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股走勢分化納指跌1.22%
在全球主要央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下,美股三大指數周四集體低開低走,其中納斯達克指數盤中跌幅近4%,元宇宙巨頭Meta也創下單日市值蒸發超過2300億美元的歷史新紀錄。
截至周四收盤,美股三大指數集體大跌。截至收盤,道指下跌518.17點,跌幅1.45%,報35111.16點;納斯達克下跌538.73點,跌幅3.74%,至13878.82點;標准普爾。標普500指數下跌111.94點,跌幅2.44%,報4477.44點。
歐洲股市方面,主要股指全線下跌。截至收盤,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54.16點,跌幅0.71%。德國DAX30指數下跌245.30點,跌幅1.57%。法國CAC40指數下跌109.64點,跌幅1.54%。歐洲斯托克指數下跌近2%。
商品市場上,黃金期貨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後掉頭向下。截至收盤,Comex月黃金期貨結算價收跌0.3%,至1804.1美元/盎司。
原油方面,由於原油產品需求激增,在供應仍然有限的情況下,油價周四尾盤大幅上漲。美國原油自2014年10月以來首次收於90美元上方。
WTI原油期貨上漲2.01美元,漲幅2.3%,收於每桶90.27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貨收於每桶91.11美元,上漲1.64美元,漲幅1.8%。
納斯達克指數暴跌3.7%,宇宙暴跌超過26%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股市收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7%。科技巨頭Meta Platforms公布財報後股價暴跌26.4%。投資者正在評估一批最新的公司財務報告。
截至收盤,道指下跌518.17點,跌幅1.45%,報35111.16點;納斯達克下跌538.73點,跌幅3.74%,至13878.82點;標准普爾。標普500指數下跌111.94點,跌幅2.44%,報4477.44點。
臉書的母公司Meta Platforms的股價收盤時暴跌26.4%。該公司的季度利潤低於預期,它還發布了弱於預期的本季度收入指南。
受MetA股價下跌影響,包括Snap和Twitter在內的其他社交媒體的股價也跟著下跌。
與此同時,Spotify Technology股價下跌,該公司最新季度數據顯示,優質用戶增長放緩。
科技股普遍遭遇挫折,蘋果下跌1.67%,特斯拉下跌1.60%,亞馬遜下跌7.81%,谷歌A下跌3.32%,網飛下跌5.56%,微軟下跌3.90%,高通下跌4.84%,AMD下跌2.18%,英偉達下跌5.13%。
經濟重啟概念也全線下跌,高盛下跌1.15%,雪佛龍下跌0.89%,埃克森美孚下跌1.17%,美國航空下跌2.30%,聯合航汪尺空下跌2.36%,達美航空下跌1.95%,皇家加勒比郵輪下跌2.31%,挪威郵輪下跌3.85%,波音下跌0.54%。
周四,中國證券交易所也搏碰未能倖免。除阿里微漲外,JD.COM、網易、富途控股、網路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均下跌近2%。
英格蘭銀行18年來首次連續加息。
周四,英國央行也將通脹預期從12月份報告中的6%預測上調至4月份的峰值7.25%。英國勞動力市場的復甦仍然強勁,12月份新增18.4萬名員工,使就業總人數比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高出40.9萬人。
英格蘭銀行過去堅持市場導向。預計一旦銀行利率達到0.5%,就會出現量化緊縮,通過停止對到期資產的再投資來降低政府和企業債券購買目標。公司債券銷售計劃計劃不早於2023年底完成,這將徹底解除央行購買的公司債券存量。
貨幣政策委員會在其報告中表示,任何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都將取決於通脹的中期前景。貨幣政策委員會認為,如果經濟發展大致符合2月份報告的中央預測,未來幾個月進一步適度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是合適的。中期通脹前景有兩個風險:一是工資上漲,二是能源和全球可交易大宗商品價格。
分析師Lizzy表示,英國央行再次加息,令市場措手不及。英鎊此前下跌,但隨後迅速上漲約0.4%,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約10個基點,股指全線收跌。
需要注意的是,歐洲央行將維持三個關鍵利率不變,但將在2023年3月底停止購買PEPP計劃下的凈資產。通脹可能會適度超過短期目標。預計凈基陵談購買將在加息開始前不久結束。歐洲央行還打算在加息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全額投資到期證券的本金,並在任何情況下進行必要的再投資。
歐洲央行(ECB)表示,已准備好適當調整其所有工具,以確保中期2%的通脹率。歐洲央行還將評估兩級儲備體系的適當校準,使負利率政策不會在流動性充足過剩的環境下限制銀行的中介能力。
今年港股會有怎樣的表現?機構是這么看的。
2月4日,港股迎來新年首個交易日。在去年市場的壓力下,今年港股會有怎樣的表現?
