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蔡氏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蔡氏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4-21 14:55:51

『壹』 蔡萬霖逝世後保險賠償多少

據文中猜測不會太多,而且不會有多大的增值,他買保險不是為了保障增值,而是為了規避遺產稅,所以個人認為不會有多大的增值. 蔡萬霖遺產稅緣何打水漂——人生理財不可迴避 蔡萬霖活著是位傳奇人物,死後又給人們留下一個最大的懸念:蔡氏後人到底應該拿出多少錢來為繼承他的遺產買單。 蔡萬霖曾以擁有85億美元私產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但在不到十餘年的時間里,蔡萬霖死後個人所擁有的財產規模,僅剩下區區不足3千萬美元,由此逃掉了原本應該交納的幾十億美元遺產稅。這位世界超級富豪的財產在短短幾年間,是如何被理財大師們如掌中游戲般地搞掉了的呢? 撲朔迷離的遺產稅 2004年9月27日,台灣首富蔡萬霖辭世,享年81歲。蔡萬霖的去世給這位台灣金融保險理財帝國--霖園集團(原國泰人壽集團)的創始人劃上了一個從窮光蛋到世界超級富豪的句號。蔡萬霖死後,他的故事仍然持續發溫,其身後所留遺產的納稅問題,竟也像蔡氏王朝傳奇的發家史般變得撲朔迷離,給人們在理財納稅問題上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正可謂"生死戲劇人間"。 蔡萬霖出生在我國台灣地區一個苗栗農民家庭,8歲時因被生活困境所迫,跟隨親屬到台北謀生打工,靠自學完成了僅有的中學學歷。蔡萬霖從最初的販菜和倒買倒賣醬油起步,後逐漸跨足台灣金融保險業,一舉發富。蔡萬霖死前經營涉足幾十個行業的台灣第一大企業集團--霖園集團,而蔡萬霖本人因擁有巨額資產也最終被定格為台灣首富。 根據《福布斯》雜志2004年的最新統計數據,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蔡萬霖以46億美元(1美元約合34元新台幣)的身家被排在第94位。而在1995年,蔡萬霖更是以85億美元財產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 根據台灣地區遺產稅條例的相關規定,遺產在1億元新台幣以上的,適用稅率為50%。即便是以蔡萬霖死時被公認的身家財產46億美元來估算,蔡家後人要繳交的遺產稅將高達約782億元新台幣。不過,在台灣以壽險、信託代他人理財為核心業務的蔡萬霖家族,僅在霖園集團內就擁有數百位頗具知名度的法律、稅務和理財專家,他們在蔡氏家族眾多企業納稅計算問題上的"精確度",常常爆出令世人稱奇的大手筆傑作的火花。 早在六年前,蔡萬霖被查出患有輕微心肌梗塞後,蔡氏家族屬下的理財顧問們對蔡萬霖一旦做古,如何規避高額的遺產納稅就開始了精心籌劃。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據台灣地區稅務部門人員初步估算,這位在世界享有超級富豪聲譽的蔡萬霖,其後人僅只需交納4、5億元新台幣遺產稅,與人們在蔡老去世後憑第一感覺應納782億元新台幣遺產稅相去甚遠,甚或可以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 人們竊以為,蔡萬霖可能是通過大量購買數10億元巨額壽險保單來避稅,實際上這種辦法對蔡萬霖屬下的理財顧問們來說可稱得上是"小兒科",因為即便是購買數十份10億元新台幣的壽險保單,也難於解決蔡萬霖個人龐大資產被稀釋的問題。何況台灣稅收當局後來為打擊偷逃遺產稅,對六十歲以上老年人購買壽險保單及受益人的許可權又作了種種限制。由此看來,蔡氏家族屬下的理財家們在短短幾年間,將蔡萬霖的巨額財產神鬼不知地轉移給他的子女應該是另走了一路。 施妙計巧設投資鏈 蔡萬霖個人的巨額財產是如何被戲劇般地蒸發掉了的呢?他的私財太龐大了。蔡氏家族手下的理財顧問們必然有過人的腦力,為巧避巨額遺產稅,給蔡萬霖名下財產設計了多種"稀釋"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設立投資公司和對基金會進行運作。國泰人壽公司是目前台灣地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園集團屬下最有價值的公司。蔡萬霖家族在其旗下設了很多用於轉移財產的投資公司,蔡萬霖的直系親屬(或曰繼承人)必定是其中一個投資公司的所有者。 而這些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投資。這些投資公司旗下還有投資子公司孫公司。最上層投資公司擁有國泰人壽上市公司股票,然後再透過下面的子孫投資公司以低於市價的帳面價值層層轉移。最終股權被轉移至蔡氏兒女手中。 此外,國泰人壽最大股東為霖園投資,持股16%,蔡萬霖的幾個兒子均以霖園投資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資公司以及個人持股,蔡氏家族對國泰人壽控股實際已經超過50%。蔡氏家族通過這些投資公司對霖園龐大的家族產業交叉持股。 在這人為織機起來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網路中,蔡萬霖個人名下的國泰股權早已經被稀釋無幾了。 也就是說,根據《福布斯》雜志統計的蔡萬霖名下霖園集團的名義總資產雖然高達46億美元,但由於其大股東幾乎都是法人股東,蔡萬霖個人的真正投資早已經被他的"心肌梗塞"化為烏有。而在計算徵收遺產稅時,"個人"所佔投資與"家族公司"財產應該是有嚴格界定的。按照規定,"家族公司"財產(所謂的投資公司)因有法人資格,遺產稅管理條例對其根本無可奈何。 也就是說,蔡萬霖的遺產稅被其子女們所各自擁有、關聯又十分密切的層層疊疊的子孫投資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給規避掉了。蔡萬霖到臨終時只是一個"46億美元"的空殼而已。 國外富豪大多熱衷於投資設立基金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將聚斂的多的用不了的"閑錢",通過合法而成本最低、名聲最佳的渠道留給家族。 這類大大小小設立目的不近相同的基金社團組織,僅在我國的台灣地區正式在冊的就有三萬多家。蔡萬霖的霖園集團有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和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三個所謂公益事業"財團法人"組織。這三大基金會是蔡萬霖生前自稱為進行公益事業捐贈的依託體,由蔡萬霖"捐贈"百億巨款而形成。這些基金會由蔡氏家族控制,既是其家族企業集團一個關鍵的免稅渠道,又為其家族的巨額消費提供了買單的合法管道,其家族成員的所有消費支出均可從中"隨意"報領。而最具噱頭的是,這些富豪們最後還給世人留下一個"慈善家"的美名。再比如說,台灣的另一個富豪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屬下的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其在台設有六大院區、以及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技術學院。 這些超級富豪們的資產,經過家族投資公司和基金會的運作,其身後所需申報的遺產稅早已被七折八扣打發地面目全非。 不是故事的結尾 蔡萬霖去世後,僅其奢華的葬禮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億新台幣。蔡萬霖之死所以在台灣地區引起強烈關注,部分的原因是,蔡萬霖的去世對於其家族成員雖說是一個噩耗,但台灣稅收當局則暗暗竊喜,按照台灣今年徵收遺產稅的預算,其目標是101億新台幣。蔡萬霖資產被世人高估為1563億新台幣,蔡萬霖的去世少說也得征他個幾百億新台幣的遺產稅吧,而蔡萬霖的死就像其人活著般實在是給現代人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根據初步統計,以目前所掌握的蔡萬霖不動產及投資來計算,如果沒有法定的負債必須扣除,其遺產稅的推算金額大約是數億元新台幣。目前台灣正在調查蔡萬霖生前是否有違規移轉財產用以逃避遺產稅的問題。最新的消息表明,台灣稅收當局極有可能最終只能收到蔡萬霖後人交納的區區1億元新台幣左右的遺產稅而了事。這不得不讓人們大跌眼鏡。 理財,不可迴避的話題 說起來,偷逃稅收行為並不為社會所認同,尤其是富人。因為你生前所賺得的資財原本就是來自於社會,人死後回報社會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道理了。這是從道德層面上來講的。不過,道德並不能代替法律,法律禁止什麼或鼓勵什麼,也才是人們應該遵守的行為標准底線。這里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人們既然可以用合法手段避開高額的稅收,從理論到實踐就不應該是一個錯誤,甚至可能還是立法者所鼓勵的。 反之,很多人由於不注意生前理財,死後不但為後人留下很多遺憾,有時甚或還會徒增許多煩惱,令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都不得安寧。我們再來看看台灣的另一個億萬富豪用瘁死方式"回報社會"至今風波未平的故事。2003年12月7日,時年55歲的台灣最大的計算器製造公司英業達副董事長、世界科技界著名人士溫世仁因為腦中風溘然離世,身後留下160億新台幣資產(遺產稅對其中有來自近百億的海外資產實施免稅待遇)。 由於溫世仁對生前財產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去的又突然,後事更不可能來的及交代。2004年8月6日,溫世仁的後人已經初步完成他的遺產稅申報程序,要繳交的遺產稅高達40億新台幣,創下台灣地區有史以來上遺產稅的最高紀錄。說起來,溫世仁對計算器情由獨衷,但對理財全然是個外行。 就在溫世仁去世後不久,還爆出其私生女爭家產的風波。上個月一位廖姓女子全然不顧以往的情誼豁然浮出水面,聲稱溫世仁跟她長期同居並生有一個女兒這是"任誰也不能否定的事實",請求法庭對溫世仁納稅後的部分遺產進行強制分割。 時至今日,溫世仁的後人對這位計算機專家貪色有道而理財"腦力"欠缺仍怨言頗多,在分割溫世仁稅後遺產部分問題上頗費周折。據稱,在台灣以外還有一個女人在隔海嗆聲,對溫世仁的遺產虎視眈眈。此人自稱雖然與溫世仁沒有生下孩子,但實際同居時間已有些年頭了,於情於理均不應該把她排除在溫氏遺產分割的范圍以外。實際上,據了解,溫世仁生前雖然握有龐大個人資產,但由於長期奔波於大陸的大西北地區,並沒有享受過多少奢華,反而過著像苦行僧的生活,而他身後種種風波,以及變調的人情事故,讓人更是不禁感概萬千。 不過,像溫世仁以腦中風瘁死這樣的方式不做節稅計劃來"主動回報社會"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而服務於蔡氏家族團隊的一位高級理財顧問揶揄道:與其貴而拘,不若賤而肆。意思是說,像溫世仁這般的科技界領袖人物,其前生後世還不如一介村夫活的自然而瀟灑。 顯而易見的是,這位理財專家曾多次勸誘為溫世仁提供理財服務而不得要領,至今仍然耿耿於懷。在這之前,台灣的"委託書大王"陳德深也因病發突然,一命烏呼。其留下的遺產包括147家上市公司股權、近千筆土地所有權以及逾百件未打完的官司,遺產總價值超過35億元新台幣。由於奔去匆匆,完全來不及做節稅規劃,因而報繳了19億元新台幣的遺產稅。 還好的是,陳德深因為沒有兒女,剩餘的財產被其兄弟姐妹相約瓜分而去。其遺產的分配過程自然也少不了一番同室操戈,最終搞得兄妹長期不合。台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戲言:陳德深是"故意留下遺產讓這些人爭得頭破血流也說不定。"不過,這些人與傳奇人物蔡萬霖在處理前生後世上的精明相比,突顯出人生理財檔次上的巨大差距。

