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誰入股楊冪公司的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誰入股楊冪公司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5-28 11:03:10

Ⅰ 楊冪成為對賭協議中的籌碼

說起嘉行的造富之路,不得不說說嘉行傳媒的核心團隊——「嘉行四美」,楊冪、經紀人曾嘉、趙若堯,以及資本運作的操盤手李娟。

新的「對賭協議」顯示,雙方對公司業績承諾及股份回購事宜進行了約定,若公司2015、2016、 2017 年度三年累計實際實現的稅後凈利潤低於三年累計承諾稅後凈利潤指標的95%(即3.1065 億元);或實際控制人或核心管理人員或核心藝人離任或退出經營管理工作或解除與公司的獨家演藝代理關系的;或公司被申請破產、解散、清算或終止,尚世影業有權要求嘉行方以15%的年收益率受讓尚世影業不超過285 萬股嘉行傳媒股份。在四人當中,僅有楊冪的身份為藝人。



尚世影業在其官網稱,尚世影業除了購入股權外,還與嘉行團隊簽署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條款,雙方將在未來5年在演藝經紀、IP開發、影視製作發行、影視內容衍生和綜藝節目研發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利用關系。

Ⅱ 楊冪是不是嘉行老闆楊冪工作室的老闆是誰

提起嘉行傳媒,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楊冪。

嘉行的門面擔當是楊冪,也是媒體口中的「新三板女神」。然而,殊不知在她身後,還隱藏著另外三位掌舵人——曾嘉、趙若堯、李娟。這三位性格鮮明的年輕女性,正在努力締造出一座新興奪目的娛樂城堡。嘉行傳媒老闆不是楊冪。

Ⅲ 楊冪在嘉行有多少股份呢

2014年楊冪脫離歡瑞世紀,楊冪和兩位經紀人共同將工作室改名嘉行天下楊冪工作室,因此很多人認為嘉行名義上楊冪是老闆。

查一下嘉行的資料,你會發現法人代表一直不是楊冪,起先是曾嘉,曾嘉是誰呢?和她共同成立公司的經紀人之一,楊冪最多隻能稱之為合夥人或者股東,後來又經過幾番股權變更,法人變成了楊國民,這是因為2016年海寧這邊的嘉行轉讓給了這個人,楊冪和那兩個經紀人在新疆和西藏注冊了新公司,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地方都有優待,成本稅收會降低很多。

楊冪跟迪麗熱巴,張雲龍等都屬於嘉行旗下的藝人而已,只不過公司賺的越多,她作為股東分紅越多,以楊冪的智商以後成為大老闆的概率很大,她現在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為了成為一個好演員,而是一個有價值的好老闆。

Ⅳ 楊冪傳媒公司,楊冪劉愷威離婚背後50億估值公司

劉愷威曾評價:「我太太比我有商業價值」。

12月22日,「嘉行傳媒」官方微博宣布,旗下藝人宣布楊冪與劉愷威已離婚,未來將以親人的身份共同照顧撫養孩子,以朋友身份真誠地祝福彼此的未來。

此消息一出,這對一線明星吸金夫妻瞬間刷爆了網路,不到一個小時位居新浪微博熱搜第一、今日頭條熱搜第3位。相比婚姻破裂,兩人背後的商業資本布局——嘉行傳媒也引來大眾駐足觀看。

據天眼查顯示,「嘉行傳媒」全稱為霍爾果斯嘉行傳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母公司為西安嘉行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行傳媒」),西安嘉行傳媒第一大股東為西藏嘉行四方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下稱「西藏嘉行」)。

西藏嘉興四方是由楊冪、趙若堯和曾嘉三人於2015年7月成立的合夥基金。其中,楊冪持有西藏嘉行四方18.75%股份。同年9月,西藏嘉行四方以1020萬元收購西安同大37.15%的股份,借殼登錄新三板。

公開資料顯示,嘉行傳媒主要從事藝人經紀、電視劇和電影的投資、製作及發行業務、商務及衍生品開發。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製作並發行的電視劇作品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談判官》;已發行上映的電影有《傲嬌與偏見》、《致命倒數》和《綉春刀之修羅戰場》等,旗下藝人有楊冪、迪麗熱巴、劉愷威、高偉光等。

2016年、2017年、2018年1-6月,嘉行傳媒營收分別為3.33億元、4.78億元、5.2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9億元、1.94億元、1.33億元。

作為嘉行傳媒股東的楊冪也從中獲利匪淺,根據2017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楊冪2017年總收入達到2億元,位列第三。在2017年女星商業價值排行榜中,楊冪的商業指數為94.91,僅次於趙麗穎和angelababy。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認為,由於嘉行傳媒一直被認為是楊冪的公司,且現在市場環境及業務情況也不怎麼樂觀,兩人的離婚可能會對嘉行傳媒有所影響,如投資方的積極性會大幅降低,此外藝人經紀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曾估值50億

在楊冪、劉愷威、迪麗熱巴等頂級流量支撐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打造出一家50億元估值的影視公司。

2017年3月嘉行傳媒的方案顯示,公司擬以每股250元的價格發行不超過11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2.75億元,這意味著該價格將嘉行傳媒的估值推升至50億元左右。

綜合媒體報道,進入2018年以後,越來越多項目型影視公司泡沫的破滅,A股的大門更是越收越緊,影視公司在資本市場運作的空間越來越小;加上范冰冰事件的影響,影視稅收「自查自糾」,眾多影視公司從霍爾果斯撤離……可以說是風聲鶴唳。

