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美煙草,是什麼意思英國的還是美國的
英美煙草公司,是世界上品牌最多、覆蓋面最廣的煙草公司,號稱煙草「航母」,主要以烤煙型為主。英美煙草公司是1902年,由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合並而來,1911年上市,在1914年英美煙草公司收購巴西索薩克魯斯煙草公司開始,直到2008年,公司在全球收購了幾十家區域性煙草公司,旗下煙草品牌有近百個。
英美煙草是英國公司,分別在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公開發行了股票。
英美煙草公司目前已享譽全球的著名煙草品牌有,登喜路(DUNHILL)、健牌(kent)、波邁(pallmall)、好彩(LUCKY STRIKE)的世界性經營權,基本都由公司掌管,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頭號煙草巨頭。
2. 煙草行業大變局!四大巨頭發布2020財報,有人歡喜有人愁
近日,國際煙草四大巨頭菲莫國際、英美煙草、帝國煙草、日本煙草相繼發布2020年年報。
從財報數據看,四家煙草公呈現出「兩家歡喜兩家愁」的局面:早早布局新型煙草業務的菲莫國際和英美煙草漲勢穩定,而對轉型猶豫不決、策略失誤的帝國煙草和日本煙草頹勢初顯。
1、「歡喜」的菲莫國際和英美煙草:新型煙草布局早,增勢強勁
專注新型煙草技術和產品創新多年的菲莫國際和英美煙草,在2020年迎來市場的進一步認可。
菲莫國際全年營業收入增長15.3%。增勢背後,公司正越來越依賴新型煙草的市場表現。財報顯示,菲莫國際2020年全年卷煙出貨量下降11.1%。但新型煙草產品出貨量卻增長27.6%。
其中,主力產品IQOS對公司收入貢獻達到了23.8%。在全球市場(不包括中國和美國),IQOS市場份額上升1.7%,達到6.1%,菲莫國際估算,到2020年底,全球IQOS用戶總數約為1760萬,其中1270萬用戶已徹底改用IQOS並成功戒煙。公司還預計,到2025年,新型煙草產品對公司總收入貢獻將提高到50%以上。
英美煙草的新型煙草業務也首次對公司利潤增長做出貢獻。據2020年報,英美煙草全年營業收入雖同比下降0.4%,但凈利潤獲得了4.8%的增長。
據2020年報,包括霧化電子煙產品Vuse、Velo和加熱不燃燒產品Glo在內的新型煙草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至15億英鎊,其中,霧化電子煙業務更是增長52.3%。目前,該公司新型煙草產品用戶數量達到1350萬,同比增長30%。英美煙草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增長到5000萬。
增勢良好的兩家公司均早已堅決布局新型煙草業務,並持續重金投入。2016年起,菲莫國際就將公司願景確定為「創造無煙未來」,甚至近期投資者日上預測,許多國家將在10到15年內徹底停止卷煙銷售。同樣的,英美煙草去年在這個領域投入近10億英鎊,並預計到2025年,新型煙草可為公司貢獻50億英鎊銷售額。
兩家煙草巨頭在進行2021展望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了「beyond nicotine」(不止尼古丁)這一產品概念,並強調要「進一步轉向更好、更具可持續性的業務」、「轉型成技術和創新公司」。這似乎意味著,煙草巨頭已著手繼續擴大新型煙草行業本身的市場想像力,如無尼古丁產品、霧化醫療等領域,也極有可能成為轉型的下一站。
2、「憂愁」的帝國煙草和日本煙草:裁員換高管,能否扭轉頹勢?
