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健康產業股票有哪些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健康產業股票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07 03:48:46

① 健康產業股票有哪些股票

「健康是一個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十一五」以來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高歌猛進,廣大群眾長期被壓抑的醫療需求空前釋放,醫療衛生支出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去年以高達31661.5億元,是「十一五」初的3.2倍。
中長期來看,醫療器械板塊將持續景氣、活躍,下半年機會仍主要來自持續平台化進程的公司,以及基因測序和智慧醫療等高景氣領域的機會。
並購和平台化。行業自身特點、一二級市場估值等因素,決定了器械行業並購的持續活躍和平台化的必然選擇。重點關注未來有望平台化潛力的公司:理邦儀器、和佳股份、寶萊特、三諾生物、魚躍醫療。
可顛覆傳統醫療的技術創新--基因測序和智慧醫療。
基因測序。基因測序應用廣泛,而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將帶來市場規模的爆發性增長。但目前A股公司標的公司較少,且不確定高,相對看好達安基因(背景深厚、研發實力強、分子診斷主業本身具有安全邊際)。
智慧醫療。主要包括可穿戴醫療設備和移動醫療,將從診斷、監護、治療等各醫療細分領域,開啟智能化時代,有效配置資源,將個性化醫療推向新高度,應用前景巨大。A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優秀的公司,憑借產品、渠道、資金等優勢,開始進軍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大數據等新醫療領域。建議重點關注和佳股份、寶萊特、三諾生物和福瑞股份。

② 奧園美谷股票為什麼大跌

估值過高。
人們對奧園美谷股票漲勢非常信任,對股票的估值過高,導致穗局掘股票大跌。
奧園美谷即奧園美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6月成立,是一家科技型企業,公司主要猜核開展醫美科技、醫美材料和醫美服務三大板塊業務。公司在美麗健康產臘改業上形成橫向貫通、縱向聯動的發展格局。

③ 大健康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1、迪安診斷(28.30 +1.25%,診股):布局高端精準診斷技術平台,合作共建業務增長迅猛,已在多家三甲醫院客戶延伸共建精準平台。

2、美康生物(23.45 +0.04%,診股):已取得145項體外診斷試劑的產品注冊證書,涵蓋生化、血細胞等領域。

3、九州通(20.04 +0.50%,診股):旗下全資子公司好葯師大葯房與康盛醫葯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計劃3年內逐步實現康緣葯品系列、大健康食品系列進行合作。

4、樂金健康(6.26 -1.11%,診股):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家用桑拿設備的研發生產企業之一,是推動健康桑拿走進國內普通家庭的先行者。主營產品主要包括家用遠紅外桑拿房和攜帶型桑拿產品兩大類。

5、北大醫葯(000788):收購北醫醫葯完成業務擴展。公司2011年向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定向增發收購買北醫醫葯100%的股權。北醫醫葯及其子公司從2011年起並入公司報表。公司新增置入葯品、醫療器械銷售及流通業務,醫葯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④ 美年健康主要的業績有哪些美年健康後期走勢預測美年健康股價怎麼那麼低

人類都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由於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健康意識更是不斷攀升,進而加強了醫療服務需要的不易改變的特徵,也為醫療體檢行業的發展帶去了十分有用的契機。接下來我們就重點解說體檢行業的佼佼者--美年健康的投資價值。


在開始分析美年健康前,我整理好的體檢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體檢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美年健康以健康體檢為核心,集健康咨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於一體,並以健康大數據為依據,圍繞專業預防、健康保障、醫療管家式服務等領域,為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健康管理服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美年健康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健康體檢和醫療服務機構。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獨特的搭裂投資價值。


亮點一:四大核心品牌,成就體檢行業龍頭


涉及到大眾健康體檢市場這方面來看,美年健康以「美年大健康」和「慈銘」兩大品牌為市場核心覆蓋;不但涉及到中高端團體健康體檢、綜合醫療服務市場而且還涉及到高端個人健康體檢方面,通過「奧亞」、「美兆」提供高水準的優質服務。當前,美年健康把四大品牌為當做核心部分,把廣泛的全國布局、龐大的客戶群體、海量的健康大數據平台當成依託,以及全國都有涵蓋的非常標准化的服務醫療體系,屬於是國內規模領先、分布最廣的專業體檢及醫療機構。


