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中和十大龍頭股
排名前十的碳中和龍頭股分別是:
航天工程A股的代碼為603698,股票的發行方是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15年1月28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79億元。
川能動力A股的代碼為000155,股票的發行方是四川省新能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0年9月26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332億元。
中利集團A股的代碼為002309,股票的發行方是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9年11月27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50.83億元。
雪迪龍A股的代碼為02357,股票的發行方是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12年3月9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47.69億元。
菲達環保A股的代碼為600526,股票的發行方是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2年7月22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28.25億元。
華西能源A股的代碼為002630,股票的發行方是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11年11月1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21.66億元。
長源電力A股的代碼為000966,股票的發行方是國家能源集團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0年3月16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180億元。
中材節能A股的代碼為603126,股票的發行方是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14年7月3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48.90億元。
華銀電力A股的代碼為600744,股票的發行方是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6年9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97.61億元。
國檢集團A股的代碼為603060,股票的發行方是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16年11月9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117.1億元。
㈡ 愛旭股份股是什麼板塊愛旭股份上市股價是多少愛旭股份600732股票走勢
將來3種新能源,那就是光伏、儲能、鋰電,對於光伏的看好排位,我們認為它在第二。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持續作用下,光伏擁有長時間的投資價值,在以後的市場中它都是主流長牛賽道之一。那麼作為全球太陽能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一直在引領著太陽能電池量產技術方面的愛旭股份,怎麼能不帶領大家探究一番它呢?
剖析愛旭股份前,學姐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光伏行業龍頭股名單,還不趕緊領取:寶藏資料!光伏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公司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一直致力於研究太陽能電池製造,主要產品為單晶太陽能電池片、單晶PERC太陽能電池片、多晶太陽能電池片,累計申請專利100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59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76項,在電池片領域知名度很高,是排名在龍頭位置的企業。
給大家科普完了公司的一些概況,下面我們來熟悉一下公司的一些獨特的投資優勢。
亮點一:公司技術儲備豐富,多個電池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光伏行業是製造業,製造業的一大特點就是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因此那些跟不上行業技術迭代的企業,最終的命運或許會是淘汰。
公司實施一系列自主創新和聯合研發,在 HJT、TOPCON、IBC、HBC 等下一代新型電池技術方面展開了長期深入的研究,還致力於進一步提升電池效率,不斷探索疊層電池、多層電池技術,目前,還具有比較不錯的研發成果。公司的下一代新型太陽能電池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調整,目前已基本成型,仍然在行業里有著一席之地。
亮點二:打通上下游,進行產業鏈資源整合,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光伏技術變革
公司在長時間的奮斗之後,和全產業鏈優質企業有合作,包括全球領先的晶硅組件廠商、上游主要矽片供應商、原輔材料製造商、全球領先的設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德國Centrotherm、RENA以及其它具備強大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等建立了全方位、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然後完成了下一代新型電池技術的完整產業鏈條的構建,能夠使自己在行業中穩固地位。
同時,公司投資建設的全球最大的光伏創新中心已經投入使用,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十幾家國內外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共同形成產業技術創新生態,共同讓光伏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也促使自己的創新技術在全球前幾名。