相比之下,日本煙草和帝國煙草明顯掉隊。
據日本煙草2020年財報和2021年業績展望,該公司2020年利潤下降6.6%,並預計2021年,利潤將繼續下降22.6%。
同時,日本煙草還宣布了裁員計劃。公司稱由於傳統卷煙銷量下降,計劃將國際煙草業務和日本國內煙草業務合並,裁員1000人。另一方面,將加強對降低風險產品的投入,比如加熱不燃燒產品,並計劃在2021年推出新品,以提高其在日本的競爭力。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加熱不燃燒產品市場。菲莫國際自2014年推出的IQOS曾迅速風靡日本市場,獨占鰲頭。直到2017年,日本煙草才推出加熱煙草產品Ploom與其競爭,可一直未能徹底扭轉局勢。
為消費者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成為該公司當務之急。近日,日本煙草CEO Masamichi Terabatake表示,考慮到近年來傳統卷煙銷量下降以及高度不確定的經營環境,公司不得不做出一些「困難而必要的決定」。
2020年對帝國煙草也是困難的一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為79.9億英鎊,較2019年下降0.1%。凈利潤為35.3億英鎊,較上年37.4億英鎊下降。盡管帝國煙草一直盡力保持與競爭對手一致的步伐,積極推出新型煙草產品(Blu),但該公司在2020年遭遇了產品和市場組合不理想的問題,股票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18%。
公司前任CEO因公司產品在美國電子煙市場遭遇重挫,於2019年迫於投資者壓力辭職。新任CEO斯特凡·邦哈德(Stefan Bomhard)近期宣布未來5年計劃時稱,將執行更有「紀律性」的新型煙草布局策略,根據市場調研謹慎調整其在歐洲加熱煙草、美國霧化電子煙的戰略。
2月,斯特凡·邦哈德還任命了新的CFO,並表示對改善下一代產品運營而採取的措施很有信心。但市場分析卻認為,與菲莫國際、英美煙草相比,帝國煙草的新戰略偏保守,並猜測或許是因為新任CEO希望平穩過度,穩住頹勢。
3、國際煙草格局變局前夜,屬於中國企業的機會浮現
不難看出,傳統煙草行業向新型煙草的轉型期已到來。英美煙草CEO傑克·鮑爾斯(Jack Bowles)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曾表示,「卷煙市場目前以平均每年3%速度下降。」伴隨減害逐漸成為煙草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研發熱點,新型煙草需求和市場潛力巨大。
被四大煙草巨頭長期占據的全球煙草市場(不包括中國市場)也因此進入了變革期。是否及時堅定調轉船頭,轉型新型煙草業務,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的分水嶺。
在這次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轉型中,機會同樣交到了中國企業手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煙生產基地,在產業鏈中上游處於絕對領先地位。2019年出口金額已達765.85億元。全球電子煙市場一直呈現出「中國生產、歐美消費」的格局。
近幾年,這一格局正逐漸被打破。一些中國企業如中國煙草、霧芯 科技 (RELX悅刻母公司)、思摩爾國際等公司正在憑借技術積累和有影響力的國貨品牌,強勢進入國際市場。中國企業正憑借新型煙草的創新,敲開長期封閉的全球煙草市場大門,並逐漸顯現競爭力。
當下全球已公開上市的煙草和新型煙草行業龍頭企業最新市值排名中,菲莫國際以1260億美元市值穩居第一,而中國企業思摩爾國際和霧芯 科技 分別憑借580億美元和380億美元位列第四名、第五名。
但要進一步爭奪這場全球競爭中的話語權,還需扎實的技術積累。美國專利局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創新領域,新型煙草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已排到第二位。而菲莫國際等公司也積累了數十萬頁的文件,從毒理學、臨床、體外、流行病學等方面研究其產品對 健康 的影響。
目前國內霧化吸入系統性科學研究尚且處於起步。據霧芯 科技 招股書,該公司也設立了理化實驗室和生命科學實驗室,通過建立全球科學研究平台等舉措加強科研投入,引領行業擴大對的認知半徑。
不可否認,目前傳統卷煙仍然是全球煙草市場主流,在中國市場上的地位也將長期不可動搖。但是,能否在新型煙草領域堅定布局、擴大優勢,將直接決定中國企業在未來國際煙草行業中的地位。無疑,中國必須努力把握這一契機,從政策等層面推動和扶持越來越多新型煙草創新企業參與到全球市場的競爭中,進而在既有全球產業鏈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這一領域的全球價值鏈。
