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增達科技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增達科技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4-26 00:29:24

『壹』 江蘇增達試驗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蘇增達試驗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12-21在江蘇省南通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區江山路678號。

江蘇增達試驗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691MA1MD4959X,企業法人張福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蘇增達試驗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環境試驗設備及其控制軟體的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環境試驗技術項目的開發;環境試驗類檢查、檢驗、檢測的技術服務; 自營和代理上述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蘇增達試驗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貳』 世界十大財團!~

美國十大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杜邦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得克薩斯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RockefellerFinancialG......
美國十大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杜邦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得克薩斯財團洛克菲勒財團(RockefellerFinancial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准(原譯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美國十大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摩根財團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杜邦財團
波士頓財團 梅隆財團 克利夫蘭財團 芝加哥財團
加利福尼亞財團 得克薩斯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人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叄』 世界財團的主要財團簡介: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標准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成立於1802年的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學企業,致力於利用科學創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杜邦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廣泛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涉及農業、營養、電子、通訊、安全與保護、家居與建築、交通和服裝等眾多領域。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 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直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入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 是一家私人擁有的股份公司,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其股份在德國所有交易所進行買賣,並在巴黎、維也納、 日內瓦、巴斯萊、阿姆斯特丹、倫敦、盧森堡、 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等地掛牌上市。1995年底,擁有德意志銀行股本的股東為28.6萬,,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目前,德意志銀行集團總人數74000人,為約800萬顧客工作,包括世界各國的個人、商業和政府機構客戶、銀行和公共機關。德意志銀行擁有資產超過9960億馬克。

『肆』 全球金融巨頭都有誰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代表數字資產銀行時代的到來
 
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世界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為此受到各個金融領域的密切關注,科技金融已經影響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眾多銀行業務開始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生物識別等關鍵技術開展服務。
目前全球加密數字資產總市值近2000萬億美元,未來還在持續增長,安全有保障加密數字資產的管理和增值服務,成為了市場的空白,越來越多的用戶,渴望能夠出現專業的數字資產銀行提供金融服務,2019年9月全球首家合法合規加密數字資產銀行---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應運而生。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Untied States Wall Street Fund Investment Bank ),注冊資金10億美金,歷經3年審核,由美國政府批准成立,獲得了美國政府發放的數字貨幣經營證書,是全球化數字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機構,銀行依法運營,對品質追求卓越,為客戶提供安全、專業、便捷的各類數字貨幣業務,基於銀行自身10多年傳統金融的經驗,結合數字金融優勢,積極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具有合法發行數字資產的許可權,ASSE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以不動產 資產證券化為依託,恆量發行的數字資產。以ASSET為通用資產,廣泛應用於銀行的每項服務,ASSET將加密資產流通過程,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簡化,再也無需通過第三方平台,用戶點與點之間可無障礙地建立信任,由此促進全球資產順暢流通。
加密數字資產儲存增值服務,是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的核心服務,用戶通過存儲加密數字資產,可以得到:存儲生息、自由進出、穩健收益的服務。因為銀行自身強大的量化交易、數字資產貸款、杠桿交易等金融業務,都能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基於區塊鏈成熟的智能合約技術,積極實現數字資產與生活消費之間的自由流通,話費充值、汽車加油、購票出行、酒店入住、購買車房、游戲娛樂、藝術品收藏、醫療保健等行業的便捷應用,將陸續開放服務,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最終目標建成一套以區塊鏈智能合約為載體的社會商業共識體系。
根據發展規劃,目前用戶先享受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的各種金融增值服務,未來一年內核心應用生態全部開放,計劃兩年內業務遍及全球大部分國家,普惠用戶數量超過600萬,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會成為一個超級商業經濟體,將是全球加密資產領域的奇跡締造者。

『伍』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愛搞金融

這些年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開通了很多有關於金融領域的服務。並且這些互聯網公司憑借自身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不斷的拓展自身在金融領域的份額,這也使得互聯網公司開始搖身一變成為了金融公司。這些互聯網公司也憑借金融服務獲得了很多的收益回報,而且這些金融服務也能夠讓互聯網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變得越來越低,因為這些互聯網公司在金融領域的發展的過程當中將風險完全的轉嫁給國有銀行。因此互聯網公司愛搞金融產業也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一、互聯網公司發展金融行業就不用再承擔傳統金融公司的風險。

