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具體是什麼意思
投資大有學問,在某些方面更像煉金術,而不是化學實驗。著名的加州理工大學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曾經說過:「試想一下如果電子有感情,物理學會變得多麼困難!」有時投資確實像是在研究有感情的電子,為了試圖弄清楚這些情緒是如何影響預測未來的。
每當投資人分析投資問題時,尤其在考慮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時,切記人的行為因素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市場動態,家族辦公室的投資管理者更需要認識到這一點。
主動投資vs被動投資,哪個更誘人?
主動的投資管理者試圖通過選股和把握市場時機等技術手段戰勝市場或相關基準。與之相反,被動的投資管理者避免主觀預測,著眼於長遠,致力於獲得與市場整體相近的回報。
主動管理者構建不同於市場的投資組合,通過積極的證券選擇和時機選擇努力尋求最大的投資回報,試圖以此超越市場或基準指數。主動管理者認為,通過卓越的分析和研究,他們能擊敗市場。有時候,這些管理者會考慮財務數據或經濟統計數據等基本面因素,或是使用圖表對歷史價格、交易量或其他指標進行技術分析,由此預測未來價格走勢。
隨著有效市場理論的普及,按照有效市場假說理論斷言,長期來講,沒有哪位投資者能持續戰勝市場,除非他的運氣出奇得好,即使是經驗最為豐富的基金經理也不可能每一次都准確預測公司的表現,甚少有主動式管理的基金能夠長期地超越大盤。
主動管理者每天都不懈地試圖否定這項假說,超越他們的基準,在調整風險之後獲得更高的回報。事實表明,他們的努力徒勞無功。因此主動投資組合管理策略一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被動投資被認為是更理性的投資方式。被動投資基於這樣的理念:市場是有效的,極難擊敗,特別是考慮了各種費用之後。被動管理者尋求獲得市場中某一資產類別或某一板塊的回報。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非常廣泛地投資於目標資產類別中所有或很大一部分證券。
最知名的被動投資方法是「指數化投資」(indexing),即完全參照基準指數的權重,買入其包含的所有證券。投資管理者隨後追蹤(或復制)該基準指數減去運營成本的結果。最流行的基準指數是標准普爾500指數,該指數涵蓋的500隻美國大盤股佔美國股市總市值的70%左右。
被動投資可以被認為是以低風險、低成本、不需要主觀意識的參與市場方式,也正是這樣的觀點,使得被動投資越來越受投資者青睞。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被動投資,已令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因而投資者需要更嚴格地審視被動投資流程。
主動投資衰落,被動投資火速躥紅,勢頭迅猛
在過去的幾年裡,不管主動投資經理人如何努力,但是仍然無法超越股票市場基準。在此背景下,資產配置行業存在一種主導趨勢,投資者漸漸被迫從主動管理的戰略轉向被動投資。已有接近1.5萬億美元的資產從主動性管理基金中撤出,轉而投入被動性管理基金。高盛的合夥人RajMahajan估計,每日交易已經有很大一部分通過定量及系統性策略發起,包括被動投資工具、定量及演算法基金和電子交易做市商。
一些金融評論人士直接斷言,主動管理已緩慢走向死亡。當然這類報道被過分誇大了。不可否認的是,主動管理近期的表現確實令人太失望了。例如,在2016年,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股票經理超過了他們的基準。扣除費用後,中位數的業績為3%。
那麼這背後可能隱藏著什麼呢?專家認為答案在於市場條件。股市總體上穩步上行,使得主動管理投資人很難甄選哪些企業是輸家,哪些是贏家,這也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提供風險管理。
這些市場條件也被證明有利於許多被動的股權投資者。隨著市場走高,僅尋求跟蹤基準表現的基金就會走高。它們不僅與追蹤市場的回報率大體一致,而且通常以低成本完成。在日本等市場,被動策略的受歡迎程度尤其明顯,這種策略占據了70%的日本市場份額。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轉向被動投資也影響了市場狀況。例如對某一特定指數的所有股票進行全面收購,可能會導致這些股票的關聯性更加緊密,這也可能會導致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這兩個因素都使得主動投資者更難超越。
被動並不意味著「風險小」
以被動固定收益策略為例,它有一些有趣的屬性,這也是為什麼有源源不絕的資產流入的原因。被動策略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市場准入,同時也提供流動性和較低管理費。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被動投資比主動投資「風險小」。盡管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被動固定收益受歡迎程度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它仍有自身固有的風險:
首先是最大的廣義市場固定收益基準的變化,比如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在過去10年裡,美國國債已成為全球綜合最大的部分,是該指數中權重最高的證券,但它們並非沒有風險。美國政府債券的價格與利率完全相關。當利率上升時,美國政府債券價格下跌。由於債券價格走勢與收益率相反,投資者更容易受到美國國債資產價值縮水的影響。
對於追蹤美國整體市場的被動固定收益投資者而言,美國國債的比例不斷上升,意味著投資者總體上不那麼多元化。他們更多配置了低收益投資,同時承擔更大的利率風險。
市場波動的回歸應當會給主動投資管理者再次擇股的機會
雖然市場環境有利於被動投資,不利於主動策略,但預計這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各國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是當前市場平靜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幾個國家都受到了影響。而且,隨著經濟周期的成熟,歷史表明波動性可能會回歸市場。
