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北京汽車股票業績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北京汽車股票業績

發布時間: 2023-03-31 19:44:09

『壹』 很魔幻!破產重組的華晨,市值也比北汽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魔幻!破產重組的華晨,市值也比北汽高的原因:

『貳』 營收1759億,市值僅剩139億,北京汽車為何被資本「拋棄」

營收1759億,市值僅剩139億,北京汽車被資本“拋棄”的原因如下。

一、北汽市值僅剩139億

第二,北京汽車對北京賓士的依賴程度很高,95%的收入都是從北京賓士公司賺來的,而北汽旗下的福建賓士、北京現代和北京自主品牌只佔了5%,這對北京的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三,現在的汽車市場,每天都會有新的車型出現,如果一個品牌沒有新的車型,就不能吸引更多的人。而仔細想想北汽最近發布了什麼新車沒有,真的想不出來,即使有,但也沒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什麼印象,就更談不上形成銷售了。

而且,北京的車普遍消費者都覺得太貴了,虛高的價格讓人覺得北汽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

『叄』 股比之戰升級姜德義欲讓北汽成戴姆勒最大股東

在戴姆勒的步步緊逼之下,姜德義出招了。

特別是對於在8月底剛剛接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和董事長的姜德義來說,保證北汽集團業績的平穩,是其接手北汽以後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應對戴姆勒擴大股比的要求,是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華晨集團宣布股比調整,未來對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從50%降為25%以後,外界普遍看衰其未來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華晨集團深陷債務危機,讓外界更擔憂在2022年股比調整完成後的業績。而作為同樣倚重合資豪華品牌的北汽來說,有了華晨的前車之鑒,相比北汽不會輕易同意戴姆勒進一步擴大股比的要求。特別是北汽本就是戴姆勒的股東,這次試圖進一步擴大對戴姆勒集團的股權,也被認為是北汽對戴姆勒尋求擴大北京賓士持股的一種反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北京汽車8059.36萬元收購北汽國際100%股權、北汽瑞麗24.78%股權

來自北京汽車公告:2020年3月13日,與北汽集團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公司同意購買,且北汽集團同意出售其持有的北汽國際100%股權及北汽瑞麗24.78%股權,總代價為人民幣8059.36萬元。

股權轉讓協議項下交易完成後,北汽國際亂叢將成為北京汽車的全資附屬公司,北汽瑞麗將成為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

北汽國際是北汽集團海外業務總平台,主要從事項目投資、投資管理、整車出口業務,負責北汽集團自主乘用車的海外業務開拓、國際業務生產基地和銷售管理。下屬附屬公司有:全資附屬公司InvestmentUniverseCo.,Limited(環球投資有限公司)及BAICDEMAXICOSADECV(北汽墨西哥有限公司),以及非全資附屬公司(北汽豎枯南非汽車有限公司)。

北汽瑞麗主要從事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汽車及其零部件、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汽車租賃等業務。

交易分析:

1、國內乘用車市場疲軟,亞非拉主要新興市場汽車行業增速高於中國,北京汽車通過本次交易積極參與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北汽國際和北汽瑞麗的海外業務和經驗將助力北京汽車。

2、目前北京汽車旗下汽車產品豐富,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主要需求為A0、A級轎車和SUV,可以把國內市場的成功生產銷售經驗復制到海外新興市場。

3、通過收購可以快速獲得海外生產及銷售資源。

4、北汽國際之前屬於渠道建設和市場拓展期,而生產基地(含北汽瑞麗)屬於建設期,在交易嘩纖櫻前北汽國際和北汽瑞麗處於虧損狀態,交易後通過業務整合實現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協同作戰,預計將在3年後實現扭虧為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接盤神州,北汽不是「老實人」