『貳』 蔡萬霖家族的人物軼事

經營思想 獨樹一幟
幾乎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經營思想,蔡萬霖當然概莫能外。由於他出道以來,一直從其兄學習創業經營,不單企業利益休戚與共,經營思想頗為相似。
蔡萬春所受教育不多,但頭腦精明,反應敏銳,往往以通俗的語言來說明其經營思想,與員工也容易溝通。公司開會時,他以台語發言,偶而夾雜普通話解釋,措詞用語,則是俚語、雙關語、暗語搭配運用,引得鬨堂大笑,而他本人則顯得若無其事。蔡萬霖在這點上頗似其兄風格,在企業內部也擅長以俚語闡揚他的經營思想,效果不錯。
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霖園關系企業集團的另一重要公司,其主要任務是興建住宅、公寓、商業大樓及辦公大樓,出售或出租。自1964年成立以來,該公司的建築物遍及台北、高雄、台中等城鎮。因注重質量,價格合理,建築物頗受購置房業者的歡迎贊許。蔡萬霖原任該公司總經理,接任董事長後,其事業又有進一步發展。1981年,由於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和台灣當局種種措施的限制,台灣的建築業陷入蕭條,許多具規模的公司紛紛倒閉,但蔡萬霖審時度勢,採取特惠購房辦法,突破逆境,使該公司在同行業中房屋銷售最佳,實屬難能可貴。因此該公司在台灣有「建築界巨人」之譽。最近幾年,蔡萬霖對所建的高樓大廈,堅持「只租不賣」的政策,由於台灣房地租日益昂貴,他現擁有的百餘棟大樓,房地租金收入,每年就高達10億元。
幾乎每一個家族企業都面臨著財產繼承權和財產分割問題,它經常導致企業內部有矛盾,家族分裂。隨著國泰關系企業集團的實力日益雄厚,蔡氏家族內部發生分歧。1979年,蔡氏家族掌門人蔡萬春突然中風,無法繼續管理企業,而其兩個兄弟蔡萬霖、蔡萬才與其兩個兒子蔡辰洲、蔡辰男經營觀念有差異,叔侄之間不能達成共識,於是蔡家國泰集團王國大分家,出現了蔡萬霖、蔡萬才、蔡辰洲、蔡辰男四個集團王國。其家業分開後,由蔡萬霖接掌的企業有國泰人壽保險股份公司,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國泰綜合醫院等,後來形成了霖園關系企業集團。該關系企業發展迅速,現已有十餘家分公司,如三井工程,中興建路工程、國建租賃、霖園企業、台灣霖園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等。
蔡萬霖對不熟悉的行業絕不冒險涉足。他具有管理現代化企業的經驗,其經營之道是精、很、准,注意培養人才,強調管理紀律。平時他堅持辦公室上班,生活也未奢侈過,經常到各公司檢查督促工作,也不喜歡應酬、曝光。
霖園關系企業集團的主要企業是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2年,主要從事人身保險業。蔡萬霖於1970年出任該公司董事長,這是他一生事業的重要轉折。他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並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在他的指導下,該公司將人壽保險業推至台灣各個角落,設置了很多分支機構,甚至遠自澎湖列島。現在該公司每月保險收入達新台幣50億元以上。蔡萬霖有該公司股權七成左右。
口碑不佳 改善形象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台灣輿論稱,蔡萬霖躋登世界富豪第六名,但財團的經營手法不夠誠信,即使名列世界首富,也是不光榮的。
「進一步來說,以國泰人壽炒作股票、房地產、且保險理賠案件高居同業第1名,還能讓它茁壯、發達,是否也暴露出台灣經濟結構已有資本主義的病源了?」這是蔡萬霖被美國《財星》雜志列為世界第六富豪以後,台灣《雷聲》雜志的一段評論。這段評論接著說:「蔡萬霖錢多多,羨煞不少人,但是國泰人壽的『滾』錢手法,卻引人詬病,股票、房地產炒作,保險糾紛最多,造成社會問題。」
近年來由於台灣當局房屋政策的失敗,房地產價格飛漲及社會分配懸殊,致使一般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望「屋」興嘆,無屋可住,憤憤不平。1989年8、9月間,有成千上萬人露宿台北繁華街頭,還在鬧市舉行無殼蝸牛佳偶結婚典禮,以示抗議,並組織無住屋團結組織。不少人將其歸咎為蔡萬霖等從事房地產業者的競爭,指名道姓批評他從事保險業高保險費,低理賠,將所賺之錢投資於房地產,從此坐享「暴利」。
根據台灣「財政部」的資料,蔡萬霖曾在1983年度名列綜合所得稅排行第22名,國泰人壽名利營利行業所得稅排行第12名。其它各年度均付之闕如。
台灣稅捐稽徵單位表示,納稅成績與世界富豪排名不相稱的原因是企業主管用稅法上的優惠來「逃稅」。例如;營利事業或個人買賣土地交易所得納所得稅,稍早營利事業和個人買賣上市股票的交易所得也免納所得稅。某家人壽保險公司1987年度買賣上市股票獲利五、六個億,結果稅捐單位還得退還其征所得稅1億多元。
台灣還有其它優惠條件,財團法人免納所得稅。如果人壽保險公司設立財團法人醫院,再向銀行貸款買賣股票,稽徵單位也無可奈何。這也是「逃脫」的一招。還有設立投資公司,股票,不動產互相轉讓或交易,可享受較低的稅率。
蔡萬霖的發家,除了自己努力奮斗,經營有方外,與他善於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有關,通過不公平的競爭,獲得了大量錢財,因此,社會口碑不佳。蔡氏兄弟為了改善形象,也做了一些社會公益事業,如設立國泰企業機構社會福利基金會,興建國泰綜合醫院,派出醫生到鄉間巡迴免費醫療,捐獻萬春圖書館,組織國泰人壽子女籃球隊到國外比賽,受到一些好評和國民黨的嘉獎。
躍居台灣首富
自從蔡氏兄弟分家後。蔡萬霖的事業繼續穩步發展。蔡萬春的兩個兒子蔡辰男和蔡辰洲自立門戶後,因違約經營,1985年引發了震撼台灣的「十信風暴」,元氣大傷,而蔡萬霖領導的霖園關系企業集團,沒有受到大的沖擊,仍保持在台灣的領先地位。