篇幅是有規定的,如若對更多關於愛旭股份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有興趣,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趕緊看一看吧:【深度研報】愛旭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光伏行業,其實是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途徑,這已成為全球各主要國家的共識。在國內外各項政策的促進之下,如今光伏行業如今身處發展階段,按照國際能源署在發布的《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中預測:到2050年,由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幾乎是全球電力資源的90%,其中太陽能和風能這兩者的百分比加起來就大概有70%了,可見光伏未來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總結來講,正如我們開篇所陳述的那樣,光伏產業將會是未來主流的賽道之一,然而能夠在業內有領先地位的愛旭股份,也將會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但是文章多多少少會有些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知曉愛旭股份未來行情是否是好的,直接瀏覽下方文章,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愛旭股份的估值有沒有高估:【免費】測一測愛旭股份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㈢ 碳基半導體晶元外國進展如何
事實上,碳基半導體晶體管最先是由美國與荷蘭科學家在1998年製造出來的,截止到2006年之前,我國在碳納米管晶體管上並沒有明顯的建樹。可以說,我國對碳納米管晶體管的研究開始於2000年,7年之後才制備出乎搜跡了性能超越硅晶體管的N型碳納米管晶體管。由此可知,國外的碳納米管晶體管的研究要比我們早的多,但是到了今天我們與國外的差距遠沒有硅晶體管那麼大,甚至有超越國外的趨勢。
總體而言,國外對碳納米管晶體管的研究,還是比我們要領先的。在2013年,MIT研究團隊發表了由178個晶體管組成的只能執行簡單指令的碳納米管計算機。在2019年,MIT團隊已能製造完整的由14000個碳納米管晶體管組成的處理器了。而國內於2017年製造了基於2500個碳納米管晶體管的處理器,整體性能相當於因特爾4004的水平。至於在2019年國內是否研發出了集成更多碳納米管晶體管的處理器,目前尚未有報道。
由於碳納米管較容易聚合在一起,所以MIT團隊利用了一種剝落工藝防止碳納米管聚合在一起,以防晶體管無法正常工作。要知道MIT團隊製造的CPU主頻只有1Mhz,早期的80386處理器的頻率還有16Mhz,也不是說2019年碳納米管製造的計算機性能,僅相當於1985年製造的硅晶體管處理器的性能,這差距就太大了。離實用化,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碳納米管晶體管之間的溝道和碳納米管晶體管的體積過大,導致碳納米管晶體管可以容納的電流較小,容納得電荷較少。MIT製造的由14000個碳納米管晶體管組成的處理器中的溝道寬度為1.5微米,與現在納米級相距較遠。也只有縮小碳納米管晶體管的體積和減小溝道的距離,才可以提升整體性能。
但是國內於2017年,就研製出了柵長為5納米的碳納米管晶體管,近日又研發出了柵長3納米的碳納米管晶體管。可以說,國內在碳納米管晶體管的小型化上走的比較遠。在2007年左右,國內以碳納米管晶體管製造的處理器主頻就高達5Ghz,要比國外2019年製造等我處理器主頻高的多。從國外的相關產品來看,其碳納米管柵長究竟達到了何種地步,也說不準。只不過,由此可知,在碳納米管的研發上,國內技術最起碼不會差國外技術太多,很有可能是同步發展的。
【碳基半導體晶元真的能夠助力我國晶元突破西方禁錮?從此不依賴ASML嗎?】
我們應該看到了近期的新聞,2020年5月26日,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宣布,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制備的瓶頸! 該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於是我們扎堆的認為, 碳基半導體晶元一定能夠助力我國晶元的突破,打破西方禁錮?從此不依賴ASML。
了解現狀——西方國家壟斷的是硅基材料,而這些硅基材料在我國,我們的優勢非常的低;一些關鍵性的材料還是倍國家技術給壟斷的。而此時,我們想要打破束縛,就必須要尋找新的思路,於是出現了我們期待的:碳基半導體能否替代未來的硅基材料呢?
其實,有專家表示,北由於碳分子結構穩定,很難像硅材料一樣通過摻雜其他物質改變性能。因此,碳納米管要實現產業化,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如今,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的突破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希望。
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如果能夠打破硅基半導體材料的束縛,走出一條全新的碳基半導體路,我們的晶元發展可能更有意義。
其實,以碳纖維(織物)或碳化硅等陶瓷纖維(織物)為增強體,實際上,我們熟知的石墨烯,生物碳以及碳納米管等等都屬於碳基材料。因此,想要碳基材料真正的運用與我們的實際,確實還是有一段路走,可是我們也已經進了一步了。
在晶元處理中, 碳基技術晶元 速度提漏宏升,功耗降低,未來更能夠運用於多種領域,比如國防,氣象,以及我們現在急需要解決的手機晶元,計算機晶元問題。這里我們得知道,相比國外技術, 我國對於碳基技術研究時間早,目前的技術是基於二十年前彭練矛院士提出的無摻雜碳基CMOS技術發展而來。
因此,我們不擔心倍國外的技術給限制,因為我們的技術具有前瞻性,確實我們的晶元技術目前還是受限制,特別是ASML的光刻機,因為缺乏技術,在工藝製程方面受到制約。
因此歲並,我們猜測的是,碳基材料未來很有可能打破ASML光刻機的束縛,打破歐美國家晶元的束縛,打造屬於我們的晶元技術。
謝謝您的問題。碳基晶元在全球范圍內還在朝量產邁進。
碳基晶元目前處於實驗室階段。 IBM和英特爾已經碳基在理論進行了多年的 探索 ,英特爾無果而放棄。IBM與英特爾退而求其次,用的是「摻雜」工藝制備碳納米管晶體管。在國內,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團隊在半導體碳碳基半導體材料制備方面取得了研究重大進展,已經領先於全球,但也只是朝產業化進一步邁進。
實驗室的成果離現實還很遠 。全球碳基晶元真正要實現落地、商品化,除了雄厚的資金,必須要有現有的晶元兼容,直接借用現有半導體產業流程工藝,就可以大大加快碳基晶元產業化進程。
碳基技術需要企業參與 。北京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以前在碳基技術上走在了前列,未來10年發展至少需要20億元研發投入,這需要企業產研對接,需要企業認識其中的價值。阿里巴巴、騰訊都計劃投入數千億元用於新基建,參與到雲服務和晶元全線布局,希望這樣的 科技 龍頭企業參與「碳基」集成電路,有助於縮短國內碳基技術的商用時間,站在全球視角, 科技 企業及早介入非常重要。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首先,國外的研究並沒有啥進展,因為沒有企業投錢,高通的晶元利潤這么高,誰會把大把的錢投到一個還不知道成不成功的項目上?
