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神林園:從醫生到股神,從八千到千億,成功秘訣是「做烏龜」
陝西衛校臨床醫學的畢業生,卻被《北京青年報》稱之為「中國的巴菲特」,同時也被央視成為「中國股神」。憑借8000萬元的現金進入中國股市,縱橫30多年的時間。 時至今日擁有2%貴州茅台的股份,估算其擁有超過300億的身家 ,那麼你知道這個人物是誰嗎?
林園,1963年出生於陝西漢中,一個普通的醫生家庭里。 初中畢業之後進入了衛校,開始學習臨床醫學 。但命運的無常誰能知道,畢業之後,他沒有走進正規的醫院,反而是在一家深圳的紅十字會上班。
當時的深圳,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走在全國發展的前列,是人人都有機會的時代。尤其是在1986年,深圳開始首個股票試點。這種新鮮的金融形式,一開始就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林園正是其中之一。為此他東拼西湊了8000萬元,通過關系全部投入了股票市場。 並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就翻了足足20倍,賺到了12萬元。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12萬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萬元戶都是富翁的時代里,不開玩笑地說,林園一個人就是12個富翁。如果普通人賺到這些錢,或者會繼續跟隨市場盲目投入,或者會直接收手不幹。畢竟當初的12萬人民幣,是可以過一輩子的,而誰也預料不到後來的發展。 但林園並沒有選擇收手,更沒有盲目跟風。
在賺取到第一桶金之後,林園開始加大投入, 短短三年的時間里,資產就已經從剛開始的8000元,累積到了超過1000萬元。 然而林園並沒有被巨大的勝利蒙蔽,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之所以能夠賺錢,主要原因在於時代的浪潮,股市並不會一帆風順地持續增長。
所謂當所有人都知道一個行業能賺錢的時候,那這個行業就不再賺錢,股市正是這句話最明顯的體現。 ,因此林園將目光投資向了房地產企業。 果然在1993年,中國的股市進入了第一次的股災,許多人在此期間血本無歸,一夜之間傾家盪產。
而林園投資的房地產市場, 卻因為第一次房地產改革,正處於高速增長的時期,這讓林園的資產也隨著迅速增長。 這給了他足夠的本錢,使其在股災結束之後,能夠帶著大筆的資產迅速回到股市。
林園之後開始潛心學習,研究股市的規律。2003年的時候,當他看到食品行業的優勢之後,便果斷出手投資茅台和五糧液。 此後白酒果然瘋狂增長,到達2006年的時候,林園的身家已經達到了20億的規模。
時至今日,林園也一直在購買和持有貴州茅台的股份,即使茅台因為某些情況陷入動盪,林園也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 到目前為止,林園已經擁有了超過2%的貴州茅台股份, 按照目前股市的價值,林園已經擁有了超過300億的身家。
投資是有風險的,從中國開始出現股市到現在,林園卻似乎能將每一步頭踏在風口上,必然是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投資之道。
根據林園的總結體會來看,他認為做股票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絕對不能盲目順從市場的起伏。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在1993年看到股票市場的危機,選擇暫時抽離投資房地產行業 。
此外還要選擇擁有市場競爭力的公司,例如在2003年, 重新回到股市的林園,開始投資白酒行業,正是看到了茅台和五糧液,在白酒市場的競爭力。
此外林園買股票的原則是,最好要買行業最大的公司。 如果無法分辨第一第二,就全部都買一些,不要去買第三的公司,等著風險極大的逆襲。這也是他只買茅台和五糧液的原因。
最後買股票要長期投入。 跟隨林園投資的人,也並不是一帆風水,例如在金龍魚的投資上,就有很多人跟著虧損。但林園認為這是正常的事情,投資本來就有風險,要看長遠的收益。 正如他在茅台股票動盪的時候也沒有選擇撤離,所以才有了今天300億的身家。
股市縱橫三十年的時間里,林園能從最開始的8000元,到如今300億的身家。 和他的投資方法密不可分,只有做到研究市場,不盲目跟隨繁榮,不憑借直覺亂來,並且有長期堅持的決心,此外還要有隨時「做烏龜」想法,才能在股市立於不敗之地。
這正是林園能成功的原因,但還是要提醒。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拿閑錢去玩就可以,如果壓上身家性命加杠桿,再怎麼高明的手段,總會有馬失前蹄的一天。 那麼你覺得林園的成功還與什麼有關呢?
