (讓我想到國內不同銀行的差異化經營,有的銀行可以依靠自身不斷發展壯大,而有些銀行需要不停發行新股和可轉債補充資本金,結果貸款壞賬一大堆盈利極差。)


09.網友:你以前說的敢為天下後是否是可以做出差異化而且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

段永平: 所謂差異化指的就是客戶需要但別人未能滿足的東西。沒有差異化的「敢為天下後」是無法生存的。(2015-04-21)

段永平:我個人理解,好的公司一般來講就是能夠持續找到用戶「差異化」需求的那些公司吧。 如果找不到「差異化」的東西,那「敢為天下後」的產品就會成為悲劇。所以「敢為天下後」的前提一定是你能夠提供出你的用戶群需要而別人沒有或不能提供的「差異化」的產品。

「差異化」的東西是在不斷地變化的,當大家(很多公司)都有了的「差異化」 就會變成基本需求。有時候好的產品的「差異化」東西不一定需要很多,有時候哪怕有一個也會讓公司(或產品)很成功。

比如,如果你能想清楚麥當勞的「差異化」是什麼,也許你就會明白些。至於如何找到「差異化」的問題,那是「如何把事情做對」的范疇的事情,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啊。蘋果能有現在這些個好東西,那也是十幾二十年的積累的「厚積薄發」而已。(2011-01-11) (很多人說騰訊 游戲 老喜歡抄襲,可如果抄襲的 游戲 不如前者,騰訊 游戲 很難發展起來的,蘋果手機也是後來居上淘汰掉諾基亞,原因也在於產品的差異化吧,就是能滿足先前產品不能滿足客戶需求的差異化的東西)


10.【引用】巴菲特 31 年股東信精華---1

64、 在一個沒有管制的商品標准化產業(沒有差異化),一家公司不是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就是被迫倒閉關門 。(1994)

11.網友:不同白酒口感不一樣,有用戶粘性。喜歡喝茅台的,不會因為茅台漲價而買五糧液。另外高端白酒的跟風漲價,也許因為他是高端消費品,價格越高,請客送禮時越顯氣派。家電是大眾消費品,而且以功能取勝,用戶粘性要差一下,誰價格便宜,就買誰的。同時,我想也與行業生態有關系。同樣是家電行業,彩電行業就比冰箱更喜歡打價格戰。90 年代彩電行業老大長虹就率先進行價格戰,挑起惡性競爭,而空調老大格力卻沒有這么做。

段永平: 價格戰一般在產品差異化很小時容易發生。酒是有很大差異化的東西, 至少感覺如此。See』s candy 也是有很大差異化的產品。電子消費品,尤其是成熟的電子消費品的趨勢往往是差異化越來越小,尤其在專利保護比較弱的國家裡會更明顯。(2011-01-14)


12.網友:我想問關於差異化和護城河的關系?

段永平 差異化指的是產品能滿足用戶的某個或某些別人滿足不了的需求。能夠長期維持的差異化就是護城河 。(2019-08-02)

❺ 中國的五隻好股票都是指的什麼

為什麼會說中國只有五隻好股票,中國股神段永平看好的五隻股票到底都是什麼?

許多情況下,銷售市場一有動靜,包含老魚自身也會出現實際操作不理智,想搞說白了的股票抄底或盈利了斷。此刻看一下段永平,看他談怎樣投資,通俗化深入,每一次都是有獲得,看了也會淡定從容許多。原以為,段永平是設計風格最像股神巴菲特的我國投資者,銷售市場上面有很多人稱之為」中國巴菲特「差逗,唯有段永平當擔得起。

段永平跟投資者溝通交流許多,他的標准不是強烈推薦股票,可是會跟投資者溝通交流企業。對這幾年的溝通交流材料開展梳理,大約整理出段永平買進的幾個有影響力的中國股票市場:蘋果、騰訊官方、拼多多平台、FACEBOOK、貴州茅台集團這五個。

從這五隻股票能夠看得出好多個特性,一是只買壟斷枯慶告性的骨幹企業,經營規沒明模都非常大,非常大的那類;二,不隨便買進,一旦買進也不隨便售出;三出_得數最多的一個詞是「長期性」。

❻ 段永平,大道無形我有型,雪球語錄整理~經典收藏,值得看100遍

這么好的作業,不抄不收藏,內心難安

「大道無形我有型」

這是段永平在雪球的網名。大多數人對他的認知一般還停留在:

步步高、OPPO、vivo的「幕後老闆」,中國第一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企業家, 拼多多 創始人黃錚的「導師」。

而他堪稱輝煌的投資戰績卻鮮少有人提及,20年前,40歲的段永平退居幕後,「主業」帶孩子、打高爾夫,副業「玩投資」。

結果,這位「企業家中的異類」動輒「玩出」10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包括重倉蘋果、茅台、騰訊、 網易 、 拼多多 ,等等。

成功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十次,可能都有運氣成分,但持續成功、把失敗控制在可控范圍內的段永平,一定是在「大道」的層面上看對了什麼、做對了什麼。

通過翻閱段永平過去20多年在雪球、 網易 博客等平台上的分享,包含他對企業、管理、投資、認知等方面長時間、多維度的思考。摘編出其中100條集結成文,不難發現,段永平的思想都是些再直白不過的道理,但其中卻蘊藏著投資哲理。希望段永平悟出的「大道」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關於企業

001. 做企業如跳水運動員,動作越少越好。

002. 一個企業家應該將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這20%的事情能給你帶來80%效益。

我當CEO時並沒有一個時間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簡而言之,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003. 有時有人問我對某一個項目有沒有興趣,我問都不問就說沒有興趣。

我知道我自己和我的企業就這么點能力和規模,不可能再分散資源,我根本就不追求有天上掉餡餅的事。

004. 松下幸之助講過, 企業不盈利就是罪惡,但是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

005. 不賺錢的生意,多少營業額都是沒用的。

就像不賺錢的凈資產有時就是累贅,比如在渺無人煙的地方建個酒店,花了1個億,每年虧500萬,重置成本還是1個億,現在5000萬想賣,這誰要?

所以我編了個「有效凈資產」的名詞。也就是說,不能產生現金流的凈資產其實沒有價值(有時還可能是負價值)。

006. 好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利潤和凈現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競爭對手哪怕在很長時間里也很難搶。 你可以想想誰的生意是很難搶的?然後再想想為什麼?

007. 需要用很多人(相對營業額和利潤而言),是不好的模式的一個特徵。

008.低價是條最容易的路,也是一條最難的路。

除非迫不得已,用價格武器總是錯的。很少人明白,低價是不會擴大市場份額的,但被迫降價有機會保住市場份額而已。

009. 追求「性價比」的公司大多是在為自己的低價找借口。長壽公司大概是不太強調「性價比」這個概念的。老百姓心裡有桿秤: 好貨不便宜啊。

010. 如果大凡你能做好一件東西,你為啥還要做很多做不好的東西呢?