處於 探索 期,技術還遠不成熟,距成熟產品路還很遠。
㈣ 微電子晶元企業股有哪些呢
綜藝股份、大唐電信、同方股份、ST滬科、張江高科等。
1、綜藝股份
綜藝集團創建於1987年,起步於南通市通州區黃金村。集團成立20多年來,制訂了超越競爭的藍海發展戰略,以股權投資為橋梁。
迅速切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有計劃地堅定向現代化的高科技投資控股企業轉型,打造成功了以信息科技產業為主線的高科技產業鏈,完成了以新能源為龍頭、信息產業和股權投資為兩翼的產業布局。
2、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控股的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1998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同年10月,「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3、同方股份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名字取自清華大學清華園最早的建築、昔日用作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部。
公司主要從事資訊科技(資訊系統、電腦系統、寬頻通信)、能源與環境(人工環境、能源環境、建築環境、生態環境)兩大產業。同方股份在1997年成立,並在同年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公司更名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4、ST滬科
ST滬科是上海寬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3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主要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實業投資,投資管理,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
5、張江高科
張江高科技園區,被譽為中國矽谷。成立於1992年7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中南部,是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與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開發區同為上海浦東新區四個重點開發區域。
㈤ 集成電路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集成電路概念股聯動概念:晶元概念、半導體板塊、有機硅概念、元器件板塊、
集成電路概念股相關上市公司匯總:
一、具有晶元和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的上市公司:
上海貝嶺(600171)、大唐電信(600198 )、同方國芯(002049)、北京君正(300223)、國民技術(300077)、士蘭微(600460)、中穎電子(300327)
二、晶元製造及封裝:
晶方科技(603005)、長電科技(600584)、通富微電(002156 )、蘇州固鍀(002079)、華天科技(002185)、中電廣通(600764)、台基股份(300046)、華微電子(600360)、太極實業(600667)
三、集成電路周邊產業上市公司:
七星電子(002371)、康強電子(002119)、南大光電(300346)。
㈥ 中簡科技股票300777走勢中簡科技股票盈利分析中簡科技股票暴跌最新消息
近年來,無論是在研發還是產業上,國內在新材料領域都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市場對新材料的需求仍在不斷地擴大,在眾多新材料當中碳纖維有很寬廣的發展空間。
碳纖維被譽為「新材料之王」,雖然其直徑小,但是強度卻很大,在業內擁有"黑黃金"的稱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細分領域的龍頭--中簡科技。
進入主題前,我有一份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想帶給大家,點擊鏈接即可進入傳送門:寶藏資料: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的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簡科技最開始在2008年成立,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的產品范圍是碳纖維及其織物。
有了這么多年的積累,公司如今收獲了好多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技術,旗下的產品各項技術指標跟國際同類產品比較起來已經做到了數一數二的水平。
簡單了解了中簡科技之後,接下來學姐就來解讀下公司還有哪些投資亮點?能不能投資?
