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的股市都有哪些指數,各屬於哪個證券市場!
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指是:道·瓊斯指數、NASDAQ綜合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
股票指數,簡單來說,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其實還是比較難懂的,就不在這里多加贅述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會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及其性質來進行分類,股票指數基本上被分成這五個類別: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這五個里,規模指數是大家最常見到的,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是滬深市場中股票的一個整體狀況,說明的是交易比較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不錯。
另外,「上證50 」指數也是規模指數的一種,指的是上海證券市場機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就是對於某一個行業的整體情況的一個整體表現。比如「滬深300醫葯」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所構成,也對該行業公司股票整體表現作出了一個反映。
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是用主題指數作為代表的,就好比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這些方面,那麼相關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經過文章前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知道,指數一般是選起了市場中可以起明顯作用的股票,因此有了指數,我們就可以第一時間對市場的整體漲跌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從而對市場的整體熱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甚至對於未來的走勢也可以預測一二。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2. 有效市場假說的各種投資理論比較
1952年,美國經濟學家馬可維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首次應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並以數學化的方式解釋投資分散化原理蠢圓,系統地闡述了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標志著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的開端。該理論認為,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它在傳統投資回報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為風險而不是回報,是整個投資過程的重心,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馬可維茨因此而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發表了一篇題為《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有效市場假說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認為,嘩悄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便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一。盡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說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資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採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經濟學家「為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准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說。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而後者則堅信市場存在缺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至今為止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與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的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它是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由於卡納曼等人開創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分析範式,成為二十世紀80年代之後行為金融學的早期開拓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爾·卡納曼等人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綜合運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探索投資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現今成型的行為金融學模型還不多,研究的重點還停留在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上,以及鑒別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有系統影響的行為決策屬性。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家俊在其專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提出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與進化法亂檔渣則的復雜自適應系統」理論體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證券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該學說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統闡釋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現象,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據。
作為一個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演化證券學(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簡稱EAS)摒棄證券市場行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數學和物理學範式,突破機械論的線性思維定式和各種理想化假設,重視對「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的研究,強調人性和市場環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認為股市波動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復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而不是傳統經濟學認為的線性的、鍾擺式的「機械運動」,其典型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難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比較常用的演化證券學模型,主要有如下幾種: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當前,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作為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已成為證券投資界的新興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推動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3. 什麼是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
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
雖然各種法學經濟學理論嘈雜紛紜,對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優劣莫衷一是晌沖,但任何一個研究現代證券法的人都無法忽視近二十年來得到各國證券法學界廣泛承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金融經濟學理論,即所謂「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Hypothesis-ECMH) 25.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為圍繞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展開的討論提供了一個理論舞台。在這一理論出現之後,有關信息披露制度的各種論戰,無論其依據的理論是源於法學、經濟學還是社會學,都得以圍繞著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建築的構架和所提出的假設命題展開,從而進行實質意義上的真正交鋒。而在此之前,各家各派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彼此的觀點卻往往擦肩而過,可言者,聞者昏昏。這一理論的最初鼓吹者費瑪(Eugene Fama)認為,資本市場機制的運作效率在不同信息環境下有三種「有效」形式,即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和強式有效26.進而言之,如果資本市場是有效的話,政府對信息披露的任何強制性要求都成為多餘的。費瑪以後,許多學者都用實證的和推理的方法試圖從正面或反面來證明這一命題。迄今為止,有關這一理論的探討並未就政府應當在證券市場效率方面起什麼樣的作用這一問題得出定論27.但事實上,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最重要的貢獻並不在於它對應有什麼樣的證券管理體制和證券法規得出一個結論,而在於它作為一個描述性理論,表明了宏觀、中觀及上市公司層面的財務信息(包括任何影響金融指標的信息)的披露與證券價格之間的關系。這一理論建立了一個分析系統談指,讓人們在該系統所設定的框架內,對股票價格本身的合理性,股票價格與信息披露和市場上其它各種因素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過去二十多年來,經濟、法律學界的許多學者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寫了大量的論著。雖然至今各學者的說法仍是見仁見智、了無定論,但所有對證券法學理論的嚴肅研究都不能不涉及這一理論。各國強制信息披露政策的制定以及對強制信息披露制度成功與否的評判也大多以此理論作為出發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此對這一理論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
(一)何為有效?
