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AMD公司股票39美元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AMD公司股票39美元

發布時間: 2023-05-25 09:54:31

Ⅰ 道指漲超400點 科技股拖累納指一度轉跌 蔚來再創新高 油價日低反彈10%

美股尾盤再現漲幅擴大, 科技 股拖累納指一度轉跌,中概電動車大漲,蔚來創新高。國際油價V型反彈,歐亞盤跌6%後美股盤中大漲3.7%,較日低回漲近3.50美元或10%。避險情緒升溫,美元指數創一個月新高,黃金重回一周高位,歐美國債收益率走低。

中國經濟數據利好。10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3.6,高於預期52.8,較上月53有顯著改善,連續六個月擴張,年內第三次刷新2011年2月以來新高,顯示製造業景氣程度繼續提升;新接業務總量創2010年11月來最強勁增速,企業信心指數大幅升至2014年9月以來最高。

英、德、法、意、歐元區公布10月製造業PMI初值,全部高於預期和前值,顯示經濟復甦勢頭強勁,推動歐股漲幅持續擴大,德國DAX、法國CAC、義大利富時MIB指數均漲超1%。但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Phil Smith稱,新增新冠病毒病例的上升給歐洲復甦蒙上陰影。

美國10月ISM製造業指數升至59.3,創2018年9月以來的兩年新高。其中,訂單指數受新出口訂單提振,就業指數是2019年7月來首返擴張。美國10月Markit製造業PMI也創2019年1月來終值新高,但分析稱,交付仍是產量和庫存增長的最大障礙。

在新冠疫情二次復發的壓力下,歐洲最大幾個經濟體相繼實施全國性封鎖,力度堪比先前打擊全球經濟步入幾代人以來最嚴重衰退的封鎖措施,奧地利再次封城,希臘擴大宵禁令范圍,英國英格蘭地區進入第二次全面封鎖。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將在11月16日評估進一步封唯段鎖措施實施的必要性,周一英國新增確診18950例,義大利增22253例,法國首次增超5萬創史高。美國中西部工業區成重災區,上周五全國單日新增病例達史高9.9萬,過去八天有五個日增新高紀錄。

11月2日周一,美股三大指數日內震盪走高,尾盤漲幅擴大, 科技 股推動納指一度轉跌。

美股集體高開,標普500指數高開35.43點,漲幅1.08%,報3305.39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高開350.72點,漲幅1.32%,報26852.32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高開95.03點,漲幅0.87%,報11006.62點。

開盤一小時左右,美股觸及日高。道指最高漲近542點或漲2%,一度沖破27000點整數位,創四周來最大盤中漲幅;標普最高漲1.8%,創三周來最大盤中漲幅;納指最高漲1.5%,一度沖破11000點整數關口。

但開盤近三個半小時,納指在熱門 科技 股的拖累下率先轉跌,最深跌0.7%,創五周多新低。標普漲幅收窄至不足1%,道指維持近300點漲幅。康菲石油漲超4%、霍尼韋爾和卡特彼勒等漲超3%,領跑標普主要成分股,工業、能源和原材料板塊領漲大盤。

截至收盤 ,標普500指數收漲40.28點,漲幅1.23%,報3310.24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423.45點,漲幅1.60%,報26925.0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納指)收漲46.02點,漲幅0.42%,報10957.61點。 納斯達克100指數收漲31.81點,漲幅0.29%,報11084.76點。 羅素2000指數收漲漲1.96%,報1568.59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收漲0.62%,報2260.07點。

受 科技 股拖累,上周標普500指數累跌5.6%,與道指一同創今年3月20日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三大指數均創3月以來首個兩月連降;以 科技 股為指喊譽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上周累跌5.47%。衡量標普短期波動性的「恐慌指數」VIX漲至6月以來的四個月新高。

分析指出,美國的新冠疫情激增、財政刺激懸而未滲液決、大型 科技 企業財報欠佳,以及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令投資者暫時處於觀望模式。

FAAMNG明星 科技 股中僅奈飛和谷歌收漲。Facebook一度漲2.8%,盤中轉跌並收跌0.7%。亞馬遜一度漲1.4%,轉跌後收跌1%。蘋果一度漲1.7%,微軟一度漲1.4%,均收盤微跌。奈飛收漲1.8%,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最高漲2.6%,收漲0.5%。

上周,Facebook累計跌7.6%,亞馬遜跌5.3%,蘋果跌5.4%,微軟跌超6%,奈飛跌2.6%,谷歌跌超1%。目前,谷歌較52周高點低5%,Facebook、微軟和亞馬遜均低13%,奈飛低14%。

熱門 科技 股中,特斯拉盤初漲5%,收漲3.2%。Zoom由漲轉跌並收跌1.7%。共享出行巨頭Uber收漲超4%,Lyft漲7.3%。推特跌4.6%,上周五曾大跌21%,創2014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音樂流媒體Spotify跌約3.5%,殺毒軟體McAfee跌約1.8%,

晶元股盤中多數轉跌,但收盤多數轉漲。費城半導體指數盤初漲1.6%,盤中轉跌,收漲0.6%。英特爾漲幅收窄至0.4%,AMD由漲轉跌並收跌0.8%,英偉達一度轉跌但收漲0.4%,高通和博通均止跌轉漲0.5%,在美上市台積電漲超2%。

受累於歐美新冠肺炎疫情,美國西南航空跌超2%,郵輪公司Lindblad Expeditions跌超8%。追隨金價漲勢,金銀礦業類股普遍上漲,GFI漲超7%,HMY漲超6%。伴隨油價V型反彈,Apache和Halliburton漲超6%,領跑能源類股;康菲石油漲超5%,與美孚石油在標普成分股里表現突出。

主要個股方面:

熱門中概股漲跌互見,新能源車類股集體大漲,蔚來再創新高:

富時泛歐績優300指數收漲1.59%,報1346.48點。歐洲STOXX 600指數收漲1.61%,報347.86點,創五周來最大單日漲幅。歐元區STOXX 50指數收漲2.07%,報3019.54點。

德國DAX 30指數收漲2.01%,報11788.28點。法國CAC 40指數收漲2.11%,報4691.14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1.39%,報5654.97點。義大利富時MIB指數收漲2.55%,報18400.03點。俄羅斯交易系統現金指數RTS(美元計價)收漲0.26%,報1069.33點。希臘雅典證交所綜合指數收漲0.59%,報572.88點。

