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發行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發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5-16 11:02:08

A. plcc人壽保險哪一年在上海上證指數上市

2007年。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首次公開發行源薯的A股股票於今日正式登陸上粗空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為601628。中岩裂瞎國人壽A股掛牌後,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家分別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險公司。

B. 中國人壽保險IPO是多少

樓主,我從網上幫你尋找了一下,不能確定是否完全正確,可以參考。
截止目前,我國已經上市的保險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
1、中國人壽: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並創造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回歸國內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為國內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險企業。
2、中國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稱「中國平安」,股份代號2318。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回歸A股市場。公司股份名稱「中國平安」,股份代號601318。
3、中國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為「中國太保」,A股股票代碼為「601601」。
4、新華保險:作為我國首隻A+H同步發行的保險股,2011年12月15日,新華保險以28.50港元的發行價登陸香港聯交所;16日,以23.25元的發行價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完成從發行到上市的全過程,成功躋身兩地資本市場。A股代碼為601336,H股代碼為01336。
5、中國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
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目前有四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哪位大哥幫幫忙

湖南人身保險市場新險種銷售情況分析

2004年至2005年1季度,湖南省壽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117.13億元,新單保費收入70.1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59.9%。湖南人身保險市場在銷產品500個,其中2004 年起首次在湖南市場銷售的險種72個,新險種保費收入8.8億元,占壽險新單保費收入的12.55%。新險種中,有46個險種無保費收入。

一、新險種銷售基本情況

(一)險種間保費收入不平衡。《平安聚寶盆兩全保險(A)》、《平安智富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A)》、《平安智富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B)》、《太平洋紅利發兩全保險》、《國壽康恆重大疾病保險》、《國壽鴻豐兩保險(分紅型)》及《國壽鴻裕兩全保險(分紅型)》等7個新險種保費收入為8.52億元,佔全省新險種保費總收入的96.8%。其他新險種保費收入較少,部分新險種無保費收入。

(二)公司間新險種保費收入不平衡。新險種保費收入主要集中在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兩家公司。其中,中國人壽湖南分公司新險種保費收入76848.16萬元,佔全省新險種保費總收入的87.4%;平安人壽湖南分公司新險種保費收入8030.28萬元,佔全省新險種保費總收入的9.2%。

(三)健康險產品適銷不夠對路。健康保險是目前社會需求較旺的業務領域,但新推出的23個健康保險產品中,有22個產品的保費收入在40萬元以下,有7個新產品無保費收入,11個產品保費收入不足5萬元。

(四)分紅型產品熱銷。新推出的5款分紅型保險產品保費收入72033.8萬元,佔新險種保費總收入的81.88%。尤其是《國壽鴻豐兩全保險(分紅型)》及《國壽鴻裕兩全保險(分紅型)》兩個險種保費收入累計達71355萬元,佔新險種保費總收入的81%。

二、新險種銷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司推廣新險種的力度不夠。不同保險公司間的新險種銷售業績相差很大,除了險種本身原因外,公司對新險種推廣的支持力度、推廣策略不同是導致這種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公司推出的新險種雖多,涉及健康險、意外險、年金保險、定期壽險、分紅險等業務,但由於銷售策略、推廣力度、宣傳方法等方面存在差距,銷售業績不好,有的險種甚至 「養在深閨無人識」。

(二)產品開發的針對性不強。保險公司在開發產品時,沒有細分市場,產品開發的針對性不強。一是對人群的針對性不強。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老年人的關注日益提高,這里蘊含著巨大的保險需求,而湖南省內新開發的72個新險種中,沒有針對老年人設計的產品。二是對地域的針對性不強。首先,新險種沒有一個是針對縣域保險設計的。其次,新產品的開發權歸總公司,產品開發後在全國銷售,忽視了地域之間在風俗習慣、保險意識、消費水平、風險承受能力、經濟發達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同一產品在全國各地銷售的情況大相徑庭。三是險種的針對性不強,新險種中有3個是針對少兒開發的,其中2個長期健康險,1個傳統壽險,而在意外醫療、教育、婚嫁、就業等方面則沒有開發新險種。

(三)熱銷產品的保障功能不明顯,偏離了保險本意。《國壽鴻豐兩全保險(分紅型)》及《國壽鴻裕兩全保險(分紅型)》兩個分紅型產品佔新險種保費收入81%,但保險期限較短,最長期限為10年,且均為保費躉繳型。這類產品對於公司沖擊保費規模有較大作用,但不利於公司可持續發展,也不利於改善居民的消費習慣。最重要的是,其內含價值低,保障責任不突出,實際上是儲蓄替代品,偏離了人身保險的本意,不能發揮壽險應有的優勢。

