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維他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維他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3-25 07:33:27

① 維他奶股價大跌,導致股價大跌的原因是什麼

維他奶會出現股價大跌的情況,是因為維他奶在公關以及處理事情上面不正確,所以被抵制最後股價大跌。因為在7月1日的晚上,香港的一個凶徒在暴力襲警之後,就自殺身亡了。後來在調查之後發現這個凶徒其實是維他奶香港采購部的人員,而且還是一個采購主任。值得關注的是維他奶在發布內部通告之後,表示這個凶徒其實是不幸逝世,而且還對凶徒的家屬進行深切的慰問。

質疑後續聲明

有網友分析了在慰問襲警員工的通告之中,有標注也有檔案以及編號,很難想像這是員工個人的行為。因此網友並不相信維他奶的後續聲明,所以也可以看到在網友的紛紛抵制之下,維他奶的銷量以及股價慢慢下跌。所以才會有這一系列的澄清說明,但是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會不接受也是情有可原,也要堅決抵制那些破壞國家團結以及穩定的行為出現。

② 部分超市及網路平台下架維他奶相關產品,維他奶接下來該怎麼走

引言:近日,維他奶員工襲擊警察,事後,該員工自殺,而員工自殺後,維他奶公司表達對這名員工哀悼。這一事件出現後,引起輿論,大部分商家及網路平台都下架維他奶公司相關產品,維他奶股票也因此大跌,在這次事件之後,維他奶接下來該怎樣走?下面,就讓小編來帶你們一探究竟。

三、影響

維他奶公司員工襲警這件事,在國際上可以論為是恐怖分子。而在第一時間維他奶公司卻沒有發出聲明,反而對這個員工進行悼念。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維他奶公司安全意識不強。只希望該公司以後要好好規范自己,同時對出現事故要及時站出來發聲明,讓自己公司形象不再有什麼不好之處。

③ 維他奶受某事件影響股價大跌,具體跌了多少

由於公司內部文件於上周末公開,引起公眾對其措辭的廣泛懷疑,維他奶國際陷入困境。

盡管維他奶在周末連續發布兩則公告試圖挽救局面,但仍難以阻止股價在今天(7月5日)大幅下跌。截至今日,維他奶國際股價已下跌逾14%。

最後,捐款設立類似香港警署的反恐基金,以維他奶命名,以慰問在反港獨和反恐襲擊中受傷的警察及其家屬。(這是站在一個團隊最好的標志,嘴裡喊10000次還不如交易憑證)。觀其言,觀其行,重要的是觀其行!

④ 昔日「豆奶大王」炒股巨虧、多元化頻遭暴雷,回頭能否重整山河

作者|宋冠宇

來源|野馬 財經

在收到上交所問詢半月後,維維股份(600300.SH)近日終於公告回復了關於關聯方交易及資金佔用等問題。

交易中到底有什麼問題?資金去哪了?多元化跨界不順的維維豆奶越來越多疑問待解。

維維股份從品牌打響之初經過一段高速發展,2000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後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豆奶大王」。然而,維維股份並沒有滿足於大豆領域,而是從單一化的戰略布局開始向多元化進軍。也就是在它的多元化征途中,商譽頻繁暴雷,投資屢屢失敗。

商譽通俗的來講就是交易雙方協商產生的收購價格通常會高於公允價值,其中的差額即被計為商譽。那麼維維股份的商譽是如何暴雷的?首先僅從維維股份的投資方向來看商譽。

維維股份多元化征途第一步就是進軍酒業。

2006年之初就開始涉足白酒領域,以8000萬的對價收購了雙溝酒業38.27%的股權,截至2008年底持股比例達到40.59%。2009年維維股份將這個盈利的雙溝酒業出售,隨即維維股份以3.48億收購枝江酒業51%的股份,產生商譽6,884.77萬元。

但在2014年由於枝江酒業發生虧損,業績大幅度下滑,維維股份對商譽減值1000萬元。2017年維維股份對枝江酒業再計提商譽減值損失1800.00萬元。

維維股份還在2012年收購貴州醇酒業51%股權,然而貴州醇並表首年就虧損1296.50萬元。維維股份對酒業不死心,在2013年又收購了徐州天傑酒業100%股權,天傑酒業並表首年也是虧損97.62萬元。

實際上,酒業早已成為維維股份的業績短板。

2018年12月11日,維維股份宣布與維維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55%的股權作價2.75億元轉讓給維維集團,剝離虧損資產。至此正式開啟「戒酒」模式。

除酒業之外,維維股份大肆開疆擴土,在煙、酒、茶、食品、醫葯、金融、 房地廠 等多個領域都有其身影,跨界領域之廣,不禁讓人唏噓,成果都寥寥無幾,甚至鎩羽而歸。

比如,2013年12月,維維股份以7,650.00萬元的對價收購了怡清源茶業51%的股權。然而2015年,怡清源茶業凈利潤虧損1,590.00萬元,維維股份對其計提了1,075.00萬元的商譽減值。並且在2016年對商譽全部計提減值完畢。