神州租車即將成為「別人的孩子」。
6月1日,神州租車(00699.HK)公告稱,神州優車(838006.OC)已於5月31日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汽集團)簽訂了一份無法律約束力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北汽集團將收購神州租車不超過21.26%的股份,此項合作的細節和條款仍在磋商當中。
據了解,神州優車通過各級子公司持有神州租車21.26%的股票,若交易順利,則意味著北汽集團或成為神州租車第一大股東,而陸正耀以及神州優車則將全面退出。對此,資本市場給予了積極反饋。截至收盤,神州租車報2.22港元/股,漲幅23.33%,總市值47.07億港元。
不過緊接著,6月1日,新三板公司神州優車因未同步披露內幕信息,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停牌。
此次北汽神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發業界諸多猜想,北汽集團及時出手,神州租車發展或將迎來「柳暗花明」時刻,北汽集團也可以擴大其出行業務版圖。對於北汽集團收購神州租車股份交易價格、談判細節,以及神州租車未來業態發展方向,出行一客問詢神州優車以及北汽集團相關負責人,雙方暫無更多信息可供披露。
雖然雙方的合作還沒最終落定,但在此時曝出合作對於神州租車來說,可以對沖瑞幸事件的影響,是一個提振市場信心的好消息。「北汽集團作為一個大型國有企業,除了能給予產品支撐,相比其他純資本投資企業來說,產業鏈的資源也更加豐富,將利好神州租車的未來發展。」汽車行業分析師顏景輝表示,「特別是在瑞幸咖啡事件之後,神州租車若能與北汽集團建立合作,可以給資本市場傳遞更多信心。」
北汽入手神州租車為轉型考量
事實上,神州優車與北汽集團的本次合作早有徵兆。4月13日,北汽集團與神州優車聯合宣布,雙方將通過車輛采購、汽車新零售、技術合作、大數據以及金融服務等方式達成全面合作。
彼時,按照雙方合作協議,北汽與神州優車將圍繞汽車出行等業務,形成雙方在技術、產業鏈等方面資源優勢的互補與整合,實現「傳統汽車+出行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出行生態鏈。
北汽集團旗下的主要出行平台為華夏出行。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出行成立於2017年,是北汽集團旗下的二級平台單位,包含共享汽車分時租賃、網約專車、城市物流、整車出租(長租)等多種業務形態。
目前,華夏出行推出了為普通用戶提供共享汽車服務的「摩范出行」以及提供公務出行服務的「北京出行」兩個分時租賃品牌。截至2019年初,華夏出行已在全國布局22個城市,運營車輛約為2.2萬輛。
在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顏景輝看來,神州租車處於我國汽車租賃行業的龍頭地位,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如若北汽集團入手神州租車,可以擴大進一步其出行版圖。神州租車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神州租車平均每日汽車租賃車隊同比增加9.6%至約11.33萬輛,車隊總規模約為14.17萬輛。
「從體量上看,神州租車業務范圍要遠超出華夏出行,北汽集團未來或將整合神州租車和華夏出行兩者的資源,更好地向出行服務商轉型。」顏景輝稱。
近日,華夏出行黨委書記、總經理岳殿偉在媒體專訪時也談到,整車企業放棄轉型出行行業就放棄了未來,出行服務是整車企業轉型的必由之路,只有轉型出行領域才能使得整車企業與消費者產生緊密聯系,而不止是簡單的一買一賣。
「從車輛的定製、運營、使用到最後二手車的處置過程中,所有車輛的使用數據、運營數據、消費者的喜好、消費者的畫像,在整個車輛生命周期裡面我們都能全部掌握並把數據返還給主機廠,從而提升數據的變現能力,這對未來主機廠的整車製造會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岳殿偉進一步強調,「誰先轉型誰先活。」
有觀點認為,除了基於出行業務的考量,入手神州租車也有利於北汽集團和神州優車共同盤活寶沃汽車,同時挖掘北汽集團在新能源以及其他汽車產品的業務增量。
在更早以前,神州系的造車大業就繼承了北汽集團的衣缽。2019年3月,神州優車通過長盛興業(廈門)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長盛興業)從北汽福田手中接過了寶沃汽車67%的股權,成為控股方。發展至今,寶沃汽車前路尚不明朗,且神州優車收購債務仍未結清。
