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2年美聯儲加息利好A股什麼板塊對中國股市有哪些影響
2022年美聯儲加息利好A股理論上而言對於黃金板塊是處於非常利好狀態,對中國股市有影響就是能夠將會有大量資本流入到中國,有一定應該影響但是不會那麼明顯。
因此面對美聯儲加息的問題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做好相應問題解決和改善這樣才能很好解決問題,以及面對有關金融層面各種未來變動。
Ⅱ 股票的趨勢 基本面是什麼
倘若進行了投案還想要獲勝的概率更高,當然不能少了對於市場環境和買入標的分析,不過我察覺到,非常多夥伴都不會基本面分析,感覺基本面分析學起來太困難沒有學習的興趣。其實困難也不多,今天學姐就讓大家知道如何進行基本面分析,這樣距離抓住牛股就更近了。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 簡單介紹
1、 基本面分析是研究影響股價因素的方法
從教科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影響證券價格變動的敏感因素是我們進行基本面分析的出發方向,分析研究證券市場的價格變動的一般規律,匯總相關的科學依據的分析方法供投資者進行判斷。換個方式來說,股票價格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而基本面分析就是指針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
2、 基本面分析包括3個方面
所以我們到底研究的是哪些因素呢?這3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即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可多朋友看到這三個原因就百感交集,彷彿要學習全部的經濟學課程之後才有資格分析!不要慌張,學姐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從實戰角度進行分析。
二、 如何進行基本面分析
1、 宏觀經濟主要看政策和指標
大家都知道,宏觀經濟是可以直接影響到股市行情的因素,像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等)和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失業率、通脹率、利率、匯率等等)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在現實情況下,一般都不去選擇十全十美,不然容易掉入因小失大的陷阱,造成自己的利益損失,需要更加關注最核心的變數,舉個例子,如關注一些反應市場流動性的宏觀指標,例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否降息、降准以維持寬松)、匯率(是否提高以吸引外資進場)。原因是對短期而言,基本上價格的波動都是由供求關系來決定,因此如果市場出現了更低的利率,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時候,市場流動性也會變得寬裕了,買方力量更強,這樣就會促使股價上行。就拿2021年的美股來講,雖然疫情嚴重但絲毫不影響股市反而還在上漲,這就是由於美國不中斷地實行寬松政策,
2、 公司分析主要看行業、財務和產品
再好的行情,也會有跌跌不休的公司,可能是因為公司基本面存在一些問題。看清所處行業是首先要做的,因為公司在行業的水平之下,行業遭殃公司也不能保全,產業發展前景明朗的行業,其中的企業自然就可以盈利更多。行業的發展空間,比如這個行業整體就十幾億的規模,連一家上市公司都不如,我們當然就不考慮了;還可以看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是如何的,有的行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或者衰退階段,典型的如朝陽行業的鋼鐵煤炭等;再就是看行業有沒有政策支持,行業要是有了政策支持,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今年各大券商對於各行業的研究報告已經出爐,感興趣可以點擊領取: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確定下來好的行業以後,隨之而來的是對行業之中的公司進行挑選,就此我們就來進行以下兩個內容的分析:
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狀況,主要跟蹤的財務數據有營業收入、凈利潤、現金流、毛利率、資產負債率、應收款、預收款、凈資產收益率等。
產品與市場:前者主要分析公司的品牌、產品質量、產品的銷售量和生命周期;後者主要分析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市場佔有率以及市場競爭能力。
三、基本面分析的優劣勢
談到這里,各位應該是大致掌握了基本面分析的優勢,這套分析方法自上而下,非常系統,是按照宏觀到中觀到微觀的順序進行的,可以幫我們弄清市場環境的整體情況,而且真正有價值的公司也會被我們發現,但不論是何種分析方法,都有優點,肯定也存在弱點。基本面分析的劣勢也是通過表面就能發現的,雖然學姐努力的用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講解,但想要真正的了解,還需要一定的門檻。從基本層面上來說,是沒有辦法去分析短期價格的過渡波動的,因為從短期來講,價格可能還受投資者交易情緒等影響,從基本面分析的結果中,體現不出這一部分。可能對於小白來說,還是很難判斷出股票的好壞,不過沒關系,我特地給大家准備了診股方法,哪怕你是投資小白,也能立刻知道一隻股票的好與壞:【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Ⅲ 美國金融危機時期為什麼股票大跌
美國的金融危機對股市的影響?
