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地平線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地平線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6-26 04:09:20

㈠ 上汽集團持地平線多少股份

20%股份。從2017年起,上汽集團開始與地平線進行合作,並於2019年期間參與了地平線的B輪融資,因其持有地平線的20%股份,因此成為了地平線第一大機構股東。

㈡ 半導體五大龍頭股

半導體股票的龍頭股如下:

1、中芯國際

中國內地規模大、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中芯國際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 0.35微米到14納米製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

2、韋爾股份

全球CIS龍頭,主營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被動件、結構性、分立器件和l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投資的韋豪創芯投資了包括景略半導體、愛芯科技、普諾飛思、新光維醫療科技以及地平線等半導體企業。

3、紫光國微

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以智慧晶元為核心,聚焦數字安全、智能計算、功率與電源管理、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業務,是領先的晶元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汽車、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

4、聖邦股份

國內模擬晶元龍頭企業,主營模擬晶元的研發和銷售,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通訊設備、工業控制、醫療儀器、汽車電子等領域以及物聯網、新能源、智能穿戴、人工智慧、智能家居、智能製造、5G通訊等。

5、士蘭微

專業從事集成電路晶元設計以及半導體微電子相關產品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現在的主要產品是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品。

6、長電科技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微系統集成和封裝測試服務提供商,致力於為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微系統集成一站式服務,包括集成電路的系統集成封裝設計、技術開發、產品認證、晶圓中測、晶圓級中道封裝測試、系統級封裝測試、晶元成品測試並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供應商提供直運。

㈢ 168億與地平線合資,大眾CARIAD新操作背後,究竟有哪些深層含義

這操作的背後是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深層次的布局。中國是大眾汽車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大眾汽車是1984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批國際汽車製造商之一。在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後,更是轟動了整個中國汽車界,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在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業務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如何通過轉變傳統的直接投資模式,為未來創造新的增長點做好充分的准備,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等老牌跨國汽車企業在華發展所面臨的嚴峻考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大廠商都在爭奪上游資源,但總有一條路,是一條有待開發的藍海。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在中國掀起了新的高潮,幾乎所有汽車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據此來看,大眾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㈣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中化集團還沒有上市,但是旗下有四家子公司上市了,簡介如下,滿意請採納!

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化國際」)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是在化工品物流、橡膠、化工、石化、冶金、能源等領域從事物流、實業投資、貿易等經營項目的公司,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0年3月,中化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600500。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化化肥」,前身為「中化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的綜合型化肥企業。本公司於2005年7月成功收購China Fertilizer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及其附屬公司(「化肥集團」)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297),是中國化肥行業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
中化化肥的主要業務包括化肥原材料、化肥成品的生產、進出口、分銷、零售,以及與化肥相關的業務和產品的技術研發與服務。「中化」品牌是唯一在「商品」和「服務」兩個領域入選「中國馳名商標」的農資品牌。
中化化肥一貫追求企業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為股東創造價值和回報,並注重履行社會責任。中化化肥是中國最大的化肥分銷商、中國最大的進口化肥產品供應商、中國最大的化肥生產商之一 。

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是全球500強中國中化集團旗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旗艦企業,於2007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碼:00817)。方興地產秉承母公司中化集團追求卓越的企業基因,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高端商業地產開發商和運營商,堅持多種物業形態協同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在中國高端地產領域的領先優勢。
方興地產以「釋放城市未來生命力」為產品理念,專注發展具有獨特藝術品位,追求人、建築與自然和諧共榮的城市地標。12年間方興地產致力於在中國最寶貴的土地上傾力締造建築經典,從上海到三亞,從深圳到北京,以前瞻視野不斷在市場中重新定義高端與品質。

遠東宏信有限公司(簡稱「遠東宏信」,HK,03360)是中國領先的金融綜合服務機構,致力通過融資租賃以及咨詢、貿易、經紀等增值服務,為客戶提供度身訂制的一站式金融服務解決方案。成立近20年來,公司已由一家單一金融服務機構逐步發展成為立足中國、放眼全球、致力於推動國民經濟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綜合運營服務機構。
2011年3月30日,遠東宏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成功上市。