互聯網公司發展金融服務的資金都是在國有銀行辦理的貸款服務。而互聯網公司也通過自身的金融服務將這些貸款分散給各個用戶。互聯網公司則會在這一過程中賺取額外的差價,所以互聯網公司的金融服務其實就是把金融公司變成了一個銀行貸款的中介者。

這段時間有關部門也在加緊對於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嚴格監管,這樣的話也會有效的規避互聯網公司出現爆雷的可能。因為一旦互聯網公司的財政出現一定的壓力的話,那麼必然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陸』 哪裡有資料論文的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的影響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美國仍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力。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下,美國的生產和投資活動繼續擴張,消費開支穩定增長,就業市場擺脫長期低迷的態勢。在內需和出口的強勁推動下,日本經濟也持續強勁復甦,企業收益提高,設備投資增加,個人消費出現回升,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了積極因素。歐元區經濟增勢得以鞏固,投資、生產、消費和貿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進了歐元區內經濟的增長,進而有助於世界經濟的增勢。受全球總體環境改善的影響,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總之,盡管目前仍存在著油價過高、新的通貨膨脹壓力、各主要經濟體發展不平衡以及地緣政治等風險,但由於各種有利因素的支持,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勢頭將保持下去,並可能成為近20年來增長最快的年份。預計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可達到4.8%左右,國際貿易增幅將超過7%。

一、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中需要關注的「三高」風險

(一)石油價格高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損害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節節上升,上半年石油價格已經從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漲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價最高升至42美元,創出1983年以來的新高。油價高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反復調整生產。歐佩克決定自4月份起把日產原油的上限減少100萬桶。這給市場帶來了沖擊,引致石油價格猛漲。石油輸出國組織不得不於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並從8月開始每天多生產50萬桶,以對抗能源價格攀升,油價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預測下半年油價整體水平仍會居高不下。二是地緣政治風險所致。今年以來中東局勢依然不穩,伊拉克油儲佔全球第一,但其國內戰火不熄,市場擔憂其政權移交後,內部政局很難平穩,結束動盪遙遙無期。以色列的沙龍政府及執政的利庫德集團的強硬姿態使人們對巴勒斯坦形勢的前途日益擔心。在產油大國沙特,針對外國人和政府機構的恐怖事件接連發生,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東原油供給方面的潛在風險。估計因中東形勢不穩導致的原油風險溢價達5-10美元。三是隨著世界經濟的升溫,主要國家原油需求增加。國際能源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創16年新高。從能源耗費角度來看,美國位居工業化國家之首,5-6月又是美國傳統用油高峰。在亞洲,由於極高的經濟增長率與經濟的高能耗特徵,對石油需求的增長率很高。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為550萬桶,超過日本。今年國際能源機構又上調了中國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長。印度對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亞洲佔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量的90%。

油價上升將損害全球經濟的增長。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都會造成傷害。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指出,油價在一年內若上漲15美元,將直接減少世界經濟增長1%。如果油價持續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國的經濟增長將降低0.3個百分點。國際能源機構發表的報告指出,油價每上升10美元,全球經濟增長將減少0.5個百分點,亞洲整體經濟增長率下降0.8個百分點。歐元區12國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賴進口,油價上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同時還給歐元區帶來了通脹壓力,對於正處在經濟復甦時期的歐元區來說,油價上漲也不是福音。隨著油價的飛升,全球通脹壓力正在增加。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這些動向也會直接影響化工產品的價格。

(二)世界初級產品價格高削弱經濟復甦勢頭

隨著世界經濟進入快速復甦的軌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級產品的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價格明顯上揚。這使得製造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同時帶來通脹風險。根據世貿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價格上漲了16%,非燃料初級產品價格上漲了7%,其中金屬價格上漲了12%。由於製造業在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已經推動了物價上漲。原材料價格上升和美元貶值使美國2004年頭三個月消費價格按年率計算上升了5.1%,大大高於2003年全年的1.9%。國際市場許多商品價格大幅攀升或轉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於受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復甦加快影響,市場需求激增,加之一些產品庫存下降,供應呈緊,世界有色金屬價格多有飆升,一些商品如錫等價格甚至更升達其14年來的最高水平,有色金屬價格的總體水平也升達9年來的新高。韓國、日本、中國等一些亞洲國家對鋼材的需求猛增,特別是三國造船企業2004年的新船完工量都將創歷史新高,對厚鋼板的需求尤大,引起厚鋼板價格飛速上漲,目前已升達1998年以來的最高價位,鋼材的總體價格水平也已突破每噸500美元大關。