(四)銷售渠道有待進一步理順。從新險種保費收入的渠道看,個險銷售和銀郵代理仍是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團險銷售呈萎縮之勢,專業中介的作用遠未得到發揮。其中,團險保費收入僅26.08萬元,在新險種保費收入中佔比不到萬分之三。團險業務萎縮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國家政策調整,禁止黨政機關用公款投保商業保險,企業為職工投保團險要交個人所得稅;二是企業年金政策出台導致許多企業持幣觀望;三是公司對團險管理乏力,如有的公司全省團險銷售隊伍不到20人,公司在費用上對團險業務支持力度不夠。銀郵代理渠道保費收入約4億元,絕大部分集中在人壽湖南分公司。由於保險產品雷同,公司在爭奪銀郵代理渠道時只能靠價格競爭,以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提高保費規模,為支付代理手續費提供依據。另外,銀行代理的保險產品與銀行自身的儲蓄產品相似或相近,公司只能靠提高手續費、支付各種形式的激勵費、報銷費用等措施來調動銀行、郵政積極性,在銀行和郵政沖刺自身攬儲任務的時段,銀郵代理保險的保費規模便迅速下降甚至無保費收入。此外,專業中介作用遠未發揮,除《國壽鴻豐兩全保險(分紅型)》產品有部分專業中介保費收入外,其它保險公司沒有來自專業中介的保費收入。一些保險公司並不將專業中介列為銷售渠道,有的甚至認為專業中介是在與公司搶生意;有的保險公司任意拖欠專業中介公司應得的手續費,導致雙方代理關系惡化或終止,既阻礙了中介公司的發展,也影響了自身銷售渠道的拓展。

(五)健康保險的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2004年以來,有23個健康保險新險種上市,佔新產品的31.9%。這些健康保險產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附加險多,主險少,有15個附加險,8個主險。因為附加險不能單獨出售,因此限制了健康險的銷售面。二是一年期的短險多,長期險少,有18個短險,5個長期險。就公司而言,短險便於管理,風險易於控制,且效益較好;但對客戶而言,保險意識較強、有一定經濟實力且目前身體健康的人大多選擇購買長期健康險,且重視保險計劃的完整性;而保險意識不強的客戶總認為短期險「不劃算」,要麼不買,要麼已有患病跡象才購買,加上誤導現象,理賠引發糾紛較多,影響了保險業整體形象。三是重大疾病保險多,一般疾病保險少,有13個重疾保險,3個住院醫療保險,7個一般疾病保險。一般而言,一個人患重疾的機率並不大,尤其當人在青壯年時期,沒有人會為了預防重疾去購買多種重疾保險,保險意識強的人買上一種保險有所防備也就夠了,一般疾病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六)與全國新險種銷售情況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產品數量的差距。各人身保險總公司開發的大部分新產品未在湖南保險市場銷售。2004年以來,全國壽險行業共開發新產品800多個,在湖南設有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共開發新產品428個,但只有16.8%的新產品在湖南銷售。二是經營理念的差距。健康保險新的管理理念還未進入湖南保險市場,如2004年出現的「第三方管理式團體健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只為投保團體提供醫療費用管理服務,賺取管理費用,不承擔保險風險,採用賬戶式管理,單獨建立個人賬戶、公共賬戶或是同時建立兩個賬戶,但這些產品均未在湖南銷售。

三、關於推動新險種銷售的建議

(一)採取多種手段,促使公司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一是要營造良好的新產品開發環境。由行業協會牽頭,組織各種形式的新產品推介活動,普及保險知識,增強人們的保險意識,開展行業性新產品開發競賽活動,擴大保險企業和產品的影響,樹立保險業良好的整體形象,形成公司品牌特色。二是要加強對計生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基礎數據的收集,引導公司適時開發新的養老保險產品。三是要引導有條件的保險公司針對農村、農民的消費特點、收入狀況、保險需求開發適合的保險產品。應有行業協會牽頭,整合行業資源,加強針對「三農」的基礎研究,為保險企業開發新產品提供支持。同時,將農村營銷員資格管理與農村新產品開發掛鉤,根據公司開發的新產品特點對農村營銷員資格實行差異化管理。另外,還要專門設立針對農村產品開發的精算資格考試,促使保險公司加大針對農村新產品開發的隊伍建設。

(二)建立新產品開發的激勵和保護機制。一是通過立法建立保險新產品開發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二是建立行業保護機制,對新開發的保險產品實施一定年限的保護期。

(三)改善對健康保險的管理。一是集中行業資源,編制健康險疾病發生率表;二是鼓勵數據收集,加強市場細分等基礎性建設;三是積極推動醫院與公司合作,共同防範風險;四是協調地方政府,加強對健康保險的管理。

(四)關注保費過度集中帶來的風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如果過度集中於幾個險種,會帶來較大的風險:一是容易造成階段性的給付高峰,帶來資金流壓力,影響業務的穩定性。二是如果在銷售過程中,展業行為不規范,存在誤導、欺詐現象,或是因選擇客戶群不當,引起集中退保,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穩健經營,甚至影響社會穩定。三是如果公司保費集中於幾個期限短、保費躉繳的分紅產品,將直接影響公司可持續發展,甚至動搖保險業的根基。因此,應密切關注保費高度集中於幾個險種的公司,必要時出具監管建議書予以提示。通過靈活運用風險評估、內含價值評估、新聞評論等手段,引導公司注意控制風險,推進險種結構調整。