WTI 12月原油期貨收漲1.02美元,漲幅2.85%,報36.81美元/桶,10月份累跌約12%。 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收漲1.51美元,漲幅4.03%,報38.97美元/桶。上期所原油期貨2012合約夜盤收漲2.41%,報229.70元人民幣/桶。

美油WTI盤中一度跌2.14美元或跌6%,日低至33.65美元、再創5月底以來的五個月新低。國際布倫特油價一度跌2.18美元或跌5.7%,日低至35.76美元,也創五個月低位。上周油價均跌超10%,創4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市場主要擔心新冠疫情復發拖累經濟、進而影響油需。

美股盤前和盤中,國際油價強勢反彈 。美油WTI一度重回37美元整數位上方,日內最高漲1.34美元或漲3.7%,日高至37.13美元/桶,較日低反彈3.48美元。布倫特重回39美元上方,最高漲1.41美元或漲3.7%,日高至39.35美元/桶,較日低反彈3.59美元。

石油在供給端持續施壓。媒體最新調查結果顯示,OPEC在10月的油產增加47萬桶/日,至2474萬桶/日,為連續第四個月上升,成員國利比亞、伊拉克和奈及利亞增產突出。利比亞增產原油至每日80萬桶,較幾天前增超10萬桶/日,2021年初的生產目標是日產130萬桶。

今日油價反彈,一方面由於中國為首的石油主要消費國經濟數據利好,同時市場預期11月30日和12月1日召開的OPEC+會議將推遲增產時間表。

俄羅斯主要油企的高管與該國能源部長諾瓦克討論了將當前石油產量限制延長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可能性,但尚無結論,此前普京表示,俄羅斯願意推遲OPEC+的增產計劃。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拉克也在研究將當前減產協議延長至明年。

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漲0.7%,連續第二個交易日收漲,報1892.50美元/盎司。

現貨黃金盤中最高漲近17美元或漲0.9%,日高上逼1896美元,重回一周高位,單日漲幅也創一周多最大。現貨白銀漲超2%,並一度重回24美元整數位上方。

分析指出,黃金上漲主要得益於市場避險需求,目前存在美國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主要國家新冠疫情二次復發的風險。

倫敦金屬多數收漲。LME期銅收漲44美元,報6762美元/噸。LME期鋁收漲18美元,報1866美元/噸。LME期鋅收漲18美元,報2540美元/噸。LME期鉛收跌22美元,報1798美元/噸。LME期鎳收漲4美元,報15160美元/噸。LME期錫收漲45美元,報17770美元/噸。倫銅在10月曾連漲七個月,為2011年以來最長月度連漲周期。

螺紋期貨夜盤收漲0.38%,熱卷收漲0.10%;鐵礦石期貨收跌0.63%。焦炭夜盤收漲1.14%,焦煤收跌0.48%,動力煤收跌0.13%。橡膠夜盤收跌1.57%,瀝青收漲0.63%。豆粕夜盤收漲0.03%,菜粕收漲0.45%。鄭棉夜盤收跌0.24%。滬銅夜盤收漲0.82%,滬鋁收漲1.13%,滬鋅收漲0.15%,滬鉛收跌0.07%,滬鎳收跌0.65%,滬錫收漲0.43%。滬金夜盤收漲0.45%,滬銀收漲1.59%。

美元指數站穩94關口上方,日內最高漲0.3%,日高至94.29,創9月29日以來的一個月高位。截至紐約匯市尾盤,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上漲0.09%至94.1303。

歐元兌美元最深跌0.2%,至1.1623的逾十四周新低,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下跌。英鎊兌美元跌破1.29關口,日內最深跌0.7%或86點,至1.2855的四周新低。美元兌日元最高漲0.3%,上逼105關口,創一周多新高。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匯率一度跌至3月以來最低。美元兌加元跌幅擴大至0.7%,刷新10月28日以來低點至1.3224,逼近55日均線切入位1.3206。

分析指出,美國大選和新冠疫情復發等不確定性抬升市場避險情緒,導致過去一周美元持續走強。歐元和日元的一周隱含波動率指標均高於11%,為今年4月初以來最高。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北京時間23:30收報6.6915元,較上周五夜盤收盤漲17點。成交量331.70億美元,較上周五增加28.55億美元。

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北京時間05:59報6.6889元,較上周五紐約尾盤漲75點,盤中整體交投於6.7040-6.6839元區間。

周一(11月2日)紐約尾盤,CME比特幣期貨BTC主力合約報13750美元,較上周五紐約尾盤漲0.11%,盤中交投於13370-14065美元區間,上周累漲約5.4%,連漲四周,10月份累漲逾27.4%。

避險需求推動歐美主要國家國債價格走高、收益率走低。

10年期基準美債收益率日內最深下行3.1個基點,日低至0.828%,隨後交投0.84%一線。3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深下行2.9個基點,日低至1.607%,隨後重回1.61%上方。

10年期德債收益率日內最深下行不足1個基點,至-0.641%,創3月中旬以來的七個月最低。10年期英債收益率最深下行0.4%,交投0.216%,接近兩周低位。

Ⅱ 求AMD及Inter公司發展歷程及屬下主打產品的發展歷程.....

公司概覽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威半導體 注釋:Micro為微小之意 但是AMD公司為自己的中文命名是超威半導體 所以也可稱為超微半導體 這里使用的是官方說法) 成立於 1969 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 AMD 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 AMD 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其在CPU市場上的佔有率僅次於Intel。
AMD 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 在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設有製造工廠,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設有銷售辦事處,擁有超過 1.6萬名員工 。 2004 年, AMD 的銷售察蠢額是 50 億美元。
AMD 有超過 70% 的收入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 AMD。

業務發展
在 AMD,堅持「客戶為本 推動創新」的理念,這是指導 AMD 所有業務運作的核心准則。
AMD與客戶建立了成功的合作關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需求;AMD與技術領袖開展了密切的合作,以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拓展全球市場和推廣 AMD 的品牌;我們還與一些以克服艱巨困難並依靠技術獲得成功的世界級領先者建立了合作關系。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超過 2,000 家軟硬體開發商、 OEM 廠商和分銷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術。 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強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於 AMD 皓龍™ 處理器的系統運行企業應用,且性能獲得大幅提高。