亮點一:技術優勢
原先在2012年中簡科技就已經生產出高性能T700級碳纖維產品,成為首家填補了當時國內T700級碳纖維工程化應用空白的公司。
另外因為國外生產設備無法運至國內,公司憑借自身對生產技術的理解,定製化研發個自身工藝與之相配套的專有生產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成98%,關鍵設備均已實現完全國產化,突破了生產設備"卡脖子"的局面,不光可以節約生產成本,還保證了產品的質量符合要求。
亮點二:研發優勢
從管理層面來看,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博士畢業生,科班出身的他們是業界頂尖專業人才,引導著團隊自主設計並定製生產線上的關鍵設備。
目前而言,公司的技術團隊已成功舉辦了多項國家重大課題研發任務,有"航空高性能碳纖維創新團隊"和"江蘇省雙創團隊"的稱號。掌握著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研發團隊,使公司一直在業內擁有較高地位。
亮點三:客戶優勢
軍工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是十分嚴厲的,假如裝備型號確定下來了,基本不會改變供應商和原材料,表示著客戶集中度高,黏性也比較強大,可以確保了中簡科技穩定的訂單量,使得公司業績漸漸增長。
另一方面,軍工行業對供應商產品相關技術的尖端性和廣泛性有要求,這樣嚴苛的篩選要求能夠促使中簡科技持續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進而促進自己的業務能力的提高。
由於篇幅不太夠,若是你想進一步研究更多關於中簡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幫大家匯總在這篇研報里,直接點擊鏈接:【深度研報】中簡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因為纖維復合材料可讓結構實現輕量化,不單單可以讓飛機更加牢固也可以省下一部分生產、設計成本,所以在航空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用量比例會越來越大,當前,已被廣泛的運用了,范圍主要集中在機翼、口蓋、前機身、中機身等核心部件。
未來隨著軍機的需求更加強烈,將引領碳纖維市場實現快速發展,我相信中簡科技在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的情況下,未來發展潛力十足。
但是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有延遲的,如果想要知道更多有關中簡科技的未來行情,點擊下方鏈接,讓專門的投顧來幫助你更好的診股,看下中簡科技估值是不是對的:【免費】測一測中簡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㈦ 碳基晶元是真事兒,還是在忽悠人
您好,很高興回答的您問題,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
當然是真事兒,而且這個晶元有很多優勢。
在硅基晶元的發展上,中國面對重重障礙,EDA軟體、IP、晶圓、生產工藝、設備等等的技術都遭到技術封鎖,高端晶元產業鏈幾乎沒有中國的份額,華為海思很不容易搞出晶元來,馬上就遭到美國的打壓。
碳基技術,真的會在改燃歷不久的將來應用在國防科技,衛星導航,氣象監測,人工智慧,醫療器械這些與國家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
彭練矛說“相對於一些時髦的新應用技術,類似晶元這樣的基礎性研究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因為它對於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提升起著更為核心和支撐的作用。”
但是我認為要是投入到工業生產,還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路程,希望他們能快點找到解決辦法,所以,要真正做到晶元國產化,不僅要提高晶元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還需要提高我國的光刻機研發的製造能力,這些科技都需要花費很長時人力物力和資金,雖然困難重重,我依然認為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的。
㈧ 000990誠志股份怎麼樣
這是一個發現價值的時代,這是一個敢於打賭的時代。
近年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通過「激進」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全球金融資產大幅增加,通脹持續上升。再加上美聯儲堅定的鴿派立場,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新一輪通脹上升周期已經到來,短期內不會結束。
另一方面,在中國,7月初,央行宣布釋放1萬億元可用資金。結合「房住不炒」的基調、資本市場注冊制的逐步實施以及外資准入門檻的不斷放寬,國內市場的流動性勢必會進一步增加。
那麼,在這一輪新的通脹周期中,結合未來中國資嫌搜本市場的流動性寬松,我們將迎來一個投資a股市場的時代。
其中,通脹受益股必然具有極大的投資價值。
自a股進入結構性牛市以來,那些行業代表性龍頭可以享受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溢價,但反過來,它們也越來越引起投資者的焦慮。因為再好的公司,其估值提升也是有上限(或天花板)的。在目前機構普遍群體形成的估值泡沫下,投資者如何在後續投資中獲得安全邊際?這是一個值得反復考慮的好命題。
既然高景氣高預期的行業龍頭的估值泡沫已經肉眼可見,為什麼不從它入手呢?看看這些行業細分領域的個股。畢竟在高增長預期下,其細分領域個股的成長性是可以得到一定保證的,尤其代表了國家戰略發展和社會演進的方向,比如目前中國的「雙碳」戰略,以及半導體的國內替代趨勢。
最近,一家價值偏離明顯的上市公司進入了筆者的視線。公司有碳中和、半導體國產替代兩個概念,也是通脹受益者。
資料顯示,誠志股份屬於清華控股的上市平台,公司商業模式描述為「一體兩翼」,即清潔能源為一體,半導體顯示材料和生命醫葯為兩翼。近日,公司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4.02億元,同比增長60.86%;凈利潤7.39億元,同比增長458.15%。
經過統計對比,這份成績單不僅在整個化工-化工行業處於前列。進一步看,2020年誠志報虧2.06億元,當時誠志市值約190億元;2021年中期業績為7.39億元,目前市值仍為190億元。
顯然可以看出問題:誠志股份凈利潤大規模增長,市值卻和上年虧損相差無幾。合理嗎?