國信證券認為,我們在1月初判斷「港股修復季來臨」,港股1月上漲1.7%,明顯好於a股和美股。
興業證券認為,2023年港股投資策略需要「立足價值,精選個股,做好防守反擊,積小勝為大勝」。中長期來看,港股受海外資金、情緒、中國基本面影響的大框架很難改變。在上半年中國經濟承壓,而美國持續加息,美股中期調整未完成,全年震盪的基本判斷下,2023年投資港股需要更多的防守反擊。只有立足價值,精選個股,才能在夾縫中生存,趨利避害,以小勝大。
中國平安表示,外部風險部分釋放,港股恆生指數拐點臨近。截至28日收盤,恆生指數位列1月份全球股市前三。雖然只是小幅上漲,但經歷了一波先漲後跌的行情。
折之後,不少此前對港股,特別是對恆指抱有信心的投資者受到了一些打擊。
不過,我們認為恆指築底回升的拐點已經不遠了,主要基於以下三點因素:
第一,海外風險已經部分釋放,港股市場受到的海外沖擊大半已反映。全球「類滯脹」環境加深,不過在美聯儲以及鮑威爾的鷹派聲明下,海外流動性風險已經部分釋放,剩下的風險主要集中在3月議息會議上,2月雖然還是會有部分聯儲官員吹風引導預期,不過就邊際影響而言,會明顯弱於 1 月;另外,全球經濟回落的預期隨著美國零售數據環比轉負有所加強,而就業市場本身短期還能維持高景氣;
第二,地產與互聯網板塊的政策風險已經階段釋放,金融地產已經看到政策底,重點在於修復的強度與持續性;而互聯網政策底雖然尚未到來,但已有臨近的跡象,壓制港股市場的利空環境有望迎來改善。
相關問答:
『貳』 美國股指行情
在11月上旬聯袂創出歷史新高後,美國三大股指似乎失去了上攻的動力。受疫情影響,道指已經連跌四周,區間跌幅近2000點,受益於復甦的航空、旅遊、郵輪等周期板塊持續承壓。與此同時,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的中小盤羅素2000指數自高位回落超過10%,進入回調區間。
在美聯儲提速減碼的威脅下,本應受到疫情提振的科技成長股也未能倖免。納指近兩周下跌近8%,其中跟蹤科技巨頭的FANG+指數相對於11月4日的高點已經下跌了9.9%,距離回調僅一步之遙,包括奈飛、英偉達、Facebook以及亞馬遜等多隻個股近期表現不佳。
「過去一周幾乎每天都有大幅波動。」瑞銀私人財富管理公司(UBS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曼蒂奧尼針對近期科技股走勢分析道,「美聯儲的政策正處於拐點, 投資者正在仔細研究美聯儲對非農報告的看法,如果美聯儲在減碼或加息問題上提速,對利率敏感的成長股更容易受到沖擊。」
雖然鮑威爾試圖給有關加快縮減資產購買的表態降溫,稱不認為減碼會擾亂金融市場,投資者似乎依然在疫情和貨幣政策的夾擊下受到了驚嚇。上周五芝商所恐慌指數(VIX)盤中一度突破35關口,距離今年1月27日的高位僅一步之遙。Swissquote高級分析師奧茲卡德斯卡婭(Ipek Ozkardeskaya)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市場的波動性風險仍然很高。拋售的根本原因不僅是奧密克戎毒株,還由於美聯儲為解決高通脹問題而收縮流動性的擔憂,因此短期風險資產面臨較大壓力。
拓展資料:一、美國股市介紹:
1.發展歷程,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2.現狀規模
1)美國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美國歷史最長、最大 且最有名氣的證券市場,至少已有 208 年的歷史,上市股票超過 3,600 種,包括大部分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億美元,上市條件也較為嚴格,還沒賺錢就想上市集資的公司無法進入紐約證交所。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家美國大公司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例如IBM計算機公司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波音公司 ( The Boeing Company)、通用電氣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等等。
2)相較之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計算機上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約有 4,100 多家,而約有近 2,000 家是高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的網路公司中,絕大部分都在納斯達克上市。而與計算機及電訊相關的公司則佔了納斯達克一個大比數。美國市值最大的全 5 家公司中,納斯達克就擁有了英特爾 (Intel)、微軟(Microsoft)、思科 (Cisco) 三家。
3)美國證交所是美國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超過1,131支股票在此上市。 美國證交所的交易場所和交易方式大致都和紐約證交所相同,只不過在這里上市的公司多為中、小型企業,因此股票價格較低、交易量較小,流動性也較低。美國證交所在1998年被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並購,不過這兩個證券市場仍然獨立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