AMD 的產品系列
計算產品

對於需要高性能計算和 IT 基礎設施的企業用戶來說, AMD 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 1981年,AMD 287 FPU ,使用Intel 80287核心。產品的市場定位和性能與Intel 80287基本相同。也是迄今為止AMD
公司 唯一生產過的FPU產品,十分稀有。

• AMD 8080(1974年)、8085(1976年)、8086(1978年)、8088(1979年)、80186(1982年)、80188、80286微處理器,使用Intel 8080核心。產品的市場定位和性能與Intel同名產品基本相同。

• AMD 386(1991年)微處理器,核心代號P9,有SX和DX之分,分別與Intel 80386SX和高閉DX相兼容的微處理器。AMD 386DX與Intel 386DX同為32位處理器。不同的是AMD 386SX是一個完全的16位處理器,而Intel 386SX是一種准32位處理器----內部匯流排32位,外部16位。AMD 386DX的性能與Intel 80386DX相差無己,同為當時的主流產品之一。AMD也曾研發了386 DE等多種型號基於386核心的嵌入式產品。

• AMD 486DX(1993年)微處理器,核心代號P4,AMD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代486產品。而後陸續推出了其他486級別
的產品,常見的型號有:486DX2,核心代號P24;486DX4,核心代號P24C;486SX2,核心代號P23等。其它
衍生型號還有486DE、486DXL2等,比較少見。AMD 486的最高頻率為120MHz(DX4-120),這是第一次在頻率上超越了強大的競爭對手Intel。

• AMD 5X86(1995年)微處理器,核心代號X5,AMD公司在486市場的利器。486時代的後期,TI(德州儀器)推出了高性價比的TI486DX2-80,很快佔領了中低端市場,Intel也推出了高端的Pentium系列。AMD為了搶占市場的空缺,便推出了5x86系敗念陪列CPU(幾乎是與Cyrix 5x86同時推出)。它是486級最高頻的產品----33*4、133MHz,0.35微米製造工藝,內置16KB一級回寫緩存,性能直指Pentium75,並且功耗要小於Pentium。

• AMD K5(1997年)微處理器,1997年發布。因為研發問題,其上市時間比競爭對手Intel的"經典奔騰"晚了許多,再加上性能並不十分出色,這個不成功的產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場份額大量喪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數運算能力比不上Cyrix 6x86,但比"經典奔騰"略強;浮點預算能力遠遠比不上"經典奔騰",但稍強於Cyrix 6x86。綜合來看,K5屬於實力比較平均的產品,而上市之初的低廉的價格比其性能更加吸引消費者。另外,最高端的K5-RP200產量很小(慣例吧:)並且沒有在中國大陸銷售。

• AMD K6(1997年)處理器是與Intel PentiumMMX同檔次的產品。是AMD在收購了NexGen,融入當時先進的NexGen
686技術之後的力作。它同樣包含了MMX指令集以及比Pentium MMX整整大出一倍的64KB的L1緩存!整體比
較而言,K6是一款成功的作品,只是在性能方面,浮點運算能力依舊低於Pentium MMX。

• K6-2(1998年)系列微處理器曾經是AMD的拳頭產品,現在我們稱之為經典。為了打敗競爭對手Intel,AMD K6-2系列微處理器在K6的基礎上做了大幅度的改進,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了對"3DNow!"指令的支持。"3DNow!"指令是對X86體系的重大突破,此項技術帶給我們的好處是大大加強了計算機的3D處理能力,帶給我們真正優秀的3D表現。當你使用專門為"3DNow!"優化的軟體時就能發現,K6-2的潛力是多麼的巨大。而且大多數K6-2並沒有鎖頻,加上0.25微米製造工藝帶給我們的低發熱量,能很輕松的超頻使用。也就是從K6-2開始,超頻不再是Intel的專有名詞。同時,.K62也繼承了AMD一貫的傳統,同頻型號比Intel產品價格要低25%左右,市場銷量驚人。K6-2系列上市之初使用的是"K6 3D"這個名字("3D"即"3DNow!"),待到正式上市才正名為"K6-2"。正因為如此,大多數K6 3D為ES(少量正式版,畢竟沒有量產:)。K6 3D曾經有一款非標準的250MHz產品,但是在正式的K6-2系列中並沒有出現。K6-2的最低頻率為200MHz,最高達到550MHz。

• AMD於1999年2月推出了代號為"Sharptooth"(利齒)的K6-3(1998年)系列微處理器,它是AMD推出的最後一款支持Super架構和CPGA封裝形式的CPU。K6-3採用了0.25微米製造工藝,集成256KB二級緩存(競爭對手Intel的新賽揚是128KB),並以CPU的主頻速度運行。而曾經Socket 7主板上的L2此時就被K6-3自動識別為了L3,這對於高頻率的CPU來說無疑很有優勢,雖然K6-3的浮點運算依舊差強人意。因為各種原因,K6-3投放市場之後難覓蹤跡,價格也並非平易近人,即便是更加先進的K6-3+出現之後。

• 採用直連架構的 AMD 皓龍(Operon)™ 處理器可以提供領先的單核和雙核技術。 使IT管理員能夠在同一伺服器上運行32位與64位應用軟體,前提是該伺服器使用的是64位操作系統。

• AMD 速龍(Athlon64),又叫阿斯龍™ 64 處理器可以為企業的台式電腦用戶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資保護。

• AMD 雙核速龍™ 64(AthlonX2 64 )處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務性能,幫助企業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

• AMD 炫龍™ 64(Turion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利用移動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動辦公能力,以及領先的 64 位計算技術。

• AMD 閃龍™(Sempron64) 處理器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出色的性價比,而且可以提高員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 AMD 羿龍™(Phoenom)處理器 全新架構的4核處理器,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在命名中取消「64」,因為現今的CPU都是64位的,不必再標明)。
對於消費者, AMD 也提供全系列 64 位產品

• AMD 雙核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讓用戶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包括業務應用和視頻、照片編輯,內容創建和音頻製作等)。這些強大的功能使其成為那些即將上市的新型媒體中心的最佳選擇。

•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數字媒體效果――包括音樂、視頻、照片和 DVD 等。

• AMD 雷鳥™ (Thunderbird)處理器

• AMD 毒龍™ (Duron)處理器可以說是雷鳥的精簡便宜版,架構和雷鳥處理器一樣,其差別除了時脈較低之外,就是內建的L2 Cache,只有64K 。

•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輕薄型筆記本電腦領略 64 位性能的消費者, AMD 炫龍™ 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提供安全的移動辦公能力。

