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公司股票的風險溢價大於大公司股票的風險溢價
1:可以考慮形成大公司的成熟度上來區別大小公司的差距。
2:可以從企業資金方面來分析2類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近而獲得不同的風險溢價
Ⅱ 債券投資組合收益率的衡量有哪些
(一)基於交易費用和流動性的投資組合理論
如果市場是無效的和存在摩擦的,就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存在,而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直接與交易成本相關。關於市場摩擦的投資組合問題,是由Magil和 Constantinides首先提出來的,之後Davis和Norman對此做了進一步研究。Davis(1990)等人利用隨機控制方法分析了在存在市場摩擦的情況下與證券流動性相關的交易成本問題,發現保持在一定風險區間內並且在接近區間的邊界時作最小交易是合理的。 Shreve,Akian(1995)等人利用粘度理論研究了具有交易成本的多維資產組合問題,並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一個三資產的期終財富最大化問題。但是,Davis,Shreve,Akian等提出的方法忽略了固定成本所導致的較大交易成本,後來的Eastham和Hastings使用脈沖控制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Morton和Pliska(1995)也研究了固定交易成本下的最優組合管理問題,盡管他們建立的模型中的交易成本不是真實的交易成本,但是他們的方法在解決相應的組合問題時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最近的研究認為證券的流動性是證券價值的決定性因素,相對於流動性證券來說,非流動性證券的定價總是存在一定的折扣。例如Amihud和 Mendelson(1991),Kamara(1994)就證實在非流動性的中期債券和流動性的國債間存在超過35個基本點的收益差距;Whitelaw(1991)等也證實過類似現象。Brito(1977),Subrahanyam (1979),Amihud和Mendelson(1986),Duma,和Luciano(1991),Boudoukh和 Whitelaw(1993),Constantinides和Mehra(1998)等關於資產組合的流動性作用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外生的交易成本和借入或賣出的限定上,而後來Longstaf(2001)的研究則是集中於交易策略和證券價值內生的非流動性作用上。Longstaf解決了投資者受限於流動性限制的跨期組合問題。
(二)基於風格投資的投資組合理論
風格投資始於1992年威廉·夏普的論文《資產配置:風格管理與業績評價》。風格投資在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投資風格的分析。目前普遍接受的風格分析方法主要有和基於組合的風格分析。前者是由Sharp提出基於收益的風格分析,他認為通過比較基金的收益和所選擇的風格指數收益之間的關系可以判定基金管理人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風格;後者主要是根據基金實際持有的股票特徵來劃分基金的投資風格。 Kahn(1996)發現對於小樣本基金,基於組合分析來預測風險比基於收益的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相關性;Kaplan(2003)研究發現對於大盤價值型組合,兩種風格分析方法所得結果相似,而對於中小盤和成長型組合,兩種分析方法則存在顯著差異。
第二,風格投資的表現及形成原因研究。風格投資常常表現出小市值效應(投資於小規模公司股票所獲得的收益要高於投資於大規模公司股票)和BV/MV效應(凈資產/市值)。Banz(1981)最早發現,最小一類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出最大一類股票19.8%;Reinganum (1981)也發現類似現象。對於BV/MV效應,Stattman (1980)發現美國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與其BV/MV呈正相關關系;Fama和French(1992)也證明美國市場的BV/MV效應明顯。對此,有這樣幾種解釋:其一,Fama和French(1993,1995),Johnson(1997)等人認為風格投資的超額收益是對風險的補償,而這些風險被正統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所遺漏;其二,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認為超額收益是由於投資者對某種股票過去表現的過度反應所致;其三,Daniel和Titman(1997)認為由於具有某種相同屬性的公司分享著某些共同特徵,因而有可能同時出現一些經營上的問題而導致上述兩種效應;其四認為是計算方法的選擇以及數據處理等人為原因造成的。