就像怎樣改變茅台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啊?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台啤酒和紅酒,甚至茅台米酒啥的,以及茅台礦泉水、茅台酒店、茅台手機、茅台空調,加快推出的速度,5年出廠的規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了……10年後,茅台的地位應該就徹底不一樣了。

011.「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

你可能認為這個原則平淡無奇,但我是通過深刻的教訓才學習到的。——引用:巴菲特

012. 企業文化指的就是「利潤之上」的追求。「利潤之上」和「利潤之外」好像是有一點點差別的,「利潤之外」可以被理解成不同於利潤的追求,「利潤之上」的目的則似乎會不同。

013. 很難判斷一個企業文化是否好,但看出不好的企業文化要容易得多。

014. 我在美國的時候,去機場接一位步步高的同事,估計要在機場等1個小時,所以在停車場投了1個小時停車收費的幣,結果那位同事提前半小時來了。

這就有個問題,多投了半小時的幣,是繼續在車里等這半小時還是浪費多投的這半小時的錢?結論不言而喻,現實生活中肯定是開車走人的。

但在實際決策中,很多人都犯繼續等下去的愚蠢錯誤:這件事我已經投了幾千萬呀,怎麼停得下來,為了救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幾千萬,明知事情是錯的還要堅持做下去,結果自然是敗得更慘。

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脫離事物的屬性,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是非不應該給利益讓路。

015. 我經常會用擬人化的角度去想一家公司: 我不想打交道的人,我也不想投資他們的公司。

016.凡是說要把市值做到多少錢的公司,我都不碰。

017. 從外面請顧問對自己公司做戰略評估,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很難理解當自己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戰略時,別人可以幫得上忙,不管別人是誰。

旁觀者清的情況下,或許他可以指出錯誤,但要教會自己該幹嘛大概是不可能的事。 還有就是,讓問題自己找問題大概是不會找到問題的。

018. 我如果認為一家公司不誠信的話,我就不碰了,禁區大概是兩個:生意模式不好、企業文化不好。

企業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經常說瞎話,你只要看他以前說過多少瞎話就明白了。

019. 這里透露一個小機密: 任何東西都是標實價、不講價的好 。可以講價實際上對賣家而言,是個非常短視且成本很高的行為。

成本很高指的是無法授權且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短視指的是如果可以還價,那就是在鼓勵回頭客來討價還價。對客戶而言,任何討價還價都會讓他們有「可能吃虧了」的感覺,因為客戶覺得價錢還沒還夠。

所以我們在20多年前就沒有討價還價了。不討價還價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大家慢慢想哈。

020. 消費者長期來講,是極聰明的一個群體。所謂的營銷對一個公司來說,只是一個環節而已,相當於木桶的一塊板。

凡是認為公司好是因為營銷好的說法,其實就像認為一個能裝水的木桶是因為有了一塊叫「營銷」的木板一樣可笑。

021. 如果國際化指的是學到世界上的好東西的意思,就沒問題,如果指的是拚命到別的國家去做生意的話,對中國絕大多數公司而言還是蠻危險的。

022. 負債的好處是可以發展快些。不負債的好處是可以活得長些。再說,一般來講, 銀行都是要確認你不需要錢時才借錢給你的。

023. 擴張的時候要謹慎。我把這個叫 「足夠的最小發展速度」 ,就是兼顧足夠和安全的意思。多數人在擴張時用的都是所謂的最大速度,最後一個不留神就翻車了。

你比方說開車上班,誰會說開快點撞死算了,對不對?家人都是跟你說,開慢點注意安全,他沒有擔心你去不到那個地方。

但是呢,很多媒體啊、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企業都是這種心態,大家鼓勵的都是開快,宣傳的也都是開快,說開快點撞死拉倒沒關系,哪有這樣做的呢。

024. 不懂企業的人是很難懂企業的,就像不懂這句話的人也很難懂這句話。

二、關於管理

025. 文化這兩個字,基本上可以解釋敗事有餘的「事情」。

026. 我一直認為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部門負責人的管理水平有問題,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公司的老闆的管理水平有問題。

027. 狼性文化最終會輸給人性文化。

028. 培訓的成本很貴,但不培訓的成本更貴。不知道第二點的企業走不遠。

029. 老巴(巴菲特)引用過彼得·林奇的一句話,說投資要投蠢人都能管好的企業,因為早晚都會有個蠢人來管理。潛台詞指的是要買生意模式好的企業,但隨後老巴還是強調:即便如此,他還是希望有個好的管理層。

030. 邏輯上講,兩個火雞加起來也不會變成老鷹的。

031. 人才的合適性往往比合格性重要。

032. 經常看到報道說有人發多少多少錢去激勵員工,甚至據說還有扛著錢到球場邊督戰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在企業經營中靠多發錢對員工其實是沒有激勵作用的。

錢其實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勵因子」,是多了沒用、少了不行的東西。

比如,如果員工已經很努力在工作了,多發錢並不會讓他們更努力,但少發是會留不住人的,會有顯著的「破壞力」。所以,發多少其實體現的是公平。

某些所謂老闆給員工發「紅包」的說法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紅包」其實是員工應該得的。 我非常不喜歡那種「恩賜」的感覺。

記得早期還在小霸王時,由於公司人還很少,很多同事的年終獎都是我一個一個發到大家手裡的。有時有人會說「謝謝老闆」,我就會很嚴肅地說應該是公司謝謝大家一年的努力。這個真不是客氣。

033. 一個企業的失敗,企業家要負主要責任;一個企業的成功,功勞肯定是大家的。

034. 我在公司里是個反對派,幾乎做什麼我都會提反對意見。 如果連我的反對意見大家都不怕時,做什麼我都會放心一些。我最怕的是當老闆說什麼大家都說「好」。

035. 凡是員工見到領導都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因為這種公司的員工大多都會變得沒有擔待,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

除非這種公司的產品非常聚焦,大老闆確實可以照顧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會出問題的。我覺得日本企業這些年在有些行業出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036. 當一個公司里哪個部門強調自己部門是最重要的時候,往往這個部門就是公司最弱的部門。

037. 我個人理解,其實沒有絕對的公平——就是所有人都覺得公平的公平。

作為 游戲 規則的制定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公平心。公平並不等於平等,也不是平均主義。

038. 放權里最關鍵的是可以容忍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 我個人的理解是干同樣的事情我也犯錯,為什麼別人不可以犯錯。