從成本角度來看,在維維股份這20年的發展布局來看,不難看出當年的「維維豆奶」已經漸行漸遠。維維股份不斷上升的成本支出,主營業務營收提升受限。

自2000年起,維維股份戰略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開始,就一直處於碰壁狀態,收購和投入成本增加,營收卻處於負增長階段

收購的子公司業績不佳甚至虧損,不僅會在年度的合並財務報表中直接體現,還會導致商譽減值,從而對年度業績形成雙重打擊。因此,商譽減值,已是早早埋下伏筆。

公司經營的不穩定直接反映在股票上,從2017年到2018年底,維維股份市值「腰斬」。相對發行價10.28元來說,目前維維股份的股價已下跌超過60%。

根據維維股份年報來看,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虧損3,505.00萬元、虧損1.28億元。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扣非後歸母凈利潤也是同比下滑71.24%。

對於上交所問詢第三季度業績下滑的問題,維維股份及中介機構解釋為外部因素導致,受銷售季節特性以及南北方差異的影響,第三季度為淡季。2019年第一季度貴州醇酒業退出合並范圍減少1,028.71萬元。

恰在這種情況下,維維股份排名靠前的股東博泓合豐、章霖也在不斷減持。

對此維維股份將上述情況解釋為鎖定價格、降低成本,因此增加預付款。

然而,資金緊張的維維股份選擇支出大量的預付賬款真的只是為了降低成本嗎?

從天眼查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徐州正禾食品飲料公司是維維股份的參股公司,徐州正禾食品飲料公司對密山金源油脂油料有限公司是持股比例為70%。

另一方面對徐州正禾食品飲料有限公司100%持股比例的金瀾置地有限公司也與維維股份有密切聯系。2002年維維創新和金瀾置地就合作成立了一家「維維金瀾」。

並且這么大的投資金額竟然沒有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決策程序,沒有單獨在臨時公告中予以披露。

由於這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難免讓監管層和投資者對維維股份巨額預付款的真實性產生疑問。

還有更令監管層不解的是,維維股份截至2018年末資產負債率接近65%,然而還拿著大把資金去炒股票。為此,上交所對此產生質疑,在問詢函中發問。

從財報中可以看到維維股份的借款情況和收益情況。2018年第四季度末各類金融機構借款余額為40億元,第四季度利息支出為6,997.30萬元。

從公司近年來公告的年末公允價值變動看,2014年盈利1.15億元、2015年盈利0.54億元、2016年虧損0.79億元、2017年末沒有持倉;2018年虧損0.57億元,幾乎沒有剩餘盈利。

那麼維維股份炒股巨虧8600萬元是怎麼算的?從維維股份對上交所補充資料來看,處置股票虧損2,883.66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5,735.30萬元,合計為-8,618.96萬元。

那麼這場收益率還不及貸款利息的買賣,劃算嗎?

在四面楚歌的局勢下,早在2015年維維就走出戰略調整,維維股份有意向將公司從其它領域剝離,轉而重新回歸「生態農業、大糧食、大食品」主業。那麼維維能否打破放僵局,重拾「萬家好」呢?

報表顯示,目前維維股份借款和利息支出較多,直接影響了凈利潤的虧損。維維股份是否可以成功打破僵局,可能仍需觀察。

根據財務報告顯示維維股份目前主要經營業務有固體飲料、糧食初加工產品、動植物蛋白飲料、茶業、枝江酒業等。其中最主要的盈利項目還當屬「維維豆奶」,佔比53%,煙酒等領域收入甚微,因此可以看出戰略回歸意願凸顯。

說到豆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公司,那就是在這10年內以「更深更廣」經營策略打開中國內地市場的香港維他奶。迄今為止,中國內地已是維他奶國際最大、最重要的市場,其年營收貢獻佔比超過60%。今年3月底,在維他奶國際披露2018財年報告里,公司營業收入64.65億港元,來自中國內地的營業收入37億港元,佔比公司營收總額57.23%。

⑤ 維他奶深陷輿論風波,藝人相繼解約,這對維他奶的股價有什麼影響

此次的維他奶事件對維他奶這個品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國內與之合作的藝人紛紛主動解約,你比如說任嘉倫就在第一時間和該品牌解約了,這種做法其實還是值得我們點贊的,而且這對維他奶的股價也是有了很大的影響,公司的股價直接下跌了11.2%,這其實就是對該品牌最直觀的一種影響。

在事情持續發酵的時候與維他奶品牌合作的國內藝人任嘉倫等便直接單方面宣布終止和該品牌的合作,隨後這個品牌的股價便大幅度下跌了11.2%。很多網友則是表示股價下跌,真是大快人心,還有一部分網友則是表示這純粹是維他奶品牌自己作死的。

⑥ 維他奶出什麼問題了都帶來了多大影響

維他奶次陷入了輿論的風波,整體的股價出現了大跌。在7月5號開盤之後,維他奶的股價出現跳空低開,並且在之後的兩天內持續的下跌。目前已經下跌到了26港元,創下了自去年九月以來的新低。這次事件的背後究其原因也是維他奶企業的咎由自取所造成的。