⑵ 林園重倉股票名單
當前林園重倉的股票有: 金龍魚、同仁堂、伊利股份、樂普醫療、雲南白葯、以嶺葯業、片仔癀、貴州茅台、海天醬油、中新葯業。
【拓展資料】
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
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換句話說,重倉股被某一機構或股民大量買進並持有,所持股票中機構或大戶資產佔有較大部分。
基金、證券機構交叉持股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別多,證券機構幾乎沒有,反的情況也有,操作上應注意一下幾點:
股票的認同度: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體一致,既都以價值分析為基礎。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終都要有披露;而對證券機構則沒有這種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前十位流通股東,證券機構自己不會披露「商業秘密」的。
持股時間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證券機構則沒有持股時間的限制,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而言,持有每隻股票的數量有占基金總額度與占股票總比例二個限制;對證券機構則只有持股量占股票總比例一個限制。
開戶數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個基金只能開一個資金帳戶;而證券機構則可利用其分支機構開多個資金帳戶。
正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區別,決定了基金和證券機構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長線品種外,證券機構可以利用分支機構帳戶進行操縱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則因為資金量大,為進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盤股票。
一般說來,基金重倉股是長線品種,股性不會太活躍;證券機構重倉股則不一定,中短線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⑶ 民間股神林園從8千塊賺到幾佰億,他用什麼方法做到的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個牛逼的人,用湊來的8000塊錢開始炒股,炒到現在身價已經上千億了,創造了億萬倍的驚人回報,被民間譽為股神,為股民津津樂道,他就是人們常說的民間股神林園。
在A股成立30年來,許多所謂的股神常常是壇花一現,而真正能做到幾十年屹立不倒的大師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林園在中國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功投資人士。堪稱東方的巴菲特,中國的股神。在私募界他也是一名數一數二的人物。
那麼林園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年林園在讀書時學得臨床醫學,後來到深圳干過一段時間的醫生,在剛出道之前,可以說他是一個窮屌絲,最初炒股的8000塊錢還是他從家裡,東拼西湊而來的,或許他天生就是具有投資的天賦,他的投資生涯大致可以分為8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89年到1990年
那個時候的林園,也像我們現在的許多散戶一樣做短線 ,1989年他首次買入深發展,利用了信息差,因為市場信息不透明,當時深圳不同的營業廳股票有價差,他經過多次的低買高賣,反復收割,一年不到就獲利近十幾萬元。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到1992年,當時在民間炒作的是原始股,嗅覺靈敏的林園再次發現了賺錢的機會,他不停地到全國各地,收購職工內部原始股,隨著他持有的公司上市,這些原始股爆漲了幾十倍,林園持有的股票市值一下就漲到1000多萬元。
第三個階段是1993-1994年,他回到家鄉西安搞起了房地產,雖然賺得不多,但他卻幸運逃頂避開了熊市,保住了勝利的果實。
第四個階段是1995年到2001年,這個階段正值牛市,他先後在低位買入深發展,四川長虹等公司實現了從一千萬到一億元資產的增值。
第五個階段是2001到2003年,市場走熊,他轉向海外股票的投資,資產從一個億增長到3個億。
第六個階段是2003年到2005年,他投資茅台等優質藍籌股,資產實現了4個億的增長。
第七個階段是2005年到2007年,他先後加杠桿買入黃山 旅遊 ,上海機場,招行等進行可轉債套利交易,在這兩年中,他的資產又發生了質的飛躍,到2007年末,他持有的股票市值超過了20億。
第八個階段是2003年到2021年,他在2003年前後以20-40元買入的茅台一直持有到現在,據林園自己說,他目前持有約2%的茅台股份,換算一下,他持有茅台的市值大約為600億元,因此他的投資收益大約翻了近300-500倍。
通過他的投資經歷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的林園,憑借敏銳的觀察力,進行短線的投機,後來當他的資產龐大時,繼而選擇長期持有績優成長股,最終實現數以萬倍的增值。
林園為自己總結了一套統一的投資方法論,只投資那些具有高護城河,加上成癮性產品的公司,他把選擇行業作為他投資的首選,他在過去30年的投資生涯中,主要圍繞著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品種進行投資,這中間累計復合漲幅非常的可觀。同時他在A股、亞太和歐美證券市場的,投資業績和國內市場比較接近,他的投資方法論,具有普適的方法及思維優勢。不受不同市場和環境的限制。
林園在投資時非常注重風險控制,減少投資上的失誤,他先想到是會不會虧錢,在相全的基礎上,再去考慮能不能賺錢。