在一些企業里,如果是老闆自己的原因導致賠錢,他會覺得正常;但如果是下屬導致的虧損,他往往會很心疼。

我是可以把別人虧的錢和自己虧的錢等同起來的人,這種容忍對於建立 健康 的企業文化來說十分重要。

039. 只有在靠譜的地方呆過才知道什麼叫不靠譜,反過來其實不成立。

040. 一個組織里如果有大家都不執行的規矩存在,長期來講就是鼓勵大家不執行大家制定的規矩,未來大家的麻煩可就大了——比如常見的沒有交警和紅綠燈的十字路口。

面對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執行你的規矩或者廢掉執行不了的規矩,最好不要有中間地帶, 不然大家會很忙的。

041.再好的車手也很難開好一輛爛車。

三、關於投資

042. 其實價值投資是所謂投資的唯一一條路,不存在什麼捷徑,不存在什麼竅門。

如果你想走輕松的路,我保證,它比艱難的路更長更痛苦。

很多人是可以不管熊市還是牛市都讓自己難受的。

043. 投資的信仰指的是:相信長期而言股市是稱重機, 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股市永遠是股票器。

044. 「最糟糕的投資方式」就是嘴上講的是價值投資,乾的卻是投機的事。

045.投機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就像偶爾去下賭場一樣,如果你做好了輸錢准備的話。

046. 我經常看到有人跑到自己的能力圈以外去做事情,回頭安慰自己的話就是「擴大能力圈」是要付學費的。股市上那些長期虧錢的大多屬於不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的人。

047.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投機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對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或者說知道是「不對的事情」就別做了。

難道還有人明知是錯的事情還會做的嗎?看看周圍有多少人抽煙你就明白了。人們熱愛做「不對的事情」,是因為這類事情往往有短期誘惑。

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麼」。

048. 我問過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他告訴我說: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投資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懂不投!

049. 我發現「做錯的事情」的人和公司,往往在僥幸活過來後還會繼續「做錯的事情」,就有點像騙子被抓以後往往會認為是騙術還不夠好,而去總結如何提高騙術一樣。

050. 做對的事情就是—— 當發現錯了就盡快改,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051. 在做對的事情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和因為做錯的事情而帶來的結果嚴格區分開來。

如果還不明白的話,就請看看那些一直很聰明但老是不如意的人這些年都在忙啥就明白了。

052. 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 (對的商業模式,對的企業文化,合理價錢)。這是老巴說的。price沒有那麼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

053. 我理解的投資歸納起來就是,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句號!

未來現金流折現不是一個計算公式,只是一種思維方式。芒格說他從來沒見巴菲特算過,我其實也沒認真算過,都是「毛估估」。就像姚明往那兒一站,誰都能看出來他比我重,難道還要用磅秤後才知道?

054.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和上不上市無關。你們只要把這公司想像成一家非上市公司,沒有股價的變化就明白了。

不過,絕大多數人大概做不到這點。客觀講,沒辦法將一家公司看成非上市公司來投資的話,最後多數是會虧錢的。

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的話,我是否會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055. 有一種說法是「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你為什麼要拿10天呢」,這句話不是說自己買的股票一定要拿10年,而是說如果自己覺得,10年以後自己認為肯定不好的公司,就不應該現在去買。

056.所謂的安全邊際指的應該是自己對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價錢。

股票是由每個買家自己「定價」的,到你自己覺得便宜的時候才可以買,實際上和市場、別人無關。啥時候你能看懂這句話,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機會持續賺錢了。

057. 買股票和這只股票過去是多少錢沒關系,就像賣股票和買入成本無關一樣。

058. 看懂了一家公司最簡單的標准就是,你不會想去問別人「我是不是看懂了這家公司」。

真正的投資者絕對是「目中無人」的,腦子里盯的就是這個企業,他不看周圍有沒有人買,最好希望別人都不買。

059.關注生意而不是股價。

060. 記得以前有記者問我,為什麼當年那麼有勇氣買 網易 ?我說10塊錢的東西有人1塊錢哭著喊著要賣給你,你要勇氣干什麼?

這句話放在這里也適用: 當有人非要把金子按銅的價錢賣給你時,你是不需要勇氣的,你只要確認那真的是金子就行了。

不過,當你也不知道你要買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的時候,那可確實有點難了,那種時候就會東張西望地看別人的反應。

所以, 需要膽量的是投機,投資是不需要勇氣的,也就是說當你需要勇氣時你就危險了。

061. 其實任何股票都只有一個真正的買家,那就是公司自己。

062. 沒人可以改變股市上85%以上的人會虧錢的現象。如果非要我指點一下的話,那就是最好遠離股市,至少不虧錢,這句話可以幫到股市上85%-90%的人。

不過,我知道其實不會有人聽這句話的。 因為問題是沒人知道誰是那85%。

063.看起來免費的東西往往最貴,看起來便宜的東西往往不便宜。買東西如此,投資也常常如此。

064. 投資心態和大小不應該有關系。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小投資者,那你很可能一直是小投資者。

065. 高爾夫有很多地方特別像投資。比如,揮桿原則非常簡單:1.就是學不會,但自己不知道;2.打球時老是會忘掉原則;3.很難保持平常心去堅持原則。

066.希望你什麼時候能明白把雞蛋多放幾個籃子,其實是有效提高風險的最好辦法, 雖然能明白這個東東非常不容易。

067. 很久以前,有人對我說,股市就是個賭場,我說不是,他堅持說是。

我突然悟到:對那些說股市是賭場的人來說,那就是賭場。

068. 其實老巴並沒有教會我們什麼。我們如果本來不懂的話,是沒有人可以教會的。

四、關於認知

069. 沒耐心是理性不夠的表現。

070. 平常人一般難有平常心。 平常心實際上就是不平常心, 因為不容易有。

平常心就是凡事要回到原點去考慮。如果你關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質,沒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過來也一樣,如果你關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質,平常心自然就在那裡了。

071. 很多年前,我和華以剛下過一盤圍棋,有一塊我感覺非常不舒服,復盤的時候我問他,為什麼我怎麼下都覺得不對。

然後他告訴我其實這里怎麼下都一樣的,因為你前面下錯了。

072. 高手和其他選手的差別就在錯誤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來。

073. 很多所謂厲害的人,其實僅僅是因為他們一直在老老實實地做他們該做的事情而已,單看每件事情是很難看出來他們厲害在哪裡的。 厲害是攢出來的。

074.知道和骨子裡相信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075. 不知知不易,恐將行更難。

076.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077. 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得多。

078. 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裡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有這樣的態度,然後如果能看懂一個東西,那它就是在我的能力圈內,否則就不是。