可以這樣假想一下,這件事如果發生在了我們中國,我們會是什麼樣的心態?肯定也是很悲觀的.
首先,像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這樣的投資銀行都是有上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成了這個國家的文化特徵了.而且,他們還是具有相當規模的上市公司.它們破產了,對人們的信心打擊是很大的;
再一個,這次的金融危機主要問題是出在次貸方面.它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沒有穩定收入的人因為房價大幅下跌而破產,當然也是還不起貸款.所以,有大量的參與到其中的大小投資銀行(非商業銀行)將會因收不回錢而倒閉.而購買其股票的股民也是幾乎連本金也賠光;
社會上大量的房屋閑置荒廢;購買力下降.經濟肯定是下滑的趨勢.
當人們對自己國家的未來的經濟看不到任何希望時,股票大跌也是情理之中了.
我們知道,中國的很多商業銀行都購買了它們發行的債券,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是,比例不大,風險是可控的.
總之,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是有限的.只是加重了人們對於經濟形勢的擔憂,對金融領域的擔憂而已.股市的下跌,跟當下蕭條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也是吻合的,金融危機的問題是其中之一.
Ⅳ 美國房地產股票板塊會持續升高嗎對此你是怎樣的看法
我覺得這種情況非常正常,因為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非常嚴重。
如果我們想要看待房地產板塊的問題的話,其實我們不僅僅是要看房地產本身的問題,同時也需要看資金流向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當前的房地產行情。關於你問的這個問題,我會從以下幾點給你解答。
一、你首先需要有資金流向的概念。
我們要知道資金本身具有一定的趨利性,哪個板塊的投資機會多,同時投資機會大,資金就會留下兩個板塊。對於目前的美國市場來講,美國市場的資金主要是流向股市和房市。我們知道目前美股的位置已經非常高了,各個股票的資產價格都非常高,現在路上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很多人也擔心美股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開始把目光投向美國的房地產板塊。
Ⅳ 現在美股的行情,整體上怎麼樣
股票市場一直都是非常復雜的,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很多人還是想進入股票市場進行發展,因為股票的確是一種高收益的投資。現在美股的行情,整體上的怎麼樣呢?
三、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小編自己對於股票其實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有關於美股發展的近況,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數據,小編也查詢到了有關資料,發現了美股在股票市場上的整體發展趨勢是向上的,而且這種趨勢是非常強勢的,在未來一段時間,美股在股票市場上的發展狀態將會一直很好,所以股民也可以進行投資。
Ⅵ 從次貸危機的角度淺析美國投資銀行的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丙戌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折疊編輯本段產生原因
對於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一般看法都認為,這場危機主要是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華爾街投機者鑽制度的空子,弄虛作假,欺騙大眾。這場危機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美國近三十年來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以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經濟滯脹危機,內容主要包括:減少政府對金融、勞動力等市場的干預,打擊工會,推行促進消費、以高消費帶動高增長的經濟政策等。
一、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歷來重視通過消費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亞當斯密稱「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奢侈消費在表面上促進了生產。
二、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老百姓超前消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態勢。據統計,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美國的平均小時工資僅僅與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歲男人的收入則比30年前同樣年紀的人,低了12%。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統計表明,這幾十年來美國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收入卻不見增長,與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三、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後,美國一直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推進金融自由化和所謂的金融創新。例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加恩-聖傑曼儲蓄機構法》,給與儲蓄機構與銀行相似的業務范圍,但卻不受美聯儲的管制。根據該法,儲蓄機構可以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