這里存在明顯的市場價值偏差。這個偏差(或預期差)有多大?按照目前公司估值PE22.4倍,乘以9億凈利潤的凈增長規模,那麼就是201億!
這意味著,一旦這種市場偏離被逆轉甚至修復,誠志股份要在目前市值的基礎上再增加201億元,才能合理反映本次中報的業績水平。
投資的一般規律是:企業業績的增長是股價上漲的基石,面對持續的增長,市場偏差被修正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基於2021年上半年的這份成績單,筆者認為投資者應該重構對誠志股份價值(估值)的認知。
清潔能源是其最大的業務模塊,以子公司南京誠志和誠志永清為核心。其產品為乙烯、丙烯、丁辛醇等工業氣體和化工產品,該業務約占其營業收入的80%。
目前在清潔能源領域,誠志股份有兩個成長邏輯,短期和長期:
(1)短期增長邏輯:全球通脹遠未結束,業績只是回歸正常水平。
「公司的這一部分」
自2021年初以來,全球油價上漲了近50%,推動大多數化工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乙烯、丙烯價格漲幅超過25%,環氧丙烷價格漲幅超過98%,正丁醇、辛醇價格甚至翻倍,漲幅均超過110%,一直維持在高位。
子公司南京誠志是公司清潔能源業務的主要載體。在此,我想補充一點,公司一直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工業氣體和基礎化工原料綜合運營商。其運營模式以工業園區為基礎,主要為下游大客戶提供基礎化工原料。這種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
簡單的理解就是南京誠志以管道的形式向園區簡者唯輸送氣體和化學品,從而獲得園區供氣服務的「壟斷權」,這就像是真正的躺著也能賺錢的好生意。
目前任何短期利空都不會阻礙公司的長期價值回歸,而去年油價的暴跌應該算是——的短期利空風險釋放。按照k線來看,現在國際油價已經回到了之前的高位,每桶50-60美元以上的油價實際上只是回到了過去的正常交易區間。以此類推,說明誠志股份輝煌的中期業績不過是和過去一樣回歸正常水平,未來還會繼續上漲。
在未來經濟尚未完全復甦的階段,隨著美聯儲鴿派信息的不斷釋放,預計攔培拜登政府的3.5萬億美元放水也在路上,這可能預示著短期內通脹遠未結束。
結合公司目前披露其清潔能源項目已滿負荷運行,公司中報顯示,隨著下遊客戶開工率和用氣負荷的增加,南京誠志液體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4.17%,工業氣體銷量同比增長39.8%。
此外,南京誠志積極把握上半年丁辛醇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機遇,努力開發下遊客戶資源,拓展銷售渠道,實時綜合測算,以產品價格和邊際貢獻為導向,靈活組織辛醇和正丁醇產品、異丁醛和異丁醇產品的轉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南京誠志上半年效益創歷史新高。
金科
一步推導出,隨著通貨膨脹預期逐步深入,誠志股份的業績將繼續呈現出良好增長態勢,而這個趨勢或許僅僅只是個開始。
(2)中長期成長邏輯:圍繞國家「碳中和」戰略,進行前瞻性布局並手握技術優勢
自去年9月,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時間表後,其後在十四五規劃、氣候雄心峰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世界經濟論壇等一系列的規劃或重要會議上,「碳中和」概念都沒有缺席,甚至擺在最前列並進行逐步的細化,表明政策的支持力度是清晰和明確的。國家也決心要把這項長期事業、目標完成好。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任何能夠緊緊捉住「碳中和」的企業也將面臨著歷史性發展機遇,這是毋庸置疑的。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報告預測,未來中國將撬動70萬億以上的綠色產業投資機會。可以說這種滿載政策福利的大賽道、大時代機會,背後所隱藏的實際上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由此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或已遠遠超過對過剩產能或行業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其深遠影響也超越了國家經濟轉型升級。
所以對於煤化工領域的企業來說,擁有技術優勢、產能規模化優勢的企業無疑會迎來先發機會,而且側面上也說明了該行業或再一次迎來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因此未來通過技術賦能、戰略性的前瞻布局及在創新模式走出來的企業,其未來或會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2020年期末,南京誠志科研項目共計19項,其中新立研發項目11項,結轉研發項目8項。通過以「技術驅動 產能擴張 下游使用需求持續增長」為前提不斷構建起其競爭性壁壘,打造產品資源轉化過程中實現無碳排放的全新模式和平台。
具體來看,誠志股份上半年成功與行業巨頭霍尼韋爾UOP簽署「碳中和」戰略合作備忘錄,提早布局以保證未來公司的穩定發展,同時背靠清華這個中國最頂級的學府,發揮出國內頂級的技術平台和人才團隊機制優勢,並通過核心技術高效利用中國擁有資源稟賦的煤炭作為主要原材料進行化學合成,最終產出清潔環保的、無毒無害、具有廣泛使用場景的高分子聚合物。