3. 煙草公司可以上市嗎
因為煙草行業特殊,屬於壟斷性行業,資金充足,根本沒必要上市融資。
但是國外有上市煙草公司,美股市場上的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奧馳亞、雷諾美國、羅瑞拉德等都是上市煙草企業。煙草行業是暴利行業,菲利普莫里斯、英美煙草公司、日本煙草公司、帝國煙草公司等占據全球煙草市場份額一半以上,四家公司營收2277億美元、納稅1287億美元、實現凈利潤255億美元。
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英美煙草公司,股票在倫敦證券交易所買賣,大部分股東為財務公司或資金管理公司,最大的股東僅占公司2%的股份。
(3)英美煙草母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要求:
北京在2015年就已經出台了國內最嚴的禁煙法,上海和深圳等地也陸續開始推出相關的禁煙措施。這一狀況對於煙草公司而言應該是十分不利的。而中煙總公司和國家的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也是大同小異,政府機關和企業公司的雙重身份,這也是中煙一直未上市的原因之一。
但是即將上市的是旗下的子公司,受到的束縛相對來說就會小不少。而中煙國際的上市,更像是想要成為獨立的國際企業。比起其他再國際上知名的煙草集團,中煙雖然占據了不小的產銷規模,但是對外的貿易存在感卻十分低,僅佔3%左右,更別提國際競爭力了。
如此看來,中煙的上市或許是國企改革必行的一步了。而比起中煙的長遠考慮,投資者的想法就更為簡單了。中煙作為煙草壟斷企業,之前私人投資者沒有任何的渠道可以從中獲利。現在中煙上市,那麼等於是打開了一個缺口,必定將會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煙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煙草總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市
4. 英美煙草集團的發展史
1902年9月29日,為平息激烈的貿易戰,英國的帝國煙草公司與美國的美國煙草公司聯合創辦合資企業——英美煙草公司。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不得在對方的國內市場開展貿易,但有權在各自的市場范圍內使用對方的品牌和商標。兩家公司在英國或美國「本地」市場外的業務均交由英美煙草公司經營,從而使新公司的業務遍及加拿大、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南非和中國等多個國家。
詹姆斯·杜克,一位一絲不苟的、自學成才的商業巨子,出任英美煙草第一任主席。他的戰略是僱傭最優秀的人才,開發更加優質的產品,盡量降低產品價格,實施機械化生產、進行合理組織,並進行產品推廣。
在前10年裡,英美煙草發展迅速:1904年進入西印度群島;1905年進入錫蘭和埃及;1906年進入荷蘭、比利時、瑞典和挪威;1908年進入芬蘭、印度尼西亞和東非地區;1911年進入馬來亞(今天的馬來西亞)。
截至1910年,英美煙草的香煙銷量已經超過100億支,公司利潤也急速飈升。
1911年,美國煙草公司放棄了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英美煙草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英國投資商認購了其美國母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此後,英美煙草可以自由在全球各地獨立經營業務——但由於與帝國煙草公司簽訂了地域協議,英美煙草不能在英國本土開展業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軍隊對煙草的大量需求將公司的產能提高到了極限。1915年,英美煙草共銷售了250億支香煙。
一戰期間,英美煙草建立起了一體化的企業文化,一改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與此同時,由於男性勞動力被抽調參加戰事,公司開始招聘女性員工,從此改變了公司的員工結構。
英美煙草的廣闊市場得益於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張。1921年,Cigarrera Bigott Sucs在委內瑞拉成立。其後數年,英美煙草分別在智利、墨西哥和中非進行了收購活動。