另外,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了《1987年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等眾多立法,徹底廢除了1933年《美國銀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基本原則,將銀行業與證券、保險等投資行業的之間的壁壘消除,從而為金融市場的所謂金融創新、金融投機等打開方便之門。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國華爾街的投機氣氛日益濃厚。特別是自90年代末以來,隨著利率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不斷加快,加上彌漫全社會的奢侈消費文化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為普通民眾的借貸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對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也造成嚴重影響。 有學者指出,「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產的美國,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美國破產,不僅不能拋棄美國國債等,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美國債務,以確保美國不破產」。
折疊編輯本段爆發過程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
折疊對美國經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出現惡化跡象,引起美國股市劇烈動盪。投資者擔心,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會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影響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增長。 但開始許多分析家認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圍,對美國整體經濟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來,次貸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根據最新數據公布,美國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點五,這已宣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且預計美國經濟還將繼續低迷。
首先,美國的許多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急中「中標」,而且其次貸問題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
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
這是因為美國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當的時間內沒有國家和組織能撼動;而且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像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就有效的緩解了當時的危機。
而有論者認為,7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本上沒有解決,負債逐年增加,從1975年至今沒有出現過貿易順差。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的羅斯福新政也好,還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義也好,沒有解決社會分配和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缺口問題,美國就從根本上無法擺脫其經濟危機。
折疊對全球經濟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盡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另外,《經濟學家》還指出,全球經濟抵禦美國經濟疲軟的能力也不應被誇大。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必然將損害其他地區的經濟。
2008年10月,英格蘭銀行的金融穩定報告估算,當時歐美的金融債券產品按照盯市價格計算,遭受損失已經高達2.8萬億美元。2009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此次金融危機造成的信貸損失最終高達2.2萬億美元。截止2009年1月初,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已報告信貸和市場風險損失共計1萬億美元(7400億美元在銀行業,2600億在保險業)。2008年,由於全球資產市場下跌所造成的財富損失(股票、債券、房市等)加起來在50萬億美元左右,相當於全球一年的GDP總額。始於2007年初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事件,事態的發展已持續一年之多,並惡化成為美國的次級債危機,不斷導致數家國際知名貸款機構、投資銀行受到巨大損傷,面臨虧損甚至倒閉的危機。事件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深,不僅導致股市的劇烈波動,甚至損傷到整個經濟層面。
一、次貸危機到次級債危機的衍變過程
1.次貸的含義