『叄』 蔡萬霖的兄弟創業

蔡氏集團的興起是從二哥蔡萬春開始的。蔡氏家族的父輩均是農民,父親蔡福安,母親蔡甘盡,生有五男三女。五位兒子依次為蔡萬生、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與蔡萬得;三個女兒分別是蔡玉串、蔡玉蘭與蔡玉梅。除長子英年早逝外,其餘四子都曾馳騁商場,有著不凡的業績。而真正將蔡家帶出窮困,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的,首推二子蔡萬春。
1916年12月20日,蔡萬春誕生於台灣苗栗縣竹南鎮獅山莊。家境盡管不佳,父母還是省吃儉用,將蔡萬春送進竹南公學,雖然蔡萬春的成績很好,但是沒多久,因為家裡沒錢,還是輟學了。然後全家人搬到台北市,這時蔡萬霖才8歲。
如果說蔡萬霖是家族事業的發揚光大者,那麼哥哥蔡萬春就是最好的開創者,也是他最好的啟蒙老師。最初他們以販賣大米、雜貨起家。因為看到山裡農民的糧食豐收卻沒有銷售渠道,蔡氏兄弟看準這一行情,進山收購大米,轉手賣到城裡,從而賺取差價。以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歷程。
有了家底,雄心勃勃的蔡萬春,開始經營醬油醋之類的食品雜貨。1938年,23歲的蔡萬春正式設立了大萬商行,此後,由於日本投降,蔡萬春又在旅店業、礦業、橡膠業等方面各個進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57年,42歲的蔡萬春在多位商界名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理事會主席,這成為他發家致富的又一個新起點。當時台灣有73家信用合作社,十信業務排名第61位。在蔡萬春的領導下,三年後,十信一躍而成為全省第二名,不久又登上第一位的寶座。
之所以這樣成功,是因為蔡萬春的一次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舉措。1960年2月,蔡萬春宣布「只存一元就可當十信的客戶」,開創了一元開戶的「幸福存款」儲蓄運動,這個措施甚至獲得了首腦蔣介石的贊賞,蔣介石為此親自到十信開戶,鼓勵民眾節儉儲蓄,一時間「十信」名聲大震,業務發展十分迅速,存款金額高達170億新台幣,一躍成為台灣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創造了當年的奇跡!蔡氏家族由此在政商兩界都十分走紅。
1960年,台灣當局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決定向民間開放保險公司的設立,使得蔡萬春開始在金融保險行業大展拳腳。1961年3月16日,已是議員的蔡萬春與商人林頂立合資共同成立了國泰產物保險公司,林擔任董事長,蔡萬春擔任副董事長與總經理,誰也沒想到「國泰」日後成為蔡家事業的代名詞,造就了蔡家發達的先機。
蔡家能達到如此輝煌的業績,當然與蔡氏兄弟的密切配合與能幹分不開。蔡萬春是典型的創業者,生性聰明,小事不大管,也不計較,做事業非常有眼光。蔡萬霖是謀士型的人物,不愛在外露面,而是在背後出主意。所以在創業之初,凡是出面與人打交道、接洽、談判等事宜,都由口才極佳的蔡萬春出面。蔡萬霖則在家管賬。「人家欠我們多少錢,我們欠人家多少錢,蔡萬霖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人們如此評價蔡萬霖。正是在幾個兄弟的互相幫忙之下,蔡氏集團才有了這么大的成績!
春天過後是甘霖
到了70年代初,以「國泰」為名的蔡氏家族企業已逐漸成為集團企業。1973年底,以蔡氏家族為核心的國泰集團的主要關系企業已有9家,資產總額達108億元,原先由林頂立擔任董事長的第一家「國泰」也早已在蔡氏集團的控制之下了。
1979年,二哥蔡萬春因中風患病,難以再繼續掌舵,決定將權力下放,在家族內以交換股權方式分家分業,於是國泰集團「六分天下」;蔡萬霖分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號稱霖園集團,其他國泰產業則由弟兄子侄們均分。
正在「六分天下」之後的蔡氏集團發展之際,一場風暴無情地打擊了國泰金融王國。
分家之後,蔡萬春的長子蔡辰洲負責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業務。蔡辰洲剛開始接手時,集團發展很快,吞並了不少虧損企業,為了維持經營,他開始以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迅速聚斂了不少民間游資,因為「蔡氏十信」的名氣,加上蔡辰洲的「立委」身份,沒有人不相信這種投資的可靠性。
通過這種方式,蔡辰洲雖然取得了不少社會資金,但利息壓力也很沉重,久而久之,債務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只好利用職權將「十信」資金挪用到他的關系企業。這引起內部職工的強烈不滿,沒過多久,中央銀行就對「十信」實施項目調查。存款客戶聞風後,紛紛湧向「十信」,要求取回自己的錢。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金融風暴」就此揭開序幕。
這次風暴帶來的打擊是無比沉重的,最後蔡辰洲死在監獄里,他名下的產業也都倒閉了,蔡萬春打下的江山就這樣煙消雲散。蔡萬霖的霖園集團雖然也付出沉重代價,但因表示與侄子的企業沒有關系而逃過一劫。為此,蔡萬霖被很多人指責「忘恩負義」,不過那筆債務實在是無比巨大,如果蔡萬霖也被席捲進去的話,今天的台灣首富就會是別人了。
從危機中全身而退的蔡萬霖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商場的變幻莫測,同時更小心地經營著自己的公司。如果說,蔡萬春是蔡氏春天的話,那麼重振蔡氏雄風,使其再揚威名的就是蔡萬霖了,正如他名字中所言:萬千甘霖!
自從1979年蔡萬霖接手國泰人壽公司董事長以後,國泰人壽的發展一直都很迅速。人身保險業務更是推廣到台灣的各個角落,設置了很多分支機構,不過80年代中期以前,台灣只有少數幾家人壽保險公司,國泰人壽公司也具有壟斷性質。所以成就不錯可以理解。
然而1987年,台灣開放外國保險公司設立後,人壽保險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國泰人壽也面臨巨大壓力。其市場佔有率逐年下降,從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為1995年的42.7%,雖然不影響國泰人壽的龍頭地位,但也是一種威脅。
為了重新奪回市場,蔡萬霖想了不少法子。他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並提出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為了提高服務品質,公司自1986年起,提供50億元資金作為保戶貸款,這是保險業的創舉。1988年8月起,更規定凡是到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投保的人到國泰醫院就醫,可以享受就診優惠。在福利方面,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員工可以分紅認股,公司按每名員工的年資、職位等配發股票,達到吸引人才、穩定人才的最佳效果。從而使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仍能穩住同業第一的寶座。公司業績保持輝煌。
「國泰建設」是霖園集團另一重要支柱,主要是興建住宅、公寓、辦公大樓,然後出租或者出售。1981年,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和台灣當局的一些限制,台灣的建築業陷入了蕭條,許多曾經輝煌的公司紛紛倒閉,但蔡萬霖卻沒有結束自己的產業,相反,他通過調查市場,發現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發展,尤其是面對平民,於是他提出了「特惠購房」,一時間,購房者蜂擁而至、絡繹不絕,創造了當年的一個奇跡!而「國泰建設」也因此走出了困境,一躍而居當年售屋銷量榜首,被業內人士譽為「建築界巨人」。
到今天,「國泰建設」已是目前台灣資本額最大、員工最多的建設公司,資本額已超過100億元,其營業額一直名列建築業的前3名,也是建築業股類中的「龍頭股」。
因為在經營企業中的成功,蔡萬霖成為了台灣第一大富豪,也曾名列世界華人第一富豪。1993年到1996年,蔡萬霖分別以1400億、1600億、1600億與1800億元穩居台灣百大富豪排行榜之首。

『肆』 股票的有效期限

股票掛單有效期為當天收盤前,也就是交易當天下午15:00前,系統會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成交,如果在當天收盤前股票沒有達到掛單的價格,那麼,就是廢單。
股票掛單有利於投資者賣出個高價,低價買進,但是前提條件是判斷准確。另外,股票掛單是免費的,投資者如果操作撤單也是免費的。