杜克於1923年辭職,其繼任者是雨果·坎利夫歐文(Hugo Cunliffe-Owen),他也是一位才華過人、作風果斷的領導人。雨果先生繼任主席後第一項舉措就是在1925年收購了Ardath Tobacco的海外業務,一並獲得State Express的商標權。
英美煙草在收購北卡羅萊納州的小公司布朗和威廉森後,於1927年涉足美國市場。
1927年,英美煙草公司成立25周年,此時它已經躋身英國領先公司行列,旗下設有120家子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75,000人。公司立足美國市場,並吞並了其唯一的國際競爭對手Ardath。英美煙草在全球各大洲均建立起了良好的業務,年均利潤超過600萬英鎊。
雖然經濟萎靡不振,但在1932年以前,英美煙草在大部分沒有實施政府壟斷的國家中開辦了工廠。同年,公司營業所建立起獨立的分銷網路,後來演變為成熟的子公司;英美煙草在印度、中國、巴西和奈及利亞等國開展煙葉種植和加工業務,並收購了德國的Haus Bergmann公司。 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非殖民化運動對英美煙草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劇變以及失去了中國地區業務之後,公司相繼丟失了多個終端市場。但是,全球銷售額依然保持增長勢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二戰也對英美煙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司在歐洲地區的業務受到嚴重破壞。在遠東地區,英美煙草與被日本人佔領的公司失去了聯系。1937年,公司在中國境內的香煙銷量超過了550億支。此後,由於日本入侵,英美煙草在中國的銷售中斷了四年多。
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公司的利潤一直維持在550萬英鎊左右。到1942年,則猛降至300萬英鎊。此後直到戰爭結束,公司的利潤始終維持在這個水平。
戰後社會
二戰結束後,貿易環境異常艱難。英美煙草需要面對通貨膨脹、高昂的煙葉價格,並且需要重建在戰爭中損失的資產,所有這些都令公司盈利受挫。
1952年,英美煙草成立50周年,公司的經營環境開始發生轉變。戰爭動盪最終導致公司損失了多個終端市場,其中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雖然某些地區中出現了政局動盪,但是公司依然取得了佳績。
新領導層
1953年,鄧肯·奧本海姆(Duncan Oppenheim)出任公司主席一職,為英美煙草揭開了全新的發展紀元。奧本海姆彬彬有禮的風范和過人的法律才智,使公司在隨後的13年中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發展。
1953至1955年期間,按照公司利潤計算,英美煙草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公司中位列第三。1960年,公司的全球銷量為2,800億支,貿易利潤創記錄地超過了5,800萬英鎊。
1956年,英美煙草收購了Benson & Hedges的海外業務。和State Express一樣,Benson & Hedges發展成為集團在國際品牌市場中占據領導地位的基石。
多元化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初,英美煙草開始涉足紙張、紙漿、化妝品及食品行業。公司首先購入Wiggins Teape和Mardon Packaging的股份。1964年,公司還收購了英國的Tonibell冰激凌公司和Lenthéric香水公司。布朗·威廉森以及南非和澳洲的英美煙草公司也開始投資食品行業。
1966年,英美煙草收購了雪茄生產商Henri Wintermans,公司盈利首次突破1億英鎊大關。同年,公司新主席登齊爾·克拉克(Denzil Clarke)接任主席職務,進一步加快了公司的收購步伐。 截至1970年,英美煙草的業務已經遍及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
70年代末,英美煙草產業集團(BAT Instries)成立,並推動多元化發展;80年代進軍金融服務領域。1989年,集團放棄這些領域的業務,將重點重新調整到煙草業務方面。
收購
1970年,在新主席理查德·多布森(Richard Dobson)的帶領下,英美煙草在50個國家和地區中開辦了140家工廠。兩年後,英美煙草撤銷了1902年與帝國煙草公司簽署的地域限制協議,從而獲得了其原有品牌(包括State Express)在英國和西歐的獨家擁有權。
英美煙草致力於開拓全新業務,最終決定發展零售業,在70年代收購了英國的Argos及美國的Saks Fifth Avenue。