• 對於那些希望獲得最佳性價比的消費者, AMD 閃龍™ 處理器可以提供從文字處理到照片瀏覽的各種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決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決方案以個人電腦以外的上網設備為目標市場,鎖定的目標產品包括平板電腦、汽車導航及娛樂系統、家庭與小型辦公室網路產品以及通信設備。AMD Geode™ 解決方案系列不僅包括基於x86的嵌入式處理器,還包括多種系統解決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決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處理器、無線技術、開發電路板及參考設計套件。隨著這些新的解決方案相繼推出,AMD 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有助確立 AMD 在新一代產品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INTEL微處理器的里程碑
1971 年: 4004 微處理器
4004 處理器是英特爾的第一款微處理器。這一突破性的重大發明不僅成為 Busicom 計算器強勁的動力之源,更打開了讓機器設備象個人電腦一樣可嵌入智能的未來之路。

1972 年: 8008 微處理器

8008 處理器擁有相當於 4004 處理器兩倍的處理能力。《無線電電子學》 雜志 1974 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種採用了 8008 處理器的設備 Mark-8,它是首批為家用目的而製造的電腦之一——不過按照今天的標准,Mark-8 既難於製造組裝,又不容易維護操作。

1974 年: 8080 微處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 Altair 採用了 8080 處理器作為大腦——據稱 「Altair」 出自電視劇 《星際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業號飛船的目標地之一。電腦愛好者們花 395 美元就能購買一台 Altair。僅短短幾個月時間,這種電腦就銷售出了好幾萬台,創下歷史上首次個人電腦延期交貨的紀錄

1978 年: 8086-8088 微處理器

英特爾與 IBM 新個人電腦部門所進行的一次關鍵交易使 8088 處理器成為了 IBM 新型主打產品 IBM PC 的大腦。8088 的大獲成功使英特爾步入全球企業 500 強的行列,並被 《財富》 雜志評為「70 年代最成功企業」之一。

1982 年: 2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 286 最初的名稱為 80286,是英特爾第一款能夠運行所有為其前代產品編寫的軟體的處理器。這種強大的軟體兼容性亦成為英特爾微處理器家族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該產品發布後的 6 年裡,全世界共生產了大約 1500 萬台採用 286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

1985 年: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擁有 275,000 個晶體管,是早期 4004 處理器的 100 多倍。該處理器是一款 32 位晶元,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運行多種程序。

1989 年: 英特爾486™ DX CPU 微處理器

英特爾486™ 處理器從真正意義上表明用戶從依靠輸入命令運行電腦的年代進入了只需點擊即可操作的全新時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的技術史學家 David K. Allison 回憶說,「我第一次擁有這樣一台彩色顯示電腦,並如此之快地在桌面進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爾486™ 處理器首次增加了一個內置的數學協處理器,將復雜的數學功能從中央處理器中分離出來,從而大幅度提高了計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能夠讓電腦更加輕松地整合 「真實世界」 中的數據(如講話、聲音、筆跡和圖片)。通過漫畫和電視脫口秀節目宣傳的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一經推出即迅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

於 1995 年秋季發布的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設計用於支持 32 位伺服器和工作站應用,以及高速的電腦輔助設計、機械工程和科學計算等。每一枚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在封裝時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級高速緩存存儲晶元。強大的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擁有多達 550 萬個晶體管。

1997 年: 英特爾 奔騰 II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 處理器擁有 750 萬個晶體管,並採用了英特爾 MMX™ 技術,專門設計用於高效處理視頻、音頻和圖形數據。該產品採用了創新的單邊接觸卡盒(S.E.C)封裝,並整合了一枚高速緩存存儲晶元。有了這一晶元,個人電腦用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捕捉、編輯並與朋友和家人共享數字圖片;還可以對家庭電影進行編輯和添加文本、音樂或情景過渡;甚至可以使用視頻電話通過標準的電話線向互聯網發送視頻。

1998 年: 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設計用於滿足中高端伺服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爾為特定市場提供專屬處理器產品的戰略,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所擁有的技術創新專門設計用於工作站和伺服器執行所需的商業應用,如互聯網服務、企業數據存儲、數字內容創作以及電子和機械設計自動化等。基於該處理器的計算機系統可配置四或八枚處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

作為英特爾面向具體市場開發產品這一戰略的繼續,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設計用於經濟型的個人電腦市場。該處理器為消費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價比,並為游戲和教育軟體等應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的 70 條創新指令——網際網路數據流單指令序列擴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顯增強了處理高級圖像、3D、音頻流、視頻和語音識別等應用所需的性能。該產品設計用於大幅提升互聯網體驗,讓用戶得以瀏覽逼真的網上博物館和商店,並下載高品質的視頻等。該處理器集成了 950 萬個晶體管,並採用了 0.25 微米技術。

1999 年: 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在英特爾面向工作站和伺服器市場的產品基礎上進行了擴展,提供額外的性能以支持電子商務應用及高端商業計算。該處理器整合了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所擁有的 70 條 SIMD 指令,使得多媒體和視頻流應用的性能顯著增強。並且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所擁有的先進的高速緩存技術加速了信息從系統匯流排到處理器的傳輸,使性能獲得了大幅提升。該處理器設計用於多處理器配置的系統。

2000 年: 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

基於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用戶可以創作專業品質的電影;通過互聯網發送像電視一樣的視頻;使用實時視頻語音工具進行交流;實時渲染 3D 圖形;為 MP3 播放器快速編碼音樂;在與互聯網進行連接的狀態下同時運行多個多媒體應用。該處理器最初推出時就擁有 4200 萬個晶體管和僅為 0.18 微米的電路線。 英特爾首款微處理器 4004 的運行速率為 108KHz,而現今的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的初速率已經達到了 1.5GHz,如果汽車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話,那麼從舊金山開車到紐約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的應用目標是那些即將出現的高性能和中端雙路工作站、以及雙路和多路配置的伺服器。該平台為客戶提供了一種兼具高性能和低價格優勢的全新操作系統和應用選擇。與基於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的系統相比,採用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的工作站根據應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預計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該處理器基於英特爾 NetBurst™ 架構,設計用於為視頻和音頻應用、高級互聯網技術及復雜 3D 圖形提供所需要的計算動力。

