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綠谷制葯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
綠谷制葯的核心產品國家二類新葯「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天然葯物,其相關技術已獲得中國專利和美國專利的授權。該產品創新性地闡明了丹參多酚酸鹽為葯理活性,提出了新的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標准,引入了指紋圖譜技術,對原料、中間體和制劑的質量進行全面控制,從分子水平上闡明了其中的有效成分。該產品是我國第一個完成臨床人體葯代動力學研究的創新天然葯物;是我國第一個規范嚴謹完成Ⅰ~Ⅳ臨床研究的創新天然葯物;是我國第一個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原料葯批文的創新中葯。其評價臨床療效標准符合「國際評價標准」,被譽為現代科技演繹傳統經典的革命性貢獻,「中葯現代化里程碑式的產品」。此外,上海綠谷制葯擁有高技術含量的十餘個葯品規格,產品覆蓋抗病毒用葯、高血壓用葯、心腦血管病用葯、糖尿病用葯等領域,其中復方鋅布顆粒劑、鹽酸二甲雙胍膠囊、寧心寶膠囊、替米沙坦片等已成為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Ⅱ 化學葯被「靈魂砍價」後,中成葯也要集采!相關葯企打寒顫
市場上人人都知道,一旦全國集採納入中成葯,一輪「靈魂砍價」不可避免,這也就意味著中成葯企業現有生存與發展模式將有大變化。
第三批全國醫葯集采之後,相關葯企利潤驟降,「整個醫葯行業都受震撼」,以化學葯仿製葯為主打品種的某公司高管郭嘉認為,化學葯已經完成第三批全國集采,中成葯納入全國集采已經在討論,今後(被納入)是必然,最快的話就在第四批。
降價,降價,還是降價!
讓制葯企業惴惴不安的國家集采「靈魂砍價」到底有多狠?
11月5日,冠脈支架全國集採在天津開標。11家企業26款支架產品無分組競價。最終結果顯示,冠脈支架單支價格從13000元下降至均價700元,最低的報價僅469元/支。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
這當然不是個案,每一個進入全國集採的產品價格均掉到了地板上,價格下降幅度超過50%是常態,降幅達90%比比皆是。
比如鹽酸左氧氟沙星(2ml:0.2g)單支的價格曾高達15.82元,如今全國中標價在0.8元左右,在山西的集采中,江蘇吳中醫葯集團對該產品的單支報價為0.43元。
11月16日起,第三批國家集中采購葯品在山東日照各相關醫療機構全面啟動與使用,共涉及55種葯品,平均降價幅度達53%。
集採的全名是葯品集中帶量采購。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第一批集采試點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業內稱之為「4+7」。
降價是集采最直接的目標。2019年12月10日,國家醫保局印發《關於做好當前葯品價格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深化學葯品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堅持「帶量采購、量價掛鉤、招采合一」的方向,促使葯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
楊瀏說,對制葯企業來說,這一輪集采與以往的醫葯采購最大的不同是采購量和價格直接掛鉤,天量的采購量擺在那裡,企業要麼降價投標,要麼就只能出局。
第一批試點就顯示出集採的殺價威力。2018年12月7日,國家組織「4+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試點擬中選結果公布,25個試點通用名葯品集中采購擬中選,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葯品最低采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
到2020年,集採在全國成為常態,而且集采范圍進一步擴大。
今年5月,國家葯監局印發通知稱,開展化學葯品注射劑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這被視為開展集採的信號。在第三批集采中,共有7個注射劑品種被納入。
《國家基本葯物目錄(2018年版)》共有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中成葯、中葯飲片三部分,其中,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417種,中成葯268種,共計685種。
從品種數量來看,中成葯佔比頗大,今後中成葯被納入集采,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成葯沒有「一致性評價」,集采怎麼做?