079. 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而不是有多大的膽量。

080. 願意化繁為簡的人很少,大家往往覺得那樣顯得沒水平,就像買茅台一樣,沒啥意思。

學會簡單其實就不簡單。 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別在於我承認我懂的少,所以就變簡單了。

081.簡單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 。比如一個好的高爾夫運動員一天大概要練8-10個小時的球,常年如此,簡單而枯燥但絕對不容易。

082. 很多「聰明」人會把別人的成功或自己的不成功,歸結於運氣或「accidents」,而且他們總是能夠很「聰明」地找到辦法讓自己認為確實如此。《功夫熊貓1》里說, 「there are no accidents」 其實是蠻有道理的。

083. 不整天想著出奇,犯錯機會會下降,不小心出個奇反而成為可能了。我說的不出奇並不是說結果不出奇,而是說心裡不要老想著出奇。 你如果老想著本質的東西,總有機會出奇。

會打高爾夫的人大概都知道,凡是想打遠點兒的時候都是最容易犯錯的時候。

084. 突然想到老巴的一句話: 如果你在坑裡,至少別再往下挖了。 只要看看有多少人在給自己挖坑就明白了。

085. 理性面對現實的勇氣,有時候還是會有回報的。

086. 凡事能往後想幾年,往往(決策)難度會大幅度下來。

087. 「道」的東西確實難教,必須要靠自己悟。心中無道的人你怎麼說也是沒用的。

大多數人(經常包括本人在內)都是不容易open的,很難接受跟自己以前認識不同的東西,即使對方做得很好也老是想辦法給自己找個不用學他的借口,有趣得很。

我有時候感覺很奇怪的是,如果是個已經很成功的人,不太接受新東西我也能理解,因為人家已經有了足夠成功的經歷和理解了。

現實中我看到的情況剛好相反,那些不open的人常常就是那些不太成功的人。 舉個例子,炒了30年股票都不賺錢的人,當我說老巴時,人家居然會說……布拉布拉的。

088.改變不容易,但任何時候可能都是好時機。

089. 舍不是為了得。我曾經用「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句話來說明本分的意思。其中「有借有還」就是本分,但「再借不難」其實是功利。 當你不再想著「再借不難」時,你就真的「本分」了。

090. 信譽不是講講而已,只有當你需要付出代價的時候才知道,你是不是個守信譽的人。「講」信譽誰都會,但當需要「守」信譽的時候很多人就不行了。

091. 善良不是去把蛇放懷里。 善良體現最多的是不作惡。

一般來說,惡人自有惡人磨,最重要的是遠離他們就好。

092. 我不認為我對別人很苛刻,但如果誰把什麼事情搞砸了,我會當面跟他說。誠實是我的責任。我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事實證明通常我是對的。那是我試圖創建的文化。

我們相互間誠實到殘酷的地步。 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說,他們認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我們有過一些激烈的爭吵,互相吼叫,那可以說是我最好的一段時光。

093. 恐懼程度和了解程度成反比。

094. 說起孤獨,讓我想起當年買 網易 的時候,從開始買到 網易 跌破1塊錢「滿3個月」的那天,總共2個多月的時間里,每天的買單可能有一半都是我的。

當時確實感覺很孤獨,尤其是最後一天,居然一下子買了接近50萬股。據說那天賣的人是害怕3個月滿了會被摘牌。買的那個人的想法非常簡單,認為買的是公司,上不上市無所謂。

孤獨有時候確實價值連城。

095. 「敢為天下後」的整句話是「敢為天下後,後中爭先」,沒有能力後中爭先的地方是絕對不該去的。

096. 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和眼後。看了這句話以後,其實大多數人還是不會聽的。

能從自己的錯誤里吸取教訓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能從別人的錯誤里吸取教訓的那都是天才。

097. 單純的理想主義者走不遠,單純的現實主義者做不大。

098. 我的動力是什麼?我覺得大多數創造者,都想為我們能夠得益於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達感激。我並沒有發明我用的語言或數學,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沒做過。

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賴於我們人類的其他成員,以及他們的貢獻和成就。我們很多人都想回饋 社會 ,在 歷史 的長河中再添一筆。

我們只能用這種大多數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達——因為我們不會寫鮑勃·迪倫的歌或湯姆·斯托帕德的戲劇。

我們試圖用我們僅有的天分去表達我們深層的感受,去表達我們對前人所有貢獻的感激,去為 歷史 長河加上一點什麼。那就是推動我的力量。

099. 就像鮑勃·迪倫所說,如果你不忙著求生,你就在忙著求死。

100. 希望你不要寄希望於有人可以一句話讓你明白。我花20年理解的東西,如果你能花10年搞懂就至少比我厲害多了。

❼ 段永平的98條思想

段永平的思想其實都是些再直白不過的道理,但其中卻藏著樸素的真理。

認真學習之後,逐條分析和挑選,重新分類整理為7個主題,分別是企業家、本分、文化和價值觀、聚焦、長期主義、經營、學習,共計98條,分享於此,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企業家

001. 一個企業家應該將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這20%的事情能給你帶來80%效益。

002. 我當CEO時並沒有一個時間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簡而言之,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003.讀中歐時曾經看過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是Integrity(誠信),所以大概違背Integrity的品質可能會是致命的吧,時間足夠長的話。

004. 如果一個人不但能得到成功,並且能長久地駕馭成功,那麼這一定是素質。

曾有一位美國大學的校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統計所有世界500強企業那些成功CEO的特質,就是誠信、正直。人品相當重要。

005. 實際上,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講,重要的事是建立公司的各項制度,設定公司的服務章程。把重要的事都做好了,剩下的事員工自己就能處理好。

006. 一個企業的失敗,企業家要負主要責任;一個企業的成功,功勞肯定是大家的。

007. 我在公司里是個反對派,幾乎做什麼我都會提反對意見。如果連我的反對意見大家都不怕時,做什麼我都會放心一些。我最怕的是,當老闆說什麼大家都說「好」。

008. 我一直認為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部門負責人的管理水平有問題,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公司的老闆的管理水平有問題。

010. 放權里最關鍵的,是可以容忍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

我個人的理解是干同樣的事情我也犯錯,為什麼別人不可以犯錯。

011. 在一些企業里,如果是老闆自己的原因導致賠錢,他會覺得正常;但如果是下屬導致的虧損,他往往會很心疼。

我是可以把別人虧的錢和自己虧的錢等同起來的人,這種容忍對於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來說十分重要。

012. 作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最重要歲叢氏的是要有公平心。公平並不等於平等,也不是平均主義。

013. 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

因為這種公司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擔當),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除非這種公司的產品非常聚焦,大老闆確實可以照顧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會出問題的。我覺得日本企業這些年在有些行業出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014. 關於授權的問題,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得更好的人確實不多。

授權的過程一般是: 指示、指導、協商、授權、放權,最後一條是 never out of control (只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這里最重要的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015. 再好的車手,也很難開好一輛爛車。(筆者註:缺乏規則、機制的企業,就像沒有剎車、叮呤哐啷的爛車。)

016. 不懂企業的人是很難懂企業的,就像不懂這句話的人也很難懂這句話。

017.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 (引自:巴菲特),你可能認為這個原則平淡無奇,但我是通過深刻的教訓才學習到的。

02本分

018. 本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明知錯的事情還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個檢視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

019. 很多人到了最後都忘記了自己最想干什麼的,走著走著就忘掉了。

真的,不要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名聲、權力或金錢的積聚上乎散,千萬不能只使用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做人一定是先悠然掃一屋,再從容掃天下。

020. 最重要的是,做任何選擇是要有是非感,而不是跟著利益走。這么做的話,過些年就會好很多的。

021. 普通人堅持做對的事情,結果是可以很不普通的!