2001 年: 英特爾 安騰 處理器

英特爾 安騰 處理器是英特爾推出的 64 位處理器家族中的首款產品。 該處理器是在基於英特爾顯式並行指令計算(EPIC)設計技術的全新架構之基礎上開發製造的,設計用於高端、企業級伺服器和工作站。該處理器能夠為要求最苛刻的企業和高性能計算應用(包括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大型資料庫、計算機輔助的機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學和工程計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爾 安騰2 處理器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處理器

英特爾 安騰 2 處理器是安騰處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員,同樣是一款企業用處理器。該處理器家族為數據密集程度最高、業務最關鍵和技術要求最高的計算應用提供英特爾 架構的出色性能及規模經濟等優勢。該處理器能為資料庫、計算機輔助工程、網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領先的性能。

英特爾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處理器內含創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執行緒技術。超執行緒技術打造出新等級的高效能桌上型計算機,能同時快速執行多項運算應用, 或針對支持多重執行緒的軟體帶來更高的效能。超執行緒技術讓計算機效能增加25%。除了為桌上型計算機使用者提供超執行緒技術外,英特爾亦達成另一項計算 機里程碑,就是推出運作時脈達3.06 GHz的Pentium 4處理器,是首款每秒執行30億個運算周期的商業微處理器,如此優異的性能要歸功於當時業界最先進的0.13微米製程技術,翌年,內建超執行緒技術的 Intel Pentium 4處理器時脈達到3.2 GHz。

2003 年: 英特爾 奔騰 M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M 處理器,英特爾 855 晶元組家族以及英特爾 PRO/無線 2003 網卡是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的三大組成部分。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專門設計用於攜帶型計算,具有內建的無線區域網能力和突破性的創新移動性能。該處理器支持更耐久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更輕更薄的筆記本電腦造形。

2005年 :Intel Pentium D 處理器

首顆內含2個處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處理器登場,正式揭開x86處理器多核心時代。

2006年:Intel Core 2 Duo處理器

Core微架構桌面處理器,核心代號Conroe將命名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號比先前推出之最強的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處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電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處理器內含2.91億個晶體管。

1971 年:4004微處理器 1972年:英特爾8008微處理器
1976年: 發布8085處理器 1978年:英特爾推出4.77MHz的8086
1979年:英特爾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處理器8088
1981年:80186和80188發布。 1982年:80286就發布。
1988年6月16日:80386SX發布。
1989年4月,英特爾推出25MHz 486微處理器。
1991年5月22日:80486DX的廉價版80486SX發布,它和DX的區別是沒有整合FPU
1993年3月22日: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問世。
1994年3月7日:英特爾發布90和100MHz 的Pentium 處理器
1994年10月10日:英特爾發布75MHz 版本的Pentium 處理器
1995年3月27日:英特爾發布120MHz 的Pentium 處理器
1995年6月1日:英特爾發布133MHz 版本Pentium 處理器
1995年11月1日,英特爾推出了Pentium Pro處理器。Pentium Pro的工作頻率 有150/166/180和200MHz四種,都具有16KB的一級緩存和256KB的二級緩存。

1996年1月4日英特爾發布150&166 MHz Pentium CPU,包括了越3.3M個晶體管
1996年10月6日:英特爾發布200MHz Pentium CPU
1997年4月7日 。英特爾發布了Pentium II處理器
1998年2月:Intel 發布333MHz Pentium II處理器
1999年1月,英特爾推出奔騰III處理器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於0.18微米工藝製造的Pentium III處理器
2000年3月8日: Intel 限量供應1GHz Pentium III 處理器
2000年11月20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下一代處理器——奔騰4
INTEL微處理器的里程碑

Ⅲ AMD的創辦者是誰他是怎麼創辦的

Jerry Sanders—— AMD創始人18歲時為朋友打抱不平,卻被朋友撇下,獨自一人承受摧殘,後被鄰居所救,幸而不死。得出結論:一、永遠不能依靠不了解的人;二、生活沒有公平,但我會努力追求公平。21歲大學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跟我老闆是校友,回到家中,等待他的是祖父的一份賬單,21年的苦難,成就了他一生奮斗的動力。1969年6月20日,下午五點之前必須湊齊150萬美金,才能得以創立AMD,4:55之前還差2萬美元,Jerry灰心喪氣,但最後五分鍾,收到一個包裹,裡面有2.5萬美金,至此AMD公司得以成立。三十年來,AMD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雖敗猶榮。Jerry像一隻孤獨的狼,永不投降,永不放棄。沒有他的執著,今天我們的電腦cpu要貴一倍的價格。

Ⅳ AMD是什麼公司

美國AMD半導體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CPU、GPU、主板晶元組、電視卡晶元等),以及提供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1969年。AMD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2006年7月24日,AMD宣布收購ATI,從此ATI成為了AMD的顯卡部門。

AMD提出3A平台的新標志,在筆記本領域有「AMDVISION」標志的就表示該電腦採用3A構建方案(CPU、GPU、主板晶元組均由AMD製造提供)。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amd排名第485。

2020年10月27日 AMD 同意以股票交易的形式,按照 350 億美元的價值收購Xilinx(賽靈思),AMD 預計交易在 2021 年底完成。

公司發展歷程:

AMD創辦於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1969年到2013年,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2012年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 億美元的跨國公司。

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 JohnCarey 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後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 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並遷往加州桑尼維爾的901 Thompson 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 多種不同的產品—— 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AMD

Ⅳ AMD公司是哪國的,現在它和INTEL的差距有多大

AMD是美國的,全稱是美國超微公司縮寫及注冊商標是AMD。
AMD股票現在每股11.5美元,公司市值106.03億美元。英特爾股票現在是每股36.14美元,公司市值1732億美元。
股票市值不等於公司的實際價值,但也足夠做個參考了。。。。

Ⅵ amd是什麼

AMD是一個做個人電腦處理器的廠家,全球也就目前英特爾跟AMD在競爭。
07年AMD收購了ATI,現在還做顯卡。

下面是網路的資料:

AMD( 超微半導體 ) 成立於 1969 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 AMD 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備野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 AMD 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AMD 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 在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設有製造工廠,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仿滾喊市設有銷售辦事處, 擁有超過 1.6 萬名員工 。 2004 年, AMD 的銷售額是 50 億美備早元。 AMD 有超過 70% 的收入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 AMD 。 業務發展 在 AMD ,我們堅持「客戶為本 推動創新」的理念, 這是指導 AMD 所有業務運作的核心准則。 我們與客戶建立了成功的合作關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與技術領袖開展了密切的合作,以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拓展全球市場和推廣 AMD 的品牌;我們還與一些以克服艱巨困難並依靠技術獲得成功的世界級領先者建立了合作關系。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超過 2,000 家軟硬體開發商、 OEM 廠商和分銷商宣布支持 AMD64 位技術。 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強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於 AMD 皓龍™ 處理器的系統運行企業應用,且性能獲得大幅提高。 AMD 的產品系列 計算產品 對於需要高性能計算和 IT 基礎設施的企業用戶來說, AMD 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 採用直連架構的 AMD 皓龍™ 處理器可以提供領先的單核和雙核技術。 •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為企業的台式電腦用戶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資保護。 • AMD 雙核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務性能,幫助企業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 • AMD 炫龍™ 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利用移動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動辦公能力,以及領先的 64 位計算技術。 • AMD 閃龍™ 處理器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出色的性價比,而且可以提高員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對於消費者, AMD 也提供全系列 64 位產品 • AMD 雙核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讓用戶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包括業務應用和視頻、照片編輯,內容創建和音頻製作等)。這些強大的功能使其成為那些即將上市的新型媒體中心的最佳選擇。 •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數字媒體效果――包括音樂、視頻、照片和 DVD 等。 •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輕薄型筆記本電腦領略 64 位性能的消費者, AMD 炫龍™ 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提供安全的移動辦公能力。 • 對於那些希望獲得最佳性價比的消費者, AMD 閃龍™ 處理器可以提供從文字處理到照片瀏覽的各種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決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決方案以個人電腦以外的上網設備為目標市場,鎖定的目標產品包括平板電腦、汽車導航及娛樂系統、家庭與小型辦公室網路產品以及通信設備。AMD Geode™ 解決方案系列不僅包括基於x86的嵌入式處理器,還包括多種系統解決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決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處理器、無線技術、開發電路板及參考設計套件。隨著這些新的解決方案相繼推出,AMD 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有助確立 AMD 在新一代產品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研究與開發 為了確保公司產品繼續保持其競爭優勢, AMD 多年來一直致力投資開發未來一代的先進技術。目前 AMD 已著手開發未來 5 至 10 年都可適用的高性能技術。 目前 AMD 設於美國加州桑尼維爾 (Sunnyvale) 及德國德累斯頓 (Dresden) 的先進技術研發中心分別負責多個研發項目。 此外, AMD 也與 IBM 合作開發新一代的工藝技術。 AMD 的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技術 為了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成功,跨國電子公司需要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來為他們按時按量地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因此, AMD 採用了一種高效的、基於合作夥伴的研發模式,確保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始終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領先。藉助於行業夥伴的技術和資源, AMD 為它的產品集成了先進的亞微米技術。它的產品通常領先於行業總體水平,而且成本遠低於平均成本。 為了在批量生產過程中無縫地採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AMD 開發和採用了數百種旨在自動確定最復雜的製造決策的專利技術。這些業界獨一無二的功能現在被統稱為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它們為 AMD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速度、准確性和靈活性。 AMD 中國簡介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日益成為 AMD 全球戰略重點之一。 2004 年 9 月, AMD 公司大中華區在京正式成立, AMD 全球副總裁 郭可尊女士任 AMD 大中華區總裁兼總經理,統轄 AMD 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的所有業務,進一步 把握「中國機會」。 AMD 首開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無縫移植 32 位、 64 位計算優勢的技術;在合作夥伴的支持下, AMD 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 64 位計算。 2005 年, AMD 再開行業之先河,推出了雙核處理器。 AMD 的客戶及業務夥伴已遍布中國,覆蓋科研、教育、電信、氣象、石油勘探等行業, AMD 的產品受到了中國市場與用戶的廣泛肯定 。 在中國, AMD 已與眾多 OEM 廠商建立聯盟,其中包括聯想、清華紫光、曙光、 方佳、中科夢蘭 等中國公司,以及 HP 、 IBM 、 Sun 等全球領先的計算機製造商。 為了實現美好的遠景,把握「中國機會」, AMD 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 AMD發展歷史 自成立以來,AMD就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而眾多員工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將簡單介紹AMD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預見公司的燦爛前景。 AMD的歷史悠久,業績顯赫。這個傳統已經成為一股凝聚力,將AMD的全球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AMD創辦於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下面將介紹決定AMD發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動AMD向前發展的主要力量,並按時間順序回顧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尋找機會 對Jerry Sanders來說,1969年5月1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他與其它七個合作夥伴一直為創建一家新公司而埋頭苦幹。Jerry已經在上一年辭去了Fairchild Semiconctor公司全球行銷總監的職務。此刻,他正帶領一個團隊努力工作,這個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為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儀表等電子產品的廠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構成模塊,創建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雖然在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後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並遷往加州森尼韋爾的901 Thompson 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標准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於所有客戶,並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歷史回顧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於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 1產出第一個優良晶元--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進行利潤分紅。 1974--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79 - 定義未來 AMD在第二個五年的發展讓全世界體會到了它最持久的優點--堅忍不拔。盡管美國經濟在1974到7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銷售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仍然在此期間增長到了1.68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年綜合增長率超過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際,AMD舉辦了一項後來發展成為公司著名傳統的活動--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會,即一個由員工及其親屬參加的游園會。 這也是AMD大幅度擴建生產設施的階段,這包括在森尼韋爾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廠房。 歷史回顧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游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台電視、多輛10速自行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位於森尼韋爾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准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聖誕節聚會。 1976--AMD和Intel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尋求卓越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志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志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志,並用這股浪潮表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我們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一直領先於業內其他廠商。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並著重在得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AMD在聖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並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Ⅶ 想了解AMD歷史

AMD 遠景: we empower people everywhere to lead more proctive lives.