所謂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也即「次級按揭貸款」,主要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其服務對象為債務與收入比率較高、信用低、發生違約概率較高的貸款購房者。按照傳統的信貸程序,這類人群是申請不到優惠貸款的,只能在次級市場上尋求貸款。各式各樣的「次級貸款」產品使即使收入不高的人群也具備了還款能力,即使利率調高,還不起貸款,火熱的房地產市場也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幻覺——只要將房子出手,風險也是「可控」的。因此,自2001年以來美國每年的次級抵押貸款額呈現大幅度增長的同時,美國住宅自有率也迅速提升。
2.次貸衍變成次級債的過程
次級抵押貸款新產品深受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的追捧,而次級抵押貸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貸款機構對借款人不做任何信用的審核,即向「次級信用」的人借出大量貸款,但對於華爾街的精英來說,風險是可以轉移出去的——把風險分散給那些願意承擔不同程度風險的機構。越來越多的投資銀行向這些貸款機構買下貸款,然後將它們打包成一筆債券,債券再由信用評級公司如標准普爾給予債券評級,之後再到債券市場上把它們賣給基金、商業銀行或保險公司,或者推銷給全球的商業銀行和其他的投資者,這種債券產品是基於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而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被華爾街稱為「次級房貸債券」,即我們所說的「次級債」。由此,「次級貸款」也就衍變成為了所謂的「次級債」。
3.次級債危機的產生
從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及次級債各參與主體的圖示可以可出,一場原本單純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衍變成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實際上是參與主體共同造成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收益和風險鏈條環環相扣,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傳導就會受到影響。
次級抵押貸款,只要房價繼續走高,所購買的房產就會升值,就會有還款來源,這就是次級債的收益所在。但當房地產出現與預期相反的波動時,房屋升值速度減緩,加上美聯儲連續的提息,使許多次級貸款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出現了大量違約現象,利率風險加上違約風險使資產質量的惡化導致資產支持證券的評級降低,價格大跌,市場迅速冷卻,而此時的債券債權人則迫使貸款機構拿出出現問題的抵押貸款,引爆點出現——貸款機構在面對債權人催債的情況下而無法收回貸款,進而出現此後大量貸款公司被收購甚至倒閉的現象,惡性循環繼續加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在次級債的持有比重中,銀行佔了大部分比例,銀行通過利用表外工具避開監管者,發行房產抵押等債券失去控制,而又對巨大的系統性風險沒有採取必要的措施,另外,自身資本不足而導致杠桿率過高,所持不良資產太多,且這些資產在短期內出現大幅貶值,結果發展到難以控制的局面。
在此次危機過程中,對沖基金也損失嚴重,其多涉及抵押貸款支持的組合證券等產品,充當風險的吸收者,運用較高的杠桿比率,獲得數倍的收益,而當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其損失也將是數倍放大的,過度的虧損引發全局資金鏈斷裂,從而在根本上導致多加對沖基金宣布虧損甚至破產。
為了使次級債得到更大范圍的接受,為債券提供擔保,保險公司通常以信用增強方式向發債人提供擔保,以增強發債人的信用。保險購買人為標的資產池的違約風險購買保護,並定期向保護的出售方支付一定的費用,保護的出售方則在標的資產發生意外時提供補償。當大量違約現象出現時,保險公司所應承擔的責任遠遠超過其實際承擔能力,深陷危機。
二、次貸危機的原因
此次次貸危機的形成及惡化是受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此處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1.房貸機構草率放貸
次級按揭貸款人的信用狀況較差,或缺乏足夠的收入證明,或存在其他的負債,無力償還房貸、違約是較容易發生的事情,但在信貸環境寬松、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放貸機構即使因貸款人違約收不回貸款,也可以通過再融資,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賣出即可。因此,大量的貸款機構放鬆了貸款流程,甚至主動向資信等級較差的群體放貸,以至於使次級貸款的規模達到約1.5萬億美元, 約佔美國2007年GDP13.64萬億美元的11%,草率的放貸機制,大量次級貸款的放出,為危機埋下大量潛在的隱患。
2.美聯儲助長泡沫
為防止高科技泡沫破滅和「911恐怖事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美聯儲長期實施了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從而導致流動性泛濫、次級房貸市場泡沫。同時利率下降,使很多蘊涵高風險的金融創新產品在房產市場上有了產生的可能性和擴張的機會,這些創新形式的金融貸款只要求購房者每月擔負較低的、靈活的還款額度,從表面上減輕了購房者的壓力,支撐起了過去連續多年的繁榮局面。
但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開始了逆轉,到2005年6月,經過連續13次的調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已從1%提高到4.25%,2006年8月則達到了5.25%,此番利率的調整標志著擴張性政策完全逆轉。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貸的成本,開始發揮抑制需求和降溫市場的作用,促發了房價下跌,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大量增加。美聯儲的過去一段時期由松變緊的貨幣政策,在助長了房地產泡沫的同時,也使泡沫達到極點而最終爆破。