第三,風格投資的周期性以及風格轉換策略研究。從價值型/成長型或大盤股刊、盤股等角度來看,風格投資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表現,存在周期性。弗蘭克等 (2002)研究表明,美國、日本股票市場中小盤股/大盤股總是間隔表現較差或優良。David,Robert和Christopher (1997)通過美國、加拿大等國數據分析發現,價值型/成長型組合的收益率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型。由於風格投資具有周期性,因而投資者可以通過風格轉換以獲取更好收益。Levi,和Liodakis(1999)通過對英國股市的研究認為,當兩種相對風格的收益率差異不顯著時,投資者有機會通過風格轉換增進組合績效;另外一些學者如KevinQ .W ang(2003)、Georgi(2003)等也分別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
第四,風格投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研究。Lee和Andrei等(1991)用風格投資的理論解釋了為什麼在同一證券市場掛牌的基金雖持有完全不同的股票,但卻同漲同跌;Froot等(1999)同樣運用風格投資的概念解釋了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同種股票卻有著不同表現的原因;Sorensen與 Lazzara(1995),Anderrson(1997)及Fochtman(1995)也先後就某種風格與某種具體影響因素(如宏觀經濟因素、價格趨勢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三)基於連續時間的長期投資組合理論
長久以來,馬柯維茨的均值--方差理論在指導人們短期投資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事實上,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的最優資產組合不盡相同。
Samuelson(1963,1969)等最早描述了長期投資者與短期投資者作出相同決策的限制條件;Merton(1969,1971,1973)也對此進行了長期、深人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告訴人們,投資機會會隨時間變化,長期投資者總是關心長期中投資機會所受到的沖擊,並希望從中套利。 Kim,Omberg(1996);Balzzi;Lynch(1999);Barberis(2000)等人建立了長期投資者資產組合選擇的實證模型,這些模型是建立在 Samuelson(1963,1969);Mossin(1968);Merton(1969,1971,1973);Stiglitz(1979);Rubinstein(1976a,b);Breeden(1979)等文獻的基礎上,並且最終完成了早期理論文獻的實證檢驗。他們假設一個生命有限的投資者具有期末財富的HARA (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效用,結果發現沒有用到任何近似,最優的組合權重是線性的。Balzzi,Lynch通過對那些忽視投資長期性的投資者的效用檢驗得出,忽略現實的交易成本將導致效用成本增加0.8%到16.9%;Barberis研究發現即使將許多參數的不確定性包含進模型之後,還有足夠的收益期望使長期投資者總能在股票上分配更多資產。
對於利率在長期的影響,Morton(1973)提出了套期保值效應,當投資者的風險厭惡系數大於1時,對風險資產的需求不僅受到資產風險溢價的影響,還受到預期收益率與預期遠期利率調整的協方差的影響;對於跨期理論中的跨期預算約束條件,Campbel(1993)認為當消費--財富比率不變或變動不大時,投資者的跨期預算約束條件為近似線形;Tepla(2000)在允許借入和賣空的約束條件下,將靜態投資組合的選擇標准結果擴展到動態的跨期模型。 Campbell和Viceira(2001)對這部分結論也有詳細的闡述。
對長期投資的資產組合選擇和風險控制問題,Jeremy Siegel(1994)通過分析認為在長期投資中,股票的風險低於債券甚至國庫券,在長期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資產。 Campbel,Viceira(1999,2000)證明對最優投資策略中市場擇機的忽略,會導致更大的效用損失。 Campbell,Chan,Viceira (2001)等用VaR(一階向量自回歸)模型來分析長期投資者的消費和資產組合選擇問題。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的可預測性增加了投資者對於股票投資的需要,並且長期通貨膨脹債券能夠增加穩健投資者的效用; John Y.Campbell,George Chacko,Jorge Rodriguez(2004)的研究也展示,保守的長期投資者有一個積極的股票跨期套利需求。這些研究對長期資產組合框架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貢獻。