首先,什麼樣的市場是有效的市場?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上,大量買主與賣主之間的相互行為形成一個特定商品的價格,這一價格應該能夠全面反映有關該商品的所有公開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出現任何新的信息時,上述價格應該能夠立即作出反應。此處的關鍵在於「立即」二字,即由於價格能夠極為迅速地對市場上新信息的出現作出反應,致使無人可以因為對信息的佔有而獲利。如果股票市場確實有效,則沒有人可以因分析公開信息(無論是公司股票的歷史價格走向還是公司的基本面數據)而獲利。也就是說,在證券市場價格曲線的任一點上的價格均最真實、最准確地反映了該證券的價值28.
有效市場有益於整個社會,因為價格真實地反映價值,致使資源在競爭中得到合理配置。但是,人們對任何一種特定證券的價值的認識並不相同,所以他們對何為「有效市場」的衡量標准亦無法相同。作為研究對象,我們可以暫時把這一標準定為「特定時段內對價值的最可能接近的衡量」。一般來說,這一價值應該處於對市場的極樂觀的判斷與極悲觀的判斷之間的某一點上。事實上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的不確定性並不會過多地干擾市場有效性的存在,也不會干擾為保護市場的有效性而存在的一些基本條件,如信息披露和內幕交易方面的某些法規等。這一點本文將有進一步的闡述。
(二)三種有效市場
如前所述,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的基本理論將市場分為三種形式的有效市場,即弱式、半強式和強式有效市場29.
1.弱式有效市場
在弱式有效市場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在這一市場上參加交易的所有投資者均掌握了某一特定證券的歷史(自上市以來)價格變動情況及這些變動所反映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說,所有投資者佔有的歷史信息是一樣的30.所有投資者對這些信息的集體判斷形成了這一特定證券的價格。由於這一價格所包含的是所有的歷史信息,我們姑且稱之為「昨天的價格」。但是,昨天的價格既不能用來說明今天的價格,也不能用來預測明天的價格。通過對證券價格的長期跟蹤、分析,人宴侍殲們用「隨機行走過程」(Random Walk Process)這一理論來形容某一特定股票的將來價格與其過去價格的關系。在隨機行走過程中,股票連續的各次變動在統計鏈上是相互獨立的,或者可以說,其序列相關系數為零。這就好象一群在空場上散步的人沒有計劃、沒有目的地走來走去,使人完全沒有辦法預測其規律一樣。過去的價格完全無法被用來預測將來的價格變化。研究股價歷史完全無法給人帶來贏利的機會。
2.半強式有效市場
在半強式有效市場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在這一市場上所有參加交易的投資者所佔有的有關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所有公開信息都是一樣的31.這些信息一般即為投資公眾對之明顯感興趣的信息,如關於公司業務損益的財務報告,分紅、送配股的決定,會計調賬,新聞媒介對公司的評價,直至中央銀行政策的變動等等32.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公開信息所包含的價值,也就是說,證券價格的形成反映了所有投資者對所有公開信息的集體判斷。
3.強式有效市場
在強式有效市場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在這一市場上所有參加交易的投資者都掌握了有關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業績及其內在價值的所有信息,無論其公開與否。也就是說,所有投資者,無論是否特權群體,所佔有的信息都是一樣的33.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這些信息所包含的價值。
(三)信息性有效與價值性有效
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在描述了三種形式的「有效市場」之後,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從社會學和宏觀經濟學的角度看也許是更為重要的問題,即市場的「有效性」對於市場和社會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換言之,即使是在已經證明了的「有效市場」上,人們仍然會進一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這里所說的「有效」用什麼尺度來判斷?通常我們所講的信息作用於市場所發生的股價變動的速度只能被直觀地稱為「信息性有效」。而由於上述股價變動所造成的資本流向的改變,以及進而形成的整個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則可被稱之為「價值性有效」。
如上所述,對於信息性有效的市場上的股價是否准確真實地反映了其內在的價值,即一特定企業的基本面價值,這一點並無定論。而且對於研究一般市場行為及其獲利機制的人來說,這一點似乎也並不重要。
另一個同樣沒有定論,但至少對政府決策者來說卻是至為重要的問題是,信息性有效是否會導致價值性有效。如然,則肯定了許多人對證券市場所持的傳統資本主義式的理解,即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只須通過不受政府幹預的資本市場的運作即可解決。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市場經濟國家對證券市場所持的一般態度即是這種「自由放任主義」(Laissez Faire)的態度。但即使是在這樣的制度下,我們也會不時地發現政府以調整社會資源為理由對市場作出事實上的干預34.在其他許多國家裡,政府對資本市場在更大程度上的干預態度則表現出對上述命題的否定性回答。中國目前的證券管理制度,無論是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實行的所謂產業政策,在交易市場上對國有股、法人股給予的特殊「照顧」,還是公司、證券法規對國有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都充分表明了政府管理層和立法當局對證券市場的信息性有效能否導致價值性有效所持的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
(四)導致市場有效的因素——四類投資人和四種有效市場機制
在解決了「何為有效」的問題之後,下一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擺到了我們面前:如果證券市場看上去是有效的話,那麼是什麼力量或因素使得它成為有效的市場呢?
