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航空的股票市值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航空的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7-12 19:05:56

① 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重組與合並

重組
2005年9月14日,由於調整經營戰略無法見效,拖欠的債務總額近180億美元,而資產額不足145億美元,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2007年5月18日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完成了重組程序後,美國紐約南區破產法庭的法官已簽署命令,批准了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重組計劃。5月9日,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宣布其參與投票的債權金額的98.4%以及參與投票的航空公司債權人的96.9%同意了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重組計劃。
為了走出破產保護做准備,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宣布成立了一個新的董事會,公司的新普通股已獲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號為「NWA」。該新發普通股以「發行前交易」為基礎的交易於2007年5月21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進行(股票代號:NWA WI)。美國西北航空公司「例行」交易於2007年5月31日正式開始,13名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號碼:NWA)員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了開市鍾,宣示該公司已經完成了重組程序,並繼續履行其對乘客和員工的承諾。在滿足了重組計劃的結束條件以及公司獲得發行7.5億美元新股權的收益後,美國西北航空公司走出了破產保護。
根據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此前的聲明,按照破產法庭批準的重組計劃的要求,該公司已進行交易的普通股和優先股將無條件取消。
合並
2008年4月14日美國達美航空公司 (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DAL) 和美國西北航空公司 (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NWA) 宣布雙方以全股票交易進行合並,合並後的企業市值為177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
2008年1月達美航空與西北航空正式展開有關合並的談判,2008年4月15日披露合並計劃,根據交易條款,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所有股東按照每1股美國西北航空股份摺合1.25股達美航空股份的比例,獲得相應的股票。合並協議仍需要獲得達美航空和美國西北航空股東的批准,以及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核。
合並後保留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的名稱,總部位於亞特蘭大。在美國國內亞特蘭大、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以及紐約設立行政辦公室,並在阿姆斯特丹、巴黎和東京等地開設國際行政辦公室。達美航空在與西北航空合並後的航空公司,根據2007年旅客周轉量計算,超越美利堅航空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截至2008年5月)
空中客車A319-100:59架
空中客車A320-200:73架
空中客車A330-200:11架
空中客車A330-300:21架
波音747-400:16架
波音757-200:55架
波音757-300:16架
波音787-8:訂購18架,50架選擇權
麥道DC-9-30:42架
麥道DC-9-40:11架麥道DC-9-50:34 1991DC-9波音727-2512003A319、A320波音747-1512000747-451波音747-251B2007A330-200、A330-300DC-9-102005A319、A320MD-801999A319、A320DC-10-302007A330-200、A330-300售予ATA Airlines及Omni Air InternationalDC-10-402002757-351
波音727-1511991DC-9波音727-2512003A319、A320波音747-1512000747-451波音747-251B2007A330-200、A330-300DC-9-102005A319、A320MD-801999A319、A320DC-10-302007A330-200、A330-300售予ATA Airlines及Omni Air InternationalDC-10-402002757-351

② 美股軍工股有哪些

1、波音 / 市值$538億 / 代碼BA
2、霍尼韋爾國際 / 市值$455億 / 代碼HON
3、通用動力 / 市值$291億 / 代碼GD
4、洛克希德馬丁 / 市值$283億 / 代碼LMT
5、諾斯羅普.格魯曼 / 市值$201億 / 代碼NOC
6、雷神 / 市值$190億 / 代碼RTN
7、古德里奇 / 市值$115億 / 代碼GR
8、ITT工業集團 / 市值$110億 / 代碼ITT
9、羅克韋爾柯林斯 / 市值$103億 / 代碼COL
10、L-3通信 / 市值$91億 / 代碼LLL

拓展資料

1.波音公司,代碼BA,主營:商用機, 軍用機及飛彈, 太空及通訊(全世界最大商用噴射機和航太公司之一)
2.General Dynamics Corp, 代碼GD,主營:造船和海軍系統、航空工業、資訊系統,以及陸地兩棲作戰系統
3.Lockheed Martin Corp,代碼:LMT ,主營:系統整合、太空、航空、技術服務(為世界排名第二的航空和國防公司,僅次於波音公司)
4.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代碼:NOC,主營: 高科技。