022. 平常人往往很難有平常心。平常心實際上就是不平常心,因為不容易有。

023. 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態,也就是要努力認清什麼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

如果你關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質,沒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過來也一樣。如果你關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質,平常心自然就在那裡了。

024. 心態是最重要的。在你無法超越鄭汪別人的時候,你只能先超越自己。

025. 不管多好的球手,當失去平常心時,一樣會打得很爛。

和打高爾夫一樣,投資以及人生都沒有完美的。很好的球手和一般的球手,大多數時候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唯一區別是是否長期保有平常心。

026.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做一個有目標的人,所有的快樂就在於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得到一個結果。

027. 人首先就要把心態放正,要服氣,學會退讓。就像一個農民剛從田裡來到城市,那麼他就只能先做打工仔,就該做打工仔。

028. 原則問題不應該妥協,這不是代價的問題。

029. 沒有人是絕對完美的,但本分和正直讓我坦然。

其實你做的那些選擇留給你的並不是舒服,只是暫時逃避了問題或得到一點點眼前的好處,但很可能會因此失去內心的平靜。

030. 理解「簡單不容易」還真是不容易的。「簡單」指的是大原則,是「是非」。

「不容易」指的是技巧,其實就是要「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的意思。

031. 一個組織里如果有大家都不執行的規矩存在,長期來講就是鼓勵大家不執行大家制定的規矩,未來大家的麻煩可就大了——比如常見的沒有交警和紅綠燈的十字路口。

面對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執行你的規矩或者廢掉執行不了的規矩,最好不要有中間地帶,不然大家會很忙的。

032. 正直和誠信--Integrity,是所有偉大企業的共性,也是出問題的企業的最大「漏斗」。

033. 「守正不出奇」的意思是「守正」不是為了「出奇」。

很多說「守正出奇」時腦子里想的都是「出奇制勝」、「彎道超車」啥的。好企業的「奇兵」大多都是熬出來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

034. 沒耐心,是理性不夠的表現。

035. 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裡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有這樣的態度,然後如果能看懂一個東西,那它就是在我的能力圈內,否則就不是。

036. 舍不是為了得。

我曾經用「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句話來說明本分的意思。其中「有借有還」就是本分,但「再借不難」其實是功利。當你不再想著「再借不難」時,你就真的「本分」了。

03文化和價值觀

037. 我如果認為一家公司不誠信的話,我就不碰了。禁區大概是兩個:生意模式不好、企業文化不好。

企業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經常說瞎話,你只要看他以前說過多少瞎話就明白了。

038. 但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叫堅持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一直努力把事情做對,有個不錯的結果是大概率事件。

039. 什麼時候意識到要做對的事情都不晚。不過,滿腦子只有利益、沒有對錯的人們,確實是很難從原來的坑裡出來的。

040. 文化這兩個字,基本上可以解釋敗事有餘的「事情」。

041. 經常看到報道說有人發多少多少錢去激勵員工,甚至據說還有扛著錢到球場邊督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在企業經營中靠多發錢對員工其實是沒有激勵作用的。

錢其實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勵因子」,是多了沒用、少了不行的東西。

比如,如果員工已經很努力在工作了,多發錢並不會讓他們更努力,但少發是會留不住人的,會有顯著的「破壞力」。所以,發多少其實體現的是公平。

某些所謂老闆給員工發「紅包」的說法,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紅包」其實是員工應該得的。我非常不喜歡那種「恩賜」的感覺。

記得早期還在小霸王時,由於公司人還很少,很多同事的年終獎都是我一個一個發到大家手裡的。有時有人會說「謝謝老闆」,我就會很嚴肅地說應該是公司謝謝大家一年的努力。這個真不是客氣。

042. 企業首先要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招的人必須符合這個核心價值觀。

043. 只有在靠譜的地方呆過才知道什麼叫不靠譜,反過來其實不成立。

044. 所謂企業文化,講的就是什麼是對的事情(或者說哪些是不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對。

045. 企業文化作為「過濾器」非常有威力,為我避免了很多錯誤。怎麼選對的公司是能力問題,不選錯的公司是是非問題。

046. 大浪淘沙,在中國,最終在世界上能夠站住腳,能夠真正做大做強的一定是嚴格按企業規則辦事的企業家。這就像只有九段棋手才能下出職業九段的圍棋來一樣。

047.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里這幫人的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的東西。

048. 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

049. 不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風險很多時候是難以控制的,結果公司很可能就會垮掉。

050. 企業文化比較好的公司往往會更快發現問題,所以糾正的機會會大很多,存活下來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051.  我不認為我對別人很苛刻,但如果誰把什麼事情搞砸了,我會當面跟他說。

誠實是我的責任。我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事實證明通常我是對的。那是我試圖創建的文化。

我們相互間誠實到殘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說,他們認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我們有過一些激烈的爭吵,互相吼叫,那可以說是我最好的一段時光。

052. 狼性文化最終會輸給人性文化。

053. 沒有強大的文化,就不會有偉大的公司。

054. 「道」的東西確實難教,必須要靠自己悟。心中無道的人你怎麼說也是沒用的。

04聚焦

055. 有人問,如何避免以為看懂實際又錯了的問題?

個人觀點: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待在能力圈內以及專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減少犯錯的機會。

056. 所謂要做對的事情,實際上是通過不做不對的事情來實現的。

這就是為什麼要有stop doing list,意思就是「不做不對的事情」或者是立刻停止做那些不對的事情。

也許每個人或公司都應該要積累自己的stop doing list。如果能盡量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又努力地把事情做對,長時間(10年、20年)後的區別是巨大的。

057. 時間越長,運氣比重越小。

058. 有時有人問我對某一個項目有沒有興趣,我問都不問就說沒有興趣。

我知道我自己和我的企業就這么點能力和規模,不可能再分散資源,我根本就不追求有天上掉餡餅的事。

059. 一般來說,我總是努力去提醒人們不要做什麼,但多數人最後總是會回到問我「那我該幹嘛?」。大概只有很少的人看明白了,我們干過啥對你能幹啥不會有太多幫助的。

060. 做企業如跳水運動員,動作越少越好。大企業比什麼?比誰犯的錯誤少。

061. 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062. 如果大凡你能做好一件東西,你為啥還要做很多做不好的東西呢?