一般認為,信息傳播的面越廣,速度越快,市場越有效35.在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中,人們一般總是假定:參加市場交易的所有投資者均可以不費力、不花錢地得到所有信息。但事實上在任何一個特定市場上,不同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在特定時點上獲取的信息也不會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市場上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廣度並不一樣,這種差異一般會因特定信息傳播對象的不同而顯示出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法學教授吉爾森(Ronald J. Gilsen)和耶魯大學的法學教授克拉克曼(Reinier H. Kraakman) 36將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證券的人按其與信息的關系分為四類37:(一)靠大眾性公開信息交易者;(二)靠專業性公開信息交易者;(三)靠派生信息交易者;(四)無信息交易者。這四類人形成四個各具特點但又有所重疊、相互補充的市場運作層次,通過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高效的證券市場。吉爾森和克拉克曼兩位教授的理論通過對投資者和信息之間關系的闡述,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信息與證券價格的關系,與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對這一市場模式的理解,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描述的有效市場機制。
1.前三類人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類人,即靠所有的人都明白的公開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中,信息傳播的速度既快且廣。證券的價格充分吸收了所有的大眾性公開信息,其變動極為迅速、准確地反映了在此類人中所傳播的信息的變動。這一機制最接近於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提出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設。由於這里的信息對於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所以沒有人會在這種市場上由於信息的佔有而獲取利潤。
在第二類人,即靠專業性公開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中,信息的來源仍為公開渠道,但信息的內容比第一類市場上的信息大大加深了一步。第一類人所不易看明白的大量信息,如財務報表中的多項數據、百分比的意義,會計報告注釋部分的真實含義等,在第二類人中變成了常規信息。這些信息到了專業機構的分析人員手裡,被迅速地轉化為對股價變動趨勢的判斷而作用於市場,因此市場股價的變動會極為迅速、准確地反映出在這一類人中傳播的信息的變動。在一個機構投資者佔主導地位(不管是由於其資金量還是由於其在市場上的交易量)的市場上(如美、歐、日以及相當一些新興的開放市場,如印度、泰國、墨西哥等),由於所有機構都大量使用專業研究人員,市場的有效性相當高。這時即使市場中同時有許多看不懂專業信息的普通投資者,但由於機構交易對股價的強大作用,這些普通投資者的盲目性並不會因此給機構投資人帶來太大的利益,特別是在考慮到機構投資人因獲取分析信息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後更是如此。第二類人所處的市場最接近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中所設想的半強式有效市場。
統計分析表明,美國證券市場(以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美洲股票交易所-AMEX,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Q為代表)基本為弱式與半強式有效市場38.
第三類人,即靠派生信息操作的交易者們,他們的信息來源是在證券市場上擁有特權的群體,如法定內幕人士39等。由於此類信息的獲取成本極高,一般人不易很快進入其中,所以市場難以迅速有效地運行以達到價格的平衡。這種人即由於其信息的獲取與市場反應之間的時間差而獲利。為此付出代價的當然是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世界各國40反內幕交易的法規中有關內幕信息接受人(Tippee)的一些規定正是根據這一基本假設而制定。如果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所提出的強式有效市場成立的話,反內幕交易法規中的許多規定即不再有意義41.