為了優化寶沃汽車的債務結構,保障其日常經營和發展,4月1日,神州優車發布公告稱,將以約40億元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沖抵其應付北汽福田的約40億元債務。在今年4月北汽神州達成的合作內容也顯示,神州優車將以更靈活的銷售方式為北汽及神州優車旗下寶沃汽車共同拓展市場,打造汽車產業的新零售模式。
為成色不足的神州租車注入更多市場信心
在與北汽集團簽署此次合作協議之前,神州優車幾度減持了神州租車股份。4月3日,神州優車全資子公司優車科技出售所持神州租車的4466.6萬股股份,占後者已發行股本的2.11%。上述股權出售後,神州優車通過子公司持有神州租車已發行股本總額的27.65%。
緊接著,4月22日,神州優車完成向Amber Gem出售約9861萬股股份,神州優車擁有的神州租車股份由25.92%降至21.26%。彼時,Amber Gem擬分兩個批次,陸續收購神州租車股份。根據公開信息,Amber Gem是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華平投資的子公司。
不過,神州租車如今似乎看準了北汽集團這個「如意郎君」。在6月1日的公告中,神州租車宣布,已終止華平投資與神州優車此前簽訂的第二批收購協議,且解除神州優車的排他性義務以尋求其它潛在收購者。
目前,神州優車持股神州租車21.26%,仍為神州租車大股東,Amber Gem持股升至14.76%。
受瑞幸咖啡業績造假的影響,4月3日,港股上市的神州租車盤中一度暴跌72.9%,隨後發布公告短暫停牌,停牌時股價報1.96港元/股,跌超50%。截至6月1日收盤,也僅2.22港元/股,處於價格低位。
「北汽集團可能想在低價入手神州租車股價,但時間可以再等一等。」一位證券行業分析人士對出行一客表示,不過,乍看下神州租車目前處於價格低位,但成色如何不好判斷。在神州優車與北汽集團簽署合作協議之前,吉利汽車、攜程都曾傳出過有收購神州租車股份的意向,但最終不了了之。
從基本面來看,神州租車經營業務正承受壓力。
神州租車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13.2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人民幣18.50億元,同比減少28.3%。凈虧損1.88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3.90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其中,神州租車第一季度租賃收入總額同比減少35.0%至人民幣9.47億元。汽車租賃收入同比減少30.6%至人民幣8.79億元。神州租車將問題歸因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單車收入減少,運營成本增加。
目前,神州租車資金流動性承壓。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神州租車手中仍握有56.11億元流動資產,其中包括33.03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同期流動負債為58.14億元。因此,流動資產為負2.06億元。
此外,根據神州優車2019年半年報顯示,彼時其持有的神州租車股份已經全部質押擔保給銀行來貸款。
據wind客戶端消息,神州租車公司代表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解讀會透露,今年1-5月已經償還的銀行債務為20億。未來每月償還債務在2億左右,仍然有償付能力,我們一方面手上還有現金,另一方面加快二手車處理。
4月27日,標普全球評級將神州租車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及其優先無抵押美元債券的長期債項評級從「B-」下調至「CCC」,這也是自4月7日以來,第二次遭到信用評級下調。同時,標普將神州租車的展望調至負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汽和神州的交易或仍存變數。神州租車方面稱,該戰略合作協議在性質上不具法律約束力,概不保證將會訂立正式協議。神州優車與北汽集團的合作細節和條款仍在磋商當中,且截至本公告日期尚未達成最終條款。在神州優車與北汽集團訂立正式協議並交割前,神州優車持有神州租車的股份可能在神州優車若干貸款人根據相關融資協議條款酌情下進一步被非自願出售。
此外,一位資深行業觀察人士向記者坦言,未來北汽集團和神州租車融合,如何能夠分散資產重量,降低管理復雜度,將成為復雜的工程。由此可見,未來雙方合作後續如何,仍需進一步觀察。(責編/楊佩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北汽官宣德奔棄股「無礙大局」,外資增持股比或現新模式