其作為主要的承包商,首要轉承包商,組織人員或優先供應商的形式為它的美國和國外的軍方,政府和商業客戶提供系統同化,防衛電器和信息技術的創新解決方案。

5.Raytheon Company ,代碼:RTN,產業別:電子產品業-軍事 類股別:航太類 。

③ 全美航空公司的歷史沿革

全美航空最早由杜邦家族中的理查·C·杜邦 (1911-1943) 和小亞歷西斯·菲利斯·杜邦 (1905-1996) 投資成立。1939年公司成立時名為All American Aviation Company,以俄亥俄河谷地為營運范圍,並以匹茲堡為中心。1949年起業務重心由航空郵務移轉至客運服務。1952年再度改名為亞利根尼航空(Allegheny Airlines,源自賓州西部的亞利根尼河和亞利根尼山脈)。亞利根尼航空持續擴張,1966年引進麥道公司道格拉斯DC-9型噴射機,繼1968年並購了大湖中央航空 (Lake Central Airlines),1972年再並購摩霍克航空 (Mohawk Airlines) 之後,成為美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亞利根尼航空並與漢森航空(Henson Airlines,全美快捷航空中的彼得蒙航空前身)達成全球第一個班號共用協議,漢森航空以亞利根尼空中通勤 (Allegheny Commuter) 名義經營。
USAir的誕生
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航空公司解除限製法案,隔年亞利根尼航空改名成為USAir,並將航線延伸到美國南部。1980年代早期,美國東北部主要由其夥伴公司蘭森航空 (Ransome Airlines) 經營,也在此時,USAir的總部也從匹茲堡搬到華盛頓特區近郊,但匹茲堡在其後20年仍為USAir的主要樞紐。
USAir是首波使用波音737-300型噴射機的航空公司,主要用於應付佛羅里達州快速成長的旅客需求。USAir當時擁有全世界最大道格拉斯DC-9型機隊,並且向麥道公司采購更多新飛機。但在1970年代末期,麥道公司並沒有發展新機型的計劃。在麥道公司破產並與波音公司合並後,波音大力向USAir推銷737系列機型,1984年11月28日第一架波音737-300型噴射機交機。
購並與擴張
USAir在1980年代末期大幅擴張,先後買下以聖地牙哥為基地的太平洋西南航空 (PSA, 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 及以北卡羅萊納州溫斯頓─撒勒姆為基地的彼得蒙航空 (Piedmont Airlines)。在這二次並購中,USAir得到了巴爾的摩 (BWI)、夏洛特 (CLT)、雪城 (SYR) 和德頓 (DAY) 四個樞紐以及往美國西岸與彼得蒙航空往倫敦蓋威克機場 (LGW) 的航線。USAir與彼得蒙航空是當時 (1989年) 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並購案。
1990年代初期,USAir先後開航由美國三個營運中心至歐洲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的新航線,買下川普接駁航空 (Trump Shuttle) 大部份股份並將其更名為USAir接駁航空,進而和英國航空策略聯盟,成為第一個跨大西洋兩岸的航空聯盟。此時有些USAir使用的波音767班機是採用英國航空的塗裝。由於英國航空挹注大量資金,USAir也將主要樞紐匹茲堡機場重新翻修,成為當時全美設備最新穎的機場之一。
重新整合
1996年,USAir和英國航空終止合作關系,並改為現名US Airways。在這段時間全美航空不斷擴張其在歐洲地區的航線。1998年,全美買下川普接駁航空剩餘股份,成立主打低價策略的子公司大都會快捷航空 (MetroJet),希望與西南航空競爭。
1996年11月6日,全美航空向歐洲空中巴士公司下單訂購400架A320窄體飛機,首波為120架,為當時最大的單一飛行載具訂單。1998年,全美繼續向歐洲空中巴士公司訂購30架A330或A340廣體飛機,首波為7架A330-300型。這二波采購的目的,除了淘汰全美舊型飛機之外,更把全美航空推向全球性的航空公司。
雖然在1990年代中期全美航空仍有盈餘,美國東北部的高密度班次及高操作成本使得全美航空企圖與其他航空公司合並。2000年5月24日,聯合航空母公司提出以43億美元並購全美航空,但遭到工會、消費者保護組織和反托拉斯法反對。經過折沖,美國聯邦政府否決此項合並案,聯合航空在2001年7月27日以5千萬美元賠償金放棄並購計劃。2000年起,全美航空開始淘汰舊有機型,以空中巴士A320型取代。
破產保護
全美航空是華盛頓特區雷根國家機場 (DCA) 最多航班的航空公司,雷根國家機場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比其他機場有更高規格的安全規定,因此全美受到比其他航空公司更大沖擊。由於財務困難導致子公司大都會快捷航空停止營運、巴爾的摩─華盛頓樞紐關閉、數千名員工強迫休假。