1969 年 31 歲的 W.J.Sanders 和 Fairchild 公司的 7 個同事合夥成立 AMD 公司。
1970 年 第一個自有產品 Am2501 面世。
1979 年 AMD 公司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82 年 AMD 和英特爾簽訂了關於 iAPX86 系列微機處理器和技術交換協議。設在奧斯汀的第一條生產線投入使用。
1983 年 AMD 推出了 INT.STD.1000 標准,這是當時行業中的最高質量標准。
1985 年 AMD 進入《財富》雜志 500 強。
1991 年 AMD 開始生產 386 系列 CPU ,打破了英特爾的壟斷,當年產銷量超過百萬片。
1992 年 和英特爾長中乎毀達 5 年的訴訟結束, AMD 獲得生產和銷售 386 系列產品的合作
1993 年 AMD 和富士通公司合作生產內存; AMD 486 系列晶元問世。
1994 年 和 Compaq 形成長期戰略聯盟, Compaq 電腦大量裝配 AMD CPU 。
1994 年 AMD 在微處理器技術論壇年會上展示了 K5 處理器。
1997 年 推出 K6 處理器。
1998 年 引入 K6 - 3D 技術;低價 PC 趨勢給 AMD 帶來新的機遇。
2000 年 AMD 先於英特爾,率先推出了當時運算速度最快的 850 兆赫晶元。
2002 年 4 月 桑德斯辭去首頃州席執行官職務, AMD 結束一個時代。 魯賣備爾茲接任CEO
2003 年 2003 Opteron(皓龍) 發布
2003 2003 全球氣候保護計劃
2003 Athlon 64 發布
2004 90nm - 刀片伺服器
2005 雙內核推出
2006 第三十六家裝配工廠建成

Ⅷ 誰能介紹一下AMD公司的歷史嗎與及今天的AMD情況

AMD,這個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的處理器廠商,經過多年不懈地與英特爾的抗爭,終於小有成就了—憑藉此前的AthlonXP及目前K8處理器,AMD這個品牌旗下的處理器產品已經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心中的「最愛」。

然而你對他目前的處理器產品線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在這里就對各系列的產品進行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處於為敗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AMD當然深諳此理,其產品正是不斷技術創新中來獲取我們的「心」……

● HyperTransport匯流排

HyperTransport是AMD為K8平台專門設計的高速串列匯流排。它的發展歷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為「LDT匯流排」(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閃電數據傳輸)。2001年7月,這項技術正式推出,AMD同時將它更名為HyperTransport。隨後,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許多企業均決定採用這項新型匯流排技術,而AMD也藉此組建HyperTransport開放聯盟,從而將HyperTransport推向產業界。
在基礎原理上,HyperTransport與目前的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採用點對點的單雙工傳輸線路,引入抗干擾能力強的LVDS信號技術,命令信號、地址信號和數據信號共享一個數據路徑,支持DDR雙沿觸發技術等等,但兩者在用途上截然不同—PCI Express作為計算機的系統匯流排,而HyperTransport則被設計為兩枚晶元間的連接,連接對象可以是處理器與處理器、處理器與晶元組、晶元組的南北橋、路由器控制晶元等等,屬於計算機系統的內部匯流排范疇。

第一代HyperTransport的工作頻率在200MHz—800MHz范圍,並允許以100MHz為幅度作步進調節。因採用DDR技術,HyperTransport的實際數據激發頻率為400MHz—1.6GHz,最基本的2bit模式可提供100MB/s—400MB/s的傳輸帶寬。不過,HyperTransport可支持2、4、8、16和32bit等五種通道模式,在400MHz下,雙向4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0.8GB/sec,雙向8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6GB/sec;800MHz下,雙向8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3.2GB/sec,雙向16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6.4GB/sec,雙向32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2.8GB/sec,遠遠高於當時任何一種匯流排技術。

2004年2月,HyperTransport技術聯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發布了HyperTransport 2.0規格,由於採用了Dual-data技術,使頻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雙向16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提升到了8.0GB/sec、9.6GB/sec和11.2GB/sec。Intel 915G架構前端匯流排在6.4GB/sec。

目前AMD的S939 Athlon64處理器都已經支持1Ghz Hyper-Transport匯流排,而最新的K8晶元組也對雙工16Bit的1GHz Hyper-Transport提供了支持,令處理器與北橋晶元的傳輸率達到8GB/s。

第2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64位技術

● AMD 64技術

AMD公司於2003年4月22日推出了第一款AMD64 處理器—即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處理器。於2003年9月23日推出AMD速龍64處理器—這是用於基於Windows的台式電腦和移動PC機的第豢詈臀ㄒ灰豢?4位處理器。

AMD64技術採用類似於從80286升級在80386的平滑升級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定址位寬,另一方面又具備向下兼容,這樣可以在讓64bit處理器運行在32bit應用環境下,而且64位計算技術可使操作系統和軟體處理更多數據並訪問極大量的內存。

在AMD64架構中,AMD在x86架構基礎上將通用寄存器和SIMD寄存器的數量增加了1倍:其中新增了8個通用寄存器以及8個SIMD寄存器作為原有x86處理器寄存器的擴充。這些通用寄存器都工作在64位模式下,經過64位編碼的程序就可以使用到它們,在32位環境下並不完全使用到這些寄存器,同時AMD也將原有的EAX等寄存器擴展至64位的RAX,這樣可以增強通用寄存器對位元組的操作能力。

與此同時,為了同時支持32位和64位代碼及寄存器,x86-64架構允許處理器工作在以下兩種模式:Long Mode長模式和Legacy Mode傳統模式,Long模式又分為兩種子模式:64位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目前支持AMD 64的操作系統包括Linux、FreeBSD還有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Intel在經過一番變革之後,也推出了類似的x86-64擴展指令集EM64T,從技術架構上有抄襲AMD64之疑!
第3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Cool『n』Quiet技術

● Cool『n』Quiet技術

Athlon64系列的另一個關鍵特性是AMD特有的Cool『n』Quiet技術,這是一種智能溫控技術,可以在CPU沒有滿負荷運行的時候降低處理器頻率以及散熱風扇的速度,以此來降低系統的功耗和風扇的噪音。

類似於移動版Athlon 64所採用的PowerNow!技術,它可自動調節處理器的工作頻率,並搭配測溫器件,自動調速散熱器達到降溫靜音效果。可以這樣認為,Athlon 64的CnQ技術幾乎可以與Intel 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術和Transmeta Crusoe中的LongRun技術相媲美。目前除了32位閃龍外,目前S754、S939的Athlon64、64位閃龍處理器都支持此功能。

當然Intel也在基於Prescott核心的處理器中入引入了Thermal Control Circuit溫控技術,效果相對於Cool『n』Quiet技術要更勝一籌。不同於Cool『n』Quiet,Thermal Control Circuit熱量控制電路擁有兩套熱敏二極體。

其中一套熱敏二極體偵測CPU的溫度值並傳輸給主板上的硬體監控系統,這套裝置象傳統的內部溫控技術一樣通過關閉系統來保護CPU,不過只是在緊急情況才會自動關閉。第二套熱敏二極放置在CPU內核溫度最高的部位,幾乎觸及ALU單元,也做為熱量控制電路的一個組成部分,溫控效果更具動態性。
第4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整合內存控制器

● 整合內存控制器

在K8的處理器架構中,將原本內建於北橋晶元的內存控制器部份,轉移到處理器身上,這樣一來內存的規格便建立在使用的處理器上,而不是決定在晶元組身上了!