亮點二:擁抱阿里,打造大健康平台


2019年10月,美年健康引入戰略投資者阿里集團,把其淘寶端、支付寶的高流量和易溝通等平台的優勢加以利用,把它作為線上導流與承接入口。從實際效果看,阿里的進入大幅助力美年健康的增長,現在因疫情影響到了線下實體店的經濟,疫情期間下滑的業績通過線上C端進行了彌補。


目前線上一站式體驗服務在慢慢完善,以及阿里的互聯網平台進行不斷的流量的湧入,不僅將美年健康的客流增加了很多,還降低了營銷成本,最主要的還是知判閉培養了消費者線上購買線下體驗的習慣,增加用戶的使用率,形成了線上線下閉環服務的大健康平台。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美年健康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美年健康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據統計,我國2018年國民健康體檢覆蓋率為31.2%,然而美國2016年便已達到74.2%,德國更是在95%之上。比起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國民健康體檢覆蓋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人們生活品質提升與健康追求息息相關,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將更加重視疾病的預防與體檢。


同時,政策也在不斷支持體檢行業的發展,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2019-2030年)》,將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作為健康產業的兩大發展核心,而且引入政府政績考核體系之中。足以見得,未來我國健康體檢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總體而言,美年健康在體檢行業中具有領先地位,未來將藉助行業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每年健康的未來有巨大的上升空間。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美年健康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沖搭,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美年健康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美年健康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⑤ 大健康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一、悅心健康(002162),上海悅信健康集團有限公司從事的業務包括大型健康產業、建築陶瓷業務和生態健康建材業務。公司2020年營業總收入11.95億,同比增長2.44%;毛利為3。凈利潤381億元,凈利潤3517萬元。
二、白雲山(6000332) (1)中西成葯、化學原料葯、天然葯物、生物醫葯、化學原料葯中間體的研究開發、製造與銷售;(2)西葯、中葯和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和進出口業務;(3)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及(4)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養生養老等健康產業投資等。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16.7億,同比增長-5.05%;毛利潤為104.4億,凈利潤為26.28億元;
三、華邦健康(002004),2月20日,華邦健康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公司已確定大健康發展戰略,重點關注醫葯和醫療主營業務。公司將根據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和各種因素引進戰略投資者。2020年,公司總營業收入為108.8億,同比增長7.78%;毛利44%。凈利潤55億元.69億元。
四、國新健康(000503),雙方將共同推動合肥智能醫療和大型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重點建設健康安全服務體系。公司2020年營業總收入2。同比增長59億元.62%;毛利為3045萬,凈利潤為-2.42億元。
五、江蘇吳中(600200),江蘇吳中公告稱,在宏觀經濟環境和產業發展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公司確立了以醫葯衛生產業為核心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方面堅持醫葯製造業主營業務的深度培育,另一方面選擇機會在其他衛生子領域延伸;為了准確反映公司的業務結構和戰略發展方向,使公司名稱和業務范圍與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業務相匹配,公司計劃改變名稱和業務范圍,並修改公司章程中的相應條款。
拓展資料
購買股票需要注意什麼:
長線投資:長期投資者是價值投資。這些人不追求高回報。他們追求的是在這個市場上長期生存,永不落後。年度股息可以高於銀行金融產品。一般周期為3年至5年,甚至更長;
中線投資:中線時間約為1三年左右。你可以選擇一兩只股票來做。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結合市場規律,可以走一兩年的牛市,中間可以做差價,進攻可攻,退守可守。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食品飲料行業。最近大部分股票都創新高。從18年到現在,收入相當不錯,後期可以時刻關注。
短線投資:短期投資也可以理解為投機,大部分是跟隨市場熱點,隨時切換,隨時開倉,隨時出貨的節奏。這種短期投資也是大多數投資者最喜歡的游戲。這種投資方式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觀察市場。如果不注意,就是割韭菜的節奏;所以這種也是喜歡冒險的人玩的,極其刺激,尤其是遇到妖股的時候,每天振幅達到15%,上下跳躍,特別害怕。

