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醫改龍頭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醫改龍頭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2-08 11:00:09

『壹』 醫改概念股有哪些

魯抗醫葯(600789)華仁葯業(300110)魚躍醫療(002223)新和成(002001)浙江醫葯(600216)東北制葯(000597)西南合成(000788)廣濟葯業(000952)復星醫葯(600196)萬東醫療(600055)九安醫療(002432)尚榮醫療(002551)樂普醫療(300003)海南海葯(000566)千金葯業(600479)雲南白葯(000538)等 醫葯類股票都可能作為醫改對象

『貳』 中國醫葯板塊龍頭企業有哪些

建議關注未來可能受益醫改的公司:

(1)產品以基礎用葯(如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主,具有品牌,價格相對便宜,產品市場份額大的企業。如華北制葯、白雲山A、雙鶴葯業、魯抗醫葯、三九、麗珠集團、哈葯集團等。這類企業的產品在全民醫保的發展趨勢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2)產品獨特,在市場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企業。如華東醫葯。

(3)國家采購可能涉及的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公司。如萬東醫療、新華醫療、科華生物、山東葯玻等。之所以要關注這類企業,也是因為隨著醫改進程的加快,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有著巨大需求。

(4)醫葯商業的龍頭公司。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國葯股份、上海醫葯等。

(5)同時品牌中葯如東阿阿膠、同仁堂、雲南白葯、片仔癀、千金葯業、康緣葯業等。

展望2009年,中國的整體經濟形勢繼續向好。醫改投入加大,旨在強化葯品安全監管和規范市場秩序的葯監政策將陸續出台。從長遠來看,行業整治有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促使優質上市企業銷售與利潤同步增長。總的來說,無論是外部的宏觀經濟大形勢還是產業內部,都存在推動醫葯經濟穩步增長的動因。筆者認為,2009年醫葯行業將繼續成為市場的主流熱點,投資者可逢低布局優質龍頭個股,分享醫葯行業的成長盛宴。

『叄』 健康中國龍頭股票有哪些

1、和佳股份(12.34 +0.33%,診股)

在醫療服務領域試水PPP模式多年,近期先後公告與河南尉氏縣第三人民醫院、貴州平塘縣衛計局合作,開展醫療建設服務。

和佳股份與貴州平塘縣合作項目的總投資額高達29億元,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保障。和佳股份是醫療器械企業向醫療服務行業轉型的先驅,特別是在血透、康復及醫療信息化等細分子領域亮點不斷。

2、益佰制葯(15.40 +0.13%,診股)

作為抗腫瘤葯龍頭企業,近年來積極向腫瘤醫療服務行業轉型。2016年4月,公司下屬的安徽省腫瘤醫生集團正式成立,

已收購1家三級乙等醫院,簽約11家無股權關系的腫瘤治療中心、8家有股權合作的腫瘤治療中心,未來將按照大的醫生企業集團模式發展。醫療服務未來有望成為公司重要業績增長點。

3、魚躍醫療(22.93 +2.92%,診股)

是國內最大的康復護理、醫用供氧及醫用臨床系列醫療器械的專業生產企業,我國家用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企業。生產的產品超過50個品種,是國內同行業生產企業中產品品種最豐富的企業之一。

據公司官網介紹,目前公司的制氧機,霧化器、血壓計、聽診器、超輕微氧氣閥五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達到國內第一,其中制氧機產品更是達到了全球銷量第一的水平。

輪椅車、電子血壓計的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二。此外,公司還積極進軍互聯網醫療,打造慢病管理雲健康平台。公司完善的產品及產業布局,有望充分受益於養老醫療市場大爆發。

4、北大醫葯

收購北醫醫葯完成業務擴展。公司2011年向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定向增發收購買北醫醫葯100%的股權。北醫醫葯及其子公司從2011年起並入公司報表。公司新增置入葯品、醫療器械銷售及流通業務,醫葯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5、金陵葯業

三方合作辦醫樣本,政策扶持民營資本辦醫典範。我們認為公司的價值集中體現在醫院資產上。我們認為宿遷醫院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於提升公司估值。目前的醫改方向上,制葯企業始終受到價格下行影響毛利率的風險,而醫療機構則完全沒有該方面的顧慮。

醫院在整個醫葯體系中始終處於最為強勢的地位,政策風險相對於制葯企業要小很多,經營質量有足夠的保障。同時公司與2012年7月份收購儀征醫院,表明公司在醫療服務方面的擴張規劃。

當公司醫療服務對利潤佔比越來越大之後,有望迎來業績估值的雙重提升。並且,一旦未來成功晉升三甲,醫院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6、華邦健康

聚焦醫葯,構建大華邦醫療聯盟。公司醫療健康業務規劃主要分兩類:全國性項目,包括康復及旅遊養生醫療、互聯網+皮膚類疾病檢測醫療中心;區域性項目,華邦醫療產業園和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首先,藉助皮膚科領域的優勢打造專業醫療平台。公司皮膚科用葯全國市佔率約為10%,覆蓋80%以上皮膚類醫院和科室,積累了大量皮膚病醫療資源和患者群體,與權威學術機構、醫學專家建立了良好合作,通過股權合作等形式進行全國性醫療服務的布局。