㈤ 毒丸計劃中折價購已方新發股票和對方新發股票都是什麼意思呀

在所有反收購案例中,毒丸(poisonpill)長期以來就是理想武器。毒丸計劃是美國著名的並購律師馬丁·利普頓(MartinLipton)1982年發明的,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簡單,就是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行優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購,股東持有的優先股就可以轉換為一定數額的收購方股票。 在最常見的形式中,一旦未經認可的一方收購了目標公司一大筆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時,毒丸計劃就會啟動,導致新股充斥市場。一旦毒丸計劃被觸發,其他所有的股東都有機會以低價買進新股。這樣就大大地稀釋了收購方的股權,繼而使收購變得代價高昂,從而達到抵制收購的目的。美國有超過2000家公司擁有這種工具。

「毒丸」計劃一般分為「彈出」計劃和「彈入」計劃。「彈出」計劃通常指履行購股權,購買優先股。譬如,以100元購買的優先股可以轉換成目標公司200元的股票。「彈出」計劃最初的影響是提高股東在收購中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如果目標公司的股價為50元,那麼股東就不會接受所有低於150元的收購要約。因為150元是股東可以從購股權中得到的溢價,它等於50元的股價加上200元的股票減去100元的購股成本。這時,股東可以獲得的最低股票溢價是200%。

在「彈入」計劃中,目標公司以很高的溢價購回其發行的購股權,通常溢價高達100%,就是說,100元的優先股以200元的價格被購回。而敵意收購者或觸發這一事件的大股東則不在回購之列。這樣就稀釋了收購者在目標公司的權益。「彈入」計劃經常被包括在一個有效的「彈出」計劃中。「毒丸」計劃在美國是經過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Chancery)法院的判決才被合法化的,由於它不需要股東的直接批准就可以實施,故在八十年代後期被廣泛採用。

毒丸計劃一經採用,至少會產生兩個效果:其一,對惡意收購方產生威懾作用;其二,對採用該計劃的公司有興趣的收購方會減少。

有許多研究認為,毒丸計劃這一反收購工具往往用於抬高主動收購方的價碼,而非真正阻礙交易的達成。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權控制變化極大,毒丸計劃是一種被廣泛採用的反收購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毒丸計劃的採用率已大幅度下降。公司董事會不願給外界造成層層防護的印象。公司治理評估機構也往往給那些有毒丸計劃的公司較低的評級。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也不願意看到董事會人為設立一道阻礙資本自由流通的障礙
毒丸術有如下常見表現形式:

1、股東權利計劃

該計劃表現為公司賦予其股東某種權利,多半以權證的形式體現。

[1.1]權證的價格一般被定為公司股票市價的2-5倍,當公司被收購且被合並時,權證持有人有權以權證購買新公司/合並後公司的股票。例如,A公司股票並購前的市價為5美元/股,其毒丸權證的執行價格被定為股票市價的3倍即15美元,此時B公司擬收購A公司(吸收合並情形),或B公司收購A公司後新設合並成立C公司(新設合並情形),若並購後的合並公司/新公司的股票市價為20美元/股,則原A公司股東即權證持有人可以15美元的價格購買3股B公司(吸收合並情形)或C公司(新設合並情形)股票,對應市值就達到3股×20美元/股=60美元。

[1.2]當惡意收購者收集超過了公司預定比例(比如15%)的股票後,除惡意收購者以外的權證持有人被授權可以半價或折扣一定的比例購買公司股票。在某些情況下,每一權證可以直接兌換該公司1股普通股。

[1.3]當目標公司遭受被並購風險時,權證持有人可以目標公司董事會認可的任何「合理」價格,向其出售手中所持目標公司股票套取現金、短期優先票據或其他證券,若目標公司股票出售比例較高,則必然大大消耗/耗盡目標公司現金,致使目標公司現金流吃緊,財務狀況極其惡化,使惡意收購者望而卻步。

2、兌換毒債

這就是指公司在發行債券或借貸時訂立毒葯條款,該條款往往作如下規定,即在公司遇到惡意並購時,賦予債權人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行使向公司要求提前贖回債券、清償借貸或將債券轉換成股票的選擇權。這種毒葯條款存在,促進了債券發行,大為增加了債券的吸引力,並且令債權人有可能從接收性出價中獲得意外收獲。

毒丸術也可作如下分類:

1、負債毒丸計劃

該計劃指目標公司在惡意收購威脅下大量增加自身負債,降低企業被收購的吸引力。例如,目標公司發行債券並約定在公司股權發生大規模轉移時,債券持有人可要求立刻兌付,從而使收購公司在收購後立即面臨巨額現金支出,降低其收購興趣。