對長期投資的資產配置問題,用連續時間數學來分析動態資產組合選擇,至少可以追溯到Robert Merton(1969--1973)的研討工作。Duffle(1996);Karatzas,Shreve(1998);Morton(1990)給出了連續時間中資產組合選擇的一般方法。Chacko,Viceira(1999)探討了時變風險對投資的影響。 Cox,Huang(1989);Cox,Leland(1982);Pliska(1996)等提出跨期消費與資產組合選擇的「鞍方法」,利用完全市場中的SDF(隨機貼現因子)屬性,把動態問題轉換為靜態問題,使得結果更容易求解。Campbell,Viceira(2002)在他們合著的《戰略資產配置:長期投資者的資產組合選擇》中第一次系統地討論了長期資產組合選擇問題。他們創立了一個可以與均值方差分析相媲美的跨期實證分析方法;證明了長期通貨膨脹指數化債券是對於長期投資者的無風險資產;揭示了股票作為對長期投資者比短期投資者更為安全資產的條件;證明了勞動收入怎樣影響資產組合選擇。
(四)基於VaR的投資組合理論
VaR方法在20世紀50年代才得到研究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學者們關注,它原先被人們用於測度一些金融公司交易證券的市場風險。VaR方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原先投資組合理論對證券投資組合風險度量的不足。
國外學者先後給VaR從不同角度進行定義。
Joroin(1996)認為是給定概率置信水平內最壞情況下的損失;Sironi,Resti(1997)認為是在定義期間內,在一定的概率條件下,潛在的最大損失。
Luciano(1998)認為是在一定的概率條件下,單個頭寸或整個組合可能產生的損失;在給定資產(組合)價值變動分布的前提下,風險按照價值變動超過某一臨界點的可能性來界定。
Mauser,Rosen,Jorion(2001)分別利用歷史模擬法或蒙特卡羅模擬法估算了VaR條件下的資產組合選擇最優化問題。但VaR仍然存在有很多的缺陷。
Artzner等(1999)提出了一致性風險度量(Coherent Measures of Risk)的概念,其中一致性以四條公理假設條件作為判別標准,由於VaR不滿足四個條件中的次可加性(Sub-Additivity),意味著在某些條件下拒絕資產組合風險分散化原理,認為VaR不是一個Coherent風險度量。
基於此,Pflug,Rockafellar,Uryasev(2000,2002);Acerbi,Tasche(2002)先後提出了條件風險價值(Conditional Valueat Risk,CVaR)作為風險的度量來對VaR進行修正。CvaR被定義為損失超過VaR部分的條件期望,只考慮下跌風險(Downside Risk)。如果VaR對應的置信區間為(1-α),則α-CVAR就是超過α-VAR的平均損失;針對VaR無法比較來自不同市場的風險暴露,Giuseppe Tardivo(2002)提出Benchmark-VaR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在一定的置信區間內,基金或者組合偏離基準(Benchmark)的最大離差;Emmer等(2001)引入了風險資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用以代替方差來衡量風險;鑒於VaR僅測度了市場常態下的資產組合的風險,Embrechts等(1997)將測度極端情況的極值理論與VaR相結合提出了測度市場極端風險的方法,McNeil,Frey(2000)運用極值理論研究了瑞士金融市場時間序列的尾部特徵,結論認為極值方法比VaR更為穩健和精確。
在界定了VaR和CVaR等風險測度指標後,以其為基礎研究資產組合選擇的工作相應展開。
Rockafellar等(2000),Anderson等(2001)考慮了CVaR作為風險測度時的資產組合優化問題,證明了CVaR是凸函數,可以用來構建有效的優化方法,而且Rockafellar等還提出了一種線性規劃方法,可以同時最小化VaR和CVaR。Emmer等在引入了風險資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後,建立了資產組合選擇的「均值-CaR模型」,推導出解析形式的最優解和有效邊界;Young(1998)提出了一個極大極小收益的資產組合模型(MMR):在保證資產組合平均收益率超過某一最低收益水平約束下,極大化其任一時期的極小收益,決策目標是考慮在最不利收益中取最優收益。風險度量指標採用的是最小的可能收益而不是方差。
另外Bogentoft等(2001);Topaloglou等(2002);Castellacci,Siclari(2003)也研究了基於VaR和CVaR的資產組合選擇問題。
(五)基於非效用最大化的投資組合理論
Cover是較早非效用最大化投資組合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在離散時間條件下的泛組合模型。該模型的突出優點是構建它不需要知道市場參數及有關統計信息,如利率、價格波動率,甚至不需要詳細描述離散時間條件下價格變動的動力學機制,只要通過跟蹤不同證券權重的績效加權變動情況便可達到最優恆定組合。 Cover還描述了泛組合的漸近行為,並引用實例說明了泛組合具有較好的解釋力。
