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股票行業歷史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股票行業歷史

發布時間: 2023-08-17 23:15:37

❶ 美國歷史上什麼行業的股票上漲幅度最大

美國第一大牛股TASR,公司是開發、裝配和銷售主要用於執法機構的非致命武器。主要生產泰瑟槍,類似國內的最大有效7米。另外還能發射帶倒刺的箭頭兩個,就像釣魚一樣能穿透5cm厚的衣服,箭頭帶電。最高記錄:22個月上漲100倍。滬深市場不成熟難道是缺乏這樣的大牛股?這么短時間漲幅這么大且一氣呵成沒有像樣的調整,機構之強悍令人嘆為觀止。是哪些混
蛋說美國市場波動小,美國人民成熟理性。

❷ 美國股票市場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

美國股市近五十年來主流投資理念的演變: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的周期循環投資理念的發源地來自於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精神、最發達的美國證券市場。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真正的規范化、快速發展時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證券法出台之後。戰後推出的養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動了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和大大改變了股市的資金供需結構,五十年代的經濟持續增長和股市投資的財富效應,一起推動著股市指數的不斷攀升。以後的各個年代更是各種新思維、新現象的誕生年代,股票市場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作為影響力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尤其是開放式基金的發展,對於推動理性投資理念的普及和創新,通過引導市場、引導資金的流向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演進,各種新的投資理念從發源地的里圈向外圍擴散,在傳播到外圍股票市場(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等)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不同的市場特殊情況與其它投資理念不斷發生碰撞,誕生出新的投資模式。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更是加快了發源地的新投資理念在全球傳播的速度。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本分析學派已成為華爾街等發達國家或地區股市的主流,它發展出的兩個主要分支是內在價值型(Valuestock)投資和成長型(Growthstock)投資。前者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每年收取現金(股息)紅利,股票內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投資者收到的現金紅利)的貼現。成長型的投資者購買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獲得價格差而非現金紅利,其前提是假設以往主營收入與利潤增長良好的公司將來也會繼續良好的增長勢頭。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歷過度熱情追高成長型股票導致最終幻想破滅之後,必然又會走回到穩健的價值型投資的老路上,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投資理念的變化呈現周期性的循環規律。同不同年代的產業發展周期一致,處在高增長期行業的高增長速度的熱門股在股票市場歷史上各時期比比皆是,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早期的鋼鐵股和汽車股、50年代的鋁工業股、60年代的電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葯股和房地產股、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和網路股等等,各領風騷,概念股是成長型投資的必然產物和升華。戰後繁榮的五十年代:由於剛經歷了1929-1933年的大崩潰,在20世紀30、40年代,小規模的個人股票投資被認為是危險的舉動,個人投資購買股票不多,個人持有普通股熱是從50、60年代開始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們很難相信會再次出現大蕭條和股崩、藍籌股比債券表現好以及擔心通貨膨脹侵蝕個人的錢財。1958年,玻璃纖維船股票是當時市場上的搶手貨,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許多優勢,迎合美國50年代的休閑主題。後來的互聯網股票同此時期的玻璃纖維船股票熱非常類似。「電子狂潮」和騰飛的六十年代:其鮮明特徵是後綴有「trons」的公司名稱的流行,是增長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電子工業股熱與當時的美蘇兩國太空軍備競賽有關。成長股是預期有高收益、高增長率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與高新技術相聯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產半導體、速調管、光學掃描器以及其它先進儀器、儀表裝置的公司,這些行業因投資者對其產品強大市場前景的憧憬而股價飛漲。從六十年代開始,多年以來傳統行業的5-10倍市盈率規則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數據控制公司的市盈率達200多倍,而增長穩健的IBM和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市盈率也達80多倍。在此時期,以市盈率倍數為核心、注重未來現金流預測的穩固基礎理論讓位於注重投資者心理因素、「高買高賣、順勢而為」的空中樓閣理論。為滿足投資者對股票的無止境的投資飢渴,1959-1962年發行的新股比之前的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後期的「.com」,以「trons」後綴命名的公司紛紛涌現。電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來,5個月後終於爆發可怕的拋售浪潮。成長股、績優股同樣被捲入暴跌的災難,超過大盤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場從動盪中恢復趨向穩定後,進入的下一個運行熱潮便是企業並購浪潮。投資者對公司高增長的預期,如果不能通過高增長或高科技的概念獲得,便需要創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為接力棒。於是,六十年代中期誕生了專家們稱之為的美國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三次並購浪潮。該時期企業並購浪潮的主要動力在於兼並過程本身會導致股票收益的增長,其中的技巧便是財務或金融知識而非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於該次並購浪潮中的領導者發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於預測,引發了市場的懷疑和震動,企業並購浪潮開始急劇降溫。