2、人員毒丸計劃

該計劃指目標公司全部/絕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共同簽署協議,在目標公司被以不公平價格收購,並且這些人中有一人在收購後將被降職或革職時,全部管理人員將集體辭職。這一策略不僅保護了目標公司股東的利益,而且會使收購方慎重考慮收購後更換管理層對公司帶來的巨大影響。

作為防禦性條款,正常情況下,毒丸術體現不出其存在價值。但公司一旦遇到惡意收購,或惡意收購者收集公司股票超過了預定比例,則該等權證及條款的作用就立刻顯現出來。毒丸術的實施,或者是權證持有人以優惠價格購得兼並公司股票(吸收合並情形)或合並後新公司股票(新設合並情形)或者是債權人依據毒葯條款向目標公司要求提前贖回債券、清償借貸或將債券轉換成股票,從而客觀上稀釋了惡意收購者的持股比例,增大收購成本,或者使目標公司現金流出現重大困難,引發財務風險,使惡意收購者一接手即舉步維艱,這種感覺,好似人吞下毒丸,得不償失。

在過去的20多 年中,毒丸一直是公司最受歡迎的反收購策略之一,毒丸計劃的著名案例有仁科與甲骨文,新聞集團與自由傳媒集團,克朗.茲拉巴與戈德史密斯等等。

美國兩案例:

1984 年,克朗.茲拉巴公司為抵禦並購專家戈德史密斯的收購,制定了一套三重毒丸計劃:一是壓低股息;二是宣布新股東沒有選舉權,董事會每年最多更換1/3,任何重大決定須經董事會2/3票通過;三是公司高級負責人離職時須支付其3年工資和全部退休金,總計1億美元,公司骨幹離職時須支付其半年工資,總計3000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戈德史密斯避其鋒芒,曲線進攻。他一方面突然對外宣布收購計劃,促使毫無准備的投資者大肆拋售克朗公司股票,導致股價大跌;另一方面暗地收購克朗公司各位大股東和董事的股票。到1985年7月15日,戈德史密斯持有的克朗公司股份已超過 50%。由於他只是購買股票而並沒有進行合並這一觸發毒丸計劃的條件,所以他沒有觸發「毒丸」。其實已暗中控制了公司。7月25日,戈德史密斯召集了臨時股東大會,他憑借控股地位成為克朗公司的新任董事長並宣布取消毒丸計劃。

另一個例子是,20年之後,2004年11月,自由傳媒集團與美林公司簽訂了一項股票收購協議。自由傳媒集團有權在2005年4月從美林手中收購新聞集團大約 8%有投票權的股票,這一計劃將使自由傳媒集團所持有的新聞集團具有投票權的股權比例增至17%,僅次於默多克的19.5%。傳媒大亨默多克絕對不允許他計劃傳位給兒子的新聞集團的控制權受到任何侵犯,隨即發布一項反收購股東權益計劃:當有人收購公司的股份超過15%,或者持股數已超過15%的股東增持1%的股份時,公司現有的每一位股東將有權以半價購買公司的股票,購買量是其已持有股份的一半。這一毒丸一旦被激活,自由傳媒集團如果想收購新聞集團更多的股份,將需額外付出數倍的代價。新聞集團發布這一消息後,自由傳媒集團的老闆馬龍馬上順水推舟賣一個人情,不再繼續增持新聞集團的股份,維持第二大股東的地位。

新浪案例:

美國東部時間2005年2月18日19:00(北京時間2月19日8:00)消息,盛大(Nasdaq:SNDA)於美國當地時間周五透露,截至2005年2月10日,該公司同控股股東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一起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而且,盛大已經按照美國證券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chele 13 D報告,該公司在報告中表明了對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權,同時還公布了相關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報告的特定內容。緊接著,2月19日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代表管委會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響的態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態,不歡迎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時其管理層拋出「毒丸」計劃,以反擊盛大收購。根據Nasdaq 數據顯示,盛大此時的市值約為21.3億美元,新浪是12.9 億美元。在一般情況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購股權0.001美元或經調整的價格贖回購股權,也可以在某位個人或團體獲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獲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內)終止該購股權計劃。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