『伍』 蔡萬春的人物經歷

1916年12月20日,蔡萬春誕生於竹南鎮獅山莊。家境盡管不佳,父母還是省吃儉用,將蔡萬春送進私塾,與鄰居小同伴陳培元一起師從鄭書生學習中文。
1924年,蔡萬春入竹南公學就讀,讀書6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書法與演講尤佳,年年得獎。1930年,15歲的蔡萬春畢業,因家境不佳,不能繼續上學,便說服父親,於第二年與兄長蔡萬生投靠台北漢頂(今古亭區)的大姨父陳芋,住在進頂汀州街97號。陳芋在汀州街(現福安育幼院)有一片菜園,蔡萬生與蔡萬春兄弟就幫陳芋下田幹活、賣菜。後來,蔡萬生、蔡萬春兄弟就到台北中央市場批發水果銷售。
1931年,在蔡萬春的勸說下,全家遷居莰頂,租地耕種,開辟菜園與魚池,並在新店租地種植柑橘,可以說是一個普通的佃農。
蔡萬春不滿足現狀,考入「資生堂」化妝品公司,任台中分公司的推銷員,後升為分公司經理,先後幹了6個年頭。這一段經歷培養了他的經營能力。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台灣也受影響。蔡萬春辭去「資生堂」工作,返回台北。
蔡萬春從報上看到一則消息:可用魚類及蔬菜水果製造合成醬油,這讓蔡萬春想起小時用魚湯拌飯的美味,於是經過一番籌劃與研製配方,取得軍方供應豆類原料,在莰頂家的廟口空地,開始製造「丸庄」醬油,首創以鮮魚湯。豆類釀造成著名的味素醬油,後又擴大生產「丸萬」米醋。除上市銷售外,並供應當地駐軍。短短數年,憑著醬油與米酷的暢銷,家境大大改善,到日本宣布投降時,蔡家已有60萬元的積蓄,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成為家族事業的起點。
有了家底,雄心勃勃的蔡萬春,又選擇台北西門市場附近,租房子經營,除了醬油醋之外,又兼營食品雜貨。
1938年,23歲的蔡萬春在台北衡陽路(現永裕百貨公司一帶)花了21萬元買下四棟房子,設立大萬商行,經營雜貨。同年底,由大姨媽作媒,娶余鳳嬌為妻。
1945年10月,台灣光復後,蔡萬春一個接一個的開創新事業。他先是承購原由日本人經營的「梅月堂」,將大萬商行改為大萬商場,在商場二樓開了一家大萬旅社(經政府核定的甲級旅社),兼營日用百貨及化妝品。因地處商業中心,經營得法,事業蒸蒸日上。1946年至1948年,蔡萬春又相繼投資生產大萬肥皂、大萬發油、大萬洗面霜;在汀州街設立玩具工廠;建築並經營百樂門旅社;成立大萬興業木材行,在松山設立大萬窯廠,成立丸萬鐵工廠等,事業擴展十分迅速。
1949年,蔡萬春成立大萬實業公司,經營土產及進口舶來品,但因經營不佳很快結束營業。接著他又成立大萬產業公司,經營台灣香蕉、筍干、鳳梨、米、水泥與紅糖等產品出日業務;同時成立大萬工業葯品公司(為東光工業原料公司之前身),輸入工業原料、橡膠、塑膠、肥料與醫療設備等,在商場逐漸有了地位。
1957年,42歲的蔡萬春在多位商界聞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接替盧啟華(另一說是盧輝,曾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理事會主席,這成為他發家致富的又一個新起點。當時台灣有73家信用合作社,十信業務排名第61位。在蔡萬春的領導下,三年後,十信一躍而成為全省第二名,不久又登上第一位的寶座,充分顯示了蔡萬春的經營能力。
蔡萬春確實有著精明的商人頭腦,為了配合當局提倡的節約儲蓄運動,他於1960年2月宣布「只存一元就可當十信的客戶」,開創了一元開戶的「幸福存款」儲蓄運動,這一著獲得蔣介石的贊賞,蔣親自到十信開戶,鼓勵民眾節儉儲蓄,一時間「十信」名聲大震,「十信」業務發展十分迅速,一躍成為台灣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蔡萬春對金融事業情有獨鍾。台灣光復後,蔡萬春曾數度赴日本考察,發現東京、大阪等繁華城市,大廈林立,而這些大多為銀行與保險公司所有,觸發他個人發展金融保險事業的動機。 1960年,台灣當局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決定向民間開放保險公司的設立,為蔡萬春提供了難得機會。
台灣金融、保險業早期屬於管制事業,開放民間有限,而能申請經營此業者,當然絕非等閑之輩,均是有政商背景的知名人士。
當時政界紅人林頂立申請經營人壽保險公司的執照。但他的財力有限,無法籌足所需的3000萬元資本額,便找到台北市商界名人張傳祥(曾任台北市「議會議長」)。張傳祥也因財力不足便找到財力雄厚、同是1950年台北市第一屆「市議員」的蔡萬春,於是在三人的合作下,取得人壽保險公司的設立資格,1961年3月16日,國泰產物保險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林頂立擔任董事長,蔡萬春擔任副董事長與總經理,4月19日上人開業。「國泰」兩字乃為林頂立先生所取,意為「國泰民安」。但誰也沒想到「國泰」日後成為蔡家事業的代名詞,造就了蔡家發達的先機。
林頂立,台灣雲林縣荊桐鄉人,1906年出生。在日據時代,因不滿日本人的統治而投奔祖國大陸,就讀於廈門鼓浪嶼英華書院,後轉入漳州第三高中,畢業後,赴上海到中國大學讀書,該校停辦後,他又東渡日本,在明治大學攻讀經濟系。
學成返國後,正值抗戰期間,林頂立進入軍界,曾赴越南西貢等地工作,後在汕頭、廈門一帶為國民黨從事地下工作。1938年,日軍入侵福建,林頂立事先掌握正確情報,深得軍統局局長戴笠賞識。抗戰勝利後,林頂立回到台灣。他在50年代先後任國民黨保密局台灣站站長、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特別隊」司令與政治研究室主任等職。1951年11月,他在台北市當選為第一屆臨時台灣「省議員」,隨後當選兩屆「省議會副議長」。
1956年前後,林頂立因違反糧食管理條例而被判處8年半刑期,後因病於1959年保釋出獄。這時,林頂立在福建期間結識的省建設廳廳長、後為「財政部長」的嚴家淦,再度出任台灣「財政部長」(1958--1963年),決定開放民營保險業。嚴家淦認為林頂立坐牢是冤獄,因此應給予補償,而讓其申請設立保險公司,並在蔡萬春的財力支持下,林頂立終得以如願以償。
蔡、林結合,可以說是蔡氏政商關系發展的開端。由於蔡家占國泰產物保險公司60%的股權,公司大權還是握在蔡氏家族手中。1975年,已升任公司總經理的蔡萬春的弟弟蔡萬才策劃了公司的董事與監事改選,他自任董事長,哥哥蔡萬春任名譽事長,林頂立從董事長一職退下來,任常務董事。據說事前蔡萬春不知情,事後曾責備弟弟蔡萬才得罪林先生,尤甚於我這位哥哥。蔡萬才則表示,侄兒蔡辰男(蔡萬春長子)自行宣布為公司副董事長,等於是侄兒騎到叔叔頭上了,於是氣憤之下,聽了屬下建議,才演出將開山祖師林先生「杯酒釋兵權」的一幕。
隨後蔡萬春申請設立人壽保險公司。1962年3月,展開籌備工作,蔡萬春任籌備處主任,蔡萬霖任總幹事,蔡萬才任執行秘書。8月15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正式成立,蔡萬春會董事長兼總經理,蔡萬霖為常務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頂立為常務董事。9月10日,在台北市南陽街的國泰大樓正式開幕,由「財政部長」周宏濤代表嚴家淦親臨剪綵。
嚴家淦對林頂立參與投資保險事業可謂幫忙甚大。林頂立與蔡氏兄弟也對嚴家淦以回報。國泰人壽公司第一張保險單,就是由嚴家淦先生投保10年的養老保險,到1972年9月,公司將利帶息送給已升任「副總統」的嚴家淦。蔡家因此與政界大老嚴家淦建立了政商關系。
這時,台灣已有第一與國光兩家人壽保險公司成立,隨後又成立了華僑、南山、國華、新光等人壽保險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向個人壽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充,成為台灣最具實力的人壽保險公司。
蔡萬春頗有發展眼光,他在全省各地設立公司聯絡處,建立據點。為提高信譽,他在許多大中城市投資興建分公司辦公大樓。1964年首先在來義市破土動工興建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大樓,隨後數年間,陸續在高雄、台中、屏東、新竹與基隆等地興建公司大樓,聯絡處也從當初的9個增到1967年的47個,收到良好效果。國泰人壽保險的市場佔有率由1963年的31.6%升為1967年的42.8%。這也是使得國泰人壽如今擁有大批辦公大樓的根源所在。
另外,蔡氏兄弟招聘大量的業務員拉保險,在剛開始的兩年半就以不同方式刊登廣告305次,招聘人員,吸收數萬人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這也是公司業務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成立後,蔡萬春認為台灣地少人多,地價一定會上漲,看好未來房地產生意,於是於1964年9月14日成立國泰建設公司,進入房地產與建築業領域;同年10月12月與11月16日,蔡氏兄弟還分別成立國際海運公司(曾擁有高速冷凍船與萬噸級貨輪,從事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香蕉與雜貨運輸)與國泰塑膠公司,蔡萬春均任這三家公司的董事長。1968年,蔡萬春又成立國鼎塑膠公司。
1971年,台灣開放民間經營信託業,蔡萬春兄弟便成立國泰信託投資公司,蔡萬春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972年1月成立了國泰建業廣告公司,蔡萬春任董事長;同年,蔡氏將國鼎塑膠公司合並於萬豐塑膠公司,從事PVC塑膠布和吹氣玩具生產。1973年,為配合六年經濟計劃,蔡氏兄弟又成立國泰石油化學公司。
到了70年代初,以「國泰」為名的蔡氏家族企業已逐漸成為集團企業。1973年底,以蔡氏家族為核心的國泰集團的主要關系企業已有9家,資產總額達108億元(不包括國際石油化工公司),但因從事金融事業,負債額高達85億元。集團設有一個國泰管理委員會,負責各分子企業的聯系與協調工作。
隨後,蔡家繼續擴充事業實力。1974年初,蔡氏兄弟又成立國泰利市公司,1976年4月改名為國泰租賃公司,出租生產設備,蔡萬春任董事長;1975年,吞並原東裕紡織公司廠房,改組成立國信紡織公司,生產棉紗與混紡紗。1976年底,改組元寶實業公司的健康飲料廠為國信食品公司,生產活性酸母乳飲料。1979年,蔡萬春又開始籌建來來香格里拉飯店。
除上述家族核心企業外,蔡氏家族也將旭順食品、樹德工程、三井工程、國信電子、長洲工業、台灣鞋業、聯泰通運、理想工業、理想傢具設計、龍鼎企業、國璽彩色印刷、來來百貨。國泰汽車工業及金閣設計傢具等十多家公司通過股權收購等納入集團范圍。其中,國泰人壽、國泰建設、國泰塑膠工業與國際海運公司均是股票上市公司。
到70年代末,國泰集團的實力迅速壯大,經營的事業涉及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建築、廣告、塑膠、租賃、紡織。食品飲料。電器電子、工程等眾多行業,已是一個實力強大的企業集團。到1977年底,所屬10大企業的資產總值達350億元,超過王水慶的台塑集團。若加上其他外圍企業,規模則更大,關系企業達70餘家、除了擁有四大金融機構(國泰產物保險、國泰人壽保險、十信、國泰信託)外,同時還擁有國泰塑膠。國際海運、國泰建設、理想工業、太平洋實業、大西洋飲料、來來飯店等眾多事業,蔡家事業達到全盛時期。其中,1977年,國泰信託投資公司與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營業額均居同業之首;國泰產物保險公司僅次於公營的台灣產物保險公司與中國產物保險公司;國泰塑膠也居民營企業的第27位,在PVC製造業領域僅次於王永慶台塑公司。
國泰集團還在社會福利事業方面取得重大發展,先後成立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女子籃球隊、十信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泰美術館及國泰企業機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蔡萬春還將汀州街的老家改建為以父親名字命名的福安育幼院,以從事慈善事業來紀念他的父親。蔡萬春也十分關心故鄉的發展,在竹南鎮捐建了一座萬春圖書館,擴建了母校。在今天的竹南獅山裡一帶,還可以看到他投資興建的「福安橋」、「萬春橋」和廟宇牌樓等。另外,他還曾在家鄉創辦了一家竹南工廠,增加就業機會,繁榮地方。他還因捐款支持軍隊,而獲得「敬軍愛國」楷模。
至此,蔡家成為台灣顯赫的大家族。
在家族事業上貢獻最大的是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蔡萬得三人也跟隨兄長多年,為蔡家的家業也有頗多貢獻。蔡家能達到如此輝煌的業績,當然與蔡氏兄弟的密切配合與能幹分不開。蔡萬春是典型的創業者,生性聰明,小事不大管,也不計較,做事業非常有眼光。蔡萬霖是謀士型的人物,不愛在外露面,而是在背後出注意。所以在創業之初,凡是出面與人打交道、接洽。談判等事宜,都由口才極佳的蔡萬春出面。蔡萬春自己也講,「一個人事業要成功,必須具備力量、膽量、肚量三個條件」。由於他廣交朋友,知人善任,使得在他的企業內集結了許多有學問、有能力、有遠見的商界人物。蔡萬霖則在家管帳。「人家欠我們多少錢,我們欠人家多少錢,蔡萬霖都記得清清楚楚的。」蔡萬才如此評價他的二哥蔡萬霖。蔡萬才則是處事甚穩,循規蹈矩,是管理制度的具體規劃者,他自己也講,「當年國泰集團主要機構的制度規章、組織架構都是由我訂的。」最小的蔡萬得則跟著幾位兄長做一些具體的管理工作。 1979年,國泰集團的創始人蔡萬春因中風患病,難以再繼續掌舵,決定將權力下放,在家族內以交換股權方式分家分業,於是國泰集團「六分天下」;蔡萬春二弟蔡萬霖分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號稱「國泰人壽集團」;三弟蔡萬才分得國泰產物保險。富邦建設、富邦租賃等企業,號稱「國泰產物集團」;蔡萬春長子蔡辰男一系,分得國泰信託、樹德工程、來來香格里拉飯店、國信食品等企業,號稱「國信集團」;次子蔡辰洲一系分得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國泰塑膠、國際海運、理想工程、國璽印刷等企業,號稱「國塑集團」;蔡辰洋、蔡辰鴻與蔡辰威等蔡萬春三個小兒子分掌來來百貨、來來建設等企業,號稱「興來集團」;小弟蔡萬德也分得一些不甚重要的企業。其中,蔡辰男與蔡辰洲在事業上起伏甚大;蔡萬得事業發展有限,不甚出名;而蔡萬霖與蔡萬才兄弟則事業發展順利,均成為當今台灣的大財團。
蔡萬得,也曾是一位商場名人,1932年出生,日本東京文科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早期曾任日本華商貿易公會理事。日本青果輸入公會理事、大萬產業公司駐日辦事處負責人,台北市第四屆市議員。70年代初,他任國泰產物保險公司、國泰信託投資公司、國泰塑膠公司與國泰建設公司的董事,安得企業公司董事長,國際海運公司總經理,國泰人壽公司監察人。當時他在家族企業中的地位,在蔡萬霖與蔡萬才之上。在1974年版的《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中,國泰集團的核心人物是蔡萬春、林頂立。蔡萬得與蔡辰男,並沒有蔡萬霖與蔡萬才兄弟的名字。蔡萬得娶陳彩蓮為妻,生有四男一女,分別是蔡志亮、蔡志陽、蔡志英、蔡志義與蔡志萍。這一系後來雖未建有龐大的家族事業,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大,但仍有不少家族企業。蔡萬得現仍是國泰產物保險等蔡氏家族公司的董事;長子留學美國,現也是國泰產物保險公司常務董事,其他幾位子女剛大學畢業,在不同的家族企業工作。