就像怎樣改變茅台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啊?

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台啤酒和紅酒,甚至茅台米酒啥的,以及茅台礦泉水、茅台酒店、茅台手機、茅台空調,加快推出的速度,5年出廠的規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了……10年後,茅台的地位應該就徹底不一樣了。

063. 擴張的時候要謹慎。我把這個叫「足夠的最小發展速度」,就是兼顧足夠和安全的意思。

064. 邏輯上講,兩個火雞加起來也不會變成老鷹的。

065. 學會簡單其實就不簡單。

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別在於我承認我懂的少,所以就變簡單了。

05長期主義

066. 我覺得沒人天生有悟性的。我看到的有悟性的人一般都非常肯悟,會習慣想本質及長遠。

067. 長輩的觀點經常是對的,也經常不太對,我要總是按照長輩的觀點去做的話,我肯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是非觀,要有長遠的看法。凡事如果你能想著10年20年,你大概就不會那麼困惑了。

068. 「做對的事情」最早看到的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的。這是一生受益最大的一句話。

069. 對的事情往往和能長久有關系,投資上尤其如此。

所謂不對的事情,其實並不總是很容易判斷的。

有些事情相對比較容易判別,比如不騙人。有些不那麼容易,比如是不是該早睡早起。有很多覺得不對的事情,都是通過長期的思考和別人以及自己的經驗教訓得來的,比如我們公司不為別的公司代工。

070. 如果你認為你正在做的事情是錯的,就應該盡快停止,和他對你有多重要以及你曾經花過多少心血無關,也和你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事情無關。

071. 我確實是個普通人。

高考雖然算是小考區狀元,但進浙大時在班裡35個人中考分排第18,考人大研究生時全班25個人考分排名第25。

能有今天絕對不是因為絕頂聰明,而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理性、想長遠、stop doing list(禁忌清單,或者說不為清單,指那些不能做的事)……

072. 「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源自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你想服從哪個?看不懂這句話最好別碰股市。

073. 孤獨,有時候確實價值連城。

06經營

074. 松下幸之助講過,企業不盈利就是罪惡,但是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

075. 不賺錢的生意,多少營業額都是沒用的。

好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利潤和凈現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競爭對手哪怕在很長時間里也很難搶。你可以想想誰的生意是很難搶的?然後再想想為什麼?

076. 所謂的「好公司」,我覺得應該是有原則的公司,不是單純利潤導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知道什麼樣的事情不該做),然後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對的公司。

事情做對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誰都會犯錯誤,好公司也不例外。

077. 企業行事是以利益還是以是非為標准?如果凡事是以利益為准繩的,我就不太喜歡。

078. 經營企業和投資一樣,少犯錯很重要。

但所謂少犯錯不是通過什麼都不敢做實現的,那叫裹足不前。少犯錯是通過堅持做對的事情來實現。

而所謂堅持做對的事情、是通過發現是錯的事情就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會是最小的代價。stop doing list也很重要。

079. 除非迫不得已,用價格武器總是錯的。

很少人明白,低價是不會擴大市場份額的,但被迫降價有機會保住市場份額而已。

080. 追求「性價比」的公司大多是在為自己的低價找借口。

長壽公司大概是不太強調「性價比」這個概念的。老百姓心裡有桿秤:好貨不便宜啊。

081. 這是《喬布斯傳》最後一章「遺產:無比輝煌的創新天堂」中的一段自述,我反復讀了很多遍,字里行間躍然紙上的是一個雖有陰暗面卻始終閃亮的靈魂。

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曾經總結過偉大企業的其中一項特質是「利潤之上的追求」,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給予了這項特質以最完美的詮釋。

① 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則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就會更容易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更不容易做錯的事情,就不大會受到短期的誘惑而偏離大方向。

② 如果你是一個有「利潤之上」追求的manager(管理者),你就會找到很多ideas(主意,辦法),但如果不是,別人怎麼說你都會用功利的角度看的。

補充一點:有「利潤之上」追求並不是好企業的充分條件,但有「利潤之上」追求的企業成為好企業的概率要比一般企業大很多,時間越長差別越大。

082. 這里透露一個小機密:任何東西都是標實價、不講價的好。可以講價實際上對賣家而言,是個非常短視且成本很高的行為。

成本很高指的是無法授權且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短視指的是如果可以還價,那就是在鼓勵回頭客來討價還價。

對客戶而言,任何討價還價都會讓他們有「可能吃虧了」的感覺,因為客戶覺得價錢還沒還夠。

所以我們在20多年前就沒有討價還價了。不討價還價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大家慢慢想哈。

083. 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是真的在骨子裡具有「消費者導向」,同時又具備實現「消費者導向」的能力的,這些公司最後往往會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公司」。

084. 我認為企業最重要的是安全,而不是像某些人說的要做多大。

大是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包括利潤。企業賺了不該賺的錢,會傷害你的未來的。

企業應該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利潤之上的追求指的是把消費者需求放在公司短期利益前面。

085. 多數公司碰到問題時,討論的都是有沒有錢賺的問題,而有利潤之上追求的公司碰到問題時可能會先問一句,這是對的事情嗎?這是應該賺的錢嗎……?(當下似乎)差別很小,但20年後差別很大。

086. 事實上我們也會經常有點小變形的,發現了就改。

利益導向就像打球時的加力,是個心魔,克服不容易。好的企業文化對克服這個心魔作用很大。

087. 其實我也沒有一個所謂的格式或公式去判別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不過,我經常會用擬人化的角度去想一家公司。我不想打交道的人,我也不想投資他們的公司。

088. 消費者長期來講,是極聰明的一個群體。

所謂的營銷對一個公司來說,只是一個環節而已,相當於木桶的一塊板。

凡是認為公司好是因為營銷好的說法,其實就像認為一個能裝水的木桶是因為有了一塊叫「營銷」的木板一樣可笑。

089. 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護城河」,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

090. 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什麼?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對的商業模式,對的企業文化,合理價錢)。