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場還誕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樂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靜電復印技術的革命性發明吸引了幾乎所有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後來這種概念化投資策略發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擴張太快、負債過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經營管理風險很大,成長的不確定性大。當1969-1971年的熊市來臨,概念股跌幅比漲幅還大,還快。此後很多年,華爾街不再對業績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業或經濟發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樣,整個六十年代公眾對概念崇拜的理念經過了近十年的洗禮之後,又回歸到周期循環的起點,崇尚績優成長股。到六十年代後期,隨著基金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開放式基金之間爭奪公眾資金的競爭加劇,公眾開始關注基金近期的業績記錄,尤其關注基金是否購買了那些有令人振奮的概念和完整信服歷史的股票。業績投資便開始風靡華爾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經歷了六十年代的購買小型電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後,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恢復理性和穩健原則,開始投資於有令人信服的增長記錄的藍籌股,這些股票一般有持續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總股本(流動性好)。人們認為這些股票不會像六十年代投機狂熱時代那樣垮掉,人們普遍的心理是購買後開始等待長期收益,被稱為是謹慎的行動。當時的50隻時髦股票主要有:IBM、施樂、柯達、麥當勞、迪斯尼等。人們認為任何時候購買這些已經被歷史證實的成長股都不會錯,被稱為「一錘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購買藍籌股還能為機構投資者帶來謹慎投資的聲譽(見表一)。狂嘯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華,同樣具備許多投機過頭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術和微電子在內的新領域的新股浪潮而開場。1983年出現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極好翻版,僅僅是改變了名稱而已。技術革命喚醒了人們對高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復甦。幾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搶手貨,新股上市後還會狂漲。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驅動生物技術狂熱的是抗癌(後來是抗愛滋病)新葯的問世,華爾街還因此出現了專門針對生物技術公司的新估價方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市場自身來消化自己吹起來的泡沫,從八十年代中期到後期,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場復甦也沒有幫多少忙。激動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亞洲四小龍」熱,當時的背景是基金經理因美國本土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後而將目光轉向海外,對新興國家市場激動人心的發現和巨大增長潛力的預期,加上人們對該市場的風險知之甚少,直接推動了股票投資的國際化———「亞洲四小龍」熱,後來因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崩潰。九十年代後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概念股的狂飆及退潮,人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同樣也經歷了一個從狂妄到恐慌、最終到崩潰的完整過程和結局。追溯美國股票市場近五十年投資理念演變的歷史,大致按以下線索在展開,其中又蘊涵著某種周期性的循環規律:電子、半導體股(60'S)———績優藍籌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亞洲四小龍、網路股(90'S)———傳統行業績優藍籌股(目前仍處在回歸過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資者對證券評價的風格和方式在證券定價中起關鍵作用,從而也就奠定該時期的主流投資理念。概念股興起時期,以內在價值型投資為基礎的穩股基礎理論屈從於空中樓閣理論,藉助於投資大眾的從眾化情緒和過度反應,將憧憬美好的空中樓閣演繹得登峰造極。在概念股崩潰之後,受傷的弱勢群體和投資大眾追求安全和穩健的觀念又深入人心,以內在價值作為股票投資價值的心理底線牢不可破,從而矯枉過正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回到有看得見的收益增長和分配現金紅利的傳統產業,直到下一輪周期新的振奮人心的概念出現。我們發現,市場投資理念的周期性變化同股票市場籌碼結構的調整過程驚人的一致,只有當被低估的市場籌碼(成長型股票熱時必然導致市場大量拋售價值型股票,持續一段時期後必然導致價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經過成長型股票熱的高峰之後,逐步被調整到更積極、堅定的投資者手中,且一旦這種市場籌碼結構轉換的調整完成或時機成熟之後,新一輪市場熱點或周期的啟動就不遠了。這種周期性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它與股市零和博弈游戲的利益矛盾或盈虧結構相一致。我們同樣還發現,基金引導著市場主流的投資理念。無論是向新型行業投資、向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投資(國際化浪潮),還是向國內績優藍籌股投資,基金始終伴隨著先進的產業理論、管理思想的武裝,走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領先於經濟周期。正是資本的驅利性和對投資領域的高度敏感,資本才始終能夠率先找到流動的方向,引導社會資金(資源)流向回報最高、最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產業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開始自動調整,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參考資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❸ 美國最強勢的一次牛市是什麼時候