波動產生的回報,使主動管理者可以應用他們的選股和風險管理技能,有再次選擇的機會。為此,我們建議投資者考慮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包含適當的主動策略。我們在主動管理中強調的關鍵屬性包括:持久選股策略,風險管理流程、稅務效率和對投資組合經理的經常性訪問。
主動管理者尋求降低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債務集中的方式,而這些方式是被動策略提供不了的。主動管理者尋求擴大機會,跨領域配置,以找到更好的信貸方式。當然,主動管理也有風險。除了通貨膨脹的影響、未來的增長前景和利率方向等因素外,還需要管理者做出關於信貸價值的判斷。我們相信經驗老道的主動管理者在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會為客戶帶來超額收益,實現長期的資本增長。
凱洲觀點:主動被動雙劍合璧威力大
然而,我們並不是完全依賴於主動或被動的策略,而是強調兩者結合的潛在益處。在基於客戶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創造多樣化的股權分配。
過去幾年,被動指數和ETF的投資表現非常好,這促使人們重新審視這一毫無爭議的辯論。然而,隨著美聯儲開始將利率正常化,預計會出現更多的市場波動,而在未來幾年,僅採取被動策略可能並不一定奏效。試圖實現長期回報目標的投資者將需要同時採取主動和被動的策略,同時開發工具,以了解資本市場效率的差異。主動投資是被動投資無法取代的,金融市場本身的無效或弱有效性會給主動投資者永恆的舞台。
主動與被動之間並不是互相否定的,從海外市場發展來看,被動投資理念和主動投資理念已經相互融合。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合理的資產配置是比較關鍵的,被動和主動投資二者配置可謂一對「黃金搭檔」,二者的有機結合有利於資產配置效果的改善。
主動管理的方法,對於效率較低的資產類別,提供了一個超越市場的更大機會,而被動投資方式可能更適合高效率的資產類別。換句話說,在制定一個總體投資組合時,可以利用資產類別的差異決定主動和被動策略。
例如,美國大型股票在華爾街分析師的吹捧下,很難辨認被低估的公司。對於這種高效的資產類別,被動投資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適當的,而且可能會更有效。相比之下,新興市場的股票普遍缺乏研究,難以評估,這為主動投資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來識別公司,關鍵是要認識到差異,然後做出正確的選擇。
Ⅱ 美國晶元股為何暴跌1000億美元
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在美國晶元股領跌下,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暴跌,當天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5.7%,相關成分股市值縮水約1000億美元,是6月中旬以來最慘的一天。對於此番暴跌的原因,彭博社認為,晶元股的潰敗可能源於中國將實施的半導體新政。
彭博稱,晶元股的暴跌或許與中國即將出台的半導體新政有關。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正計劃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以發展國內半導體行業,並應對特朗普政府的限制。
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科技分析師Dan Wang說,「中國領導層意識到,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不能再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晶元接入的更嚴格限制,中國的回應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行業發展。」
美國國家證券公司(National Securities Corp.)首席市場策略師阿瑟·霍根(Arthur Hogan)則表示:「如果你現在要問我,八月份大部分時間里我最大的恐懼是什麼,那就是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
(2)彭博巴克萊美國浮動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晶元股全線潰敗
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晶元股全線潰敗,英偉達股價下跌9.3%、為3月16日以來最高。博通(Broadcom)下跌6.1%,高通(Qualcomm)下跌5.5%,英特爾(Intel Corp.)下跌3.6%。
晶元股的領跌導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近5%,至11458點,創下6月11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逆轉了此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創下新高的漲勢。
受此影響,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3.5%,至3455點,11個板塊全部下跌。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808點,至28293點,跌幅2.8%,中斷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自2月份以來首次突破29000點的漲勢。
Ⅲ 美國晶元股暴跌1000億美元是怎麼回事
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在美國晶元股領跌下,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暴跌。當天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5.7%,相關成分股市值縮水約1000億美元,是6月中旬以來最慘的一天。
其中晶元股更是全線潰敗,英偉達股價下跌9.3%、為3月16日以來最高。博通(Broadcom)下跌6.1%,高通(Qualcomm)下跌5.5%,英特爾(Intel Corp.)下跌3.6%。