我們都知道,P4平台是目前唯一支持雙通道DDR2內存架構的桌面平台,擁有的內存帶寬已經比此前的雙通道DDR要高許多,而Athlon 64平台目前能停留在雙通道DDR400的水準。

但由於Athlon 64平台的內存控制器在CPU內部,內存延遲要遠低於、運作效率要遠優於P4平台,而且由於內存控制器將與CPU速度相同,因此內存帶寬是隨著內核頻率提升同步提升的,這使得Athlon 64內存架構是按需配置的。

換句話說玩家在選購K8處理器時,除了運作頻率的考慮外,也得考慮該處理器是支持何種的內存架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縮短內存傳輸的時間來增些許的效能,缺點是一旦想更換處理器可能連同主機板也要一並換掉。

第5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CPU硬體防毒技術

● CPU硬體防毒技術

K8處理器還有一項絕技—NX bit防毒技術。相信很多用戶還對沖擊波病毒心有餘悸,其實,像沖擊波這種蠕蟲病毒就都是靠緩沖區溢出問題興風作浪的,而通過NX bit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NX bit可以通過在轉換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的頁面編譯台中添加NX位來實現NX。在CPU進行讀指令操作時,將從實際地址讀出數據,隨後將使用頁面編譯台由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如果這個時候NX位生效,會引發數據錯誤。一般情況下,緩沖區溢出攻擊會使內存中的緩沖區溢出,修改數據在堆棧中的返回地址。

一旦改寫了返回地址,則堆棧中的數據在被CPU讀入時就可能運行保存在任意位置的命令。通常由於溢出的數據中包括程序,因此可能會運行非法程序。因此,操作系統在確保堆棧及緩沖區的數據時,只需將該區域的NX位設置為開啟(ON)的狀態即可防止運行堆棧及緩沖區內的程序,其原理就是通過把程序代碼與數據完全分開來防止病毒的執行。

英特爾也在它的「J」系列處理器中加入了類似功能,但其與AMD硬體防毒技術的實現原理是一樣的。

第6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3DNow!、SSE、SSE2一樣不少!

● 3DNow!、SSE、SSE2一樣不少!

3DNOW!是AMD推出的指令集,主要中通過單指令多數據(SIMD)技術來提高CPU的浮點運算性能;它們都支持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同時對多個浮點數據進行處理;都有支持如像MPEG解碼之類專用運算的多媒體指令。與Intel公司的MMX技術側重於整數運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針對三維建模、坐標變換 和效果渲染等三維應用場合,在軟體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處理性能。

不過,由於受到Intel在商業上以及Pentium 3/4成功的影響,軟體在支持SSE、SSE2、SSE3上比起3DNow!更為普遍。因此,雖然Intel是自己的冤家,AMD仍繼續推出了增強版Enhanced 3DNow!,引入了SSE、SSE2、SSE3指令集的支持。其中目前基於Venice核心上的新Athlon 64處理器也是目前支持最多SIMD指令集的處理器,包3DNow!,SSE2和SSE3一樣不少。從技術上來看,SSE3對於SEE2的改進非常有限,我們不應該期望SSE3指令集能為新Athlon 64帶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且性能提升也需要有軟體支持為前提。
第12頁:AMD全系列桌面處理器點評 - Athlon64 X2

● Athlon64 X2

Athlon 64 X2是AMD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競爭對手是英特爾的Pentium D處理器。從架構上來看,Athlon 64 X2除了多個「芯」外與目前的Athlon 64並沒有任何區別。Athlon 64 X2的大多數技術特徵、功能與目前市售的Socket939 Athlon 64處理器是一樣的,而且這些雙核心處理器仍將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匯流排與晶元組連接及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技術。

目前Athlon 64 X2共有Toledo、於Manchester兩個核心版本:其中Toledo核心就相當於是兩個San Diego核心的Athlon 64處理器的集成,而Manchester自然就相當於兩個Venice核心了,兩者主要區別是L2緩存容量之一。AMD 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共推出五個型號,分別是3800+、4200+、4400+、4600+與4800+,這五款處理器除了在頻率上有2.0Ghz與2.4Ghz的差異外,L2高速緩存也有1MB+1MB與2MB+2MB的差異。

AMD 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由AMD德國Feb 30晶圓廠生產,晶體管數目為154—233.2 million(視L2緩存容量而定),採用90納米SOI製程設計,除了具備x86-64Bit架構外,並具備了3D NOW! Pro、SEE、SEE2、SEE3指令集,並整合防毒與Cool」Qulet節電技術。

結語:

可以說,AMD目前的產品劃分做的很好,從Socket 754的Sempron、Athlon 64,Socket 939的Athlon 64、Athlon 64 FX,再到雙核心Athlon 64 X2,幾乎每一個價格範圍都有產品,這一方面說明了AMD市場運作的漸漸成熟,我們也期望AMD未來一路走好……
參考資料:http://www.pcpop.com/doc/0/118/118504.shtml

Ⅸ AMD是什麼意思

AMD指的是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

AMD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CPU、GPU、APU、主板晶元組、電視卡晶元等、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AMD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AMD採用了一種高效的、鋒猜基薯基橡於合作夥伴的研發模式,確保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始終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領先。藉助於行業夥伴的技術和資源,AMD為它的產品集成了先進的亞微米技術。它的產品通常領先於行業總體水平,而且成本遠低於平均成本。

(9)AMD公司股票39美元擴展閱讀:

AMD公司的創業理念:更卓越的參數表現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Intel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

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 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 標准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於所有客戶,並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AMD公司的發展規模:

AMD 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 在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設有製造工廠,數旁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設有銷售辦事處,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 。 2004 年, AMD 的銷售額是 50 億美元。

AMD 有超過70%的收入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 AMD。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