3.金融機構違規操作
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美國金融機構為了一己之利,忽略規范和風險的按揭貸款、證券打包,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進行違規操作,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加大。在過去幾年,美國住房貸款一度出現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趨勢,甚至出現了負首付現象。有的金融機構,還故意將高風險的按揭貸款,打包到證券化產品中去,在發行按揭證券化產品時,不向投資者披露借款人的真實情況,就向其推銷這些有問題的按揭貸款證券。貸款機構、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其自身的種種違規行為則為此次危機的爆發添加了更多的道德風險。
4.資信評級公司推波助瀾
自從2000年美國開始大規模發行次級抵押債券以來,各評級機構就一直給予次級抵押債券最高信用評級,這大大促進了次級債市場爆炸式的增長。此時的評級機構在結構性融資的設計中,不再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負責評級工作,而是親自涉足到金融工程中,設計出可以達到AAA評級的復雜結構。憑借AAA的評級,次級債券就立即變身投資產品中的優質產品,吸引大量的投資者。
然而從2007年春季開始,各評級機構開始將新發行次級債的評級調低,這也就成了次級債危機造成全球范圍內投資者恐慌的直接導火索。數據顯示,與傳統的公司債評級業務相比,評定同等價值的次級債券,評級公司所得到的費用是前者的兩倍,評級公司通過自身參與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清楚了解所謂「AAA級證券」的本質,而大量的投資者卻被蒙蔽。評級機構評級過程的不透明,以及其過度的利益追求,使得嚴重的高風險資產得以順利進入投資市場,成為危機爆發的基本「工具」。
三、結語
次級債的風暴還未結束,從次級貸款到引發的次級債危機所暴露的是整個次級債鏈條和系統出現的問題,每個環節都有錯誤。金融創新為次級債市場帶來活力,但當新產品的復雜程度到了監管當局無力計算風險,轉而依賴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手段時,整個市場在失去控制的狀態下運行著,危機便隨時可能爆發。如何重新認清金融產品的作用及其本質,如何加強對其的有效監管,以及如何應對全球性的金融風暴,這些都是我們應當透過此次危機而進一步認真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辛喬利:次貸危機[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馮博: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法律監管[J].商業時代,2008(29)
[3]孫倩:從美國次貸危機看信用衍生產品的風險控制.[J]商業時代,2008(7)
[4]譚根林:次貸危機的原因、發展及其結果[DB/OL] 從次貸危機的角度淺析美國投資銀行的發展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主體,投資銀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資本性投資需求的初始階段,成長於股份公司制度的發展階段,成熟於證券市場的發達階段。投資銀行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投資銀行是指那些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主營業務的金融機構。一般來說,關於投資銀行業務的定義由廣到窄可分為四類:第一,投資銀行業務包括所有金融市場業務;第二,投資銀行業務包括所有資本市場業務;第三,投資銀行業務僅限於證券承銷、交易業務、兼並收購和資產管理等業務;第四,投資銀行業務僅指證券承銷和交易業務。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第二個定義。因此,投資銀行就被定義為是那些以資本市場業務為主營業務的金融機構。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各行各業引發了強大的連鎖反應,投資銀行首當其沖。國際上收入和資產規模占據前十位的投資銀行分別是: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貝爾斯登、摩根大通、花旗、瑞銀、瑞信和德意志銀行,其中七家為美國企業。繼今年3月,先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而被摩根大通收購。之後,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近44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因為收購談判「流產」而申請破產保護。前後僅半年時間,世界十大同時是華爾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資銀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次貸危機中,前十大投行按照損失程度的不同,可分為輕傷、重傷和危重三個級別。屬於危重級別的,除貝爾斯登、美林、雷曼之外,還有花旗和瑞銀,這兩家均由於巨額減記資產陷入了季報甚至年報虧損的困境。受次貸打擊最大的是花旗集團,其減記和損失分別高達551億美元,其次美林減記518億美元,第三就是瑞銀,也達到442億美元。相比危重級別的損失慘重,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則幸運不少。但9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宣布轉變為銀行控股公司。並且,巴菲特、三井住友分別投資高盛50億和28.3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則向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出售20%股權,與三菱日聯締結戰略聯盟關系。