最長的一次:1984年,納斯達克市場創立,其後持續了長達16年的大牛市,指數則從237點沖到2000年的5132點,指數漲幅高達20倍。在這段時間里,納斯達克指數只是在1987年、1990年和1994年出現年度小陰線,略做調整,其它時間一直是單邊向上。
在股市中,牛市和熊市分別指的是股票的持續上升和下跌。
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通看漲且持續時間長。
相反,有著空頭市場之稱的熊市行情就顯得普通看淡並且還持續性下跌,
了解完牛熊市的概念,許多人就會產生困惑,那麼如今是熊市還是牛市呢?
點擊下方鏈接,立馬告訴你答案: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一、該怎麼分辨熊市還有牛市?
要想知道目前是熊市還是牛市,根據的就是這兩個模塊,一個是基本面,一個是技術面。
首先,我們可以以基本面為標准來判斷市場行情,上市公司的運營狀況和宏觀經濟運行態勢是基本面的確立依據,通常根據行業研報就能得出結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其次,從技術面來了解,我們除了可以通過量價關系的指標來參考,也可以參考換手率、量比與委比的走勢形態或K線組合等,對市場行情做一個大概的判斷。
譬如說,如果當前是牛市,買入的人遠多於賣出,那麼有非常多個股的k線圖的上漲趨勢都變得非常明顯。反觀,如果當前是熊市 ,拋售股票的人明顯高於買入股票的人 ,那麼有非常多個股的k險圖的下跌趨勢都變得非常明顯。

二、怎麼判斷牛熊市的轉折點?
如果在牛市快要結束的時候才緩不濟急的進場,這時的股票大概率正處在高點,買入就會被套牢,而熊市快結束的時候入場,賠錢甚至不賺錢是很難的。
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抓住熊牛的轉折點,購入時價格處在低位,售出時價格處在價格高位,買賣的差價就是我們賺到的錢!判斷牛熊轉折點的手段多種多樣,推薦使用下面這個拐點捕捉神器,一鍵獲取買賣時機:【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❹ 美國股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股市有200多年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以後,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4)美國股票行業歷史擴展閱讀

美國納斯達克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1、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2、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3、積極條件

SEC及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 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必需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4、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❺ 美國股市是強勢有效市場嗎美國股民是不是大多不用技術分析而用基本分析

美國股市已經有近二百年歷史了,美國人炒股不只是看K線圖,還有其他看圖方法。

美國股市歷史:1792年,24名紐約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約定以後每天都在此進行股票等證券的交易。1817年,這一交易市場日漸活躍,於是參加者組成了紐約證券交易管理處。1863年,它正式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便是美國股市的起源。
1882年,道(Dow)與好友瓊斯(Jones)在華爾街15號創辦了道瓊斯公司,並緊靠紐約證券交易所。1884年,道最早開始嘗試計算股票價格變動指數,當時採用樣本均為鐵路公司,這就是後來的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數(DJIA)。1889年,道親手創辦了華爾街日報。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計算並對外公布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當日指數為40.94。1929年,道瓊斯公用事業平均數DJUA指數誕生。1992年,道瓊斯綜合平均數(DJCA)誕生。近年來,道瓊斯公司又跨越全球創設了相對獨立的3000多個股價指數,統稱為道瓊斯全球指數(DJGI)。然而,在上述所有道瓊斯股價指數中,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是最重要的,它不僅是當今美國最重要股價指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股價指數。因此,它既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人們一般將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簡稱為道瓊斯指數(以下簡稱「道指」),而且將1896年5月26日這一天確定為道瓊斯指數的「生日」。
道指屬於成份股指數,它的樣本數歷史上曾有過三次變化:1896年首次計算時設定樣本股為12隻;1916年設定樣本股為20隻;1928年最終將樣本股固定為30隻。直到今天,道指樣本股仍為30隻。目前的30個樣本主要取自紐約證券交易所及NASDAQ股票市場。