Hellwing提出了一種普遍適用的經濟資源定價方法---價值維持原理(Value Preserving Principle),即資源的內在價值(將來收益價值)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Helwing利用該方法考察了在離散時間、有限狀態空間條件下證券市場的組合最優化問題,並表現出較好的解釋力。
Buckley和Korn從考察隨機現金流下的指數跟蹤誤差的角度認為:對於那些消極跟蹤指數的投資者來說,其理想狀況的證券組合總是由進人指數的所有證券持有組成。這必然導致資本資產投資者持有的現金賬戶績效與指數績效的偏離(即導致跟蹤誤差的產生)。據此,Buckley和Korn給出了這種情形下的相關模型(即基於半鞍的一般連續時間模型),分析了投資者導致的脈沖控制問題,並給出了其存在最優控制策略的一般條件。除此之外,他們還探討了某些擴散類型市場價值維持策略的存在性和惟一性,解決了來自於非完全市場中的期權套期保值理論的惟一價值維持測度問題(即最小鞍測度問題),並考察了附加約束對組合策略的影響。
(六)行為金融和行為投資組合理論
近20年來的金融實證研究不斷發現股票收益率具有可預測性的證據,EMH的理論基礎和實證檢驗都受到了強有力的挑戰。證券市場上實證研究發現了許多無法由 EMH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加以合理解釋的異常現象。面對一系列金融異象,人們開始質疑以有效市場假說為核心的傳統金融理論。由於行為金融學能夠較好地解釋這些現象,因此原先不受重視的行為金融學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Ⅲ 小股市股票收益高於大公司為什麼說明市場無效
一般公司能做大,肯定是有些實力的,或者確實符合產業發展反向等等強勢之處。西方成熟市場,雖然偶爾有小公司爆發的,但是從長期來看,藍籌股(一般是大公司)的收益還是高於小盤股,主要是在估值系統成熟,市場成熟的西方市場,投資者認可這種穩健的價值投資,藍籌股更能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積累起來,收益就會高於大部分小公司。小公司短期爆發力力強,但是真正能持續發展把小公司做大的畢竟是少數。
而我們的市場,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市場,幾乎是純資金推動型。資金多了,垃圾股也能抄上天。盤子越小越好,那些大佬們反而不願意去花太多的錢炒作大公司,所以就會顯得小公司的收益大於大公司。遠的不說,就說香港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很成熟,裡面就有很多小公司的股價才幾毛,甚至幾分錢,你說這樣的股票如果不是突然小雞變鳳凰(在香港很難),怎麼比的上匯豐控股這樣的藍籌呀。
祝你投資順利!
Ⅳ 為何人們不因為小公司股票收益率高而將資金全投於小公司,而是將資產配置到不同的資產上
對於不懂的人,分散投資是合適的,收益低但波動小。小公司股票收益高在中國未必能持繼下去。基礎不同,在中國小股票很熱,在成熟市場小股票很冷,越不活躍的股票長期看收益更高。
Ⅳ 小公司效應的現象
Banz(1981)發現股票 市值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大而減少的趨勢。同一年,Reimganum(1981)也發現了公司規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據CAPM模型預測的理論收益率高,且小公司效應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於公司的規模和1月份的到來都是市場已知信息,這一現象明顯地違反了有效市場假設。最近Siegl(1998)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小盤股比大盤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應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於公司的規模和1月份的到來都是市場已知信息,這一現象明顯地違反了 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設。Lakonishok等(1994)的研究發現,高市凈盈率的股票風險更大, 在大盤下跌和經濟衰退時,業績特別差。市盈率與收益率的反向關系對EMH形成嚴峻的挑戰,因為這時已知的信息對於收益率有明顯的預測作用。
Ⅵ 如何識別好公司,好股票(是否同等,案例,識別,運用)
1. 入量較小,賣出量較大,股價不下跌的股票
上述現象說明該股票買正在收集籌碼後期或拉升初期,大量賣盤是由莊家為低價收購籌碼而設置的上蓋板,也可能是拉升初期涌現出的短線浮籌,股價不下跌是莊家的隱性買盤造成的,(莊家在盤面上放的買賣盤通常是假的,是讓散戶看的,)這類股票隨時可能大幅上漲而脫離莊家的成本價位。
2. 買入量,賣出量均較小的,價輕微上漲的股票
莊家吸貨完成,推高股價是主要任務,投入小,效果大.