這是老巴(巴菲特)說的。price沒有那麼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

091. 其實任何股票都只有一個真正的買家,那就是公司自己。

092. 高爾夫有很多地方特別像投資。比如,1.揮桿原則非常簡單,但就是學不會;2.打球時老是會忘掉原則;3.很難保持平常心去堅持原則。

093. 就像鮑勃·迪倫所說,如果你不忙著求生,你就在忙著求死。

07學習

094. 培訓的成本很貴,但不培訓的成本更貴。不知道第二點的企業走不遠。

095. 雖說道需悟,術可學,但光看書、問問題是不夠的,需要非常多的練習。比如人們大概很難看著電視教學片學會打高爾夫一樣。

096. 讀書是學習的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徑。

我覺得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要open,就是要開放心態(open mind)的意思,我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是非常封閉的,當然這里可能也包括我自己。

097. 從外面請顧問對自己公司做戰略評估,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很難理解當自己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戰略時,別人可以幫得上忙,不管別人是誰。

旁觀者清的情況下,或許他可以指出錯誤,但要教會自己該幹嘛大概是不可能的事。還有就是,讓問題自己找問題,大概是不會找到問題的。

098. 希望你不要寄希望於有人可以一句話讓你明白。我花20年理解的東西,如果你能花10年搞懂就至少比我厲害多了。

❽ 誰在拋棄茅台

作者:沈暉

支持:遠川資管報道部

2009年4月,貴州遵義的茅台股東大會,還沒有成為中國投資者的奧馬哈,但也已經吸引了一眾投資者和基金經理。

他們眼裡放著光,只想尋得一個答案:貴州茅台發生了什麼?7年上漲接近30倍的股王,兩個半月跌去23%。而調研茅台鎮,除了酒香之外並不能獲得什麼。調研完茅台的基金經理和投資者還沒有走出茅台廠就掏出了手機,選擇了一鍵賣出。在此之前,基金經理們在一個季度創紀錄地減持了茅台7.24%的股票。

此後,茅台管理層和投資者開啟了長達十年的相愛相殺。

2013年,貴州茅台經歷了最冷的一個冬天,曾經「一瓶難求」的茅台,在一向銷售大熱的春節量價齊跌,不少煙酒店三天都賣不出去一瓶。很多人把茅台的滯銷歸罪於「三公」消費的一紙禁令和塑化劑風波,殊不知,時任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的政策為這場終結白酒黃金十年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1998年,袁仁國剛上任茅台股份總經理時,接手到的是其實是一個爛攤子,茅台兩個季度銷售量不到700噸。袁仁國上任之後,立馬對營銷渠道進行市場化改革,精挑具備政務關系的經銷商作為團購渠道的特約經銷商,並在一個銷售區域設置多個經銷商避免個別經銷商話語權過大。短短十年間,經銷商148家發展到900多家。

在擴大渠道和銷售隊伍的同時,對茅台踐行漲價政策,飛天茅台01年出廠價僅僅218元,十年後的11年上漲到619元,市場價達到了當時頗為離譜的2000元。

自此,茅台已不是一瓶酒。出廠價和市場價之間隱含了1000多元的巨大價差,巨額的利潤都湧入了瘋狂擴張的經銷商。當時,行業內有個說法:「做五糧液需要資金,做茅台需要關系」,很多銷售點的供貨渠道對外是對外保密的。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市場。[1]這極其容易把陽光下的企業收益變成灰色的個人收益。

11年底,對於茅台要上調出廠價的傳言,曾在茅台股票上賺過大錢的「茅台03」馮柳,發出了自己的冷思考。

馮柳認為,好的價差可對渠道產生良性推動,幫助產品滲透進而加強消費擴大需求培養,再反過來推動價差的堅挺,但是萬事皆有度,過大的價差會導致瘋狂的市場行為從而扭曲需求。馮柳當時迴避了茅台管理層放任漲價背後的利益關系,單純戳穿當時的茅台就是泡沫下的價格幻覺。

在馮柳作出判斷之後,中央「八項規定」大刀揮下,政務消費渠道被切斷的茅台,三年內不僅市場價格從2299跌到了888元的谷底,而且股價調整了近70%,更有囤貨1000箱的經銷商斷銷損失近2000萬。

直到14年貴州茅台原副總經理房國興,被指控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牟利。此時,已經不是「價值」投資者們投資腰斬的問題那麼簡單了,不乏投資者對於茅台管理層背後是否蘊含「利益輸送」產生懷疑。

手中下金蛋的雞眼看就要被自己掐死,袁仁國深刻認識到深度綁定政務消費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於是開始轉戰商務消費及個人消費市場。不僅拓展了茅台酒的品類,還嘗試茅台雲商的 探索 ,不斷促進渠道扁平化發展。

或許是茅台管理層的積極轉變,國內頂級投資人段永平看到了茅台蘊含的契機,在茅台180元左右開始買入茅台。當談到茅台與管理層的腐敗問題時,段永平認為茅台和腐敗並沒有直接的關系,減少公款短期內確實會減少茅台的銷量,但公款消費不應該是茅台消費的大頭,茅台之所以被人喜歡,因為它是特別好的酒,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喝。

當時,對茅台飽含信心的不僅只有段永平,更有易方達中小盤的掌管者張坤,在目前7年5倍公募王者的「光輝」背後,曾經一度業績不振,原因就是重倉了茅台。

在張坤的眼裡,茅台在2013年遇到的問題是需求側的斷崖,但在供給側並沒有人替代它,它還是中國白酒的第一品牌。大家想的是,三公需求佔一半,這種需求沒有了。如果只看一年,這是對的,是核心矛盾。但如果看十年,這就不是核心矛盾,東西好不好才是核心矛盾。

15年前,茅台管理層和投資者雖有所裂縫,但不難看出,茅台還是能為投資者做出改變,但接下來呢?

2018年,茅台迎來了重大的人事變故。

李保芳接任袁仁國成為了茅台集團新一任董事長,而袁仁國的去向未知,令人不禁遐想。

隨後李保芳大砍經銷商,並不斷擴大直銷渠道建設,特別是對於商超及電商加大直投力度。在雙十一那一天,茅台僅僅用了14個小時就實現了銷售額的破億。不過,在線上被搶爆的同時,茅台官微發布公告因利益輸送問題撤銷電商負責人聶勇的職責。

而在此前,茅台因為業績不及預期剛經歷了跌停,再加上電商負責人的利益輸送問題,此時的茅台分外扎眼。18年,茅台一直接受到投資者們的質疑,包括毛利率連跌四年的問題、產能跟不上消費的問題以及預收賬款下滑明顯的問題。而此時茅台電商負責人的革職更是將投資人們的質疑推向了高潮。

在眾多言必稱茅台的投資機構彰顯出葉公好龍氣質的同時,景林對茅台的看法還是頗為樂觀的。景林資產高雲程解釋了茅台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的原因是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長100%,基數較高,而這個跌停是由於市場情緒脆弱,對未來悲觀的氛圍下形成的。茅台供求關系並沒有變化,只是季度間的業績有不平衡性。