⑥ 三八婦樂股票在美國上市情況

已發展成為資產過億元、產品過百種、營銷網路遍布全國的大型保健品企業。公司主導品牌「三八婦樂」先後榮獲「全國知名品牌」、「最受婦女喜愛產品」、「最具有競爭力的女性品牌」以及「陝西省著名商標」等稱號。<br>中國西安三八婦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於今日宣布加入美國證券交易系統OTCQX,其股票代碼為XNFHF。在美國市場正式交易,以及公司重大事項的信息披露。三八婦樂企業創建於1992年,是專業從事女性保健產品的高科技企業,公司經過16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資產過億元、產品過百種、營銷網路遍布全國的大型保健品企業。公司主導品牌「三八婦樂」先後榮獲「全國知名品牌」、「最受婦女喜愛產品」、「最具有競爭力的女性品牌」以及「陝西省著名商標」等稱號。三八婦樂創始人袁曉峰也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和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⑦ 當時美國放開疫情後哪幾個行業上漲

我總結了5大類可能在疫情中短期和長期受益的行業,與你分享。非學術研究或投資建議,而是從個人角度的觀察,也包含了對疫情生活的記錄,很可能有失嚴謹和全面,期待拋磚引玉,聽到你的思考。

第一類:健康防疫類

站在健康防疫最前線的行業,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後受益最直接最明顯的,基本上每天的新聞里你都能聽到它們的產品被提及。

生產防疫物資PPE的廠家:例如生產N95面罩的3M, Honeywell,疫情以來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國內早期曾經出現過各個省之間截流口罩的事情,更是在歐美各個國家之間上演,3M就曾經因為把口罩優先供給加拿大,而被美國媒體吊打。

生產清潔和消毒產品或提供清潔服務的公司:疫情期間,Lysol,Clorox生產的消毒濕巾,消毒噴霧,基本上在Amazon和Walmart都處於長期斷貨狀態。你如果能刷到一罐,可以說是你的幸運日了(但是不能喝啊)。疫情復工之後,公共場所消毒清潔需求會暴增,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也會從中受益。

相關的醫療器械公司:位於美國疫情中心的紐約州州長Cuomo在每日的疫情簡報上,有過一句名言:我一個月前對於人工呼吸機(ventilator)一無所知,而現在我做夢都在想它。除了生產呼吸機的公司,通用汽車(GM),Tesla都開始改造生產線製造呼吸機,也有不少初創公司都在進行呼吸機的修理再利用,或開發「分叉」設備把一個呼吸機變成2個到4個等。」

相關的制葯公司:不管是做抗體,做葯品,做診斷試劑盒,新冠疫情都會直接讓一批制葯公司受益。美國制葯商Moderna Inc.宣布已經交付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人員將進行第一批人體試驗。這一消息令公司股票直線上漲,CEO Stephane Bancel也一下子擠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健康家電:例如空氣凈化器、除菌洗碗機、除菌洗衣機、消毒櫃、凈水器、蒸汽拖把,家用紫外燈,臭氧儀等與健康生活相關的小家電產品

第二類:生存「必需」品

這里的生存」必需品「,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它並不僅僅包括傳統定義里的必需品,也包含在後疫情時代,可能被某類人群定義為「必須」的產品。

超市,食物,必需品:2月底3月初,美國政府開始正視疫情之後,美國人民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囤貨潮,而囤貨的首選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的Costco。各地的Costco無不大排長龍,以至於Twitter上出現了一個著名的#costcocorona標簽。

至於屯的東西,從著名的廁紙,消毒紙巾,礦泉水,各種食物,酒水等,五花馬門。也有位大哥被拍到屯了四大盒杜蕾斯 - Twitter網友評論道 「we all have our priorities」 只能說我們各自有自己的優先順序。

在囤貨的品類里,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緊急食品(Emgergency Food),迅速買斷貨。美國的一個暢銷的戶外食品品牌Mountain House,到現在多種凍干食物仍然斷貨。這些食物的好處是不佔地方,保質期長達30天...不,月......不,年,30年......但是我看了一眼品類,什麼肉末義大利千層面,芝士馬克羅尼意麵,我還是多買兩罐梅林午餐肉和豆豉鯪魚吧。

「末日生存」產品:經歷美國疫情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人群,「末日生存者」 Doomday Prepper。簡單的說,這是一小群堅信地球會以各種方式毀滅並持續不斷做好准備的人。