為了適應科技進步與股市發展的需要,道指30隻成份股已不再局限於傳統定義的工業股,如今的道指取樣已經覆蓋了整個美國股市中最優秀的藍籌股,並包含了金融服務、科技、零售、娛樂以及生活消費品等多種行業。作為樣本,它們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或代表,這些樣本股擁有最廣泛的個體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2005年底,道指30個成份股合計市值佔全美股市總市值的比例高達23.8%。

100多年來,道指以其獨到的計算方法為專利,以一流的藍籌股為樣本,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從不間斷的計算保證了道指百年來的一貫性與可比性。這正是道指「長生不老」的秘訣之所在。近百年來道指走過的「路」,不僅折射出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同時,它更具歷史價值地記錄下了美國股市的百年歷程,可供後人研究與思考。

美國道斯瓊指數千點耗時統計

千點關口 首破千點關口時間 累計耗時 千點間隔

1000 1972年11月14日 76年 76年

2000 1987年1月8日 90年 14年

3000 1991年4月17日 94年 4年

4000 1995年2月23日 98年 4年

5000 1995年11月21日 99年 9個月

6000 1996年10月14日 100年 11個月

7000 1997年2月13日 101年 4個月

8000 1997年7月16日 101年 5個月

9000 1998年4月6日 102年 9個月

10000 1999年3月29日 103年 12個月

11000 1999年5月3日 103年 1個月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❻ 股票的起源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啊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 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 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 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 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 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 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 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

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 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 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 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6)美國股票行業歷史擴展閱讀:

一、最早出現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

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


二、中國股票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❼ 美國股市是從哪年哪月哪日開始的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1、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2、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3、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4、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7)美國股票行業歷史擴展閱讀

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1790年,當時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規模發行債券直接導致了證券市場的活躍。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為軍費融資,證券市場得到空前發展,股票發行也迅速增加。

1860至1870年,鐵路股票在美國大量上市,出現了鐵路股票泡沫,使美國證券市場開始從過去的債券市場向股票市場轉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證券市場以國債、地方政府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為主,19世紀的後幾十年股票市場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華爾街的主角。