不可否認的是,北汽在這場合資股比戰中,會全力爭取更多的股權,這也讓外界產生更多的好奇,如果北汽不走華晨和江準的「老路」,是否會打造出一種股比放寬後中外合資的新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未來雙方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這一場關於合資股比之爭的暴風雨只會更加猛烈。

文/趙嘉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趕超吉利,北汽將成戴姆勒最大股東

對車企而言,「賓士母公司股份」絕對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能成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不僅可以左右這世界元老級的汽車企業,更可對外宣示自己不只是有錢,還能通過對戴姆勒的持股,幫助自身造車技術提升一台階。只要你有錢,何樂而不為。

就目前而言,吉利的產品線已有沃爾沃作為高端技術輸出,而且購入多家車企股權,基本實現了「多條腿走路」。同時前者與戴姆勒開展了部分業務,初步的目的已經達成。所以戴姆勒股權之爭的「宮斗」,相信隨著北汽的增股也將會消停一段時間。如果增持成功,北汽便可將更多利潤投入到研發車型中去,並通過增強自身品牌的實力,避免再次陷入被動的局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華晨「躺賺」的代價

簡介|語言

2021/06/25

「躺賺」不可避免地是不可持續的。

記者於

編輯崔

編輯朱金斌

華晨汽車破產重組,負債1300億元,港股停牌三個多月,MSCI將華晨中國從指數中剔除,前董事長祁玉民被開除黨籍並正式被捕...近日,作為東北汽車行業的重要國企,華晨汽車被推到風口浪尖,也「收獲」了相應的價格。

在華晨集團,唯一有價值的可能就是華晨寶馬,它以數十億的利潤持續補貼華晨中國的赤字空,甚至支持正在走向破產漩渦的華晨集團。當然,不僅華晨平攤合資公司的利潤,就像華晨一樣,BAIC也是如此。北京賓士每年貢獻北京汽車90%的收入。

可以說,這兩家跨國豪華車巨頭在中國為這兩家國企延續了自己的生命。

隨著消費升級和豪華車市場的持續增長,賓士、寶馬對中國合資企業的貢獻不斷擴大,也意味著北京賓士、華晨寶馬連續多年扛起北京汽車、華晨中國上市公司的大旗,持續為合資企閉搏業乃至中國母公司輸血。回顧十年,賓士和寶馬分別為這家中國合資公司貢獻了460多億元和300多億元。

更重要的是,隨著北京汽車和華晨中國自主品牌業績持續不佳,北京賓士和華晨遲臘寶馬先後成為上市公司的絕對支柱。那麼,對於賓士和寶馬來說,隊友為什麼要躺著賺錢呢?

或許,對於賓士寶馬來說,這種白白交出利潤的行為,是有內部阻力的,否則寶馬不會決定從2018年起將華晨寶馬的控股權從50%提高到75%,戴姆勒也渴望在北京賓士的股權上一試身手。

可以看出,賓士和寶馬肯定會重新控制中國的合資公司。但是隨著華晨和BAIC獨立的衰落,華晨的破產,北汽和華晨寶馬在合資公司的溫床里賺錢的機會和日子已經不多了。即使BAIC目前仍然安全,BAIC也必須明白華晨付出的代價。

外資擁有數百億上市公司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歷年的年報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規律。

數據顯示,北汽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為1769.73億元,同比增長約0.89%。毛利421.4億元,同比增長11.97%,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20.29億元,同比下降50.3%。

當然,北汽的亮點依然是北京賓士。當年營業收入1696.95億元,同比增長9.37%,利潤占上市公司總營收比重再創新高,達到95.9%。毛利由2019年的422.1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59.77億元,增長8.9%。讓我們再考慮一下。如果北汽扣除北京賓士的毛利,北汽的毛利為-38.37億元,這也意味著北京賓士幾乎是北汽唯一的利潤來源。

相比之下,北汽自主北京品牌營收僅為72.77億元,同比下降64.1%。公告稱,背後主要原因是北京品牌銷量下滑,新能源補貼政策影響力下降。受此影響,北京品牌毛利虧損達36.7億元。

北京賓士一直是北汽的絕對依賴。自2014年北京賓士正式並入北京汽車上市公司以來,北京賓士一直是上市公司唯一的利潤來源。汽車公社整理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北京賓士對北京汽車營收的貢獻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且佔比不斷提升。2014年佔比78%,到2018年達到89%,2020年更是創下近96%的歷史新高。

如果我們看看北汽扣除的北京賓士的毛利,那就更讓人震驚了。除了2016年北汽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和新能源的比較優勢外,北汽扣除北京賓士後的毛利潤達到正8.57億元,其他年份該指標均保持虧損狀態。2019年,這一虧損的毛利高達47.28億元。

如果北汽公布的2016年北京賓士凈利潤為103.74億元,即北京賓士的凈利潤率可以達到8%-12%左右,這也可以從北京賓士估算出北汽的凈利潤。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北汽完全依靠北京賓士來彌補上市公司的虧損空。可以看出,如果沒有2020年北京賓士的貢獻,北汽將虧損約50億元。