資料顯示,在生產低碳烯烴的化工技術(MTO)領域,2020年南京誠志全資子公司誠志永清60萬噸MTO項目投產後,開始逐步釋放業績,去年清潔能源產品同比增長30%便是南京MTO項目產能爬坡,逐步達到正常運行狀態所帶來的增量增長。隨著下游訂單需求的增長,誠志永清(設計產能)60萬噸MTO項目在國產替代的趨勢下逐步滿產運行應該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同時,在加速布局下游領域方面,公司是不遺餘力的。據悉,其子公司南京誠志與中科院蘭州化物所、中國石油化工南京工程就「乙烯羰基化路線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技術開發」項目達成合作,共同推進10萬噸級乙烯羰基化制備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藝的開發,以及其後10萬噸級工業示範裝置的建設,進一步縱向延伸至MTO下游產業鏈,這將大幅提升公司在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實力。
而據筆者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於生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機玻璃),也用於聚氯乙烯助劑(ACR)的製造,以及可作為第二單體使用於腈綸的生產。
當前,中國MMA消費量也呈現逐年增長態勢,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我國MMA進口量就已經超過23.9萬噸,而2019年全年MMA進口量為21.6萬噸。預計在2021年,國內MMA消費量將超過118萬噸。因此,誠志股份實際上已經緊緊捉住了國產替代的路線,圍繞這些機會不斷進行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誠志股份的乙烯羰基化路線的的優點是工藝較簡單、工藝流程較短,原料易得,工業化後的生產成本比其他方法低1/3左右,特別是與大型石化乙烯裝置聯合一體化或者MTO裝置一體化生產更具優勢。
透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誠志股份目前把觸手延長至下游產業鏈,運用技術能力,通過精細化、差異化產品路線獲得市場上的相對優勢,進而提升誠志股份自身產品線的抗風險能力。
同時還有具備前景的清潔能源業務——氫能業務,與AP順暢合資設立的誠志空氣公司,主營氫能技術、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加氫基礎設施產業投資、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的研發等業務,根據公司披露相關業務已經陸續展開。
可以說,南京誠志在MTO產業鏈和氫氣的布局,增加南京誠志的業務多元性和抗風險能力。綜合來看,公司在清潔能源賽道依靠通過自身一體化產業鏈、工程化能力、化工合成、規模化生產等方面優勢,不斷深入發展,聚焦、深耕具備產業發展前景且擁有長期滲透率提升的細分產品領域。誠志股份這種錨定景氣周期行業的動作,或能夠不斷的提升公司成長性和估值提升。
2018年隨著中興被打了一記狠狠地悶棍,半導體領域國產替代之聲漸起,意味著中國的產業升級之路也來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資料顯示,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佔全球超三成, 2019年全球半導體營收4121億美元,中國市場的半導體銷售佔了全球的1/3,是份額最大的,相當於美國、歐盟及日本的總和。
那麼在外圍圍堵下,隨著國家對半導體行業投入巨額資金大力發展和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必將迎來一個飛速發展時期。
作為半導體產業基石的材料端,對於該產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在半導體顯示材料的液晶領域,存在著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及行業景氣度持續的向上。
液晶材料,占液晶面板成本比重僅為3%-4%,但是液晶材料決定了面板的顯示效果好壞,是最為核心的材料。
目前全世界的液晶材料廠商大致分為國外三巨頭:德國默克、日本JNC、日本DIC,他們占據了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形成了三巨頭的格局:石家莊誠志永華、合成顯示、八億時空。
在需求端,受下游面板需求影響極大,這幾年以京東方和TCL為首的國內面板企業實施逆周期的擴產策略,日韓廠商逐步關閉產能,比如LCD市場,韓廠僅剩的5條產線預計將於2021年加速退出。
參考近期面板廠商的業績凈利潤預告,比如京東方實現126億的凈利潤,增長率高達814.46%,有專家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產能將佔到世界的50%,2023年大陸產能將佔全球產能的60%以上,未來或超70%;屆時國內TFT混晶材料需求將達到約500噸/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50億元/年。
上述數據說明大陸廠商把面板的主導權握在手中,面板製造甚至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而且行業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在助力液晶材料端市場擴容,比如O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等。