這一類人獲取信息的方式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從內幕人員那裡獲取純粹由於無意而泄露的內幕信息42.這種方式由於其守株待兔式的偶然性和局限性而使得交易成本過高,因此其實用價值並不大。第二種是通過觀察內幕人員的交易行為而推測出的可能信息,被稱之為「交易解密」。各國證券法規經常以一些特殊的規定來杜絕或減少交易解密的可能性。例如美國證券法要求內幕人員對其股票交易情況作出報告43;中國公司法則乾脆完全禁止上市公司法定內幕人員對本公司股票的交易44.交易解密這一種運作方式的成本雖然低於第一種的守株待兔,但由於這種「解密」的前提是對內幕人士的身份與行跡的了解,所以它仍然不可能輕易地成為唾手可得的公眾信息。
第三種方式的運作最為復雜,但也最受到投資界和學術界的關注,因為它是唯一一種看上去較為平等、不必有特殊關系而只需要腦力即可實現的方式。這種方式的表述並不十分復雜,即通過觀察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等數據,將觀察所得與已有信息和期待值相比較-為什麼會有人持續地背離已知的基本面進行交易?45-然後根據原價格中信息構成的各要素去推理,以求得最可能解釋股價變動原因的新的信息。這種方式被稱之為「價格解密」。價格解密的典型例子是,通過觀察某一隻股票價格的非正常變動而推測出該公司可能即將發生兼並收購行為的信息。當然,價格解密由於其復雜性而致成本較高,所以一般只有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人才會在這方面下功夫。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不能保證這些解密者可以創造一個持續高效的市場並不斷地得到成功。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原來處於低效的市場由於信息傳播快而變為高效的市場,則無人願意耗費成本去獲取、研究、提供信息,因為這時對信息的佔有已不再能夠給任何人帶來即使是瞬間的壟斷利潤;於是市場由於缺乏信息而又陷入低效;這時人們又發現獲取信息成為值得做的事情。格羅斯曼和施蒂格利茲教授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市場在啟蒙和愚昧之間的往復擺動」 46.
2.市場的相對有效性
對以上三類人交易行為模式的分析說明,證券市場既非充分有效,也非完全無效,而是在上述兩種狀態間不斷搖擺的相對有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市場股價會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出完全屬於內幕的信息。
3.第四類人
第四類人的交易雖然被稱為「無信息交易」,但事實上此類交易者並非完全不根據任何信息進行交易。只是這類人在交易中所根據的信息均為所謂「軟信息」,即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估算、前景等相對較「虛」的信息。由於這類投資者每人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各人對市場股價走向的預測也不相同,所以看起來這些人的交易完全是盲目的。但是,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對於軟信息的反應卻和對其它所有信息作出的反應大致一樣,即以證券的價格「模糊地」反映出市場上所有的軟信息。這就好象一群螞蟻同時向各個不同方向用力,想把一塊饅頭片搬走一樣。雖然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量有一部分被互相抵消掉了,但是最終的合力仍呈現出表面的一致性,即饅頭片在群蟻的努力下被搬向蟻巢。
從第四類人的角度來看,前面三種有信息交易的機制可以有效地減少因信息的作用而造成市場價格突發偏離的機會。而市場的有效程度一方面取決於在市場上傳播的信息的性質(公開歷史信息、公開專業信息或內幕信息),一方面則取決於獲取信息的成本。強制性信息披露大大地降低了前三種交易獲取信息的成本,使得市場上的所有交易者都能夠平均地得益。
在新上市證券的情形下,所有成熟市場上的交易者通常都由於對相關信息的缺乏而對股價預打折扣47.這時的市場行為整體地類同於無信息交易。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三種有信息的交易得以各行其道,股價方得平衡回歸。
無信息交易(或稱軟信息交易)這一機制的介入將整個資本市場的各類交易機制連接成了一個模糊的統一體。這些機制構成有效資本市場形成的基本要素。任何一個信息在市場上的初次傳播48,都將由於一個或多個有效資本市場機制的促進而使得該信息所包含的價值最終反映到市場價格上來49.