3. 放量突破最高價等上檔重要趨勢線的股票
這種股票會越漲越高,讓散戶看了眼饞。又不敢買.
4. 第一天放巨量上漲,第二天仍強勢上漲的股票
期貨主力會這樣拉股票(實力強大).
5. 大盤橫盤時慢漲,大盤下跌時卻加快上漲速度的股票
這種股票莊家實力較強,利用大盤下跌吸貨。
6. 個股出利空而不下跌的股票
這就是該跌不跌,必有大漲.
7.無量大幅下跌的股票是超短線的良好品種.
2007年炒股的12種訣竅
首先是研判跌到位的四種訣竅。股市中常常會出現各種下跌行情,這時是不能炒股的,只有等到大盤跌到位才能關心股市,而大盤跌到位必須要符合四個特徵,分別是:
■成交量要萎縮到位;
■市場做空能量衰弱到位;
■技術指標的超賣到位;
■市場熱點冷卻到位。
其次是選擇買進時機的四種訣竅。只有在上升趨勢被正式確認時,才是大量買進的好時機。而確認大盤成功向上突破的四種特徵分別是:
■指數對均線系統形成突破;
■成交量對量能均線系統形成突破;
■技術指標形成向上突破;
■市場熱點形成全面開花局面。
最後是選股的四種訣竅。在大盤形成有利局面時,選股就要選具備股價翻番潛力的股票,這些股票往往具有四種特徵,分別是:
■業績有明顯改善;
■啟動時價位比較低;
■有豐富的潛在題材;
■有市場主流資金入駐其中。
金羊網 大時代投資
Ⅶ 如何證明小公司股票溢價大於大公司的股票溢價
樓上是錯的,這樣不能證明風險溢價高,只能說明漲跌幅度大而已
很簡單,溢價水平用市盈率和市凈率來衡量就可以了
具體思路就是往市盈率這方面想
Ⅷ 為什麼大公司的股票反而股價低,小公司的股票價格高
看樣子你是新股民
我這么給你說吧,不是說公司大,股價就高。
股價是人為炒作起來的。
說簡單點就是莊家(就是那些大的基金公司)在低位買了一張股票大部分的籌碼。
然後用一定資金將股價拉倒高位,在高位把低位低價買入的籌碼賣掉,達到賺錢的目的。
舉個例子就是:
莊家有10E,那麼他可以在股價10塊錢的時候,買入7E。
然後用3E資金把股價從10塊拉倒50塊。
最後在50塊的位置把低位10塊買入的7E籌碼,賣掉。達到掙錢的目的。
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像你買的中國銀行,雖然股價低,但他的流通盤很大:1955億籌碼
這么多的籌碼,如果有人要去炒作,對的資金要求是非常大的。
而網宿科技的流通盤才1億,
雖然他70多塊錢,但是主力花40E就能拿下一半的籌碼,達到控盤炒作。
而中國銀行至少要3000E。
就想坦克很堅固,笨重,功率大,卻跑不快。
而摩托很小,功率小卻很靈活。
目前本來大市環境就不好,
所以莊家更情願炒作一些流通盤小,靈活的股票。
這樣有一定收益,花銷也不大。
而像中國銀行這種藍籌股,莊家籌那麼多錢都難受,更別說去炒作。
所以你的中國銀行這輛坦克目前就只能在那歇著,
看著別人的摩托滿天飛。
Ⅸ 為什麼成長型公司股票估值會高於非成長型公司的股票
公司在發展階段的戰略嚴重影響了一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價值潛力。一家獨角獸公司和一家傳統行業公司如果同時上市,那麼獨角獸會更加受到資本的青睞,股票估值也會高於傳統行業公司。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型公司的股票估值會比較高。盡管巴菲特認為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這並非個人的意志所決定的。
所以成長型公司在某方面獨立於世,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抗擊力遠比想像中的要強,股票的保有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