受此影響,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3.5%,至3455點,11個板塊全部下跌。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808點,至28293點,跌幅2.8%,中斷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自2月份以來首次突破29000點的漲勢。
(3)彭博巴克萊美國浮動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美國晶元股集體暴跌原因:
彭博社9月3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正在規劃制定一套全面的新政策,以發展本國的半導體產業,應對美國政府的限制,而且賦予這項任務「如同當年製造原子彈一樣」的高度優先權。或是受此消息影響,美國當地時間9月3日,美國晶元股領跌下,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暴跌。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晶元進口金額為3040億美元,同比減少80億美元,降幅為2.6%。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晶元自給率2019年僅為30%左右。
今年8月, 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強調,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
Ⅳ 中概股是什麼,就是給美國佬炒嗎會影響A股同一股票的漲跌嗎
中概股是指在海外注冊和上市,但最大控股權(通常為30%以上)或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隸屬於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或個人的公司。<br />一般來說,中國概念股公司乃是大陸公司在中國大陸金融改革下,以在海外上市的方式來獲取境外投資的一種方式之一。目前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港交所,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交所,泛歐交易所,東京證交所,法蘭克福證交所。<br />去年,在美上市中資股創出4年最大跌幅,之前中國政府的最新救市措施未能止住中國股市的動盪。彭博在美上市中資股指數大跌5.1%,至121.36,創出2011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中國股市大跌讓一些人擔心,這些私有化收購能否順利進行。這些中概股的股價也跟隨中國股市一起下跌。
Ⅳ 彭博:為什麼美國國債不會永遠是一個避風港
200年金融危機爆發時,股票收益的波動性急劇增加,股市暴跌。同時,美國國債價格迅速上漲。從那時起,債券價格和股票價格之間主要表現為負相關的關系。 這是有道理的: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拋售股票,並購買安全的國債,其價格應該成反比。這也意味著,在美好的日子中,我們購買股票並出售債券,因為我們認為國債和股票之間應該始終為負相關。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從20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末以來,股市和長期國債之間的關系是主要是正相關的。只是在新的千年裡,股票和國債之間的關系轉為負相關,而且是強負相關,尤其是在過去兩年的經濟衰退期。 我們考慮到,投資者在任何時間都不知道他們處於哪種通貨膨脹機制中,但他們至少可以利用歷史資料和統計數據找出其中最有可能的一個,就像任何熟練計量經濟學家那樣。 歷史資料對利用歷史數據來建立對經濟制度的信心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對當前的經濟制度缺乏信心,任何新的觀察數據都會導致長期前景預期的大修改。 股票和長期債券的價格取決於這些預期,因此,前景預期的大修改意味著大的價格變動。市場消息的不斷流動導致投資者信心的變化,從而產生市場波動和價格的共移性(同向或反向)。投資者觀察到的數據越多,其不確定性也就降低。但投資者的不確定性也可能隨著異常值的出現而增加。我們考察這種洞察力,並利用的股票和債券的數據以了解投資者的信念,尤其是他們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信念。 在用我們的模型描述過去十年的情況之前,我們應該看看20世紀70年代末的狀況。我們的估計表明,當時的投資者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不知道美國是否會進入一個持久的滯脹期。任何高於預期的消費者物價數據(CPI)都被作為一個跡象,表明美國進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時期。低增長的預期使股票價格下降,高通脹的預期使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因此,這種由數據驅動的投資者信念波動導致股票和國債價格的共移現象,並增加了兩者的不確定性。 在最近的經濟大蕭條期,股價和債券價格發生了負相關的共移。市場現在畏懼通貨緊縮,因為它帶來經濟的低增長,就像在大蕭條期中那樣。在這種情況下,高於預期的CPI數據對經濟來說是好消息,因為投資者將它們作為通貨緊縮可能被避免的一個信號。 通貨緊縮時期 股市因為CPI高於預期而歡呼,國債收益率因為通貨膨脹加速的預期而上升。因此,這種由數據驅動的關於經濟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的信念導致股票和國債價格的反向移動。有關通縮的較大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股票和債券的波動性,就像我們在數據中觀察到的那樣。換句話說,通貨膨脹的信號作用顯著地改變了股票和債券的相關表現。 我們的模型也表明,投資者可能有一個比較強的信念,相信美國經濟在2001年可能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表示了這樣的顧慮,然後央行決定降息(降至了當時的歷史低點),一些評論人士認為這是隨後5年中出現房地產泡沫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模型中有許多關於股票和債券表現的研究。