他所投的公司都會親自去上市公司進行調研,親自了解管理層,公司在市場的地位,終端市場銷售情況,弄明白公司財務報表,這也是我們散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林園曾以30元買入茅台後,跌到20元,他沒有割肉,而是越跌越買,堅定持有,可能是他了解到茅台公司業績非常的優秀,在遇到市場的波動時,而有堅定持有的信心,最終他贏得豐厚的回報。
另一面林園喜歡集中資金,重倉買入一個公司,長期持有,提高利潤,他掌握了股市的規律,他說市場90%以上的時間,不是在震盪就是在下跌,僅有10%的時間在漲,他就堅持等待上漲的時刻到來,讓利潤飛奔。
我們從他的投資的軌跡中也可以發現,他很幾乎不投看不懂的 科技 股,而投一些業務簡單,主營業務強的,跟嘴巴有關系,成癮性強,產品能反復銷售的企業。因此他買的不是酒就是葯,而消費和醫葯行業,在美國和中國 歷史 上,都是能穿越牛熊且容易誕生大牛股的行業。同時他所投的企業兼具成長和價值,在低估時買進,耐心等待公司的發展。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咱們下期再見
⑷ 林園的林園資產配置
主要有17隻股票,按所佔比重大小分別是: 貴州茅台(600519) 每股凈資產6.17元 年度收益1.5900元/股 招商銀行(600036) 每股凈資產3.90元 年度收益0.4834元/股 五糧液(000858) 每股凈資產2.37元 年度收益0.3083元/股 黃山旅遊(600054)、雲南白葯(000538)、銅都銅業(000630)、上海機場(600009)、深發展(000001)、 瑞貝卡(600439)、馬應龍(600993)、江中葯業(600750)、贛粵高速(600269)、雲天化(600096)、 工商銀行(601398)、千金葯業(600479)、麗江旅遊(002033)和宇通客車(600066) 以上資料來自2006年12月《證券市場紅周刊》 林園,一個中國式的證券奇跡。有人說,在道瓊斯,巴菲特賺錢並不意外,而在中國股市,像林園這樣從不失手地賺錢,要麼他是神,要麼他就是個放衛星的托,此外別無可能。 沒錯,這是個躁動的市場,它單向存在,只能買漲不能買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發,謊言或是重典。
在很多看盡風雲的中國股民眼中,中國股市不像一個正常人,更像個瘋癲的賭庄。但是,在這樣殘酷到類似原始叢林的投資環境中,林園出現了。 公開資料稱,他炒股18年,8000元變成了10億元。 茅台奇跡 林園作為中國「股神」高調現身,是在2006年。 這一年,歷經五年低迷的中國股市開始了新一輪起漲,至今已持續一年有餘。當股指從2000點到3000點,最終沖破4000點時,股市各種現象也紛紛涌現。從牛市初期即開始領漲的「貴州茅台」,因其奇佳的市場表現,在這一年也獲得了眾多關注,有股民因此稱2006年為「茅台年」。 「貴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上市以來,面對數年熊市仍上漲近5倍,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2006年,「貴州茅台」多次漲停板,其市值一年增值近400億元,是全年營業利潤的十多倍。4年前就開始以20多元價位建倉的林園,個人資產也隨著茅台酒的醇香擴了又擴,創造了在股民中流傳甚廣的「林園神話」。 林園稱,他至今已持有1700萬股「貴州茅台」,以此推算,10億元也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盡管他的創富傳奇後來引發不少質疑,但他的股票投資理念還是得到了相當多股民的認可。 就像之前的幾次牛市一樣,領漲的上市公司往往會被流言擊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終會被證實。這次似乎也不例外。 5月10日,各大財經媒體頭條新聞的內容只有一個:貴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變。僅僅幾個小時過後,網路媒體便曝出茅台總經理喬洪被雙規,「貴州茅台」隨即停盤。 對於因持有1700萬股「貴州茅台」而名滿江湖的林園來說,這關繫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記者電話時,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對應策略是滿倉持有。用他的話來說,他買的是茅台集團的長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層的精明。 林園曾放過這樣的「狂言」:「我的一個選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夠經營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標准:「你一去這個企業(調研),他老給你談困難,我們逆境中怎麼掙扎,怎麼賺錢,他老說他的管理,這一看,我至少把這個公司作為一個二流的公司。」 林園說,自己喜歡的公司就是「來了(指他去企業調研而言)吃,來了玩,從不給你談工作」。「這種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麼點算什麼,能把這幾十億的盈利吃窮?我才不信。但這種公司肯定是能賺錢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這不會錯。」 喬洪被雙規的傳言出現後,茅台酒公司和貴州國資委先後出面進行澄清,但外界關於喬洪被調查的傳聞仍未平息。
不過,林園對「貴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沒有動搖,他一如既往地「吹捧」這只股票,毫不理會別人的看法。 「對於白酒行業,我一直是看好的。雖然有人認為喝白酒的人越來越少,但我認為,白酒是中國人的國酒,商人請客都是喝白酒的多,喝高檔白酒比喝其他酒檔次高,我相信五糧液、茅台有一天可賣到1000元一瓶。而且茅台、五糧液已經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商人會把這種酒文化帶到國外,我對『貴州茅台』、『五糧液』未來三年業績復合增長20%或以上是有信心的。」林園多次對不同的媒體這樣宣揚。 而不管是真是假,雖然仍然有不少人指責林園是茅台的「托」,但股市依舊在漲,林園用自己名號創設的私募基金也每天在膨脹,甚至連這位「股神」講課的門票都漲到了3000元一張,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原因。 林園聲稱,自己做的每隻股票都賺錢,從來沒賠過。