在郭嘉看來,中成葯要進集采,仍有不少障礙有待跨越,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類似化學葯的「一致性評價」。
葯物一致性評價指的是按照《國家葯品安全「十二五」規劃》要求,仿製葯品要與原研葯品質量和療效一致。根據2016年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開展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國辦發〔2016〕8號)》,同品種葯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葯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郭嘉認為,中成葯的葯效常常難以量化,就算是按照國家葯典生產的同一產品,比如不同企業的六味地黃丸,也很難用各種指標來衡量出類似化學葯的一致性評價。此外,中成葯還有不少的全國獨家品種、保護品種,甚至是保密方的品種。
湖南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寧鶴麗認為,中葯質量可以說是核心,中醫中葯不分家,如果中葯質量差,治療效果就不好,在這方面,需要嚴格監管,做好道地葯材。
在位居我國第四大中葯材市場的湖南廉橋,《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到,目前,不少中葯材實際上是按照農產品標准銷售,而製作道地葯材是當地努力的目標。顯然,如果在源頭上不能保證葯材的質量,中成葯的最終療效就是無源之水。
盡管如此,中成葯集采仍是大勢所趨。
2020年7月15-16日,國家醫保局稱,正在就生物製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葯集中采購工作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領域采購政策,推進采購方式改革。
9月15日,國家醫保局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936號建議時表示,截至目前,國家已組織開展三批集中帶量采購,共涉及112個品種,均為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葯品。下一步,將研究並 探索 對未過評葯品及目前尚無一致性評價標準的葯品,如生物製品和中成葯等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工作。
有消息流傳,國家醫保局擬定了一份包含500個醫葯品種的帶量采購目錄,不僅有化學葯,也有中成葯,其中包含79個獨家品種。目前,這一消息尚未得以權威渠道的證實。
11月21日,中國葯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丁錦希在第三屆「南葯高峰論壇」上表示, 第四批集採的方案已經在做,正在篩選品種,品種范圍將擴大,擴展至注射劑,將考慮生物製品(胰島素)和中成葯, 探索 適合各類葯品的集采標准。
目前雖然全國集采中成葯尚未推行,但已經有地方提前動作。比如,青海將血栓通、痰熱清、血塞通、丹參多酚酸鹽、腎康、喜炎平等6個中葯注射劑納入了帶量采購的范圍。
浙江金華第二批帶量采購目錄中有180個中成葯,同通用名同品規中含低價葯的中成葯設最高限價,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報價降幅不得少於(含)10%,其中獨家企業生產的中成葯屬低價葯的,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報價降幅不得少於(含)20%。
最終,在180個中成葯只有39個產品中選,中選率僅21.7%,包括雲南白葯、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暢銷品。
中成葯企業的未來在哪裡?
「國家肯定要想辦法的,今後中葯企業的日子會越來越難。」談及中成葯進入集采,楊瀏顯得頗為悲觀。
很多中成葯企業日子確實不好過。今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漢森制葯、濟川葯業、盤龍葯業、廣譽遠、太極集團、天目葯業等中成葯企業都出現業績下滑,市場給中成葯企業的估值普遍低於30倍市盈率。「資金、機構都不看,中成葯公司的調研很少。」一位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說。
各企業紛紛謀求轉型,方向不一。中信證券11月份發布的研報將雲南白葯與片仔癀劃為大 健康 消費龍頭。雲南白葯做牙膏、洗發水等 健康 產品已多年,2019年,公司 健康 產品凈利潤16.20億元,凈利潤占當年公司扣非凈利潤的70.77%。
天眼查APP顯示,片仔癀(600436)經營范圍新增茶葉製品生產、動物飼養、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家用電器銷售、文具用品批發、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銷售、家居用品銷售等。
跨界做消費更像是「偏門」。楊瀏說,集采之後,包括中成葯企業在內的制葯企業要想活下來,就只能拼了命去做創新,方向主要是化學葯和生物葯。
而在今年青海的集采中,喜炎平注射液就是中標品種之一。
(文中「郭嘉」「楊瀏」為化名)
責編 | 楊百會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