高雲程表示並不會因為茅台三季度少賺了20 億利潤,而四季度或者明年會多賺20億利潤,就把公司打75折出售。

半年後,袁仁國落馬,茅台管理層呈現出大觀園式的復雜。然後茅台衰事不斷,收到證監會對於茅台設立營銷公司是否形成金額較大關聯交易的問詢函。

投資者們開始質疑茅台堂堂一個萬億市值的上市公司,為何不能自己賣酒卻要設立一個銷售公司。這背後是否涉及了利益輸送的問題。

而茅台集團成立營銷公司,市場認為有兩個利空。一是集團蠶食鯨吞渠道利潤。茅台的渠道扁平化將由茅台集團主導,渠道的豐厚利益,也將被茅台集團完全搶走。二是未來茅台提價動能枯竭,差價越大,集團利潤越豐厚。[2]

面對市場的熱議,長期堅持持有茅台的但斌也發微博表示,茅台成立營銷公司對茅台酒提價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本屬於股份公司收回的酒本卻受影響。

在投資者們的深挖下,茅台賬面上1120億的現金並沒有拿來購買理財,反而成立了一家財務公司統籌使用。而財務公司的設立,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股東獲得的利潤分紅減少了,而集團可能會占據更多的利息收入。

而此時,長期持有茅台,大賺100億的聰明資金(市場上盛傳是李錄)「某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交易所)」開始大舉減持貴州茅台。

茅台管理層開始充分發揮茅台這個搖錢樹的作用,隱晦的轉移了茅台的利潤,而這部分錢的去處,或許是用於改善貴州債務格局,或許又是別的用途。茅台管理層與投資者小股東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但問題被隨後茅台飛漲的股價所掩蓋。

2020年6月10日,茅台如期召開股東大會,這也是原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衛東接棒李保芳成為茅台集團董事長主持的首個年度股東大會。

戲劇的是,一改「售酒」的慣例,改為搭售包含飛天茅台、生肖酒和各系列酒的大禮盒。匪夷所思的捆綁銷售遭到投資者們的一眾吐槽。

令投資者最為不解的是,貴州茅台開始「陽光下」大開大合地輸血貴州,從憑機票換購2瓶廉價茅台帶動貴州 旅遊 島無償劃轉4%的股份到貴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從花600億大筆投資基建項目到擬發行150億債券用於貴州高速的股權收購。

這兩天,貴州茅台捐贈5.46億轉向建設習水縣習新大道建設更是神來之筆,似乎股民手裡的股王隨意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10月25日,貴州茅台三季報出爐,茅台業績略為低於市場預期。而其中2019年四季度新進的第三大股東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在三季度減持套現280多億元。同時,貴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在三季度退出貴州茅台前十大股東之列。

貴州茅台對於管理層和投資者的天平已經徹徹底底傾向於管理層的一邊。

貴州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里平平無奇的小鎮可以拖欠教師5億的工資款,一年財政收入幾億的小縣城可以花幾百億去投資建設,肩負離譜的債務,飽受外省的質疑卻不妨礙貴州培育出茅台這樣一隻會下蛋的雞。

而如今貴州茅台已經變得不是一瓶酒,可能也變得不是那個一心只為投資者帶來永續收益的股王,現在的茅台愈發成為貴州經濟發展的投融資平台。今天,貴州茅台大跌4.22個點,成交額高達一百多億,彷彿是投資者對於管理層近期操作最大的宣洩。

固收投資者常常調侃貴州城投債最牢不可破的城投信仰,真的出現問題,也可以去遵義搬茅台抵賬。地方財政利用優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為自己反哺輸血,不可謂不是一種好的融資方式。而且,上市國企本身具備帶動 社會 發展的責任,而現在很多省份也面臨了貴州一樣的問題,茅台也成為了別省學習的樣本,例如山東兗州煤業也開始並購集團資產。

但是,地方國資不能過於短視而一味地與投資者背道而馳,管理層和投資者只有成為「夫妻」,伉儷情深,才能使得企業對地方、對 社會 價值最大化。

在土地財政愈發不可維系的今天,審視過去的茅台,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美的地方財政樣本。而未來,管理層若不珍惜手中這只會下金蛋的雞,茅台終有一天會跌落神壇。

參考資料

[1]. 時評:「利益輸送」成謎,茅台為何自背罵名。

[2]. 茅台1天沒了850億!更有大股東被投訴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私募大佬但斌也發話,發生了什麼?——中國基金報

[3]. 貴州茅台 換屆和激勵問題是關鍵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 歷史 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

❾ 段永平到底有多少錢 看看他的商界歷程就知道了

段永平曾經在2017年被評估100億元,但是看了他的生平商業之路,你敢相信他就這點錢嗎。所以他還被成為隱形富豪。

當時的步步高,無論是中層管理人員還是代理商都能入股,沒錢的員工甚至可以向段永平借錢參股,用分紅和股息償還。在此制度下,換來了全員積極奮斗的局面。段永平把步步高分成三個獨立公司,這也就是後來的步步高、OPPO、vivo,讓親手帶出來的三個徒弟分別管理。段永平只負責制定大的方向和戰略,每年參加兩三次董事會,成為最悠閑的甩手掌櫃。由於有股份,員工的積極性被激發,雖然段永平沒有具體參與管理了,但公司文化延續下去,都成長為頂級企業。

步步高系企業目前是東莞兩家營收破千億的企業集團之一,另一家是華為。除了現步步高點讀機/家教機等知名產品,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OPPO、vivo兩家牛逼的智能手機企業,都是步步高分支出來的企業,銷量紛紛擠進國內前三。已經上市的小米市值近2500億,你說OPPO+vivo+步步高,如果上市值多少錢?

現在電子商務市場上新晉巨頭拼多多,也與段永平有關。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是段永平一手帶出來的徒弟,也是拼多多最早期投資人。現在拼多多300多億美金市值,段永平就擁有不少股票。2006年,段永平以62.01萬美元在網上拍得與巴菲特的午餐,隨身帶去的人就是黃崢。

段永平是做游戲出身的,在仔細考察了網易的整體情況之後,把手裡的200萬美金一籃子投了進去。後來網易業績飆升,段永平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100多倍。這一把就賺了10多億。段永平還是茅台、蘋果等明星公司的長期投資人,他曾透露:「投資比我做10年實業賺的錢還要多。」

段永平可以說是憑借自身知識創造了上百億的身價,然而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選擇去了美國陪妻子,讓人不禁唏噓。但是現在他開始做投資事業,而且手下還有那麼多商界大佬,他的財富也許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