進而言之,吉爾森和克拉克曼兩位教授所描繪的上述四種有效市場機制是相互補充的。其中任何一種機制均對初次進入市場的信息在市場交易者中進行傳播的全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發生作用。
(五)有效市場理論的支持者們及其理論
擁護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人們認為,證券市場是有效的,至少是以弱式或半強式的形式出現。美國各派學者在考證這一命題時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證明其正確性或不正確性。美國經濟學界的一些人認為,在所有經濟學的命題中,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是得到最多實證支持的理論50.這些支持者們通常使用的理論之一,即預期投機使價格隧道變窄,價格波動幅度減小,致使市場更為有效。這一理論同時也被許多人認為是已為實踐所證明了的命題。美國兩位會計學教授的研究分析表明: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常常提前12個月即已開始預期一家公司的年度利潤51,在該公司最後公布年度報告時的那個星期,股價呈現出最大的變化以反映與利潤有關的各項數據信息的變化。股價通常在幾天內即完全充分地吸收了該信息所能給市場帶來的所有沖擊。
(六)有效市場理論的反對者們及其理論
反對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人則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從證券市場的實際操作及管理模式出發,對有效資本市場假設提出了質疑。其中一種說法是,這一理論全面地否定了多年來行之有效,並仍在指導市場的操作戰略和管理機制52.具體來說,如果弱式有效資本市場的假設成立的話,則工作多年的股市曲線、圖表的製作者們均將失業;因為既然過去的股價與今後毫無聯系,那我們還浪費資源,製作、研究這些曲線、圖表做什麼?如果半強式有效資本市場的假設成立的話,證券市場上就不會再有所謂低價股票或高價股票的概念,因為所有的股票價格都是平價的。那我們還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數據及其與股票價格的關系做什麼?如果強式有效資本市場假設成立的話,我們就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花費人力、物力資源去發現、管制和懲罰內幕交易了。
事實上,市場並不可能充分有效。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噪音」使得市場的基本面價值及其派生信息無法充分地在股價上得到體現,於是研究證券市場的專業性機構和人員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53.這就是反對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學者們提出的所謂「噪音理論」 54.這些學者將與公眾公司基本面數據、基本資產價值毫無邏輯聯系的各種影響證券價值的因素統稱為「噪音」,因為這些因素與基本面這一主旋律毫無關系。他們認為,「噪音」在證券市場行為模式的形成中起非常大的作用。也就是說,證券市場的效率實際上是不高的55.如果承認這一點的話,那麼對噪音理論的研究至少可以給人們提供研究低效市場的成因及其運作機制的手段。
證券市場大量投資者的行為模式表明,他們並不相信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例如,大家(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均在不斷地試圖尋找所謂低價股票,即較其理論價格更為便宜(Underpriced)的股票。為此大家不僅研究、分析基本面數據、過去的股價走向,而且常常不得不跟風、趕潮、聽傳言而行事。在後一種情況下,基本面數據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一個無序的市場上隨時針對各種無法預測的「噪音」作出比別人更快,同時也更為合理的反應。近幾年新發明的消除噪音的耳機不再試圖用傳統的隔離封閉方式來減低噪音,而是用主動產生具有對稱弦波的「噪音」來抵消外來噪音的任何影響。這可否給我們研究股票市場「反向操作」行為的人帶來一點啟示?
提及「反向操作」的行為模式,理論上我們可以溯回到約翰。凱恩斯的時代。凱氏將股票市場上類似反向操作的上述行為模式類比為「嬰兒選美大賽」(Beautiful Baby Contest)。三十年代在英國一些報紙上流行一種擇美競賽,由參加者在報紙上發表的一百個嬰兒的照片中選出最漂亮的六個嬰兒來。誰選擇的結果與全體參賽者的平均愛好最接近,誰就得獎56.
