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陳凱歌的資本夢為何如此坎坷
A股市場影視板塊孱弱無力,想登上A股的影視公司也世事不盡如人意。
作為影視劇老大哥的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麗傳媒),不僅近期剛剛遭遇了「《白鹿原》停播」風波,而且其等待了五年的IPO又遇到了「終止審查」,欲銜接資本市場的夢又碎了。
【IPO終止審查】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2017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的名單中,新麗傳媒儼然在冊,終止審查決定時間為2017年5月3日。
這意味著,新麗傳媒等待五年的IPO夢再次折戟。
每經影視記者先後聯系新麗傳媒相關負責人,但該人士稱目前就IPO之事不方便對外回應。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稱,此前新麗傳媒董秘辦人士曾回應:「撤回申請材料,只是為了准備重新申報。」而重新申報IPO是因為上一次申報期內有股權變動,如果不撤銷,反而會耽誤公司上市的進程。
每經影視記者也就娛樂資本論報道的公司回應向新麗傳媒詢問,但該人士並未回應。
按照上述媒體報道,此次撤回申請材料,新麗傳媒上述人士稱是公司主動遞交的終止申請,不過若要重新申報,這個時間就不好說了。按照目前證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5月18日,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還有476家。
若要重新申請IPO,今年新麗傳媒的業績也非常關鍵,這些作品是否能夠助力新麗傳媒在業績及口碑上再上一層,還需要持續關注。
㈡ 影視公司在A股「扎堆上市」,背後都有哪些明星
明星投資公司一覽
新麗傳媒:海清、陳凱歌、胡軍、張嘉譯、李光潔、趙冬苓、於正
擬上市公司新麗傳媒公布IPO預披露說明書顯示,張嘉譯、胡軍等出現在了前十大自然人股東的名單中,其分別持有47.12萬股。除此之外,陳凱歌、海清、李光潔則出現在了「主要有限合夥股東」的名單中,其中,陳凱歌出資1407.72萬元,海清出資300萬元,李光潔出資100萬元。按上市後的市值估算,上市後,海清身家將過億,而陳凱歌身家可達5億元
長城影視:孫耀琦
2014年8月,長城影視借殼宏寶五金,前者的股東中也出現了演員孫耀琦。孫耀琦曾扮演新版「潘金蓮」,其成為股東源於長城影視2011年9月的一次增資。長城影視為加強與演藝人員的合作,主動引入多名合作關系良好的編劇、導演、演員作為股東。孫耀琦即為其中之一,增資後持股0.5%。
聚美優品:韓庚
2014年5月16日早上,在電商企業聚美優品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揭牌敲鍾儀式上。作為公司的股東之一的韓庚,當天一身簡潔帥氣西裝亮相紐約證券交易所,商業精英范兒十足。
華誼兄弟: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羅海瓊、李冰冰、張涵予、康洪雷、胡可、何琢言、陳思成、張國立
2005年,原華誼經紀公司總裁王京花曾帶領陳道明、夏雨、胡軍、劉嘉玲等大批藝人離開華誼兄弟,當時媒體報道曾經誇張地稱此為「地震」。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作為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登陸資本市場,公司股東不僅包括王中軍王中磊,還有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等十多位導演和明星。
常升影視:張國立
當年華誼兄弟斥資2.52億元收購張國立執掌的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70%的股權,也讓張國立成為當年華誼兄弟的大股東之一。
幸福藍海:吳秀波
吳秀波斥資4000多萬元入股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資料顯示,吳秀波2011年入股幸福藍海,當時他唯一一部比較紅的作品是電視劇《黎明之前》,但這部劇的製作方是華錄百納,並非幸福藍海,在入股之後,吳秀波相繼拍攝了《請你原諒我》、《心術》等電視劇,以及電影《北京愛上西雅圖》,但這些作品都不是幸福藍海出品。(請問此時幸福藍海的心理陰影面積......)