例如,研究人員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為什麼新的千禧年帶來了 「美聯儲模型(RISKPRE)」——股票收益率與國債收益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的崩潰。我們的模型顯示,通脹的信號作用正好預測到這一點:當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的概率增大時,國債收益率將降低(因為預期通貨膨脹率較低),但股票的收益率將上升(因為預期經濟增長速度較慢)。 同樣,股票和長期國債之間的關系從正相關變為負相關,意味著美國國債從一種風險投資變成一種避險投資。 也就是說,最近購買長期國債的投資者往往會獲得較低的平均回報,因為國債的對沖屬性已經抬高了它的價格。國庫券現在被認為是一個避風港。然而,它並非永遠如此,僅僅只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回來之前如此。(子問) (亞歷山大大衛是卡爾加里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彼得羅韋羅內西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大學金融學教授)
Ⅵ 美聯儲taper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美聯儲Taper不是賣出央行已持有的債券,只是影響相關債券的供應。這樣一來,不僅影響債市,還會影響股市。
1、美聯儲Taper對美國債市的影響
投資者開始拋售債券,導致國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預計美元指數將延續走強。從上一輪加息階段美債整體收益率走勢來看,加息預期也會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但正式進入加息流程後,美債反而會階段性回落。
2、美聯儲Taper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美聯儲Taper提高了企業使用資金的成本,可能不利於美股的上漲。在整個Taper過程,乃至加息前,美股仍可能面臨短期的階段性調整。當前美股估值水平較高,市場對流動性的敏感性會更高,流動性緊縮可能容易帶來階段性調整。
(6)彭博巴克萊美國浮動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Taper對中國的溢出效應
2014年1月至10月,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累計收窄約30BPs至1.4%,但整體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外資凈流入的月均規模為365億元。此後,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中美貨幣政策走向出現明顯分歧,中美利差持續收窄並於2015年12月降至最低點55BPs,相應境外資金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
2020年以來,由於中國疫情防控積極有效,經濟修復進程快於其他國家,吸引外資大量流入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月均凈流入規模達到1800億元。
三季度隨著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升溫,資本流入規模較前期明顯下降。6月與8月的外資凈流入規模分別為717億元和37億元,7月凈流出2378億元。9月外資凈流入規模回升至1330億元,但仍低於202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外資流入規模下降的主因在於6月以來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由160BPs降至約130BPs,同時美元指數震盪走強,A股波動加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較前一階段有所下滑。
不過,中美利差仍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加之中國債券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中國國債先後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和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有望吸引千億美元級別的被動增量資金及更多主動配置資金流入人民幣債券市場。因債市資金體量大於股市,有望發揮穩定器的作用。預計Taper導致資金外流的壓力有限、風險可控。
中國貨幣政策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重點依據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制定貨幣政策,美聯儲政策轉向不會直接引發國內政策的跟隨。
2014年,美聯儲實施Taper至重啟加息期間,人民銀行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中美兩國政策取向出現階段性分化。2014-2015年,美國經濟增長形勢向好,總需求顯著改善,美聯儲逐步退出寬松政策並於2015年年末啟動加息。當時中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維持寬松,2014-2015年,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由4.10%下調至2.25%,人民銀行累計6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實施4次降准。貨幣政策出現分化,導致人民幣匯率大幅調整。2015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4936,較2014年年末貶值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