1976年,集團進行全面重組。在新主席彼得·馬卡達姆(Peter Macadam)的帶領下,集團運營事宜開始由新控股公司英美煙草產業集團掌控。在兩年時間里,英美煙草產業集團發展為英國第三大企業,並成為自由世界中最大的煙草商,每年銷售卷煙5,000億支。
1977年,英美煙草成立75周年,馬卡達姆評價道:「我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損失了中國地區的業務及其它很多地方的不動產……但是,我們已經變得更加強大,我認為我們目前的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
與此同時,布朗·威廉森公司投資1.5億美元資金,在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開設了一處新工廠。到70年代末,英美煙草向中國輸出卷煙,這是自30年前其卷煙業務在中國被國有化後,英美煙草首次重回中國卷煙市場。
70年代末,通過收購Lorillard的國際業務,英美煙草獲得了多個重要品牌,其中包括建牌。
重整業務
1981年,集團產能穩步提升,煙草業務的貿易利潤已經增至前10年的3倍,突破4.63億英鎊。
1984年,英美煙草產業集團收購鷹星保險(Eagle Star);一年後收購Allied Dunbar;1988年又收購了Farmers Group。1989年,英美集團成為英國最大的保險集團。同年,英美集團稅前利潤上升了24%,突破20億英鎊,卻遭到惡意收購,隨後集團決定重新專注於煙草和金融服務領域,剝離了其它業務。
新機遇
上世紀90年代,經濟逐漸開放,國營專賣制度開始瓦解,中歐、東歐和遠東地區出現了不少嶄新的貿易機遇。1992年,英美煙草收購了匈牙利的Pecsi Dohanygyar,此後又開展了大量收購活動,並建立起了眾多合資公司,涉及地區包括烏克蘭、烏茲別克、捷克共和國、俄羅斯、羅馬尼亞和波蘭。
1994年,英美煙草收購了美國煙草公司,完成了另一次重要收購,獲得了Lucky Strike和Pall Mall品牌的所有權。
回歸根本
1998年,英美集團剝離了其金融服務業務。同年,集團收購了墨西哥境內的領先煙草公司Cigarrera La Moderna。
1998年,英美煙草私人有限公司成為一家在倫敦股票交易所獨立掛牌的公司,馬丁·白禮頓(Martin Broughton)出任主席。1999年,全球第二大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宣布與世界第四大煙草公司樂富門國際煙草公司合並。通過此次合並,英美煙草吸納了多個重要品牌(其中包括登喜路)。
進入新千年
與樂富門合並後,集團在加拿大市場的股權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加拿大已經成為集團利潤最高的市場。2000年,樂富門出售了其在加拿大的股份,並購入了英美煙草聯營公司Imasco的其餘股份,並售出了非煙草業務。現在,加拿大業務已重組為英美煙草全資擁有的純煙草子公司,稱為加拿大帝國煙草(Imperial Tobacco Canada)。
2001年,集團宣布一系列新投資計劃,涉及土耳其、埃及、越南、韓國和奈及利亞多個國家。
2002年,英美煙草成立一百周年。集團重申其對下屬員工、自身產品和煙草行業的信心,並宣布將在奈及利亞、韓國和土耳其開始新投資。
同年,英美煙草成為第一家發布社會報告的煙草公司。
2003年,英美煙草獲得了秘魯Tabacalera Nacional公司的控制權,並贏得了對義大利前國家煙草專賣局ETI與塞爾維亞Duvanska Instrija Vranje煙草公司的競標。此外,英美煙草還提出了將其美國子公司布朗·威廉森的美國業務和RJ雷諾煙草公司進行合並的計劃。
2003年11月,馬丁·白禮頓宣布自己將於2004年6月從英美煙草退休。截至2004年6月,白禮頓已在英美煙草任職十年,其中前五年擔任集團總裁,後五年擔任集團董事會主席。
保羅·亞當斯於2004年7月繼任集團總裁,杜立石(Jan Plessis)擔任非執行主席。
2004年,布朗·威廉森的美國業務與RJ雷諾煙草公司正式合並,雷諾美國(Reynolds American)公司成立。新公司擁有更加強大、更加穩定的業務,英美煙草擁有其中42%的股份。
2005年,英美煙草在瑞典和南非試銷售瑞典款無煙型產品snus,使得吸煙者有機會享用風險更低的無需點燃型煙草。
2006年,在瑞典和南非銷售snus的店鋪進一步擴大,Toscano雪茄開始在義大利銷售。同年10月,集團退出F1賽車贊助——作為對2001年簽署的《國際市場推廣准則》的一項長期承諾。
2007年,snus擴展到加拿大市場進行試銷,我們將煙斗煙草的一些商標出售給了丹麥Orlik煙草公司。2007年5月,我們向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公司雪茄部門出售了比利時的雪茄工廠及其相關品牌。