凱氏推論說:「……可以設想,在這種情形下,每一參加競賽者都不選他自己認為最美的六個,而選他認為別人認為最美的六個。每個參加者都從同一觀點出發,於是都不選他自己認為最美者,也不選一般人認為最美者,而是運用智力,推測一般人認為一般人認為最美者。57」
這就是凱氏所謂的「第三級推測」。在這種心態下,以基本面價值(美嬰、股票均然)作為市場價格的判斷尺度即不再有用。
有關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另外兩個問題
除了前述問題之外,還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對於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來說,也是必須考慮的:
(一)投資判斷的不確定性
按照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的方法來判斷,市場上任何一隻股票的價格對其基本面價值的偏離都會產生投機獲利的機會(這是一個二律背反的理論,因為這種偏離同時又產生了使價格回歸的強大向心力,從而消除任何投機獲利的機會)。對於一個意欲投機獲利者來說,雖然這一機會有其吸引人之處,但他這時卻面臨著兩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一、他作為投機者對該股票基本面價值的判斷可能是完全錯誤的。他是否值得冒犯這種錯誤的風險?根據經濟學上邊際效益遞減的基本原理,丟掉的那一塊錢的效益應該大於掙來的那一塊錢的效益。因此,他可能認為不值得為獲取這一不確定的利益而冒此確定的風險。
二、即使他的判斷正確,即一隻股票的價格確實低於該股票的基本面價值,也完全無法保證該股票的現時價格會很快得到糾正,上漲到與基本面價值同步。這種不確定的時間差處處都有,即便是公認相當有效的市場也難免於此58.
這一推論如果被多數投資者所接受,他們就會對可能的獲利機會望而卻步,從而減弱市場的有效性。這時即使有比較聰明(或是自認為聰明)的投資者能夠十分肯定地測算出市場的偏離,即不再被上述第一個因素所困擾,但他也會(更加聰明地)作出所謂凱恩斯式「第三級推測」,而不去進入一個扭曲了的市場。這種理論獲利機會與實際獲利機會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減弱了市場的有效性。這在中國目前的股市環境下表現得更為顯著。許多受到良好訓練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所僱傭的投資專家)寧可象街頭的股民一樣賭消息、博謠言,也不願按照自己經過分析、調研基本面所得的理性判斷行事,正是出於這樣一種心態。這種群體效應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只有在整個市場經歷了足夠的磨難,市場的管理層作出了足夠的犧牲之後,才會得以扭轉。
(二)披露對象的不確定性
即使在以美國為首的各工業化國家的證券管理法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趨向堵塞漏洞、嚴格慎密執法的今日,人們仍然時時對強制信息披露制度所意欲保護的群體提出質疑:公司究竟該以誰為披露的對象?是街頭賣大餅的阿婆、隔壁開「面的」的二哥,還是美林、申銀的財務分析師、路透、海融的市場研究員?一種理論認為,後者的分析會因其在股價上的反映而「滲透」至普通投資者那裡,所以在披露時用不著考慮信息接受方的水平與分析能力59.立法當局是否願意接受這一觀點並將其付諸法規,會使公眾公司在披露信息上所花費的成本,也就是那些立法意欲保護的股東們自己口袋裡將要拿出的鈔票數,出現極大的差別60.中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在作出定期信息披露時使用普通投資者看得懂的語言61並就其完整、充分、准確性作出保證62,這一點說明了中國證券管理部門在這一問題上的不同於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管理部門的考慮63.