而這都是為了增強現金流,一來通過足夠的現金流通過危機,二來安撫投資者,讓他們重拾信心!據最新消息,高盛在截至11月28日的四季度中可能將虧損高達20億美元,這也將成為其1999年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由此可見,時至今日沒有投行倖免於難!相比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這兩個輕傷員,雖然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和瑞信蒙受的次貸損失尚未達到危重級別,但亦較為嚴重。此外,為了應對經濟惡化,資本市場混亂及資產價值縮水問題。各大投行紛紛裁員,截止目前,花旗集團目前裁減人數已達7.5萬名。並且花旗集團稱,其裁員的最終數字,將佔全球37.5萬名雇員的20%。摩根斯坦利在主要業務部門機構證券部門裁員10%,並將把資產管理部門員工裁減9%。高盛開始裁員10%,近3300人。據有關部門統計,該公司自2007年中以來已經裁員約4800人,而此間全球各地有超過10萬的金融服務業從業人員被公司裁退。在此次次貸危機中,世界各大投資銀行都傷痕累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令以往於美國華爾街呼風喚雨的投資銀行於瞬間消失,即使逃過被收購及破產的命運,但僅存的兩大投行高盛及摩根斯坦利亦被迫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全球投行年代終劃上句號。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回到商業銀行的懷抱,不僅於此,從美林最為體面的並購到最後成為待宰羔羊的雷曼,都以投入商業銀行的懷抱而告終。這也意味著,銀行經營歷史再度循環,由分業經營模式,再次轉變為混業經營模式。至於銀行業的分業和混業,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早期的經營模式是自然分離的,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證券市場日益繁榮和膨脹,證券市場上的投資、投機、包銷等經濟活動空前活躍,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各自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大量地向對方行業擴張業務,這是金融業最初的混業經營。但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混業的弊端暴露無遺。美國政府為了加強對資本市場的控制,於1933年通過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嚴格限制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界限。隨後,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形成了西方金融分業經營的格局。到了20世紀80年代,科技進步與世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促使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創新推陳出新,金融業之間的滲透融合力度逐步加強,原來的分業經營與監管的機制阻礙了金融業務創新和服務效率的提高。在這種背景下,西方各國金融當局如英國、德國、法國、瑞士、日本等紛紛進行了已打破證券和銀行業界限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形成了現代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隨著金融管制的放鬆和金融創新活動加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融合進一步發展,金融業並購潮風起雲涌。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跨行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購並,加快了國際銀行業向混業經營邁進的步伐。美國國會於1999年11月4日通過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從法律上取消了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跨界經營的限制,以此為標志,現代國際金融業務走上了多樣化、專業化、集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重新聯姻。投資銀行憑借著其獨有的業務模式迅速成長起來,出現了諸如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業界巨擘。上世紀末,投行業務逐漸萎縮,美國最賺錢的投行業務開始走下坡路。為了追求高收益,華爾街投行紛紛將主營精力集中到了自營身上。由於美國投行既不受美聯儲監管,也不受相當於中國的《基金法》的《投資公司法》約束,便開發出了大量衍生品。投行自有資金有限,於是冒險使用金融衍生品。1992年華爾街投行平均杠桿水平在10倍,但到2007年年初達到了30倍。去年開始,高杠桿泡沫破滅,由於美國投行互為交易對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雷曼、貝爾斯登等少數幾家公司出事,便引發了骨牌效應,導致華爾街獨立投行的全線崩潰。「華爾街投行的覆滅是他們的宿命,命系自營讓他們走進了死胡同,次貸危機不過是導火索。」 施羅德投資管理公司中國總裁高潮生如此表示。華爾街投行的崩潰並不能說明是傳統投資銀行模式的失敗,因為美國大量跨國企業巨頭都是依靠資本市場獲得資金而不斷發展壯大的,這其中投資銀行發揮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美國金融危機終結了華爾街五大投行的神話,華爾街投資銀行模式似乎走向終結,美國正重回混業經營時代。但是,美國投行並非簡單的重回混業經營時代。重回混業模式後將有四個新變化:一是監管將更加嚴格,包括將接受傳統上監管商業銀行的美聯儲的監管;二是杠桿比例將大大降低,去杠桿化是首要任務;三是衍生品交易將大大減少,相互間對手交易也將大幅縮水;四是此前的高薪待遇體制也將發生重大變化。