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科技大學地理位置
黃島校區: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港路579號 郵政編碼: 266510
泰安校區:山東省泰安市岱宗大街223號 郵政編碼: 271019
濟南校區:山東省濟南市勝利庄路17號 郵政編碼: 250031 城市簡介:泰安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山南麓(東經116°20ˊ~117°59ˊ,北緯35°38ˊ~36°28ˊ),北依山東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瓷都淄博,西瀕黃河。面積7762平方公里,人口538.6萬人。轄泰山區、岱嶽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6個縣市區。
泰安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泰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的泰山為「五嶽之首」,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每年有430多萬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泰安是國家衛生城市,城市依泰山而建,山城一體,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與現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與新的和諧統一。
泰安是山東省高校科研集中之地,擁有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泰山醫學院、泰山學院等四所國內外有影響的高等院校和三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兩院院士。
泰安地處中國南北交通要沖,京滬(北京--上海)鐵路、京滬高速公路和京福(北京--福州)國道在泰安交匯,擬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泰安設站。
泰安是中國石膏、自然硫和花崗石的主要產地,石膏會計師居亞洲之冠;泰山花崗石因賦有「穩如泰山」、「重於泰山」之意,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中國著名建築均採用泰山花崗石。
泰安機電、紡織、化學、建材、煤炭、電力、食品工業有傳統優勢。交聯電纜、高壓開頭蒸汽熱水鍋爐、柴油機、衡器、大麻紡織品、玻璃纖維、紙面石膏板、泰山特曲系列酒等產品均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泰安在滬深股市上市的泰山石油、泰山旅遊、魯潤股份等四棚卜支股票,均有較好的業績,是股民爭相購買的績優股。
歷史沿革:泰安歷史悠久,早在5萬年前有人類生息繁衍。5000年前產生了繁搜畝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時泰安分屬青州和徐州,周代時分屬齊、魯兩國。秦朝時歸齊郡。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泰山郡,隸屬兗州剌史部,郡制始置博縣(今市郊區舊縣村);公元前69年移至奉高(今市郊區故縣村);北魏時又移至鉅平(今市郊區大世和森汶口鎮)。北齊時改為東平郡,郡治置博縣。隋至宋代未設單獨行政區。金初設泰安軍;公元1182年(金大定22年)設泰安州,治於岱嶽鎮(今泰城),隸屬山東西路。元時仍為州,始隸東平路,後隸中書省。明代隸濟南府。公元1724年(清雍正2年)為直隸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13年)設泰安府,隸山東省布政使司。
1912年(民國初期),廢州、府,改省、道、縣三級制,原泰安府所轄各縣,分屬濟南、濟寧、東臨三道,1927年(民國16年)廢道。1937年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將泰安劃為第12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始置歷城,後移至泰安縣陵查(今新泰市境內);1947年劃為第15行政督察公署,專署駐泰城(日偽時設偽泰安道,道尹公署置泰城岱廟)。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泰安專署於1940年3月在萊蕪縣成立,始隸魯中行署;1943年1月泰安境內共產黨領導下的泰西專署、遠東專署合並為晉冀魯豫邊區第16專署;1946年兩專署又分置;1948年9月,泰山、泰西兩專署均改屬魯中南行署;1950年5月,泰山、泰西兩專署合並為泰安專署,駐泰城;1958年11月,泰安專署撤消;1961年5月復置;1967年3月成立「泰安地區革命委員會」;1972年7月改為泰安地區行政公署;1985年5月撤區,原縣級泰安市升為地級市。
經濟發展與消費:1998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6.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6.11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62.8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27.4億元,增長12.8%。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6%、45.7%、35.7%。二、三產業所佔比重上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由「二、一、三」格局轉變為「二、三、一」格局。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2年,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5∶45.1∶38.4,調整為14.7∶47.8∶37.5。第二產業在經濟增長中仍處主導地位,拉動GDP增長8.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拉動6.8個百分點,比上年分別增加2.4和1.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迅速膨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7.4億元,比上年增長56.6%,增速同比提高35.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率達32.5%,比上年提高8.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109.1億元,增長47.5%;農村投資58.3億元,增長76.8%。縣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固定資產54.4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53.8%。
投資規模快速擴張。全市城鎮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619個,比上年增加130個,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446個。在建項目總規模達251.8億元,比上年增加58.2億元,增長30.1%。
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2元。
文化活動(教育):泰山國際登山節的具體時間,基本固定為9月6日至10日,經貿活動可前後延伸。遵循的宗旨:第一屆至十一屆為:「以山為題,借題發揮,文體搭台,經貿唱戲」,「廣交四海朋友,振興泰安經濟」;第十二屆為「弘揚泰山文化,優化旅遊環境,推動全民健身,促進經濟發展」。第十三屆為「堅持改革創新求實、文明健康的辦節方向,努力為各項活動全方位搞好服務,以提高泰山泰安的知名度,增加旅遊客源為目標,進一步弘揚泰山文化、優化旅遊環境、加快旅遊業步伐,促進發展」。第十四屆為「繼續改革創新,突出旅遊主題,充分發揮登山節載體作用,進一步弘揚泰山文化,提高泰山、泰安的知名度,促進全市旅遊經濟的發展」。第十五、十六屆為「充分發揮登山節的載體作用,宣傳旅遊,招商引資,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
氣候:泰安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內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徵。山頂氣溫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8℃,年平均降水110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