盛大對新浪的股票收購,「這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公司對另一個亞洲公司進行『沒有想到的』收購。無論對法律界還是投資銀行界來說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九城案例: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1月8日6:00(北京時間1月8日19:00)消息,第九城市(Nasdaq:NCTY,以下簡稱「九城」)今天宣布,為保護九城及其股東的最佳利益,該公司董事會已決定實施一項股東權益計劃。

在2009年1月22日營業結束後,每一份第九城市已發行普通股將被授予一份權益,該權益將附屬於九城已發行股份上,而不會單獨發放權益證明。僅當某一個人或團體(即收購人)擁有九城不少於15%有投票權的股份(即觸發事件)時,該權益方能被行使。

在觸發事件發生後,除收購人外的股東可以以股東權益計劃中設定的行權價格購買價值為行權價格兩倍的股權。除非被九城中止,或在到期前被九城贖回權益,此項股東權益計劃直至2019年1月8日前均有效。

過去52周,第九城市最高股價為28.5美元,最低股價為9.97美元。

㈥ 地平線機器人和股票831740是一家嗎

地平線機器人和股票831740是一家的,股票831740的股票上市的就是地平線機器人有限公司,其生產的機器人作為該公司的主要利潤進行股市場的吸引點。

㈦ 比亞迪持有地平線多少股份

比亞迪持有地平60%的股份。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可將多種自動駕駛功能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的技術,該晶元僅在中國提供,大眾汽車將投資24億歐元,約166.8億元人民幣,與中國科技公司地平線機器人(HorizonRobotics)成立一家自動駕駛軟體和硬體合資企業。

㈧ 敵意收購有哪些經典案例過程和結果是怎樣的

案例一:
1989年KKR敵意收購的RJR Nabisco煙草公司
過程:起初西爾遜雷曼哈頓公司想收購RJR Nabisco煙草公司,每股出價75美元。
KKR聽到消息後迅速將出價提高至90美元。
隨後,福斯特曼·利特爾加入收購競爭,KKR立即將出價提高至109美元。
RJR Nabisco煙草公司的管理層則在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的幫助下發起了反收購,將價格抬高至112美元。
最後RJR Nabisco煙草公司董事會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價格。
在收購與反收購的激烈爭奪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頂尖投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也都紛紛捲入,為交易各方提供財務顧問或資金支持。
結果:這宗敵意收購涉及金額高達311億美元,KKR卻只動用了30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
311億美元的交易紀錄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變價格而不是名義價格計算,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額超過它。
這樁交易被記錄在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RJR Nabisco的隕落》中,後來還被拍成電視劇。
案例二:
過程:盛大同控股股東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一起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經按照美國證券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chele 13 D報告,該公司在報告中表明了對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權,同時還公布了相關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報告的特定內容。
緊接著,2月19日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代表管委會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響的態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態,不歡迎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時其管理層拋出「毒丸」計劃,以反擊盛大收購。
根據Nasdaq 數據顯示,盛大此時的市值約為21.3 億美元,新浪是12.9 億美元。在一般情況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購股權0.001美元或經調整的價格贖回購股權,也可以在某位個人或團體獲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獲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內)終止該購股權計劃。
結果: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
案例三:
南孚電池在電池生產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億6千萬。南孚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
過程: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波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南孚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相反,南孚的資金很充裕。南孚當時是被迫合資的!」
做為國際風險投資大鱷,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業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看中其潛在的市場價值,時機一到便將其所持股份拋售,從股票升值中賺取巨額利潤。南平市政府引進國際風險投資的舉動無疑是「引狼入室」。
南孚後來被出賣給競爭對手的厄運便由此開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造成巨額虧損,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讓了中國電池8.25%的股份。接著,摩根士丹利以1500萬美元獲得了原屬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國電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東又收購多達1000萬美元的中國電池股份。至此,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的絕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轉入外方股東手中,而它們對南孚的控股也已達到了72%。本來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電池遲遲未能上市。
外方股東等不及了,它們以1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電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給美國吉列公司。外方股東的總投資約為4200萬美元,一下子凈賺了5800萬美元!
結果:生產「Mach3」剃須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
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現在好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
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此時正是向海外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南孚只好匆匆鳴金收兵。
由於不能與金霸王正面沖突,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閑置著。
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南孚被並購,不僅對其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南孚被收購後不久,原總經理陳來茂便黯然辭職。
十幾年的辛勤奮斗換來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經是別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