『陸』 蔡志勇如何成為「倒買倒賣」的「金融魔術師」的

從1965到1968年的3午時間,蔡氏公司從220萬美元的本金漲到3700萬美元的賣價。

1968年,「曼哈頓互惠基金」賺到大錢,但在這個基金灸手可熱之際,蔡志勇激流勇退,將自己的蔡氏公司以3700萬美元出售給美國的大保險公司——芝加哥CNA財務公司,並受聘出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不久,美國證券市場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

蔡志勇在此時更大限度地發揮出股票投資方面的天分,在強手林立的華爾街游刃有餘。股市強勁時,他以錢滾錢,財源廣進;股市達到巔峰狀態時,他又從不戀戰,見好就收,總能在股市大滑坡前金蟬脫殼,逢凶化吉。行走華爾街江湖數十年,蔡志勇極少有失手的時候。

『柒』 蔡萬霖是靠什麼起家的

1924年11月10日,台西平原的苗栗縣竹南村,蔡家的第二個男孩呱呱墜地了。老大出生時,正值春暖花開,萬木復甦時節,長輩們便給他起名叫「萬春」;老二出生時,正值細雨蒙蒙,滋潤大地萬物,於是大人們叫他「萬霖」。

此地除了種田,沒有任何收入,一旦遇上台風襲擊,就會顆粒無收。老大萬春深知生計的艱難,思來想去,決計做點小本生意。兄弟倆走到交叉路口,攔住過路的菜農,以便宜價買下鮮蔬菜,然後到附近市場上兜售。

畢竟是小本經營,賣菜未能緩解家中的困境。當萬春從竹南公學畢業後,勸說父母將家遷往台北,當時萬霖年僅8歲。

到台北後,掙錢的機會多了。萬春帶著萬霖開始販賣大米、雜貨。弟兄倆漸漸地攢了些錢,便考慮如何擴大經營,掙更多的錢。

經過艱苦奮斗,蔡萬春創辦了以經營雜貨為主的大萬商行。由於經營有方,又有蔡萬霖作他得力助手,生意做得很順利。他們很快進入了台北商業圈,並和軍界、政界要人都有往來,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後期,台灣的經濟漸有起色,但是經濟起飛帶來的物質利益大都為資本家佔有,工人所獲僅能維持生計,依靠這點工資要想買房子、置辦傢具,就得靠平日從牙縫里摳出點錢存起來。信用合作社便成了他們所向之處。