⑸ 林園的傳奇是真的還是假的
林園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價20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戶們還有一些疑問,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騙子還是神?散戶有三疑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自己做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得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啊。”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或許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林園投資秘訣:重倉績優股、藍籌股
自從2005年年中啟動股改以來,證監會致力於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結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局面,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改。從此,股市開始回暖,大盤從1000點左右上漲到最高4300點,上漲了330%。在此情況下,股市裡開始出現了一種“價值發掘”投資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鋼鐵、消費品等題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體上市、資產重組、低價股等題材,各種炒作風起雲涌,消息滿天飛。
根據林園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過的股票按比重排列為:貴州茅台 (行情,資訊)、招商銀行 (行情,資訊)、五糧液 (行情,資訊)、黃山旅遊 (行情,資訊)、雲南白葯 (行情,資訊)、銅都銅業 (行情,資訊)、上海機場 (行情,資訊)、深發展(行情,資訊)、瑞貝卡 (行情,資訊)、馬應龍 (行情,資訊)、江中制葯、贛粵高速 (行情,資訊)、雲天化 (行情,資訊)、千金葯業 (行情,資訊)、麗江旅遊 (行情,資訊)和宇通客車 (行情,資訊)。其中,貴州茅台 、五糧液 、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是其重倉股,而這些藍籌股中也不乏機構的身影。
按照林園的說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資行業的龍頭公司和價值被低估的績優公司。也就是說,林園投資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藍籌股、績優股。林園認為,自己買入股票時,首先要滿足價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數情況是價格低估的股票並不漲,他是笨人笨辦法,買入後就“貓”在裡面,等它上漲。
林園自稱,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台 、五糧液 ,當時的成本非常低。單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從去年年初,貴州茅台 上漲了將近150%,五糧液 上漲了近440%。而貴州茅台 成為股改以來第一個百元股,一度被機構資金高度控盤,流通在外的份額已為數不多,這一點從基金公司發布的年報數據上可以得到印證。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隻基金持有貴州茅台 62.37%的流通股,持股總量約為8418萬股。換言之,只剩下5078萬流通股被其他投資者所持有。
對於機構來說,重倉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既可以保證收益,又可以控制風險,像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對象。去年年初開始,招商銀行 上漲了230%,雲南白葯 上漲了75%,上海機場 上漲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倉這些股票之後,今年一季度基金集體跑輸大盤,基金重倉的大盤藍籌股上漲乏力。五糧液 、招商銀行 、貴州茅台 、雲南白葯 、贛粵高速 、上海機場 等都漲勢均比不上大盤指數的漲幅。
不過經過調整,4月下旬以來,股市的結構性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連續3個月表現不好的基金重倉藍籌股開始擺脫弱勢地位,其中以萬科、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招商銀行 和寶鋼股份 為代表,業內人士把這些核心藍籌股走強歸結於基金資金面和重倉藍籌估值相對較低兩個原因。
⑹ 水井坊、捨得酒業、酒鬼酒、老白乾酒等十餘股跌停,股價為什麼會大跌
主要還是這些二三線的白酒品牌本身沒有什麼競爭力,前期估值又太高了,所以一次性就跌了下來。近日A股白酒板塊迎來的回調,其中以水井坊,酒鬼酒為主的二線白酒品牌出現了較大的跌幅。
而且此時正值各大酒氣開財報會議的時候,股價大跌也引發了媒體大量的猜測。有人指出,部分二線白酒企業業績並不出色,前期享受了太多白酒板塊的上升,所以近日才有這么大的回調的。