中金認為:認為LED行業10年一輪周期,Mini、Micro將成為下一個10年周期的主要動力,顯示及背光使用將迅速下沉,未來5-7年全行業高成長可期。同時,在5G 4k/8k AI趨勢下,LED顯示/發光與虛擬演播、實時渲染等技術的結合,使用也將更為豐富多彩,加上Mini/Micro的持續進步,10-15年後有機會取代所有的發光和顯示技術。
誠志股份的半導體顯示材料是其子公司石家莊誠志永華,是全球最大的TN/STN混合液晶材料供應商、大中華地區最大的混合液晶材料供應商及OLED材料新銳供應商。「slichem」自主液晶品牌,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關鍵技術和液晶材料的長期壟斷。
該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液晶單體、中間體處理能力和混合液晶生產能力,混合液晶材料銷量國內領先,其中單色混合液晶全球市場佔有率保持在50%左右;正性TFT混合液晶材料占公司液晶材料銷售量的60%以上。
客戶方面,石家莊誠志永華與全球主要LCD面板企業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主要客戶有京東方A、TCL科技集團、惠科集團、天馬集團,還有群創台灣、友達台灣、韓國LG等等。
在2020年誠志永華TV用TFT混合液晶銷量同比增幅超100%,中小尺寸產品用TFT混合液晶銷售量同比增幅也在50%以上,業務毛利率增加4.6%,單色混合液晶持續保持世界第一份額,TFT混合液晶的銷售量、銷售額、凈利潤均創造歷史記錄。
今年以來,誠志股份旗下誠志永華的半導體顯示材料產品線就一直處於產銷兩旺、訂單量飽和的狀態。根據中報顯示,石家莊誠志永華實現TV用液晶銷量同比增長136.58%,中小尺寸產品用液晶銷量同比增長151.87%。同時,通過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負性液晶銷量持續攀升,同比增長135.36%。
在技術儲備方面,據公開信息,誠志永華早已將產品從液晶材料進一步擴展到相關顯示材料領域,已在包括液晶PDLC膜、液晶手寫(黑)板、液晶天線(縮小5G基站體積和成本的重要技術之一)等液晶材料非顯示使用領域以及OLED發光材料、其它顯示用化學品等平板顯示的前沿技術積極布局。
在OLED方面,石家莊誠志永華技術中心作為液晶顯示材料領域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唯一OLED方面科研立項項目。誠志永華從PM材料開始布局、同時逐漸進入AM材料市場,致力於研發自主材料,目前在紅光摻雜材料方面已有所突破,其性能已與市售產品相當,已申請OLED相關專利37篇,其中授權21篇,具備良好前景。
於此推斷,液晶材料的國產需求也將穩中有升,以誠志股份為首的液晶材料廠商,承擔了國產替代轉移的任務,並且也有足夠的能力去吃下這塊市場份額。
目前,石家莊誠志永華單色混合液晶生產能力25噸/年,TFT混合液晶生產能力達到100噸/年,並具備繼續擴產的能力。根據誠志股份2020年的公告,其投資3.98億元正在滄州建設的單體材料項目,可每年提供78噸混合液晶的原材料--液晶單體材料。
而且,根據項目環境評價信息,該項目規劃中還有46.98噸/年液晶單體材料的二期項目。可以預測,隨著滄州項目未來投產運行,配合石家莊現有產能,誠志永華可以發揮旗下石家莊和滄州子公司產業加成效應,安全保障下游市場需求。
不僅公司產能充分保障需求,而且在業務端、材料端持續的深耕保證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變化產生的需求變動。
前陣子,誠志永華成功引入北京電控產業投資、上海國科、京東方A創芯企業管理中心等15家戰略投資者,一方面能夠充實資金,擴大自身產業規模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以客戶端為代表的外部優質資源的進入,能夠給公司市場、技術、渠道、品牌進一步拓展空間。
為順應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公司在包括PDLC等非顯示材料領域以及OLED材料、其它顯示用化學品等平板顯示的前沿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積極布局,從專注於液晶材料進一步擴展到相關顯示材料領域。
結尾部分
再來簡單拆分公司的業績: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已達3.22億元,第二季度凈利潤達4.08億元-4.28億元,比第一季度增長26%-33%,在去年第二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尚為-0.51億元,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已實現2.45億元、3.16億元。即使在下半年保守的以前兩年(2018、2019)下半年業績增長基速,保守按照歷史平均值30%環比增長去評估。
可預期的是,2021年誠志股份的凈利潤規模16.79億-17.25億元,對應的預期同比386.66%-400%,摺合的預期市盈率倍數僅為11倍,該預期估值處於歷史相對較低的位置。
透過這份靚麗財報,展現出誠志股份業績的爆發僅僅只是個開始。
隨著雙輪周期景氣的加持下,公司清潔能源、半導體顯示材料兩大業務的成長性進一步被打開,再加上另外一翼——生命醫療業務在後續持續帶來穩定的業績增量。
筆者認為,誠志股份應該看作是「平台型公司」,不再是典型的周期性企業,誠志股份已轉變成為一家能夠兼具雙重優勢特徵的新公司,即包含了科技股的高成長性與周期股的業績高爆發力。