位於台北的第十信用社,地理位置優越,業務又好開展,是個不可多得的理想部門。但這時「十信」的管理權卻在別人手裡,欲達此目的,非把管理權爭過來不可。

智勇雙全的蔡氏兄弟,各自施展出看家本領,奪得了「十信」管理大權。1957年蔡萬春出任「十信」理事會主席。

經辦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有益於社會和民眾。蔡家兄弟就把「信用」、「合作」作為他們經營的信條和准則。

蔡氏兄弟常想,小時候媽媽做飯時,總是從定量的大米中抓出一把米放進小壇子里,日積月累,竟也節餘下來許多糧食。不久發現台灣當局特別強調穩定,把發展社會經濟作為第一政治需要,他們便在小額儲蓄上做文章,宣布:「只要存1元就可以當『十信』的客戶。」

「十信」的1元錢幸福儲蓄獲得了很大成功,並迅速聞名全島。人們都知道台北有家「十信」,同時也知道它的經營者是蔡氏兄弟。蔡家兄弟藉此良機,乘勢在其他17個地區分別成立了分社,以吸收更多的儲戶和更多的資金。蔡氏兄弟要求台北總社和17個分社一律開辦夜間儲蓄業務,還要進行「微笑服務」,把儲戶當成真正的「上帝」。

在蔡氏兄弟及其全體雇員的一致努力下,很短的時間內,「十信」社員竟有10萬人之眾,存款金額也高達170億新台幣,一躍成為全台灣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縱觀蔡氏家族的發跡歷史,其實是保險業造就的。而蔡氏跨入保險業還有一段淵源。

1961年,台灣正式開放民間保險公司。台灣省籍名人林頂立創立了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由於林頂立財力不足,無法籌足2000萬元台幣的資金,只好求助於台北市商界名人張祥傳。不料張氏財力亦不豐盈,轉而找上了台北市第一屆「議會」議員、大萬百貨公司的董事長蔡萬春。

20世紀60年代初期,台灣的經濟開始發生轉變,人民生活改善,手裡漸漸有些錢了。那時,正值台灣民營保險業蓬勃興起,人壽保險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國泰」的興隆,給企業界以極大的震驚和刺激。繼「國泰」之後,又有數家壽險公司相繼成立。這使得人壽保險業處於激烈競爭的局面,對於「國泰」不能不說是一種壓力和威脅。

為擴大公司業務,蔡氏兄弟在加盟後便和林頂立在許多大、中城市廣設聯絡處,就連小集鎮也不放過。1962年他們只有9個聯絡處,到1967年,已發展到47個營業單位。他們委派專人住在那裡,長年辦理保險業務;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則建立業務據點,盡量做到不出現業務空白點。

1963年,在國泰人壽保險公司開辦之初,蔡氏兄弟就聘請地方紳士主持該地區分公司的業務。愛屋及烏,慕名前來的人們絡繹不絕。在戰略對策上,蔡氏兄弟以儲蓄保險代替人壽保險的促銷方式,搶佔了不少市場。

蔡萬霖赴日考察印象最深的是繁華的街道兩旁高高聳立的金融大廈。因此在當時資金拮據的情況下,蔡氏兄弟毅然投資興建大樓。1964年嘉義大樓破土動工,隨後三四年間,又陸續在大城市大力興建大樓。這些大樓共達109幢之多,它們就像一個個巨大的立體廣告牌,向人們展示國泰雄厚的經濟實力。

結果使國泰的市場佔有率驟升,不到一年的功夫,竟然在台灣同行業中排名第一,為世人所矚目。

1979年,不滿60歲的蔡萬春中風卧病在床。蔡氏財團一時失去鐵腕,產業隨即分裂為四大部分:「強國集團」、「國信集團」、「國塑集團」、「興來集團」,由蔡萬霖,蔡萬春的長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三子、四子蔡辰洋、蔡辰成分別掌管。蔡萬霖見兄長雖威風猶存但再不能統一指揮了,就料定分管的結果必然是分產分家,他暗中培植實力,密插親信,迅速進入最佳狀態,等待時機到來。

他以讓出「十信」的經營權力為誘餌,收進蔡辰男三個弟弟手中的「國泰」股票,取得「國泰」的絕對統治權。這一手是蔡萬春過去慣用的借刀殺人之計,蔡萬霖現在把它用在四個侄子身上,立刻見到一箭雙雕之效:一是把辰男擠出「國泰」,使自己真正擁有「領地」,可以著手營建自己的企業王國;二是讓辰男四兄弟為奪取「十信」經營權而鷸蚌相爭。蔡萬霖接著就悄悄地接管了蔡萬春與台灣當局的各種朝野關系。由於蔡辰男兄弟自恃有管理才能,對許多老員工「不夠尊重」,這些人便轉在蔡萬霖門下就格外賣力;與蔡萬春不同的是,蔡萬霖不顯山不露水,從不張揚各種勢力,可一旦需要時便有人出面相幫。

1979年下半年,蔡萬春再也無法繼續管理企業,蔡氏家族頓時解體。蔡萬霖擁有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國泰其餘產業由蔡家其他人員經營。

分家之後,蔡萬霖把主要精力放在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建設上。「國泰」遂成為蔡萬霖的資金供應站,成為他發展多種企業的經濟支柱。

蔡萬霖的企業雖然仍沿用國泰的名稱,事實上早已自立門戶,以霖園企業為招牌,成立了霖園關系企業集團。他拋出了四項獨特的經營策略:一是強化「黃埔式訓練」,全體員工每天早晨8點半出操、跑步、喊口號、唱《國泰之歌》,每年招大學生作為「儲備幹部」,派往各地從事培訓和監督業務。二是「愛人散財」,他拿出4億股票分發給科長以上員工的人,讓每人白賺100萬元,每年獎金額在6個月工資以上,讓他們「人人都是富翁」。三是倡導「勤勉敬業」,「國泰」為使內部競爭機會均等,規定中高級主管3年輪調一次,派精幹者到各處查看,杜絕營私舞弊,對挪用公款者一律革職。四是推行「質量並重」,他毅然調低「國泰」年營業額的增長率,集中精力優化售後服務。四條奇策很快使「國泰」業績大幅度上升,僅在8年之內,營業額突破第二個1000億(第一個1000億用了20年)。

蔡萬霖從不涉足不熟悉的行業,他管理企業的秘訣是狠、准、精,同時注意培養人才,強調管理紀律。

霖園關系企業集團的支柱是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主要從事人身保險業。蔡萬霖於1979年出任該公司董事長,開始了他事業的重要轉折。他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並提出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在他的領導下,「國泰人壽」將人身保險業推至台灣各個角落,設置了許多分支機構,甚至遠及澎湖列島。現在該公司幾乎每天能收人1.5億元的保險費,而蔡萬霖本人每天凈收入1000萬元台幣。

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霖園關系企業集團的另一重要公司。其任務主要是興建住宅、公寓、商業大廈、辦公大樓,然後出售或出租。因注重質量,價格合理,建築物頗受購房置業者的歡迎贊許。

1981年,由於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台灣的建築業陷入蕭條,許多頗具規模的公司紛紛倒閉。蔡萬霖卻能審時度勢,採取特惠購房等辦法沖出逆境。1987年,該公司營業額達55.9億元台幣,居台灣建築業榜首。

鑒於台灣土地資源有限,蔡萬霖所建的百餘棟大樓,除自用外極少出售。即使在房地產價格低落不振之際,也始終堅持「只租不賣」的原則。如今,國泰集團的資產正因房地產價格的高漲而快速增長。

國泰自創建以來,年年都招考大專畢業生,作為公司的儲備幹部。為激勵員工的敬業精神,缺乏音樂細胞的蔡萬霖,在全體員工中徵集《國泰之歌》的歌詞,並灌製成錄音磁帶在公司播放、教唱。

目前,蔡萬霖位居台灣第一巨富,擔任台灣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霖園關系企業集團核心人物,有「聚財之神」的美名。其個人財富超過60億美元,而其整個家族的資產總值則高達3000億美元。

國泰正在走向更大的輝煌。

『捌』 蔡志勇的在華爾街「點石成金」

1958年蔡志勇便升任總經理。靠他的金融才華,該公司的營業利潤年增長率高達50%左右,1965年,該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年老引退,但他卻極力反對把該職交給眾望所歸的蔡志勇。蔡志勇頗為憤慨,當即辭離該公司,以220萬美元的資本自立門戶——蔡氏經營及研究公司,經營互惠基金及投資研究咨詢業務,開始自創大業,進展順利、生意興隆。1967年2月,剛剛在華爾街自立門戶的蔡志勇,看準人們不再滿足於把金錢存到銀行吃那點微薄利息的心理,一鼓作氣推出5種基金,令華爾街的投資巨頭們大吃一驚。而蔡氏公司的「曼哈頓互惠基金」開市的頭一天,就籌集到資金2.7億元,刷新了華爾街的最高紀錄,據說這一紀錄至今仍無人突破,這使他獲得了「擁有點石成金之術」的美名。
1968年,美國證券市場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蔡志勇急流勇退,將自己的蔡氏公司以3700萬美元出售給美國大保險公司芝加哥CNA財務公司,並受聘出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1965—1968年的3年時間,從220萬美元的本金到3700萬美元的賣價——難怪人們稱贊他「能點石成金」。