二是由於受氣候不良影響,2003/04年度世界大豆的產量將較上年度減少4.8%,美國大豆產量更將劇減12.3%,世界大豆及豆油價格隨之出現猛漲,目前甚至已分別漲達其歷史最高水平和20年來的最高價位。因菲律賓、印尼產量減少,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油市場預計也將出現約30萬噸的供應缺口。

三是原料或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產品價格的提高。如原油價格上漲帶動一些石化產品如乙烯、石腦油、汽油和聚氯乙烯等價格上漲;天然橡膠價格上漲帶動輪胎價格上漲;廢鋼、焦炭和鐵砂等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鋼材價格的上漲。

(三)調高利率增加世界經濟復甦的成本

美國聯邦儲備局自2001年連續13次降息,短期利率從6.5%下降到目前的1%。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和強勁增長----連續三個季度的GDP增長在4%左右,4月份通脹水平達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適於美國。美聯儲在6月30目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提高利率0.25個百分點。預計一年內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將由1%提升到3%,美國住房貸款利率會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僅對美國的投資、股市、消費及美元匯價產生影響,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直接投資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利率提高將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受損。在美國的超低利率背景下,購買其他國家股票的美國機構投資者開始回歸美元,進而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由於預期美國加息,今年以來東京市場、日元匯率均急劇下跌。亞洲其他地區股市也在下跌(香港、台灣、韓國、新加坡的主要股票指數從年初以來都跌入低價范圍。香港恆指跌17%,台灣加權指數跌16%,韓國綜合指數下跌15%。)拉美股市和匯市也紛紛下挫。

其次,由於預測美國將提高利率,世界資金流向正在發生變化。日美利差的擴大也會加劇資金從日本轉向美國的勢頭。由於擔心利率上調,使籌措資金的成本增大,一部分資金開始撤回,新興市場上債券也開始軟化。2003年新興市場國家獲得14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利率上調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引資成本提高,因此可能加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

第三,美國利率的上調從理論上分析應帶動美元匯價的上升。但是從過去十幾年的情況看,1988-1989年,美聯邦基金利率從7%升至10%,1999年2000年,利率由5%升至6.5%,美元匯價是上升的;而1994年-1995年利率從3%升至6%,美元匯價卻跌至歷史低位。因此,單一利率趨勢難以判斷美元走勢,主要是看貿易形勢和其他經濟指標。從目前的情況看,貿易逆差依然會拖累美元,若美國貿易逆差隨著美國經濟增長而擴大,而美國無法抵消赤字擴大,美元仍會存在貶值的壓力。過去幾個月美元的回升是基於對美國加息的預期。

第四,由於已經預見到美國將提高利率,且幅度不會很大,因此,提高利率對亞洲不會造成很大的威脅。不過,隨著通脹的抬頭,亞洲國家也有可能追隨美國加息。這也會影響其經濟和外資的流入。工業國利率上升和新興市場國家債務的迅速上升帶來的財政困難都將削弱全球經濟的發展。

二、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影響

(一)世界經濟的好轉和國際貿易的回升為中國出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今年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頭5個月出口增長33.4%。其中,中國對美歐日三大市場的出口同比分別增長33.3%、38.4%和22.0%。

1、隨著美國經濟的進一步復甦,國內投資需求進一步拉動,企業對生產資料采購將大幅增加,從而給中國相關產品出口帶來機遇。今年1-5月,我國對美國出口432.3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工業製成品增長了36.2%,機械和運輸設備的出口增幅最大為47.9%。2004年1-5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240.9億美元,同比增長30%。

盡管美國經濟尚好,但如何保障充分就業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製造業的失業人口達270萬。為大選政治服務,爭取製造業的支持顯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兩黨最緊迫的需要。彩電、傢具、紡織和服裝等均屬製造業行業,而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美國藉此對中國的反傾銷訴訟案件隨之不斷發生,預計下半年圍繞政治問題產生的貿易摩擦仍將延續。

2、1-5月中日雙邊貿易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日本向中國出口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3.8%、14.8%、22.8%和18.8%。日本的國內需求重新煥發了活力,對進口需求也會逐步增大。而中國目前是日本第一大進口國,必然會從中受益。2004年1-5月日本從中國進口分別增長了9.6%、5.2%、25.5%和12.9%。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最主要三種產品為:機械設備、紡織品和食品。其中占進口比重最大的機械設備(佔比幾乎為40%)增幅都在20%左右,3月份更是達到了41.9%。