誠如上述,每一次市場對公司認知的改變,都會引發估值體系的改變。筆者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誠志股份估值體系必將被重塑,打破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進入新時代,舊的估值體系將被新的替代,而喚醒的將是一個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新時代,一個擁有誠志以及誠志絕不會缺席和辜負的新時代。
相關問答:誠志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誠志股份有限公司是清華大學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1998年10月9日成立,2000年7月6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0990),是江西省與清華大學省校全面合作的重要成果。目前公司總資產19億多元,建立了以江西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北京為科研基地和營銷窗口、廣東為海外業務拓展基地並輻射河北、遼寧、山東等地的產業布局。
㈨ 中簡科技的財報中簡科技最新事件中簡科技股票牛叉股
近年來國內在新材料領域無論是在研發還是產業上都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市場對新材料的需求仍在不斷地擴大,在眾多新材料當中,碳纖維的發展前景是比較良好的。
碳纖維,也被稱為"新材料之王",直徑雖小但有強勁,有"黑黃金"的稱號,接下來,就跟著我的腳步來探尋一下細分領域的龍頭--中簡科技。
在開始分析中簡科技前,我歸納了一份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即可查看:寶藏資料: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的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簡科技最開始在2008年成立,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的產品分別有碳纖維及其織物。
通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現有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技術數量豐富,旗下的產品各項技術指標跟國際同類產品相比,均已達到了先進水平。
簡單科普了中簡科技之後,我們再來分析下公司還有什麼投資亮點?可不可以入手?
亮點一:技術優勢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中簡科技就已經生產出高性能T700級碳纖維產品,成為第一家彌補了當時國內T700級碳纖維工程化應用空白的公司。
除此以外,因為國外生產設備禁運的原因,公司根據對生產技術的理解,定製化研製了和自身工藝與之相匹配的專有生產設備,設備國產化率實現了98%,核心設備均已實現完全國產化,沖破了生產設備"卡脖子"的局面,不僅能夠節省生產成本,還保證了產品質量合格。
亮點二:研發優勢
通過管理層面能夠看出,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均具有博士學歷,他們都是從科班學成的,現在都是業界頂尖專業人才,在團隊自主設計並定製生產線上的關鍵設備中,充當領路人。
目前,公司的技術團隊已圓滿落實了多項國家重大課題研發任務,被稱之為"航空高性能碳纖維創新團隊"和"江蘇省雙創團隊"。具有一批掌握高水平的研發團隊,使公司在業內的地位一直保持較高的狀態。
亮點三:客戶優勢
軍工企業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只要確定了裝備型號,基本上不會輕易轉變供應商和原材料,表示著客戶集中度高,黏性也比較大,可以保證著中簡科技穩定的訂單量,使得公司業績平穩上升。
另一方面,軍工行業對供應商產品相關技術的尖端性和廣泛性有要求,這樣嚴格的篩選要求能夠迫使中簡科技進一步加強生產工藝和技術,進而讓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進步。
礙於篇幅有限,假如你還想看到更多關於中簡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幫大家整理了一下,放在研報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深度研報】中簡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正因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可實現結構的輕量化,不光能延長飛機的使用壽命還能減省在生產、設計成本上的開銷,那麼在航空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用量比例將會越來越高,目前已被廣泛應用,連機翼、口蓋、前機身、中機身等核心部件也被囊括在內。
未來隨著軍機的需求不斷擴大,將促進碳纖維市場獲得進一步發展,我相信中簡科技在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的情況下,未來發展潛力十足。
然而就文章而言,它是具有滯後性的,如果大夥想要深入了解中簡科技未來行情,打開下方鏈接,會有專業的投顧為你提供診股的服務,看下中簡科技估值是不是對的:【免費】測一測中簡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