三、企業的責任與言行要一致

目前維他奶一事件已經開始了持續的發酵,多地超市或商鋪已經開始大規模下架維他奶產品。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與他的言行要一致,若是不能夠管住自己的嘴和行動,必將會給自己的企業帶來滅頂之災。維他奶集團就是前車之鑒。這件事情也將會給維他奶集團的全國擴張化帶來很深的負面影響,對它未來內地市場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⑦ 維他奶一日蒸發約10億港元,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種病叫做“作死”。可以說不作不死,這維他奶便是其中的典範人物,一日蒸發10億港元,對它來說只是灑灑水,畢竟敢公然支持分裂行為,背後沒有點人還說不過去。

每個人都應當為其不當的言行付出代價。隨著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增大,總會有些幺蛾子想做些惡心人的事兒。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⑧ 維他奶股價大跌,透露出哪些信息

註定是暫時性的,如果不是國家層面出手,這個事情該降溫還是降溫,就和NIKE事件一樣。

被捲入輿論風波的維他奶,市值一日蒸發30億。

7月5日,維他奶開盤股價大跌,原因在於上周末一份維他奶公司內部文件被公開,其中的措辭引發公眾爭議,將維他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截至5日當天收盤,維他奶大跌11.7%,報於25.95港元/股,市值較前一個交易日蒸發36億港元(約30億元)至277億港元(約230億元)。

與此同時,維他奶在內地的代言人龔俊、任嘉倫也接連宣布,即日起終止與「維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維他奶的發展歷史:

維他奶是中國香港的老牌飲料,品牌迄今有81年歷史,旗下產品主要包括兩大品牌:維他奶 Vitasoy,包括豆奶飲料及豆腐產品,以及維他 Vita和部分茶類、果汁、蒸餾水及牛奶類飲品。

維他奶創始人羅桂祥(1910-1995)是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他畢業於香港大學,獲經濟學士學位。當年28歲的羅桂祥萌生製造廉價且富有營養的大豆飲品的念頭,並於1939年9月開始付諸實踐,1940年3月正式成立香港豆品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帶領公司製造最初的「維他奶」。



⑨ 維他奶上半財年凈利跌95%,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維他奶凈利跌95%,主要是由於該品牌在中國內地的銷售量嚴重下滑導致的。

維他奶在過去的兩年內受中國內陸很多消費者的喜愛,這個品牌旗下的產品主要有果汁、牛奶、茶飲品、汽水、蒸餾水等等,可以看出其主要銷售飲品類產品。而該品牌最受內地朋友們喜愛的產品分別是維他奶和維他檸檬茶。


看到維他奶的狡辯,廣大網友對該公司深惡痛絕,於是紛紛抵制該公司產品。

現在抵制的效果出來了,凈利潤跌了95%,對於這種放下碗罵娘的公司就應該堅決抵制到底。

答案與圖片侵刪。

⑩ 維他奶歷史

維他奶豆奶由創辦人羅桂祥研製。羅桂祥希望能夠為香港一般家庭提供一種廉價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作為價格較為昂貴的牛奶的替代品。有「中國之牛」稱號的大豆,含有豐富蛋白質而價格廉宜,羅祥桂認為由大豆製成的豆奶,可成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製出維他奶。

維他奶豆奶於1940年4月3日面世,首家維他奶工廠位於銅鑼灣的記利佐治街,首天只售出六瓶豆奶,售價為港幣6仙。維他奶早期是由售貨員以單車逐戶派送,加上早期維他奶沒有經過消毒處理,需要即日飲用,否則便會變壞,因此未受消費者歡迎。

日治時期,維他奶工廠停工,至重光後工廠恢復生產,並在1950年遷往香港仔,除每日派送外亦透過零售商分銷方式銷售,1953年起,維他奶改以高溫消毒法,無須冷藏貯存,銷量開始大增,至50年代中期已達每年1200萬瓶。最初維他奶推出時的豆奶沒有加工,1962年加入麥精維他奶,同年於觀塘興建新廠房。1987年屯門廠房落成,並成為集團總部。1994年3月30日,維他奶集團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首天股價約1.5港元。同年於中國深圳的廠房正式投產。1998年,在上海及美國麻省艾爾市的Nasoya廠房投產。

早期的維他奶以闊口的牛奶瓶售賣,後來改為盛載汽水的玻璃樽。1975年首度從瑞典引入Tetra Pak(利樂包裝紙)保鮮包裝設備,加入250毫升的紙包裝,並以超高溫消毒,令產品可儲存多月。[1976年]]維他奶以「維他」品牌,推出一系列果汁飲品,其後又於1979年推出檸檬茶及菊花茶等飲品。1984年推出375毫升大包裝,到2000年代更推出細包的125毫升,以方便幼童飲用;現時更有鋁罐裝出售。

由於維他奶推出時一直標榜自己的健康形象,以「點只汽水咁簡單」口號作招 ,故不少校規比較嚴的學校亦破例容許維他奶在學校小賣部寄賣。學校中售賣的維他奶一般為玻璃樽裝。在寒冷的冬季,喝小賣部出售的熱維他奶,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