2002年8月11日,全美航空宣告進入破產保護程序。航空運輸穩定理事會 (Air Transportation Stabilization Board) 提供貸款,因而在短期之內就結束破產狀態。2005年10月19日,其他來源的貸款將這筆債務清償。
為了進一步改善財務狀況,匹茲堡樞紐正式於2004年關閉,並開始使用由西南航空引入的多點直飛模式,取代原本中心輻射型 (hub-and-spoke) 的營運模式。事實上,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大部份航空公司都使用多點直飛。其他航空公司在這些航點之間並未提供頻繁的直飛班次,大城市間的直飛班次帶來較高利潤,因此全美航空的營運狀況得以改善。
2004年5月4日,全美航空成為星空聯盟的第15個成員。
然而,高油價以及勞資雙方談判破裂使得全美航空在2004年9月12日再度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員工的普遍不滿和異常增加的病假人數造成2004年聖誕節假期期間執勤員工不足,這次事件使得全美的營運雪上加霜,甚至有報導臆測全美航空可能會清算結束營業。美國運輸部最後發現是全美航空的管理階層能力不足,而造成公司面臨關門危機。
進一步擴張
2005年5月19日,全美航空集團宣布以15億美元代價與亞利桑那州的美西控股(美西航空母公司)合並,美西航空在美國西部的航線與全美航空現有美東、加勒比海及歐洲航線有互補效應,新公司名稱仍為「全美航空」,航線遍布全美。
新的全美航空的管理階層由美西航空班底接手,總部也由夏洛特搬到亞利桑那州的坦培。整個接手的時程約18至24個月,預計到2007年完成合並,美西航空和全美航空將會使用同一張營運執照。
2005年9月13日,美西控股95.5%股東同意買下全美航空。
2005年9月15日,破產法院宣布全美航空於2005年9月27日起脫離破產保護。脫離破產保護當日,二家控股公司完成合並,新公司宣稱自己為「全世界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2006年1月起,美西航空在各航站的櫃台改掛全美航空商標。2006年2月9日,全美航空成為美國較有歷史的航空公司中使用巴西航太190型客機的第一家。2006年5月,美西航空和全美航空的網站合並,新介面使用不同的圖像表示全美控股集團下不同航空公司的班機;7月,全美航空再向空中巴士公司訂購21架A350型客機。
2006年11月15日,全美航空集團提出與達美航空合並的計劃,收購價為約80億美元,以現金與全美航空股票各支付一半。12月19日,達美航空的債權人及破產法院否決了此項並購案。2007年1月10日,全美控股提高了收購價[4],將以50億美元現金及8億9千5百萬股全美航空股票,總價約在102億美元(依2007年1月9日收盤價計算)收購達美航空。1月31日,全美航空宣布放棄並購計劃。
2007年3月4日晚上,全美和美西航空的電腦訂位系統完成整並。全美舊有的Sabre電腦系統淘汰,改用美西航空所使用的QIK系統(以阿瑪迪斯訂位系統為基礎所設計的電腦訂位系統)。一些Sabre原有的功能亦被整並進來,這些功能主要是行李秤重和飛行追蹤。原本美西航空的雇員已於2007年9月25日完成這部份的訓練。而非實質合並。大部份合並後的航空公司只保留一個IATA代碼,不過對於旅客而言,全美使用二個代碼會使得轉機時辨認班機容易些。
在電腦系統完成合並的隔天早上,自動報到系統發生問題──在幾個主要樞紐的QIK自動報到系統故障。雖然新系統是穩定的,但舊的報到機台在連接新系統的線路發生問題。計有數千人受到影響,必須改用人工報到,因而報到櫃台前大排長龍。所幸網路報到未受影響。
美航與全美航空合並獲批,將組全球最大航空公司
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2013年2月14日宣布合並。按收入和乘客數量計算,合並後的公司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兩家公司合並後的市值估計在110億美元,也將是全美最大的航空公司。
2013年12月9日,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母公司AMR和全美航空集團(US Airways Group)正式宣布,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並交易已經完成,從而創造出全球最大的航空運營商。與此同時,這項交易很可能同時也標志著一波大型航空運營商合並的浪潮就此終結,這波浪潮令美國航空業獲得了更加健康的財務基礎。
合並以後的航空運營商將採用美國航空的名稱,其規模將會超過總部位於芝加哥的聯合航空公司。合並以後,這家公司的全球網路將擁有每天近6700次航班,這些航班將飛往全球50多個國家中的330多個目的地,全球員工總數將會超過10萬人。