❽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股票市場產生於18世紀末期。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這里座落著許多馳名世界的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及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就在這里產生。1768年4月5日在華爾街建立的紐約州商會,為股票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當時所有的商人都聚集在華爾街買賣股票,小麥、煙草以及其他商品,甚至奴隸。1789年至1790年為了彌補獨立戰爭的費用,國會授權發行8000萬美元的股票,由於當時還沒有集中交易的正式市場,這些股票都是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進行的。
1792年5月17日,經營拍賣業務和其他行業的24名商人商定,每天聚集在一棵西印度常綠樹下從事交易,這就是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當時第一美國銀行,北美洲銀行和紐約銀行等銀行也參與了股票的買賣活動。1793年,一家名為湯迪的咖啡館在華爾街落成,這個露天股票市場就移進咖啡館經營,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正式成立,這是美國股票市場正式形成的標志。隨著美國交通運輸業、煤氣、電力工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許多家公司都依靠發行股票等證券來籌集建設資金。t927年,國家銀行和9家水火保險公司以及紐約煤氣電燈公司都有股票在咖啡館進行交易。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鐵路、公路股票,紡織業股票的交易活動也迅速增長。
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經營人員日漸增加,業務量也不斷擴大增多,咖啡館已不能適應需要。1863年,股票市場遷至華爾街上的布羅德大樓,同時將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樣,在紐約就有一個正式經營場所的股票市場。 19世紀60年代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股票市場迅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金屬礦業、鐵路、紡織業等原有產業日益強大,並出現了石油、電力、汽車、機電等新興產業,股票市場等證券市場承擔了籌措這些產業所需巨額資金的任務。新的股份公司不斷出現,股票的發行量和流通量增長迅速,股票市場更加繁榮。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問,紐約證券交易所平均每年賣出的股票達8400萬。此問,美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交易方法。
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的證券市場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開始由國內市場轉變為國際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歐洲經濟造成重大的創傷,而且使歐洲資本大量流向美國。戰後,紐約交易所就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紐約也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1921年,美國證券交易所在紐約成立。海外資本的流入,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價證券交易的規模也迅速擴大。1923年至1929年,美國工業增長了18%,有價證券發行量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提高了2倍。這期間。股票市場非常活躍,交易量大幅度上升。1924年底。紐約證券交易總額已達270億美元,到1929年8月,交易量又急劇上升到近900億美元。股票價格從1921年的66.24點,上漲到1929年9月的569.49點。
這一階段,美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幾個明顯的特點:
①投資銀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專門負責股票的承銷買賣業務,形成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形態。
②股票交易的主要對象是工業股、鐵路股、公用事業股及外國公司股。
③美國股票市場已經由國內市場轉化為國際市場。20世紀以後,歐洲資金,尤其是英國資金大量流入,紛紛購買美國公司的股票及各種債券,使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④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壟斷,由少數幾家大的私人投資銀行與國家金融機構共同控制股票市場的交易活動,使少數大資本家從股票溢價中大發橫財;
⑤美國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交易方法。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的股票市場受到嚴重的打擊,股票價格大跌,當年9至11月兩個月間就損失260億美元。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使股票市場空前的繁榮瞬間消失了。
美國市場崩潰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相應制定了有關的法規,加強了對股票市場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及證券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了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使股票交易減少了投機欺詐等行為,股票市場逐漸地恢復了生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美國遠離歐亞戰場,在此期間大力發展生產,特別是軍火生產經濟在此期間發展較快。戰後,美國經濟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及亞洲各國需要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大量從美國進口商品,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股票市場也重新開始繁榮起來。1951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登記的股票已達940億美元,1975年又增加到6840億美元,增長了6倍。
在這階段中,美國股票市場日趨健全完善。美國政府不斷修改和補充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加強對市場的管理,使股票的發行、流通等交易行為日趨規范化、法律化,從而一個日趨完善的股票市場在美國形成。
美國股票市場近200年的歷史說明,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未來的美國證券市場,會進一步朝全國一體化和國際化發展。
長期以來,美國證券市場,雖然以紐約為中心的證券交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由於技術因素和其他因素影響,全國證券交易活動長期處於相互分離狀態,證券交易的地區特徵還十分明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美國通過了建立全國性證券系統的方法。並且。在證券交易機構大量運用以電腦為中心的新設備,使證券交易效率與容量都大大提高和增加。尤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西海岸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的合並契約的完成,使美國東海岸與西海岸因此而有機地聯結為一體,為全國證券市場朝一體會合方向發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隨著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美國證券市場也日益國際化。1985年6月3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早晨10點到下午4點的營業時間改為早晨6點半到下午4點,以加強同歐洲證券市場的協作。因為倫敦和紐約之間的時差為5個小時,紐約交易所變更營業時間後,倫敦和紐約兩地交易重復時間增加到1小時,這對歐洲投資者很有利。198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了共同調查委員會,以加強國際合作。

❾ 美國納斯達克的歷史

美國納斯達克的歷史:納斯達克是由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為了規范混亂的場外交易和為小企業提供融資平台於 1971 年 2 月 8 日創建。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現有上市公司總計5400 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並面向全球的股市,它在 55 個國家和地區設有 26 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 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高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每一隻上市證券均擁有各自的證券代碼,證券與代碼一一對應,且證券的代碼一旦確定,就不再改變,這主要是便於電腦識別,使用時也比較方便。納斯達克證券代碼多由數個(常為四個)大寫英文字母構成,如:BIDU,是網路 2005 年 8 月 5 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證券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