當美國國會就1933年證券法進行辯論時,後來成為眾議院議長的雷伯恩(Rayburn)眾議員直截了當地說:「這個法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將證券的持有者與公司的管理層放在平等的地位,在獲得公開信息的權利上將買方與賣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可以看出,這已經從原來完全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格言:「買者自行小心」(Caveat Emptor)大大地向前(或向後?)邁了一步。用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話說,現在是「賣方自行小心」(Caveat Vendor)了64.所謂社會公平、正義等道德觀念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本赤裸裸的弱肉強食的原則。
對於證券業來說,這意味著一個更高的商業道德標准。因為發行公司及其代理券商們不能再滿足於買方對商品(證券)的內在價值自負其責的說法,並以此為擋箭牌而逃避責任了。套用一個比喻來說,盡管我們相信,知道自己會被強制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光衣服的人一定會對自己的體形更為重視,但如據此得出人們從此都會由於這一強制制度而真正保持健美的體形這一結論,卻顯得過於武斷且缺乏邏輯聯系。有許多人不是寧肯無視自己未穿衣服這一事實,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皇帝一樣昂首闊步於大庭廣眾之中,努力使自己,但更多地是使別人相信自己穿著世界上最為華麗的衣服么?問題是,這里的「別人」究竟是誰呢?是宮廷的大臣,皇帝的侍衛?還是街頭的百姓,看熱鬧的小孩?正如安徒生在他的童話里所試圖表現出的道理那樣,如果我們還算是誠實的話,我們就不能夠忽視小孩子的智慧。在今日中國的證券市場上,那些不顧法規的明文要求而明目張膽地以虛假陳述、隱瞞重大事實等方式欺騙投資公眾的上市公司,和那些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為虎作倀的中介機構,與那剛愎自用的裸體皇帝和那些指鹿為馬的無恥臣子又有什麼區別?如果我們不以街頭百姓甚至是小學生的判斷作為信息披露的原則,難道還能指望那些「底兒潮」的公司自覺地將其家底兜出來么?這些案例其所以屢見不鮮、禁而不止,可能不僅說明了我們信息披露的強制性不夠。如果在現階段將信息的通俗性也作為信息充分、完整要求的一部分的話,更多的王海(打假)式人物就可能會出現,從而大大地減輕政府監管部門的執法負擔。這種社會性利益的獲得與公司為此額外付出的代價相比,至少在市場尚未成熟的現階段,可能是完全值得的。
4. 美國股票叫什麼
美國股市泛指美國紐約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主要指標包括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及納斯達克100指數,這三大股指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5. 美國資本市場是屬於無效、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強式有效的哪一種
美國資本市場是屬於無效、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強式有效的哪一種?這並非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市場的參與者是人,人性中有努力解惑、貪婪、恐懼、羊群效應等表現,所以資本市場一直是在無效市場與有效市場中頻繁交錯進行的,美國資本市場也是如此。無效市場理論認為人的認知不能達到完美,人的認識是一種有缺陷的或歪曲的認識,人們僅依靠自已的認識對市場進行預期,所以市場並不是理性的,是一個無效市場 。弱式有效市場認為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了過去歷史的價格信息並採取了買賣交易行為,所以股價的變動當中已經充分地反應出了這些訊息,在弱式有效市場,技術分析失去作用 ,基本面分析可能還有一席之地。半強式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包括成交價、成交量、 公司管理狀況及公開的財務信息等,投資者都能夠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也能夠充分反映這些信息,因此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都將失去作用,唯有內幕消息可能使投資者獲得利潤。強式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價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營運的信息,在強式有效市場中沒有方法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資本市場盡管是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體系,同時,參與資本市場的一直是人,人性亘古不變,所以資本市場的根本邏輯不會發生改變 ,美國資本市場既不是完全的無效市場,也不是絕對的有效市場,總是在無效市場與有效市場間交錯的。
6.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結構
美國股票市場由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構成。
初級市場又稱一級市場,為發行市場,由發行公司和投資銀行組成。發行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籌集資本,投資銀行的業務是幫助發行公司推銷其股票或債券,使之能及時獲得資本擴大經營。新股票發行完以後,發行公司就取得現金可用作生產資本或用作其他用途,投資者則取得股票。因此,美國的初級股票市場實際上就是由無數的投資銀行組成。
次級市場又稱二級市場,為股票流通市場。股票在初級市場發行以後,就可以在次級市場上自由進行買賣交易。次級市場的價格是不固定的,它受到諸如股票供求、市場利率、股息紅利、公司前景等因素影響。次級市場主要由證券交易所及場外市場組成。70年代,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量每年平均為2000億美元。
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分布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機等地。其中以設在紐約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規模最大,屬於全國性的證券交易所;而設在舊金山、洛杉機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費城與匹茲堡的費城證券交易所、芝加哥的中東證券交易所和波士頓的波士頓證券交易所則屬於地方性的證券交易所。
美國的股票交易所設有交易廳,裡面有數量不等的交易台,股票掛牌經營。在交易所掛牌股票必須符合交易所的條件,如果不符合條件,就只能在場外市場交易。不同交易所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經營時間長的大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掛牌;經營時間較短或較小的公司的股票,就只能在其他交易所掛牌;剛成立的新公司或不符合交易所掛牌條件的股票,則只能在場外市場交易。
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美國稱為「藍籌」,即最優股票。一種股票只有取得在股票交易所注冊資格,才能正式在交易所掛牌上市。
美國股票市場的場外市場,是指無組織的股票交易場所。這種場外市場不同於交易所市場,交易所都設有中心市場,場外市場則沒有中心市場,它分散於全國各地的大小城市,沒有固定的格局,交易也比較自由。交易的股票一般都是不能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但也有少量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美國的許多小型的地方企業、金融機構,互助基金等在這里從事股票交易,而且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政府機構的股票、債券也在這里流通。例如,美國蘋果電氣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也有一部分該公司的股票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