好景不長,今年11月7日,尚世影業在上海聯合蘆鏈攔產權交易所發布4則資產轉讓公告,每則內容相同:擬以9618萬元的價格轉讓嘉行傳媒2.375%的股權。按此價格計算,這意味著嘉行傳媒估值已經降為40.5億元,縮水近10億。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尚世影業今年第二次掛牌轉讓嘉行傳媒股權了。上次轉讓是在10月份,嘉行傳媒整體估值45億元,但沒有收到理想的結果,尚世影業並沒有轉讓出其全部的股份,才促成上個月的第二次「打折讓利。」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就曾表示,資本正在撤離影視市場,目前很多影視項目的融資都出現了問題,未來一兩年來,會有幾千家影視公司會倒閉,中國電影的第一次危機正在到來。

事實陪胡上,進入2018年以後,嘉行傳媒在資本市場上似乎沒有以往活躍了,今年5月30日終止掛牌,正式作別新三板。

對於摘牌原因,嘉行傳媒在4月27日《關於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公告》中表示,從新三板摘牌的目的是「加快融資節奏。」

嘉行傳媒稱:「嘉行傳媒主營是藝人經紀、電視劇和電影的投資、製作及發行業務、商務及衍生品開發,目前處於一個快速發展階段,考慮到目前融資周期較長和信息披露成本較高的原因,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加快融資節奏,擴大經營,經公司審慎研究決定,公司擬申請公司股喚山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如今,經歷嘉行傳媒從新三板摘牌、估值縮水、離婚風波後。自今年6月份「陰陽合同」興起涉稅問題,楊冪還面臨著補稅傳聞。

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離婚畢竟是一個負面消息,估計會對嘉行傳媒產生一定影響,整個公司創造收入的能力肯定會下降。此外,在如今影視行業的寒冬之下,負面消息對公司的影響可能更大一些。近兩年來對明星收入等問題的核查都比較嚴格,而嘉行傳媒之前的估值也過高,近期呈現出泡沫消退的局面。多重不利因素交織之下,嘉行傳媒所面臨的情形可想而知。

踩雷樂視

西安嘉行也被賈躍亭的樂視「坑過」。2016年年中,樂視風華正茂,揚言要砸150億,投入影視全產業鏈。

位居在線視頻網站「四強之一」的樂視成為了當時眾多影視公司追逐的對象,嘉行傳媒也不例外,聯合樂視出品影視劇《親愛的翻譯官》,嘉行傳媒和樂視的交集就多了起來。

2016年年報顯示,樂視位居嘉行傳媒第一大客戶,為嘉行傳媒貢獻了9057萬元的收入,占當年總收入的近三成,是嘉行傳媒2016年業績大增的重要力量。

著實讓人意外的是,2016年年報剛披露不久,樂視危機開始爆發,賈躍亭跑去了太平洋彼岸,大批供應商遭受池魚之殃,其中包括嘉行傳媒。

業內人士認為,在影視行業監管愈發嚴格、市場不斷調整且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現階段嘉行傳媒在手握楊冪這位具有較高熱度和流量的明星之外,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增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在藝人經紀方面如何才能推出更多有更大影響力的藝人,在影視作品方面如何製作出更受市場認可的作品,通過不同方式為自身增加含金量。

資本寒冬

嘉興傳媒估值縮水或許只是影視行業正在接受資本選擇的一個縮影。

公開資料顯示,嘉行傳媒注冊時間為2015年10月10日,注冊地址為新疆伊犁州霍爾果斯友誼路塗金明於成傑房產201室、202室、302室。霍爾果斯最引人注目的是這里曾注冊有上千家影視公司。

霍爾果斯「星光之旅」始於2011年。當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門聯合下發通知,對霍爾果斯實行「五減五免」的稅收優惠,即政府規定目錄內的企業(含影視、文化傳媒服務業企業)五年內可免徵企業所得稅,五年後當地政府部門還將返還稅收,最高返還比例達50%。

據經濟日報,自6月份以來,有超過100家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申請注銷,包括了如徐靜蕾、馮小剛等多位知名藝人擔任法人或持股的企業,政策紅利的消失、陰陽合同的發酵、行業制度的規范管理,讓明星資本紛紛撤出這個曾經的避稅天堂。

6月14日,徐靜蕾任監事的霍爾果斯春暖花開影業有限公司公布了注銷公告;

7月23日,趙文卓和張丹露全資持股的霍爾果斯萬奇影視傳媒申請注銷;

8月29日,霍爾果斯天翔影視傳媒申請注銷;

9月11日,任重擔任法人持股10%的霍爾果斯星禾影業申請注銷;

9月26日,馮小剛持股30%的霍爾果斯美拉以自行清算的方式申請注銷。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近兩個月以來,因為申請注銷的公司實在太多,《伊犁日報》的版面都快不夠用了,僅8月27日一天就刊登了25則「注銷公告」!

這個曾經在「鼎盛時期」注冊超過1600多家傳媒公司的霍爾果斯,隨著政策收緊、稅制調整,似乎意味著影視行業與明星資本進入寒冬。

東方證券分析師鄧文慧表示,影視內容板塊受政策監管的影響較大,諸多新的內容形式在政策監管逐步介入後將受到相應掣肘,未來若監管政策進一步收緊,相關產業將受到較大影響。

廣證恆生文化傳媒行業研究負責人、副首席分析師肖明亮認為,近幾年明星公司估值遭遇較大幅度的下滑,同時,證監會對影視公司收購政策收緊,明星資本企業很難過會。自2017年以來A股再未准入過一家明星資本化影視公司,由於市場逐步回歸理性以及監管力度加大,明星效應對於資本的吸引力在逐漸減弱。(時間財經 李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