國家地理頻道早在2012年就曾經出過一個紀錄片,其中有一集就講了這位叫做Donna Nash的大媽,認為世界很可能會遭受到一場類似於超級大流感的呼吸系統瘟疫,在家裡准備好了大量的防疫物資,並且全家老小會經常進行防疫演習。

這群末日生存者,早就准備好了應對瘟疫,地震,火山,戰爭,甚至外星人入侵。他們的准備程度不一,從最基本的家裡隨著存著一些罐頭食品,到最誇張的修建或購買「地下堡壘」Bunker,如遇緊急情況,可以鑽到裡面避難,入門級的掩體定價在6萬到10萬美元。這本是一個極其小眾的人群,兢兢業業為了小概率事件,做好完全准備,你可能覺得它們有點神經病。

但萬萬沒想到,新冠疫情就竟然給了他們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You never know,Donna Nash大姐的youtube 視頻下充滿了8年之後的2020年,全球各地網友的五體投地和膝蓋。據說許多生產地下堡壘的公司的訂單也都排到了明年。所以,我猜,末日生存市場會在疫情後大幅增長。

家防系統:由於疫情,很多人居家時間變長,並且出於經濟動盪可能引發犯罪上升的考慮,對於家庭安全系統的需求上升。所以,家防(Home Security)也是美國在新冠疫情中受益的行業。這里的家防是廣義的家防,比如傳統的家居安防系統ADT systems,智能門鈴 Ring,智能攝像頭Arlo等等。

美元店 :美元店例如Dollar General等向來被認為是在經濟下行期投資組合里的「安全牌」。實際上,不僅僅是這次危機,自2007年以來,尤其是在廣大中西部非大城市的地區,美元店非常流行,一旦開了美元店,老百姓超市就去的就越來越少。

據統計,美國07年到17年之間美元店新店開業數,是同期超市開業數的5倍,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零售業。說起來,算是美國版的下沉市場。

第三類:宅家生活類 (「Homebody」)

2020年3月中,美國各個州陸續頒布了「宅家令」,一向喜歡出去浪的美國人民也不得不開始了宅家生活。各種服務於宅家場景的產品和服務其實之前也都存在,受益於疫情使用量和普及度得到顯著提升。除了下面提到的,遠程醫療,移動支付等行業也有增長,這里不贅述。

線上娛樂:包含流媒體(Netflix,Youtube),短視頻(Tiktok),社交(Instagram,FB,Reddit, Nextdoor, Snapchat最近一次季報大漲40%),游戲(Nintendo Switch可是一機難求),虛擬現實 VR等等。別的不說,以我家為一個小樣本,加州3月中開始」宅家令「以來,我們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吃晚飯的時候全家一起在Youtube看盜月社吃播或《最強大腦》
白天兜兜糖糖做完了一天的功課後,玩半個小時Roblox
老孫吃完飯葛優躺在沙發上一邊看Tiktok一邊傻笑
下午我一邊跟著Keep鍛煉,一邊看Youtube里的Vlog
周末的時候,全家跟著Nintendo Switch 上的《Just dance》跳 《江南Style》
在家健身(Home fitness):2012年成立於矽谷的home fitness代表Peloton,以家用健身單車/跑步機+訂閱直播課模式,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長,用戶量達百萬級,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7月剛剛上市。

追根溯源,美國人民對於健身的熱情那是無比高漲的,家裡地方也大,還有人專門把車庫或地下室改造成家用健身房。隔離期間,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秀廚藝,大家開玩笑等到都能炸油條了就隔離的差不多了;而我Instagram里都在發健身video,我覺得可能等到大家都可以burpee就差不多了。

這次疫情期間,除了Peloton之外,很多新產品和新趨勢也逐漸冒頭,比如說:

各大線下健身房和瑜伽館,紛紛通過Youtube Live,Instagram Live,Zoom開展每日線上雲訓練,有個別的還開始嘗試收費。Youtube上許多健身博主爆紅,比如你是否知道大明湖畔的帕女士(Pamela Relif);
更多的家用健身產品涌現出來,比如Nordic Track,除了動感單車,還有跑步機,橢圓機;比如Mirror:一塊類似穿衣鏡的設備掛在牆上,可以把家裡變成一間小的運動工作室,售價 1495 美元,內容側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訓練,看著挺酷的。
而且根據調查,即使在疫情過去之後,很多消費者還會選擇在家鍛煉,所以這次疫情對於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是很持久的,這對Home Fitness行業也是大利好。