『玖』 人壽與遺產稅

按照遺產稅草案中的第五條:「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
保險金是指:
「保險金是保險人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對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進行給付的金額;或者當保險事故發生時,對物質損失進行賠償的金額。」

只有被繼承人應得的保險金才會不計入遺產稅,上面您說的情況是要計入遺產稅的,原因:
71歲身故,合同已經終止,保險合同已經不存在。

關於保險與遺產稅的問題有幾個誤區請搞清楚:
1.被保險人為遺產繼承人,投保人為被繼承人(就是死者)時不計入遺產稅。
2.投保人被保險人均為被繼承人時如保險沒有到期,則所有的身故保險金不計入遺產稅(這塊有個小爭議,保險法中規定如約定受益人按原定方法給付,受益人已經身故或未約定受益人的情況下按照遺產處理,這一條和遺產稅有沖突,如果遺產稅真正出台的話應該會有相應的釋義,參考台灣的遺產稅是應該征稅的,為了防止爭議情況還是註明身故收益人的好。),但是有一部分是有爭議的,就是生存年金,生存保險金的受益人應為被保險人,如果是以死亡時的狀態來看這部分是不應計入免稅范疇的,生存年金如不領取將會累計生息,而這部分錢如果定為保險金那就是可以免稅(這塊目前有很多爭議)。
3.保險已經到期的情況,已經到期的保險應不計入保險免稅范圍。

當然了,這些其實都要在正式的遺產稅推出之後看遺產稅的釋義解釋才能最終確定。

在已經開設遺產稅的國家中保險也不是100%避稅的。就像美國就算是身故保險金也要區分是否被保險人擁有所有權,所以單單一個草案只能推斷,真正如何還要看遺產稅出來。

你可以看看這個http://wenku..com/view/1b21ed16650e52ea5518986c.html簡單介紹了一些國家地區的遺產稅與保險。

目前國內很多保險公司和業務人員關於保險免稅的宣傳是很誇大和不負責任的,真正的遺產稅出台後如何沒有釋義出來不能通過簡單的片面理解來進行解釋的。

保險對於遺產稅的作用不在於避,按照國外遺產稅的經驗來看保險只有一部分是免稅的,而身故保險更大的作用是讓繼承人有充足的現金來交納遺產稅。
很多業務人員很愛提的就是蔡萬霖通過保險避稅的案例,其實這只是片面的斷章取義,蔡萬霖曾經擁有85億美元私產,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63億新台幣(前面85億是美元!)的壽險保單只是小兒科而已,不過是其避稅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通過設立投資公司和對基金會進行運作,真正的故事是這樣的:
國泰人壽公司是目前台灣地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園集團屬下最有價值的公司。蔡萬霖家族在其旗下設了很多用於轉移財產的投資公司,蔡萬霖的直系親屬(或曰繼承人)必定是其中一個投資公司的所有者。
而這些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投資。這些投資公司旗下還有投資子公司孫公司。最上層投資公司擁有國泰人壽上市公司股票,然後再透過下面的子孫投資公司以低於市價的帳面價值層層轉移。最終股權被轉移至蔡氏兒女手中。
此外,國泰人壽最大股東為霖園投資,持股16%,蔡萬霖的幾個兒子均以霖園投資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資公司以及個人持股,蔡氏家族對國泰人壽控股實際已經超過50%。蔡氏家族通過這些投資公司對霖園龐大的家族產業交叉持股。
在這人為織機起來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網路中,蔡萬霖個人名下的國泰股權早已經被稀釋無幾了。
也就是說,根據《福布斯》雜志統計的蔡萬霖名下霖園集團的名義總資產雖然高達46億美元,但由於其大股東幾乎都是法人股東,蔡萬霖個人的真正投資早已經被他的"心肌梗塞"化為烏有。而在計算徵收遺產稅時,"個人"所佔投資與"家族公司"財產應該是有嚴格界定的。按照規定,"家族公司"財產(所謂的投資公司)因有法人資格,遺產稅管理條例對其根本無可奈何。
也就是說,蔡萬霖的遺產稅被其子女們所各自擁有、關聯又十分密切的層層疊疊的子孫投資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給規避掉了。蔡萬霖到臨終時只是一個"46億美元"的空殼而已。
國外富豪大多熱衷於投資設立基金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將聚斂的多的用不了的"閑錢",通過合法而成本最低、名聲最佳的渠道留給家族。
蔡萬霖去世後,僅其奢華的葬禮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億新台幣。蔡萬霖之死所以在台灣地區引起強烈關注,部分的原因是,蔡萬霖的去世對於其家族成員雖說是一個噩耗,但台灣稅收當局則暗暗竊喜,按照台灣今年徵收遺產稅的預算,其目標是101億新台幣。蔡萬霖資產被世人高估為1563億新台幣,蔡萬霖的去世少說也得征他個幾百億新台幣的遺產稅吧,而蔡萬霖的死就像其人活著般實在是給現代人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台灣稅收當局最終只能收到蔡萬霖後人交納的區區5億多新台幣左右的遺產稅而了事。這不得不讓人們大跌眼鏡。

『拾』 世界名人中有哪些人在設立了家族信託

NO.1 比爾·蓋茨疑以慈善捐款規避遺產稅

2010年,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發起的「捐贈誓言」活動在歐洲國家遭到質疑和批評,許多德國富豪拒絕跟隨他們的步伐捐出財產。 帶頭的德國漢堡船運巨頭彼得·克雷默表示 : 富豪捐身家承諾、、於將應該繳稅的錢捐出去,令富人凌駕於國家之上,影響公眾利益

按照美國的法律,如果富豪要把遺產給子女,聯邦政府會從中抽掉過半的遺產稅。 事實上,許多美國富豪都以慈善捐款的手段規避遺產稅。 歐洲媒體也對此次活動大潑冷水,很多評論都表示美國富豪與其參加「捐贈誓言」行動承諾捐款,「不如按時交稅」

NO.2 喬布斯遺孀被收高額遺產稅

蘋果公司前董事長、、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辭世後,名下至少三座房產置於信託機構名下,這一舉動使得喬布斯的巨額財產數額和分配成為謎團,喬布斯擁有 555 萬股蘋果股票 ( 市值大約 20.5 億美元 ) 及 1.38 億股迪士尼股票 ( 價值大約 47.4 億美元 ) 雖然在喬布斯去世後,其遺產被交由一個信託基金管理,以避免遺囑認證稅,但其稅率仍然高達 15% 喬布斯的遺孀收到的資本收益稅賬單高達 8.67 億美元,這是她出售喬布斯持有的迪士尼和蘋果公司近 70 億美元股票的稅金。 這些稅金的繳納日期截止到 2013 年,過期稅率將從 15% 上調至 20% 而且到期之後,還可能被額外增收 3.8% 的收益稅

NO.3李嘉誠分家

2012年 5 月, 84 歲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正式向媒體公布了自己的財產分配方案。 按照李嘉誠的分配方案,李澤鉅將得到超過 40% 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股權,以及加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 35% 股權,這三塊業務約有2000 億港元。 而對於小兒子,李嘉誠也絲毫沒有吝嗇,李澤楷得到的現金相當於現在資產的數倍。 港媒稱,從分配的公平性角度來說,李嘉誠兩個兒子分到的財產無論是實物還是股票、、現金,從數量上來說,應該是旗鼓相當的。 此外,李嘉誠還表示要留足資產給他的「第三個兒子」——李嘉誠慈善基金會。 李嘉誠在自己身體還很健康的時候,就向社會公布了其財產安排,令股民和社會沒有受到不必要的沖擊,也沒有引來不必要的爭論

NO.4林心如婚前財產做信託

早在2012年 3 月,身價上億的林心如明確表示,如果她要結婚將會先把財產信託。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媒體和業內人士的大膽猜測,影視娛樂明星的帶頭效應或會使得婚前財產信託「浮出水面」。 在國外及港台地區,個人在婚前將自己的個人財產交予信託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在國內,「婚前財產信託」這樣的處置渠道尚未成型

NO.5梅艷芳防揮霍立遺囑信託

一代歌後梅艷芳香消玉殞已 13 年,卻依然無法從人們的視線中遠去,與她有關的新聞時不時還會占據各大媒體的大幅版面,其中,她的上億遺產尤其令人關注

梅艷芳生前知道母親覃美金不善理財且喜揮霍,如果把財產一下子全給母親,擔憂母親會一次性把遺產花盡,或被別有居心的人騙走。 因此,梅艷芳選擇了遺囑信託,將近億財產委託給專業的機構打理,信託基金每月支付 7 萬港元生活費給母親,一直持續到她去世