華晨中國與北汽基本相似。2020年全年報告雖然沒有披露,但從2020年上半年可以看出,華晨中國營收達到14.5億元,但利潤卻高轎旦祥達40.45億元,這背後是華晨寶馬對華晨中國的貢獻。

與北京賓士相比,所有財務數據均納入北京汽車,華晨寶馬的利潤計入華晨中國的投資收益。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沒有華晨寶馬,華晨中國的利潤基本都是虧損的,只有在2007年、2010年、2011年才實現了自主品牌的正利潤。其他年份,沒有華晨寶馬,華晨中國累計虧損已經達到近百億元。

截至目前,北汽和華晨中國的股價和市值分別為29億港元、234億港元、73億港元和368億港元。回看這兩只股票的巔峰時期,股價分別為12.5港元和23.8港元,跌幅已經遠超行業水平。北京賓士和華晨寶馬分別是其上市公司最大的利潤來源,這也意味著這兩家上市公司的獨立業務幾乎一塌糊塗。如果沒有賓士和寶馬的輸血,這兩家市值100億的上市車企價值不大。

躺著贏的好日子真的不多了

近年來,豪華車市場蓬勃發展,市場份額一度超過10%,中國年銷量累計超過200萬輛。作為一線豪華陣營的前三名,賓士和寶馬這幾年發展迅速,尤其是隨著雙方不斷引進國產車型,從價格、市場響應速度、國產化等方面為賓士和寶馬在中國的銷量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賓士、寶馬在華銷量均保持正增長。即使在2018-2020年的寒冬,豪華車市場也成為市場最大的亮點。作為整個豪華車市場的領頭羊和風向標,銷量、營收、利潤和市場知名度相輔相成。

是的,賓士和寶馬有多紅火,一定程度上說明了BAIC和華晨有多難過,包括北汽和華晨中國上市公司的成績單和計劃。榮譽與自主無關,但充分體現了北汽和華晨自主的弱點。

2020年,北京汽車總銷量高達116萬輛,賓士佔77萬輛,營收佔比96%,BAIC自主總銷量僅為8萬輛,僅占上市汽車企業總營收的4.1%。華晨中國也是如此。華晨中國的財務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為14.5億元,同比減少23.85%。凈利潤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其中,華晨寶馬凈利潤達到43.83億元,同比增長23.4%。如果扣除華晨寶馬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的虧損超過3.4億元。

中國被外資牽著鼻子走,因為它有50%以上的利益。在諸如模型介紹、市場定價、零件采購等重大問題上做出決策。,要麼是中國的獨立話語權弱,要麼是為了50%的既得利益,這完全是站在合資企業的立場上說話。從長遠來看,當然沒有發展自己品牌的動力和能力。

另一方面,在合資企業中,除了政策和銷售渠道的軟支持外,中方對造車的實際貢獻只能提供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出現了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那句「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廠商合作時貢獻幾乎為零」的經典言論。

「由於技術封鎖,即使是合作夥伴和外國投資者也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即使中國能得到一些國外的技術,也只是那些落後過時的技術。因此,以合資方式獲取國外技術,發展自主品牌,壯大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產業,是圖森打破的標准模式。」業內資深媒體分析師認為。

事實上,中歐簽署的中歐貿易協定中明確表示,中國將逐步放開合資公司的股份比例,這意味著北京賓士和華晨寶馬的股份以及外資將逐步收回,甚至不排除它們未來將作為另一個合作夥伴或獨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存在。就像大眾安徽,看似是第三家合資車企,卻有絕對的話語權,也是對南北大眾的一種制衡。背後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更多的利益。

事實證明,北京汽車、華晨中國等靠輸血生存的企業,並沒有長期處於市場競爭中。近幾年的財務狀況已經清楚地表明,有絕對外資利潤貢獻的車企正在逐漸走向「依賴而死」的局面,華晨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如果大環境允許,戴姆勒和寶馬早就不願意白分利潤了,這樣寶馬和戴姆勒就可以在合資公司的股份比例上進行新的運營。

隨著北京汽車和華晨中國自主品牌業務未來的衰落和關停,持續虧損的自主業務被剝離上市公司的概率很大。當北京汽車和華晨中國只有一家合資企業時,這家上市汽車公司對中國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以上內容由「汽車公社」上傳發布,查看原文。

百萬購車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