同時,公司還將建設皮膚病互聯網醫療平台,將醫生和患者連接起來進行健康咨詢和在線診療、及葯品供應渠道開發,形成OTO生態閉環。

『肆』 大家提供一些股性最活的醫葯股!謝謝

每個股票都有漲跌的時候

最好別研究這方面的東西會誤導你的

多研究研究一個股票莊家心態

買一個股票一定要知道為啥買為啥不買

賣一個股票要知道為啥賣

而持有又為什麼持有

只要別因為覺得還可以就買,覺得還行就持有

以上能做到了,再股市裡你會得心應手

祝好運

『伍』 醫葯板塊中,目前的股票龍頭是哪幾個股,編號是多少謝謝。

主要的就是那麼幾只 雙鶴葯業600062(針劑等,是醫改的受益者) 通化東寶600867(胰島素,糖尿病的必須葯物、但是市場競爭很激烈、未來市場的總產能會很大) 華北制葯600812(普通的葯物,醫改受益者) 浙江醫葯600216(維生素等 受益於維生素E的價格上漲,VE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葯物) 同仁堂600085(百年老店 主要是中葯和中成葯)

『陸』 醫葯類好股票

最起碼2009年的效益是最好的所有機構都看好【基金 私募游資】 我個人看好 亞寶葯業。通化東寶。片子癀。康緣葯業。上實醫葯 這都是還沒有高度控盤 的好股【像恆瑞醫葯。雲南白葯,新和成。都是高度控盤了

『柒』 醫療改革股票推薦 醫改概念股有哪些

醫改概念股一覽:
1、公立醫院葯房託管,實現某種意義上醫葯分開,概念股如南京醫葯、康美葯業等;
2、國有企業對公立醫院的整合,概念股如金陵葯業、復星醫葯、復旦復華、北大醫葯等;
3、社會資本對非營業性醫院的收購,概念股如信邦制葯、運盛實業等;
4、由於公立醫院非營利性醫院改革帶來眾多並購預期,醫療服務子行業在3月份估計依然活躍。另外,並購已經成為2014年的常態事件,建議關注存在並購預期的概念股,概念股如福安葯業、萊美葯業等。

『捌』 請問誰新醫改龍頭領漲股票

科華生物 (002022 ):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醫療診斷用品產業基地,歷經多年積累,科華生物已經成為中國體外臨床診斷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是目前國內生產量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品種最齊全、報批量最大的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其中禽流感檢測試劑是政府撥款項目,正在臨床研製中。從相關信息來看,公司業績有望大幅增長,其中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來源於自產儀器、PCR試劑和出口業務的大幅上升;另外公司還通過加強生產管理、嚴格控制費用支出以及規模優勢等帶來毛利率的提升,使得公司的盈利增長處於多方面發展階段。

『玖』 醫改受益的中小板醫葯股有哪些

周一,受大盤下挫影響,中小板表現平淡,盤中個股交投清淡,漲跌互現,成交量、成交金額基本保持不變。我們認為,中小板短期面臨一定的回調壓力,後市具有小幅調整的要求。

中小板面臨回調壓力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目前主板市場的看空氛圍較為濃烈,場外資金介入意願不強。技術面上,目前兩市指數均已連續收陰,短期均線相繼失守,目標直指半年線,而能否在半年線上企穩反彈尚屬未知之數。因此,中小板受影響出現回調也合情合理。第二,在上周的強勁反彈行情中,G股的填權行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領頭的G新和成、G蘇寧,其股價均已接近其除權前的高點,進一步向上的壓力很大。一旦龍頭個股出現回調,其餘的G股也將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第三,季報的提攜作用已經減弱。相對於主板市場業績報告的不佳,中小板上周披露的業績報告全線飄紅,因而使得整個板塊的市場重心得到提升,同時也使場外資金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心開始增加。但在此利好消息被市場逐步消化後,其作用也將慢慢減弱,整個提攜作用將由面轉點,整個板塊的強勢也將變為績優個股的強勢。

總的來看,受諸多因素影響,中小板短期回調在所難免。但我們相信這種調整也只是暫時的,畢竟中小板的業績表現令人滿意,後市仍有再度走高的潛力。具體操作上,投資者不妨重點關注績優個股

『拾』 醫葯板塊龍頭企業有哪些股票

醫葯板塊龍頭企業的股票如下:
600763通策醫療
300015 愛爾眼科
600993 馬應龍
600105 永鼎股份
000607 華立葯業
600129 太極集團
600750 江中葯業
00594 益佰制葯
龍頭企業指的是在某個行業中,對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具有很深的影響、號召力和一定的示範、引導作用,並對該地區、該行業或者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龍頭企業涵蓋三個產業,可以是生產加工企業,可以是中介組織和專業批發市場等流通企業。它不同於一般的工商企業,它肩負有開拓市場、創新科技、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能夠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商品生產發展,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