④ 全球公司市值排行

第1名,蘋果(APPLE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0510億美元;
第2名,沙特阿美(SAUDIARAMCO),公司總部所在地沙特,所屬領域能源,股票市值19200億美元;
第3名,微軟(MICROSOFT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17780億美元;
第4名,亞馬遜(AMAZON.COM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15580億美元;
第5名,ALPHABETINC(谷歌母公司),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13930億美元;
第6名,臉書(FACEBOOK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8390億美元;
第7名,騰訊(TENCENT),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7530億美元;
第8名,特斯拉(TESLA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6410億美元;
第9名,阿里巴巴(ALIBABAGRP),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6150億美元;
第10名,伯克希爾(BERKSHIREHATHAWAY),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5880億美元;
第11名,台積電(TSMC),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台灣,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5340億美元;
第12名,維薩(VISA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4680億美元;
第13名,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4650億美元;
第14名,強生(JOHNSON&JOHNSON),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4330億美元;
第15名,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公司總部所在地韓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4310億美元;
第16名,貴州茅台(KWEICHOWMOUTA),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850億美元;
第17名,沃爾瑪(WALMART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830億美元;
第18名,萬事達卡(MASTERCARD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3540億美元;
第19名,聯合健康(UNITEDHEALTHG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3520億美元;
第20名,路威酩軒(LVMHMOETHENNE),公司總部所在地法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70億美元;
第21名,華特迪士尼(WALTDISNEYCO),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50億美元;
第22名,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3340億美元;
第23名,寶潔(PROCTER&GAMBLE),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30億美元;
第24名,英偉達(NVIDIA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3310億美元;
第25名,家得寶(HOMEDEPOT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290億美元;
第26名,雀巢(NESTLESA-REG),公司總部所在地瑞士,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220億美元;
第27名,中國工商銀行(IND&COMMBK),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2900億美元;
第28名,貝寶(PAYPALHOLDINGS),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2840億美元;
第29名,羅氏(ROCHEHLDGGENUS),公司總部所在地瑞士,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2830億美元;
第30名,英特爾(INTEL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610億美元;
第31名,阿斯麥(ASMLHOLDINGNV),公司總部所在地荷蘭,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550億美元;
第32名,豐田汽車(TOYOTAMOTOR),公司總部所在地日本,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540億美元;
第33名,康卡斯特(COMCAST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電信,股票市值2480億美元;
第34名,威瑞森通訊(VERIZONCOMMUNICATIONS),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電信,股票市值2410億美元;
第35名,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能源,股票市值2360億美元;
第36名,奈飛(NETFLIX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310億美元;
第37名,ADOBE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280億美元;
第38名,可口可樂(COCA-COLACO),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270億美元;
第39名,美團(MEITUAN),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260億美元;
第40名,中國平安(PINGAN),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2190億美元。