但梅媽對女兒遺囑不滿,認為自己應該獨得遺產,一度質疑梅艷芳生前成立的信託基金是否有效,認為梅艷芳簽訂遺囑時,正在醫院住院,健康逐步變差,懷疑她是在精神不佳的情況下,在遺囑及信託基金上簽名的。 梅艷芳億元遺產官司持續了 5 年,但最後法院的判決是梅媽敗訴,梅艷芳生前遺囑有效

NO.6吳亞軍家族信託

列支敦斯登與瑞士之間似乎並沒有明顯的國界,跨過一條栽滿鮮花的小道,看到點綴王冠的徽章,就來到了這個阿爾卑斯山中的小城。 這兒,聚集了歐洲大部分頂級的信託公司

不過,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還有一個飄逸著薰衣草香氣的小島,這個名為澤西島的英國皇室屬地,基金業規模高達 1967 億英鎊(約合 1.9 萬億元人民幣),聚集了全球頂級的信託公司

也許你很難相信,遠在萬里之遙的中國「歷任」首富,都和這個小島有不解之緣 2009 年女首富張茵,這個以回收廢紙發家的紙業大王,通過島上的法巴信託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設立了 3 只家族信託

吳亞軍, 2011 年的中國女首富,這個優雅而嫵媚的女人通過匯豐國際信託公司設立了家族信託。 當然,作為一家老牌的英資銀行,匯豐幾乎在每個享有寬松金融法案的小島上都有分支,也包括信託公司

除了澤西外,還有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甚至模里西斯。 每天,駐扎在繁華都市的信託管理人,都將無數的文件和資金輸往這些小島。 信託管理人的要求也許並不高,免稅可以讓他們節省大量的中間成本,低廉的管理費也可以讓他們賺取多一點的利潤。 富豪們的要求也許更簡單,每年的回報率不需要多高,只要穩重且有保障

NO.7洛克菲勒家族信託

最早的信託見於十字軍東征時期,那時人們因為遠征,而將自己的財產轉托給信任的人照管。 後來這一方式逐漸固定,也有不少人選擇將自己的財產轉給牧師代為經營

刑成介紹說,國外幾乎不存在國內現有的信託公司的模式,國外的大型信託公司多為銀行經營的信託公司,比如說匯豐國際信託、、。 用益信託的分析師李暘則告訴記者,國外的普遍做法是直接將律師設為受託人

大型的財閥家族擁有自己的律師、、會計師,也有自己專門的信託機構。 掌握著寶馬的科萬特家族就有自己專屬的信託機構,家族財產都由這個公司打理,家族成員定期領取收益。 該機構在香港成立了投資分支機構,同時也是大陸 PE 公司九鼎投資旗下一隻基金的 LP之一。

美國總統幾代更迭,洛克菲勒家族的王朝卻始終未變。 洛克菲勒家族組建了自己的信託公司來打理家族成員的私人財產

洛克菲勒家族的興起源於石油,第一代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創立了標准石油,在上個世紀初贏得了十數億美元的身家,成為那個年代數一數二的世界富豪。 他的遺產通過信託的方式被傳承

到他兒子那一代,一共設立了五個信託

洛克菲勒中心大樓在曼哈頓市中心,在這棟大樓的最頂層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機構。 在這個大套間辦公的正是幫洛克菲勒家族打理財產的工作人員。 他們管理者洛克菲勒集團 90% 的股權

NO.8 SOHO中國潘石屹、、張欣家族信託

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富可敵國,可以設立自己獨立的信託公司。 以巴克萊、匯豐、大型銀行為代表的公司解決了大部分無力擁有自己專門機構卻需要金融指導的家族的問題

國內富豪在自己的公司中構建信託架構也是多通過銀行系信託公司

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實際控制人張欣與潘石屹對公司的控股正是通過信託來實現。 信託的受託人是匯豐國際信託,合計持有 SOHO 中國超過 60% 的股權,信託受益人是張欣

公司上市之後為了履行披露義務,股東的信息都會呈現於投資者的面前,但是如果通過信託來持股則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股東的隱私。 通常招股書或者公司財報上顯示的只有信託的成立人和受託人,除非信託受益人在董事會或者高管名單中,否則受益人的信息不會出現在財報中

以上述 SOHO 中國為例,公司財報中顯示張欣是信託受益人,但是這只信託是否還有其他受益人以及收益比例如何則無從得知

NO.9 家族信託

•開曼和澤西島上的信託

兩大女首富選擇海外信託,香港大部分信託匯豐操辦,富人們選擇信託,就是選擇一地的法律體系

明亮的落地玻璃外,是維多利亞港淺綠的海景,不時有幾只海鷗從天空掠過

這里是法國巴黎銀行( BNP )位於香港金融中心的總部會議室。 當然,這家在英屬澤西和盧森堡都設有大型信託公司的跨國銀行,還擁有更加神秘的 VIP 客戶室。 房間布置幽雅,牆上是畫風前衛的油畫,米黃色的小幾上,淺藍色的瓶中插著鮮花。 你可以很悠閑的坐在寬大的沙發上,而你的銀行顧問會詳細地向你解釋各種繁復的程序

事實上,多年以來,內地和香港富豪都願意委託類似法巴這樣的跨國銀行打理他們的財富。 一種選擇是信託

•神秘的信託島

也許你沒有想到,那些在地球儀上都難以看清的小島竟承載了眾多富豪的財富

在香港,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操刀了其中大部分家族信託

龍湖地產的董事長吳亞軍出生於重慶,可是龍湖地產的注冊地在開曼群島上。 這是一種常見的運作方式,將公司注冊地選擇在海外離岸金融中心上

龍湖地產的股東名單中有「絲質信託」。 其中的蔡氏家族信託以及 Silver Sea Asset Limited 是控股股東 Silver Sea 的受託人是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45.465% 股權。 這是一隻全權信託。 全權信託指受託人可以在委託人的意願指導下自行決定信託財產的分配方式、財產的管理運作方式、。 信託的設立人與監管人是吳亞軍,受益對象則包括吳亞軍在內的其他若幹家族成員

吳亞軍今年只有 48 歲,這個優雅而又嫵媚的女人做過記者, 1993 年開始涉足房地產業, 1995 年創建了重慶龍湖地產有限公司 2008 年,龍湖地產在香港上市。 吳亞軍的個人財富一度超過楊惠妍,成為內地女首富

吳亞軍現在是龍湖地產的董事會主席。 公司上市之後,為了避免家族企業的弊病,吳亞軍的丈夫蔡奎辭去了在公司的所有職務,只保留了股權。 吳亞軍家族的另一隻家族信託為蔡氏家族信託,持有龍湖地產 30.25% 股權

除了實際控制人通過信託持股外,公司其他高管的股權激勵也是通過信託實現。 上市之前,公司高管,房晟陶、邵明曉、人通過 Long Faith Trust 持有公司股權,受託人也是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上市之後,吳亞軍給公司約 550 名員工設計了股權激勵計劃,這一部分股權轉入一隻名為 Fit All Trust 的信託之中

一樣是事業有成的商界木蘭,張茵與吳亞軍的操作方式不盡相同

1957年,張茵在東莞出生。 她的創業之路始於香港 27 歲時,張茵辭掉了當時薪資豐厚的工作,隻身前往香港做起了廢紙回收的生意

1990年她移民美國,也將生意建議不拓展 10 年之後,她的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廢紙回收商

為了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張茵在東莞設立了玖龍紙業,開始了自己的造紙之路 2006 年,玖龍紙業在香港上市,那一年,張茵登頂胡潤百富榜

張茵在股權的信託架構中顯得低調與審慎。 張茵一共設立了四隻家族信託。 其中通過 The Northern Trust Company of Delawcere 設立了 YC 2006Family Irrevocable Trusr ,持有玖龍紙業 29.706% 股權

張茵又通過了澤西島上的一家信託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設立了三隻家族信託,分別是劉氏家族信託、、張氏家族信託以及金巢信託。 她一個兒子的名字作為信託受益人出現在股東名單中,另一個兒子是特別受益人,但是名字並未出現在股東名單里。 張茵自己有 7 個弟弟妹妹以及 2 個兒子

•內地罕見的遺產信託

事實上,龍湖地產與玖龍紙業並不孤單,在香港上市的許多內地民營企業都選擇了信託持股,例如永達汽車、、阿里巴巴、寶信汽車、

並不是只有企業家才能選擇家族信託的方式來傳承財富,對於一般高凈值人群來說,信託亦是遺產傳承的方式之一,只是這種方式在大陸尚不多見

已經逝世的香港明星沈殿霞在去世前,將約一億港幣的資產交給信託管理人打理,避免剛剛二十齣頭的女兒不善打理龐大資產的狀況的出現

沈殿霞找到的信託管理人包括前夫鄭少秋以及生前好友,如果她女兒要動用遺產,需要經過管理人的一致審核

梅艷芳的處理方法則更為直接,她將接近一億港元的遺產交給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打理,信託受益人只有她母親一人。 梅艷芳的母親目前每個月固定從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處領取 10 萬港元生活費,直至去世

但是,不久之後,梅艷芳母親將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稱遺產被謀奪,最終撤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