場外市場在美國股票市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業務量僅次於紐約的證券交易所,已超過美國證券交易所,居第二位。它已發展成世界級的市場。其經營的股票達5萬多種,遠遠超過在證券交易所流通的3000--5000種股票。在1986年,場外市場的日成交量平均為1.2億股,年成交量為280億股,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351億股。
全國證券商自動報價協會是美國場外交易市場的一種新穎的組織形式,它通過一部安裝在康涅狄格州的特魯姆布爾大樓里的電子計算機,用網路將全國所有的證券自營商組織在一起,及時准確地向他們提供場外交易的市場行情。
美國次級市場除了證券交易所及場外市場之外,還有第三市場和第四市場,實際上它們都是場外市場的一種。第三市場是一些大的機構投資者不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付較貴的費用,而轉到場外市場進行交易。第四市場則是股票買賣雙方直接進行買賣交易,中間不需通過證券商,這種交易一般交易量大,多在熟悉的客戶間進行。
7. 當基本面表明股市應該處於較低水平時,為什麼有效市場假說不太可能成立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提出並深化的。「有效市場假說」起源於20世紀初。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該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其它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假如投資者能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應迅速作出反應。
推論:如果半強式有效假說成立,在市場中利用基本面分析則失去作用,內幕消息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2、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1-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8. 證券類股票屬於市場結構中的哪一類,不是有四種市場結構嗎
根據市場的競爭程度可將市場分為四種: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其中完全競爭市場是一個標准,它需要滿足四個條件,判斷其他市場結構時需要以其作為參考。
1、市場中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消費者或每一個廠商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對市場價格沒有任何控制力量。雖然股票市場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人可以控制價格,有時莊家可以憑借自己強大的實力來操縱股價的。
2、產品是同質的,幾乎沒有差別。這意味著任何廠商不可以以產品質量差異作為價格壟斷的工具,所以產品價格是一樣的,任何廠商都不能隨意提價,否則產品就賣不出去。
3、廠商進出市場是完全自由的。很顯然,股票的買賣者隨時可以進出股票市場。
4、信息是完全的,不存在信息不對稱。這樣的話,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掌握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商品和市場的全部信息,確定自己的最優購買量或最優生產量,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顯然,這是股票市場最不能符合的條件了。雖然上市公司要定期進行信息披露,但是利用內幕消息來牟取利益的事情在股票上經常發生。
所以股票市場絕不是完全競爭市場,但是具體屬於哪一類市場真的不容易判斷,而且事實上評價股票市場有更好的評價標准——市場有效性假說。根據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即它的表現有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的真實情況,可以將股票市場分為三個市場。
一、弱式有效市場假說(weak Form efficiency)
該假說認為在弱式有效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應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融等 ;
推論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還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二、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
該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應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其它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假如投資者能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應迅速作出反應。
推論二:如果半強式有效假說成立,則在市場中利用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內幕消息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三、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trong Form of Efficiency Market)
強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地反應了所有關於公司營運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已公開的或內部未公開的信息。
推論三:在強式有效市場中,沒有任何方法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即使基金和有內幕消息者也一樣。
根據市場有效性假說,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的股票市場仍然是弱式有效市場,這正好與我國股票市場素來的稱謂「政策市」相對應;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股市應該屬於半強式有效市場。 一國的股票市場的發育程度與一國的市場經濟成熟程度是密切相關的,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股市也會越來越有效的。
9. 美國的那斯達克股票市場屬於
創業板股票市場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英文全稱是「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並負責管理。它是1971年在華盛頓建立的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
10. 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屬於什麼
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屬於國際股票、美股;
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屬於科技股、類似於中國A股裡面的科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