⑤ 美國航聯賠了1.8億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zx/20090727/10066531582.shtml
加拿大歌手卡羅爾乘坐美聯航飛機,吉他被美聯航行李運輸工銷或物摔壞,美聯航拒賠,所以卡羅爾寫了一首歌並拍成視頻放到了美國最虧液大的視頻網站團碰 YOUTUBE 上,美聯航股票暴跌,損失1.8億市值的股票

⑥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最新實時行情

1. 美股航空股集體上漲,波音漲3.72%,美國航空漲7.88%,達美航空漲6.02%,西南航空漲2.91%,聯合航空漲8.32%。
2. 美國能源股集體上漲,埃克森美孚漲1.13%,雪佛龍漲1.59%,康菲石油漲2.4%,斯倫貝謝漲2.63%,西方石油漲2.33%。
3. 美股大型科技股集體上漲,蘋果漲2.15%,亞馬遜漲1.11%,奈飛漲1.75%,谷歌漲0.81%,臉書漲3.59%,微軟漲0.98%。
4. 熱門中概股多數收漲,中國鋁業漲12.87%,秦淮數據漲11.99%,阿里巴巴漲10.44%,汽車之家漲10.27%,富途控股漲10.01%,愛奇藝漲5.94%;博實樂跌15.49%,寺庫跌15.4%,無憂英語跌14.39%,雲集跌14.08%,波奇網跌9.7%,京東跌3.54%。
拓展資料:
1.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是指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基金,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0家非金融類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經過嚴格的篩選,必須為納斯達克市場市值前100強的非金融公司,每天的股票平均交易量必須要超過20萬股,上市時間一般需要達到2年。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選擇均為業績穩定、規模巨大的公司,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其中又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體。
2.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是qdii基金中的一種,投資者在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qdii一般在T+2日確認份額,基金投資者買入qdii基金一般在T +2日才開始有收益,同時,qdii基金贖回資金到賬時間比國內其他基金到賬時間要晚一些,根據其代銷機構的不同,其贖回資金到賬日也不同,一些代銷機構的贖回資金在T+4日到賬,一些代銷機構T +10日才到賬。
3.像我們熟悉的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就是納斯達克100的前5大重倉股。另外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知識:納斯達克100,雖然名字是100家公司,但實際上持有107隻股票。這是因為,其中部分公司,同時有兩種股票份額,比如說谷歌就是這樣。

⑦ 巴菲特不看好美股,這是為什麼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巴菲特對美股持有距離較遠。他認為,美股整體估值較高。他沒有增加股票配置,增加了現金配置,並減少了一些股票。8月15日,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市值達到2024.11億美元,較一季度末的1755.27億美元增長15.32%。


三.清理西方石油: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在二季度清倉了多隻航空股,包括達美航空、西南航空、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此外,巴菲特還清理了西方石油。第二季度,巴菲特的大部分倉位保持不變,包括蘋果、美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卡夫亨氏等,其中,在第二季度末,蘋果以894億美元的市值位居沃倫·巴菲特市值第一位,與今年第一季度末的772億美元相比增長了15%,而貝菲的收入超過100億美元。截至8月14日,蘋果股價今年累計上漲57.60%。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期美股走勢良好,納斯達克指數也創出歷史新高,但美股的上漲勢頭難以為繼,因為美股的牛市走勢並沒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而是主要受流動性的驅動。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fed)今年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放水措施。事實上,投資大亨索羅斯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這是二戰以來他所看到的最危險的時刻。美股股市泡沫已經形成,他不會參與目前充滿泡沫的美股股市。”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巴菲特與美國股市保持距離。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披露的半年報,公司賬戶現金已超過1400億美元,與一季度報告相比增加了近200億美元。巴菲特認為,美國股票的整體估值較高,他沒有增加股票配置、增加現金配置和減少倉位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