2008年,集團以17.2億美元的高價贏得了土耳其國有煙草公司Tekel的卷煙資產拍賣。隨後,又獲得了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卷煙和無煙型產品snus銷售權。
5. 國際主要的煙草公司有哪些,
英美煙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簡稱BAT)是全球第二大煙草製造商,成立於1902年。BAT的產品遍布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控制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卷煙市場。在64個國家擁有81家卷煙廠,另有9個雪茄和手卷煙加工廠分布在7個國家,每年加工處理6.6億公斤煙葉,年生產卷煙8500多億支(1600多萬箱),全球雇員(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公司)9萬多人。
BAT也是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2002年列《財富》全球500強第271位。
基本數據
經營領域
煙草
經營收入
342.55億英鎊(2004)
總 資 產
176.76億英鎊(2004)
公司性質
上市公司。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BATS。
公司總部
倫敦(英國),Globe House, 4 Temple Place, London WC2R 2PG
公司主席
Jan Plessis
公司網址
http://www.bat.com/
發展歷程BAT大事記組織管理機構經營戰略煙草經營(一)煙草經營(二)財務狀況(一)財務狀況(二)財務狀況(三)
6. 有沒有煙草公司上市
中國目前沒有專門的煙草類上市公司,只有幾家涉及煙草行業的公司: 大紅鷹 600830 陝西金葉 000812 國外大的煙草企業或跨國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如菲·莫公司是根據美國弗吉尼亞州法律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現有24億股股權,市場價值1千億美元,菲·莫公司股東包括投資公司,公眾持有人及其他公司;英美煙草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其股票在倫敦證券交易所買賣,大部分股東為財務公司或資金管理公司,最大的股東僅占公司2%的股份;日本JT公司根據《日本煙草產業株式會社法》和《煙草事業法》的規定,1994年成為上市公司,但日本政府目前持有JT公司發行股票總數的半數以上,即實行國家控股,公司發行新股票時,應取得大藏省批准。JT公司共有200萬股上市股票,大藏省持有66%,約134萬股,上市發行的66萬股,每股面值1萬日元,現每股市值90萬日元。
7. 任正非豪言:華為要拖著世界朝前走!美國卻惡毒打壓華為!怎麼辦
說起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巨頭,很多人認為第一個詞是“蝙蝠”。網路、阿里和騰訊在各自的領域有著巨大的優勢,通過強大的流量搭建平台來養活其他子企業。
Bat專注於互聯網,並在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網路和游戲領域取得了成就。華為的兩大業務是通信業務(網路基礎設施,俗稱基站建設)和消費業務(手機和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
華為與bat的業務並非沒有交集。近兩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人口紅利的逐步下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巨頭之間的攻勢也越來越明顯。比如,騰訊和阿里巴巴一直想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水電煤”,為企業和政府提供互聯網雲服務。華為恰好是中國最重要的雲服務提供商之一。
事實上,英美煙草和華為是中國科技產業的支柱,我們都為他們感到驕傲。希望這些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與合作中相互磨練。不僅在國內成為各自領域的第一,而且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新經濟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