但也有人指出,從國內高端白酒的商業模式來看,基本可以對比海外的奢侈品牌,因為他們都具備單價高,數量稀缺等特點,而且酒精還有成癮性,屬於快消品,市場能夠給予白酒板塊這么高的估值,也是因為它的商業模式足夠穩定,盈利預期也很穩固。
6月9日白酒行業的另一個焦點新聞在於龍頭貴州茅台召開股東大會。會上,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表示:「我持有茅台2%的股票,現在占我總資產的40%,我一年分紅幾個億,拿了這么多股票,卻要像乞丐一樣去求著茅台經銷商買酒,希望公司能夠考慮股東的買酒需求,給予政策傾斜。」
⑺ 林園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林園基金持有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白酒醫葯健康老齡化和嘴有關和老年健康有關的快速消費行業,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片仔癀、中新葯業等;其他重倉股還有貴州茅台、金龍魚等。
1、片仔癀
白葯、片仔癀、阿膠都是我國的核心資產,他們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考驗仍在的東西。這幾家公司中,目前白葯的布局是最好的,片仔癀,就是在學白葯。白葯的股權結構也是最好的,因此,長期來看,拿白葯,安全性很高。
2、中新葯業
中新葯業是一家百年老店,如果追溯歷史,其旗下的達仁堂、樂仁堂正是北京同仁堂的源頭。從品牌來說,中新葯業的速效救心丸是國家保密配方。
不過,中新葯業的業績成長不夠平順,在2015年凈利潤大增26.17%後,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滑6.17%,去年凈利同比增長恢復到12.39%,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9.62%。
私募基金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非公開方式向兩個以上投資者募集資金,為獲取財務回報進行投資活動設立的投資基金。私募基金財產的投資包括買賣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
私募基金主要分為私募證券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其他類別私募基金等四種。
1、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公開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
2、創業投資基金,主要向處於創業各階段的成長性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基金;
3、私募股權基金,除創業投資基金以外主要投資於非公開交易的企業股權;
4、其他類別私募基金,投資除證券及其衍生品和股權以外的其他領域的基金。
⑻ 茅台持股最多的人
按照持股茅台2%來計算,林園大約持股貴州茅台2500多萬股,僅次於控股股東茅台集團、貴州國資以及茅台技術公司等少數股東,市值估計約560億元,而這僅占其身價的40%,可以推算出林園現在身價已高達1400億人民幣。
【拓展資料】
茅台酒,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茅台酒是中國的傳統特產酒。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同時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也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貴州茅台酒的風格質量特點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風格來自於歷經歲月積淀而形成的獨特傳統釀造技藝,釀造方法與其赤水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相結合,受環境的影響,季節性生產,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保留了當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跡。
1996年,茅台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機密加以保護。2001年,茅台酒傳統工藝列入國家級首批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國務院批准將「茅台酒傳統釀造工藝」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3年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茅台酒」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13年3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調整「茅台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名稱和保護范圍。
2021年,網傳茅台將全面取消拆箱令的消息引起坊間熱議。對此,貴州茅台企業負責人回應稱拆箱令全面取消的消息屬實。
生產情況:
2015年,茅台酒銷售收入419.12億元,利潤227.22億元。
2016年,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共生產約為6萬噸,其中茅台酒基酒約為3.9萬噸,系列酒基酒約為2.1萬噸。茅台酒實現銷售量同比增長37.6%,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40.6%。
2017年,茅台酒基酒產量達42771噸,完成年計劃的130.9%,入庫合格率為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