(五)加強對銷售渠道的管理。首先,要加強對團險的管理。一方面要促使公司自身加強管理,適時開發新的團險產品,加大對團險業務的費用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團險營銷隊伍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在規范團險業務時要考慮如下問題:一是團險業務的定位,究竟什麼是團險業務,團險業務與個險業務之間的標志性界線是什麼;二是監管部門對團險業務的監管重點究竟是什麼;三是行業代辦團體業務中,如何解決藉助行政權力開展保險業務與無資格代理的矛盾,如保險公司藉助交警部門銷售駕駛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險公司藉助建設主管部門銷售建築工程意外傷害保險等。其次,支持專業中介機構的發展。一是政策支持,降低專業中介的准入門檻,使專業中介公司在競爭中成長。打擊保險公司惡意拖欠中介代理費的行為,在規定專業中介公司必須及時向保險公司劃轉保費的同時,還要規定保險公司支付代理手續費的期限。二是改革營銷員的管理體制,促使保險公司的職能逐步轉向產品開發、核保核賠、售後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而將展業、勘查等職能交給專業中介公司,以促進中介市場的繁榮。

(湖南保監局)

【作者: 黃老師】【訪問統計:4】【2007年01月30日 星期二 22:01】【注冊】【列印】

D. 中國人壽的發行價是多少

中國人壽發行價18.16元/股~18.88元/股。如按發行價上限計算,中國人壽將籌資283.2億元。
中國人壽股票代碼是601628。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屬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我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集團。業務涵蓋財產險、壽險、養老險、資產管理、海外業務、電子商務等多領域。服務電話:95519。

E. 601628 2010年1月大非解禁是好還是空,請高手幫忙看看,非常感謝!

並不是利空消息,原因是還有相關的後續報道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原因是601628的大股東並沒有減持的意思。
保險迎接全流通 國壽集團不賣國壽股份

1月11日,中國人壽(601628)股份公司(SH601628)即將在上市三周年之日迎接首個保險股全流通時代。
中國人壽6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所持有該公司全部股份約193.24億股將於2010年1月11日起解除限售。其中,約191.74億股股份將上市流通,而剩下的1.5億股股份由於尚未收到有關部門下達的轉持指令,目前仍處於凍結狀態。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中國人壽集團不會出售國有股,變現股權。
迎接首個保險股全流通時代
作為三家保險上市公司的領頭羊,2007年1月9日中國人壽登陸A股市場,成為滬市首家保險上市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是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總部設在北京。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集團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股份公司,持股佔比100%;2003年12月,國壽股份在海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分別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交易,其中,集團持股佔比下降為72.2%;2006年12月,國壽股份回歸A股發行1.5億股,其中,集團持股比例降至68.37%。
「集團持有國家股佔比68.37%,在金融類企業中不算高。因此,集團沒有減持國有股的內在動力。」有關市場人士表示。
如匯金公司持有的中國銀行(601988)和建設銀行(601939),在其全流通後,還分別增持了股份,國有股佔比分別達到90%以上和近60%;財政部和匯金公司持有工商銀行(601398)股權也有70.7%。
不僅如此,中國人壽集團和中國人壽股份在長期的經營中顯得十分默契。如,2003年11月人壽集團與人壽股份共同出資成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並發起設立了人壽財險公司。另外,雙方共同持有中信證券(600030),並用集團名義持股南方電網,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因此,從投資趨勢價值看,國壽集團沒有必要放棄有潛在內涵價值的股份公司:中國人壽去年在資本市場波段操作十分成功,獲益豐厚,業績值得期待;國壽股份不斷拓展新的投資領域,出手58.19億元港元,認購遠洋地產股票,成為僅次於中國遠洋(601919)運輸集團的第二大股東等等;而充分的結構調整,為後續公司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基石等等,這些內在的價值有望在今後釋放動力。
新會計准則實施沒壓力
在新會計准則下,中國人壽股份最受益,預計其2009年凈資產提升40%-60%,凈利潤提升30%左右。
但是,對於中國人壽集團而言,還有點小小壓力,因為這將使得遺留的歷史保單壞賬暴露出來。
事情要從2003年國壽股份上市說起。為了使得股份公司干凈上市,國壽集團主動承擔了1999年以前所產生的利差損保單包袱,這些非轉移保單給集團公司造成了相當損失。為此,集團公司已與財政部共同建立一個特殊目的基金,專門用於支付非轉移保單下的給付。
「除非財政部非要集團公司馬上給予現金彌補利差損遺留保單虧損,否則,集團公司根本沒有變現股權的壓力。」有關人士表示。在他看來,財政部根本不可能對此採取任何措施。
去年上半年,國壽集團歸屬集團的凈利潤為人民幣87.34億元,同比增長43%,占行業凈利潤的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