線上學習:相比起國內K12線上學習疫情期間的大爆發,美國向線上學習的轉變顯得准備不足,熱潮也似乎來得並沒有那麼明顯。

從個人體會來說,國內很多學校都是當地政府統一採用已經商業化的線上學習產品,所以可以迅速鋪開。而我所在的加州,自2月份小學開始停課以來,老師們開始所謂的「緊急線上教學」,一直都是自己在出教學方案,發布在Google教室里,雖然有用到一些App和網站,和定期的Zoom的師生視頻,但是整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傳達任務,讓學生自學,並沒有很好的實現線上「教」的部分。

其實美國一直都有給學生」在家上學「Homeschool的選項,當你選擇homeschool時,市面上有不少全的線上學校可以注冊參加。

疫情期間,我研究了其中的一家比較大的平台叫做K12.com,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適齡的美國學生,都可以通過這家平台注冊當地的線上公立學校,而且是完全免費的,資金是由美國各個公立學區提供。注冊之後,它會給學生寄來筆記本電腦,課本,每個班級會有固定的老師,每天會有一小時到兩小時的線上真人教學時間,其他的時間需要家長幫助學生完成當天其他內容的學習,課程包含語言藝術,數學,歷史,科學,音樂,還有第二語言的選項,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為什麼在疫情期間,美國不能大規模地使用這樣已經成熟的線上平台,快速鋪開線上教育?

電商,生鮮電商和外賣:疫情期間,可想而知,線下實體店遭殃,而電商迎來了一波高潮。下圖列出了電商銷售品類20年3月和19年3月的對比,除了意料之中的囤貨之外,你也可以從中看到美國人民隔離時期最為喜聞樂見的活動:做麵包,舉啞鈴,看電視,喂狗,拼拼圖...是不是天下大同呢?

另一個在疫情中極大受益的行業則是生鮮電商,其實Amazon Fresh,Instacart,Postmates,這樣的服務存在美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和中國相比,一直增長不是很明顯,新冠疫情和宅家令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助推力。

但是除了Amazon Fresh,其他的幾家生鮮和外賣服務,都是零工經濟的模式,依賴於普通人注冊成為送貨者,去超市人肉為買家購物結賬送貨。這種較為鬆散的組織,和國內自建倉庫的模式相比,在疫情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是疫情嚴重時,送貨者人數不足,導致超市貨品充足,買家卻訂不到送貨時間;
二是和超市之間沒有協議和合作,如果超市要求排隊進場,控制賣場人數,送貨者需要長時間排隊,或者買家在App上選好的商品,會經常沒貨;
三是送貨者挑選貨品能力差別大,行為規范沒有保障,會出現替換的商品極其不靠譜;
四是送貨者沒有得到足夠的PPE防護,工資不高,已經組織了多次罷工。
個人長期還是看好類似於Amazon fresh,Weee,亞米這種從貨源到配送,打通整個供應鏈的生鮮送貨服務,也期待著新冠疫情能夠成為這項服務的加速器。

第四類:遠程辦公和基礎設施

遠程辦公是疫情後增長迅速的一類2B產品。在1,2月份的時候是國內的討論熱點,而到了3,4月份,成了美國的熱門。視頻會議軟體Zoom不必說,經歷了日活快速上億,又因為安全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股價也是忽高忽低猶如坐過山車,但卻是極少數的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股票之一。疫情期間,非常常見的景象是大人在Zoom里辦公,小孩在Zoom里上課,全家都住在Zoom共和國里。

遠程辦公不僅僅是視頻會議,也包含廣義的團隊協作工具如Slack,MSFT Teams,JIRA,Dropbox,以及針對某些人群和垂直行業的產品,例如針對設計師的合作工具Figma,線上白板工具Miro,針對開發者剛剛宣布小團隊免費的GitHub等。