3、一季度,中國對歐盟出口200.4億美元,同比增長41.7%; 歐盟成為中國第二大出口貿易夥伴,其中中國對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荷蘭5國出口佔中國對歐盟總出口的 76.5%,同比分別增長 38.9%,42.4%,67.4%,23.9%和40.5%。中國對歐出口面臨的不利因素是,歐盟委員會2001年12月10日、2003年5月8日和12月23日三次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普惠制」畢業,取消了16類中國對歐出口產品的普惠制待遇。而與此同時歐盟仍然給與其他國家的相關出口商品以普惠制待遇,中國有關對歐盟出口商品在與來自這些國家商品的競爭中將處於不利地位。

4、今年5月1日歐盟實現的東擴,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統一和穩定的市場。如今,只要我產品進入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就可以進人其他成員國市場,而中國企業在10個新入盟國的生意相對較多,東擴為我企業進入歐盟老成員國市場提供了機遇;且由於歐盟運作規則將實現統一,我企業對歐盟貿易在手續上也將趨於簡化,從而為我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更提供了方便的條件。同時,由於東擴前10個新入盟國的工業製成品關稅普遍高於歐盟的平均水平(3.6%),歐盟東擴後要適用歐盟統一稅率,將使中國出口產品包括鍾表、玩具、游戲、體育用品和人造珠寶等可從對新入盟國家的貿易中獲得相對較低的歐盟關稅稅率,減少我產品成本。此外,歐盟東擴後,隨著新入盟成員國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勞動成本將有較快增長,也有利於我產品價格競爭力的保持和增強。當然,歐盟新增的10個成員國對老歐盟成員國的出口商品結構與中國對歐盟出口商品結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擠占我部分產品在歐盟(主要是德、法等歐元區國家)市場的份額的可能性。

(二)國際商品市場發展給我國企業出口帶來了新商機

世界商品貿易的回升和增長,價格大幅上行,給我國企業出口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1、世界信息技術產業市場前景向好。2003年世界半導體的銷售額全年增幅達18.3%,2004年則更將出現加速發展的勢頭,增幅可望大大高於上年,達到29%,銷售額預計將可基本恢復到2000年網路泡沫高峰期的水平。隨著市場的恢復和加速增長,半導體的價格也有明顯上升。作為IT業兩大增長引擎的電腦和手機市場,情況也大體如此。我國以工廠產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當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紡織品服裝後配額時代的到來,將對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帶來新的廣闊空間。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長期來雖不斷有所增長,但國外相關配額限制仍不失為影響我出口擴大的一個主要因素。如據WTO統計,1995年至2002年7年間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增加了62.9%,在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中所佔的比重自12.2%增至17.5%,即增長了5.3個百分點,但由於受紡織品服裝配額限制,同期我紡織品服裝在美國進口中所佔的比重僅增長了0.9個百分點。WTO《紡織品服裝協議》有關紡織品服裝配額的規定將於2004年年底終止。為此,許多海外客商認為,對與中國企業做貿易的空間將會更大。據我今年春季廣州交易會紡織商會統計,本屆交易會到會的客商比往屆有明顯增加,許多還是首次到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明年配額取消後,一些國外采購商看好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希望到廣交會進行考察,建立新的供貨渠道。

3、在世界有色金屬市場需求回升,價格不斷上漲下,錫市場供應連年不足,鉛、鋅供應也呈短缺,2003年以來價格分別都有飆升,是我擴大出口的大好時機。世界有色金屬價格總的說來在經2002年的小幅回升後,2003年乃至目前價格出現大幅走高。在此背景下,世界錫的價格2003年也有大幅度上行。如2003年12月,錫的價格為每噸6057.62美元,較上年同期猛升43%,2004年以來,截至4月份,較上年12月又再升47.8%。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錫的消費不斷增長,市場連年產不敷消,供應嚴重不足。如據統計,2001年世界錫的消費較上年增長0.3%,2002年為增3.8%,2003年增6.2%,2004年預計還將再增4.1%,而同期世界錫的生產平均年增約僅1.3%。在此情況下,錫市場生產不敷消費的數量2001年為500噸,2002年為2900噸。2003年陡增達24800噸,2004年預計更將增達30400噸。世界鉛、鋅市場也大體如此。繼2001年至2002年或2003年供應明顯過剩之後,2004年世界鉛、鋅市場據預計也將分別面臨12.5萬噸和10萬噸的較大供應短缺。

(三)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購買力平價最新公布的計算結果,中國的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生產總值的12.6%,排在美國和歐盟之後。美國和歐盟分別佔世界生產總值的21.1%和19.9%。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世界經濟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發達國家從廉價勞動力生產的進口產品中受益,同時對高科技產品和服務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將看到對中國出口機會的增加,包括初級產品和製成品。