阿里影業、中國創意投股:趙薇
曾經的小燕子如今當屬娛樂圈最土豪的藝人之一。趙薇與丈夫黃有龍於去年12月購入阿里巴巴影業股份,成為僅次於阿里集團的第二大股東。而在今年2月上市的唐德影視的股東名單當中,趙薇則以1.95%的原始股位列公司第11大股東。
光線傳媒:柳岩、謝楠、左大建、常索妮、達瓦卓瑪
別看柳岩身材火辣,波濤胸猛,可大美女的投資理財觀念很強。看看光線傳媒上市次新股,招股說明書顯示,光線兩大美女主播柳岩持有公司5萬股限售股。上市後的當月,光線傳媒股價一直較為堅挺,股價一度摸上83.86元,使得柳岩的持股市值增至420萬元。
新文化:王姬
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7月開始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交易,上市首日上漲27.20%,報31.80元。至此,持有100萬股的新文化第五大股東、著名女演員王姬持股市值達到3180萬元,扣除其購股成本500萬元,王姬投資22個月凈賺2680萬元,盈利幅度高達5.36倍。
然而,新文化公布的2013年三季報顯示,王姬對新文化進行了減持,退出了新文化的前十大股東名單。按照新文化在2013年三季度的平均股價計算,王姬的獲利可能達到4500萬元。
合眾思壯:姚明
姚明主動提出用代言費入股高科技公司。另外有他的明星效應,股價大有高升的潛力,漲到每股50元也不是奢望。屆時姚明的持股市值可能達到3000萬元,兩年90倍的收益率。
姚明本次投資稱得上空手套白狼,並且投資眼光獨到。上市之前,姚明從合眾思壯的形象代言人變身為股東,持有其原始股37.5萬股,上市之時身居第六大股東,持有公司67.5萬股。明星效應刺激之下,合眾思壯上市之後股價高企,一度高至113.98元,以此計算,姚明持股市值高達7700萬元。但姚明效應無力拯救其業績,隨著業績失色,其股價也一再縮水。
中電廣通:郭冬臨
在股市裡,「郭冬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股神,以潛伏題材股出名。中電廣通2009年三季報顯示,第二大流通股股東為「郭冬臨」,持有275.14萬股,市值約為2259萬元。而在此前,「郭冬臨」已成功從另兩家上市公司獲利達到數百萬元。
㈢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㈣ 閱文收購新麗傳媒是發生了什麼事
閱文集團今日宣布,董事會宣布與賣方訂立購股協議,據此,賣方已有條件同意出售而閱文集團已有條件同意收購目標公司(新麗傳媒)100%股權,總金額為155億元。
騰訊接盤光線傳媒所持股份後,曹華益為新麗傳媒最大股東,持股為33.3%,林芝騰訊持股為27.642%,為第二大股東,曲雅倩為第三大股東,持股為15.26%。
華興合創、萬達影業分別持股為0.408%、聯想之星持股為0.1224%。新麗傳媒2017年營收為16.7億元,營業利潤為4億元,凈利潤為3.4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1億元。閱文集團上半年營收22.83億元
閱文集團今日還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年報,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公司總收入達到22.83億元,同比增長18.6%。
㈤ 閱文為何115億收購新麗傳媒
8月14日報道,目前,閱文集團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在線閱讀以及版權運營,其中在線閱讀收入占閱文集團總收入的比例高達80%。閱文集團希望擴大的,是版權運營方面的收入,目前來源於版權運營的收入僅站閱文集團總收入的13.9%。
在2018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中,閱文集團表示,將豐富的文學作品版權改編為其他娛樂形態(如影視劇、動畫和漫畫等)為其的重點工作。這成為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的重要背景。
閱文集團董事會認為,收購符合公司的戰略目標,釋放其知識產權的變現潛力。閱文集團介紹,內容改編公司(如電視劇網路劇製作公司、電影製片廠)對文學作品作為來源材料日益增加,而閱文集團的內容庫,為改編成各種媒介形式奠定基礎。與此同時,閱文集團認為收購新麗傳媒,將提升公司於文學內容改編的盈利機會,從定額授權費、被動的收入分成及共同投資模式轉變為主動擔任內部製作的角色。
在2018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中,閱文集團表示,將豐富的文學作品版權改編為其他娛樂形態(如影視劇、動畫和漫畫等)為其的重點工作。這成為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的重要背景。
閱文集團董事會認為,收購符合公司的戰略目標,釋放其知識產權的變現潛力。閱文集團介紹,內容改編公司(如電視劇網路劇製作公司、電影製片廠)對文學作品作為來源材料日益增加,而閱文集團的內容庫,為改編成各種媒介形式奠定基礎。與此同時,閱文集團認為收購新麗傳媒,將提升公司於文學內容改編的盈利機會,從定額授權費、被動的收入分成及共同投資模式轉變為主動擔任內部製作的角色。
8月13日,閱文集團還披露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未經審核綜合業績。財報顯示,閱文集團截至2018年6月30日上半年的總收入達22.829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18.6%;經營盈利達到5.674億元,同比增長142.2%,經營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12.2%增長至24.9%。
值得一提的是,閱文集團在上市後經歷暴漲,股價一度站上100港元,市值接近千億港元,但目前股價下跌近40%,市值縮水近400億港元。
8月13日,閱文集團報67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跌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