雖然有些地區的宅家令結束了,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宣布繼續在家工作,Slack宣布員工在家工作的磨合期剛過,效率提升,因此不會要求返工,Amazon最近更是宣布其員工可以在家辦公到10月2日。

可以預見,這一波遠程辦公對於未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僅限於如何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更是如下圖里Box CEO所言,如何把和客戶和供應鏈的互動線上化,電子化,讓整個公司運營可以自動化和數字化。

另外一類疫情中受益的2B產品,則是支持著整個需求旺盛的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的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

比如說通訊網路,音視頻雲如Agora,雲服務如AWS,以及某些SaaS平台。比如Shopify,作為支持了1百萬家網路電商的SaaS平台,疫情期間就經歷了超爆發的增長。其CTO發推說,現在每天都是黑五的流量水平,很快會翻倍,需擴容急招程序員中。

當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時候,賣淘金工具的往往穩賺不賠。疫情利好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而這些產品背後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提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類:新技術和「新常態」行業

上面談到的四類都是目前已經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的成型行業,而疫情也會讓一些現在非常小眾,甚至還不存在的新技術和新行業走到台前。我認為這里包含三類:

第一類,很多新技術,會因為新冠得到極大的發展和普及。

在新冠這樣一個大強敵面前,科學家和公司使出了各種可能的」十八般兵器「。舉例來說:新冠初期,當美國西雅圖有第一例輸入性新冠病人時,大家都記得為防止感染,動用了機器人醫生來治療和監測病人,而醫生則坐在隔離病房外操作;在疫情期間,美國面向華人的電商網站亞米網,和小馬智行汽車,合作試用了無人駕駛車送貨;英偉達開源了造價僅400美金的呼吸機圖紙;各國嘗試利用3D列印機列印呼吸機;大疆無人機在深圳被用於無人機送葯等等...

新冠疫情如果持續1到2年,可以想像會加速這些新技術應用在更廣闊的的場景里。不僅如此,也會有很多現在不存在的新技術,在機器人自動化,疫苗研製,AI葯物開發,人造食品,線上醫療,感染定位和追蹤等領域加速開發。

第二,要和疫情打持久戰,一些幫助我們應對疫情後新常態的行業業態也會應運而生。

這里可能會包含一些老業態的第二春,或者已有行業通過另一個方式實現。舉個例子來說,自從韓國發明了」Drive Through「 新冠檢測之後,各國都紛紛效仿。在美國,為了避免接觸,Drive Through外帶,Drive Through 電影院,也變成了新潮流。不僅如此,教堂沒法去,但是人們總得有地方懺悔,所以已經開始有神父提供drive through懺悔服務;維加斯和俄勒岡甚至還出現了Drive through脫衣舞俱樂部。

另一個例子,Airbnb早在16年推出了」體驗「產品,就是由當地人設計的獨特的小眾旅程體驗。疫情以來,Airbnb迅速上線了」線上體驗「,目前已經有50個體驗,售價從1元到40元不等。比如,花16美金,讓你可以和一小群人一起,去農場里看小羊,並學習製作羊奶乳酪,你願意嗎?

歸根結底,所有線下場景和人群接觸的行業都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怎麼辦?這時候一條路是轉到線上,比如Airbnb的線上體驗, 一條路則是盡量」無接觸「, 比如Drive Through的脫衣舞俱樂部。這些嘗試,和推出無接觸外賣的飯店,推出VR看房和真人視頻看房的房產平台一樣,是線下行業在嘗試尋找疫情之下的生存之道。

很難說這些嘗試里,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但是不嘗試肯定是死路一條。

第三,疫情會嚴重打擊甚至摧毀一些行業,但是如果背後的用戶需求還存在,這些生態系統里的」空位「里 就會滋生一些新的機會。

舉個例子,疫情之後,本來就走下坡路的美國電影院更加是雪上加霜,即使疫情好轉,也可以預見很多人不會願意和陌生人坐在一個公共的密閉空間里。如果有一天,電影院不存在了,這個位置會是誰來補呢?視頻網站例如Netflix固然早已經搶佔了大部分,但是電影院還承載社交的功能。

之前看LadyGaga組織的全球公益演唱會的時候,我的幾個朋友就一邊開著Zoom聊天,一邊各自在全球各地看演出,這是一個很樸素的解決方案,但是就滿足和同時欣賞內容和私密交流的功能。

Netflix近期上線的Party 瀏覽器插件,就可以讓你邀請好友和你一邊看劇,一邊聊天,算不算是對電影院的社交功能的一種嘗試取代呢?