去年中國進口增長34%。今年1-5中國進口增長41%,明顯高於出口增長率(33.4%)。特別是從美歐日三大市場的進口增加明顯。

中國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將不僅影響中國本身,還影響世界其他地區。亞行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鋼材、銻、鋅、白金、鋼和鐵礦最大的消費國;是鋁和銀第二大消費國,是鎳的第三大消費國,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費國(僅次於美國),並佔2003年全球石油需要增長的35%。中國還生產全球50%的照相機,30%的空調機和電視機。中國已成為東南亞的主要貿易夥伴(去年從這一地區進口4130億美元)。中國從韓國、新加坡和泰國的進口增長了50%,從菲律賓的進口增長了一倍。今年1-5月,中國從東盟進口增加了41.7%。2003年日本出口增長的80%源於中國。亞行估計,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長將來自中國。中國宣布緊縮貸款的消息後,亞洲、歐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農礦產品價格也大幅下跌。中國經濟的急劇調整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沖擊。雷曼預計,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其他亞洲新興經濟的GDP將下跌三個百分點。如果日本的GDO增長下跌半個百分點,足以破壞日本經濟脆弱的

『柒』 新三板基金優劣勢

財富管理新玩法
專門分析信託和私募資管計劃的用益信託研究員廖鶴凱也注意到,最近幾個月,定位於新三板的專項計劃開始活躍,發行人有信託公司、公募基金子公司,還有普通的中小私募基金。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剛剛募集了其首隻新三板基金,規模約4000萬元,主要投資於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定向增發,鎖定期3年。他們認為,新三板中少數優質公司轉板上市的概率很大,而未來隨著新三板市場自身的活躍,交易退出也能有安全的溢價。這家私募基金對新三板前景非常樂觀,給客戶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能高達30%以上。
而上述私人銀行兜售的產品來自一家大中型信託公司,資產計劃在3000萬元,他們的賣點同樣是新三板的轉板前景,「這相當於是投資於優質的PRE-IPO項目。」其中一位人士稱。
寶盈基金子公司中鐵寶盈3月份推出了「寶盈中證第一期計劃」,擬投向高成長、做市交易及轉板預期較高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主要瞄準TMT、醫葯健康、節能環保、高端裝備[0.82%]、新材料等行業。
其實產業投資基金中,早在2012年,由科技部出資3000萬元階段參股的武漢東湖創投成立了國內首隻冠以「新三板」命名的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5億元;中信證券[-0.15% 資金 研報]旗下直投公司金石投資也曾出資500萬元專門成立專項基金專投新三板企業。現階段,博時、招商、興業基金旗下子公司和多家券商都已經或正在籌備發行新三板基金,投資新三板公司或投資將並入新三板公司的更小的創業項目。
總體看來,這類產品的數量還難以統計,普遍規模不大,在3000萬~5000萬元不等,投資人門檻在100萬元或200萬元。
新三板的最大特徵是掛牌企業低標准、投資人高門檻。證監會對新三板對投資者適當性做了嚴格的明文規定:自然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產市值在500萬元以上。截至一季度末,新三板投資者開戶數僅為13920戶。因此新三板交易主體為機構投資人,大量個人投資者被擋在門外。
精明的機構投資人互作交易對手也是新三板交易清淡的原因之一,有聲音呼籲新三板降低投資人門檻,不過從證監會表態看,這似乎不太可能。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表示,不宜用交易所思維討論新三板,新三板掛牌門檻的低標准和投資者門檻的高標准正是符合改革方向。
這些新三板基金正在成為新三板重要的融資方。
其實更早的時候,新三板一些企業融資一度還使用過股權質押,向主辦券商進行融資。還有專門從事並購基金的金融機構發起新三板並購基金,主要針對單一項目。他們有時會要求掛牌企業簽訂回購條款降低風險,或也作為主體以杠桿方式進行融資投資單個新三板項目,相當於並購基金管理人出資墊後,LP(有限合夥人)即普通投資人出資優先順序,在滿足一定期限後獲得較低約定收益。
相對以上兩種形式而言,這種個人投資者參與的私募財富管理計劃,對新三板企業的投資更為分散,其實風險更大,將新三板市場當作PRE-IPO的PE投資,屬於純粹的高風險私募基金。

卡 定
斯 ( CASDAQ ) 增
達 平
克 台

你可以參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