誠然,混業經營不可能是銀行業的避風港。銀行業不可能因為混業經營而從此免除金融風浪的擊撞。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確,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都沒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混業經營本身具有一些分業經營模式所缺乏的優點:第一,混業經營增強了銀行業對金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從業務開發來看,全能銀行的多元化經營為銀行的金融產品創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從而極大的增強了商業銀行對金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第二,混業經營通過銀行內部之間的業務交叉,提高了服務效率,特別是針對中小客戶時,成本降低更為明顯,有利於增強競爭力。第三,混業經營可使銀行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社會成本,促進金融機構的競爭,有助於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經濟效率。
Ⅶ 美國REITS好價格與現在買進價格差距太大是什麼情況
截至目前美國絕大部分的州都彷彿「按下了暫停鍵」,經濟局勢不容樂觀。危機時刻,凸顯價值,與疫情和股市關聯性較低的房地產信託基金(以下簡稱REITs)受到了投資人們的青睞。
根據券商CharlesSchwab的統計顯示,1981年至今全球共發生13次大型疫情,疫情發生後1個月、3個月、6個月,全球股市(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的平均漲幅分別為0.44%、3.08%及8.50%。由過去經驗來看,突發性的利淡,像是病毒疫情,對經濟及股市造成之影響均屬短暫。由於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未來數個月全球經濟增長恐將因疫情而減慢,而全球REITs預估獲利成長性仍佳,今年可望維持5%左右的盈利成長。
REITs特殊的封閉性與獨立性讓其免受或盡可能地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正如這次突發的疫情,REITs與股票、證券形成了鮮明對比。REITs不和股市直接掛鉤,而且美國REIT只針對本土市場,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將REITs納入資產配置中,充分達到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效果。
不過話說回來,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旅遊和休閑觀光相關的REITs遭遇了打擊。受航班停飛及暫停旅遊或商務活動的影響,酒店、賭場等行業受到負面沖擊。然而REITs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的典範,REITs擁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優點,就是可涵蓋不同類別的房地產項目,不會因單個項目的局限而受限制。REITs的資產是分散化了的房地產資產組合,流動性強。與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只能投資於固定單個項目相比,REITs通過多元化投資組合,選擇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房地產項目及業務,有效地降低了投資風險,也取得了較高的投資回報。
根據美林美銀證券的統計,其研究涵蓋的美國REITs相關公司中,已有44家企業公布去年第四季財報,其中第四季獲利有84%企業高於或符合市場預期(43%企業高於市場預期,41%符合市場預期),僅16%不如市場預期,而針對2020年盈利展望,目前有提供的10家企業中,30%上調盈利預估,70%維持盈利預估。
Ⅷ 目前美國和其它主要證券市場的各行業市盈率是多少不同的行業中一般多少為合理
根據美國股市的歷史記錄,美國股票的市盈率一般在15%至20%之間,這是合理的。高於這個市盈率被認為是高估了,有泡沫,而低於這個市盈率被認為是低估了,有投資價值。美國目前股市市盈率目前最新的數據,我們以2019年數據為例分析。從美國股市市盈率趨勢圖可以看出,美國股市最低的市盈率是1920年的5倍,美國股市最高的市盈率都出現在牛市之後。例如,1999年美國股票的市盈率高達40倍,1930年美國股票的市盈率高達30倍。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股市暴跌,美國股市的市盈率跌至約15倍。隨後,美國股市在迎來經歷了10年的又一輪牛市。到目前為止,美國目前股市市盈率已達從我國a股的市盈率來看,a股的市盈率一般被定義為20倍以上,只要a股的整體市盈率低於20倍就證明有投資價值;a股在2015年牛市之後開始調整。截至2018年底,a股市盈率低至12.80倍,已經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經過三個多月的跌宕起伏,截至今天,2019年4月2日,上證綜指市盈率為15.92倍,深交所市盈率為26.58倍,仍處於底部,表明a股仍有投資價值。適應力分析問題可以學習市盈率最低的股票。27.7倍,足以說明美國股市確實存在泡沫。用實際例子來看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
⑴阿里巴巴股價目前為180.89美元,而總市值目前為4674.20億美元,市盈率為45.45倍,顯然被高估了。
⑵讓我們看看在美國上市的新浪股票。截至目前,新浪股價為61.68美元,而截至目前,其市盈率為34.65倍,仍被高估。
根據對美國目前股市市盈率的分析,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在15至20倍之間是合理的。美國股市十年來一直看漲,道瓊斯和納斯達克指數被高估,大多數美國股票也被高估。美國股票的市盈率現已超過20倍,這表明美國股市存在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