再比如說,很多B2B公司都以行業展會作為獲取銷售線索的重要渠道,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裡,線下大會都很難舉辦,那麼銷售們從哪裡去找線索呢?僅僅是把線下大會移到線上,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怎麼解決?嘗試做一系列的小規模講座,以內容取勝?考慮和客戶重合的其他2B公司合作,互換銷售線索?

阿里巴巴當年在非典之後,迎來了外貿電子商務平台的爆發增長。這一波新冠疫情對線下行業展會的打擊,會不會出現一個交換2B銷售線索的平台?那些從前辦行業展會的人,會不會轉型成為垂直行業的「超級連接者」,專門負責給公司和軟體供應商之間牽線搭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底層需求在,這些疫情帶來的行業空缺肯定會被填上。只是填滿的方式,可能並不一定符合我們現在的想像。

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新冠疫情,可能會徹底改變很多人和生活方式,許多行業的命運。但對於上面提到的五類行業,也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疫情給這些行業帶來的幫助又是不同的,有的持久,有的短暫,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有的極為關鍵可能改變生死,有的卻是可有可無。

我把疫情對行業的幫助總結成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疫情的影響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防疫物資和緊急食品的供不應求,最終會過去,所以是短期的;而消費者從線下零售店轉到線上電商購買,軟體產品轉向雲端基礎設施,這個趨勢在疫情之前已經開始,在疫情中得到加速,在疫情之後也會繼續,所以是長期的。

第二個維度是這個產品本身,目前是大眾產品,還是小眾產品。受益最大的產品,是那些有潛力成為大眾產品,但是目前只在小眾市場流行的。這類產品,有可能借勢跨過所謂的」鴻溝「,實現在大眾市場中的傳播。比如Zoom,Peloton,Instacart,都屬於這一類,right proct at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可謂幸運,這里可能有機會讓小公司突襲,誕生出新的巨頭。而如果本身已經是大眾產品,例如視頻,游戲,疫情固然可以帶來一波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幅度是相對小的,更像是火上澆油,也更偏向大玩家的游戲。

⑧ 醫葯行業股票有哪些

醫葯板塊各龍頭股一覽表:

1. 醫葯總龍頭:600276恆瑞醫葯

2. 中葯總龍頭:000538雲南白葯

3. 新葯實驗龍頭:603259葯明康德

4. 糖尿病龍頭: 600867 通化東寶

5. 大輸液龍頭: 002422科倫葯業

6. 維生素用葯龍頭:002001新和成

7. 血製品龍頭: 002007華蘭生物

8. 生長激素龍頭:000661長春高新

9. 中樞神經龍頭:002262恩華葯業

10. 眼科服務龍頭:300015愛爾眼科

11. 牙科服務龍頭:600763通策醫療

12. 膏貼葯龍頭:002287奇正藏葯

13. 核葯龍頭:002675東誠葯業

14. 醫葯商業龍頭:601607上海醫葯

15. 家用醫療器械龍頭:002223魚躍醫療

16. 骨科材料龍頭:002901大博醫療

17.心臟支架龍頭:300003樂普醫療

18.葯用玻璃龍頭:600529山東葯玻

19.疫苗龍頭:300601康泰生物

20.臨床CRO龍頭:300347泰格醫葯、

21.獨立實驗室龍頭:603882金域醫學

22.體檢業務龍頭:002044美年健康

23.化學發光診斷試劑龍頭:603658安圖生物

24.血液灌流器械龍頭:300529健帆生物

25.葯店龍頭:603939益豐葯房

26.抗過敏生物葯龍頭:300357我武生物

⑨ 醫養結合股票有哪些

醫養結合股票有以下:
一、南京新百600682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0.41%、-6.74%、11.76%、4.74%。公司發起設立新百創新健康投資基金等項目,嘗試布局醫療健康產業,探索醫療、養老服務,並將發展醫養結合、社區居家養老等模式,進一步創造新的盈利模式,使之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二、運盛醫療600767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7.71%、7.38%、-28.04%、4.4%。與知名醫療大健康股權投資機構中鈺資本合作成立醫療大健康產業並購投資基金,主要瞄準智慧醫療、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及互聯網大健康等細分領域;募資金4.37億元,擬用於互聯網健康生態系統建設與運營項目。
三、萬科A000002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22.8%、23.24%、22.47%、20.13%。基金未來將投資包括但不限於醫療服務等行業項目,中信資本為基金的執行事務合夥人。
四、東軟集團600718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2.78%、1.22%、0.43%、1.57%。公司表示,本次與諾基亞貝爾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將以諾基亞貝爾所擁有的全球領先的5G端到端商用產品和解決方案為基礎,結合公司在醫療健康雲、智能汽車互聯、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與經驗,充分釋放東軟在移動互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積累。
五、萬通發展600246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5.26%、4.64%、8.11%、0.66%。積極探索以高科技、服務業與房地產的結合,實現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公司也圍繞房地產與高科技和服務相結合的方向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醫療健康、體育和會展等領域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或布局,隨著與中融國際信託的戰略合作,萬通地產將結合前期探索取得的經驗,加速實現房地產業務向地產金融服務型的第三產業業務的轉型升級。
六、海翔葯業002099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6.9%、11.35%、14.07%、5.79%。公司堅持以研發創新、技術升級為驅動,以「關鍵中間體-原料葯-制劑一體化發展」為策略,開發特色原料葯工藝,以質優價廉的仿製葯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基礎醫療健康需求;同時深化國際合作,在國際制葯巨頭轉移生產的機遇中建立更緊密更長久的CDMO/CMO合作關系。七、*ST海醫600896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34.24%、6.62%、-10.45%、3.65%。公司以「覽海在線」為平台,與門診部的線下醫療資源相結合,開展互聯網健康咨詢服務。
八、新華醫療600587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2%、0.69%、23.54%、5.47%。公司擁有醫療器械、制葯裝備和醫療服務三大業務板塊。其中醫療器械按產品劃分主要包括醫療器械產品、醫用環保設備產品和葯品及器械經營。
九、上海醫葯601607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0.73%、10.34%、10.12%、10.34%。公司在醫療器械業務,主要產品包括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呼吸機、麻醉劑、手術床、血壓計(表)、手術無影燈、人造牙、牙科治療機等產品。

⑩ 股票醫葯龍頭股有哪些

醫葯股票龍頭有:
1、景峰醫葯:醫葯龍頭股。2018年12月21日公告,公司就公司抗PD-1抗體SHR-1210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線治療肝細胞癌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與美國FDA進行了溝通,該試驗即將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同步開展。
2、海翔葯業:醫葯龍頭股。廣州白雲山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A股600332,H股00874),主要從事,(1)中西成葯、化學原料葯、天然葯物、生物醫葯、化學原料葯中間體的研究開發、製造與銷售;(2)西葯、中葯和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和進出口業務;(3)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及(4)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養生養老等健康產業投資等。
3、華潤三九:醫葯龍頭股。2015年全年醫葯工業利潤預計2,602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長速度同比下滑0,4個百分點。
4、昆葯集團:醫葯龍頭股。國葯股份計劃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向手機APP「國葯在線」拓展,並增設「國葯在線」頻道,提高國葯商城公眾關注度,應對網售處方葯松綁,著手准備BtoC模式。此前,公司自主開發並獨立運營的B2B醫葯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國葯商城於2013年10月正式上線試營業,設有葯品,食品,口腔用品,計生用品,醫療器械,葯妝等商品分類。
5、葯石科技:醫葯龍頭股。國內醫葯外包行業龍頭,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醫葯研發生產外包的CRO和CMO一體化公司,高層管理團隊共擁有超過200項的已授權和申請中的專利成果;其主營業務為小分子化學葯的發現、研發及生產的全方位、一體化平台服務,以全產業鏈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葯企業提供各類新葯的研發、生產及配套服務;公司還在境外提供醫療器械檢測及境外精準醫療研發生產服務。
醫葯概念股其他的還有:海辰葯業、貝達葯業、常山葯業、福安葯業、振東制葯、華仁葯業、萊美葯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